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夜雨寄北教案(精選10篇)作文

夜雨寄北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29W 次

篇一: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精選10篇)

重點、難點:

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一、揭題

我們剛剛學了李商隱的《無題》,今天再來學習他的一首《夜雨寄北》。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商隱呢?

二、解題:這首詩大約是他身處巴蜀,收到妻子來信後所作,寄給妻子,故稱“寄北”,寄給住在北方的妻子。

三、品味感悟

1.思考: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妻子問什麼?我是怎麼回答的?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這樣一問一答,足見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真摯。)

“巴山夜雨漲秋池”-----讀了這句,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

是啊,這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

誰能用你的朗讀來表達這種情感?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何當”體現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體現主人公當時急切回家見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鬱悶,孤寂和內心的相思之苦。

讓我們帶着詩人對妻子的思念,懷着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範讀,生畫節奏讀,分組讀,齊讀,背誦。

補充:

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瀰漫於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作者並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卻從這眼前景生髮開去,馳騁想象,另闢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

其構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願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實中迸發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的對於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後“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板書設計

1、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2、“何當”體現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篇二: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詩歌並背誦詩歌;

2.品讀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迴環美;

3.體會詩人思念親友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

1.品讀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迴環美;

2.體會詩人思念親友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迴環之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在唐代詩歌領域,有三位詩人並稱爲“三李”。他們分別是李白、李賀、李商隱。今天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小詩《夜雨寄北》。

二、朗讀詩歌

1.齊讀詩歌,認清字音字形。

2.再讀詩歌,畫出節奏,標出韻腳。(指名上黑板給小詩劃分節奏)

3.齊讀詩歌,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三、整體感知

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從哪個詞可以直接看出來?

(學生齊答)

明確:這首詩是寫給北方的親友的,從“寄北”一詞可以看出。

四、品析詩歌

1.仔細觀察這首詩,從字面來看,這首詩有什麼特點?(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指名發言。)

明確:

這首詩有幾處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

2.具體品析兩個“期”

(1)“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兩個“期”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併發言。)

明確:第一個“期”是指“歸期”,是親友對詩人的期盼。第二個“期”是詩人“未有期”,沒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悵失落之意。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

(2)指導朗讀這句詩。

①指名朗讀“君問歸期未有期”;

②請學生點評;

③再指名朗讀;

④老師範讀;

⑤請一學生模仿朗讀;

⑥全班齊讀。

3.具體品析三個“夜雨”

(1)標題中的“夜雨”

(學生髮言)

明確:點名具體的時間和天氣。

(2)“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夜雨”

①這句詩中除了“夜雨”外,還提到了哪幾個意象?

(指名回答。)

明確:巴山、秋池。“巴山”點明詩人所在的具體地點,“秋”字點明季節。

②請根據這三個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畫面,動筆寫一寫。

(學生在稿紙上寫,接着小組交流,選出組內優秀的練筆,拿出來全班展示。)

③“巴山夜雨漲秋池”中哪個字最爲形象?明確:“漲”字。

④“漲”這個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生思考發言。)

老師補充寫作背景資料: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溪)生。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引爲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於李黨王茂元幕府,闢爲書記。王愛其才,招爲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之間當幕僚,窘迫不得志,後潦倒終生,46歲便憂鬱而死。

《夜雨寄北》寫於848年。

明確:“漲”包含了作者這樣的情感:對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鬱悶,對親友的無比思念。這裏又用比喻,似乎秋池裏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⑤指導朗讀“巴山夜雨漲秋池”。

(指名朗讀;請學生點評;再指名朗讀;老師範讀;請一學生模仿朗讀;全班齊讀。)

(3)“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夜雨”

①“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寫眼前的景還是想象中的景?(眼前的)那麼“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巴山夜雨”還是眼前的景嗎?(不是,是想象中的。)

②這句詩其實是和上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構成一幅畫面,誰能理解這兩句的意思?(自由發言)

示例: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着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

(爲方便同學們理解,老師可舉例:過幾天是端午節了,我們現在還在學校上課,可能就會想到端午放假時要回老家看看親友。此時你是想念他們的。等到端午節時,我們回到親友身邊,並告訴他們:“前幾天,我在學校想你的。”)

③從時間上來看,作者先說“現在”,再說“未來”,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還提到了“現在”;從空間上來看,作者先說“巴山”,再說“家鄉”,等回到家鄉時,又提起了“巴山”。這在寫法上叫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就叫“迴環”。時空上的迴環。

④指導朗讀“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自由朗讀;自願試讀;請學生點評;再指名朗讀;老師範讀;請一學生模仿朗讀;全班齊讀。)

五、拓展閱讀

試比較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們在寫法上有何異同?

