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作文

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4W 次

篇一: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

小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爲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三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

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校生活。

通過學習課程標準,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認識到新教材基於兒童發展的課程理念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所以,《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着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反思《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我們讓學生學習書中的內容,一直接受成人的觀點,成爲道德說教的工具,孩子只是被動地接受,有時還會起到逆反的作用,這種教學存在不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而《道德與法治》提倡以兒童爲主體,尊重兒童的個性,尊重兒童的差異,關懷兒童的獨特個性。也就是說,課程理念由學生被動說教轉變成學生親近學校,家庭和社會,“我”作爲其中的一份子,體驗活動,這要比教師閉門灌輸講解效果更好,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體會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道法課程的積極性。新教材解讀與使用講座提綱,從道法教材的特點,單元主題的指向,教材欄目的組成及法制教育的體現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在腦海裏形成了一個大概的輪廓,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怎樣才能將活動園、交流園、故事屋、閱讀角、美文欣賞、知識窗、小貼士等知識點貫穿於我們的日常道法教學過程中。這對我今後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

三、認識到聯繫實際,緊扣主題,靈活使用教材的實效性

通過示範課,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緊扣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實際。讓孩子們親身體驗一分鐘有多長,能幹些什麼,從而認識到要珍惜時間。老師聯繫實際,讓學生大膽,具體說說父母對我們的愛,感受父母的溫暖。如果我們面對的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難道他們的父母就不愛孩子了嗎?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開發學生身邊的、適合的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對教材的學習活動進行再設計,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道德素養,奠定科學合理的道法觀念。

學習了新課標,使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把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法課堂的寶貴經驗。

篇二: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2年暑假,細細研讀了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新課程標準根據時代需求,對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下面是我學習新課標的一些淺薄之見。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新課標強調落實核心素養要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新課標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的五個方面的體現不應是孤立存在的,而應是一種核心素養間的關聯,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核心素養不是分解的動作,而應是一致性、連貫性的動作“成品”。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影響個人的一時,而應是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即便學生不能清晰的記得老師所講的知識是什麼,但是依然能夠深刻的認同老師所傳授的道理。

三、新課標註重課程間的融合

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新舊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我們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讓我們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深入研習教材編排的意圖,積極做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教學措施,上好道法課,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篇三: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這個暑假的代名詞即爲熱,用“萬國如在洪爐中”來形容亦不爲過。於我而言,便是靜坐、反思、再學習的絕好理由,是啊,“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正好利用足夠的閒暇時間,認認真真地通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新的課程標準,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強化了道法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道法課程的內容結構,研製了道法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的銜接,同時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對於我們所有的道法老師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的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身爲道法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是所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教學的指向標。它告訴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制定教學策略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要求。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在生活經驗和價值判斷方面的認知還有待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並學會運用其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而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爲習慣。

一、聯繫生活實際的課程內容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理論內容較爲嚴謹抽象,若是直接將這些理論內容展示給學生,不利於學生理解,也不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緊密聯繫,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還能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爲給予一定的指導,加強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堅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即堅持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地教學。

二、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爲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着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着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有教育專家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學習,注意培養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意識。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顯性的、單一的、近期的,也有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時代新人,這正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三、善於發現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涉及到的內容雖然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還有相當的內容學生都沒有實際接觸過,正因爲如此,很多學生可能意識不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提到的知識內容的重要性。基於此,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多種資源進行有效融合。

1、教師認真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材只是媒介,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且要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真正讓教材爲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紅色基因,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等。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定期組織學生去學習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校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舉辦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所要達到的歸宿點。

4、教師要注意各學科間的整合與應用。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拓展教材之用。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四、不斷拓展開闊的思維空間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關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養,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解放了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五、努力提升紮實的專業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和缺點;耐心等待學生轉變、進步和成功。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爲和思維的無謂限制,引導其表現本真、在引領與關愛中走向健康成長的快車道。

2、平等待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着信心和勇氣主動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學生平等對話,展開心靈溝通,在心靈的碰撞和思維的互動中,實現知識與情感的交流,進而讓學生獲得心靈成長的力量。

