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57W 次

篇一: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今天我聆聽了史寧中教授對於2022版新課標的解讀,教授在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內容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繼續慢慢去研讀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在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講座中史寧中教授指出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學科融合對於義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國際課程的發展趨勢提倡把跨學科內容、歷史文化內容融入數學課程。

一、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學科的核心素養,本質要作用在學生身上,做到“目中有人”,學生在獲得該學科知識與技能後轉化爲自身的素養,這纔是學科素養。我們判斷素養是否達標的依據依然是學生本身對該學科的素養水平。在2022年新版的課標中更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其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通過模型搭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爲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把數學核心素養作爲教師數學教育的“魂”,這將爲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實現學科融合的理念與潮流,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作爲一個門基礎性學科,爲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學科奠基。有些孩子排斥數學學科主要是因爲傳統數學課主要侷限在教室裏,雖然教材中也有綜合實踐課,但真正落實的或者說有效落實的並不是很多。如何以新課標爲依據設計出既凸顯數學本質又能學科融合的主題式學習課程將成爲老師們思考的重點方向。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不同選擇合適的學科進行融合。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數學年月日這一單元時,我巧妙結合語文,讓數學學習充滿樂趣。數學和語文雖然都是獨立的學科,卻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兩者巧妙結合,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充滿生機活力。我在教學《年、月、日》時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把一加。”這樣,學生學起來既輕鬆又記得牢固。並適時向學生介紹古代的計時法如:更計時法、十二地支計時法、日冕等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學“認識圖形(二)”例3時,在前一節課學生認識了七巧板的基礎上,我在教學中將教材原有內容捨去,重新設計這節課:首先,在課件上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動物或物品的圖片,學生看到圖片後肯定會很感興趣:“這個像金魚!”“那個像飛機!”那個像……讓學生感受到好像在上一節美術鑑賞課,使數學課散發着濃濃的美術味;然後,在學生欣賞之餘啓發他們用手中的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學生一定會躍躍欲試。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滲透了美的教育,又激發了學生無窮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科融合使數學課堂也散發着濃濃的樂趣。

篇二: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認識,深刻領悟到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又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下面,結合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1、不斷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2、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識。

3、課堂教學要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

4、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

5、建立新的評價機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不但要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展性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踐行新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篇三: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伏爾泰說過“讀書使人心明眼亮”,爲了能夠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我在假期再次聆聽了馬雲鵬老師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通過學習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一、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的核心素養,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導向很明確,強調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迴歸實際。

二、相比舊版課標,2022版新課標將學段目標分爲了三個學段。即一到二年級爲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當中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三到四年級爲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嘗試從生活當中獨立地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五到六年級爲第三學段,要求學生嘗試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索運用基本的數量關係,以及幾何直觀、邏輯推理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方法分析與解決問題,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識、創新意識。

三、新課標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等內容移到了初中進行教學;強調幾何直觀意識的培養,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爲統計量進行教學;

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加強數學教學與生活、傳統文化的聯繫。

四、新課標在課程實施上提出了教學建議:

1、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2、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3、選擇能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

4、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

5、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五、新課標提出評價建議: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評價方式要豐富,評價維度要多元、評價主體要多樣(評價主體應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作爲一線教師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要着重應用,同時課標對學業水平考試也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新課標是教師教學的指南,爲我們的教學指明瞭新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做到: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篇四: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爲了貫穿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精神與要求,引領教研人員和一線老師開展研究,定於2022年7月12日舉辦山東省小學數學“新課標新課堂”系列研討活動一一“數學文化與學習方式變革”如約在線上展開。

首先由省教科院徐雲鴻帶來數學文化與學習方式變革的主題報告,徐老師的從新課標中的數學文化;新方案與新課標中的教學方式;新課標中的核心素養;數學文化教學研究回顧等四個方面做了說明。通過徐老師的解讀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觀摩學習今天的研討活動。

