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9W 次

篇一: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今年暑期,認真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爲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涵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爲;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於此,作爲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啓發:每門學科都蘊藏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爲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爲,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爲、興趣與選擇;意味着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爲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爲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纔會成爲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篇二: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今年暑假,泰興市高中政治名教師工作室組織各成員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該書作者余文森教授長期從事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通過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分三個部分詳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通過閱讀,我釐清了什麼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2014年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核心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第三章“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中講到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文中認爲:真正的學校教育教學是教人,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着力點。正如傅樹京教授所指出的,教育的真諦在於“首先,教育應該讓學生有價值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最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變成有意義、有價值的人。其次,教育最核心的價值是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再次,教育應該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

第八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凸顯學科本質特性,展示學科獨特魅力。書中指出:“各學科具有獨特價值和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分科教學存在的根本理由,實際上這也是我們提煉學科核心素養的依據。學科教學彰顯學科本質特性,這本來是學科教學的應有之義。”我認爲政治學科的本質特性是“爲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使其成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我在講授選修三《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專題五“中國與聯合國”這一框題時,通過組織教學,學生能夠了解中國與聯合國關係的歷史演變,明確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認識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作用,懂得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的重大意義,理解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堅決維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場。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科的本質特性,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篇三: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今年暑假,我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共包括三大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凝練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隨着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學校。中國基礎教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一、什麼是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的關係?隨着閱讀,我在這本書中都一一找到了答案。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爲專業性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精神長相,瞭解他的內在素養。正如作家龍應臺在被問及“文化素養是什麼”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爲“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爲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徵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係上的自律(自制)、表現在與他人關係上的尊重(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係上的認真(責任)。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4、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有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東西。

二、“完整的學習”和“原生態學習”

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爲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關係變革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這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這就是基於學習的教學。變先教後學爲先學後教是關鍵的抓手。

1、“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爲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①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學生與原生知識、真實現象之間直接會面,發生挑戰的機會被取締,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對新現象的透視能力,教學活動淪爲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最本質意義、最具基礎性價值的教學環節。②思考環節。學生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明白疑難性的問題,還要弄明白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傳統課堂是迴避問題因而也無需思考的課堂。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這樣的教學,只剩下所謂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進入深度思考是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並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得到增值、完善、補充、更正,使自己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爲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範式,又稱爲“通用式”。

2、“原生態學習”。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生主體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的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即個性化解讀的學習。

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學習。

③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

④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

⑤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三、“對分課堂”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理念爲:基於核心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據三大教學基本理念,詳細闡述了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主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抓住課堂,抓住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抓住師生關係和學生主體等核心問題,迴歸到教學的本意。爲此可以通過做“加減法”逐步推進。第一、減一點老師的包辦,加一點學生的自主;第二,減一點無效的灌輸,加一點有效的實踐;第三,減一點老師的霸權,加一點學生的表現;第四,減一點刻板的說教,加一點情感的交流。在課堂實踐中,我們可以借鑑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爲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吸收講授內容後,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對分課堂重新分配了教學中的權利和責任,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讓學生承擔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爲課堂營造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也因此使課堂變得和諧、舒暢,充滿了樂趣,生機勃勃。

我認爲將核心素養根植於課堂,將閱讀——思考——表達應用於教學應該是新課堂的標準。

篇四: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在覈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遵循系統性教學、熱點教學、實用性教學、思辨性教學等教學原則,並以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爲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政治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政治情境,讓學生在政治情境中感受政治情況,形成政治認同,將其內化於心。教師要創設政治教學活動,在政治情境活動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並促進其政治認同。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人大會議活動創設政治情境,讓學生自願擔任各個角色,扮演主席團、總理、代表團等,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說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又例如,在講解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G20峯會、亞投行視頻資料,展示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產生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情感。

