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特色美食作文800字(通用8篇)

家鄉的特色美食作文800字(通用8篇)

 作者: | 閱讀: 5.13W 次

篇一:五月糉

家鄉的特色美食作文800字(通用8篇)

606班 邱天碩

在幼兒園門口哇哇大哭的孩子,會在辦公室工作的大人,頭上頂着銀白色頭髮的老人,提到五月糉,誰不是嘴裏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又鹹鹹的感覺呢。在我的家鄉潮州,端午時節,五月糉的到來可是必不可少的呢!

五月糉原名角黍,東晉時期,夏至是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角黍的形狀,代表古代祭祀供品牛的角。穀物(角黍)爲“陽”包角黍的糉葉爲“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於是端午吃糉子的習俗就這樣傳承下去。

這一天人們要祭祖祭神,而祭拜的供品當然少不了五月糉。初一,奶奶叫上我,說要教我包糉子,我高興極了。幫準備餡料的奶奶打下手,奶奶一邊洗東西一邊告訴我說:“這做糉子,一定要有耐心,要認真看,認真做,纔能有條不紊,取得成功。”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只見奶奶把洗淨的東西分別裝在幾個碗裏。我仔細數了一下,有糉葉、糯米、紅棗、紅豆、鹹鴨蛋黃、豬肉、蝦米和淤泥。哇!真是應有盡有,見奶奶要開始了,我趕緊找出板凳。在奶奶旁邊仔細觀察着。只見奶奶把糉葉彎成一個筒形放在手上,嘿嘿!像個大喇叭,接着,奶奶在卷好的糉葉裏用湯匙勺了一勺餡料,我用手託着下巴看着那些美味的餡料,哇!那簡直就是“滿漢全席”的縮小版。這色澤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奶奶慢慢地朝裏面“加料”,把糉口蓋住,用線綁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糉子就成了。我一臉羨慕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也要做好。”於是我模仿着奶奶一步步做,嘴裏還不住嘀咕:“要好了……”把線綁好後,一種成就感從我心裏油然而生,“成功了!”奶奶和我都高興地笑了。

不一會,糉子已經拿去蒸了,時間過得可真慢。我看着時鐘,盯着鍋中的糉子,焦急得不行,“奶奶好了吧!”“還沒呢!”“哎!真是的。”過了好久,我正沒事找事時,鍋裏傳來“叮”的一聲,我喜出望外,跑到鍋前大聲嚷道:“奶奶好了!”奶奶聞聲而來:“看把你高興的。”熱乎乎的糉子在手裏,我忍不住大咬一口:“太好吃了,我還要!”看我這樣,奶奶和大家都笑了起來。

現在只要一提到五月糉,那種甜甜又鹹鹹的感覺就又會重現,令我久久難忘。

篇二:家鄉的春捲

606班 李汝成

我的家鄉在潮州,這裏雖不如大城市繁華,卻有着獨特的韻味——小吃。尤其是春捲,一提起它,誰不是“垂涎三尺”呢?

春捲是潮州人逛牌坊街的必嘗美食,而且它歷史悠久,深受人們的喜愛。聽媽媽說,在古時候,這兒的人會在立春時節將麪皮鋪在盤子上,然後放上許多新鮮蔬果,捲起來吃,故名“春捲”。春捲也有美好的寓意:春天是播種的時間,人們吃食材豐富的春捲,企盼豐收。春捲表皮金黃,看起來很像一塊金條,逢年過節,祭祖的桌上也少不了它。若家中來了客人,我們也總會端出一盤金燦燦香噴噴的春捲來招待。