接下來由濰坊市濰城區的幾位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不同形式的數學文化課堂以及相關主題報告。包括了數學繪本課、實踐活動課、主題閱讀課以及數學戲劇等多種形式。這些課堂精彩有趣,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趙老師的數學繪本課《快樂的一天——認識時間》以繪本其獨特的趣味性和童真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圖畫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數學知識,這樣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趙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講故事講述給他人和繪畫的形式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爲學生自主創作繪本做了基礎鋪墊。

在數學實踐課《綠蘿的祕密——多邊形面積》,整堂課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課下自行分組分工,自己蒐集材料,課堂上小組爲單位學生按照自己分工上臺展示,高效有序,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數學戲劇——八戒分碗,通過學生們惟妙惟肖的演繹,解決了數學問題。數學與戲劇有機融合,既能讓學生在較爲輕鬆、具象的環境中學習數學,又能把學生從課堂引向課外,在戲劇表演中加深數學知識理解,感悟數學魅力,在孩子們的心裏播下親近數學的種子。

濰坊教科院孫俊勇關於數學閱讀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髮展主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數學閱讀是指對數學材料進行數學化分析,即信息提取、轉譯、內化,形成並表達自己數學觀點的過程,是數學教學重要的創新探索。“數學閱讀”作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爲學生提供豐富、適當的閱讀材料,組織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讓小學生換一種有趣的方式學數學,進而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下午的活動是由臨沂三所學校的老師就各自的學校的特色做法進行彙報展示,最後由臨沂小數帶頭人於科長做補充總結。

樸園小學借一系列的數學競賽、趣味活動爲載體,讓每一個學生真正走進數學,同時學校致力搭建數學文化傳播平臺,讓學生感受數學的樂趣,發現數學的奧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展現思維的風采。

杏園小學的特色實踐作業設計給我眼前一新。臨沂杏園小學的數學老師們在學生實踐作業設計上做了深入研究,力求讓學生在實踐作業中發展數學的應用意識,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情感體驗。這些付出和努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沂水實驗四小的特色數學活動也是豐富多彩。通過舉辦數學節給學生一個儀式感,不僅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濃郁的數學學習氛圍,使學生們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開發了學生們的數學潛能,培養了數學能力和素養,提供了展示數學才能的個性舞臺。

於科長從改變數學學習方式;轉換數學研究場所;拓寬數學學習內容等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臨沂各小學的不同數學特色活動做法,不同的活動有共同的特點,都包含了數學文化,數學與生活聯繫密切。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篇五: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行數學課程改革,是數學教育領域貫徹以人爲本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體現,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的數學課程體系,並使其在國際數學教育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有力舉措。前不久正式頒佈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數學課標(2022年版)》)在總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數學課標(2011年版)》)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性質、基本理念進行了修訂,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處理,在綜合與實踐領域加強了跨學科主題的要求,同時新增了學業質量標準刻畫學生學習表現,充實了課程實施建議等。其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理念與目標:明確了核心素養與教學評的一體化要求

《數學課標(2022年版)》首先完善了數學課程性質,明確提出“數學是一種工具”“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1]1爲此,我們需要完善以核心素養爲核心的課程理念,確立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課程目標,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1、完善基於素養導向的數學課程理念

《數學課標(2022年版)》在突出“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同時,沿用並發展了《數學課標(2011年版)》的描述,即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1]2。基於此,《數學課標(2022年版)》提出了五條課程理念,涵蓋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活動、評價和信息技術等課程核心要素。其中尤爲突出的兩點變化是新增了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課程目標以及突出了課程內容的結構化特徵。此外,《數學課標(2022年版)》更新和提煉了對教學、評價和信息技術等部分的描述,使其都指向核心素養的形成,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推動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

2、明確數學核心素養及其階段性表現

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髮展形成的,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發展性。《數學課標(2022年版)》強化了學段之間的銜接、聯繫,同時考慮對《數學課標(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繼承和發展,明確提出了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稱“三會”)。基於學生是不斷髮展中的人,不同階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呈現不同的階段性具體表現(見表1)。

