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精選3篇)作文

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75W 次

篇一: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

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精選3篇)

弘揚四力精神踐行四力作風

繼2020年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開講以來,今年的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以下簡稱“大講堂”)繼續創新,貼近時事,以“踐行四力與時代同行”爲時代話題,延續了部校共建、媒體實踐分析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嘗試,專業媒體從業者在課堂上的實踐思考與心得探索分析,讓我們重新瞭解媒體的責任擔當以及新聞報道的專業技巧,更讓我們對新媒體時代下“記者四力”的精神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瞭解與探索。

今年的大講堂共有32集主體分享以及一集課程導學。32集正片課堂分享的主講人分別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業界媒體從業人員,他們集合自己的媒體採編實踐經驗,探討分享在他們視角與實踐過程中如何理解與踐行“記者四力”,反思媒介深度融合新時代視域,媒體各種類型的報道應如何創新呈現。其中我對前三集的課堂分享印象深刻。

前三集大講堂的內容主要由人民日報主流媒體主講,其從不同媒體渠道、不同的媒介形式分享他們的媒體實踐體會,剖析優秀、爆款有內涵的媒介產品的生產過程。第一集的課堂講授者是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戰略規劃室編輯曹磊。主講人曹磊以新媒體作品MV《少年》爲切入點,從立足年輕人視角策劃的選題,塑造紅色故事有言有顏的敘述表達,重視共情共鳴的傳播宣傳出發,探討新媒體產品應該如何做到傳遞情感力量,如何實現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如何讓故事性與精神內涵相呼應。主講人生動形象有場景地還原探討打造立意遠、站位高、接地氣以及有品質的主題宣傳產品的難點與思考,分享努力做到在踐行“四力”中向年輕人講好中國共產黨百年故事的實踐經驗。第二集的課堂講授者是人民日報社新聞協調部報道策劃室主編張煒。主講人從重大主體報道的常見問題以及“如何採”“如何寫”“寫什麼”“如何說”的“四力”角度教授報道,強調記者要深入基層,重大主題報道要做到細而有節,貼合主題,真正做到守正創新。第三集是人民日報評論部副主任、高級編輯張鐵以任仲平的視角傳授大型政論的寫作與創新,探討新時代的“主流敘述”的構築過程。

我從三集課堂分享中看出不同主講人如何基於自己的媒體實踐,闡釋自己對“記者四力”的理解。“記者四力”是習近平總書記於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對新時代職業新聞工作者的實踐要求。增強“四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希冀新聞記者在傳播信息過程中要加強輿論引導、傳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深入基層,做好黨耳目喉舌的職責使命。如此專業的思想精神,相較於學校老師的專業理論的案例分析,大講堂的主講人能立足於業界專業媒體記者的視角,以他們切身的生產傳播的實操流程經驗,將媒介產品臺前幕後的故事完整全面、簡潔生動地呈現出來。這樣實操案例豐富、媒體採編流程清晰、產品傳播監測精準的情境教學更好地引導我們站在一個準媒體人的視角思考反思,以同情與探究中感受“四力”的踐行風氣,視角獨特,也讓我們懂得在實踐中,媒體人應該如何與時俱進、求新求變。

大講堂除了課堂教學實踐創新給我們帶來的新體驗新感受外,主講人還能基於優質的新聞教育資源拋棄簡單的道德說教、轉變大而無當的宏大闡釋、改變生硬的思想灌輸,將“四力”的精神貫穿於課堂知識的傳授上。在大講堂的學習中,我們能從主講人精選的優秀案例實操中感受媒體記者的“眼力”“腦力”“筆力”“腳力”,提升課堂的教學底蘊,激發學生對媒體責任擔當的原動力,更懂得一個媒體人應該具備的媒介素養。比如在大講堂第三集中,主講人張鐵從時間、空間以及故事敘事的角度剖析傳授大型政論的寫作,強調評論寫作要善於發現社會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碰撞出好觀點,多聯結歷史與現實,多問幾個爲什麼,這對本來喜歡評論寫作的我提供了很多建設性的提議。在這次的課堂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媒體的“四力”實踐技巧,還從媒體的實操流程中開拓了視野,搭建了自己的關於“四力”與媒體表達的話語體系、知識體系以及思想體系,感受“四力”的精神價值,深化對“四力”思想深度的理解。而這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接受、對新聞專業技巧教學、對高校人才素質培養質量的提升,更創新了新聞傳播學科的教育新模式,深化“記者四力”思想的理解。