3、改革創新。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區、法院、劇院等,實行跨學科多資源融合,理論鏈接生活,學生在豐富、立體、多元的實踐活動中履行規範、鍛鍊才幹、提升技能。

打鐵還需自生硬。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身爲道法老師唯有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完全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在受教育階段,學生除了是學生這一層身份外,還是社會中的人,會受到社會中衆多事物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爲的影響。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爲道德與法治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是大社會,我們道法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還是在教師。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應深諳自己肩負重任、任重道遠。

篇四: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8月19日我們聆聽了xx市道德與法治教研員石慧萍老師關於《用新課標精神指導課改實踐》的專題培訓,石老師從課程修訂背景、課標的特點與作用、課標的主要內容和變化等多方面讓我們對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的目的。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每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關於修訂的主要背景

一是中央作出新部署: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2011年我國實現了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需要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三是課程實施中發現新問題。學段縱向有機銜接不夠,課標缺乏對“學到什麼程度”的具體規定,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缺少科學依據,課程實施要求不夠明確等。同時,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標已分別實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據課程改革自身規律性要求,有必要進行修訂完善。

二、課標特點與作用

新課標修訂目標體現核心素養導向,要讓核心素養落地;主動迴應新時代的新發展、新要求、新期待。課標特點與功能體現在: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指導性;讓課標真正成爲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及課程實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據,直接依據是剛性的要求,國家和學校組織的一切有關課程的活動都必須基於課程標準,教科書必須依據課標編寫,教學必須依據標準展開,考試評價必須依據標準命制試題。總之,課程標準是帶有法的性質的課程活動綱領、準則,或者說是一門具有法律法規性質的實踐性的“教育學”。

三、課標的主要內容

國家課程標準主要由“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等組成,這六個板塊是標準的主體。其中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中”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是新增部分。課程性質是一門課程的“定性”,主要回答這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這門課程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是什麼;課程理念是對本次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定位”,主要闡述課程改革的立場、方向和觀點;課程目標是對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所應該達到的發展水平和最終結果的預設和期待;課程內容是這門課程所規定的學習範圍和對象;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學完階段性內容之後的學業成就表現;課程實施是根據課程標準進行的教材編寫、教學、評價考試的活動。這六個板塊相對完整地闡述了一門課程的主要教育教學問題。

四、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五大方面

第一: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彰顯了課程的育人價值

2011版課程標準是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闡述課程目標的。新課標凝練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着力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闡述了學生學習本課程後應該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爲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表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

第二:建立清晰的內容框架,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內容體系

課程內容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融入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等相關主題,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呈現教育主題。新課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統籌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內容,構建起了四個學段圍繞主題內容的課程體系。這樣既避免了學段間的交叉重複,形成學段間層層深入的學習進階,又與高中思想課程有機銜接,落實了思政課程一體化的要求。

第三: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引導樹立科學的學業質量觀

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它不是衡量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多少和深淺,而是以素養爲導向,全面反映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業質量標準通過描述學生學習課程後能夠做什麼的關鍵特徵,反映了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它採取分學段描述的方式,形成了清晰的水平梯度。

第四:貫徹落實“八個相統一”要求,提出具體教學建議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制定素養目標,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教學中強調實踐性,堅持灌輸啓發相結合。

第五:發揮評價的育人作用,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新課標不僅給出了具體的評價建議,還專門論述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引導樹立科學的育人目標,提高了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爲了能夠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評價,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評價建議:重視表現性評價,鼓勵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主體的參與,發揮育人合力;採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更加多元的評價方法,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學生的相關信息;抓住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期終評價等主要環節有效落實評價;課程標準給我們明確了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要求,對考試性質和目的、命題原則、命題規劃、題目命制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五、今後努力的反向

第一: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備課時在梳理教材知識點的同時,對相關內容對應的主題、具體的內容要求、學業要求、質量目標、學段目標、核心素養都有哪些,需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碎片化”教學。

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重視學生生活實踐,倡導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學習總是處於一個特定的情境中,滲透在特定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教學中要積極拓展教材,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教材的知識點,也可以用本學科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第四:要以新課標爲指導思想,立足教學實踐需要,從基於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出發進行規劃,一方面整合各課時的學習目標與重難點內容,另一方面整體性設計作業任務,強化不同課時作業內容與要求之間的關聯,減少哪些低水平、反覆操作性作業在不同課時的簡單重複,減輕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