核心素養表現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意識”,初中階段是形成一定的“觀念”,高中階段則要求具備一定的“關鍵能力”,這體現了核心素養的發展性和階段性。例如:高中階段的“數學抽象”在初中階段表述爲“抽象能力”,而小學階段則更具體地分解爲“數感”“量感”和“符號意識”,這與小學階段以數的認識、圖形的測量爲主要學習內容相關。雖然不同學段學生的核心素養表現有所差異,但其內涵基本保持不變,[2]即強調通過數學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抽象、推理、直觀想象等能力,最終形成核心素養。從數學的學科特性、數學教育的目的和各個學段學生的特點來看,核心素養都具有整體性。例如:“三會”及其表現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三會”是學生未來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即“四基”)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即“四能”)等的總體反映。

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徵與發展規律,以“三會”爲基礎的總目標被分解爲四個學段的學段目標。學段目標基於不同學段的內容要求,融入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爲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學習活動的組織、教學評價的設計提供依據,[3]最終實現教學評一體化的目標。這有利於中小學教師合理地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方式,從而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實到數學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課程內容:體現了結構化設計與跨學科融合

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綜合前期調查研究與國際比較的發現,《數學課標(2022年版)》將義務教育階段劃分爲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共四個學段。小學由原來的兩個學段調整爲三個學段,便於更好地關注幼小銜接。同時,根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要求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課標(2022年版)》將數學課程內容領域進行了結構化處理,並對一些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

1、內容的結構化設計:體現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特徵

數學知識結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是從數學知識體系中精選學生可接受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因而基礎教育階段的數學知識也具有一定的結構和體系。結構化的數學知識有利於學生從整體的視角理解數學內容,把握數學的整體脈絡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關鍵內容和本質,爲知識的遷移與發展提供條件。結構化的數學知識爲學習內容的階段性進階提供了思路和框架,隨着不同學段學習內容的深入和擴展,學生能力逐步得到發展,這是實現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數學課標(2022年版)》明確提出以“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爲課程基本理念之一,並分別從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和呈現三個方面闡述了其設計原則和考慮要素。

服務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課標(2022年版)》在課程內容領域劃分上與《數學課標(2011年版)》一致,分別爲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不同之處是,《數學課標(2022年版)》通過“領域—主題”,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處理,同一個領域在不同學段的主題有所變化。就小學階段而言,數與代數領域由原來的六個主題整合爲“數與運算”“數量關係”兩個主題;圖形與幾何領域由原來的四個主題整合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兩個主題;統計與概率領域對主題名稱進行了調整,把“分類”改爲“數據分類”,把“簡單數據統計過程”改爲“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突出大數據時代對學生數據意識和數據觀念的培養。[4]就初中階段而言,主題變化不大,主要將統計與概率領域中“事件的概率”調整爲“隨機事件的概率”。

這些調整更突顯了數學內容的結構化特徵。從數與代數領域來看,小學階段“數的認識”主要包括認讀寫整數(從自然數開始)、小數和分數等,理解這些數所表示的意義並能比較大小,學生經歷了從數量到數的抽象過程。“數的運算”主要包括對整數、小數、分數等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瞭解三種運算律等。這兩部分內容聯繫緊密、相輔相成,通過核心概念“計數單位”等將其整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從整體的視角認識不同的數、理解數的意義、掌握不同運算的算理和算法。初中階段的“數與式”是“數與運算”的進階,包括認識有理數和實數等、會用字母表示數及它們的四則運算。雖然相比小學階段,內容的難度和複雜性都有所提升,但其核心依然是計數單位。因此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並不是對課程內容的簡單整合,而是以數學核心內容和基本思想爲主線循序漸進,強調單元的整體性,突出數學知識在不同學段的螺旋上升,是基於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的考量和設計,與核心素養的形成一致。因此,教師要以結構化的課程內容爲載體,培養“四基”,發展“四能”,最終形成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上,結構化的課程內容有助於教師設計單元教學;在評價中,教師應該重視考查學生對數學核心內容與數學思想的掌握、理解與運用。