這天逛牌坊街時,空氣中瀰漫的春捲香味勾得我“食指大動”,我走進了一家小店。“來兩份春捲!”“好嘞!”我嗅着那香味,坐不住了,跑到店前看那位阿嬸做春捲。

只見阿嬸動作麻利的把香菇、蝦米洗淨再瀝乾,放在桌邊待用。再取出綠豆,將豬肉剁成丁,也分裝在小碗裏。然後在一口大鍋中倒入些許油,用不同的火候與不同調料將幾種食材炒熟:綠豆已經燜熟了,變得有些偏黃色,那便略微炒一下即可;香菇要炒得夠韌,漆黑的表皮閃爍着光澤;豬肉丁泛着油光,看上去很是誘人;蝦米已經炒得十分鬆脆,變得有些偏橙色。我不由得吞了吞口水,直直地緊盯着阿嬸的動作,生怕漏了哪一步似的。阿嬸取出一疊麪皮,平鋪在桌上,又動作輕盈地揭了幾張潔白光滑得煞是可愛的麪皮放在盤子上,然後用一把勺子飛快地舀了餡料倒上,最後將麪皮幾番對摺,就包好了。阿嬸將春捲用長筷子夾着,放入已迫不及待地沸騰着的油鍋打幾個滾,直到春捲的外皮由潔白到泛黃,再變成閃亮的金黃,阿嬸便用漏勺將已經酥脆無比的它瀝乾油,放入小袋中,遞給我。見我兩眼放光地接過,阿嬸笑了,我也笑了。

袋子有些燙,春捲薄而酥脆的外皮與香濃無比的餡,一咬,嘴邊輕而脆地“咔嚓”一聲,再嚼幾下,涌上一陣陣不同的美味:綠豆的鬆散,香菇的柔韌,豬肉的鮮嫩,蝦米的脆滑,各種口感融在一起。滿嘴溢着溫暖,滿足和滿心的幸福感。太香了!我不停的往嘴裏塞,又笑看着人越來越多的小店,這似乎也成了古城的一道風景線。

春天到了,春捲包入了溫暖與美味,捲入了春天,使我嚐到了家鄉那份濃濃的鄉情。

篇三:家鄉的“糖獅”

606班 謝銘珂

每年的二月初一,是奶奶老家遊神賽會的日子,在潮州俗稱“鬧熱”。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村裏就會熱鬧非凡,每個人都歡天喜地,歡聲笑語充滿村裏的每個角落。

一回到老家,腳一碰到地,大人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準備祭拜的供品、請客的食物和碗筷等。最開心的便是我們這些小孩了,什麼忙也不用幫,也不用我們招待客人,於是便成羣結隊出門玩去了。

我拉着姐姐跑到祠堂去,別看平時冷冷清清,這時候卻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祠堂裏掛着鮮紅的燈籠,五顏六色的彩燈,最叫人意想不到的,就不得不要數我們這兒特有的"糖獅"了。糖獅,顧名思義就是用糖做了,不過裏面還加了花生,讓口感更豐富。糖獅具體的做法,我也不太清楚,但聽邊上的老人說是把滾燙的糖漿倒入木質模型中,然後快速用手挖出中間的部分,做幾個獅子的身體部位,再趁熱拼在一起,最後用筆描繪上眼睛和嘴巴等,好看又好吃的糖獅就做好了。這糖獅的製作看似簡單,可卻很有技術含量,要很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做得好,做得像。要說糖獅的味道,那可真是香甜可口,滿口餘香。糖漿已經凝固,變成一種晶瑩的橙色,花生香香的,脆脆的,晶瑩的糖漿配着酥脆的花生,即甜又香。

當我第一眼見它時,着實被嚇了一跳。兩隻威風凜凜的糖獅正守在祠堂前,瞪着它的雙眼,注視着進祠堂的每一個人。糖獅的眼睛炯炯有神,雙耳直豎,好像在傾聽每個進來祭拜的人的心聲。嘴巴微張,露出鋒利的牙齒,令人望而生畏。一隻前爪踩着球,蹲坐在臺子上,另一隻腳邊則蹲着一隻小獅子,顯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除了糖獅,每個祠堂還有很多其他造型的“糖獅”,比如仙鶴、鹿、雞鴨鵝等,每種動物都有着不同的寓意,代表着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這也是家鄉的“鬧熱”特色。

看完糖獅,外面鞭炮聲四起,遊神賽會來了。隨着鑼鼓聲越來越響,一支龐大的遊行隊伍迎面走來。有各種古代裝扮的扮演者,敲鑼打鼓的樂手,還有小孩子擡着寫有“風調雨順”“平平安安”的大旗子,聽老人說,這是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財丁興旺的一種民俗形式。

這一天,就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這兩年因爲疫情原因,少了遊神賽會,也少了一份熱鬧。我時刻都在懷念那喜氣洋洋的日子,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我們又可以歡天喜地,齊聚一堂過“鬧熱”。

