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精選】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12篇)作文

【精選】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4W 次

篇一: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精選】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12篇)

數形結合是探索數學新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也提出了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理解數學知識,原因在於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空間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等都較弱,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圖形、計算方法等進行理解,尤其是對於新課標提出的“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更是有難度。

“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數量關係與直觀的幾何圖形、位置關係結合起來,通過“以形助數”或“以數解形”即通過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結合,可以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實現優化解題途徑的目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將數形結合思想運用到概念教學中的一些思考。

一、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與數形結合

小學數學概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概念在各個階段的呈現方式也就不同。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概念一般是以圖畫式呈現,隨着理解能力提高,數學概念逐漸以描述式的方式呈現,再到中高年級定義式逐漸取代圖畫式和描述式。

②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概念很抽象抽象的,需要藉助直觀具體的事物進行直觀教學,在學生所熟知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學習數學概念。

③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思維發展有階段性,數概念通常會分階段地滲透到各個知識點中。

我們在概念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不注重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過程。傳統教育過分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發生過程,導致部分教師在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偷懶”,出現讓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地現象。沒有真正理解的記憶很快就會忘記,而且當題目難度係數增大時,由於對概念的不理解思維被固定,也很難再正確地解決問題。

數學概念教學內容的孤立。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往往會因爲教學進度、一節課的時長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等,而將數學概念內容和與其相關的知識點分成兩節課來上,這樣就使得數學概念與其他相關知識脫離開來。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弊端在於知識比較分散,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歸納數學概念時一帶而過。數學概念的抽象性原本就不利於學生理解接受,因此教師對數學概念的不斷重複有利於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爲了節約時間或者說對數學概念教學的忽視,在總結歸納數學概念是一帶而過,沒有留給學生一定的消化時間,導致對概念理解不透徹,在後續的學習中跟不上節奏,影響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

二、數形結合在概念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概念教學的過程包括引入概念、理解建立概念,靈活運用概念即概念的鞏固這三個步驟,這幾個步驟都可以應用到數形結合。

1、利用數形結合法直觀形象地引入概念

恰當地引入概念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直接影響着學生對新概念的學習。因此在引入概念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概念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聯繫起來,將抽象的概念知識轉化成直觀形象的事物來引入概念。

《小數的意義》教學片段教學中,教師就藉助數軸這個直觀形象的事物,把抽象的小數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0。1分米以及理解小數的意義,讓學生明白一位小數就是由幾個0。1組成的。

2、利用數形結合法準確清晰地建立概念

在概念教學過程中,初步瞭解概念之後,就要對這一概念通過語言符號給出明確的定義,繼而教師需要提供變式材料幫助學生深化概念的內涵。即“所提供的材料不斷地變換呈現方式,改變非本質屬性,使本質屬性“恆在”,藉此幫助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形成概念”。

在《負數的認識》教學片段中,教師先借助溫度計引出“負數”這一概念,再由溫度計抽象出數軸模型,從而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負數的性質和特點,深化負數概念的內涵。藉助數軸將負數與正數進行類比學習,使學生明確負數概念的外延,負數也有負整數、負分數和負小數,幫助學生對負數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準確清晰地建立負數概念。

3、利用數形結合法深入鞏固應用概念

數學概念的學習不僅僅是理解、建立概念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的加深理解,將其靈活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在學生理解、建立概念之後,教師應該及時開展應用教學,通過課堂練習引導學生將概念運用到具體情境當中,以此幫助學生鞏固概念,形成概念體系。

在《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練習課教案,教師將直觀形象的生活物體如筆記本、文具盒、課本等與抽象的數據聯繫起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根據題目所給出的長寬高數據,會進行想象是哪一種長方體物體,繼而判斷選擇出相應的物體,在概念應用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概念的理解。數形結合法以數化形的運用有利於強化對概念的理解,培養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篇二: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1、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保留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合理內核。延續2017年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

2、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表現。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初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展“核心素養”。

因此不管是義教課標還是高中課標均是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核心素養即是“數學核心素養”所有的學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所有的人:教師、研究者,具有三個基本特徵。

