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0篇】作文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13W 次

篇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暑期學習道法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爲,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

4、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爲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7月27日至29日,我參加了滄縣2022暑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雖然由於疫情的原因改成了線上,但同樣讓我這個新教師受益匪淺。爲期兩天半的暑期培訓是基於2022年4月頒佈的《新課標》的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開展的高級研修學習,邀請的都是全國各省份學科專家,有效幫助一線教師們宏觀瞭解課程,指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把握課程、實施課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遵循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一體化的設計編制原則,培養學生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以及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經過此次培訓我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包含的內容龐雜,既有對家國情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化,也有責任意識、友愛互助、法治意識方面的培育。同時我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最好的教學手段是實踐與感知。這就要求作爲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不但要豐富自己、持續學習以應對教學中課程內容的多樣,又要積極思考、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感知,啓迪智慧,從而使學生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此次培訓不但有宏觀思想的把控、而且有見微知著的教學方法分享。在教材利用方面,針對小學低年級可以利用中心提取法,即圍繞中心頁面、中心句、中心情景提取主題教育價值。小學中高年段教材“兩+”解讀法:主題+觀點提取教學思想,活動+素材(活動園、閱讀角)創設學習活動鏈;在教學設計方面,可以以終爲始,逆向設計。逆向設計是以目標爲導向,逆推進行教學設計,首先確定預期結果,其次確定覈實的評估證據,最後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同時,幾位專家的案例分析無一不在強調學生感知的重要性,使道德與法治課程重在創設情境、立於實踐。創設問題情境,在學生情感與思維衝突點設疑,同時通過實踐構建學科思維方法,在真實情境中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養。

目前學校中師資力量不足,道德與法治這門課都是由其他老師兼任,之前在我的思想中始終把它當做次於語數外的副科來看待,同時也沒有認真研究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從而造成了我對這門課認識淺薄,並沒有真正體會到這門課程在影響學生認知,指導學生行爲等方面的意義。

平時在學校中遇到的學生之間發生矛盾、吵架拌嘴、甚至打架鬥毆、以及課堂上頂撞老師、沒有法律意識等等行爲,正是由於學生在成長的關鍵期沒有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同時缺乏法治觀念的引導造成的。現在來看,作爲一名老師,上好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是多麼的重要,在兒童成長的關鍵期給予他們思想、心理、行爲等方面好的、善的引領,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全的人格,同時教導學生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建立法治觀念,平穩安全的度過成長的關鍵期。

新課標以及各位專家的解讀爲一線教師們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學以致用,更好地將此次培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用心培育孩子們的成長。

篇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韓震教授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讓我深刻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科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和視野格局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品格、習慣、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決定着未來的人生走向。我們要加強對知識體系的更新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擔起培育民族復興時代新人的大任,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加強課程的整合和統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確定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的學習內容,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篇四: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馮曉霞

2022年8月19日我參加了礦區組織的2022版課標的學習,感悟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新”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的優化和“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標準”兩個關鍵概念的提出。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註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認爲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值得關注: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爲“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爲一線老師,我覺得要落實新課標,需做到以下: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爲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爲“道德與法治”。我們要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本意、教材新意,互相融通,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

篇五: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標發生了改變,成爲現在人們的熱議。人們熱議的主題就是關於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與舊課標的區別,並且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讓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更加的創新。隨着國家不斷的對於小學學生的品行和自身素養的重視,小學針對於小學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內容也有所調整,雖然和舊的課標的內容區別不大,但是在新課標中加入了一些提高學生行爲準則以及自身素養的課程,爲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應該對課堂進行創新,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

在當今這個時代,爲了更好地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迎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改革,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師應該更加註重課堂的創新。隨着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出現如何創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爲當代的小學教師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也是當代最爲熱議的話題之一。

