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精選10篇)作文

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81W 次

篇一: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精選10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中有很多關於數學教學的新思路,新要求,通過聆聽石頤園老師關於新課標的解讀,引發了我對後續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修訂後課標精神有了諸多思考。

一、關於課程性質與課標理念的調整

《課標(2022版)》豐富了對課程性質的描述。對數學的總體描述更爲具體—數學是抽象的,數學是工具是語言,數學的應用廣泛。另外重點強調數學的育人價值。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確了應堅持育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品格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標(2022版)》課程理念中新增核心素養以及課程內容的結構化。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課程內容結構化,提出大單元、核心概念、跨學科等。學生的發展是結構的,那麼內容就應該結構化,學生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條一條的,是以一個核心爲根本,其他知識點串起來織成的一張網,這些用來織網的知識點,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點,更是本領域,其他領域,乃至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是以學生的發展爲根本的。我們教師要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二、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個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和現實世界的橋樑。而石老師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的“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解讀了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階段性。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將核心素養學科化、學段化、甚至具體到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當中。課標提出要設計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也是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站在大單元的臺階上,提煉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識點,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很好的發展學生。

三、教學目標的設置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功或最終行爲的明確闡述。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的。通過聆聽石教授的解讀,我知道了如何制定教學目標。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課程總目標、學段目標,然後結合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及教學提示。目標設計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要求”的指導下,設置陳述性課堂教學目標;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成果,注重學生在學習後“四基”“四能”上發生的變化;目標與內容緊密結合;目標要明確、具體、可測;可以按照“通過(經歷)X,能(會)Y,發展(提高體會)Z”的格式撰寫,其中X表示數學活動過程,Y表示應會解決的問題(顯現目標,主要是具體知識點目標)。Z表示數學思想方法,數學關鍵能力(隱形目標)。

四、新增學業質量

這是一大創新點,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在作業設計、改革考試貧家等方面都呼應了“雙減”的要求。

五、研讀教材、教參以及課標

教師要通讀教材,站在覈心素養的高度看教材,做題理解教材,

用新課標理念作支撐點解讀教材,解讀教材整體結構即編排體系,瞭解新舊知識銜接,關注教材中的數學本質,探究數學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靈魂-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參其實是幫助教師理解教材每一部分的編寫意圖,因此教師需要反覆讀,反覆思考。課標明確指出了對某一個知識點學生應該掌握到什麼程度,因此教師需要摘錄並正確理解其中的行爲動詞。

六、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促進深度學習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明確指出“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爲單位的教學設計,體現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是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零散的知識整合成一個主題單元,通過對核心知識內容進行集中的深度探究。強調學科大觀念,以大項目或大任務完成學習,更多地關注教學內容的本質、蘊含的思想以及學生素養的培養。

通過本次學習,我不僅瞭解了新課程標準修改的內容、修改的教學要求,還明確了修改的目的和意圖,更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的便捷性與指導性,新課程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的目的是爲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和內涵,力求在我的教學中無限放大它的實際存在性,力求讓我的課堂也充滿着濃濃的新課程情懷。

篇二: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近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新課標)公佈,各地均通過不同形式開展學習新課標的活動。經過對新課標的線上學習和線下研讀,我收穫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課標新舊交替,

鞏固認知

通過學習,我不僅夯實和重溫了課程標準的老內容,更是解讀了2022版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和導向。最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11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內容上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標要求通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

二、理論與實踐

互相促進

我發現新課標並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標準,史寧中教授把專業理論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爲我們講解內容結構化的教學變革。結合實踐來解釋主題結構化的意義。“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講座,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通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瞭如何去“教”,我們把握瞭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

三、在課程標準引領下落實核心素養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以及10個關鍵詞。“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我頭腦中還是很空泛的。今天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解讀,我才明白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這就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節計算課的集訓就能提升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應用。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四、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要堅持育人導向。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功能,數學作爲基礎類學科作用重要,它的應用可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數學素養在其中極爲重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應該特別要注意素養的形成,即在潛移默化中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我們小學階段更應該在教學實際中側重於經驗的感悟等。