篇四:潮州春捲

606班 鄭鏗穎

從古至今,潮州的美食數不勝數——鹹水粿、牛肉丸、腸粉……可最美味的、名流千古的,要數老少皆宜的春捲。

提及春捲,每個潮州人都會想起到一磅磅金條,金黃的春捲,外酥裏嫩,寓意着立春、紅紅火火的春節,讓整個新年火紅起來。

而提起春捲的由來,還要提到一個傳說——傳說宋朝時,有一個書生,爲了溫書試應,埋頭攻讀,經常廢寢忘食。他的妻子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把做好的餡料用米餅捲成筒形,方便攜帶,既能當飯,又能當菜。後來這種食物名爲春捲。著名的書法家蔡襄吃後,不禁讚歎: “春盤食菜思三九。”

把麪糰擀成餅狀,在中間放入美味的餡料——肥肉、香菇、蝦米、綠豆……接着把麪包捲成方形,包住餡料。放入油中油炸。一杯茶的功夫,就可以撈起了。這時的春捲在高溫油炸下變得金黃、酥脆。看着就讓人垂延欲滴,何況是一條一條地放着,一盤一盤的吃着呢!

想要炸出美味的春捲,就要控制好油的溫度。春捲下的太早了,皮就會太生,太韌,如果下的太晚,麪皮又會從金黃變爲古銅色,太硬,咬不動。

而我們家,就有一個春捲大廚——奶奶。

逢年過節時,奶奶總會擺出大炸鍋,爲祭祖做春捲,這可是個稀罕時刻,我們幾個孩子多好總會圍着大鍋爐,看奶奶炸春捲,幫奶奶做春捲。還能吃到熱乎乎的春捲。

這天,奶奶拿出麪粉,香菇,蔥頭……跟麪粉下水,拉扯,反覆幾下,一個巨大的麪糰擀出來了,再把麪糰分成極小個,奶奶熟練地拿起擀麪棍,在小麪糰上反覆推磨,不一會兒,一張張精巧的麪餅出來了,沒有任何的褶皺。接着把煮好的綠豆和香菇放進鍋中,香油攪拌,再包緊麪皮。

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油炸!只見奶奶打開火,鍋中的油慢慢沸騰起來,奶奶看準時機,等油完全沸騰時,立即把生春捲放下,鍋中的春捲發出“滋滋滋”的響聲奶奶用以聞雷之時放下剩下的幾個春捲,等待2分鐘後,快速撈出,春捲果然顯示出金黃色,油的光澤映襯着春捲,看起來更加美味。

“趁熱吃,最好了。”奶奶夾着一個春捲給我,我興奮極了,一口咬下酥脆的麪皮,酥脆的麪皮下是嫩的肥肉,嘴裏爆發出香油,美味極了,蔥咬下,發出咔嚓的響聲,那聲音,不僅是美味,也是春捲帶給人的歡喜。我的眼睛中爆發出金光——太好吃了!

晚上,斜靠着奶奶的我,打着春捲味的飽隔,飯桌上的大魚大蝦。爸爸媽媽同奶奶,都奈何不了他們了。

篇五:家鄉的腸粉

606班 陳淮遠

在家裏爲作業發愁的小孩子,在學習如何開小汽車的大孩子,頭髮已有些花白的老孩子,提到腸粉,誰不是嘴裏就立時生出一種甜甜的、香香的感覺呢?

首先,把大米磨成粉,加入開水,把粉和開水攪拌均勻;其次,把雞蛋打進碗裏,加入一點豬肉末,把蛋黃打碎,和蛋清融在一起;然後把金針菇切成一點點兒(可以用白菜,筍和豆芽來代替)。最後,在花生醬里加入一些開水,使花生醬不那麼黏稠,再準備一點滷汁,就可以做腸粉了。