3、本次修訂比較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將“2011版課標”中關於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學習時間三個學段的劃分調整爲四個學段。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特別加強了學段銜接,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入學適應期,利用生活經驗和幼兒園相關活動經驗,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學習簡單的數學內容。”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前言”中所指出的課標修訂主要變化之“加強了學段銜接”要求,需要我們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篇三: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中規定:小學課程內容分爲四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其中對於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描述是:“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重要領域。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和其他的知識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繫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下面,我通過學習新課標結合自己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在“綜合與實踐”領域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思考。

特級教師華應龍在他解讀新課標的講座中提到:在小學課程內容中,綜合與實踐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很多老師不教或者不會教,考的時候不考也沒法考,導致這一部分的教學根本就沒有落實到實處。這句話確實戳中了痛處,實際上,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確實是直接被忽略的,認爲耗時太長,學生能力有限,不考就無需浪費太多時間。在初步學習完新課標之後,對於今後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也認識到強調綜合與實踐學習對於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性。

一、進一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以主題活動爲主,區別與常規教學,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思考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要用到哪些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學生的參與感也會更強。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三)》時,我繪製了一幅學校的大致的平面圖作爲教學背景,創設“尋寶”的遊戲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學習新的知識,但是學校平面圖的作用僅限於激發學生學習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個知識點,別無它用。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實例,可以融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的知識,組織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是全面考覈和評價學生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絕佳契機。

二、強化數學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繫。

以繪製學校平面圖這個主題活動爲例,在測量學校實際面積之前,學生可以合理估計學校的相關數據,這是對測量知識的回顧,也是新課標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量感”的積累。根據位置與方向的知識,確定學校的佈局,綜合比例尺的知識,選取合適的比例尺,最終將學校平面圖繪製在紙上,既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不在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融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開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三、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標中指出“主題活動分爲兩類:第一類,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第二類,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學生將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在現實生活中,所有學科的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知識的橫向聯結在現實世界中隨處可見,跨學科的主題活動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激發探索力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力。

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利用圖形的旋轉,結合軸對稱的知識,可以繪製美麗的圖案。數學和美術的有機融合,巧妙地運用藝術元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和視覺圖像相結合,實現數學問題與圖形的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結合書上提供的上海十年間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折線統計圖,在對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據的基礎上,結合“二孩”和人口老齡化的話題,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思維思考當前社會存在的社會問題。

四、關注全體學生,進行有效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普通的常規教學整體性比較強,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有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會因爲對新知教學消化能力不強而失去繼續探究的熱情。但是綜合與實踐的學習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又依託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形成,加上任務難易程度能覆蓋所有層次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每名學生在實踐中有事可做,極大地增強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參與感。教師在學生進行綜合與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學生,重視過程性的評價,重視差異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學生面對的現實世界是不確定的,充滿變數的,“綜合與實踐”的學習爲學生提供一個在真實情境下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機會,建立了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繫,強化了學科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溝通,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創造力,增強求知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進行合理完整的設計,強化小組合作的作用,注重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四: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經過兩個多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學習,相較之以前,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都有明顯變化。正所謂不變是根本,變化是發展,現通過對變化的學習和體會,掌握新課程標準的發展方向。

一、落實十八大、十九大提出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爲本課程應着力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體現“四基”“四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

把數學核心素養表述爲: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小學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核心素養核心詞由原來的10個變成現在的11個,主要表現爲: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分析觀念)、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措辭更加嚴謹、準確。

課程目標的確定,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育人價值。

二、優化了數學課程內容結構

(一)學段變化

原小學到初中“六三”學制劃分爲三個學段,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現小學到初中“六三”學制確定劃分爲四個學段,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

(二)課程內容結構變化

1、四個內容領域不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2、領域下設主題表述形式:內容要求即學習什麼,學業要求即學習程度,教學提示即如何學習。

3、主題整合:

(1)數與代數領域六個主題變爲兩個主題:數的認識、數的運算整合成爲數與運算;探索規律、式、正比例整合爲數量關係。方程、反比例調整到初中;常見的量、負數劃分到綜合與實踐領域;百分數移到統計與概率領域。增加計數單位,是指個數與順序的計數單位;加法模型:總量=分量+分量。

(2)圖形與幾何領域四個主題變爲兩個主題:圖形的認識、測量整合成了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整合成了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增加尺規作圖。第二學段作給定線段,拓展到作給定線段外邊的等邊三角形。第三學段三角形周長,三條邊首尾相接依次落在一條直線上。