(《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huán)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huǎng),雙照淚痕幹。)

學生自由朗讀《月夜》並思考問題。

指名發言。

明確:

①相同之處:都有借寫對方思念自己來表達自己思念對方的情感;都運用了迴環的表現手法。

②不同之處:杜甫的《月夜》僅僅是空間上的迴環,而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迴環。

六、齊讀《夜雨寄北》,小結課堂內容。

七、板書設計

李商隱

君問歸期(我答)未有期巴山夜雨(實景)惆悵、思念

相逢的喜悅

篇三:夜雨寄北教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的5號選手。我所執教是內容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採用的是五年級學生。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的特點是品詞析句、讀中悟情,想象意境、體會感情。敬請各位專家領導多提寶貴意見。好,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導入

思念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思念是親友間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對曾經擁有的回憶,思念是對將來重逢的渴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思念親人的古詩,題目是:夜雨寄北,來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下詩題“夜雨寄北”(板書:夜雨寄北)好,我們一起來讀兩遍這個題目。

一、解詩題

看看詩題,

想一想,“寄”是什麼意思?(可以說是寄信吧)“北”又指什麼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親人,自己的妻子。)看一看,詩人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天氣時“寄北”呢?再讀詩題(夜雨寄北)可以知道是在一個雨天的夜晚。爲了讓人聽得更明白。讀古詩也要注意讀出重音,這樣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那麼,詩人是誰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李商隱。

二、知作者

(出示幻燈片),噢,誰來說一說你收集到的關於李商隱的資料?

好,齊千姕你來說,郭晨宇你也說說。收集得很全面,來看看老師收集的。

(生自由介紹後出示多李商隱資料課件:)我們小聲讀一遍,這些資料是很有價值的文學常識,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人李商隱給妻子寫了一封什麼信,信的內容是什麼?

三、讀詩句

1、(出示詩句課件)請大家自己讀詩,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然後再

同桌互讀,要校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彙報你們認爲比較難的字詞。好,孫一田你來讀,嗯,不錯,孫彤輝你來讀,嗯,有進步,指出了比較難讀的字詞

2、(出示漲的課件:)記多音字“漲”,(漲潮,漲破)在這裏讀三聲。讀兩遍,記住它。

能不能讀得字正腔圓,一個字不錯?自己練讀一遍。

3、請同學們一起來讀這首詩,爭取把它讀通,、讀順。

你能把它有節奏地讀出來嗎?(出示帶節奏的課件),老師先來給你們示範一遍,同學們試一遍。好,比剛纔好多了。

李商隱寫給妻子的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四、整體感知詩意

(出示課件)請結合註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質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宋俊傑你說,嗯,理解的不錯,第一句是說,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2、理解第二有問題嗎?這雨是哪裏的雨,哪個季節的雨?秋池就是什麼?(秋天的池塘),有什麼特點?漲,灌注,雨水增長很快。第二句應該是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3、再看三、四句,釋疑。“共剪西窗燭”意味着什麼?“話”這裏當“聊天”、“傾聽”講。話什麼?詩人的感受,心情是對家人的思念。)三四句是何時那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再連起來說一說,想一想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麼感情,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郭明祖你說,對,第一二句是思念家人;你能讀出思念的味道嗎?齊讀一下。第三、四句是盼望團聚。你能讀出盼望的味道嗎?再試着讀一讀。

好,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又跟這個夜雨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雨夜,走進詩人內心,去深入品味。

五、賞析詩句體悟詩情

1、齊千姿你來讀第一句,好,請坐。在這個雨夜,誰在問誰?兩個“期”說明了什麼?孫姕瑄你來回答,嗯,這兩個期一問一答,將歸期的期待和未有期的失望融入了這淒涼的夜色中。更加顯示了詩人羈旅他鄉,對團聚的期盼之中。

