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79W 次

篇一: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3篇】

2022版《課程標準》,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等內容,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又能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要求及學習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爲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展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新課標爲指路明燈。研讀新課標,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主要變化:

一是完善的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下面我着重從“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四方面解讀課標。

課程標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研製,全面落實有關要求。這就是“爲什麼教”。

明確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爲主線,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確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各課程標準以此爲依據,具體細化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要求。這就是“教什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制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引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着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這就是“教到什麼程度”。

“怎麼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養,制定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

二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要政治立場鮮明,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典型實力,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堅持正面引導爲主,二,緊扣時代主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的培育,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擴展自己的事業,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二: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新《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義務教育階段作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着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對標新課標,作爲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思考如下:

1、尊重學生,善於讚美學生,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耐心等待學生成長,立德樹人,學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走進新課程,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增強學生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

3、落實核心素養,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啓迪學生思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自己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傳授好有字的書,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培養,這要求教師除充分運用本學科的獨特知識,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國內國際實際形勢等,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通過參觀訪問、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激發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作爲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聽從黨的領導,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篇三: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

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爲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穫,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則,遵循遊戲規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則,不遵循交通規則,後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爲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引領學生髮現同學的優點,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誇自己的同學,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篇四: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新《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義務教育階段作爲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着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對標新課標,作爲道德與法治的老師思考如下:

1、尊重學生,善於讚美學生,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種樹先護根,育人先培心”,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缺點,耐心等待學生成長,立德樹人,學生才能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走進新課程,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對自己、家庭、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增強學生擔當精神和參與能力。

3、落實核心素養,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豐富課堂內容,啓迪學生思維,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爲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自己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除傳授好有字的書,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新課標要求教師對學生注重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培養,這要求教師除充分運用本學科的獨特知識,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國內國際實際形勢等,還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通過參觀訪問、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激發學生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作爲一名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聽從黨的領導,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篇五: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2版《課程標準》,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核心素養、等內容,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又能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由感性到理性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要求及學習內容安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爲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展更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以新課標爲指路明燈。研讀新課標,不斷學習,提升教育素養和專業素養,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爭做立德樹人的大先生。

2022版修訂後的課程標準有以下幾個主要變化:

一是完善的培養目標。全面落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是增強了指導性,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下面我着重從“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這四方面解讀課標。

課程標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進行頂層設計研製,全面落實有關要求。這就是“爲什麼教”。

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確定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各課程標準以此爲依據,具體細化課程目標和學業質量要求。這就是“教什麼”。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制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堅持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與價值引領,着力引導學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這就是“教到什麼程度”。

“怎麼教”?

一是立足核心素養,制定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定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培育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

二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一要政治立場鮮明,二要價值導向清晰,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是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典型實力,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堅持正面引導爲主,二,緊扣時代主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的培育,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說服力能夠引起共鳴。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生產勞動,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瞭解,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擴展自己的事業,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六: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爲義務教育段的思政課擔負着在青少年“拔節孕穗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的任務,所以在新課標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性質是這樣規定的: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這門課程的核心素養是: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爲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所以關於這門課程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處理好知識學習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之間的關係。

一說到教學我們總會自然的聯想到上課,一提到到上課我們又會自然的聯想到學習,再一說到學習我們又自然的聯想到知識。所以我們通常對於教學的思考,對於課堂的把控都會把知識的傳遞和學習作爲核心和出發點,但在衆多的課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確是個例外,因爲這門課程的重點和核心是思想教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的教育,因此它的課堂目標不是教會了學生什麼,而是幫助學生認同了什麼。不是把學生教會了,而是把學生說服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總想着要教會學生什麼,把知識的傳遞作爲重心,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課堂教學的組織,這樣肯定會讓課堂背離《課標》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把“觀點認同”作爲出發點,認同—接納—踐行這應該是我們課程的學習邏輯,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是處在首位的。是在思想情感的培養中擴充知識。

