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

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57W 次

篇一: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修訂應社會發展、理論創新、教育改革需求而生,變化非常大,有很多新的突破、新的亮點。主要變化與突破體現在:凝鍊了五大核心素養;指向核心素養落實的課程目標;基於課程核心素養的結構化內容組織與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以及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與考試命題六個方面。這些變化意味着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嚴標準、更高要求。面對課程標準的變化,教師需要不僅瞭解”變“,更要思考如何“應變”。

一、教學目標之變:核心素養明教學立意

從過去的”雙基“目標到”三維目標“,到此次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的要求不斷髮展變化。2022版課程標準明確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在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以及責任意識。核心素養要求爲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指明瞭方向,課堂立意和着眼點發生重大變化。教師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以學生爲中心,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雖然之前的三維目標在明確重視教學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科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三者割裂現象嚴重,知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教師在教學目標制定中往往能夠清晰明確地提出學科知識的目標,但是對於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大多比較籠統,不具備現實可操作性,忽視了將知識轉化爲學科素養和能力的過程。這一情況也真實地反映在現實情況中,學生依然困於知識點的讀背、理解中無法自拔,教師的課堂也被淹沒在一個個知識點中,沒有餘力喘息。核心素養的提出讓教師跳出”包圍圈“,站在更高維度去架構課堂,去安排課堂活動,去關注學生成長髮展。那麼究竟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如何制定教學目標呢?在暑假中,我還讀了一本《從教走向學》的理論書籍,書中就教學目標的制定提出了以下幾個觀點,我覺得很值得借鑑。

1、課程標準轉化爲教學目標是一個系統工程

書中提出,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是課程的總目標,它與具體目標之間還有很多小臺階。要具體到不同模塊,不同單元,以至於不同課時的目標。這些不同的具體目標構成了落實核心素養的目標系統。這些目標要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系統化的落實,而不是隨機、隨意、撞運氣地落實。

2、課程標準轉化爲教學目標是一個複雜過程

既然課程目標需要系統落實,那麼實現這一轉換就需要教師對課程標準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同時教師還需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研究教學實施過程和質量評估過程等。對於課程標準中的課程性質、理念、總目標要深入理解,對於核心素養,要進行細化理解,包含哪些內容,可以從哪些維度細化理解等。其次教師要將這些上位的課程理念、課程性質與學業質量標準、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建立聯繫,找到落實素養目標的載體。

3、避免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兩張皮

許多老師在制定課程目標時,表面上有核心素養目標地呈現,但是存在根本實現不了,也沒有明確實現方式、實現路徑等核心素養與教學目標兩張皮的現象。該書提出避免核心素養和教學目標兩張皮要做到以下兩點:1。堅持學生立場。核心素養的細化和轉化要定位於學生終身發展。立足於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應讓分解下來的目標要具體、可操作、有承載力,要聚焦實際問題的解決,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要指向學科大概念的構建。要滿足學生需求、符合認知水平、激發動機,建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2。要做到系統化的思維。強調教師要明確我們所上的每一課時、每一單元都不僅要有學科知識地關聯更要注重學科邏輯和學科核心素養目標地關聯,要讓他們成體系,要進行系統思考和整體規劃。要讓我們的教、學、考、評都統一到核心素養的維度上來。

二、課堂活動之變:任務驅動使素養落地

《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當前的課堂教學,大多數教師也很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但是,並不是動起來的課堂就是好課堂,熱熱鬧鬧,爲活動而活動的情況不在少數。課堂活動開展的目的指向也是以知識的掌握爲主。定位於知識點的學習容易忽略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零散的知識會使得解決問題捉襟見肘。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的老師總是抱怨學生,該講的都講了,該背的也都背了,遇到問題就不會做了。知識沒有結構化,學生綜合運用能力不強是問題的關鍵。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如何激發?學生的交流溝通、合作協調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如何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如何達成目標?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活動能夠承載的。

美國教育專家韋伯提出了“知識深度”的理論。這個理論主要指向教學活動和任務設計強調需要設計的內容是學習深度、學習過程的複雜程度,這正是在課堂上核心素養所需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設計出能夠承載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意義的核心任務。