2、徐鑫澤你讀第二句,這句當中有你喜歡的字嗎?對“漲”字老師也認爲這個字寫得非常美,它不僅富有動態感,寫出了巴山之水漲滿秋池的景色,更是詩人對妻子懷念的增長。

3、齊讀後兩句,你發現了什麼?張躍釗你說,嗯,這兩句是詩人想象與妻子團聚的情景,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嗯,我彷彿看到了詩人在燭光下和妻子聊天,他們在談論着巴山夜雨時的情景。這也正是這首詩的奇妙之處。把現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

4、好,讓我們在用心去體會吧。用心去讀一讀這首詩。嗯讀出了淒涼思念的味道。

那麼詩人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麼豐富的景色,聽到這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的心情呢?對,是借景抒情。很多詩人寫景不單單寫景,寫景的目的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情感,作者李商隱也不例外。

六、拓展延伸

1、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李商隱的其他名詩。(出示課件)和老師一起讀一讀。看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去探看。

2、還有一首《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七、佈置作業

李商隱的詩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震撼了無數文人的心靈,所以,咱們課下以後要背會、默寫會這首詩,還要把它的畫面講給爸爸媽媽聽。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篇四: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設想: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到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落實到古典詩詞課堂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樹立全面的學生觀、全新的課程觀,不僅自己具有開放的思維,對文本有深入而獨到的見解,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對詩詞的感受、理解和體驗,訓練他們的個性化的表達,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從而享受到審美樂趣。本節課我嘗試運用唐詩素描的方法,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誦讀詩歌,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把握欣賞古詩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享受詩詞審美樂趣。

教學重點:

1.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朗讀、賞析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激趣導入

播放武亦姝中國詩詞大會奪冠短片。

(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以武亦姝中國詩詞大會奪冠短片和優美雋永的語言創設情境,撥動學生的心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目標:

1.誦讀詩歌,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3.理解詩歌,並有所感悟。

三、知人論世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曾任縣尉、祕書郎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在晚唐詩人中,他的詩歌藝術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牧合稱爲“小李杜”,也是唐代詩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賀)。他擅長律詩,絕句。所作詩歌典雅華麗,形象鮮明,工於比興,深於寄託,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尤其是他的愛情詩,最爲人傳誦,他對後代詩人及詞人的影響很大。主要名篇有:《登樂遊原》《無題》《夜雨寄北》等。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瞭解背景,爲解讀詩歌做好鋪墊。

四、夜雨吟誦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惆悵地)

巴山/夜雨/漲秋池。(降調、低沉地)

何當/共剪/西窗燭,(升調、充滿憧憬)

卻話/巴山/夜雨時。(充滿溫馨)

(一)學生自由誦讀,要求咬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一讀:學生自由讀。

二讀:提醒學生注意重音、節奏、韻腳。

三讀:提示學生讀出感情。

四讀:和着背景音樂誦讀。

(二)用歌唱方式演繹詩詞

1.鼓勵學生上臺表演。

2.播放視頻,感受經典的魅力。

設計意圖: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夜雨詩意

1.小聲讀詩,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意。

意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2.用自由活潑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改寫,使詩歌具體化、形象化。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六、夜雨詩情

1.哪句詩打動了你的心?說說你的理由。

活動:以小組爲單位任選一句,自主思考後,在組內討論交流,並派代表展示成果。

方法提示:手法+核心詞內涵+抒情或言志。

示例:“君問”即妻子問;“未有期”是遊子在答,即丈夫在答。彼此相隔一方,超越時空,足見夫妻感情是多麼真摯。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後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親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2.播放微課,學習詩歌藝術手法。

3.教師小結:這首詩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發詩人羈旅他鄉的孤寂和對妻子思念的深情。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複出現,造成了迴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思。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組織彙報交流,四邊互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詩歌的意境與情感,體會詩歌用詞的巧妙之處。

七、雨中情思

1.以“雨”爲題,來一場飛花令。

2.以“雨”爲內容,來一次詩詞分享。

活動設計:學生展示蒐集到的描寫“雨”的詩歌。

(設計意圖:豐富積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八、課堂總結

1.四讀古詩法

一是瞭解作者,知人論世。

二是吟誦詩歌,理解大意。

三是賞析詩句,挖掘內涵。

四是拓展延伸,理解感悟。

2.教師總結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站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們吸吮着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養分,我們凝聚着十三億人民的磅礴力量,我們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新時代。正所謂“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人生自有詩意,如果你也熱愛詩詞,就願詩詞常伴你的左右,讓我們在詩詞中找到最美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

