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7篇)作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33W 次

篇一: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7篇)

教學目標:

1、認識“戎、諸”等3個生字,會寫“戎、嘗”等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4、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2、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單元主題導入

2、出示課題,理解題意

(1)揭示課題

(2)識記“戎”字

“戎”是會意字,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代表鎧甲,合在一起指武器。

“戎”是這節課要求會寫的字,注意筆順,一長橫一短橫,豎撇,最後兩筆是斜撇和點。自己書空練寫兩個。

(3)讀好課題

(4)理解題意

師生交流:道旁李:道路旁的李子取:摘

請大家仔細看看題目,你有什麼發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

正音。強調:多子折(zhé)枝

3、讀出節奏

指名讀。

重點指導句子: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生1讀,全班齊讀。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三、讀懂文言文,練習講故事

1、理解文意

(1)回顧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2)自主學習,理解文意

(3)指導交流每一句的意思

第一句:嘗的意思是?(曾經)諸:衆。

第二句:競走的意思是?(爭着跑過去)

區分“競”和“竟”

競:爭着做某事(競賽、競爭、競選、競相開放)

竟:終了,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究竟)

競走取之的“之”在文中指什麼?

第三句:人問之的之指什麼?(王戎不去摘李子這件事)

在答曰前面補充是誰說的?使表述更完整,更準確,這種方法叫“補白”。

第四句:取之的“之”指什麼?

師:我們弄懂了每個句子的意思,誰能完整地把整篇課文的意思說一下?

同桌互說課文大意。

2、練習講述故事

(1)畫面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王戎和諸小兒玩了什麼?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嘗試着用小古文說一說。

過渡:正當王戎和小朋友們玩得歡天喜地的時候,他們又看到了什麼?(一棵大李樹)

(2)出示“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這就是這棵李樹,樹上的李子多不多,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果實累累、碩果累累……)

古文中哪裏可以看出樹上的李子很多?(多子折枝)

師:真有一雙慧眼,你能用現代文來說一說嗎?

(樹上長着許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樹枝壓彎了)

(3)看到路邊李樹上結了這麼多李子,小朋友們是怎麼做的呢?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去摘李子)

諸小兒去摘李子的時候會說些什麼?動作又是怎樣的?

預設:小夥伴們看到滿樹的李子,紛紛大叫起來:“好多李子!”他們一邊叫一邊跑向李子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亂成一團。

師:看到同樣的情景,王戎與諸小兒有何不同?

戎不動

過渡:王戎爲什麼不去摘李子呢?

(4)師:人們會怎麼問王戎?

預設:你怎麼不摘李子?

你怎麼站在這不動?

師:王戎是怎麼回答的?

追問:王戎怎麼知道李子是苦的?他去嚐了嗎?他怎麼想的?

聯繫生活實際,說說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王戎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會做什麼動作?

(王戎一本正經,嚴肅地說道,邊說邊看着前方的李子樹)

(5)結合註釋,說說故事的結局。

想一想:諸小兒嚐了苦李,會對王戎說什麼?

誰來演一演,再現當時的情景。

(6)學生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四、交流原因

下面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想想: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什麼?

默讀思考、交流

同學們,爲什麼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你覺得王戎是個怎樣的人?

(善於觀察,勤于思考)

五、拓展練習

王戎七歲的時候就善於觀察、冷靜思考,長大後成爲“竹林七賢”之一,以博識而著稱,其實關於他的小故事還有很多,我們來了解一下。

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推薦書籍《世說新語》。

六、回顧課文

同學們,短短四句話就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還告訴了我們應該像王戎一樣做個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人。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積累背誦下來這篇文言文吧!

七、佈置作業

1、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蒐集更多《世說新語》的故事。

篇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故事情節,簡要複述課文。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本單元要求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簡要複述能力。這篇小古文雖然篇幅不長,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學生討論交流、朗讀感悟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學情分析:

四年級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良好,學習積極性高,能較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不足之處是學習比較浮躁,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不強,缺乏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能很好的獨立閱讀課文。尤其對文言文接觸較少,對於斷句和停頓無意識,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律和節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通過學習課文,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先讓學生藉助註釋與原文對照閱讀,粗知原文大意。教師再抓住文言文中幾個關鍵的知識點予以引導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王戎善於觀察、縝密思考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結合註釋,讀懂文言大意,背誦課文。