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和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及反思等教學行爲,使其最大化的發揮指引作用。

篇五: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聚焦新課標,構建新課堂。

2022年8月19日,在礦區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教師《新課標解讀新課堂構建》道德與法治學科培訓中,有幸聆聽了xx市教育局教研室石慧萍老師爲期一天的講座。講座分主題解讀了2022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變化,分別闡述了2022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六個方面的內容和變化: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石老師的講座,乾貨滿滿。石老師指出,xx省2022年道德與法治中考命題在降低難度的基礎上隱含了新課標的部分要求,圍繞新課標進行了主題情境的設置、減少了單純記憶性知識的考查等,堅持以考改促課改,以課改落實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要破譯試題背後隱藏的教學密碼,認真研讀新課標是必經之路。

一、找準新變化

1、釐清概念。課程、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關係。什麼是課程?簡單來說,課程就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解決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關係是怎樣的?先要設置課程方案,給出培養目標,給出我們設置哪些課程,然後,根據課程方案的基本精神及設定的科目,來研製課程方案中所設置的課程標準。設置了課程標準後,才能去編寫教材、指導教學活動的開展、指導教學評價的實施、指導學校課程管理。所以,課程標準是落實課程方案精神及指導我們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課程管理的重要依據,課程標準是中間橋樑,是非常重要的。

2、瞭解背景。爲什麼要進行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石老師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解讀。首先是中央作出新部署,以立德樹人爲根本目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其次是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第三是課程實施中發現新問題,老師把握學科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的把握缺少科學依據。

3、關於課程理念,針對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表現爲以下四點:

(1)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目標理念);

(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縱向設計);

(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橫向設計);

(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建立校內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實施理念)。

二、實踐練操作

以上述表格應成爲教學常規要求,將每一課的知識點分別與每一項內容進行對應,是教師依據新課標備課的基本要求。實施這一操作有利於教師瞭解新課標、掌握新課標,併爲跨學科主題式教學奠定堅實基礎,爲大單元教學設計提供有利依據。具體地說,它可以幫助教師挖掘教材資源、挖掘社會資源、挖掘學生資源……提供指導依據,暑期我校進行的大單元教學設計,就可以依據這個表格進行每項內容的設計。這一表格內容,我想是學習新課標、落實新課標的重要抓手。

三、樹立新理念

落實核心素養是新課標提出的新要求,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是初中“思政教師”的重要責任。這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觀念,新理論,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切實將以生爲本,爲學生成長服務落實到位。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主動適應跨學科主題式教學同,項目式學習等新變化,才能更好進行高效課堂教學,更好地將我校“三段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完善與發展。

每一次培訓,都有新的理解和觸動,但需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將所學所思所悟運用在課堂實踐中,去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自己的電大貢獻,我想這纔是參加培訓的根本目的所在吧。

篇六: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利用暑期學習了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學習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爲以下幾點: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積極做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道法新課標、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於我們道法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資源,上好每一節道法課,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篇七: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新課標(2022)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爲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即“注重策略”“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2022)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信息,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我認爲,學習的目標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作爲一名普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爲,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八: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使我更加明確了: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提高公民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導和培育。道德與法治教育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學生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在今後的道德與法治課上我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

2、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3、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律的基本規範,提升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爲主旨,堅持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統一,主題學習與學生生活相結合。

4、堅持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主體建構相統一

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做到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啓發性相統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設置議題,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的實踐探究和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規則意識,發展社會情感,使他們在感悟生活中認識社會,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知識運用於社會,服務於人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

5、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要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發揮評價的引導作用,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結果評價要全面關注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日常品行表現。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篇九: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隨着2022版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三年級三位帶《道德與法治》的老師一起研讀了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鼓勵廣大思政老師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爲“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十: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在流螢閃爍的盛夏,在旭日初昇的清晨,在美麗如畫的恆大小學,一場小學《道德與法治》專業研討會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着。

本次會議由xx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方蓉主持,包括了課題開題、人員分工、教師職業規劃、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個人介紹與成長等5個方面的內容。

