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

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39W 次

篇一: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2篇)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指出: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也指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本次課標修訂的要點一是落實“立德樹人”,二是實現“學科融合”,這是所有學科宏觀的目標。而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孩子們“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們主動學習: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用於表達。

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眼光,可以從現實世界的客觀現象中發現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提出有意義的數學問題,形成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主動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發展創新意識。”——《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

在課堂之中不妨多給學生們一點時間去觀察、發現、思考。陳舊式的灌輸學生各項基礎知識,算理算法,重複性的一次次練習,讓學生們頓感疲憊和厭倦。像語文習作一樣,讓很多學生總是頭疼,字數寫不夠,但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過後總能有源源不斷的話語。在生活中所獲得的感知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因此,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讓他看到的蘋果不只是又大又紅,像小姑娘害羞地紅臉蛋。而是數一數一筐有多少個蘋果;一斤蘋果多少錢;這些蘋果堆成的是什麼形狀……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升學生的抽象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與創新意識。

2、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思維,能夠根據已知事實或原理,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構建數學的邏輯體系;能夠運用符號運算、形式推理等數學方法,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能夠通過計算思維將各種信息約簡和形式化,進行問題求解與系統設計。”——《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

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引起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或推理能力。有時候課堂不僅僅侷限於教室之中,最好的課堂應在生活之中。如:學習百分數意義在哪?當然在於運用,我們生活用到百分數的地方太多了,在購物時比較哪種折扣方式更加的實惠?那杯糖水會更甜一些呢?哪款衣服消費者更喜歡?哪個景區遊客的滿意度高些?

再如,有一堆貨物需要運輸,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運輸的方式最優化?清點物品時,什麼樣的方法能夠快速的清點完畢?很多事情要去做,怎麼合理安排時間?這些都需要學生去生活中嘗試,去探索大千世界、萬物宇宙,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或許下一個牛頓就在其中。

3、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通過數學的語言,可以簡約、精確地描述自然現象、科學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能夠在現實生活與其他學科中構建普適的數學模型,表達和解決問題;能夠理解數據的意義與價值,會用數據的分析結果解釋和預測不確定現象,形成合理的判斷或決策。”——《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

小時候聽說晚上如若是滿天繁星、月亮高掛,第二天必是晴天。其實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統計,就能得出這聽說的結論真實的可能性。當孩子弄不清五加二加三等於幾時,五個蘋果加兩個蘋果再加三個蘋果的表述讓孩子茅塞頓開。生活中用數學語言的表達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對於不確定的事物也可通過觀察、思考,推測出事物發展、變化的情況,從而實現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形成與其他學科的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如果我們時常在教學中爲學生滲透了一些物理、地理、化學的小知識,不僅能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其他學科的探索也是充滿了好奇。

“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教學應不拘泥於課堂,不拘泥於課本,不拘泥於教師,鼓勵學生到現實世界中去觀察、發現、思考、探索、表達萬千世界中無處不在的數學。

篇二: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數學課程標準(2022)》指出:“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的獲得與發展,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將會反哺於數學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需要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下面,我就新課標的學習和理解,談談“數與代數”領域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新課標對“數與代數”的描述:(摘錄《數學課程標準(2022))》)

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數與運算”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的運算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數與運算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學生經歷由數量到數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的概念;經歷算理和算法的探索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係,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數量關係”主要是用符號(包括數)或含有符號的式子表達數量之間的關係或規律。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義,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二。幾點培養策略的思考

1、理清數概念之間的關係。

數學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會比較抽象難懂,在教學“數與代數”時,教師需要理清整數、小數和分數這概念之間的關係,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質的關鍵。教師可以在學習後面的知識時,將前面已學過的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

例如在複習《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提問:“六年中,你學過哪些數呢?你理解這些數嗎?這麼多的數,你能把學過的數整理成圖表來表示嗎?這些數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學生對整數、自然數、負數知識回顧、知識梳理,先舉例再談它們的特點。我再次提問:“接下來你還想說說什麼數?”學生再對分數、小數、百分數知識回顧、梳理。學生舉幾個分數的例子,並說出這些分數都表示什麼意義,學生再舉小數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小數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當學生回顧、舉例時,我按數字書寫要求規範板書,最後讓學生細心觀察黑板上面的數字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剛纔同學們說出了這些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在數軸上填數時,引導學生說說“這些分數是怎麼填的?”“分母爲什麼都是4?”“雖然它們分母都是4,但它們也有不同的地方,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我們所學過的分數都能找到它對應的點嗎?”由此可以看出,分數和整數也是有聯繫的。

2、感悟數運算之間的聯繫。

新課標指出:“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的運算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數與運算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學生要理解算理,可以藉助直觀的方法。在具體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在經歷互學、感悟的過程後,從直觀走向抽象,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到達理解算理、感悟算理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互學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能力。