板書設計:

篇五: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詩歌並背誦詩歌。

2.體會詩歌的音韻之美,迴環之美。

3.體會詩人的感情。

4.重難點:(1)體會詩歌的音韻之美,迴環之美。

(2)體會詩人的感情。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瞭解作者: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現河南省沁陽縣)人,唐代詩人。與杜牧合稱爲“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傳世。

2.分析理解題目: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王氏。而現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爲妻子,或爲友人。

3.師有感情地範讀此詩,注意停頓節奏。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生多種形式朗讀朗讀此詩。生速記此詩,並讓生展示背誦。

5.自此解釋:

(1)君:對對方的尊稱,於現代漢語中的“您”。

(2)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陝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裏泛指巴蜀一帶。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當:什麼時候。

(6)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爲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生的。可譯爲“一起”。

(7)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裏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6.逐句解釋:

“君問歸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後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巴山夜雨漲秋池”

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於巴山的夜雨,融入漲滿的秋池。

“漲”字,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何當共剪西窗燭”

何當:什麼時候。剪燭:形容深夜秉燭長談。此句設想日後重逢的時候。

“卻話巴山夜雨時”

向“君”追話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緒在現實與想象中徘徊。

7.詩歌主旨: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複出現,令人迴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8.小結:這首詩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複出現,造成了迴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思。

9.生再次朗讀此詩。

10.課堂練習

篇六: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標:

1、參看註釋,瞭解詩句意思,大致理解詩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詞想像,深入感悟詩人當時的離愁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熟讀成誦。

4、聯繫比較,領悟寫法。

教學重點:

通過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雨夜裏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寫夜雨及歡聚的情景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2、對比寫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引入

1、指名背《憶山東兄弟》,說說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來學習一首寫思念家鄉親人的唐詩,看看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二、讀題

(課前板書全詩)

1、詩題怎麼理解?看註釋,思考,講通題意。(點擊註釋)

2、補充背景:這首詩是李商隱在一個雨夜寫給他妻子的一封信。當時李商隱在巴蜀的一個州府(今四川三臺縣)做幕僚,妻子卻在北方的長安居住,兩地分居,長期不能相聚。

三、讀通詩文,感知詩意

1、在那個雨夜,詩人李商隱在信中給妻子講了些什麼呢?先聽老師來讀讀。

2、同學們學着讀上兩三遍,把詩讀通順,讀出節奏。

3、指名讀,齊讀。

4、李商隱在信中究竟對妻子說了些什麼呢?表達了個什麼意思?請看看註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5、質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梳通大意。並補充:你知道當時詩人與家人分別多久了嗎?(一年多了。)

(2)理解第二有問題嗎?(隨機感知:秋池——秋天的池塘,有什麼特點?)梳通後提示:這雨是哪裏的雨,哪個季節的雨?

(3)再看三、四句,釋疑。補充:“共剪西窗燭”意味着什麼?“話”這裏當“聊天”、“傾聽”講。話什麼?(詩人的感受,心情,對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

6、再讀這首詩,看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麼感情,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團聚——第三、四句)

四、順情扣疑,導入深究

那麼,詩人的思念有多濃,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走進這個雨夜,走進詩人內心,去深入品讀。

1、先來感受一下這場夜雨。誰來讀一下寫夜雨的句子。

2、閉眼想象一下,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怎樣的聲音?

3、這樣的夜雨會帶給遊子怎樣的感受?誰有過雨夜裏獨處的經歷?感受如何?獨在異鄉無人陪伴的李商隱當時在哪裏?心情會如何?——讀出感受。

4、詩人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麼豐富的東西,聽到這麼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內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僅用7個字,太凝練了!

五、抓住細節,體悟詩情

1、在這個孤寂的雨夜,詩人望着夜雨,在沉思些什麼呢?哪些詩句是詩人的所想?