2、開展辯論探究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指示內容開展辯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通過設計可辯性主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組辯論等模式形成理性思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辯論探究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具有可辯性,如如何看待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通過爭議讓學生展開理性辯論。此外,還辯論活動還應堅持從個體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讓學生適應獨立思考,通過集體探究、辯論碰撞思維,從而在幫助學生個體形成理性精神。在開展的辯論探究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梯度供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民主氛圍、設計爭議情境讓學生進行集體探究和辯論,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身觀點,學會理性看待問題。

3、組織合作探究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向學生提問、佈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積極思考和討論,並在不經意間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現實中某一官員貪污案爲例,提出爲什麼必須依法行使權力、權力爲什們要接受監督、如何用好自己權力?等問題,然後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思考問題、蒐集材料、課堂講解等步驟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集中集體智慧,獲得更全面、更理性的答案。在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結合教學內容及當地社會問題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踐充分認識社會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公共參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視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統一。

篇五: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上學期末,名師工作室的前輩推薦我們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當我看到余文森博士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急切地想要閱讀地想法。暑假裏,我開始靜心閱讀,讓我真正認識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穫頗多、受益匪淺。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這就首先要有合格的學科老師,合格的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

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爲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良好的教學和教育的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這些素養需要我們教師在自身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得到拓展,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以生爲本,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爲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興趣,通過學習使之發展爲自己的特長的做法是對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去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學生纔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從而節約出時間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內化於心、外化於做”,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

3、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天寫“工作日記”,反思自身一日之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篇六: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着教育改革的動向,瞭解核心素養才能保證今後的教學利於學生,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收穫頗多。

全書共分爲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爲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爲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爲了學而教的,是爲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爲了不教”。爲了發展學生爲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覈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係的論述中,餘教授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於三維目標又高於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着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餘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

餘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動中才能形成。

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啓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餘教授認爲: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爲導向的教學觀念。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於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篇七: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一線教師唯有打破慣性思維,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適應新課標、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地見效。

如何在變革中求生存、得發展,福建師範大學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啓示。

一是在教學觀念上,要從課堂意識轉向課程意識,從基於教師教學的學習轉向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

對於學科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爲課堂教學,拘泥於狹隘的課堂,而要對課程具有宏觀的、整體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意識”,這樣才能從“學科表層”進入“學科深層”。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要“強調課程資源利用與開發”,要關注“生成性的活動”。

在過去的“輸入型”教學中,多是以教師講授爲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事實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需要變革和重建教學關係,從過去的以教爲重心轉變爲以學位重心,讓教學能夠“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這需要教師“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建立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教學文化和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爲主線、以學爲本的課堂教學體系和結構”。

二是在教學策略上,要從學科知識導向轉向學科素養導向,從傳統式教學轉向議題式教學。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所以,需要教師從關注學科知識轉變爲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改進教學方式,“採取思維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書中,餘教授重點介紹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種教學策略,即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每一種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論剖析,也有生動的案例呈現,突出了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突出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標的具體教學與評價建議,即“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辨析式學習過程的價值引領,綜合性教學形式的有效倡導,系列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篇八: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育體育心育人,深化體育核心素養

有幸通讀本書後,使我對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有了更加細化的認識,從而引發對體育教學的新思考和新啓發,由於通書內容無法一一分享,在此將挑選最有感觸的章節與各位同仁分享品鑑。

作爲教師我們能給學生賦予什麼“東西”,本書在第一章第三節中給予我們很明確的表述,分別是剩下來的、帶的走的、可再生的,這三個理論的提出也激發了我對教育思考和一些啓發。

一、“剩下來”——教育內化

遺忘掉是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而剩下來的就是所謂的能力以及素質。就如同人在吃食物的過程一樣,經過人體咀嚼、吞嚥、消化,有的被人體排泄出去,有的被人體吸收是一個道理,在教育中被吸收進來的東西,就會內化爲人的素質成爲精神的一部分,反之教育允許被遺忘,我們不應該本末倒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應鼓勵他們透過具體的知識和內容去把握、洞察、挖掘所蘊含的思維方式、認識方法、價值觀、文化意義。