例如在《分數乘分數》教學中,在畫出3/4平方米的1/2後,小組合作探究: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有的學生列式3/4x1/2,用長3/4mx寬1/2m就是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有的學生也是這樣列式,因爲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這裏求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也就是3/4平方米的1/2,所以用3/4x1/2。有的學生髮現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能直接觀察出來是3/8平方米,因爲雙重陰影部分就是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學生沒看出8份,彙報的學生解釋道:把虛線延長,就能看出來了。全班交流完後,學生觀察圖總結:這3/4平方米的1/2,原來的分數單位1/4不能用了,所以我們只能再分一次,把分數單位由原來的1/4變爲更小的1/8,雙重陰影部分一共有3個1/8,所以是3/8平方米。在互學中,提升了學生數學結合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乘分數的算理。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往往因其枯燥和困難而不被學生喜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還不夠健全,讓他們學一些不感興趣的或者是不夠有趣的東西,心理上勢必會很抗拒。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跟不上,一次一次被打擊,使他對數學產生抗拒心理和恐懼心理。新課標提到: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書中一些習題聯繫實際進行改編,通過創新題型,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消除對數學的陌生感。

以《百分數(二)》爲例,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接觸了百分數,但是對百分數應用價值的認識還處於模糊階段。對於商場購買類的解決問題,可以將問題同學生本人實際結合起來,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很多的優惠方式,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再設計情境解決問題,比如“有一天你陪媽媽去買一件裙子,正好遇上某品牌的衣服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八折銷售,在B商場按‘每滿100元減2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媽媽在哪個商場更省錢?”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境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後又提問“如果這條裙子的標價是200元,又該選擇哪種方式更優惠呢?”“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小結:看來商品的標價不同,可選取的優惠方式也會不同。以後再和媽媽購物時,都要在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做出選擇。這堂課的設計既可以對剛學過的折扣知識進行鞏固強化,同時還能把生活實際中的相關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真正學到有意義的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計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從一開始的無意識運用,到後來的有意識運用,以及最後的熟練運用在生活中。

篇三: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這幾天聽了很多大師的課標解讀,受益匪淺,尤其是馬雲鵬教授的解讀對我來印象最深刻。

馬雲鵬教授從《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結構化的特徵分析、現實意義、教學變革(單元整體教學)三個方面進行解讀。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是課程修訂的重要理念,有助於準確把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並有效落實於教學實踐。他詳細分析了數學課程內容的結構化特徵:學習內容的整體性、學科本質的一致性、學生學習的階段性。從三各方面具體闡述了數學課程內容的結構化的重要意義:結構化凸顯內容的關聯、結構化有助知識與方法遷移、結構化促進核心素養形成。最後重點闡述了核心概念的內涵,以核心概念爲線索的課程內容結構化,有助於課程實施者更好地把握課程內容本質,在分析和提煉學習主題核心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具體學習內容的學科本質,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知識與方法的遷移,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馬教授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例,採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思路,從整體的視角分析內容本質和學生學情,聚焦核心概念,確定核心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針對單元中的關鍵內容設計與實施體現深度學習的教學活動。

通過馬雲鵬教授深入解讀和實操介紹,我深刻領會內容結構化的特徵、意義,並明確了基於內容結構化的教學改革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新課標理念爲指引,注重強化課程內容前後結構化體系,體現育人價值,彰顯結構化課程內容,開發大觀念、大主題等課程內容形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篇四: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明確提出:教學活動應注重啓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結合我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和平常自己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創設探索性情境

現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爲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爲主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首先問:“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呢?(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的習慣。)你能大膽地猜想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係?怎樣計算?”讓孩子們帶着這些問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學生猜測用割補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膽合理的猜測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那麼接下來就要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卡片、剪刀等學具來驗證。孩子們通過剪——平移——拼的過程,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最後引導學生討論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什麼變了?2、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3、你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設這種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求知慾望就被有力地激發出來,這種學習效果要比教師硬塞現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創設疑問性情境

要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處於最佳心理狀態,教師的設問是十分重要的,課堂上提問要避免隨意性,提出的問題要有啓發性,要適時。要觸及學生的情緒領域,喚起學生的心靈共嗚,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讓學生用情感的驅動而生趣,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積公式”時,我首先提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積都可以用一個什麼公式來求它們的體積?求圓錐的體積能不能用底面積x高?如果用圓錐的底面積x高求得的是什麼?”這樣就自然溝通了圓錐體與圓柱體的聯繫,然後藉助教具進一步啓發學生:“如果知道了圓柱的體積,要求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用教具演示讓學生理解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通過疑問性情景,可以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始終充滿興趣,也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創設競爭性情境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爲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