2、扣“問”:

(1)(讀第一句)誰在問誰?妻子在哪裏問?(在詩人的想象裏)

(2)當詩人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詢問自己的歸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時,詩人心中會涌起怎樣的情緒?(焦急、愁苦、悲悽、怨恨……)——配樂讀詩——這焦急、愁苦、悲涼……都是怎麼表達出來的?——畫“問歸期”、“未有期”:是將這兩組詞這六個字排放在一起迸發出來的!這是一個什麼手法?(對比),這樣一對比,讓人感到這現實是怎樣的呀?(殘酷)

3、品讀幻想團聚的細節

(1)再讀後兩句。這兩句寫的是什麼情景?(想像與妻子團聚的情景)

(2)你彷彿看到怎樣的畫面?

(3)你彷彿聽到詩人在話什麼?(小練筆)

(4)情境彙報:

A、在跳躍的火焰中,詩人一邊剪着燭花,一邊深情地對妻子說:……

B、詩人握着妻子的手,感慨地說:與你在一塊的日子多溫馨啊!可那個雨夜……

(5)在詩人幻想團聚的夜晚,詩人話點別的什麼不行嗎?爲何偏要“話巴山夜雨時”?(它和“共剪西窗燭”再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對比,今夜的孤寂顯得更加難以排遣)。

4、配樂讀整首詩,問:在這雨夜寫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麼情緒?

六、比照互讀,感悟寫法

1、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遠在他鄉與親人分離的遊子都會產生濃濃的思鄉之情,尤其是逢上特別的時刻。——再讀《憶山東兄弟》。

2、將《夜雨寄北》與《憶山東兄弟》比較一下,有什麼異同?

篇七:夜雨寄北教案

課題:《夜雨寄北》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李商隱的文學常識;有節奏地誦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意蘊。

2、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所創造的意境;理解詩文中的情感。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中國被稱爲詩的國度,在這裏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爲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爲“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二、整體感知

1、釋題。“夜雨”指秋天夜裏下的雨。“寄北”即寄給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長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稱;一作“內”,即內人、妻子,指寄給在北邊的妻子。文題蘊涵着離情別緒的綿綿意境。

2、作者介紹。李商隱(約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唐代詩人。曾任縣尉、祕書郎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其詩揭露和批判當時藩鎮割據、宦官當權和上層統治集團的腐朽糜爛。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斥時政,“無題”詩也常有所寄寓。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與杜牧合稱爲“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傳世。

3、寫作背景。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他與杜牧生活在同一時代,被世人並稱爲“小李杜”。

秋雨綿綿中的有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4、教師範讀,領讀,學生齊讀。

三、感受品味

1、“君問歸期未有期”——您問我的歸期,但我的歸期沒有定。

品評:一句之中兩個“期”字,先停頓後轉折,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

2、“巴山夜雨漲秋池”——現在我是獨居在巴山的旅館裏,面對不停夜雨,只見秋天的池水往上漲。

品評: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於巴山的夜雨,融入漲滿的秋池。“漲”字,既寫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現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3、“何當共剪西窗燭”——什麼時候才能夠與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燭長談。

品評:何當:什麼時候。剪燭:形容深夜秉燭長談。此句設想日後重逢的時候。

4、“卻話巴山夜雨時”——再來敘說起我獨居巴山的旅館中面對夜雨的情景。

品評:卻話:回敘。此句向“君”追話今夜“我”思“君”而不得歸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緒在現實與想象中徘徊。

四、合作探究

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二句有什麼意蘊?

明確: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鬱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於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談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快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雋永,餘味無窮!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明確:這首詩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發詩人羈旅他鄉對妻子思念的深情。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複出現,造成了迴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思。

五、當堂測驗

1、文學常識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則有“小李杜”之稱。(2分)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2分)

①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_____

②卻話巴山夜雨時[卻話]:_____

3、《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嚮往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2分)

4.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2分)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儘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淒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最後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歷。

5.對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像用詩寫的回信,通過歸期的問詢和回答,抒寫詩人羈旅他鄉對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詩人將自己與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異鄉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寫在巴山秋雨之夜,與久別重逢的親人徹夜暢談的歡聚場面。

D、詩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複出現,造成迴環往復、纏綿曲折的意境。

6.選出對李商隱《夜雨寄北》賞析有誤的一項:()

A、這首七絕情思委婉,清新流暢。詩人以眼前之景預測未來,遙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貫注其中。

