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34W 次

篇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小學數學課程目標要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使學生獲得“四基”,發展“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雙減”之下,如何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課程理念?如何實現數學課堂“減負、提質、增效”的目標?下面就以“分數乘分數”爲例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考。

“分數乘分數”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乘整數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數的運算原本是通過數的意義理解算理,從而明白算法,因此理解“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一、以生爲本,讓學習真正發生。

史寧中教授指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抓住知識的本質。把握知識的本質進行教學的課堂方彰顯它的深刻與厚重。

“分數乘以分數”算法比較容易總結,但算理的理解卻很抽象,它的整個運算過程是一個分數單位在發生變化的過程,分數單位的變化,對於學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也有難度。基於學生的認知,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直觀,讓學生觀察、思考、表述、操作,歸納、總結,從知識的本質上學明白、學透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二、數形結合,讓算理生根發芽。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就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有表達的機會,讓知識有建構的親身經歷。我們可以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悟”道理“知”算理。

首先,用面積感悟算理。將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與分數的意義有機融合,通過觀察、列式,在分數的意義和圖形的面積兩種角度之間建立起等量關係,在算式與結果的一致性下初步感悟算理。

其次,畫圖操作理解算理。“算理先行,理到法隨”。如,怎麼理解“3/41/2”?可以讓學生先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即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然後再畫圖表示出3/4平方米的1/2,再把3/4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雙重陰影部分就是3/8平方米,體現了兩次分和取的過程。然後再結合圖說出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再次將分數乘法的意義與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結合,學生對算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逆向思維內化算理。自己寫一個分數乘分數的算式,然後畫圖說明這個算式的意義及結果。“以形論數”“以數表形”,學生通過對算理的理解,實現了算理的內化,讓算理“生根”發芽。“理通則法成”,比較分析之後,學生很快總結出了方法,學生在畫圖與說理的過程中真正領悟到知識的本質之“理”。

三、有效練習,讓“雙減”紮實落地。

“雙減”之下,如何有效進行練習?面向全體,注重實效,適當拓展。練習設計要體現了這三點:

面向全體。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些練習,如“1分鐘計算比賽”,基礎過關,同桌互評,全員參與;選擇練習,由圖選式、由式選圖,學生用手勢表示答案,全員參與;緊扣時事熱點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練習,人人思考,全員參與。

注重實效。不管基礎練習的反饋,還是拓展提升的展示,我們都要注重效果的“看得見”,做到教師心中有數。

適當拓展。練習的設計要重視基礎,也要適當的拓展。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有梯度,既要有對本節課分數乘分數意義的理解檢測,也是有爲下節課做鋪墊的知識延伸。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讀課標,真正落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

篇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學業質量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1-2年級)應通過操作、遊戲、製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實施遊戲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級數學學科,對於遊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們體驗到樂趣,而且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教育引導。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中要充分根據本班孩子的情況,利用遊戲教學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同時藉機完善各個課堂內容,讓他們能用輕鬆快樂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從而使課堂生機勃勃,促進他們從被動認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爲我在教育一線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數學課堂上游戲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遊戲教學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都應該是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去實施教學環節,遊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確定了教學目標,老師們纔可以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的遊戲設計。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會產生數學知識教學與數學遊戲毫無關係的現象,這樣數學遊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遊戲活動設計不合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願意帶着孩子們進行遊戲活動的,但是大家會擔心孩子們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場,又或是隻顧着遊戲就不顧學習了,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師如果在備課環節,通過了解教學目標,經過思考,然後合理的設計遊戲教學環節,是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

第三,在實際教學中其實遊戲教學應用得不多或者說很少。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應用遊戲教學的良好時機。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重視起遊戲教學的重要性,認爲進行遊戲活動會耽誤課堂進程,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幾點策略。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遊戲活動。低年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感到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遊戲結合起來,能夠起到寓教於樂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於小學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時,首先老師要明確這一單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然後老師再按照課程目標去設計遊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我是小小統計員”的遊戲方式,每個學生都扮演統計員的角色,記錄班級內一天的日常活動,包括出勤率,請假人數,或者每個人睡覺的時間或者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課外活動、季節、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別在哪個月等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方法,知道畫”正”字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2、遊戲設計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實施遊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防止教學流於形式,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科學的原則實施遊戲活動。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軌跡,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在第一課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剪一剪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第四課時再去剪4個手拉手或者頭靠頭的小人兒就可以根據之前的經驗去自己探索方法。總之在遊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要以教師的需要爲依據,以孩子們的需要爲基礎,合理有效的實施。