(3)統計與概率領域整合成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由實物分類到抽象分類,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主題;百分數移過來的理由:適應信息時代、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引導學生建立數據意識和數字素養。教學變化:確定性變化爲確定性+隨機性;概念引入:果汁含量變化爲果汁含量+投籃命中率;決策依據:國家制定藍天計劃的依據,研製四年級同學的跳繩標準。

(4)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與組織安排。每學期內容不少於10%,大概爲8個課時。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選擇內容,以保證不同基礎、不同需求的學生都可以參與活動,普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依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明確“學到什麼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數學學科學業質量標準依據義務教育各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表現、各學段課程目標及學業要求,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及發展情況。

(1)以結構化數學知識主題爲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幾何直觀和空間觀念等。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社會情境,以及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數學與科技情境中,在經歷”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

(3)學生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的經驗積累,逐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

四、增強了指導性

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例如第二學段“主題活動2:曹衝稱象的故事”的“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分別爲

[學業要求]

知道“曹衝稱象”的故事,形成問題意識。能結合現實素材,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理解“曹衝稱象”的基本原理是等量的等量相等,能針對問題與他人合作制定稱重的實踐方案。並能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豐富度量的活動經驗。

[教學提示]

主題活動的設計可以考慮問題引領的形式。例如,“曹衝稱象的故事”可以從故事引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慾望,在理解質量單位的基礎上,思考如何運用“總量等於各分量之和”稱出一個龐然大物的質量,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這一基本事實,感悟如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五、加強了學段銜接

1、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

數學學科中強調第一學段是學生進入小學學習的開始,要充分考慮學生在幼兒園階段形成的活動經驗和生活經驗,遵循本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爲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活動,更好地完成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階段的學習過渡。

⒉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結束語:新課標的出現時間不長,配套的教材出現需要時間,我們現在能做的和要做的認真學習新課標,這樣我們能精準的把握新教材。教學研究永無止境,鑽研和解讀新課標與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一起走在學習的路上,感謝在座各位老師的聆聽!

篇五: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聽完了史寧中教授對於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我對於小學數學課程有了更系統、更深刻的理解。

從我們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來看,目前我國的教育更加註重核心素養的培養,強調過程學生親身經歷和獲得經驗。同時提出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分別是抽象推理和模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已成爲數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可以說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其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史寧中教授強調此次課標所有學科的兩個共同點:一是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二是要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所以我認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需要通過數學課程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僅是依靠單純地灌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念,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課標的發佈無疑是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更應該要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做到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讓課堂實現有效教學,讓學生實現有效學習。

篇六: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中指出:設計豐富多樣的習題,滿足鞏固、複習、應用、拓展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完成作業方式的需要,如綜合與實踐的習題可以包括查閱資料、校外調查、自主探索等。

教師的課堂教學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作業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合理的設計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後作業設計時一定要融入更多的趣味和實踐性內容。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達到訓練的真正目的。本文根據小學數學的實例來進行作業設計,並通過高質量的作業設計來提升小學數學的綜合教學效果,也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鍊。

下面我就談談對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設計生活調查實踐的作業。

作業設計的方法和思路很多,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特點和認知有針對性的開展作業設計。我們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作業訓練,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並對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逐步提高作業難度,先易後難。

如: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中,我們所學習的“千克和“克”,這些重量的計量單位,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稱物品,廚房的雞蛋、鹽、饅頭等它們的重量,還可以稱一些大件物品的重量。還可以到超市進行調查實踐,自己選種了某種商品,可以先估算他們的重量,在估算時也需要加上重量單位,有的是用千克來表示,有的是用克來表示。最後再讓售貨員稱,根據實際重量來進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運用。一些大件物品、重的一般都用千克表示,一些小的商品、輕的都用克來表示。也可以跟自己的估算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只有經過親自調查實踐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標準。

二、設計動手探究的作業。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動手探究的作用類型,既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還能鍛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時,很多學生在遇到這一類型的題目時,經常會出錯。有時候單純的講解概念很多學生似懂非懂,但是教師要設計一些動手探究的作業,學生就會明白很多。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己動手剪出一張長方形的紙、一張正方形的紙、畫出一張圓形的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軸並以此爲中心進行對摺,如果上下、左右能夠完全重合就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這三種圖形都能完全重合。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例如:一條小魚的圖片、一個檯燈的圖片、一個鉛筆的圖片等,讓學生思考一下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經過學生思考和分析得出結論這幾個都不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不僅輕鬆掌握了知識,還推動了教學效果。