對於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小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所以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要從小抓起。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構建是如何才能構建更加創新的課堂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制定課堂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覺得學習道德與法治是非常輕鬆的事情。在舊課標的傳統教育形式時,許多的學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並不把道德與法治的品德素養作爲教學的重點,而是爲了應試,讓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在上課時,教師會把考點和重點畫出來,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從而達到提高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成績,然而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自我素養以及道德品質沒有過多的教學,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不利於學生的發展,而且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採取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新的教學方法纔是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的最關鍵的一步。小學的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學科。通過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的爲人處世的技巧以及面對問題時如何解決。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該將課本上的內容與生活相互聯繫,這樣不僅可以將課本上的知識更加生動地傳授給學生,還能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技巧。除此之外,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採取高科技手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效率和興趣。例如使用微課視頻播放軟件播放一些感人事蹟,不僅能夠感化學生的心理,而且對於學生的行爲準則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對於道德法治課堂進行創新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舉措,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完善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篇六: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小學思政課教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堂吸引力。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創設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爲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

篇七: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觀看韓震教授對於“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總體解讀”,瞭解到此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爲本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變化與突破、課程性質與理念、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這四個方面。

韓震教授通過將2022年的課程標準與2021年的課程標準進行分析與比較,發現今年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更加強調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的追求,堅持核心素養的導向,比以往的課標更加具備時代性。同時,也發現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一門必修課程,它更需要在大、中、小學的思政課中體現出它一體化的特徵,保持一種循序漸進、螺旋式上升的狀態。不應再像以往那樣忽視每個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間的聯繫,而應該關注各個階段間的銜接與關聯性,注重課程目標的年段適應性和學段連續性,如此纔能有利於打破思政課的校際和學段壁壘,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經過此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建設思政一體化、推動和堅持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同時對於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篇八: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我是xx學校的唐xx,工作剛滿10年,擔任小學數學和班主任工作,後來有幸教授了《道德與法治》,雖然道德與法治在我們縣區不參加統考,但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也是把它作爲德育教育的一個抓手,認真去上每一節課,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打鐵必需自身硬”,因爲我是學理的,就沒有豐富的專業理論和文化素質,所以教授起來很吃力,不像數學那樣有理可循,也不能直接告訴學生該怎麼去做,甚至語言表達方面也不會表述,打開書,不知道通過這節課,讓學生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也沒有太多的去專研。參加了幾次區級培訓後,懵懵懂懂,接着又在學了《課程標準》,才讓我感受到道德與法治是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來引導立德樹人的過程,發揮思想引領的作用。所涉及的規則意識、情感意思、責任意識啊不是用來說的,所以接觸《道德與法治》以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努力學習迫在眉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善於接受和消化新知識、新信息,認真鑽研本學科的業務。

在具體的教學中,與孩子的接觸中,敞開心扉的交談中,我也感覺到:《道德與法治》真正有效的教學,必須能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從而影響他們的心靈。在課堂上有以下幾種方式激發興趣,是孩子進入自主學習。

一、角色扮演

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如在《讀懂彼此的心》中,通過學生表演的形式來感受。然後讓學生思考:怎麼才能讀懂彼此的心?通過這種情境中的體驗,學生感到《道德與法治》不再枯燥,而是興趣無窮。

二、成功體驗

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成功的體驗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當學生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內容和問題時,經過自主、合作、探究,解決了問題,學生會有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二是當得到教師表揚的時候,學生心理有一種愉悅感,學習興趣倍增。很多學生因爲學習壓力大,在語數英語方面並取不到較多的成功體驗,而在道德法治這一方面孩子只要是參與了活動,基本上沒有對錯之分。此時的表揚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三、討論與實踐

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鍊表達能力等。課上要找到許多讓學生參與討論的切入點,合理的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交流,掌握學習方法。

我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是怎麼纔是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麼做?人們會有怎樣的評價?從而形成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觀念、善惡觀念,以學生的生活爲基礎,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努力克服成人化傾向。我們要時時保留一顆童心,讓孩子們跟隨我們的腳步,樂在其中。