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在以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標,提高專業素養,爲培養國家所需的新時代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三: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教育步伐也從未停滯。從200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到2011年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再到2022年的新課程標準,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目標。聚焦核心素養,反映時代特徵,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通過今天的學習培訓,我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的認知更加清晰。兩位專家結合實際的數學教學現狀,爲大家進行解讀,有科學的理論引領,也有直觀的教學案例、學生學習案例的剖析,讓老師們聽的明白,落到工作實處!跟隨宋老師學習,我瞭解到,現在教學中對數的認識仍然缺乏一致性,我們應該關注其整體性、一致性、發展性,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教學智慧,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數學思維、數學表達。在劉老師的報告中,我學到的一種數學教研精神,那就是追求知識的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表層,心中目標作引領、貫通思維研讀教材、直面學生的現實、藉助有效的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方法、做好學生作業設計,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眼光、具備數學思維、會用數學語言表達,在數學學習裏最大限度的生長,每一位數學老師都應該足夠努力!

篇四: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今天,帶着學習的心態認真閱讀了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比了兩個課程標準的區別,讓我收穫良多。新課標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講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結合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爲此2022版課標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並作了描述,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切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動,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數學核心素養被表述爲“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要“聽數學”爲“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受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驗自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自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學習數學的最終於目的是應用,數學源於生學習數學的最終於目的是應用,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整理相應的數學內容,像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能力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以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篇五: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要發揮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作用,作爲新時代的一名教師,如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改變教育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一直以來,分數對於老師來說是一個永遠逃不開的話題,用分數評價老師的能力是絕大部分學校的慣用方式,在這些外界壓力之下,教育變得粗暴簡單,作爲一個數學老師,已經忘記了自己的教育初心,每天重複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只有一個目的,成績,讀了課程標準後對我啓發很大,國家要發展,需要的不是我們培養出來的這樣“人才”,我們作爲新時代的老師,教育觀念一定要改變,要做一個有大格局的老師!

二、確定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應以學生髮展爲本,落實到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就要體現以學生爲本,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上獲得基本知識,技能,思想,經驗,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哪些提高,怎麼樣在自己的課堂上逐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體現的問題!

三、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數學課堂應體現數學學科特徵,關注數學學科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體現數學課程標準,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思路,嘗試多學科融入,將語文的古詩詞,歷史的故事,物理的神奇,音樂的美好滲透到數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動手製作數學專題手抄報,自己製作數學學具,自己觀察生活設計寫數學小論文等等,讓數學課堂生動起來,讓數學變得美好,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愛上數學!

四、探索激勵學生學習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嘗試了很多方法,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仍然是我們在以後工作中必須要挑戰的一項工作!

五、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

數學課程標準告訴我們,應該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作爲新時代的老師,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是必備的能力,數學的好多知識都可用到信息技術,如講解軸對稱時,教授二次函數,學習統計時,信息技術手段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網絡可以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創新,提升了學生數學課堂的探究熱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數學素養!

作爲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希望未來的我繼續勤勉認真,行而不綴,不斷創新實踐,爲國家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六: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斷的自來水。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學習科學的教育思想,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擁有淵博的學識,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培養較強的人格魅力,具備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讓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成爲一個持續學習、深刻理解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育觀念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通過培訓,明確新課標的變化

1、新課標的政治高度與育人要求與時俱進。

前言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助魂、啓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隨着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2、新課標對學業質量提上了新的日程

新課標對學業質量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

二、通過培訓,更加體會到學習要與時俱進

1、通過培訓,促進了自身專業的發展。

通過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充電學習,努力具備豐富的知識內涵,紮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努力擁有寬厚的教學文化,瞭解學科的核心知識,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體會其中蘊含着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

2、通過培訓,對新課改的理念與變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較全面的認識。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未來這些滾滾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所以,在新課標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3、通過培訓,感受到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正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文字,感知知識,從中感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並深深體會到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三、教學建議