二、“帶得走”——終身受益

學校所教的應當是讓學生“帶的走”,應該陪伴學生行走一生,使他們終身受益。與此同時讓我聯想到“終身體育學習”我們是要教會孩子體育運動的方法,培養鍛鍊的意識、能力、習慣。良好的生活方式、鍛鍊習慣亦是健康行爲的一種體現。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學生掌握進行學習活動不可缺少基本的技能以及技巧。那麼發展學生基本的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這是讓學生帶的走並且終身受用的。這也正如莊子所言“無用之用,方爲大用。”

三、“可再生”——持續發展

能力是能增值的東西,即創造和產生其他知識、技能、能力。能力和樹根一樣具有生長性和可持續的的發展性,有了能力就等於有了根,隨時成長出知識。實踐證明,就知識教知識,就知識學知識,並不能培養出能力強的學生。書中把中美教育比喻成“貪婪鬼”和“吝嗇鬼”,中國教育是一味把所有的知識儘可能灌輸給學生,並沒有給予他們感悟和探索的時間。而美國教育嚴格限制孩子得到的只是數量,孩子每得到一個知識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此過程讓學生動手、思考和感悟比獲取知識本身重要。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就技術教技術,應當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明白爲什麼要運用正確的技術動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使他們通過學習將散落的知識點串起來,最終在現實中得以運用和實踐。正如於素梅老師提到的“學練賽”的觀點。

篇九: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今天,在讀餘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時,看到《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保障——學科考評》一節的內容時,產生了些許關於中招美術學業評價的想法,現將其梳理如下。

濟源作爲美術中招考試的先行者,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我自2014年畢業參加工作,2016年第一年帶九年級學生參加美術中考,至今已有六年。在此期間美術中招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也是幾經演變。

考試內容與形式從技能十評價或設計十說明,到必考(生活或學習用品)十選考(繪畫、國畫、書法三選一),再到今年的鑑賞知識十技能,分值也從10分變爲330分,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是爲了探尋更適合的核心素養下美育的評價模式。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中招美術學業評價的發展趨勢。

首先,落實核心素養。這也是最重要的發展趨勢。202年4月頒佈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藝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設定爲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這是對藝術課程着力培養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高度概括,對我們課堂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是我們必須要貫徹和落實的。

其次,強調文化自信。在2022年版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增強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太多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傳統文化。從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到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無數傑出的畫家爲我們留下了難以估量的優秀美術作品,值得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細細品味。今年中招美術對鑑賞知識的考案即是承載歷史文化的一種形式。

再次,貼近生活情境。《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對“情境”的解讀中提出:“情境要實現生活問題與學科問題、原始問題與課本問題的統一”。我們的中招美術學業評價對技能考察的內容爲學習或生活用品,這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緊密貼合,不僅可以降低“難度”,讓學生能夠大膽地去表現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最後,促進全面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目標。就美術教育而言,只是單純地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或美術鑑賞能力都不能稱之爲“全面”,只有我們兼顧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創新能力等諸多能力之後,才能培養出具有“大美術觀”的學生。

所謂具有“大美術觀”的學生,即有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學生,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追求的目標。

我相信,隨着觀念的持續更新,我們的美術學業評價將會以更完善、更從容、更豐富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篇十: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寒假期間,我已經把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過一遍,這幾日又重讀了其中第一篇第一章的內容《素養與核心素養》。

這一章作爲全書的開篇,高屋建瓴,分爲四節向我們闡述了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其中,前三者是層層遞進,漸漸細化的關係。第四節則是論述了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核心素養之於三維目標既有傳承更有超越。

作爲一名美術老師,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讀學科核心素養。

首先,我們要進一步明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五個方面在我的另外一篇隨筆《從核心素養到教學內容:我們的美術課堂應當傳遞給學生什麼》中已經談到過,在這裏不再贅述。