B.第一句一問一答,跌宕有致,極富表現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C、“何當”爲想像希望之詞。對坐西窗,共剪燭花,想像美麗,寫得逼真,揭示出詩人深摯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現作者看重這異鄉奇景,要將它描述給親友聽。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2、將這首詩翻譯成一份現代書信(加入適當想象)。

板書設計:

夜雨寄北

問歸期未有,夜雨漲秋池——綿綿愁思;羈旅之愁

何當共剪,卻話夜雨——盼望早歸。思歸之苦

篇八: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

中國被稱爲詩的國度,在這裏面不僅留下的詩篇浩如煙海,其中更是名家輩出。我想這其中大家最爲了解的應該就是李白與杜甫吧。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詩人,其中就有被稱爲“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存的有待600餘首。

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友人(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爲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鬱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範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現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爲妻子,或爲友人。有人認爲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鬱悶、孤寂不難想見。)

篇九: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詩歌並背誦詩歌;2.品讀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迴環美;3.體會詩人思念親友的真摯情感。

教學重點:

1.品讀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迴環美;2.體會詩人思念親友的真摯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的迴環之美。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在唐代詩歌領域,有三位詩人並稱爲“三李”。他們分別是李白、李賀、李商隱。今天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小詩《夜雨寄北》。

二、朗讀詩歌

1.齊讀詩歌,認清字音字形。2.再讀詩歌,畫出節奏,標出韻腳。(指名上黑板給小詩劃分節奏)3.齊讀詩歌,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

三、整體感知

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從哪個詞可以直接看出來?(學生齊答)明確:這首詩是寫給北方的親友的,從“寄北”一詞可以看出。

四、品析詩歌

1.仔細觀察這首詩,從字面來看,這首詩有什麼特點?(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指名發言。)明確:這首詩有幾處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期”。2.具體品析兩個“期”(1)“君問歸期未有期”中兩個“期”有何不同?(學生思考併發言。)明確:第一個“期”是指“歸期”,是親友對詩人的期盼。第二個“期”是詩人“未有期”,沒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悵失落之意。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2)指導朗讀這句詩。①指名朗讀“君問歸期未有期”;②請學生點評;③再指名朗讀;④老師範讀;⑤請一學生模仿朗讀;⑥全班齊讀。

3.具體品析三個“夜雨”(1)標題中的“夜雨”(學生髮言)明確:點名具體的時間和天氣。(2)“巴山夜雨漲秋池”中的“夜雨”①這句詩中除了“夜雨”外,還提到了哪幾個意象?(指名回答。)明確:巴山、秋池。“巴山”點明詩人所在的具體地點,“秋”字點明季節。②請根據這三個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畫面,動筆寫一寫。(學生在稿紙上寫,接着小組交流,選出組內優秀的練筆,拿出來全班展示。)③“巴山夜雨漲秋池”中哪個字最爲形象?明確:“漲”字。④“漲”這個字除了表示雨大、秋池水多之外,還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生思考發言。)老師補充寫作背景資料: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溪)生。19歲因文才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引爲幕府巡官。25歲進士及第。26歲受聘於李黨王茂元幕府,闢爲書記。王愛其才,招爲婿。他因此遭到牛黨的排斥。此後,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鬥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於各藩鎮之間當幕僚,窘迫不得志,後潦倒終生,46歲便憂鬱而死。《夜雨寄北》寫於848年。明確:“漲”包含了作者這樣的情感:對自己一生不得志的鬱悶,對親友的無比思念。這裏又用比喻,似乎秋池裏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⑤指導朗讀“巴山夜雨漲秋池”。(指名朗讀;請學生點評;再指名朗讀;老師範讀;請一學生模仿朗讀;全班齊讀。)(3)“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夜雨”①“巴山夜雨漲秋池”是寫眼前的景還是想象中的景?(眼前的)那麼“卻話巴山夜雨時”中的“巴山夜雨”還是眼前的景嗎?(不是,是想象中的。)②這句詩其實是和上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構成一幅畫面,誰能理解這兩句的意思?(自由發言)示例:什麼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着綿綿夜雨,我是多麼寂寞,多麼想念你!(爲方便同學們理解,老師可舉例:過幾天是端午節了,我們現在還在學校上課,可能就會想到端午放假時要回老家看看親友。此時你是想念他們的。等到端午節時,我們回到親友身邊,並告訴他們:“前幾天,我在學校想你的。”)③從時間上來看,作者先說“現在”,再說“未來”,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還提到了“現在”;從空間上來看,作者先說“巴山”,再說“家鄉”,等回到家鄉時,又提起了“巴山”。這在寫法上叫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明確:這就叫“迴環”。時空上的迴環。④指導朗讀“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自由朗讀;自願試讀;請學生點評;再指名朗讀;老師範讀;請一學生模仿朗讀;全班齊讀。)