2、內容編排的優化:體現學段調整,進行適當增補

《數學課標(2022年版)》在內容編排方面所做的調整包括兩個方面,即內容的學段調整和內容的增補。

(1)內容的學段調整及其原則

其一,不單純介紹概念。應當以“概念+性質”或“概念+比較”的形式對概念進行教學。根據這樣的基本原則,小學階段負數的學習移到初中階段。這是因爲小學階段負數學習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學生一旦理解不好,就會對初中學習負數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小學階段只在綜合與實踐領域(5-6年級)設計了基於學生生活經驗感悟負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具有相反意義的數,知道負數在情境中表達的具體意義,爲初中階段系統學習負數做好經驗準備。

其二,不單純介紹方法。一個新方法的引入,要讓學生能夠感悟其必要性,感悟數學的發展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生硬的規定。課程內容把方程由小學移到了初中,這主要是鑑於小學數學中的問題情境不復雜,數量關係也相對簡單,用等量關係建立方程會較繁瑣,學生對方程的需求不強烈且感覺列方程麻煩,因此學生也不能建立用代數解決問題的恰當思維方式。相應地,在小學階段要加強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的學習,爲初中代數式和方程的學習做好鋪墊。

其三,注重內容的可理解性。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學習,本意是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發現:變化過程中的兩個量,其中一個量變化則另外一個量也隨之變化的原理,從而滲透函數的思想。但對於小學生來說,反比例關係特別是其抽象形式較難理解。反比例在本質上是一個隱函數,要將隱函數表示成顯函數的形式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需要把反比例移到初中階段學習。在初中階段,學生將從具體的實例入手,理解反比例關係,然後過渡到反比例函數。當然,小學階段可以在路程、工程等問題中滲透反比例函數的思想,爲初中學習反比例函數做好經驗準備。

(2)內容增補的五個方面

其一,在小學階段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這主要是爲了增強小學生的幾何直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一是要求會用尺規作給定線段的等長線段,而過去此類問題是通過度量得到的;二是要求通過尺規作圖直觀感受三角形的周長,即把三角形三邊首尾相接後形成一條新的線段,通過尺規作圖,更好地理解什麼是周長。

其二,在小學階段增加“說理”。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結論過去只是通過測量得到,而《數學課標(2022年版)》要求探索並說明該命題的道理。建議教學中可通過尺規作圖探索該命題,並且要求基於“兩點間直線段最短”的基本事實,用說理的形式來闡述該命題的正確性。

其三,變更百分數所屬內容領域,突出其在統計中的作用。新修訂的數學課標把百分數從數與代數領域調整到統計與概率領域中,使其作爲統計內容出現,與大數據和決策相聯繫,展現了百分數的統計意義,而且爲學生認識隨機現象擴展了視角。

其四,初中部分內容由選學調整爲必學。如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係數的關係、探索並證明垂徑定理。這兩項內容在原課標中爲選學,其本身難度不大,在實際一線教學中也早已普及,並且“根與係數的關係”對於後續內容,甚至是高等數學的學習都極爲重要,故調整爲必學。

其五,尺規作圖不再作爲獨立章節,而是分散到對應的具體內容中。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相應的幾何原理,提升作圖能力。例如:用尺規作一個角的平分線、過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作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三者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構造等腰三角形,因此掌握作圖的道理很關鍵。

3、綜合與實踐領域:突出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要求

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綜合與實踐領域更加強調學科融合,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爲重點,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6在《數學課標(2011年版)》中,綜合與實踐領域沒有就內容做出規定,僅針對目標提出了相應要求。而《數學課標(2022年版)》對內容與形式都提出了更具體明確的要求。在內容方面,第一學段以知識學習爲主;第二、三學段除了強調數學知識的學習外,還需要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第四學段重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形成核心素養。在形式方面,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爲主,包括主題活動和項目學習,其中小學階段以主題活動爲主,初中階段以項目學習爲主。小學階段的主題活動主要分爲兩類:第一類是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如“時間在哪裏”“我的教室”等;第二類是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如“校園平面圖”“營養午餐”等跨學科主題活動。此外,個別跨學科主題活動融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數學故事,如“曹衝稱象”等。