通過培訓,要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大單元教學的研究;要在平時的章節學習末,提高進行與中考有關的綜合訓練;打好七八年級的基礎,爲九年級教學提供服務。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

篇七: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而在《2022版的義務教育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於數學課程的性質中也提到了:“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學科。數學源於對現實世界的抽象,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係的抽象,得到數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形成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幫助人們認識、理解和表達現實世界的本質、關係和規律。………數學的應用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同時在《新課標》中對數學課程理念中也提到了:數學課程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階段的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在《新課標》中的十個數學核心素養詞裏面“模型數學、數據分析”涉及到了數學的應用。根據《新課標》及受現階段社會大力發展經濟的現實,在保證完成義務教育教材教學的同時,必需密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讓數學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尤其在實驗教材中,對於數學經濟來源於社會生活實踐更爲突出表現,現根據《課標》,結合教材就數學課改中如何體現”數學——生活”的密切聯繫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當前數學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繫。導致學生雖然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和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和提高。“眼高手底”和“高分低能”往是這樣造成。在以初中生爲對象,對數學與科學兩學科進行了比較測驗及問卷調查,得到了以下一些結論

(1)發展不均衡我國學生的數學測驗取得第一名,但總成績發展不均衡。試卷包含五個方面數學與計算代數式圖形幾何測量統計。我們的學生在數、式、幾何三方面確確實實得分第一,但是我們的學生在測量方面失分最多,統計方面在十幾個國家裏排倒數第五。

(2)用時間做代價對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是,我國學生用於學習數學的課內時間每週是307分鐘,而國際上平均是217分鐘。課外學習時間有5個調查分支(每週)1時以下,1-2小時,2-3小時,3-4小時,4小時以上。結果是中國學生37%選擇的是4小時以上,大多數國家的同齡學生選擇的是1小時以下。我們學生的好成績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用時間做代價換取的。時間就是生命,說得極端一點,學生是用生命爲代價換取了一個所謂的數學好成績。

(3)學習數學的積極態度遠遠不夠在這個調查中,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問題分4個分支你是否願意上數學課你是否願意接觸數學老師你是否願意讀數學書或與數學有關的書你是否願意和同學交流與數學有關的話題。調查報告是這樣寫的中國學生雖然數學第一,但跟西方國家相比,正好出現一個剪刀差成績是好的,但積極態度不如西方國家西方國家成績是中下的,但他們喜歡數學。面對以上結論,我們在慶幸學生“雙基”紮實的同時,不得不引起注意,我們的學生在應用能力方面確實不如人家,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遠遠不夠,令人擔憂。

二、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現數學生活

對於《新課標》來說,最重要的是使學生真正“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衆所周知,數學有着廣泛的應用,這是數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產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爲數學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隨着網絡的發展,人們對身邊以外的世界也越來越關注。《新課標》中也提到了“數學教學活動提倡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體現數學是認識、理解、表達真實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語言。教師必須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風格的情境素材。真實情境的創設要注重情景的多樣化,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數學教學活動要聯繫實際、貼近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現實中創設並引入數學情境,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生活化,讓學生帶着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加強了學生生活中怎樣應用數學的意識。案例一八年級上第三章《3。1確定位置》入手的課堂引入環節,從當前熱門話題太空探索入手,介紹了我國的北斗系統,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應用於生活的一種樂趣,不但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鍾愛數學,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三、開展數學活動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中強調教學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因此教師要想方法改變教學方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體驗。案例二七年級(上冊)第一章《1。2展開與摺疊》時,讓學生各預先製作正方體,在課堂學生親身體驗展開成平面和摺疊成盒,現場實踐操作,通過活動把課堂中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緊密相連。通過本活動,讓學生領悟到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案例三讓學生自己用幾何圖形設計校徽。通過諸如此類活動,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施教之初,貴在引導”。現代教學理論認爲,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經歷自身的思維活動動手操作獲得知識。”可見,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從數學活動中尋找樂趣,從而激發學生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同時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四、讓數學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做數學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覺得生動、深刻,而且進行了人文教育。當前數學教育家提倡一個重要觀點——做數學。它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認爲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正如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所說“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做數學”,讓學生在“做”中激趣,“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決。案例四講七年級(上冊)第六章《6。3扇形統計圖》時,讓學生自己組織收集、統計、處理數據,並根據結果,組織學生觀看球賽。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運用中獲取數學知識和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分析現實生活問題,解決生活問題,從而促進自身的主動發展。