總之,《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百花齊放。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樂於探究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纔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爲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篇九: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韓教授從課程設置的緊迫性,必要性,以及編寫的要求理念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地解讀,對於我們思政課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創新育人模式,同時提升教育素養準確研讀新課標有非常大的幫助。李曉東教授關於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培育的報告更加深入地詳細地闡述瞭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落實核心素養的問題,小學階段打好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強自身價值,應對複雜多變的局面,同時要遵守社會規則和行爲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和社會發展的統一。

篇十: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新時代新形勢下,作爲一名新時代的道德與法治老師,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是必經之路,爲此我反覆研讀了2022年《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有下列點滴體會,掩卷記錄,深思待續。

01

找準新變化,明確新方向

首先,關於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了課程設置,將小學原有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同時增加了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以及教學改革方向和評價改革重點,對培訓、教科研提出了具體要求。可見道德與法治課的系統性、科學性、普及性、實踐性、人文性不斷增強,落實立德樹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勢在必行。

其次,關於課程,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爲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設立了跨學科主體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這就進一步明確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方向性,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關於課程理念,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我總結了以下四點:1。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核心。2。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3。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4。讓教與學根植於兒童的生活。可見立德樹人的根基在於兒童的生活,這就爲我們的備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

02

把握新理念,運用新方法

首先,研讀新理念,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其中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包括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家國情懷。道德修養包括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法治觀念包括憲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爲、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健全人格包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友愛互助。責任意識包括主人翁意識、擔當精神、有序參與。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課程標準有把每個學段需要達到的度,很明確的分割到相應學段。對於小學低年級階段來說,我們面臨挑戰的是如何將新理念與具體課程相結合。

其次,面對新理念,作爲一名專業老師,上好道德與法治課,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自我:1。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來嚴格要求自己。2。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注重課堂的民主性、生活化、多樣性。讓活動貫穿課堂始終。3。思想性和親和力相結合,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面對小學生,特別是小學1、2年級低段學生,要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生活中,體現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上,潛移默化地將美好道德融入學生心裏。

03

不斷研修,深化認識

對於新課標的研讀和領會,學習一直在路上,爲此我提出以下疑惑:面對“主題式編排、生活化取材”的教材,我們對於教材的重組和系統化思想之間的矛盾,如何合理解決?

堅守初心使命,精研核心素養,願我們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再譜寫新華章!

篇十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在教育教學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無論是哪個教學科目,還是哪個年級學段,培育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爲現階段教學當中的主要任務。在小學階段,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有效讓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有着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教育形勢不斷變化的今天,對於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講,要轉變自身教育教學理念,在覈心素養導向下,推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促進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其綜合發展。

一、核心素養下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關鍵

人格就是個人穩定的行爲習慣以及行爲方式。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其人格尚未完全定型,正是健全人格培養的黃金時期。因此,對於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核心素養的培育,要落實到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上。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使其意識到要想實現理想,就需要不懈奮鬥,這也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前提與基礎。其次,要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進行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形成結合真、善、美於一體的健康審美觀,從而爲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做好鋪墊。第三,要助力學生良好個性的培育。一個人良好行爲習慣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且要做到持之以恆。擁有健康性格的小學生應該是誠實的、有責任心的,並且獨立自主,開朗活潑等等。最後,要培養學生生存、交往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問題處理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夠在實踐生活當中,將自身的行爲習慣內化成爲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之健全人格的培養

(一)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提升學生德育認識

核心素養當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其關鍵環節在於教師方面。這是因爲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會對整個教育過程中造成直接影響。爲了更好落實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學目標,作爲教師,要緊跟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腳步,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同時,也要不斷去提升自身的綜合修養。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當下新型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學習,真正使得立德樹人能夠貫穿於道德與法治教學始終,在提升學生德育品質的同時,爲其人格的健全奠定相應的基礎[3]。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我們所瞭解的環境污染》這部分內容爲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的進行,讓學生了解到白色污染以及其他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環境造成的威脅,從而提升學生在環保方面的意識,樹立和培養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其人格逐步得到健全。