二、做好學生與社會的橋樑。

《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在教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幫助學生從自己的小圈子走到社會這個大天地中來,教會學生正確對待人和事,爲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後能夠幸福生活奠定基礎。所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一定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但也不能拘泥於學生的生活圈子,要幫助學生看到他能看到卻看不明白的和他還沒有看到的,要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開闊視野,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升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只有這樣我們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才能達成。

三、做好教材的處理和加工,讓教材有血有肉“活”起來。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正文都是本課話題中學生應該形成的正確觀念,都是結論性的表述,理論性較強,雖然有材料,但有些材料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些遠說服力不強。其實《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於我們的具體教學來說,是爲我們打了一個架子,這幅骨架是我們教學的指引和方向,是我們課堂的靈魂,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它卻有點枯燥,有點晦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這幅骨架及時補充“血肉”,讓他變得鮮活,變得形象,變得可感,這個“血肉”是什麼,就是具有時效性且貼近學生生活的社會實例,讓學生在新鮮,生動的實例中理解教材的觀點,不但可以提升認同感,而且對學生的生活也有指導意義。

篇七: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2年7月18日、19日,在學校進行了爲期2天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由四位專家爲我們講解新版的課程標準。我的收穫有以下三方面:

一、要理解道德與法治主體學習實踐新樣態內涵及外延。

主題學習是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自身實際,立足於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提煉出學科內爲學生成長所共同關注的生活主體,並圍繞主題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設計,依據設計開展主題學習活動的過程。以“民主與法治”這一單元爲例,在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與選舉相關的小活動,引導學生開展演講、投票、公開唱票等環節,讓學生了解到民主選舉的流程以及民主存在的意義。

二、要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規範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爲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主動開展教學設計活動,增強主題教育效果。例如:“孩子們,馬雲在大學期間定了三個目標,都實現了。畢業後他創業了很多次,屢遭失敗,但他沒有氣餒,他堅持了夢想的力量,自信的力量,最後他成功了,並影響了咱們的生活方式,從他的身上你學到了什麼樣的優秀品質?從輪椅姑娘黎川的身上,你又學到了什麼優秀品質?””感動中國人物劉偉告訴了我們什麼?從鍾南山院士身上你又學到了什麼?”“尋找一下你身邊的榜樣吧!你打算學習他的什麼品質?”道德與法治老師在《青春飛揚》的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個又一個的生活情境,並且情境材料的選取,都是學生關注的,緊扣學生實際的,學生最有感觸的話題。

三、新課標更加關注環節活動的深度學習。

在課堂上通過案例、問題、活動等情境的選擇,設置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單獨思考與集體思考相結合,學以致用,關注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觀念,強調學生的道德行爲和法治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例如:在日常學習中,學校可以相應的給學生多安排一些有着積極教育意義的活動和一些有關於法治內容的講解。藉此,通過開展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德育思想,還可以讓學生不再做法盲,做到知法、守法、遵法,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德育思想和法治思想的進一步加強。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思政課教學的“八個相統一”的要求,立足核心素養,制訂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及時充實教學內容,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豐富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

立足核心素養,放眼學生未來,我將勤於反思,勇於反思,善於反思!

篇八: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頒佈後,我認真閱讀學習了新課標和相關解讀視頻。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

首先我瞭解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具體變化如下:

1、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要求學生具有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10、更加註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下面談一談我的學習《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後的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爲,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懂得所教規則。讓學生快樂學習。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篇九: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學海無涯,若要成爲合格專業的人民教師,則要以勤爲徑,以苦作舟,始終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對學生進行“三自教育”的前提是教師要做好自身的“三自教育”,即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成長,這也是對師德的時代要求。

假期研修在教育局和學校的安排下紛至沓來,對在疫情之下居家不出門的我們給予了提升自我的機會。新課標的研讀與學習使我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需要教什麼,爲什麼教,怎麼教。在聽了吳又存老師的《新課標背景下思政課教師的時代精神與師德修養》之後,更對道法課的學法、教法和思政課所承擔的責任心領神會。通過學習有了以下思考:

對自身專業素養有了新思考。思政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現者。習近平主席曾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爲思政課教師,要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高度認同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自身就需要努力學習與思考,在創新過程中不斷更新自我,提高師德修養,發揮時代精神。吳老師二十幾年的100多本讀書筆記對我震撼不少,讀書、思考、寫作、勤奮必將成爲我的常態。

二、對初中思政課的教法有了新思考

1、在課堂上講愛國人物,弘揚愛國文化。

2、上好思政課要做到“三不”,即不做“照先生”(不照本宣科);不做“貝多芬”(不以背記爲最終目的,而是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爲目的);不做“誤”先生(不誤人子弟)。

3、觸動心靈的教育,纔是最成功的教育,力求將書本知識生活化。在課堂上結合自身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將知識點植入學生心。捧在手上的是書,而教師自身經歷也是一本書,兩本書合在一起才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課。

4、要將學生學過的詩詞歌賦適當地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做逐美而行的人。

要實現爲黨育人,爲國育才,我們要發揮好思政課的培根鑄魂作用,要把握教育的正確方向和價值導向。幫助學生崇德向善,遵德守法,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不僅要關注學生一程,更要關注學生一生!我們要時刻牢記: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中國。我們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的時代新人。

篇十: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教育時代背景下,作爲立德樹人關鍵的思政課程也隨之做出了一定調整。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內容。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對三維目標整合的結果,是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具體課程的內容目標。本次的新課標凝練了五大核心:政治認同、道德素養、法治觀念、人格修養和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韓震教授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新課標在覈心素養下的課程目標以階梯化形式呈現,與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水平相適應,以連續性和進階性使核心素養不斷深化,這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我認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塑造一個人,培育一個民族是不可缺少的,即使過了很久忘記學過的具體內容,但核心素養仍能影響人們很久,潛移默化在我們的觀念和行爲中。還有一點引起我注意的是,韓震教授指出要在“在對實踐的體驗感悟中發展核心素養”,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融合,強化實踐性,理論的學習終究還是爲了應用於實踐,核心素養的提升終究也還是爲了在各種複雜的情境中能做出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符合中國國情與現實的最佳選擇。同時,韓震教授還提出堅持素養導向“評價與考試命題”的新思路,強調將大主題蘊含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時整體地綜合運用知識、體現能力與情感態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在覈心素養下的教學,也需要摒棄以往的“切碎灌入式”教學,以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圍繞培養核心素養這個大目標來推進教學。

篇十一: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正值伏中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培訓活動。五位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高屋建瓴的詮釋、有理有據的分析以及毫無保留的分享,恰如炎炎盛夏中氤氳的縷縷香氣,百味可覓,又使赫赫驕陽下貧瘠的寸寸心田,沐得甘霖。

三天的培訓滿載而歸,有對思政課育人價值的全新體悟,有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認知,也習得了一些課堂教學實施的方法。在整理學習資料,反覆研讀課標後,我感悟到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實施中一定要有“精氣神”。

一、“精”字當頭,精益求精保證學業質量

《新課標》從整體內容上增加了“學業質量”一項,“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地轉變育人方式,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達到標準,就要做到:

(一)“精準”的教學目標

學業質量描述的內容可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參考此標準,去制定導向清晰、要求明確的教學目標。還要提高站位從單元、主題出發制定立場鮮明、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

(二)“精細”的課程設計

專家提出的以終爲始的“逆向設計”爲我們打開了教學視野,以目標爲導向去進行設計更有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我們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要堅持好灌輸性和啓發性相統一,積極地創設有共鳴的情境、設計參與度高的活動,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適時的爲學生提供方法指導和思想培養。

(三)“精心”的評價體系

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實,提質增效的要求促使我們不斷改革評價機制。《新課標》也提出了“增值評價”,主張關注過程和培養,也要求我們的評價要更具發展性、整體性、綜合性、價值性。多元的評價要從形式、內容上更科學、專業、客觀,從而促進知行合一的實現。