任務的設計需要教師走出自己的知識體系,要回歸課程的性質和理念,理解課程的育人價值。要從學生出發,設計真實的問題情境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時要經歷分析、判斷、綜合、評估、提問、爭議、質疑、證明等一系列學習的過程。不僅要有知識學習和技能的使用,更要有問題的解決、思維的遷移。值得關注的該書中介紹了: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它用高級認知整合低級認知,以高階任務驅動低階任務,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的課堂模式與我們傳統的並不相同,我們一般的邏輯是從知識的理解記憶開始,逐漸加深難度,從低級認知,向高級認知逐漸過渡。任務的設計要能激發自我係統的開啓,要好玩、有趣,要讓學生能做、敢做,要能貫穿學習全過程。

三、教學評價之變:過程性評價促個性化發展

結果檢測的方式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式。結果檢測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評估學生以往的學習結果,也有利於促進學生未來的學習。但是結果檢測不利於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且很難發現個體差異。新課程還提出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除了作業和紙筆測試外要運用觀察、訪談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要重視表現性評價、重視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有利於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和問題,更有利於學生及時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反思,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行爲表現,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表現。關注過程性評價,結果評價自然而然會有更好的表現,結果就是放大的過程。

作爲一線教師,我們經常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爲評價學生的最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新課程標準提出要以素養導向爲基本原則。這一原則提示我們教師,評價學生最重要的是要眼中有人,不能只有分數。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去評價學生。要用成長的視角,要動態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要以評促教、要以評促學。要做到教-學-評一體化,都放在覈心素養的維度上,一致用力,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

暑期的學習,所見所得讓人很是惴惴不安,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這一次課標的變化對老師要求極高,教師要跟上步伐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它對教師自身的素養,內在的功力也是一次極大的挑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的不足,感到要達到要求道阻且長。但是躺平擺爛不可取,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唯有奮起直追,迎接挑戰,纔是對學生和自己最好的交代。

篇二: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利用暑假時間我研讀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益不少。

新課程標準與舊版課程標準相對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增強了思想性,系統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爲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強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科學性,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繫;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配合;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認爲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以下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突出了一體化設計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了多種因素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爲“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

作爲一線老師,我覺得要落實新課標,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觀念,走出傳統教學誤區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很少與其他學科相滲透;實踐性學習也是紙上談兵,評價的標準狹隘單一。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會成爲學生髮展的阻力。《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儘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熱點、時事政治、名人軼事、國情教育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二、善於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

1、教師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爲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文本,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還可以指導學生用好“學習強國”平臺。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法院等;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實踐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舉行“12。4”憲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國旗下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

4、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拓展教材。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四、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比如新課標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因此,我們老師要學會“跨學科學習”,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五、過程性評價比行爲評價更重要

作爲一線教師,成績有時作爲我們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與考試成績相比,過程性評價比行爲評價更爲重要。我常常跟學生說這樣一句話;“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這一階段大家的學習態度。”老師不是要求人人考高分,而是希望學生都能積極向上。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就是一種過程評價。

總之,在新時代、新課標環境下,今後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要積極學習貫徹新課標,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努力把思政課堂變成學生成長的樂園,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三: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這個暑假的代名詞即爲熱,用“萬國如在洪爐中”來形容亦不爲過。於我而言,便是靜坐、反思、再學習的絕好理由,是啊,“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正好利用足夠的閒暇時間,認認真真地通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新的課程標準,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強化了道法課程的育人導向,優化了道法課程的內容結構,研製了道法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的銜接,同時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當然對於我們所有的道法老師也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基本的道德觀念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身爲道法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是所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教學的指向標。它告訴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制定教學策略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要求。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在生活經驗和價值判斷方面的認知還有待提升,所以教師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並學會運用其來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而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爲習慣。

一、聯繫生活實際的課程內容

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理論內容較爲嚴謹抽象,若是直接將這些理論內容展示給學生,不利於學生理解,也不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緊密聯繫,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還能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爲給予一定的指導,加強學生將所學知識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思維、情感和行爲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社會人文、時政法治、名人軼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課標,倡導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堅持“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原則,即堅持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地教學。

二、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

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爲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着眼顯性的(看得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着眼隱性的(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有教育專家指出,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有效地學習,注意培養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意識。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在教學中設置開放性教學目標,有顯性的、單一的、近期的,也有隱性的、長期的、綜合的教學目標,有利於活躍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時代新人,這正是新課標理念的體現。