(二)開展”議論式”教學活動,強化知識運用能力

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下的課堂教學活動,讓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更加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轉變教學方式,通過”議論式”教學活動的進行,讓學生的主導性地位得到體現。”議論式”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相互的討論和交流當中,活躍自身思維的同時,有利於拓展學習視野[4]。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講,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始終保持對課堂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對於相關知識的理解,並且以此作爲基礎,實現對於相關知識的有效應用。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同伴與交往》這部分內容爲例,教師就可以將”議論式”教學引入其中,讓學生圍繞着自己的朋友、同伴以及相關的交友經歷展開討論,在相互的討論和交流當中,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對於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着重要影響。在討論完畢之後,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問題:”新友誼的建立需要主動嗎?如果一個人非常的內向,那麼會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嗎?”然後讓學生圍繞着問題展開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班級當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將自己內心的看法進行表達,從而加深對於相關知識和內容的感悟,在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同時,有利於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巧妙的互動代替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提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針對性問題的提出,去測試和檢驗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爲了更加落實核心素養方面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嘗試轉變提問方式,以互動這種趣味性和開放性更強的方式來進行,從而使得學生在對問題思考的時候,讓自身思維不斷髮散,在對知識深入理解的過程中,使得自身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網絡新世界》這部分內容學習爲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談談自己對網絡的看法,讓學生在相互的溝通和互動當中,進行答疑解惑,最後教師對其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相互提問的互動交流方式,能夠使得整個課堂氛圍良好,並且學生在他人的影響下,思考的角度也會更加多元化,最後在教師的總結下,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具有相應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在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方面,也起到正向作用,從而讓其人格更加健全發展。

總而言之,強化學科素養培育,使得學生擁有健全人格,是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的主要任務。基於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要積極轉變原有課堂教學理念,從之前的知識教學朝着素質教育過渡,從而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拔高,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做好堅實的鋪墊和準備!

篇十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古語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落地以來,學習新課標,領悟課標精神和內涵,是作爲思政課教師的必修課。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爲以後的小學思政課教學指引了新方向。

一、思想引領,明確育人導向

作爲在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些根本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二、觀念突破,改變育人方式

教師要突破原有觀念,從“教書”轉向“育人”,關注人的發展,課程教學必須從知識學習爲主轉向核心素養髮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通知識內容和生活世界的堡壘,借用真實情境的導入,促進知識的情境化,以實現高階思維的深度學習,強調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我們要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三、素養育人重視綜合評價

改變以考試爲結果的評價體系和培養標準,採用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和培養標準,不僅僅侷限於理論和考試結果,同時更加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如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實踐出真知,在實踐的發展和探究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到教、學、評一體化。

總之,這次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從課程標準的學習中瞭解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要點,而且還深入領會課程指導思想。我一定會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並結合實際,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上好每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十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新課標(2022年版),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培養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求我們一線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同時,這次學習給我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上指明瞭新方向。新課標(2022年版)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並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營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課堂真正地”活”起來,這樣當孩子們走出課堂後,才能真正地把知識轉化爲自己的行動!

篇十四: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基礎。

2022版課標整合了《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按照學段要求進行一體化設計,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特殊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隨着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安排、載體形式,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修訂後的課程標準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建議,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性學習,關注因材施教,貫徹落實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思政課教學“八個相統一”要求,即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啓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融合,將生活邏輯與學科邏輯相融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在實踐的體驗感悟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爲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工作。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創設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爲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

篇十五: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已經於4月21日正式頒佈,並且將於今年九月開始實施。新課標整合小學原來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原來的思想品德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對照之前的課程標準,我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後,着重從以下兩方面談談學習收穫。