篇二: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

“踐行四力,與時代同行”

“踐行四力,與時代同行”,這是本節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的一個大背景,何爲四力?四力指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幹部的諄諄教誨、殷殷期待。具體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我認爲踐行四力,不僅是新聞工作者應遵守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當今媒體融合時代下,我們所堅守的初心。在今年中宣部啓動了首屆中央新聞單位青年記者踐行四力交流活動,這也是首次面向青年記者徵集稿件,活動伊始,就有很多青年記者踊躍報名。通過他們的作品,我看到了青年記者對於新聞理想的追求,對新聞專業的熱愛以及對基層人民的情懷和對社會進步的擔當,他們用腳丈量祖國大地,用心記錄偉大時代,用青春踐行新聞理想,用真情撫慰人民內心。

首先,好的新聞是靠“走”出來的,所謂的“走”,指的是四力中的“腳力”。記者們應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深入到基層生活中來挖掘人民羣衆所需要的新聞。只有走到基層工作的第一線,才能夠體會到最接近採訪對象的感受,才能捕捉到最動人的故事。在“新春走基層”中,《記者再訪“懸崖村”》的報道令我震撼,這則新聞是爲了考察曾經的“懸崖村”在搬村之後有沒有出現其它問題,在講述作品時,參與到此次報道的記者之一張力說了這樣一句話讓我不能忘懷,她說,這次報道主要考驗的是腳力,因爲他們需要在海拔800米的懸崖上攀巖,而懸崖只能容下半個前腳掌,也就是“前腳生,後腳死”。這則報道不僅反映時代變遷中,“懸崖村”村民的個體命運,而且還通過記者的“腳力”,將全國人民的目光聚焦到了這800米的懸崖之上,這是我們所有新聞工作者需要學習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的職業理想。

其次,好新聞要真實,要講情感,從生命維度實現內容塑造。主講人張維燕老師說,融媒體時代,稀缺的並不是技術,而是深入人心的報道。確實是如此,情感是建立在基本生命體驗上的移情作用,其來自於直觀的生命對生命的衝擊力。不管我們運用何種技術來報道,內容建設永遠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在《“遺書”裏有什麼,讓兒子一夜長大?》中,我看到了情感的力量,這則報道並沒有過度的包裝,真實的還原了父子之間的對話,語言質樸,並且他通過對李定平缺點的描述,把報道中最基本的人性展現出來,與觀衆產生共情,並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對平凡人物的真情實感的報道,更能體現出他們不平凡的價值,也使得新聞報道變得更加豐滿,充滿“煙火氣”。

最後,好新聞要回應社會關切,挖掘先進經驗,推動社會進步。具體來說好新聞需要解決羣衆遇到的困難。在《瞅瞅這“尬廁”,真氣人!真愁人!》反映的主題就是習總書記推動的“廁所革命”,是,鄉村振興中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可是在瀋陽卻出現了農村廁所閒置甚至是當倉庫的現象,這也體現出當地政府部門的不重視與不作爲。記者李錚發現了這一問題後立馬展開報道,李錚說,“只要走到位,好的新聞自然就來了”,這也是對他在這次報道中的“腳力實踐”最深刻的總結了。這則報道最終推動了問題的解決,農村生活也得以改進,這就是新聞的力量,只有讓輿論監督無處不在,才能讓這種不正之風無處遁形。