二、“氣”字疏通,氣貫長虹培養核心素養

《新課標》所提出的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是對以往三維目標的深化和昇華。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有以下幾點:

(一)有“正氣”,不迷路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道德與法治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具有特殊性,它擔負着爲國家和民族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也是培根鑄魂傳播政治思想的主陣地。我們要堅持好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作爲思政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境界,爲國家的政治工程、法治進程添磚加瓦,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提升保駕護航。

(二)有“人氣”,不孤獨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堅持好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始終以學生髮展爲着眼點,關注臨界學生、旁觀學生。制定目標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要基於學生情理去解決核心問題,要抓住師生聯結點去突破疑難問題,引領學生深度參與纔有助於“教學同增”。

(三)有靈氣,不忙碌

素養有“形”,我們要堅持好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長遠漸進的工程,我們要積極調動多元主體,整合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同時擴展思政教育的時空維度,課上課下、校內校外,時時刻刻都可以進行教育。做個不瞎忙的思政教師要善於收集學生的需求,也要關注課堂生成的寶貴資源。

三、“神”字鑄守,神融氣泰落實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啓智增慧作用,結合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和總目標我們不難發現,我們堅持德育爲先,重在引領學生充盈思想、提升能力、全面發展。我們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怎麼能丟了國家和民族的“神魂”?我們要不斷增強師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們要不斷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這次培訓活動中五位專家的“精氣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新課標》出臺才三個多月,他們是怎樣的夜以繼日、鑽研沉澱才能爲我們呈現出一次又一次的精彩。夏蟲鳴初心,日月迎熱忱,或許這就是對教育的熱愛和擔當。

再次感謝上級領導爲我們提供的寶貴的學習機會,使這個夏天充滿了希望和力量。每一場講座都是含苞蓄力的綻放,每一次呈現都是時光積澱的回饋,每一頁詮釋都是執著熱愛的堅守。唯有前赴後繼才能不辱使命,唯有潛心修煉才能擔當重任。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已經有了更深的時代烙印。我們要先育己再達人,以飽滿的“精氣神”爲更多的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篇十二: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作爲一線老師的我責無旁貸在暑期認真研讀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標新增了核心素養、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標修訂的重點。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通過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改革,教師與學生要和諧互動,增加實踐。

一、不斷更新理念,與時俱進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專業素養,豐富教學內容。

1、新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切實可行的學科活動。例如:義務植樹、義務清掃垃圾、義務去兒童福利院當義工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感受深,能洗滌他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熱愛公益的熱情,從而親社會,達到立德樹人。

2、樹立學科核心素養,制定鑄魂育人的目標

新課標提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我們道法老師要立足核心素養,要將核心素養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變滿堂灌,營造有趣課堂

教學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進程,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課程資源要用足紅色,感動中國人物、時代楷模、英雄人物等的事蹟,運用好身邊的人和事,還有最新的時政熱點實例,比如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的事蹟,愛崗敬業的張桂梅等,讓道法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三、引導學生實踐,促進知行合一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通過帶領學生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願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讓學生走向社會,瞭解國情、社情,增強愛國情感。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擴展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總之,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結合學校實際,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讓道德與法治課更加絢麗多彩!

篇十三: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2022版新課標整合了2011版,按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業內容、課程實施等。使課標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了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和迫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着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更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

核心素養中的健全人格是指具備正確的自我認知、積極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生活態度。課標對健全人格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釋。關於三四年級健全人格的目標有一條是這樣表述的:“初步認識和體驗人的生命是可貴的,珍惜生命。”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對珍愛生命意識的生成、培養有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這樣做:

一、創設兩難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與探究慾望。創設兩難情境,引起學生對生活中此類情境的注意,而目的是引導學生走出困境、珍愛生命。

二、運用名人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珍愛生命的意義。案例法是生命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同時,也能發展教師深入社會實際收集案例和調查研究的能力。

三、運用項目化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項目爲主線,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是一種動態的課堂教學,對德育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以上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點思考和體會。作爲道法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5795.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法治 教材 道德 作文軍訓心得體會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