難點

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看圖猜故事名稱。

2、今天,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個歷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第八單元中一篇文言文。本單元都是寫“歷史故事”,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簡要複述故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提出問題:

《王戎不取道旁李》課題中“取”的意思是什麼?“道”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樹上的李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主學習內容:

(1)王戎簡介。

(2)藉助工具,理解本課生字、詞並讀通課文。

(3)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檢查交流

(1)王戎簡介。

(2)字詞:

認讀:戎諸競

書寫“戎嘗諸競唯”。

交流識字方法:

字形難點: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諸:中間沒有“亻”;“競”下半部是“口”加“兒”不能寫成“日”加“兒”。

理解字詞:

嘗:曾經。

諸:衆多。

遊:嬉戲玩耍。

子:李子。

折枝:壓彎樹枝。

競走:爭着跑過去。競:爭逐;走:跑。

唯:只有。

指導讀通課文

讀小古文不僅要讀好,更重要的是能讀出節奏。一句話中該如何停頓呢?自由讀,試一試。

3.指名讀,其餘生認真聽,說說停頓準確的地方。

4.教師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文,學生練讀。

5.齊讀。

6、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三、精讀課文,讀明白,讀出韻味

1、出示合作探究內容:

(1)藉助註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再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說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2、明確學習古文的方法: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2)結合註釋,理解詞義,

(3)聯繫上下文,逐句翻譯;

(4)再讀課文,複述故事;

(5)背誦全文,體悟內涵。

3、逐句朗讀,理解。

(1)師出示第一句,指名讀。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A.理解:嘗(曾經)諸(衆多)。王戎7歲時,曾和幾個小夥伴一塊兒外出遊玩。

B.感悟古文的簡潔。(“諸位同學”,可以是“諸生”就解決了,那麼“諸位老師”

C.練讀,體會王戎和孩子們自由自在玩耍的快樂。

(2)出示第二句。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A.自由讀,說說他們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

B.這是一棵怎樣的李樹?學生嘗試描述李樹的樣子,在描述中領會“多子折枝”的意思。

C.理解“競走”,諸小兒競走取之時心理是怎麼想的?怎樣讀好這句話?(學生說,練讀)

看見路邊李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來了,小夥伴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沒有動。

(3)出示第三句。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A.指名讀。你若在場,會怎麼問王戎呢?(先用現代文說,而後嘗試用小古文的方式來表達)

B.指名讀王戎的回答,讀出他判斷的那份篤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隨便猜的嗎?請你說說他是如何推斷的。

(4)出示第四句。

取之,信然。

A.小夥伴們開始信不信王戎的話?後來爲什麼又信了呢?

B.你若在場,會怎樣稱讚王戎?(先用現代文說,而後嘗試用小古文的方式來表達)鼓勵多種表達。

4、文中三個“之”字,各代表什麼意思?

5、說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四、主題感悟

1、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王戎不取道旁李》帶給了你什麼啓示?

五、看圖講故事

結合註釋,按照順序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先同桌互相講一講,然後再給全班同學講一講。

6、課堂檢測

1、填一填

王戎(),嘗與()遊。看道邊李樹(),諸兒(),唯戎()。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此必()。”取之,()。

2、背一背

1.自己試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齊背短文。

七、歸納總結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麼?

八、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王戎把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搜索《世說新語》的其他小故事,並在下節課前給大家分享一下。

篇三: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研讀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0分鐘時間,讓學生多讀,並且積累詞句,減輕學生負擔。

教材分析

這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對於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學生朗誦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爲今後的古文教學培養良好的語感。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

2、能夠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背誦文章。

3、理解故事內容。

4、學習王戎善於觀察、獨立思考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

2、能夠流利、有韻味地朗讀、背誦文章。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文。

2、學習王戎善於觀察、獨立思考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天氣真不錯,咱們一起去郊遊吧!快看,路邊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課件出示圖片)

師:同學生們愛吃李子嗎?看到這又大又圓的李子,我都饞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應該會有少數學生會猶豫一下。師順勢做採訪)

師:這位同學,同學們都去摘李子吃了,你爲什麼不去呢?隨機採訪幾名這樣的同學,估計會有這樣幾種答案:

1、不確定李子是野生還是有人種的,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摘別人的東西。

2、野果子不衛生,會吃壞肚子,因爲他們注重身體健康。

3、(提前預習過課文的孩子可能有的會答出這一條)樹上有這麼多成熟的果子而沒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設計意圖:如果學生答出,大力表揚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謀而合之處,如果學生沒有答出,那就順勢引導出本文。)

師:請同學們看看這個七歲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吧!(板書課題)

二、教師示範,指導朗讀

1、老師範讀課文,配樂。

師:請同學們仔細傾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十分有必要的環節,對於古文的朗誦,和現代文的韻律是不太一樣,因此,老師要有意識的加強學生古文朗讀的薰陶,讓學生多聽正確的讀法,注意模仿,才能達到效果。)

2、老師領讀,請同學們跟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課件出示)朗讀文章,標好斷句和重讀詞語,注意句子的讀斷和韻律,培養學生良好的古文語感。

3、學生自由練讀。

(設計意圖:剛剛接觸真正的古文,應該給予一個熟悉的過程,因此在老師範讀聽音,學生跟讀正韻的基礎上,此在老師範讀聽音,學生跟讀正韻的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練習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讀

隨機點選學生朗讀,男生讀,女生讀,男女生比賽朗讀。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朗讀,重在以點帶面,通過典型個例,再次糾正發音和語句讀法。)

三、通讀全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1)出示原文。這是一篇文言文,能讀懂嗎?自己試着讀一讀。(試讀課文)

(2)同學們要讀準字音,拼音可是我們的好幫手,讓我們試着讀一讀108頁的課文吧!(自讀課文)

(3)要讀好文言文,在哪裏停頓是非常重要的。請看老師的提示,用鉛筆在課本上劃出斜線。

王戎識李

劉義慶《世說新語》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現在讀起來就通順多了,不信你試試。(自讀課文)

(4)這篇短文共有幾句?(指名答)請用數學數字在課文中標出句子的序號。

(5)那我們請四位同學,每人讀一句。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們讀得準確、通順嗎?(指名讀)

(6)這四位同學讀得真不錯,我們男生、女生比賽讀吧,男生讀一、三句,女生讀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讀、交換讀)

(7)男生、女生的朗讀各有特色,真好聽呀!我們四個小組各讀一句,好嗎?(分組讀)

2、翻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了這麼多遍,這個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們來試試吧!

(1)指名逐句翻譯原文。(2)同學們翻譯得對嗎?讓我們打開課文,說說意思吧!

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看見路邊有株李子樹,結了很多李子,枝條都被壓彎了。那些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動。大家問他爲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這樹長在路邊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果然是這樣。(齊讀譯文)

(相機板書: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們翻譯得一樣。同學們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譯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3.填一填:同學們讀得這麼流利。你能根據原文的語句填空嗎?讓我們來填一填:

王戎()

王戎(),嘗與()遊。看道邊李樹()折枝,諸兒(),唯戎()。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此必()。”取之,()。

4.背一背:誰能把它背下來?

(1)自己試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齊背短文。

5、說一說:

(1)同學們,積極動腦,我們來做一道選擇題。“識”字在古代有四種意思,①知道、懂得。②認識。③識別;辨認。④知識、見識。題目“王戎識李”中的“識”是哪種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麼辨別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爲在路邊,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光了。)

原來你也是一個小王戎呀!

(3)你覺得王戎是個怎樣的孩子?(指名答)

(板書:獨立思考愛動腦筋)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誇一誇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課件:王戎,你真是一個__。)

(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說明他的推理是正確的,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板書:觀察、聰明、動腦)

看來,文章的題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個“識”字看出了王戎的聰明、機智之處。

師小結:是呀,勤于思考、愛動腦筋確實是個非常好的習慣,正因如此,長大後的王戎才學過人,在當時被人們稱爲“竹林七賢”之一,而且做了尚書令、司徒相當於後來的宰相這樣大的官。讓我的宰相這樣大的官們帶着對王戎的敬佩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則古文吧!