五、拓展閱讀

試比較這首《夜雨寄北》和杜甫的《月夜》,它們在寫法上有何異同?(《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huán)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huǎng),雙照淚痕幹。)學生自由朗讀《月夜》並思考問題。指名發言。明確:①相同之處:都有借寫對方思念自己來表達自己思念對方的情感;都運用了迴環的表現手法。②不同之處:杜甫的《月夜》僅僅是空間上的迴環,而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是時間和空間上的迴環。

六、齊讀《夜雨寄北》,小結課堂內容。

篇十:夜雨寄北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整體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蘊涵的情味。

4、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方法

我們用導讀的方法學習了XXXX這首詞,由此可總結出鑑賞詩、詞、曲的一般方法。這節課我們就用這個方法試着來仿讀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二、粗讀課文,瞭解背景。

(一)、知人論世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存的有待600餘首。

李商隱有“欲迴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願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他與杜牧生活在同一時代,被世人並稱爲“小李杜”。

秋雨綿綿中的有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

(二)、析詩題

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內”即李商隱的夫人。現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爲妻子,或爲友人。有人認爲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但以詩之內容,按“寄內”來解讀,似乎更確切。

1、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有助於理解詩文內容,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提示”有關資料。

2、學生自讀課文,然後仿照“導讀”中的思維訓練題的思路格式,結合本文教學目標(用幻燈投影),去自行設計有價值的疑難問題。

3、四人小組討論,集中精選有代表性的2~3題寫在紙上,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巡視,把握各小組提問的方向,不至於漫無邊際,並鼓勵、輔導滯後的學生大膽提問。

三、研讀課文、析疑辨疑。

1、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及時收集彙總,概括歸類。

2、篩選學生的問題時應積極發現學生思想的閃光點並加以肯定和採納,然後公佈本課的思維訓練題,及時表揚積極提問和善於體提問的小組。

以下爲教師課前暫擬的思維訓練題,這隻作個準備,要根據學生提問的實際情況修改。

思維訓練:

(1)、文學常識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學史上有“大李杜”之稱,而本詩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則有“小李杜”之稱。

(2)、解釋下列詩句中加下畫線的字的意思。

①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卻話巴山夜雨時[卻]:_________;[話]:__________

(3)、用“/”畫出古詩的朗讀節拍。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4)、對《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君問歸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無法儘快與好友相見的無奈。

B.“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說自己處境的孤寂淒冷。

C.“何當共剪西窗燭”是指對與好友促膝深談的深切期盼。

D.詩中最後兩句是實寫自己的經歷。

(5)、《夜雨寄北》詩中寫思歸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了對未來歡聚的嚮往之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詩人想像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邊剪去燃盡的燭芯,一邊回味這巴山的綿綿夜雨。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一種怎樣的心情?

3、老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思維訓練題。

4、四人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各小組亦可選派1~2個代表發言。

[參考答案]:(1)、李商隱;(2)、①何時能夠②再回敘;

(3)、(略);(4)、D;(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6)、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妻子團聚的心情。

四、反饋檢測、對比遷移。

1、比較閱讀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一詩,回答問題

寒食寄京師諸弟

雨中禁火空齋冷,

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1)、試用“/”在原詩中畫出本詩的朗讀節拍。

2)、詩題爲《寒食寄京師諸弟》,而作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景,那麼,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景?作用是什麼?

3)、本詩與《夜雨寄北》都藉助“雨”這一特定的自然景物,表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一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詩在構思和立意以及表現手法上與《夜雨寄北》一詩有何不同?

2、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6330.html

  • 標籤: 夜雨 精選 寄北 教案 一封家書作文精選8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夜雨寄北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夜雨寄北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