想要蒸出好吃的腸粉,必須把握好蒸爐的火候和下菜的時機。粉汁下太早了,出爐時皮就會太韌,粉汁下太晚,出爐時皮又有一點嫩,沒有口感。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好廚師。我的嬸嬸就是一個好廚師,她操作流暢,動作嫺熟,可以說是一個“老”廚師了,嬸嬸在做腸粉可是十分在行:她拿出蒸汽爐中的一個鐵盤,用大勺倒入一些粉汁,又拿出一個鐵盤進行同樣的操作。數秒後,嬸嬸快速地抽出鐵盤,一個鐵盤裏倒入雞蛋,另一個鐵盤倒入金針菇,嬸嬸又快速地塞回蒸爐裏。這時,我心中猜想:鍋中的一切一定煮熟了吧,雞蛋一定聚成一塊了吧,這是我往常煎蛋時常見的事;金針菇一定變得十分軟了吧?皮,正是粘在盤邊排排坐吧?我想要跳上竈臺,想看看到底可以吃了沒。1分鐘後,嬸嬸拿出其中一個鐵盤,用塑料鏟子鏟上腸粉,鏟入瓷盤中,澆上一些乳汁,再拿出另一個鐵盤用塑料剷剷出另一條腸粉,然後蓋在第一條腸粉上再澆上大勺花生醬和滷汁,一盤美味可口的腸粉就大功告成了。“嬸,嬸,抱我上竈臺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吧!”於是嬸嬸便如我所求的把我抱上了竈臺。

“啊這!”這不能不說是奇怪呀。蛋黃蛋白聚在了一塊,這是不消說的事;金針菇、蛋黃和肉末連在了一起,這也是常見的事;滷汁也和以往一樣甜甜的;這皮雖也圍着盤排排坐,可卻是黑色!“怎麼是黑的啊?”頓時,我想起了墨汁……

“吃吃看,黑色皮和白色皮的一樣好吃,只是材料不同罷了。”這是嬸嬸解釋的結果。雖有滷汁和花生醬澆在皮上,可還是無法蓋住那顯眼的黑色。我說:“嬸,那你要給我吃三盤喔!”說着,我夾了一塊皮放進嘴裏—“嗯”!這的確與白色皮的味道沒什麼不同,甚至還更好吃!嚐到了甜頭後,我大勺大勺的朝嘴裏塞,桌子上上溢滿了香味……

餐桌邊,靠着舅舅斜立的我,在香味中打了一個響嗝。手裏還捏着一個又大又厚的紅包。在過年的清晨,有這麼一盤美味的腸粉,又何樂而不爲呢?

篇六:潮汕的滷鵝

606班章雲超

在外求學歸家的遊子忍不住要吃上一口;漂泊他鄉回來的華僑要吃;馳援湖北迴家的白衣天使要品家味;視察潮州的習總書記也要嘗一嘗,咦?這是什麼小吃?讓大家垂涎三尺呢?哦!原來是潮汕正宗滷鵝,提到滷鵝,誰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呢?又何是一隻又一隻的斬 ,一盤又一盤的端到桌上來。

潮汕滷鵝是地方風味食品。是逢節過年必備祭祀用品,也是待客的隆重食品,幾乎成了潮汕人熱情好客的口頭禪。俗話說“無鵝不成習”。足見顯示出鵝肉在潮汕飲食文化的重要位置。

臘月二十八我和爸爸回老家滷鵝。鄉下農家總會看到村民。一邊幹活,一邊說家長裏短,歡笑聲持續不斷,嫋嫋煙霧,隨風繚繞到處瀰漫着濃郁的煙氣,不時聞到鵝肉的香味。

開始滷鵝了。只見爸爸先把鵝清理乾淨,再抹上鹽,然後醃上一大會兒。把鵝放進鍋裏,再把先前準備好的料材,用紗布縫好,放進鍋中,放猛火,讓水不停的沸騰着,大概10分鐘後,爸爸就放慢火。用筷子不停的拌子,使得而會整,鵝整隻浸在爐裏,不會不均勻。大概30分鐘後就給鵝翻身。在悶幾十分鐘後,這樣翻了幾次,然後再把火調小一點 ,用勺子從頭到尾來回反覆把湯汁均勻的淋在鵝上,最後把鵝撈起來,吊起來,晾乾。香噴噴的鵝肉,讓我恨不得馬上吃,我跑過去想切一塊來嘗一嘗,可爸爸硬是不讓我吃,說要到祭完祖纔可以吃。我只好垂頭喪氣地坐在客廳上一陣又一陣的香氣在客廳裏飄着,我也忍不住不時地望着,看看一滴又一滴的滷汁掉到盤子裏,我的嘴中足夠咽三口唾沫了。

除夕那天,爸爸把剛祭完祖的鵝肉剁來吃。先開膛,在斬開脊椎骨,分成兩半,再把腿、翅膀斬開再斬塊,肉的比例是1:2:7才帶皮帶肉。這樣一盤肉有薄又可口、好吃的鵝肉就切好了!