五、關注數學生活,促進數學學科育人

心理學的理論表明,個體的動機、情感、意志、氣質等非智力因素,對數學學習以及智力開發有着很大的影響。健康與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心以及相互尊重學習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於健康人格的形成。在數學教學中顯然應當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爲教學目標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在受教育的同時,也在享受到終身做人的教育,即德育教育等。在引導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應通過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進而體現數學的價值。案例七在講授“勾股定理”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此知識的同時,通過數學學習滲透到德育教育當中,既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又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課改的理念價值。

篇八: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

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啓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

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四、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觀察的真仔細!你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你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爲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篇九: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2022年8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第七屆全國中小學教師暑期教師高峯論壇,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史寧中教授對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整體解讀。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我們數學教育的目的是掌握以下技能:

·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數學眼光

·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理解與解釋現實世界的思考方式——數學思維

·數學爲人們提供了一種描述與交流現實世界的表達方式——數學語言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爲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四、轉變教學方法

1、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2、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3、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4、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

5、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葉聖陶說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爲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篇十: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小學數學課程目標要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四基”,發展“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雙減”之下,如何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下面就以“分數乘分數”爲例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考。

“分數乘分數”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乘整數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的運算原本是通過數的意義理解算理,從而明白算法,因此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一、以生爲本,讓學習真正發生。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抓住知識的本質。把握知識的本質進行教學的課堂方彰顯它的深刻與厚重。

“分數乘以分數”算法比較容易總結,但算理的理解卻很抽象,它的整個運算過程是一個分數單位在發生變化的過程,分數單位的變化,對於學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也有難度。基於學生的認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直觀,讓學生觀察、思考、表述、操作,歸納、總結,從知識的本質上學明白、學透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數形結合,讓算理生根發芽。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有表達的機會,讓知識有建構的親身經歷。我們可以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悟”道理“知”算理。

首先,用面積感悟算理。將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與分數的意義有機融合,通過觀察、列式,在分數的意義和圖形的面積兩種角度之間建立起等量關係,在算式與結果的一致性下初步感悟算理。

其次,畫圖操作理解算理。“算理先行,理到法隨”。如,怎麼理解“3/41/2”?可以讓學生先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即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然後再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的1/2,再把3/4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雙重陰影部分就是3/8平方米,體現了兩次分和取的過程。然後再結合圖說出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再次將分數乘法的意義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結合,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逆向思維內化算理。自己寫一個分數乘分數的算式,然後畫圖說明這個算式的意義及結果。“以形論數”“以數表形”,學生通過對算理的理解,實現了算理的內化,讓算理“生根”發芽。“理通則法成”,比較分析之後,學生很快總結出了方法,學生在畫圖與說理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到知識的本質之“理”。

三、有效練習,讓“雙減”紮實落地。

“雙減”之下,如何有效進行練習?面向全體,注重實效,適當拓展。練習設計要體現了這三點:

面向全體。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些練習,如“1分鐘計算比賽”,基礎過關,同桌互評,全員參與;選擇練習,由圖選式、由式選圖,學生用手勢表示答案,全員參與;緊扣時事熱點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練習,人人思考,全員參與。

注重實效。不管基礎練習的反饋,還是拓展提升的展示,我們都要注重效果的“看得見”,做到教師心中有數。

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要重視基礎,也要適當的拓展。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既要有對本節課分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檢測,也是有爲下節課做鋪墊的知識延伸。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讀課標,真正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4604.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數學 2012年12月四級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數學新課程標準培訓心得體會2022(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