學業質量:反映了對學生核心素養表現的綜合考量

《數學課標(2011年版)》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學教育的寶貴經驗。然而課標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評價缺乏具體清晰的表述,也尚未形成指向學生數學素養的評價標準等。《數學課標(2022年版)》中新增了學業質量,不僅明確了學業質量內涵,而且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數學學業質量是在完成了相應學段的課程學習後,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刻畫,關注學生的學習所得,反映了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用來表示學生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的達成情況。學習表現是指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所獲得的學業成就,不僅要關注學生所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還要關注學生對基本數學思想的感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綜合考量學生核心素養在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發展水平。

對數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的描述是《數學課標(2022年版)》的重要突破之一。學業質量標準是學生學業質量的規範性成就標準,[5]是對義務教育各階段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所應達到的不同水平的具體描述。它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結合各學段課程內容要求,從“四基”“四能”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評估學生核心素養達成與發展情況,具有整體性、可操作性、多維性、階段性等特點,[6]是實施有效教學、檢驗學生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的重要工具。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結合學業質量標準與課程內容要求,從整體上深入挖掘數學知識、核心素養、學業要求之間的關係,設計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和一體化的教學活動。教師或數學教育研究者也可依託日常教研或大規模測試數據,通過豐富案例和調整表述等發展學業質量標準。[7]

總之,《數學課標(2022年版)》以核心素養爲導向,從整體視角統整設計學習內容,並綜合考慮了課程實施、素材建設、評價乃至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等,其中固然帶來了一些挑戰,但更多的是順應時代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發展。

篇六: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融入傳統文化和跨學科內容,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發展了核心素養。

史寧中教授和王永春教授對於新課標的解讀,爲我們帶來了數學教育的思想指導與方法建議,受益匪淺。

史寧中教授從背景要點、理解與表達、內容與變化三個方面爲我們進行了解讀。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令我深思的: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這就要求學生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用數學發現世界;會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要求學生帶着批判性思維理解現實世界並且解釋現實世界中的問題,用數學想象世界;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需要學生增強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主動應用於實踐,用數學描述世界。要做到這些需要整體設計,分步實施,從集體備課出發成爲學年數學教師,逐漸成爲學校數學教師,甚至學段數學教師。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步一步的落實。

王永春教授從“新課標與新教材”的角度對課標進行了解讀:運算本質上是推理,理解算法的算理就是推理;圖形與幾何方面加強尺規作圖,幫助學生靈活利用作圖工具;新課標把方程移回初中,在小學階段加強了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從另一方面加強了對代數思維的感悟;問題解決改革由三步改爲四步,突出分析數量關係,加強發現問題,聯繫真生活、真情境,分析數量關係與建模。這些落地生根的建議,對我們把握課標與教材的關係帶來了新的思考,有利於我們在教學時合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史寧中教授提到“數學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數學化的實現不應只是埋頭苦教。我們要遵循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生一起創造“數學化”世界。

篇七: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們一線教師對2022版的新課標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課標版本的更新迭代中,看到了課程改革的整體方向,從四基四能到學科素養,從重知識技能的學習到學科育人的轉變,我們要爲培養適合未知社會具有未來智慧的人才作好準備。在數學化處理部分中,教授談到了增加計數單位概念的教學,使之作爲數學化抓手,統領數的表達,統領數的運算。這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運算的本質,而不僅僅靠死記硬背完成數學學習。新課標是教學的指導方針,只有認真學習,正確解讀才能助力我們的教學,纔能有所創新。

篇八: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我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了幾天的研讀,我深深體會到,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我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更加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我們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裏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着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裏,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三、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爲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四、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暑假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篇九: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近日,我學習了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思考;同時,我的教育教學觀念也有了新得轉變。我重點研讀的是7-9年級的學段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及課程實施部分。課標中指出:“感悟數學的價值,能夠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現就課標中這一相關內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01/數學課堂應該“看見光”

“看見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慾。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數學課堂,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注意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即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發現數學的作用與意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增強數學作用意識,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02/數學課堂應該“追隨光”