三、善於發現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涉及到的內容雖然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還有相當的內容學生都沒有實際接觸過,正因爲如此,很多學生可能意識不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提到的知識內容的重要性。基於此,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與多種資源進行有效融合。

1、教師認真要用好教科書。讀好課本、用好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材只是媒介,教師要由教材教轉變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且要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感悟,薰陶,真正讓教材爲師生的教與學所用。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如指導學生閱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類書籍,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紅色基因,進行依法治國、立德樹人教育,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強國”平臺推薦的時政類、文化類欄目內容,學習《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未成年人保護法》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讀本等。

3、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無字書。生活是一本無字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讓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生活,如定期組織學生去學習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組織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社會調查,並鼓勵他們針對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在學校舉行“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模擬法庭、舉辦在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這正是新課標的德育目標所要達到的歸宿點。

4、教師要注意各學科間的整合與應用。各學科之間是融會貫通的,新課標更加註重學科間的交叉,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切忌把道德與法治課變成純政治理論課,應將各學科相關知識綜合起來講解,在這種綜合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通過各學科知識來理解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點,又用道德與法治的辯證思維方法指導其他學科的學習,起到拓展教材之用。

5、要用好優質遠程網絡教育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網絡視頻資料、各類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人力資源等,因地制宜,積極創造和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

四、不斷拓展開闊的思維空間

新課標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學生、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關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養,重視學生生活實踐,積極倡導自主探究,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緊緊跟上新課標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充當課堂教學的對話者、商談者和促進者。問題由學生提出,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並讓學生去解決,同時要不斷提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放學生,解放了學生,學生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五、努力提升紮實的專業素養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教師要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權利;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潛能;賞識學生的優點、進步和個性;寬容學生的過失、錯誤和缺點;耐心等待學生轉變、進步和成功。儘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爲和思維的無謂限制,引導其表現本真、在引領與關愛中走向健康成長的快車道。

2、平等待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理”注入平日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着信心和勇氣主動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教師要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與學生平等對話,展開心靈溝通,在心靈的碰撞和思維的互動中,實現知識與情感的交流,進而讓學生獲得心靈成長的力量。

3、改革創新。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有新思想,要拓寬教學視野,做教學改革的研究者和開拓者。把課堂拓展到家庭、社區、法院、劇院等,實行跨學科多資源融合,理論鏈接生活,學生在豐富、立體、多元的實踐活動中履行規範、鍛鍊才幹、提升技能。

打鐵還需自生硬。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身爲道法老師唯有不斷學習課標,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標的本意、教材的新意,互相融通,完全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發揮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總而言之,在受教育階段,學生除了是學生這一層身份外,還是社會中的人,會受到社會中衆多事物的影響。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行爲的影響。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因爲道德與法治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是大社會,我們道法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還是在教師。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應深諳自己肩負重任、任重道遠。

篇四: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在徐盛菊老師的分享下,我認真學習了韓教授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的解讀。韓教授從注重體現培養時代新人的要求、堅持價值導向、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加強一體化設計等方面對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追求進行了生動闡述,爲廣大思政學科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科學準確地理解與踐行新課標指明方向,讓我受益匪淺!此次培訓激發和增強了我作爲一名道法教師的責任感,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以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爲導向,牢固樹立並落實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篇五: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激情夏日,驕陽似火,七月熱浪,擋不住老師們學習研修的熱情。7月26日,研修學習如約而至,懷揣教育夢的二十餘位道法教師齊聚漢臺區恆大小學參加xx省優秀教學能手方蓉工作站學習研修活動,聽專家指點迷津,悟自我成長得失,尋前進發展之路,在學習中成長,在交流中提升。

一、新課程標準理解感悟

1、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2、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爲: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堅持教師價值引領和學生主體構建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3、本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在:觀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教育知識體系和研修方式的改變四個方面。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善功能,可以促進學生髮展和改進教師教學。

二、新課程標準與教學工作融合的思考

(一)榜樣示範,以身作則

基於新形勢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必須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注重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和教育,激發他們對問題的自主探究精神,結合自身實際,有意識地深入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引導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道德修養,並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去培養、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能力。