三、設計小組合作的作業。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提升作業的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想法時可以互換思維,學生的思維也越來越靈敏,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實踐性作業,讓小組合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在二年級的數學課本中,他們學習了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給他們佈置一些統計的知識。可以根據家庭住址給學生分組,要求他們放學後可以在一起進行合作,每個小組選出組長,組長負責並給組員分配任務。例如:可以讓小組統計一個小時內校門口有多少量小轎車經過、多少量電動車經過、多少量自行車經過、多少量三輪車經過,每個組員統計各自的數據,組長負責製作表格和統計數據,最後由組長彙報和總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統計知識進行了掌握。在學生完成了統計作業以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統計哪種車輛出現的最多?電動車和自行車一共有多少車輛?這兩者比小轎車多多少?等,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這樣通過統計數據、提出問題、生成報告,這樣的實踐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統計數據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也讓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得以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有效的課後作業設計,不僅可以讓數學教學有效開展,還能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不斷變革和創新作業設計的思路和方法,注重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多安排生活調查作業、實踐探究作業以及小組合作的作業,這樣讓學生在理解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能從生活中找出數學問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這樣的作業設計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篇七: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近幾天終於靜下心來把2022年版的數學新課程標準認真地讀了一遍,回想起再上一次認真看課標,應該是在2014年的時候,那時爲了參加數學教師基本功比賽而把它通讀了一遍。課標是什麼?有什麼用?就爲了比賽而看的複習資料嗎?我在反思。

課標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不是教師的複習資料,它是我們讀懂教材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不瞭解課程編寫的理念,就無法正確地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也無法在教學中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特別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總有類似的疑惑:現在的教材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呢?新教材改來改去還不如舊版教材好用?我們讀書的時候就簡單幾個公式能搞定的內容,現在爲什麼要弄得那麼複雜呢?現在的教材裏什麼概念都沒有,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教什麼,學生也說不清自己學了什麼?爲什麼考試的方向總與教學方向脫軌……當遇到各種各樣的疑問時,老師們會相互討論、相互請教,也會打開教學參考書,反覆斟酌教參上的要求和建議,但我們很少會想到去看看課標怎麼說,因爲在我們心裏課標更像是一本“珍藏的寶典”,而不是教學的“實用工具書”。這次再讀新課標,我發現在我們教學中的很多疑團,其實都能在課標裏面找到根源。

1、爲什麼現在的數學教材總缺少概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強調要逐步形成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核心素養是具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表現,我對比了在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發現了在小學中,核心素養表現爲數感、量感和符號意識,在初中階段就把這三點轉換爲抽象能力。對此我是這樣理解的:數感、量感和符號意識都是屬於直觀感知、直觀感悟,看不到、摸不着但又真實的存在,而數學概念是屬於一種抽象的思維。在小學階段,我們一般不必用概念對數學知識進行陳述和定性,當在小學課本里滲入了概念,往往會造成過多強調知識的記憶、模仿,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裏,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探究活動、操作活動,讓學生用手觸摸數學、用眼睛觀察數學、用心感受數學、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數學,這就是小學生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建立的重要過程,也是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數學教材中幾乎看不到一些傳統的、規範的概念,即便有一些,但這些概念的表述都是很直觀化,與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相符合的,如百分數的概念在教科書上是這樣表達的:像84%,28%,90%,117。5%…這樣的數叫作百分數。所以,老師們不用再去糾結要不要在課堂上把數學概念歸納出來,要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各種概念,我們要的是讓小學數學帶有一點“懸念”,給孩子們留下發掘的空間。

2、爲什麼期末考試的題目經常與課本練習不對應?