第一盤菜餚當然是滷鵝啦!鵝一上,我口水快流到地上了,我管不上什麼紳士風度,何況爸爸在肉上面撒了些芫荽外加一碟蒜泥醋這樣既能吃多又不膩了。我一夾就是幾片,醮上“蒜泥醋”哇!人間第一美味,味道酸和微辣,口感飽滿,回味悠遠!吃到鵝肉緊實有韌性鵝肝軟滑嫩入口即化,鵝掌有嚼勁,鵝腸越嚼越香。連妹妹這個平時不愛吃鵝肉的,也拿起了一塊鵝頭,一無旁顧的吮吸着鵝頭嘴角蕩着的笑意,不停的嚷着:“好吃好吃!”一家人不約而同的贊稱:鵝肉真好吃!

中國自古以來獨特的美食聞名於世,不必說黃金可口的北京烤鴨,也不必說味美肉嫩的南京板鴨,而在我們潮汕就有一道遠近聞名,遠馳中外、美味的地方菜一滷鵝。滷鵝已深深的融入每一個潮汕人的血脈,成了節日的標籤,濃稠的年味!

篇七:樸籽粿

606班 黃鑠萱

遠看像一朵綠瑩瑩的花,近看像個翡翠小碗;聞聞有薄荷味,摸摸很柔軟;舔一下,那味道直衝舌尖,咬一口,甜甜的膩膩的,讓人回味無窮。它就是我最愛吃的糕點——樸籽粿。

傳說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爲重耳煮湯。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羣臣,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名聲,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卻發現介子推死在一棵老枯樹下,留下遺言。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樹,並以寒食後,一天爲清明。清明那天人們會去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更有吃樸籽粿的習俗。

提到樸籽粿,我就想到了潮汕人的一段心酸歷史。傳說當年元兵於清明前入侵潮州,殺戮搶奪,民不聊生。被迫無奈而避入山林之中。而其間,人們飢不擇食,只好採摘樸籽葉,果籽充飢。後來人們爲記深仇大恨,在清明葉加工蒸制樸籽粿,傳承下來,而正是因爲如此,才更體現出潮州人的智慧。

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那天人們要上山祭祖,而祭品裏就有青明獨有的樸籽粿。清明節前幾天,媽媽就到山上採或到市場去買樸籽葉,綠綠的葉呈橢圓形,果實大如綠豆,味甘甜。回到家,媽媽就用清水把這些鋪樸籽葉一遍又一遍地洗乾淨。我伸手一摸:“好柔軟!”然後,媽媽從櫃子裏拿出打碎機,一片片樸籽葉被媽媽丟進機裏,頓時一陣輕碎的響聲在我耳邊響起,眼前一片又一片的綠色,讓我眼花繚亂。我忍不住湊上前,偷偷揪出一片,仔細端詳起來,綠綠的葉,軟軟的,真想一口把它吞下去,“別急,一會兒就有粿吃了,先把樸籽葉放回去。”媽媽的聲音響起,我只好把葉片放回去。只見媽媽又裝了些水,立即把蓋子蓋上。我看着在打碎機裏團團轉的樸籽葉,眼前一模糊,捂住耳朵,趕緊跑開,“太吵了!”“好了。”媽媽自信滿滿。只見她用碗過濾了一下,隨即倒進裝有糯米粉的碗中,輕輕攪拌,那原本的深綠色,漸漸地,漸漸地變淺了。我湊上去,看着那一個個浮起的泡泡,忍不住口水直流……

“咕嚕”,媽媽把攪拌好的樸籽汁倒進了一個個形狀各異的模具裏,我悄悄伸出手指,想去摸摸,媽媽一下拍掉了我的手,“別動,要來蒸了,別那麼着急。”“我……”我一副欲哭無淚的樣子:我忍,我忍,我忍……

我進進出出廚房,看着冒煙的鍋,急得坐立不安。“好香啊,媽,好了沒呀?”“還有五分鐘。”“五分鐘,這麼久啊……”我又聞了聞撲鼻而來的香味,簡直要“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樸籽粿出鍋了。”我聞聲而來:“我要吃,我要吃!”“好好好,就你最饞。”我一把抓起一個最大的,狠狠的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直衝入嘴裏,直至肚子。