在2022年4月21日發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美術、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等統稱爲藝術學科,並制定了《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其中對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的界定是: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裏將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統稱爲審美感知,將美術表現改爲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則沒有改變。

其次,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我們對教育的探索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實踐,反覆思考,逐步改進,但我們的目的是不變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的持續進步。正如書中所言:“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在當今社會,學會知識不再是學習的目的,我們應當追求的是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滿足個人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和品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核心素養應運而生。

再次,學科核心素養必須體現鮮明的學科性。以美術學科爲例,藝術表現和審美判斷是最具有美術學科特色的,是其它學科所沒有的。怎樣把美術課上得更像美術課?就是要將美術的學科特點、美術的核心素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當然無需也做不到每節美術課都將所有的方面體現出來,根據每節課的課型適當選用即可。

最後,學科核心素養是爲人生奠基、爲社會服務的。我經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是:當你畢業以後,站在美術館或博物館欣賞一件美術作品時,我希望你能夠從材質、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進行評述,而不是隻會用單調的語言來形容——這真是一幅不錯的畫作。從社會角度講,只有每個人都學會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的整體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能力才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費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16字箴言放在這裏,與美術學科核心素養放在一起,愈加彰顯了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願我們美術教師能一道努力,以藝術學科核心素養爲依託,致力於培養具有“大美術觀”的學生,爲實現“美美與共”而不懈奮鬥。

篇十一: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人們在掌握知識時,如果沒有理解意義,那麼,在知識遺忘以後,就很難留下什麼;如果人們在學習知識時理解了它對生命的意義,即是知識已被遺忘,這種意義定會永遠的融合在生命之中。

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課堂教學必須從以聽講爲基礎走向以閱讀爲基礎,這是其一。其二,從教師角度講,凡是學生自己可以讀懂的內容,教師可以不講,不教,教師講的必須是學生讀不懂的知識;同時,要帶着問題走進課堂,讓學生能夠自主的發問,提問,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最終,再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真正的實現知識的內化,讓知識產生的能力紮根。

篇十二: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教師的核心素養就是在教學中能夠深刻的解讀知識,讓學生對於複雜的問題一聽就懂,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條理化;在解決問題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夠把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並讓學生很容易接受。例如在講解浮力與壓強綜合題時,我就總結了三個模型,把浮力與壓強的所有知識概括其中,只要把三個模型學明白,練清楚,相關問題就都解決了,學生自己套用模型把複雜問題解出來非常高興,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教師應做到知識廣博,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做到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都有所瞭解。在知識講解中能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讓學生因爲對教師知識淵博的敬佩轉變爲對教師的敬佩和喜愛,從而喜愛上教師所教的學科。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把話說完,不要中途打斷;讓學生在處理事情時感覺比老師還厲害,增強學生自信心,而不是讓學生時刻感到老師不可超越。學生如果有好的想法鼓勵學生去嘗試一下,用實踐來檢驗想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並不能只讓學生想而不去做。應做到做學教合一,做放在第一位。

教師更應具備自我管理素養,清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前進目標,永不停息的學習。

篇十三: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面對課改,自己覺得作爲一線的一名英語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着往前走的,更多是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於有些課堂都是“穿新鞋走老路”。現在課改更關注教學的方法、學習的方式和課堂的效率,我也在漸漸摸索,慢慢尋找自己課堂的定位。自從2014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並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爲研製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以來。“核心素養”一詞就出現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而我對“核心素養”也一直似懂非懂。看完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後,感覺自己彷徨和盲目少了許多,我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正如書中所說,“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餘教授這本書很好的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更爲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最爲關心的就是什麼是素養?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形成?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書中三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給了我們很好的解讀。

在第一個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中細緻闡述了什麼是素養和核心素養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機制。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爲習慣”、也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正如馬丁·路德所說:“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取決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取決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纔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而核心素養的內涵則爲“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將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現實而接力奮鬥的一代代優秀青年。所以說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務之急。