修訂背景與思路

(一)體現新時代人才培養新要求,強化課程育人功能。

課程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載體,直接關係人才的培養方向和質量,涉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面對國家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面對黨和人民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道德與法治課程迴應時代之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強化課程的育人功能,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爲課程,着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課教師責任重大。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整合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治觀念教育,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引導教師採用議題式、體驗式、項目式、啓發式等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和發展。

主要內容及變化

(一)聚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精準。

新課標依據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學生髮展需要,凝練道德與法治課程,着力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這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一個主要變化。

1、彰顯課程的育人價值。

課程標準對每個核心素養從內涵、表現形式和培養意義三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這五個核心素養各有側重、各有指向,也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形成統一的整體。

2、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依據自我認識、我與自然、我與家庭、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3、構建綜合性課程體系。

基於學科本質及育人價值,提煉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提升思想政治素養、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爲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習生活相結合。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

4、凸顯總目標與學段目標有機統一。

課程標準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段銜接,提出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總目標,同時按照一至二年級、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制定學段目標,形成學段間有序銜接、層層遞進的目標階梯。

(二)更新課程內容,課程框架更加清晰。

課程內容反映新時代發展的偉大成就,框架和線索更加清晰,形成學段間循序漸進的內容體系。

1、優化課程內容結構,貼近學生真實生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統領,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優化內容組織形式。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爲基礎,增強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現實性,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搭建主題鮮明、線索清晰的內容框架。

課程內容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有機融入課程,增強課程思想性。

3、堅持一體化設計思路,形成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

按照小學低、中、高和初中四個學段,學習要求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學習內容各有側重,實現教材內容的相互銜接、層層遞進,有效落實思政課課程內容一體化的要求。

(三)新增學業質量標準,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

新課標在第五部分專門論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業質量,體現“教—學—評”一體化的思想。在“雙減”背景下,學業質量標準承擔着減負提質的功能,素養導向的學業質量標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夠促進教師形成科學的質量觀和人才觀。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一樣,學業質量標準也採取分學段描述的方式,形成清晰的水平梯度。道德與法治課程學業質量標準呈現的是學生學習成效的典型特徵,以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旨在引導教師轉變育人方式,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2022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是航標,爲小學思政課教育教學指明瞭方向。我們思政教師將認真研讀新課標,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基於學情,認真備好每一節課,紮實上好每一節課,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努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篇十六: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黨老師分享的道法課程新舊變化和對比,我深刻感受新版的課程標準重視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的變化。課程的內容、評價、實施等各個部分都是圍繞核心素養的內容去進行了重構,強調大任務的完成、大概念的理解,更鮮明地表達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政治性質。

課標更具人性化

通過對道法新課標的學習,感觸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比如四年級上冊《這些事我來做》,讓學生從瞭解的家務活,再到家務擂臺大比拼,通過一系列活動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滲透,讓學生明白做家務不僅是關乎自身成長,也與家庭和社會的進步緊密相連。課標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挖掘學生資源、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要求我們要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合理擴充。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學段更有銜接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爲一名小學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繫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瞭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儘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初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爲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學科更有融合性

就課程本身的特點來看,思政課就是綜合性的活動型課程,更易於開展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我們知道所有的學科其實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是有關聯的,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跨學科整合、貫通,同時也要體現主要學科本身的課程目標。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就重點在於讓學生深入瞭解我國近現代史,這個過程不僅以語文、地理的知識爲依託,更以初中學段的政治、歷史緊密相連,所以要求老師們在踐行“跨學科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絕不能流於形式主義,而是應該真正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爲主體,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們互相學習、交流,將其他學科合適的內容與本學科教學聯繫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才能讓跨學科教學真正促進教學的發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新的課程標準爲我們提供了更科學的方向和更具體的方法指導,值得細細去解讀。