對於初次接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我而言,今天的學習是知識的盛宴,更是心靈的雞湯,從道路上,讓我更加堅信正確的選擇;從專業上,讓我有了明晰的認識。

據新課程標準頒佈已3月有餘,我也自學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的全部內容,觀看了國家教材委委員韓震教授的解讀視頻,依然是雲裏霧裏,迷迷茫茫。今日有幸聽取了工作坊核心成員、南鄭區道德與法治學科帶頭人張朝勇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讀,有豁然開朗之感,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新課標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主要總結以下兩點:

一、新變化

1、細化對學生培養要求。

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培養要求。從五年級開始,明顯地看出課本內容增加了許多政治性、歷史性、地理性特別強的知識,六年級上冊的《道德與法治》課本是法治專冊。

2、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重點組織三科修訂組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繫生活實際

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

二、新思考

1、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爲中心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2、要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生爲本”,爲學生成長服務。

通過深入學習我覺得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肩負重任、任重道遠!作爲一線教師,必須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爲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篇十一: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新課標將於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施行,下面談一談2022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標準的幾個特點。

一、目標明確。2022版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完善了培養目標,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

二、價值引領。突出政治性,特別是堅持黨的正確領導,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就是初中階段的思政課,它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段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充分反映了這些。

三、素養導向。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研製學業質量標準,變革評價與考試命題。

四、一體設計。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分爲1-2、3-4、5-6、7-9四個學段,加強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統籌課程性質、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各個部分內容,使課程標準既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又體現不同學段的適切性,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實現螺旋上升式的發展。

五、教考一體。針對“要求”提出“學業““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新版課標增強了學業質量標準和命題建議,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素養立意的命題思想,這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評價工作尤其是考試命題工作產生重要影響。

篇十二: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有幸參加了爲期兩天半的新課標《道德與法治》培訓,網絡研修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由衷感謝爲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這次研修,使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受益匪淺。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示大家仔細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關心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根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小學階段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爲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爲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於《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

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談談一點看法:

一、強化了中國特色。滲透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勢。

二、突出了時代特徵。強調德育爲先、育人爲本的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體現了國際視野。在課程理念、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評價、課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國國情,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從課程性質方面強調以學生生活爲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爲根本目的。從這次網絡培訓,我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有了更深的瞭解,認識到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標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作爲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爲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爲縱座標,作爲內容整合邏輯。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一一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首,兼顧能力目標,以後有機會也要多多參與此類培訓,豁然開朗。

篇十三: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範圍作爲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教師在下一步教育教學中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自己真的是收穫匪淺。

作爲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真正做到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育人質量,重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課堂吸引力。

自己也清楚了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突出素養導向,基於核心素養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實施。

同時,進一步紮紮實實提升個人的專業成長,注重教育教學研究關注教育生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全力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實施路徑創設適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年齡特點和行爲特點的育人模式和課程體系,給學生營造生命自由成長的空間,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篇十四: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現將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印發給你們,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於是,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精心梳理主要內容,並積極與身邊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交流所學。回顧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得到了提升,對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得到更新,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有了新的設想,對學生評價、大單元教學與學科融合都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給我很大的啓示:

一、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

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德育實踐基地。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必須堅守教育初心,時刻牢記“四個意識”,切實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任。

當下,作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大多數爲兼職教師,部分學校甚至把這門課程當成是副課對待,遇到思政課“大練兵”活動也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面對以上諸多問題,作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也曾埋怨過,也曾氣餒過,總是覺得區縣要求不足,學校重視不夠。卻從來沒想過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越來越發現自己的渺小與自身的不足。但是,我作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信念卻更加堅定了。正是因爲現在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還面臨諸多困難,所以更需要像我們一樣的學科教師們行動起來、振作起來,精心設計教案,努力開展好課堂教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

前面說到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由“自我認識”到“我與自然”“我與家庭”“我與他人”“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不斷擴展學生的認識和生活範圍,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並涵蓋國家安全教育……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總體來說教學內容時間跨度大、空間範圍廣,涉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面對這樣一門綜合性課程,我現階段的知識儲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爲了教好這門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1。堅持收聽新聞,瞭解國內外大事,國家經濟發展,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2。關注社會熱點,爲學科教學積澱優質教學資源或者是提供辨析話題。3。關注學生生活,及時捕捉和學生相關的生活素材。4。開闊眼界,放寬視野,緊跟社會發展形勢。