四、參與體驗,拓展延伸

1、《世說新語》,是南朝文學家劉義慶寫的,它在古代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書中有許多小故事,歷經千年,依然鮮活生動。“孔融讓梨”“王戎識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個簡短有意思的動畫片:《庾公不賣馬》《割席絕交》《陳太丘與友期》。

3、同學們還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嗎?請同學們和家長們在網上搜集更多的《世說新語》的故事或視頻,感受文學經典的魅力。

五、總結全課

師:今天你從王戎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

篇四: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一、聽寫指導

1、聽寫本課重點詞句。詞語:戎馬、嘗試、諸位、競選、唯一;句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2、根據聽寫情況點評指導書寫。擬定:橫戌點戍戊中空,兩筆交叉就是戎。

二、目標導入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3、讓學生明白“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自學交流

1、初讀課文。採用開火車讀書的方式,檢查讀書情況,要求聲音洪亮、讀文通順。

2、再讀課文。採用自讀的方式,讀完之後能夠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年僅七歲的王戎能夠根據情況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

3、三讀課文。結合註釋,說一說每一句話是什麼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詞句,加上“Δ”符號。(爲有目的的進行下一步交流做準備)

4、小組交流。

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理解。小組共性同樣用“Δ”符號標記出來,留待下一步解決。

5、彙報成果。

採用小組代表發言,逐句說出意思。大家無法確定的,由教師對各小組相同或相似的問題可以歸納整合,學生批註,再次組內交流。

四、雙線點撥

1、共性難點釋疑。重點講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

(譯文:這些樹長在大路邊上卻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原因:如果李子甜,早就被路人摘光了。)

2、王戎是個怎樣的孩子

王戎觀察仔細,善於動腦筋,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理智的推理判斷。文章最後講“取之,信然”,說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確的,他是一個聰明機智、善於動腦的孩子。

五、達標測評

1、抽查課文讀背情況。

2、抽測句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3、佈置作業

(1)背誦原文,家長簽字。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並和家長說一說自己的收穫。

篇五: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認識“戎、諸”等4個生字,會寫“戎,嘗”等5個生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1、能結合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故事。

2、能解釋“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蒐集《世說新語》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讀懂課題

1、導語引入。

同學們,時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傑。是啊,時光像一條河流,大浪淘去沙子,留下金子。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名字的都是出衆的人才。他們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口耳相傳,津津樂道。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2、理解題意。

(1)板書課題。指導書寫“戎”。簡介王戎(竹林七賢之一)。

(2)理解題意。

出示關鍵詞:取、道、李。

理解了這幾個關鍵詞,我們就明白了課文題目的意思:王戎不摘長在路邊樹上的李子。

二、合種果樹,完成任務。

這節課,我們要合種一棵李子樹,請看(課件出示),這棵樹需要同學們齊心合力,每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就會獲得一些養料,讓我們的樹兒快快長大。(逐一出示任務: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讀懂意思,讀準節奏;3、練講故事,嘗試背誦;4、明白道理,感悟形象。)大家有信心嗎?

任務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檢查讀文情況。

(1)帶拼音讀(四人輪讀、同桌互讀)

(2)去掉拼音讀(指名讀、齊讀)

2、解鎖生根發芽生長期,進入第二個學習任務。

任務二:讀懂意思,讀準節奏。

1、老師範讀,引出方法。

(1)反覆朗讀。

(2)理解意思。

(3)畫出節奏,把握語速。

(4)想象畫面。

2、結合註釋,理解文意。

3、劃分節奏。

4、同桌交流。

5、全班彙報,老師點撥。

6、練習朗讀,讀出韻味。

解鎖樹幹粗壯生長期,進入第三個學習任務。

任務三:練講故事,嘗試背誦。

1、練講故事。

(1)出示要求:在小組內練習講故事,把故事講完整,並且想象故事中人物會說什麼,怎麼做,把想到的內容加進去。

(2)小組內練習;全班交流,點評。

同學們願意把王戎的這個故事流傳下去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吧。

2、練習背誦。

(1)填空背誦。

(2)自主背誦。

(3)全班展示。

解鎖枝葉繁茂生長期,進入第四個學習任務。

任務四:明白道理,感悟形象。

1、交流“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好的東西肯定會爲人所知。道邊的李子成熟了,如果李子好吃,必然很快被行人摘下來吃光了;而現在滿樹都是果子,說明樹上的李子不好吃,是苦的。

2、你覺得王戎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善於思考,冷靜分析)

3、讀了這個故事,你聯想到了誰?拓展: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文彥博樹洞取球。

解鎖果實累累生長期,完成所有學習任務。

六、拓展閱讀。

這篇文章出自《世說新語》,同學們可以找來這本書讀一讀,瞭解更多歷史人物的智慧,感受古代文學經典的魅力。

篇六: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因爲四年級學生很少接觸到文言文,因此,教學設計中首先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引導學生把文言文讀通順、讀正確、讀明白,然後抓住“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這一關鍵點,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們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的道理。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認讀生字。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識“文言文”