篇三: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

思想工作是打開人們心靈大門走向光明的工作,提高宣傳思想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從根本上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是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對宣傳思想幹部寄予厚望:“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闊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講座內容主要分爲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邁開雙腳,用接地氣的生動作品積極謳歌新時代;第二部分是淬鍊慧眼聚焦時代主流,努力探索守正創新;第三部分是激盪腦力精研謹判,觀勢謀事彰顯時代精神;第四部分是磨練妙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抒寫時代發展大文章。看完讓我受益良多,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工作者作爲宣傳思想工作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着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歷史使命。只有努力在增強“四力”上下功夫,才能製作出精湛的新聞產品,牢牢把握輿論導向,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對新聞工作者來說,增強“四力”,提高能力水平,不僅僅是業務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因爲政治性新聞與生俱來的屬性,新聞工作者在全媒體時代的今天,要通過自己的精品力作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於新聞傳播全過程,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把政治導向、政治要求體現到新聞工作的全過程。

第一部分韓詠秋記者講述了他是如何深入基層,在“腳力”上下功夫。他曾深入農村山區採訪,與同事們拍攝製作的75集大型系列報道《走進貧困山區》,歷時一年深入重慶7個國家級貧困縣,生動地反映了重慶貧困山區幹部羣衆脫貧攻堅的奮鬥精神,觀衆深受震撼和感染。他先後參與的兩大系列報道耗時三年,在重慶引起空前反響。另一大型報道是132集的《渝疆萬里行》,行程數萬裏完成了這組系列報道。節目拍攝期間他每天凌晨頂着星星踏上採訪的征途,深夜編輯完最後一個鏡頭便在機房湊合一宿是家常便飯。看到這我備受感動與鼓舞,優秀的新聞報道靠的是新聞工作者深入實踐、深入羣衆,腳踩泥土、採訪調研,去了解民情、民意,掌握鮮活的第一手資料,才能產出有溫度、有思想、有品質的好作品。‘如果沒有苦練腳力的拼勁,就無法走進老百姓的生活。只有深入基層才能實現作品對時代最真實的記錄,這些東西是單坐在課堂中學不到的。韓詠秋記者如實說道。

他還在“走轉改”採訪活動中,連續兩次在西藏昌都,芒康,類烏齊,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區,採訪報道重慶援藏幹部無私救助藏區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故事。在這期間他還協同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發起的“愛助童心”慈善行動,爲2500多名貧困地區“先心病”兒童獲得及時的免費救治而積極努力。

在第二部分中韓詠秋還介紹了他是如何依靠自己的新聞敏感,提升眼力的。他先後策劃推出了法治節目《大城小事》,《都市700》等,用鏡頭記錄着基層民警穿街走巷處理治安糾紛的矛盾,每年報道民警化解糾紛2000餘起。此外,還推出了全國首個“互聯網+人民調解”客戶端——“巴渝和事佬”App。真正做到了主流媒體弘揚主旋律,爲民服務、爲民着想。

第三部分講述了新聞工作者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如何多思善謀,在“腦力”上下功夫。在時代背景下,韓詠秋所在的重慶廣電也開始了融合轉型的探索。堅持“平臺網絡化、渠道生態化、內容產業化”的融合發展方向,探索依託內容核心資源,推進衍生產業爲抓手,積極探索媒體融合實踐。使兩個以前每年虧損約4000萬的頻道,在短短三年時間連續減虧6000餘萬元,併成功扭虧爲盈,扭虧當年就實現盈利900萬,逐步跳出傳統運營模式。作爲新傳學子,我們要不斷更新新聞專業知識,學習新媒體、融媒體相關理論,樹立互聯網思維,力爭成爲不被時代拋棄的全媒體新聞工作者。

最後一部分是關於謀篇佈局,在“筆力”上下功夫。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從業者如何讓自己採製的新聞更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最終加強公信力,除了腳力、眼力、腦力貫徹於新聞工作的過程中之外,還要依靠筆力來實現。全媒體產品的製作也是融媒體時代筆力的應有之義。新聞工作者要學習更全面的新聞工作技能,生產適應不同終端傳播的全媒體產品。我們要熟練掌握H5、短視頻、音頻、圖片等媒體產品製作,尤其注重視頻等視覺傳達產品。我們要善於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進行新聞分析寫作,使自己具備全媒體傳播能力。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01135.html

  • 標籤: 大講堂 精選 感想 傳播 新聞 2017感動中國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1中國新聞傳播大講堂感想(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