至今一提起樸籽粿,那甜甜的味道,就立時升到了嘴裏……

篇八:端午糉

606班 郭楚彥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提起這首童謠,最先讓我想起的就是端午節;所謂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的故事。在屈原死後的第二年,當地百姓想起這是屈原投江一週年的日子,於是帶着竹筒子盛米划船去祭祀他。後來,人們把竹筒子改爲糉子,划船改爲賽龍舟。這種活動漸漸成爲一種風俗。於是,人們把農曆5月5日稱爲“端午節”。而提起端午節,那竹葉香及肉味雙美的端午糉更是令人垂延三尺。打開一個個錐形的糉球,一股淡淡的竹香撲鼻而來,夾雜着各種餡料的糯米糰子,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個糉子。

在端午節前夕,我們需要準備糯米、蝦仁、豬肉、香菇、綠豆、糉葉……先把糯米放入水中浸泡,所謂浸泡,這可是有講究的,在浸泡糯米之前,需要先提前兩個小時浸泡綠豆,待到綠豆浸泡完兩個小時,再把糯米、蝦仁、香菇放入一一浸泡,再浸泡一小時後,食材浸泡雙雙完畢,纔可端至廚房翻炒。

望着忙裏忙外的外婆,我不解地問道:“爲啥不能直接把所有東西扔進水裏就完了,那樣不是更簡單?”“孩子,你不懂。”外婆一邊忙着撈浸泡的糯米食材,一邊說:“只有這樣浸泡米兒的糉子吃來纔會甜蜜可口,糯米只有通過浸泡才能透徹,而且其他食材通過浸泡,才能更加提味,不能爲了追求方便而忽略了細節,特別是貢品,萬萬不可馬乎。”說着,外婆雙手合十,一臉虔誠,對天空拜了一拜,嘴裏還念念叨叨的,以示對先人的紀念及敬意。

靜待糯米等食材浸泡完成後,把之前準備好的蝦仁、香菇、綠豆等食材一起倒入鍋中翻炒,“滋”的一聲,油鍋與食材親密接觸在一起,發出一陣炊煙,令人口水直流。在外婆的數次翻炒下,餡料以鬆散出鍋,聞着那香味,我悄咪咪舀了一勺餡料送入口中,原以爲會是人間美味。沒想到這餡料只是簡單翻炒一下,並沒有完全炒熟入口,還是生的,我忍不住吐了出來。外婆見狀,悄咪咪捂嘴笑了笑,而我也不好意思地埋下了頭。

基礎工程準備完畢,可以開始包糉子了。外婆拿出前天洗乾淨的竹子,只見她左手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漏斗形,一勺一勺填入餡料在缺口處,中間還夾了一塊豬肉在裏面,又再填餡料,隨即用手將葉子兩側捏下去,之後糉葉尖端向一側摺疊,用糉繩帶着糉葉的尾巴,穿過糉子,並打一個結,一個錐形的糉子就此誕生。只見外婆在舀餡料時,還不停地用筷子把餡料捅緊,外婆說:“這樣的糉子包起來才緊緻,吃起來也不會軟軟的。”我學着外婆的樣子也來包糉子,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原以爲包糉子有手就行,沒想到還是個技術活,無論我怎麼試它,要不就餡料太少不成形狀,要不就糉葉子破了,餡料散了一地。看着蒸盤上逐漸添多的糉子,我不得不讚嘆,外婆的手藝真巧!至於我嘛,就做個安安靜靜的小吃貨就行了。

等糉子包好後,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燒火,大小形狀各異的糉子放入鍋中,再用鍋蓋反扣蓋上,用慢火蒸上一個多小時,待到香味從鍋邊蔓延開來,就能與美味負距離接觸了。

糉子出鍋後,依舊是色味雙美,一個個糉子在鍋中散發出噴箱,打開糉子,一股淡淡的竹香從裏面噴出,夾雜着各種翻炒過的蝦仁綠豆香菇,還有醃過的豬肉,一口咬下去,肉質豐富,各種餡料的香味夾雜着淡淡的竹香,停留在口腔中沁人心碑。

悠悠端午節,濃濃糉香情!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liunianji/849109.html

  • 標籤: 特色美食 家鄉 通用 作文 特色美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特色美食作文800字(通用8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特色美食作文800字(通用8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