3、增加遊戲活動形式。在進行遊戲教學時,可以採取小組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鍛鍊數學思維,另外還可以採用小組競賽、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遊戲教學方式。如,《表內除法一》認識“平均分”時,課件上面的圖片或者數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佈置讓大家帶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義,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兒,教學過程可能會“混亂”一點兒,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是雙倍的,教學效果也會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一般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在新知部分講授完畢之後,我們可以在練習環節讓學生們自己出題,還可以創設情境,就像講故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練習形式孩子們一定很願意嘗試,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遊戲要具備競爭性。低年級學生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也具備較高的好奇心,同時在和同伴交往活動中還具備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也需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希沃白板裏面的“課堂活動”就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有競爭性的遊戲活動,教師只需要把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再選擇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每週都可以進行”計算小能手”的遊戲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畫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對簡單的計算題,然後讓小朋友們進行運算,最後針對在全班中運算的速度最快並且準確率又最高的孩子獲得了運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然後再在班級優化大師中進行加分,利用這些競爭性的遊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的孩子不但從遊戲中獲得了樂趣與成長,還在遊戲過程中增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遊戲化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讓數學學習煥發勃勃生機。

篇三: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我體會到作爲數學教師要不斷分析初中數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在教學實踐中創新自己的教學策略。我們不應只關注學生的期末成績,同時也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自己的數學素養。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構建情境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內容的興趣,達到分層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名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取得取得進步。

根據現代教學理念,初中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爲導向,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爲目標。努力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驅者、探索者和創新者,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同時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過於單一爲了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很多老師不顧學生基本的學習感受和個體差異。在機械訓練下,學生會感覺嚴重疲勞。老師只是單純的複製知識,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恰當,學習心理是否正確,也沒有真正關心學生的心理情緒。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灌輸式的,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但很多老師往往不理解有效教學的內涵,盲目地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反感,使學生不再喜歡數學,數學成績也相應下滑。如果老師教學能力存在不足沒有充分把握數學教材的意圖,設計的教學活動就不能滿足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精神,造成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教師只侷限在教材的內容上,不引導學生進行拓展,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維活動。我們往往把期末考試作爲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唯一標準,以成績來評判學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沒有達到很好的教學評價。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爲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將部分鞏固任務轉移到課堂學習上,這將導致許多學生在課餘時間沒有學習更多的知識。初中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和興趣是不同的。通過對數學課堂的仔細觀察發現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堂上會有積極的表現,但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會表現出浮躁。因此,中學數學學習需要一個長期、漸進、完善的過程。

爲了達到高效課堂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措施:

1、與信息技術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應是非常緊密的。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話語中的理解和信息技術的處理。例如,學習乘除法的內容,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展示教師事先準備的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教學展示出相應的內容並標註重點,這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的重點。另外,通過展示教學的相應內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清學習的層次,把一些與問題有關的知識點一點一點地整理出來,找出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合作與交流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集中展示向題讓學生有更清晰的瞭解知識背景,讓學生對知識的整體部分有更全面的瞭解。

2、開展數學課前

預設問題

我們應該給學生一種動力,讓學生通過這種動力更加熱情地學習數學知識,通過課前預設問題讓學生有挑戰的動力。例如,在學習一章新的知識前,老師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課上學生快速反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正確進行小組加分給與獎勵,如果學生出現錯誤時,其他同學可以糾正加分,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精神。

3、拓展教學

我們應打破傳統思維,豐富教學結構,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在學生完成問題探究後,進一步拓寬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要注重角色的轉變,不再把自己當作課堂的控制者,而是把主動權和話語權還給學生,成爲學生的啓蒙者和引導者。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能力,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4、合作式教學

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容易發現和解決問題。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分成小組,學生之間進行合作、討論和互動。通過討論,教師只需瞭解整體情況,針對難點問題給出具體的指導,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引發不同的火花,甚至以教師沒有考慮的方式思考。

5、分層次教學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只有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態度和學習效率。

6、結合生活解決

實際問題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中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點部分,是學生的基本素質之一。我們應將理論知識與具體事例相結合,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使學生計算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例如一次方程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如分配問題、利潤問題等。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關係,寫出相應的方程,最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

總之,隨着教學的改革,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最科學合理的方法掌握和鞏固知識,要做好引導和解決問題的工作,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同時教師也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反思。同時教師應貫徹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數學知識不再懼怕。