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這一部分知識點時,首先,明確地告訴學生生命的重要性,並藉助多媒體課件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播放不遵守交通規則、受到他人傷害等給自己生命所帶來的危害,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生命的自我認知。與此同時,以教師本人爲例,強調自己在過馬路時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保證個人安全,保護好自己等,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引起足夠重視,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正確引導學生模仿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薰陶教育

深入研究教材我們發現,小學道法課本中插入了生動形象的插圖、對話等內容,爲學生提供了更符合其個性特點的課程學習情境。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使孩子們在良好氛圍的薰陶和影響下,逐漸形成科學、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我和我的家》時,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他們在課前做好學習準備工作,上課前,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分享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從而吸引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拉近師生之間和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吉祥三寶》,活躍課堂氛圍,使課堂學習更像一個大家庭的和諧聚會,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升。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中逐漸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並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從而實現人格教育的滲透。

(三)立足生活,啓發引導

知識源於生活,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注重教材知識與學生需求、生活實際之間的有效整合,引導他們自己感受和體驗,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識。比如,讓學生感受校園、社區甚至祖國的變化等,使其明白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與每個人的個人品格、法治意識等都有着重要關聯,並通過藉助一些生活實例導入相關的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加深他們的思想觀念,進而培養其良好的法治意識。

(四)多彩實踐,活動育人

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又漫長的過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需要對學生行爲習慣的培養引起重視,使其在生活、學習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並在一些必要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當我們利用各種實踐活動對學生展開人格教育時,不僅能讓教育效果更明顯,大大提升課程教學的成效,同時還能強化學生的道德和情感意識,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

例如,在教學《爸爸媽媽在我心中》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與親情、友情、師生情等各種情感的真實含義,爲後續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一場以“親情”爲主題的辯論會,分析探究“親情”這一含義,並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了加強學生的認知,我們還可以講述“孟母三遷”等傳統典故,或者是讓他們自己講述還有哪些與親情有關的事例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並感受這些典故中的真人真事,使其在心目中逐漸萌發愛的種子,切實有效地達到滲透並深化人格教育的目的。

學習是永恆的話題,“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唯有不斷學習、反思、實踐,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發展學生,實現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真正走進學生,觸摸心靈,啓迪智慧,點化生命!

篇六: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爲深入推進“名師工程”建設,加快名師專業成長步伐,大力貫徹落實《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理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和高效課堂建設,切實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學生學科核心素養,上級教育部門在今年暑期舉辦了線上新課標道德與法治課程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培訓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一培訓,特就新課標導向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與策略問題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新課標導向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

通過學習“新時代新課程新教師——道德與法治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解讀”,尤其是《新課標導向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與策略》,我對新修訂的道法課標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核心素養”一詞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2022版課標整合了2011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三個課程,新增了核心素養、總目標、學段目標,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核心素養學段表現,課程內容按照學段要求分四部分進行一體化設計。“讓核心素養落地”,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工作重點。素養與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景中做出某種行爲的能力或素質。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變化,體現了教書——育人的轉變,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傳承和提升。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涵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不僅凸顯了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而且在育人方式上體現出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二、對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的建議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作爲小學道法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核心素養落實到位。

首先,幫助他們繫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培養學生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其次,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提高學科的專業素養,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反映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

再次,課堂實施“以果導因,素養反溯路徑”的方法。我們的課堂必須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先基於核心素養確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再緊抓結果反定必須之過程:選擇教學中要用到的資源、素材、流程、活動等。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成爲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課堂。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課例分析

有了內涵的理解、策略的把握,而後就是將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學之中。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生活離不開他們》一課時,我便將核心素養之一的“勞動光榮意識”滲透其中,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我通過課前小調查(“大白”的一天、烈日下的交警、各個社區堅守疫情防控的志願者們)和課堂上的情景體驗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體驗勞動者的辛苦,明白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樹立勞動意識,積極參加勞動時間,懂得勞動光榮、不分貴賤的道德修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路有其漫漫,人上下求索。對於2022課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會專家各持其透鏡與畫筆,獨見其所見,各繪其所得。作爲基層道法老師,深知2022新課標的重要性,我們得益於時代,數不清的道德與法治專家同行持續傳播正能量,“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激活這門課程的明月與清泉。人有其志,凝心聚力,積極改變是高揚的征帆,內心成長是動力系統的升級換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