篇十七: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8月19日,礦區的各位道德與法治的各位老師在礦區教育局認真聆聽了石慧萍老師關於《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的講座,石老師通過對課標涵義、修訂的原因、及在實踐中的深層解讀,讓我進一步對課程標準有了新的理解,石老師提到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標的四部分修訂爲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六大部分,通過對六個方面認真的解讀,讓我真正對新課標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再次通讀新課標,我也發現了以下幾點新亮點:一、強化立德樹人,新課標強調課程性質,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堅實基礎。二、將小學原有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的思想品德整合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同時增加了課程標準編制與教材編寫基本要求。三、關於課標,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各課程標準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細化爲應着力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進一步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關於課程理念,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我總結了一下幾點:1。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來嚴格要求自己。2。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注重課堂與社會生活相聯繫,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做到做中學,學中學,真正“知行合一”,設計教學任務要注重生活化、多樣化,讓活動貫穿課堂。3。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真正將道德與法治課堂變成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趣味的多彩課程。

篇十八: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隨着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佈,對道法老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培根鑄魂,啓智潤心的課程,只有真正讓這束光照亮學生的心靈,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成爲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魯潔教授曾說過,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爲一門生活實踐課程,從生活中出發還必須讓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與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斷髮生動態聯繫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做了闡述,旨在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良好開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創設情景,讓生活化教學接近真實

道德與法治課就意味着要加強小學生的法治意識,而低年級法治意識的培養的關鍵就是建立規則意識。教學中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導入新課,不但可以使所學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大家排好隊》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雖然從小就接受文明禮貌的教育,但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處理一切事情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不會主動遵守規則。針對本班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力求創設場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開始,教師說:“同學們,我們今天要發新書,請大家到講臺前來拿吧,每人拿一本(學生自由地亂哄哄地拿書時),停,請同學們都把書放回原處,大家排好隊來領取。”這一次很有秩序,用時也少,教師微笑着點點頭,出示課題《還是排隊好》,學生已初步體驗到排隊和不排隊的不同。爲了將問題往深處推進,教師播放一段校園踩踏事件的視頻。從畫面中學生看到:由於學生下樓參加活動時沒有排隊,亂糟糟的,前面的孩子被後面的推倒,後面的又擠上來,悲劇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視頻中慘痛的教訓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並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次不排隊竟能造成這麼大的慘案。學生真實地體驗和感受到了規則對生活的影響,從內心認同產生好生活需要規則與秩序,懂得了排隊就要有秩序,排隊就是文明的象徵;不排隊就會混亂,不排隊就是不文明。

二、思索生活,在活動中體驗

德育課教學要擺脫觀念的灌輸,即使是好的觀念,採用灌輸的方式進行也不是好的道德教育。德育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必須引導學生知其所以然。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顯著之處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而不是給他們現成的結論。

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小水滴的訴說》第一個話題“我很珍貴”時,教師可利用課件呈現地球並配上解說詞,接着出示一組統計圖,學生初步感知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資源,最後教師採用現場演示實驗,準備一個大蘋果,在切蘋果的演示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很稀少,感受水的珍貴和來之不易,激發學生惜水、愛水的情感。再讓學生交流”如何節約用水”的金點子,並把這個認知從課內拓展到課外生活,使之真正踐行自覺節約每一滴水。教師還可以佈置實踐作業:爲小水滴宣傳;設計有關水的公益廣告;小手拉大手,一起節約水;思考珍稀水、節約水的好辦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信息,傳遞“正能量”

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努力開發現實生活資源,積極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生活。

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是災難,也是考驗。這場戰“疫”對於成長中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堂內容豐富的人生大課。教師,應以此爲契機提取素材,利用這些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愛的教育,讓學生感受人間大愛。

愛自己,學會守護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當疾病和災難來臨時,人們會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重要。引導學生學會愛是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尊重,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去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通過線上教學分享宣講防疫措施,讓學生學會防範、掌握七步洗手法、守規則、學會愛自己;引導他們制訂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遵守國家防疫政策,積極接種疫苗,配合醫護人員,自覺做核酸檢測。從而使學生敬畏生命,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周圍人負責。