近幾年六年級期末考試的出題方向確定讓不少六年級的數學老師“驚喜連連”、“心有餘悸”…甚至懷疑出這樣的題目,期末還有複習的必要嗎?爲什麼會這樣的呢?在課標中的關於學業水平考試的部分就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命題原則堅持素養立意,突顯育人導向。適當提高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例,題目設置要注重創設真實情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實現對核心素養導向的義務教育教學課程學業質量的全面考查。在這我覺得有一個詞在閃亮着——育人,我們是要“育人”而不是“育分”,“育分”體現在結果,“育人”則體現在過程。我認爲這樣的考試導向,更加體現了核心素養的整體性的和一致性。以前有些老師可能總會加快進度把每個學期的新課完成,儘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希望通過刷題刷出考試分數的“最高記錄”,實現教師教學的“最高價值”。而這種命題方向的改變正好敲醒我們要改變錯誤的教學觀念、考試觀念,光靠刷題是刷不出學生的核心素養,自然就應付不了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考試命題,想讓學生考得好,唯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下苦功,真正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

3、爲什麼數學課的課時安排那麼少,而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卻那麼多?

我們正處於大數據年代、智能化時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都是日新月異的,我們不可能回到“慢慢來”、“逐一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改變自己適應社會。如何實現“大容量”教學呢?在新一版的數學課標中就有明確的提示,我們發現新課標更加強調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也新增了關於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新興的教學方式,還有提出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等。從幾這方面可以看出,以後學生的數學學習無論形式也好、內容也好都不會是在“單獨”存在和發展,更不能將數學的學習困在一週5節的時空上,學習內容擴充——學習形式擴充——學習空間擴充這是未來數學教學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現在需要不斷更新我們的教學技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教學方式融合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

課標是縱向、橫向結合分析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的,是從教材編寫者、一線老師、學生等多維度去研究數學。看似離教師們很遠的“新課標”就藏在每一個例題、每一個練習的背後,就展現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所以深入學習“新課標”,從課程的理念上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對於我們教學工作有着重要的意義。我深信在我們教學生涯的不同階段研讀課標,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感悟,受到不一樣的啓發。

篇八: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閱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可能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素養”四個字。課標在闡述課程理念之前增加了這樣一段導語:

課程理念約1250字中9次出現“核心素養”一詞,這也意味這教育理念要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更加關注“以生爲本”的核心理念。

核心素養是什麼?

如果把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看作是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那麼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品格是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任何一門學科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都要從素養的高度來進行。價值引領、思維啓迪、品格塑造是學校和教師的三大核心任務。

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但不是它們的簡單相加。就數學學科而言,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眼光主要表現爲:抽象能力(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數學思維主要表現爲: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數學語言主要表現爲:數據意識或數據觀念、模型意識或模型觀念、應用意識。

怎樣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素質,它主要表現在觀念、能力、語言、思維、心理等方面。包括數學意識、解決問題、數學推理、信息交流、數學心理素質幾個部分。

1、從觀念層面考慮,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指用數學的觀點和態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係、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課標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將核心關鍵詞進行了階段的區分:在小學要強調推理意識、模型意識、數據意識,在初中強調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數據觀念。尤其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的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

因此,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重點落實學生的“用數學”意識的培養,做到“學以致用”。如,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可以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用數學的知識來說明,用數學的方式來分析,用數學的思想去來處理,真正讓數學學習跳出“學校數學”的圈子。

2、從能力層面考慮,應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數學素養。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並用於現實。數學教學的大衆化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能力和可以用數學解決的其它問題。簡言之,就是運用“數學化”的思維習慣去描述、分析、解決問題。如,計算家裏的水電費、存款利息、裝修所用的地磚塊數等。凡有適宜的內容一定要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這也是新課標在綜合與實踐領域增設“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的目的。

3、從語言層面考慮,應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信息交流的數學素質。

數學既是科學的語言,也是日常生活語言。數學語言是以精確、簡約、抽象爲特點。它可以使人在表達思想時做到清晰、準確、簡潔,在處理問題時能將問題中的複雜關係表述的條理清楚、結構分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交流這一手段有助於有意義的數學學習:一是那些積極參加討論的學生,在不同的爭議中將對數學知識獲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在數學課堂上給學生聽、說、讀、寫數學的機會,他們在數學的交流中獲得更多來自同伴的學習互助。

4、從思維層面考慮,應發展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

《數學課標(2022版)》對推理意識表述爲:“推理意識主要是指對邏輯推理過程及其意義的初步感悟。推理意識有助於養成講道理、有條理的思維習慣,增強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經驗基礎。”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掌握比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環節和主要標誌,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認真的“看”,培養觀察能力;讓學生自信的“說”,培養表達能力;讓學生大膽的“想”,培養創新能力;讓學生活潑的“動”,培養操作能力;讓學生勇敢的“做”,培養探索能力,潛移默化地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