“霓爲衣兮風爲馬”,我們要乘時代改革之風,剪裁適合實際、適合自己的虹霓作衣,舞出道法課的時代篇章。“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既尊重每一位專家學者、同行的寶貴意見,又要堅持獨立性格、自由思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我們要將時代的光輝、領導的指揮、名師的智慧、團隊的鋒銳、自我的發揮、學生的領會統統融合在一起。正如2022年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韓震教授的一句話:“道德與法治課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願意團結一切,汲取一切,只爲更好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廣大莘莘學子,行穩致遠就從我們的一堂堂道法課揚帆啓航。

篇七: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通過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學習,感觸最深的是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實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辦法更不是唯一的,作爲教師,只有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篇八: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本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基於五個方面核心素養選擇和建構主題,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範圍作爲暗線,在明線上突出了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除了國情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入學教育六大課程主題,更是強化了中華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制教育,有機融入國家安全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讓教師在下一步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了方向引領。

篇九: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在教育教學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無論是哪個教學科目,還是哪個年級學段,培育和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爲現階段教學當中的主要任務。在小學階段,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有效讓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一方面對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有着積極意義,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教育形勢不斷變化的今天,對於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來講,要轉變自身教育教學理念,在覈心素養導向下,推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促進健康成長的同時,實現其綜合發展。

一、核心素養下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關鍵

人格就是個人穩定的行爲習慣以及行爲方式。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其人格尚未完全定型,正是健全人格培養的黃金時期。因此,對於小學道德與法治中核心素養的培育,要落實到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上。首先,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要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使其意識到要想實現理想,就需要不懈奮鬥,這也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前提與基礎。其次,要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進行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形成結合真、善、美於一體的健康審美觀,從而爲其健康人格的發展做好鋪墊。第三,要助力學生良好個性的培育。一個人良好行爲習慣要從小就開始培養,且要做到持之以恆。擁有健康性格的小學生應該是誠實的、有責任心的,並且獨立自主,開朗活潑等等。最後,要培養學生生存、交往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有掌握問題處理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夠在實踐生活當中,將自身的行爲習慣內化成爲健全人格的一部分。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之健全人格的培養

(一)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提升學生德育認識

核心素養當中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其關鍵環節在於教師方面。這是因爲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會對整個教育過程中造成直接影響。爲了更好落實學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學目標,作爲教師,要緊跟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腳步,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同時,也要不斷去提升自身的綜合修養。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對當下新型教學理念進行不斷學習,真正使得立德樹人能夠貫穿於道德與法治教學始終,在提升學生德育品質的同時,爲其人格的健全奠定相應的基礎[3]。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我們所瞭解的環境污染》這部分內容爲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的進行,讓學生了解到白色污染以及其他環境污染,對我們生活環境造成的威脅,從而提升學生在環保方面的意識,樹立和培養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其人格逐步得到健全。

(二)開展”議論式”教學活動,強化知識運用能力

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下的課堂教學活動,讓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更加彰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轉變教學方式,通過”議論式”教學活動的進行,讓學生的主導性地位得到體現。”議論式”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相互的討論和交流當中,活躍自身思維的同時,有利於拓展學習視野[4]。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講,一方面能夠使得學生始終保持對課堂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能夠加深對於相關知識的理解,並且以此作爲基礎,實現對於相關知識的有效應用。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同伴與交往》這部分內容爲例,教師就可以將”議論式”教學引入其中,讓學生圍繞着自己的朋友、同伴以及相關的交友經歷展開討論,在相互的討論和交流當中,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對於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着重要影響。在討論完畢之後,教師可以適當提出問題:”新友誼的建立需要主動嗎?如果一個人非常的內向,那麼會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嗎?”然後讓學生圍繞着問題展開辯論,在這個過程中,班級當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將自己內心的看法進行表達,從而加深對於相關知識和內容的感悟,在促進核心素養髮展的同時,有利於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巧妙的互動代替提問,引發學生思考