“追隨光”指的是課堂以學生爲主體,倡導教學民主,教師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討論、交流、合作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爲自己的教學行爲,處理好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啓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03/數學課堂應該“成爲光”

“成爲光”指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將知識內化並能學以致用。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並被廣泛應用於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正確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係。課堂中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老師講例子、講方法,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多動腦多思考。老師講的少(舉一),學生悟的多(反三),啓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將實現知識進行遷移,用課堂學到的方法做指導,發展創造性思維並總結學習方法,把這些方法一點點地積累起來以便運用。學生能力的獲得,不在於老師授予,而在於歷練習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04/數學課堂應該是“散發光”

“散發光”指的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最終落腳點。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發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爲“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爲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課程標準》帶給我們的僅僅是理念上的認識,理論上的指導,要真正的落實到實踐中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領悟,不斷反思摸索。

篇十: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22年新課標”在參加工作室活動時就有所耳聞,直到今年年初纔拿到了電子稿,一直因爲“懶癌”只是粗粗的翻看了大標題,終於在本月開始真正意義的“讀”這本科學的數學“課程標準”。

細細的讀完之後卻發現所有的核心概念與理念都不算陌生,因爲在工作室的多次學習中,這些內容早已瞭解過,比如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的表現等等。在通讀的基礎上嘗試梳理2022版新課程標準的邏輯關係,因讀的還是不夠深入,應該也有許多不當之處,但在梳理的過程中,也有收穫:

一、核心詞-核心素養

無論是課程理念中“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課程目標”,亦或是“學業質量標準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或者是課程實施中“制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核心素養當之無愧爲高頻詞彙,貫穿整本課程標準。核心素養從構成的“三會”,到主要表現的11個核心詞,以及對核心詞的解讀,都在嘗試着告知一線從教者,不同的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核心素養”要求。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似乎能感悟到新課標傳達重點,但同時又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不知所措”。例如:“數感”中提到“能初步體會並表達事物蘊含的簡單數量規律”,小學生會做哪些事情才能說明他已經“初步體會”了呢?換而言之,我們無法在實踐層面找到對應的度去判斷學生是否達到該學段的“核心素養”,可能這也是我們作爲一線教師亟待探索的版塊。

二、新鮮詞-學業質量

2022版新課標將學業質量定義爲“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應核心素養要求”。課標也對學業質量分學段地進行了描述,從定義和描述的方式上可以理解爲是對學生某個階段的數學學習的結果性評價,主要是學業水平考試的依據,而且這個依據的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爲主要維度刻畫的。學業質量標準與教學評價之間又有什麼天然的邏輯關係呢?學業水平測試是否只是指紙質測試,能否形式多樣?例如對於低學段(一二年級學生)能否通過設置模塊化的闖關遊戲的方式來觀察學生是否達到該學段的“質量標準”?

三、高頻詞-一致性

2022版新課標強調: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具有發展性。發展指的是學生的發展,一方面要求以生爲本;另一方面也是終生學習觀,即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結束後並不意味數學學習的終結,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不間斷的、持續的整體,所以課程理念說“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數學課程的內容根據學段目標的要求,四個學習領域的內容按學段逐步遞進。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也就是說,數學課不再是孤立的解讀某個知識點,教師要有縱觀全局的眼光,從“單元”的角度、甚至是整個板塊的角度出發,依據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先確定該學段學生需要達到的水平,再確定課時在單元中的地位,從而圍繞單元目標確立課時目標。而我們一線教師亟待提升的一項基本功就是:如何以單元的整體的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準確把握學情和確定學習目標?並依據目標分析學習路徑和設計教學任務?

四、關鍵詞-評價機制

2022版數學新課標將評價分爲教學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

首先,教學評價建議指出:評價的方式要豐富、維度多元、主體多樣。其次,教學評價呈現方式分學段呈現,不同學段呈現的形式不同:第一學段以定性描述性評價爲主;第二三學段以定性描述評價和等級評價相結合;也就是說小學階段不提倡以分數制評價學生。最後,課標中還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但要有終結性評價,還應有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進步發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制定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這樣的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纔會有始有終,是科學的。那麼,如此好的評價理念如何變成教學行爲呢?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尤其最後一公里。

學習在路上,探究在路上,成長也在路上……一羣人,一條路,一起走!