篇四: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不僅使我對新課標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教學片段及專家的講解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這次教育課程的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爲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如:開篇的篇首語以往純粹是用文字的形式來介紹內容,是寫給成人和教師看的。而新教材是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淘氣”、“笑笑”、“智慧老人”及“機靈狗”的對話,提出第一冊的學習主題“數學就在你的身邊”。使小朋友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再如:本冊教材分爲9個單元,單元的標題明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如:“生活中的數”、“加減法”、“分類”、“位置與順序”、“認識鐘錶”等。各單元中每一節的標題都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如:“快樂的家園”、“玩具”、“小貓釣魚”、“飛行表演”、“搭積木”、“分蘋果”、“乘車”等。同時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配以各種活潑、精美的插圖。小朋友們被這些有趣的課題和漂亮的插圖深深吸引着,對數學書簡直是愛不釋手。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爲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準》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準》認爲:“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新教材無論是10以內的加減法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教材都沒有明顯的算法傾向,主張各種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單元中的“有幾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圖:一隻牛奶箱裏裝有5瓶牛奶,另一隻牛奶箱裏裝有9瓶牛奶。在解決兩隻牛奶箱裏共有幾瓶牛奶時,教材沒有用一種統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種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幾棵樹”、“買鉛筆”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算法,它是指羣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算法,而是通過這些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着各種不同的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學習內容之間、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繫。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係,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繫。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教材在創設數學活動的主題或情境時,非常注意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歡迎新同學”、“給在田間勞動的叔叔、阿姨送水”、“送盲人過街”、“修理椅子”等。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遊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遊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必要的陳述性的學習內容外,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爲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爲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篇五: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通過這次線上學習,我收穫頗豐,史寧中校長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課標洋溢着時代的氣息,體現着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兩個學段到三個學段的變化

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學段的目標中特別加強了學段銜接,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入學適應期,利用生活經驗和幼兒園相關活動經驗,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學習簡單的數學內容”。這也體現了新課標“前言”中所指出的課標修訂主要變化之“加強了學段銜接”要求,需要我們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二、用三會統領四基四能,統領情感態度價值觀

核心素養的數學特徵:數學眼光:數學抽象;數學特徵: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邏輯推理;數學特徵: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數學模型;數學特徵:應用的廣泛性。幾代數學家都提出數學的特徵:數學的一般性,數學的嚴謹性,應用的廣泛性。實際上提出“三會”和幾代數學家提出有共識是一致的。史校長解釋到:意識是指基於經驗的感悟,觀念是指基於概念的理解,能力是指基於實踐的掌握。

篇六: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數學課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對於學生來說應該是適宜的、滿足發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是全面實現育人的教育;良好的數學教育是促進公平、注重質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的方式應該是探究性和漸進性的,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去認識新知識。新的課程標準以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知識情景爲出發點,爲學生從事數學活動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看一看、說一說,把觀察和語言表達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去感悟,去體驗,較好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課標》的精神值得我們教師學習改變不適宜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師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注重爲學生提供活動和交流機會。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實際效果很好,但現實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還是沒有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沒有充分讓學生成爲真正學習的主人,這一點是我們作爲教師應該改進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課標》的要求合理。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爲問題創設情境,另外也要強調解決問題的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還有教師面對學生存在差異時,要學會因材施教,尊重個別差異的存在,尋找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爲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個性,我們承認這種差異。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的過程。而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如何發揮?處理好教師主導和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面向全體,注重啓發式的學習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和應用的理論知識。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爲背景,積極貼近生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引導學生啓發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意識。三、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數學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樣的,哪種有利於學生自身學習的方法,教師應該認可,尊重差異。

通過本次學習,我學習了很多關於數學課標的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篇七: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2022)》在第三學段的課程實施中提出了教學建議:“注重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在對圖形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從度量的角度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理解圖形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量感和幾何直觀。”

新課標的“教學建議”提示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下面我結合自己執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談談對新課標的理解。

生活素材導入,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標描述)

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課前我讓學生準備長方體紙盒這一貼近生活、直觀形象的操作材料,從生活中抽取數學問題:“包裝你的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通過測量操作,經歷長方體表面積概念的感知、理解的過程,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感性認識。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長方體的表面積,總結出公式,最後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表面積計算問題,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實踐素材操作,培養學生量感

“量感”作爲數學核心素養之一,首次在《數學課程標準(2022)》中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學目標,應該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動手度量,切實感知。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我讓學生每組測量不同的長方體,以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主要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能力。結合長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表面積的意義,總結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建立模型。從度量的角度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理解圖形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量感和幾何直觀。

不同素材比較,發展學生素養

“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這個環節中,我以不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爲載體,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多角度引發學生思考:數據雖然不一樣,但是計算方法一樣,讓學生在比較中提升類比和歸納的能力。以下是我這部分的教學片段:

教學中,不僅從乘法分配律的角度溝通兩種算法的聯繫,而且賦予了每種方法幾何意義。結合課件演示,進一步突出“對面相等”的特徵。

利用素材遷移,溝通知識聯繫

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學生運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遷移類推出來的。通過生活素材“變一變”這一遊戲化的練習,學生能有趣且非常順利的發現一個面的面積乘了6,從而總結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棱長x棱長x6。應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算出了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再一次印證了舊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學生經歷數學觀察(度量)、數學思考、數學表達、概括歸納、遷移運用等學習過程,在學習中發展了素養。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和社會情境,順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使學生知情合一,成爲學習的主動者。通過探究與運用,將“用數學眼光觀察、用數學思維思考、用數學語言表達”三者有機統一,增強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篇八: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假期裏,學校安排我們一線教師觀看史寧中教授關於《義教數學課標修訂總體情況介紹》的在線講座。聆聽史教授的解讀後,引發我對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修訂後課標精神的諸多思考。

本次講座,史教授主要從修訂背景與要點、理解與表述、內容變化與建議三大方面向我們進行解讀。首先,史教授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其次,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內容變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史教授談及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不太適宜學數學,因爲他說話都說不明白。於是新課標將小學階段數學學科從原來的2個學段分成3個學段,更加細化學生的認知發展。最後,對於綜合與實踐的教學,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規定。其中,小學以主題式學習爲主,賦予具體生活情景,以跨學科的內容方式融合到綜合實踐中來。除此之外,他還指出把四基四能與提倡的核心素養有機融合、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更加強調代數推理和幾何直觀等等。

講座結束,研究未盡。史教授的新課標解讀在我的頭腦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讓我感受到自己理論與經驗方面的欠缺。在今後的教學日常中,我要始終以新課標爲引領,積極轉變觀念,緊跟時代步伐,爲學生未來的發展“助力”。

篇九: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斷的自來水。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營養:學習科學的教育思想,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擁有淵博的學識,掌握令人佩服的教學藝術,培養較強的人格魅力,具備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讓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成爲一個持續學習、深刻理解數學學科知識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育觀念不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成爲一個數學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通過培訓,明確新課標的變化

1、新課標的政治高度與育人要求與時俱進。

前言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助魂、啓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隨着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2、新課標對學業質量提上了新的日程

新課標對學業質量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

二、通過培訓,更加體會到學習要與時俱進

1、通過培訓,促進了自身專業的發展。

通過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充電學習,努力具備豐富的知識內涵,紮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努力擁有寬厚的教學文化,瞭解學科的核心知識,從教材、教參、課程標準中觸摸新課改的靈魂,準確把握教學的尺度,體會其中蘊含着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

2、通過培訓,對新課改的理念與變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較全面的認識。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合作、未來這些滾滾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所以,在新課標下,平等對話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共同參與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探究發展是課堂教學的精髓。

3、通過培訓,感受到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正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文字,感知知識,從中感到學習知識的快樂,並深深體會到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三、教學建議

通過培訓,要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大單元教學的研究;要在平時的章節學習末,提高進行與中考有關的綜合訓練;打好七八年級的基礎,爲九年級教學提供服務。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妥,敬請批評指正。

篇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我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了幾天的研讀,我深深體會到,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我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更加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我們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裏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着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裏,由粗到細,由局部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衆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三、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爲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四、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暑假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篇十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爲了2022年8月17日,我們開始學習“《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系列解讀”,今天是第一講,內容是由史寧中校長講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總體情況介紹》。教授的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從“雙基”到“四基”,“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觀點進行簡單梳理。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上,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趨勢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都包括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個領域沒有變化。但是,爲了更好地適用於四基的教學,或者進一步說更好地適用於核心素養的教學,這次課標修訂有個總體趨勢是這樣:在數與代數中要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並且把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圖形與幾何中,更加強調幾何直觀,這樣的話就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增加尺規作圖就是在小學數學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讓學生在這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本質,感悟數學這個概念對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

三、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一致性

第一個原則,不單純介紹概念。就是說,像過去說角的概念,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然後,不比較角的大小;也不講角的計算。這樣的話,這樣的教學也是不好的。

篇十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

2022年7月16、17日我有幸參加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暑期線上專題培訓活動。通過爲期兩天的培訓,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在培訓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最新的課程標準,不但全面瞭解了教材,而且對新版教材編寫意圖以及倡導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下,教師充當的角色是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不是作爲一個居高臨下的管理者,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並不多。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這種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奧妙與魅力,真正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二、注重學生分析與理解

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對培養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這就要求初中教學的策略要以主問題研究爲核心,整體規劃,分步實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有大體的感知前提下,理解教學的目標,分析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教學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三、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如何體現數學的本質是數學教學設計的核心。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自己的經驗,開發新的課程是實現理想課堂,即高質量、高效率的領會和體驗數學的價值和魅力的關鍵,是逐步培養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關鍵。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1903.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2017新課標2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