在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提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針對性問題的提出,去測試和檢驗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爲了更加落實核心素養方面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可以嘗試轉變提問方式,以互動這種趣味性和開放性更強的方式來進行,從而使得學生在對問題思考的時候,讓自身思維不斷髮散,在對知識深入理解的過程中,使得自身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以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當中的《網絡新世界》這部分內容學習爲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談談自己對網絡的看法,讓學生在相互的溝通和互動當中,進行答疑解惑,最後教師對其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相互提問的互動交流方式,能夠使得整個課堂氛圍良好,並且學生在他人的影響下,思考的角度也會更加多元化,最後在教師的總結下,形成對網絡的正確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具有相應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在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方面,也起到正向作用,從而讓其人格更加健全發展。

總而言之,強化學科素養培育,使得學生擁有健全人格,是當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的主要任務。基於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當中,要積極轉變原有課堂教學理念,從之前的知識教學朝着素質教育過渡,從而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拔高,爲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做好堅實的鋪墊和準備!

篇十: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爲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

篇十一: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隨着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佈,對道法老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培根鑄魂,啓智潤心的課程,只有真正讓這束光照亮學生的心靈,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成爲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魯潔教授曾說過,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爲一門生活實踐課程,從生活中出發還必須讓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與生活的其他方面不斷髮生動態聯繫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本文就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做了闡述,旨在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良好開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創設情景,讓生活化教學接近真實

道德與法治課就意味着要加強小學生的法治意識,而低年級法治意識的培養的關鍵就是建立規則意識。教學中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導入新課,不但可以使所學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大家排好隊》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雖然從小就接受文明禮貌的教育,但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處理一切事情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不會主動遵守規則。針對本班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力求創設場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開始,教師說:“同學們,我們今天要發新書,請大家到講臺前來拿吧,每人拿一本(學生自由地亂哄哄地拿書時),停,請同學們都把書放回原處,大家排好隊來領取。”這一次很有秩序,用時也少,教師微笑着點點頭,出示課題《還是排隊好》,學生已初步體驗到排隊和不排隊的不同。爲了將問題往深處推進,教師播放一段校園踩踏事件的視頻。從畫面中學生看到:由於學生下樓參加活動時沒有排隊,亂糟糟的,前面的孩子被後面的推倒,後面的又擠上來,悲劇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視頻中慘痛的教訓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並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一次不排隊竟能造成這麼大的慘案。學生真實地體驗和感受到了規則對生活的影響,從內心認同產生好生活需要規則與秩序,懂得了排隊就要有秩序,排隊就是文明的象徵;不排隊就會混亂,不排隊就是不文明。

二、思索生活,在活動中體驗

德育課教學要擺脫觀念的灌輸,即使是好的觀念,採用灌輸的方式進行也不是好的道德教育。德育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必須引導學生知其所以然。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顯著之處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而不是給他們現成的結論。

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小水滴的訴說》第一個話題“我很珍貴”時,教師可利用課件呈現地球並配上解說詞,接着出示一組統計圖,學生初步感知地球上有限的淡水資源,最後教師採用現場演示實驗,準備一個大蘋果,在切蘋果的演示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水,可以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很稀少,感受水的珍貴和來之不易,激發學生惜水、愛水的情感。再讓學生交流”如何節約用水”的金點子,並把這個認知從課內拓展到課外生活,使之真正踐行自覺節約每一滴水。教師還可以佈置實踐作業:爲小水滴宣傳;設計有關水的公益廣告;小手拉大手,一起節約水;思考珍稀水、節約水的好辦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信息,傳遞“正能量”

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努力開發現實生活資源,積極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生活。

庚子之春的新冠疫情,是災難,也是考驗。這場戰“疫”對於成長中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堂內容豐富的人生大課。教師,應以此爲契機提取素材,利用這些有生命活力的“教材”,在教育教學中融入愛的教育,讓學生感受人間大愛。

愛自己,學會守護生命。生命只有一次,當疾病和災難來臨時,人們會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重要。引導學生學會愛是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尊重,學會愛自己才能真正去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通過線上教學分享宣講防疫措施,讓學生學會防範、掌握七步洗手法、守規則、學會愛自己;引導他們制訂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方式;遵守國家防疫政策,積極接種疫苗,配合醫護人員,自覺做核酸檢測。從而使學生敬畏生命,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周圍人負責。