以上內容不是很全面,但卻需要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爲時代在不斷髮展,學生在不斷變化,我們更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做到與時俱進。

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

在本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到作爲道德與法治課一線教師的我們,現在的教學不再是單憑一本書一張嘴能夠開展教學活動的了。現在的課堂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爲學生營造適合的教學情境,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爲學生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與祖國的強大。所以,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在製作簡單PPT的基礎上去學習視頻音頻資源的獲取與編輯,簡單動畫的製作,教學資源的拍攝與採集等,只要是學生需要的,只要是課堂需要的,我們都應該去學學。因爲信息技術2。0時代已經來臨。

如果說對於《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的學習給我帶來了什麼?可能更多的是我的開闊了視野,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爲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更新了教育理念,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學到了一些教學案例設計的方法,要堅持“兒童化視角”儘量做到教學生活化,取材於生活並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凸顯思政課的學科特點等。

當然,要想所學知識能夠做到收益最大化,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去實踐,去檢驗,去融會貫通,然後內化爲我們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只要我們願意堅持,我們會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這條路走得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平坦,讓越來越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能夠擔負民族復興大任。

篇十五: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利用暑假時間我研讀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益不少。

新課程標準與舊版課程標準相對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增強了思想性,系統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強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科學性,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繫;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配合;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認爲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以下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突出了一體化設計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了多種因素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爲“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作爲一線老師,我覺得要落實新課標,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觀念,走出傳統教學誤區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很少與其他學科相滲透;實踐性學習也是紙上談兵,評價的標準狹隘單一。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會成爲學生髮展的阻力。《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儘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熱點、時事政治、名人軼事、國情教育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善於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

1、教師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爲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文本,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還可以指導學生用好“學習強國”平臺。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法院等;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舉行“12。4”憲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國旗下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

4、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拓展教材。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四、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比如新課標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因此,我們老師要學會“跨學科學習”,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五、過程性評價比行爲評價更重要

作爲一線教師,成績有時作爲我們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與考試成績相比,過程性評價比行爲評價更爲重要。我常常跟學生說這樣一句話;“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這一階段大家的學習態度。”老師不是要求人人考高分,而是希望學生都能積極向上。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就是一種過程評價。

總之,在新時代、新課標環境下,今後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要積極學習貫徹新課標,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努力把思政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十六: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暑假,我認真學習了新頒佈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下面談一談我學習後的心得體會。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

新課標發生了許多變化。一是優化了課程課程設置。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合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二是明確了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課程標準表述爲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三是明確了課程內容的五大主題。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學生實際生活爲基礎,分學段按主題對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建構學段銜接、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四是增加了學業質量的標準、課程實施的評價建議。學業質量描述與“課程目標”中的“學段目標”相對應,強調素養導向,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將提高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比例,充分體現課程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新課標的變化提示我們,死記硬背的填鴨式“硬灌輸”已經不再適用。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將更加註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立志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十七: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爲深入推進“名師工程”建設,加快名師專業成長步伐,大力貫徹落實《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和高效課堂建設,切實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上級教育部門在今年暑期舉辦了線上新課標道德與法治課程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培訓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一培訓,特就新課標導向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與策略問題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新課標導向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

通過學習“新時代新課程新教師——道德與法治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解讀”,尤其是《新課標導向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與策略》,我對新修訂的道法課標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核心素養”一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新增了核心素養、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工作重點。素養與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景中做出某種行爲的能力或素質。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變化,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轉變,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傳承和提升。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涵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不僅凸顯了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而且在育人方式上體現出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二、對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的建議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作爲小學道法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核心素養落實到位。

首先,幫助他們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培養學生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其次,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的專業素養,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反映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

再次,課堂實施“以果導因,素養反溯路徑”的方法。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先基於核心素養確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再緊抓結果反定必須之過程:選擇教學中要用到的資源、素材、流程、活動等。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成爲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課堂。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課例分析