當然,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要求教師:首先要具有積極的生命情態,是心地善良、有情有愛、充滿生命活力的人:對社會肩擔道義,對工作愛崗敬業,對生活樂觀向上,對困難愈挫愈勇,對他人團結合作,對自我勤奮進取。其次要具有強烈的育人情懷,教書是途徑、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篇九: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2年6月2日下午,我們有幸在線聆聽了史寧中教授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總體情況介紹的解讀。史教授從課程標準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三個維度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下面就其中的一些觀點進行梳理。

NO。1

修訂的背景與要點基於教育目的

關於教育目的,即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新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從2001年始今,從理念到實踐都發了很的變化。其中數學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集中體現。堅持目標導向,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培養要求,增強課程思想性。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堅持創新導向,更新教育理念,體現中國特色,增強課程綜合性、實踐性,引導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體現課程時代性。

NO。2

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

數學核心素養是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本質。在小學階段尤其凸顯在符號意識,數感,量感,空間意識和幾何直觀等方面。史教授詳細分析新課標修訂的變化:學段的變化、每個學段具體的要求、內容結構變化、及新增內容教學實施建議等。結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中不同的實例,幫助老師們理解怎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努力做到整體設計,分步實施,增加計數單位概念的教學,使之作爲數學化抓手,統領數的認識,數的運算的一致性,從而實現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一致性。

NO。3

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

數與代數部分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圖形與幾何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統計與概率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爲統計量;在綜合與實踐中,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生活和傳統文化的聯繫。

篇十: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指出: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也指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本次課標修訂的要點一是落實“立德樹人”,二是實現“學科融合”,這是所有學科宏觀的目標。而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們“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們主動學習: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於表達。

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眼光,可以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

在課堂之中不妨多給學生們一點時間去觀察、發現、思考。陳舊式的灌輸學生各項基礎知識,算理算法,重複性的一次次練習,讓學生們頓感疲憊和厭倦。像語文習作一樣,讓很多學生總是頭疼,字數寫不夠,但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過後總能有源源不斷的話語。在生活中所獲得的感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因此,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讓他看到的蘋果不只是又大又紅,像小姑娘害羞地紅臉蛋。而是數一數一筐有多少個蘋果;一斤蘋果多少錢;這些蘋果堆成的是什麼形狀……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升學生的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思維,能夠根據已知事實或原理,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構建數學的邏輯體系;能夠運用符號運算、形式推理等數學方法,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能夠通過計算思維將各種信息約簡和形式化,進行問題求解與系統設計。”

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引起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有時候課堂不僅僅侷限於教室之中,最好的課堂應在生活之中。如:學習百分數意義在哪?當然在於運用,我們生活用到百分數的地方太多了,在購物時比較哪種折扣方式更加的實惠?那杯糖水會更甜一些呢?哪款衣服消費者更喜歡?哪個景區遊客的滿意度高些?

再如,有一堆貨物需要運輸,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運輸的方式最優化?清點物品時,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快速的清點完畢?很多事情要去做,怎麼合理安排時間?這些都需要學生去生活中嘗試,去探索大千世界、萬物宇宙,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下一個牛頓就在其中。

3、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能夠在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中構建普適的數學模型,表達和解決問題;能夠理解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會用數據的分析結果解釋和預測不確定現象,形成合理的判斷或決策。”

小時候聽說晚上如若是滿天繁星、月亮高掛,第二天必是晴天。其實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統計,就能得出這聽說的結論真實的可能性。當孩子弄不清五加二加三等於幾時,五個蘋果加兩個蘋果再加三個蘋果的表述讓孩子茅塞頓開。生活中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對於不確定的事物也可通過觀察、思考,推測出事物發展、變化的情況,從而實現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形成與其他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如果我們時常在教學中爲學生滲透了一些物理、地理、化學的小知識,不僅能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其他學科的探索也是充滿了好奇。

“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應不拘泥於課堂,不拘泥於課本,不拘泥於教師,鼓勵學生到現實世界中去觀察、發現、思考、探索、表達萬千世界中無處不在的數學。