篇十一: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穫很大,感觸很多。

一、瞭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特點。

1、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強調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利於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二、教師需要做的:

1、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要更多的在激發學生興趣上下功夫,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激發學生的原動力。

2、引發數學思考,感悟數學的本質和價值。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篇十二: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從小學數學課標的演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表現以及基於新課標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變革幾個方面爲大家深入剖析了“2022版課標”。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抓好數學課程目標

四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能:是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會是指:(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核心素養是指:數感、量感、符號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因此,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爲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武維民老師提到數量關係的核心內容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爲學生創新情境,感受“模型”爲中心的整體關聯,從而促進數學抽象和概括能力的提升,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繫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和應用意識。

三、學業質量內涵及其對數學的意義

學業質量的評價方式更加豐富數學學習活動的實踐性與豐富性對數學學業質量的評價方式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除了常用的的紙筆測試以外,表現性評價、增值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方式的應用也更加綜合和貼近學生髮展實際。我校在對低段學生就採取了樂學樂考,引入了多元主體評價,反饋更全面客觀,導向更加明確科學,更加綜合且真實地爲每一位學生畫像,引領學生的核心素養全面發展。

四、跨學科的教學挑戰

新課標中提倡把跨學科的內容融於教學之中。通過多學科的橫向聯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比如:近幾年常常出現的數學閱讀理解題,在要求學生基礎紮實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面對這樣的改變,雖然讓我覺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期待。跨學科的教學提升了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鑽研數學學科的知識,也同時需要去了解其他學科的內容,多聽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堂。只有自己勇於“跨界”學習,才能踐行“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在綜合與實踐方面也同時增加了跨學科的內容。把原來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以“主題活動”(小學)的形式在綜合與實踐中進行呈現,這也是學習方式的一大重點改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靈活的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基於學生的基礎和前概念,引導學生們在活動中討論、質疑、交流,最後實現問題解決,有助於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五、我們如何應“變”

吳正憲專家提出計算教學要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關聯性。學習數與代數中,新課標把原來的四個主題變爲了“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這是不是意味着小學數學更輕鬆了?這個改動,按照史寧中教授的說法,其實是“更注重數學學習的整體性和一致性”的體現。他認爲,數學的學習必須要能“串起來”,也就是孩子學到的知識要能有遷移。1。要呈現有結構的概念給孩子一個新概念,不僅要講是什麼,更要講怎麼比較,要有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能讓孩子學會從一個知識點遷移到另一個知識點,還能漸漸通過理解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減少機械記憶性試題的比例,增加探究性、綜合性、開放型試題的質量,在真是情境中產生問題,解決問題。讓孩子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打通孩子的關鍵在於要通理通法。

生活處處皆數學。我們也可以嘗試在孩子提出的問題中尋找數學規律,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爲什麼測核酸要10個人一組、爲什麼買彩票很難中獎、爲什麼井蓋是圓形的、爲什麼三角形比四邊形要穩固、爲什麼蒙娜麗莎的微笑那麼美……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數學。數學之“用”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與應試技能,“聚焦核心,面向未來”是對數學新課標研讀的總結。背公式、刷題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知識最爲重要的力量是對人身心潛能的激發和學習機制的改造,是對人性、人的精神世界的涵養,這時候,知識的內涵也從書本上的概念、原理、公式變成人在社會現實互動中的視野、立場和方法,變成了面對問題時的智慧與膽識,此時的知識才真正成爲了個體力量,也就是真正的核心素養落地。

數學之“大用”不僅在於啓智增慧,更要能立德樹人,把育人藍圖變成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時刻要提醒自己做到“心中有學生”數學教育者,是我奮鬥的目標。

篇十三: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我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小學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爲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爲“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繫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愉快的學數學。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0126.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2017新課標1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