書中認爲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應圍繞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英語這門學科,英語學科體現核心素養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育在實踐中被異化爲純語言工具取向,師生往往都聚焦語言知識結構,而英語課程豐富的文化意蘊被無形地遮蔽。尤其是近年來“分數熱”愈演愈烈,瞄準中高考成了中學英語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對廣大英語教師而言,最初的內心深處追尋教育本義的理想主義,被考試成績這個殘酷的現實所摧殘,屈於考試壓力,英語課堂上很多時候都是以講解語言知識結構爲主,即使對文化有所涉及,也基本侷限於文化知識和差異介紹,而不重視文化意識和能力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的枯燥乏味,而失去了英語語言文化的趣味性,文化弱化成了學生英語學習中可有可無的附屬物,在不少學生看來,學習英語除了應試別無他用。其結果是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成了程曉堂教授戲稱的“累且不快樂”狀態。作爲英語教師,我們要轉變觀念,要知曉英語學科對學生整體人文素養的培養應有的作用,要知曉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與教學的關係,認識到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樣重要,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任務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還有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

書中把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看成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秀的品格看成是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由此我想起我們的活動導學,活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爲原則的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以導促學,以活動促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之發展爲創新型人才。活動導學的“五不”原則:即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沒有自學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沒有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不教,班上只要有學生會的內容教師不教,學生不會的內容教師不是直接講解結論,而是通過點撥、引領,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結論。學生自己必須會閱讀也就是先學,然後再思考,這也就要擁有一定的思維方式,接下去討論,和其他學生共享,擦出思維的火花,深化思考的問題,在討論中還必須具備一些優秀的品質,例如:傾聽、合作、競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然後進行展示也就是表達。有小組集體展示,有推薦代表展示,有擂臺展示……這樣的一個活動導學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習的潛能,讓學生親身感知、感悟、感受。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核心任務是爲學習者的後續發展打基礎,爲學習者的終身學習做準備,所以學校所教的東西應該讓學生“帶得走”,應該陪伴學生行走一生。不要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要給他們帶得走的禮物。

書中提出要先學後教,就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關係而言,變“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爲“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就教與學、教法與學法的關係而言。變“先教後學、以學定教、多教少學”爲“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就學與學、學生與學生的關係而言,變個體性學習爲合作學習。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參與學,也參與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學生的先學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掌握新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課前能做到先學,不但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參與性,從而使教學得到有效的落實。由此我想到我們英語課的預習設計,我努力做到預習內容“具體化”,預習過程“精思化”、“求異化”的原則。所謂“具體化”,指佈置的預習內容要有可操作性。所謂“精思化”,是指預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是爲了預習而預習,而是要學會思考,學會質疑,預習時,可把自己不會的內容一一羅列出來,聽課時,如果通過老師、同學的討論發現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喜悅,這種喜悅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當發現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符合時,在討論過程中就能集中注意力尋求解答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求異化”,是指每位學生完成預習的效果是不同的,存在着差異性,這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感受、體驗和理解層次深淺不一,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這樣也就滿足了先學後教的基本特性:超前性、獨立性、差異性、針對性、參與性、發展性。

第三個主題“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情景化策略。情境=情+境。它賦予知識和認識以情和境,從而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動化、活潑化、背景化、問題化和思維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可以說,情境是學生認識的橋樑,是知識轉化爲素養的橋樑。情境在我們英語課堂中尤爲重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和英語文化環境,爲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英語,並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完成事情。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譯林版8BUnit3Onlinetours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呈現了網絡學習遊戲的操作過程,同時將課文問題設計成遊戲闖關形式,在這樣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下整個課堂學生學習熱情飽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精彩的情境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

總而言之,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以後的教育教學亮起了一盞明燈。他的教育理論,精髓的教育思想,需要我們從教育教學實際入手,慢慢地去走進,去咀嚼,去感悟,去提高。我相信,有了這本書對我們的指導,我們一定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展,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18782.html

  • 標籤: 素養 心得體會 導向 精選 課堂教學 聽作文課後的心得體會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