愛祖國,勇於承擔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鍾南山、李蘭娟等廣大醫務工作人員他們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捨生忘死,奮勇逆行,爲中華民族築起了生命安全防線,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人們軍隊逆行而上;不計其數的志願者辛苦付出。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彰顯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據此,筆者精心設計網絡主題班會,讓學生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表達感悟,深切緬懷英雄,致敬英雄,讓英烈傳遞出來的新時代革命精神照亮自己前行之路。通過寫慰問信、繪畫、手抄報、愛心卡等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勇於承擔責任,把家國情懷種在心裏。教師教育和引領學生認識疫情、防控疫情,在戰“疫”中歷練、成長。

四、從生活實際出發,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更多的是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生活融入課堂,讓課堂再現生活。在教學《家鄉的名片》相關知識點的時候,爲了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點記憶更深刻,理解更透徹,筆者就藉助了信息教育技術(多媒體)爲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動畫+視頻+圖片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爲學生播放了一段全國各地的“代言事物”。然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說一說自己家鄉的特色產品,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歷史遺蹟,還可以是玩的。實踐證明,這樣的生活化學習氛圍的確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速地將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藉助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問一問,訪一訪,畫一畫,說一說等各種新型課堂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歌謠、圖片、自己的故事引領學生髮現了美;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接受大自然美的薰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真切體驗家鄉之美,由衷熱愛每一寸土地。

作爲教師,我們要用“道德”浸潤學生內心,用“法治”呵護兒童成長,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細節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利用鮮活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讓孩子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心去觸摸、去感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篇十九: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本次報告韓震教授爲我們帶來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總體解讀,韓震教授花了大量篇幅講述了時代背景,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想要作爲一個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民族,需要對世界發展有引領的能力,貢獻中國智慧、體現中國力量,而想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有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沒有國家意識和共同價值觀的民族就是在沉睡狀態的民族,而正是德育塑造我們成爲同心同德的中國人。

思政課堂是德育的重要場所,本次修訂更加註重價值、核心素養導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新的征程上相信黨、跟黨走;基於核心素養設定課程目標,堅持過程性評價,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和考試命題,注重學生的知行合一。本次還有一個重大突破便是思政課程一體化,小學、初中的課程不再彼此獨立,而是相互銜接,呈螺旋式上升,能夠更好地循序漸進地塑造學生們的健全人格。

教育和社會是相互塑造的關係,社會的發展必定對教育提出新的任務、新的要求,教育也需要前瞻性地迴應時代之問,要用前瞻性的理念爲未來做出適應。當下,作爲立德樹人的關鍵人物——思政教師,需要回應社會呼喚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思政教師要主動轉變觀念,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傳給孩子們力量纔會更加強大,成爲一名有信仰、講信仰的好老師。

篇二十: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研修學習,對於如何上好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2022版新課標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特別性和適切性,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同學隨着年齡增長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進展特點,確定各學段的融入要求以及學習內容支配、載體形式,貼近同學生活、學習、思想實際。

作爲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老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本學科核心素養,增加課堂吸引力。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和建構主題,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平安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融入國家平安、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老師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學,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全力探究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創設適合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爲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同學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

在以往的教學中,還有部分老師將學生大腦作爲個簡潔的容器,把課堂作爲灌輸和填鴨的場所,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爲”灌”和”填”的流程。《新課程標準》則強調現在教師的職責從注重傳授學問轉變爲激勵思索,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創設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因此,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學理念

新舊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第一,我們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更深,更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第二,我們要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積極做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二、營造道德課堂

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纔有可能培養道德性的學生將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氣氛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平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爲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老實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發學習興趣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方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探究多樣教學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資源,一定會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0237.html

  • 標籤: 道德 法治 心得體會 小學 孝德踐行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