1、教師利用課件出示兩個文言句子,指名朗讀,並說一說:這兩個句子和我們今天的語言有什麼不同?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學生交流後,教師點明:這種以古漢語爲基礎的語言,被我們稱爲“文言”,由文言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教師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

4、識記“戎”字,怎樣記住這個生字?教師相機點明:“戎”這個字由兩部分組成——“戈”指的是長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戰場時所穿的盔甲,合起來表示爭鬥、戰爭的意思。

5、學生做擴詞訓練:“戎”可以組什麼詞語?

6、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初識文言文,並藉助題目隨文識字,豐富學生的識字經驗。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上面的音節,也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2、大聲讀一讀帶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將每一個字音讀準。

3、小組展開合作,集中識記生字“戎”“諸”“競”。

(1)組長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檢測組員的認字情況。

(2)小組商議識記生字的好方法。

4、每組指派一名學生彙報學習成果:這三個生字,你是怎樣識記的?

預設:

(1)諸,可以用換部首的方式識記,“賭”將“貝”換成“訁”。也可以用字謎的方式識記,“記者的語言”。

(2)競,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識記:竟—競。也可以用字謎的方式識記:哥哥犯錯被罰站。

設計意圖: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環節重在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自主識字,爲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奠定基礎。

三、觀察示範,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戎、嘗、諸、競、唯。

2、指名讀,口頭給生字組詞。

3、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戎”“嘗”“諸”“競”“唯”的動態書寫過程,學生一邊仔細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邊聽清楚每一個筆畫的書寫要點,再進行書空訓練。

4、指名說自己認爲比較難寫的字。請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說一說如何寫好這些生字。

5、重點指導,教師示範,突破寫字難點。

戎:“戈”要包住“《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外面的撇要和裏面的撇避讓。

嘗:用擴詞法或聯繫生活法識記。

競:字形舒展,中間是“口”,要寫扁。

諸、唯:左窄右寬。

6、學生自由練寫5個生字,教師巡視予以個別指導。

引導學生不僅要把字寫得正確,還要寫得美觀。教師要給予鼓勵性評價。

設計意圖: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增加學生識字經驗的同時,引導學生感知中國漢字的魅力。

四、再讀課文,感知理解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傾聽,體會如何斷句。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每一個生字的音都讀正確、流利,注意斷句。

3、與小組同伴合作,互讀課文,相互糾正不正確的讀音和斷句。

4、指名朗讀,集體訂正。

5、學生默讀全文,想一想每一句話都是什麼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查看書下注釋,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6、學生彙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嘗:曾經。諸:一些。

遊:嬉戲玩耍。李:李子。

折枝:壓彎樹枝。競走:爭着跑過去。

唯:只有。信然:的確如此。

7、結合對詞語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而義自見。”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讀通文言文,理解生澀的字詞,充分利用註釋理解文章,讀懂文言文。

五、總結主題,拓展延伸

1、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爲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2、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話想對王戎說?(圍繞“我們要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來表達。)

3、佈置作業:這篇文章出自《世說新語·雅量》,全書有一千多則文言文,全是這類暗含聰明故事的文言文,有興趣讀的可以找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體會文章主題,感知其中的道理,並引導學生跳出文章,拓展閱讀。

篇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5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古味,讀出畫面。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書寫“戒、諸、競、唯”,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3通過想象、朗讀、表演,感悟王戒會觀察、會思考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文言文精練的特點。

[教學流程]

1、板書:道旁李。“道旁李”的意思是?(路邊的李子)

補全課題;王戎不取。講解:“戒”是個會意字,一橫一撇代表盾牌,是古代的防守兵器;戈是進攻兵器。戒就是古代兵器的總稱。

2、回憶學過的“式”字,想想“戎”字的書寫注意點。

老師範寫“戎”並提醒:橫畫稍稍右上斜,斜鉤勁挺往下展;被圍部分不擁擠,左下偏移重心穩。

3、簡介王戎。王戎是1700多年前魏晉時期的一個名人。這篇古文寫的就是他七歲時的一件事情。什麼事情呢?(齊讀課題)什麼意思啊?(王戎不摘路邊的李子)猜猜看,爲什麼王戎不取道旁李呢?