篇十一: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炎炎夏日,絲毫不減弱我校教師對專業成長的渴求。這段時間,我認真研讀了2022版《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聆聽了多位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收穫頗深。

一、數學新課標有哪些變化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內容由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組成,以數學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爲主線循序漸進,每個學段的主題有所不同。

1、“數與代數”之變

數與代數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大主題,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加強了字母表示數的理解,把負數、方程和反比例移到初中學習,對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整合,把一些常見量的學習內容移動到了綜合與實踐領域,把百分數相關知識移動到了統計與概率領域。

2、“圖形與幾何”之變

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第一學段變化不大,第二學段要求會用直尺和圓規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可藉助用直尺和圓規作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長,把三條邊畫到同一直線上,感知線段長度的可加性,一般性地理解圖形的周長。第三學段要求會用直尺和圓規畫三角形,探索爲什麼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基於“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基本事實推導出相應的結論。總體來說,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通過動手操作環節理解圖形與幾何。

3、“統計與概率”之變

爲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新課標把百分數作爲統計量,放到統計與概率裏,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百分數的統計意義,引導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可以更好地表達和理解百分數,體會百分數中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4、“綜合與實踐”之變

新課標把部分學習內容調整到綜合與實踐領域,以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的形式呈現,強調跨學科融合,與生活和傳統文化聯繫,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第一學段包含“數學遊戲分享”、“歡樂購物街”、“時間在哪裏”、“我的教室”、“身體上的尺子”、“數學連環畫”六個主題活動,第二學段包含“年、月、日的祕密”、“曹衝稱象的故事”、“尋找‘寶藏’”、“度量衡的故事”四個主題活動,第三學段包含“如何表達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校園平面圖”、“體育中的數學”這三個主題,還提出兩個項目學習活動——“營養午餐”和“水是生命之源”。綜合與實踐的教學活動,以解決實際問題爲重點,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

5、其他變化

新課標由之前的三個學段變爲四個學段,其中小學1-2年級一個學段,3-4年級一個學段,5-6年級一個學段,初中7-9年級一個學段。學段變化是爲了更好的銜接知識點,凸顯數學教學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新課標還增加了“學業質量”的內容。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依據義務教育各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表現、各學段課程目標及學業要求,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及發展情況;新課標在小學注重符號意識、數感、量感、空間意識和幾何直觀,在低年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更具體,更側重意識,高年級學段更側重能力培養。

二、我們如何應“變”

1、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和“啓智增慧”的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就是“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結合我校“適子教育”的育人理念和“適子課堂”、“適子強師”等辦學特色,教學中我們要以生爲本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和理解數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結合歷史文化激發學生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有教育家說過,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將停止教學。教師必須先成爲學習者。新課標要求“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促進數學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教師可以根據學情需要創設合理的信息化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究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爲積極踐行新課標,配合學校信息技術2。0提升工程的開展,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要紮實掌握多媒體教學平臺的使用技術,利用好101教育PPT軟件、粵教翔雲公共資源服務平臺、電子白板等設備和資源,嘗試使用ArticulateStoryline等軟件製作互動式微課,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爲學科融合奠定技術基礎,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爲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作準備。

3、實現跨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注重啓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等,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探究、體驗、反思、合作、交流等學習過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發揮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在數學主題活動中,學生將面對現實的背景,從數學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並解決問題。項目學習的設計以解決現實問題爲重點,綜合應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我校數學科組正積極研究有關數學“項目式學習”的課題,探求跨學科融合的規律、途徑、模式、策略,我們將結合北師版小學數學教材學習內容,從數學“綜合與實踐”部分選取適合跨學科學習的內容,按PBL任務法建構項目式學習的課堂模式。這一課題的研究,將對我校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必須迎難而上,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積極投身教學工作,爲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貢獻力量。

篇十二: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提出:“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由此可見,小學數學教學應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爲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落腳點應放在人的發展上。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下,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成了我們值得研究的問題。

針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理解,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說說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問題意識的培養。