愛祖國,勇於承擔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以鍾南山、李蘭娟等廣大醫務工作人員他們奮戰在抗疫最前線,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捨生忘死,奮勇逆行,爲中華民族築起了生命安全防線,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人們軍隊逆行而上;不計其數的志願者辛苦付出。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彰顯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據此,筆者精心設計網絡主題班會,讓學生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表達感悟,深切緬懷英雄,致敬英雄,讓英烈傳遞出來的新時代革命精神照亮自己前行之路。通過寫慰問信、繪畫、手抄報、愛心卡等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勇於承擔責任,把家國情懷種在心裏。教師教育和引領學生認識疫情、防控疫情,在戰“疫”中歷練、成長。

四、從生活實際出發,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我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更多的是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生活融入課堂,讓課堂再現生活。在教學《家鄉的名片》相關知識點的時候,爲了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點記憶更深刻,理解更透徹,筆者就藉助了信息教育技術(多媒體)爲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動畫+視頻+圖片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爲學生播放了一段全國各地的“代言事物”。然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說一說自己家鄉的特色產品,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歷史遺蹟,還可以是玩的。實踐證明,這樣的生活化學習氛圍的確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快速地將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藉助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問一問,訪一訪,畫一畫,說一說等各種新型課堂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歌謠、圖片、自己的故事引領學生髮現了美;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接受大自然美的薰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真切體驗家鄉之美,由衷熱愛每一寸土地。

作爲教師,我們要用“道德”浸潤學生內心,用“法治”呵護兒童成長,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細節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利用鮮活的人物和事例讓學生走進真實的生活,讓孩子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心去觸摸、去感悟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才能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篇十二: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通知: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現將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印發給你們,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於是,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精心梳理主要內容,並積極與身邊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交流所學。回顧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得到了提升,對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得到更新,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有了新的設想,對學生評價、大單元教學與學科融合都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給我很大的啓示:

一、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

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德育實踐基地。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必須堅守教育初心,時刻牢記“四個意識”,切實肩負起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任。

當下,作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大多數爲兼職教師,部分學校甚至把這門課程當成是副課對待,遇到思政課“大練兵”活動也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面對以上諸多問題,作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也曾埋怨過,也曾氣餒過,總是覺得區縣要求不足,學校重視不夠。卻從來沒想過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

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越來越發現自己的渺小與自身的不足。但是,我作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信念卻更加堅定了。正是因爲現在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還面臨諸多困難,所以更需要像我們一樣的學科教師們行動起來、振作起來,精心設計教案,努力開展好課堂教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

前面說到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由“自我認識”到“我與自然”“我與家庭”“我與他人”“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不斷擴展學生的認識和生活範圍,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並涵蓋國家安全教育……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總體來說教學內容時間跨度大、空間範圍廣,涉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

面對這樣一門綜合性課程,我現階段的知識儲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爲了教好這門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1。堅持收聽新聞,瞭解國內外大事,國家經濟發展,熟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2。關注社會熱點,爲學科教學積澱優質教學資源或者是提供辨析話題。3。關注學生生活,及時捕捉和學生相關的生活素材。4。開闊眼界,放寬視野,緊跟社會發展形勢。

以上內容不是很全面,但卻需要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爲時代在不斷髮展,學生在不斷變化,我們更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做到與時俱進。

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手段

在本次學習中,我深深感受到作爲道德與法治課一線教師的我們,現在的教學不再是單憑一本書一張嘴能夠開展教學活動的了。現在的課堂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爲學生營造適合的教學情境,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爲學生拉近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與祖國的強大。所以,作爲道德與法治課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在製作簡單PPT的基礎上去學習視頻音頻資源的獲取與編輯,簡單動畫的製作,教學資源的拍攝與採集等,只要是學生需要的,只要是課堂需要的,我們都應該去學學。因爲信息技術2。0時代已經來臨。

如果說對於《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的學習給我帶來了什麼?可能更多的是我的開闊了視野,讓我更加堅定了作爲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更新了教育理念,要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關鍵作用;學到了一些教學案例設計的方法,要堅持“兒童化視角”儘量做到教學生活化,取材於生活並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何凸顯思政課的學科特點等。

當然,要想所學知識能夠做到收益最大化,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去實踐,去檢驗,去融會貫通,然後內化爲我們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只要我們願意堅持,我們會把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這條路走得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平坦,讓越來越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能夠擔負民族復興大任。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1072.html

  • 標籤: 義務教育 心得體會 體育課作文2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學習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版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