有了內涵的理解、策略的把握,而後就是將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他們》一課時,我便將核心素養之一的“勞動光榮意識”滲透其中,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我通過課前小調查(“大白”的一天、烈日下的交警、各個社區堅守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們)和課堂上的情景體驗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體驗勞動者的辛苦,明白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樹立勞動意識,積極參加勞動時間,懂得勞動光榮、不分貴賤的道德修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路有其漫漫,人上下求索。對於2022課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會專家各持其透鏡與畫筆,獨見其所見,各繪其所得。作爲基層道法老師,深知2022新課標的重要性,我們得益於時代,數不清的道德與法治專家同行持續傳播正能量,“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激活這門課程的明月與清泉。人有其志,凝心聚力,積極改變是高揚的征帆,內心成長是動力系統的升級換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

“霓爲衣兮風爲馬”,我們要乘時代改革之風,剪裁適合實際、適合自己的虹霓作衣,舞出道法課的時代篇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既尊重每一位專家學者、同行的寶貴意見,又要堅持獨立性格、自由思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們要將時代的光輝、領導的指揮、名師的智慧、團隊的鋒銳、自我的發揮、學生的領會統統融合在一起。正如2022年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韓震教授的一句話:“道德與法治課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願意團結一切,汲取一切,只爲更好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廣大莘莘學子,行穩致遠就從我們的一堂堂道法課揚帆啓航。

篇十八: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它不再是我們舊觀念中的副科目,而是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拔節孕穗”課。

韓震教授在此次的研討會中強調了要注重教學實效性、創造性,培育全方面發展的學生。我們整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立德樹人。思想政治理課,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立德育人。

轉變思想。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的重要課程,我們首先要摒棄的就是將其視爲副科的舊思想。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制觀念會對學生起到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培育出我們黨、我們國家真正需要的、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青年。此次課標修訂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極大重視,順應了時代,注重高質量青年的培育。我們要在這門課上體現新式的要求,培育有擔當的、具有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青年。

貫通學科。通過對道德法治和社會之間重複內容的貫通,注重一體化設計,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其視爲一個學科的左膀右臂,而不是進行割裂學習,是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輔相成,培育學生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

遵循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堅定信仰。“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我們作爲課堂中的信仰傳播者,首先自己要擁有對我們國家自己的文化堅定的信仰,才能成爲優秀的思想政治傳播者,深刻理解課標內涵,拔高高度,提升深度,才能使得課堂由淺入深,清晰易懂,樹立榜樣與信念之基。

篇十九: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通過最近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學習,我越來越覺得,道德是衡量行爲準則的標準,而法治則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道德與法治之間相互關聯,可以說道德就是心中的法律,而法律就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不是生來就有的,需要後天的教育與學習。法律也不是一開始就全部知曉的,需要師長的告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對於小學生而言,單純的文化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孩童時代是思想最單純的時候,也是最容易被影響的時候。就好像一張白紙,沾了墨水便是黑的。所以,他們需要在道法路上的引路人。因此作爲師者,首先應當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尊重學生,在點滴小事當中爲學生做好榜樣。既要言教,更應身教。

所以,教師應當將道德與法治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道德與法治相結合,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爲基礎,進行更高層次的昇華。也就是所說的由淺及深、由表及裏。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通過一些小活動加強學生對於道德與法治的認知。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不是將一個個知識點發給學生後死記硬背,更不是一張答卷進行選擇、填空、判斷題的檢測。我們應當注重學生對於道法的理解。“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不應當只是記憶,而是應該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因此對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首先要將課堂生動化,有趣的事情纔會更加吸弓|學生的注意,此外抓住孩子希望被誇讚表揚的心理,進行課堂學習過後的小活動,加強學生學習過後對知識的強化。此外道德與法治不同於文化課程,比如遵守交通法規,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走人行線,單純的記憶沒有多少價值,真正貫徹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作爲自己的日常行爲準則纔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學之後關注學習的效益,以及學生的收穫也是格外重要的。

所以說道德與法治的教育需要打破常規的文化課程教育方式,注重創新,把理論與實踐真正結合起來。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爲他們人生道德路上的真正的引導者。做一名有長遠目光,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的內心,用法呵護兒童的成長。