問題意識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影響,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材的束縛、應試教育的困擾、教師教學的遏制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問題意識淡薄,提不出問題或不敢質疑,學生的學習處於一種“零問題狀態”或“問題意識淡薄狀態”,具體表現爲以下幾方面:一是缺乏批判、懷疑精神,迷信權威;二是解題能力很強,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很差;三是問題停留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層次上。有的時候我會聽到三兩個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課堂上有時聽不懂,但令我比較納悶的是幾乎沒有孩子問過我問題。針對這種狀況,我想了一些辦法。

故意犯錯引質疑。對於學生來說,老師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所以在老師和他們的答案出現分歧的時候,他們可能選擇直接相信老師,而認爲是自己出錯了。例如有一次在學習小數乘法時,要計算12。4x15,正確結果應該是186,訂正答案時我故意把結果寫成1860。我看孩子們的反應,有部分孩子皺着眉頭,欲言又止,但是並沒有提出異議。過了一會兒,我提醒他們這道題因數中有小數,而我的答案中沒有小數,是不是算錯了,孩子們這才提出異議,我還聽到有一位孩子小聲說以爲是自己算錯了。我們一起重新計算了一次後,我說道:“老師有時候也是會犯錯誤的,所以課堂上你們也要幫老師檢查。”在後面的練習中我又選擇性的故意犯錯,孩子們都會立即提出,這樣既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借此機會強調易出錯的知識,可謂是一舉三得。

揭示課題提疑問。有的時候,我們會直接揭示一堂課的課題,這時候我會馬上問孩子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可能就是很直接的一個,就再也想不出第二個了。這個時候老師不要着急,首先是鼓勵所有的人都提問,即使是相同的問題,然後再試着去引導。例如“因數和倍數”,我們可以問這些問題:“什麼是因數和倍數?”“怎麼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是不是所有數字都有因數和倍數?”“一個數有多少個因數和倍數?”“有沒有最大的因數和最小的因數?”……慢慢的,孩子們受到啓發,就會舉一反三,提出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我再把相關的問題再次強調,列爲當堂課要解決的重點,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也就更集中。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古希臘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課堂教學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智慧感悟,就應該創設活動化、開放性、參與性強的情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然而,當前,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比較普遍,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給多少,學生學多少,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大多數學生頭腦裏只是老師“灌輸”的內容,離開老師,就不會學習了,這種現狀也是我一直在努力想辦法改善的問題。

提前預習談收穫。對於有些直觀易懂的知識,我會提前一天佈置預習任務,並且必須有所收穫,最好是將其整理,用“通過預習我知道了……”這樣的句子寫下來。我帶的學生是從五年級開始帶,一直帶到六年級畢業,所以我就是從五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的預習能力。根據我的觀察,五年級的孩子雖然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知識基礎,但是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強。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就只能根據課題說出一句話,例如預習“用數對錶示位置”,他們就只能說出“我通過預習知道了我們要學習用數對錶示位置”,學習能力強點的孩子可能會說出“我通過預習知道了怎樣用數對錶示位置”。雖然孩子們只有隻言片語,但是我依然會表揚他們還是有所收穫,然後我再試着去引導他們,在談收穫的時候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說:一是本堂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課題;二是本堂課的主要知識點,如“用數示位置的方法是怎樣的”;三是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哪裏容易出錯;四是可以舉個相關的例子來向同學解釋知識點;五是你根據這個知識還聯想到了以前學的哪些知識等等。周而復始,等到六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收穫就越來越令我欣喜了,他們也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探究合作共進步。堂上要真正做到讓學生100%參與學習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而小組合作探究就是最能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方式,並且也是我和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例如在學習“正方體的特徵”時,因爲已經有了探究長方體的特徵的基礎,所以我只管把學習任務和要求說明,給每組一個正方體模型,完全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我適時地在小組旁邊巡視,他們真的每個人都動起來了,有用眼睛觀察的,有動手摸一摸的,邊做邊討論的,並且用筆記錄。彙報時孩子們都很積極,說得不完整的其餘孩子也會及時補充,精彩紛呈。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大大的提高了學習效率。但是要真正開展好,要平時多加訓練,並且老師要結合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去分組,注意分工明確。

數學素養雖然不是具體的數學內容,但反映了數學的本質與價值,反映了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學生的數學素養不是通過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培養的,對於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更加耐心、細緻的進行引導,爲後面更加深奧、更高層次的數學素養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3189.html

  • 標籤: 版心 義務教育 體育精神作文2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精選】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精選】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心得體會(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