4、學生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5、指名讀,相機正音,提醒“競”是後鼻音。

6、全班齊讀。

7、大家讀得那麼好,增加點難度,變成了繁體字,難再來讀?

8、再增加難度。在古代,文章都是豎排版的,而且沒看標點符號,你能讀準嗎?

9、從電視中,你們還注意到古人讀書時,頭部往往會怎樣?(搖頭晃腦)

10、學生模仿古人搖頭晃腦讀一讀。

11、指名讀,師生評價。

板塊二:講講故事,讀懂讀通

1、讀着讀着,我們發現這裏講了一個故事。結合註釋,丹自己的話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2、指名講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了,可以補充。

3、教學“諸”

(1)聽出來了嗎?“諸小兒”的諸什麼意思?你怎麼知道的?(許多。“競走取之”就是爭先恐後地去摘果子,可以推斷出是許多小孩子。)

(2)古代天子所封的各國國君統稱——諸侯;“諸多”就表示許多;在座的各位可以說是“諸位”。

4、理解“多子折枝”。

(1)李子成熟的季節到了,枝頭掛滿了果實。(課件出示圖片)看着這樣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光鮮紅潤,果實累累)

(2)看着滿樹紅豔豔的李子,我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壓枝低。你能結合剛纔的圖片內容,做做小詩人,試着填一填嗎?(道邊李樹果滿枝,千個萬個壓枝低。道邊李樹果紅豔,千顆萬顆壓枝低。)

(3)果實掛滿了枝頭,把樹枝都壓彎了。小古文中就有一個四字短語,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你們能找到嗎?(多子折枝)

5、在這篇小點文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是“之”再讀讀課文,看看三個“之”分別指什麼。(第一個指“李子”,第二個指“王戎”,第三個指“樹上的李子”。)

“之”在不同的地方代指不同的人或物,當我們讀古文的時候,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就能推斷出“之”的意思。

板塊三:再現場景,感悟形象

1.在這個故事中,你覺得哪裏最有趣?(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2.展開想象:孩子們看到路邊的李樹上結了那麼多紅豔豔的果子,都想着去摘,他們會說什麼,怎麼做呢?

出示: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桂,一兒______,一兒,______一兒______。

3.小組表演,師生評價。

4.採訪:王戎,別的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爲什麼站着不動啊?(這棵李樹長在路邊,上面有那麼多李子卻沒有人摘,那麼李子必定是苦的)。

相機板書王戎思考推理的過程:人們喜歡吃李子→但李樹多子→人們不摘→此必苦李。

5.嘗試推理:樹在道旁而______,此必甜李。

6.從這個故事中,你看出王戎是個怎樣的孩子?(王戎真會觀察,很會思考、推斷。)

7.能通過朗讀把諸兒的急切,王戎的淡定表現出來嗎?讀好“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戒不動”。

8.引讀。人問之,自信答曰……人問之,不假思索答曰:……人問之,從容答曰:……取之,信然。

9全班搖頭腦讀,讀出古味,讀出畫面。

10.嘗試背誦。

板塊四:仿寫古文,當堂練習

1.孩子們,學着學着,我們對古文越來越有感覺了,咱們就來“小試牛刀”,可以續寫一段文言文,也可以嘗試用文言寫寫“放風箏”“踢足球”等樂事。

出示: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依然。

諸兒詫異:“爲何?”答曰。

2.師生交流。

3.王戎七歲就這麼會思考、會觀察,成了名人。人一出名,故事就多了,《王戎觀虎》就是其中的一個。請大家藉助註釋,讀讀《王戎觀虎》,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戎?出示:

王戎觀虎

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jin)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p)。我巋(ku)然不動,了(lio)無懼色。

註釋:

斷:砍斷。

縱:任憑。

承間:趁機。

辟易顛仆:驚慌逃躲,摔倒伏地。

巋然不動:穩穩站着不動。

4.學習生字。

(1)競,後鼻音,中間有一個“口”字,最初表示言語相爭,後來有競爭、競賽的意思。跟人家爭、跟人家賽,都要用嘴巴說一說、辯一辯,所以中間是個口。

(2)唯,口字旁加上一個“隹”,“只有”的意思。

(3)描寫、展示、點評。

5.師生交流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5692.html

  • 標籤: 教學 道旁 不取 王戎 精選 小學遊戲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設計(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