篇二十: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經過這兩天的道德與法治線上培訓,聽取了專家們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以及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我受益匪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根本在於鑄魂育人,立德樹人,鑄魂爲安,“德”乃思想之魂,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道德與法治必須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把個人與社會、小我與大我、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青春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從古至今,道德文明都是中華民族一直弘揚的精神,小學開始,便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合起來,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教育的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把思政課作爲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就在於德是人之魂,思政課能夠實現啓智潤心、鑄魂育人。

道德分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人類在羣體中扮演的各個角色都需要道德來維繫秩序。職業道德是人類在職場中需遵循的秩序,它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着每一個職場中人。因此,我們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把好思想道德防線。

當然,各位專家也把講座落實到了每一個學段的教學當中,列舉了多個教學實例,讓聽講座的我們,對道法課的具體實施有了更深一步的體會,不爲“知識”而教,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再回歸到生活中去,各學段的教學也有梯度,螺旋上升,滿足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邏輯上的統一。

理想之路上多披荊斬棘,道義上需明正心智,行德向善。理想和信仰是人生前進的動力之源,要想實現理想,最根本的就是遵守道德標準,勤儉奮鬥、創新進取、誠信守則、勇於承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讓人間充滿溫暖,讓世界充滿愛。

篇二十一: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激情夏日,驕陽似火,七月熱浪,擋不住老師們學習研修的熱情。7月26日,研修學習如約而至,懷揣教育夢的二十餘位道法教師齊聚漢臺區恆大小學參加xx省優秀教學能手方蓉工作站學習研修活動,聽專家指點迷津,悟自我成長得失,尋前進發展之路,在學習中成長,在交流中提升。

一、新課程標準理解感悟

1、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2、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爲: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堅持教師價值引領和學生主體構建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3、本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在:觀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教育知識體系和研修方式的改變四個方面。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善功能,可以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師教學。

二、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工作融合的思考

(一)榜樣示範,以身作則

基於新形勢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必須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注重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和教育,激發他們對問題的自主探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有意識地深入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引導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修養,並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去培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這一部分知識點時,首先,明確地告訴學生生命的重要性,並藉助多媒體課件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播放不遵守交通規則、受到他人傷害等給自己生命所帶來的危害,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自我認知。與此同時,以教師本人爲例,強調自己在過馬路時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保證個人安全,保護好自己等,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正確引導學生模仿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薰陶教育

深入研究教材我們發現,小學道法課本中插入了生動形象的插圖、對話等內容,爲學生提供了更符合其個性特點的課程學習情境。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使孩子們在良好氛圍的薰陶和影響下,逐漸形成科學、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我和我的家》時,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他們在課前做好學習準備工作,上課前,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分享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從而吸引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拉近師生之間和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吉祥三寶》,活躍課堂氛圍,使課堂學習更像一個大家庭的和諧聚會,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升。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逐漸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並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從而實現人格教育的滲透。

(三)立足生活,啓發引導

知識源於生活,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注重教材知識與學生需求、生活實際之間的有效整合,引導他們自己感受和體驗,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比如,讓學生感受校園、社區甚至祖國的變化等,使其明白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與每個人的個人品格、法治意識等都有着重要關聯,並通過藉助一些生活實例導入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加深他們的思想觀念,進而培養其良好的法治意識。

(四)多彩實踐,活動育人

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又漫長的過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要對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引起重視,使其在生活、學習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在一些必要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當我們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人格教育時,不僅能讓教育效果更明顯,大大提升課程教學的成效,同時還能強化學生的道德和情感意識,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

例如,在教學《爸爸媽媽在我心中》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與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各種情感的真實含義,爲後續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一場以“親情”爲主題的辯論會,分析探究“親情”這一含義,並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了加強學生的認知,我們還可以講述“孟母三遷”等傳統典故,或者是讓他們自己講述還有哪些與親情有關的事例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並感受這些典故中的真人真事,使其在心目中逐漸萌發愛的種子,切實有效地達到滲透並深化人格教育的目的。

學習是永恆的話題,“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唯有不斷學習、反思、實踐,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發展學生,實現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真正走進學生,觸摸心靈,啓迪智慧,點化生命!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1025.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小學 道德 法治 2012新課標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小學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通用21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