在數學課堂中,我一直在班級建立了競爭的機制。如在小學低段,在教授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每節課前我都會利用3分鐘進行口算搶答,對搶答快而又回答準確的孩子,獎勵小星星,集齊10顆小星星可以換一個文具。在小學高段,主要是採取小組競爭的方式,看哪組表述的最完整,哪組得出的結論準確,以組爲單位進行獎勵。在這樣的競爭課堂中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爲自己的組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四、創設遊戲性情境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通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水果遊戲:“六一”幾童節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準各了一些水果(道具),請小組長打開水果箱,將本組的水果每人分5個。學生分完後發現:15個蘋果,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給3個人;16個梨,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個;18根香蕉,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3個…爲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樣,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餘數”的痕跡。

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學生在遊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故事性情境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認爲這正是教學的本質所在。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

例如,在教學“比的應用”一節內容時,在練習當中我爲同學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一個老翁有三個兒子。在他臨死時,告訴三個兒子:老大、老二、老三分別繼承我11匹馬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老翁去世以後三個兒子爲了難,沒法分,總不能把一匹馬割成幾塊來分吧!哥三個就去請教鄰居老人,鄰居老人出了個主意,哥三個非常高興,你知道怎麼分嗎?此時,學生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都想探究出是什麼方法讓哥三個很高興,從而喚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六、創設操作性情境

操作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特別是小學生好奇好動,樂於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讓他們親自動手、實際操作。

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我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摺,使圖形對摺後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後發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之舟,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了。然而興趣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個性品質,孩子們的興趣的形成和發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態度密切相關,只有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和藹可敬的形象,才能達到課堂上一呼百應,配合默契,從根本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五: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4月21日新修訂的數學義務課程標準讓我們感受到與2001、2011版明顯不同,我認真聆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解讀,他在講座中重點分析了2022年新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新課標的理解與表達、課標內容的變化及相應的教學建議,聽完講座讓我對2022初中數學新課標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認識到新課標需要後期慢慢去閱讀並理解。

史教授一開始就重點強調了新課標中將“數學核心素養”集中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還解讀了核心素養的一致性、階段性和發展性。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以後數學的教學過程緊扣新課標。史教授還重點分析了新課標中的變化,整體的領域沒有變化,對內容進行了調整,形式上基於抽象結構,理念上更強調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結合後期教學實踐去理解。

在學習了史寧中教授解讀2022初中數學新課程後,我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數學核心素養

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當把“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機融合。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新的課程標準提醒我們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學生核心素養整體和階段保持一致。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先依據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生的階段性表現,結合教學內容,全面分析單元整體設計目標,再圍繞目標細化課時目標。

如在進行備課《數軸》時,我們要先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解讀,俯瞰整個單元所有的知識網絡,定好單元教學目標。學好《數軸》這一內容,對於學習絕對值以及對絕對值的理解很有好處。學好數軸和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也會學得輕鬆。因此把整個單元的重點課定在了《數軸》、《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細化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在選擇教學方式時注重引發學生思考

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去思考和探索引發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如啓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創設合適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能引發數學思考的數學問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提出合理問題。要讓學生提出好問題,首先要提高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觀察比較事物的特徵,聯繫前後知識的異同,問認知衝突;尋找自主學習後的困難等,問障礙之處。接着,在課堂上解決學生的問題,抓住關鍵問題,構建課堂活動的框架;細化關鍵活動,突破孩子的疑難;在活動中發揮學生能動性,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備課《軸對稱現象》時,設置活動:動手操作-創作美,創作圖形後提出問題:觀察位於摺痕兩側的部分有什麼關係?有同學發現他們小組有的同學創作的是兩個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但是關於摺痕能夠完全重合,因而得到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在對比歸納-感悟美的活動中,有同學提出問題: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圖形上,成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圖形外。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學們通過思考、驗證,得出結論: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圖形上,成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一定在圖形外。通過上述活動的問題與思考,學生對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和聯繫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突破了難點。

如果學生的精彩的問題,有一些沒法在課堂上研究的,可延伸到課後,建立課外學習小組,分工合作解決問題。

以上是我關於新課程標準的兩點思考,有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教。

篇六: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新學期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我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爲“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二、上課: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

三、變“教學”爲“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爲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爲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四、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

篇七: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一、課堂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1、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確認。

很多數學老師沒能正確地理解新課標中“以學生爲本”的教學原則,在進行知識教學時仍然習慣性地佔領了課堂上的“講解”地位,致使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能夠將自己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出來,難以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甚至還有一部分數學老師生怕因爲讓學生進行思考過程太長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還不如以講解爲主,所以無法放棄對“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就遭到了非常嚴重打壓,他們無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步調進行學習,而只能跟着老師的方向,其自身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的學習效果都無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2、數學教學缺乏和生活的有機結合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因爲在這一階段,學生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基本上都是能夠在日生活發揮巨大作用的。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數學老師都存在“墨守成規”的刻板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只知重視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完全沒有將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削弱了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不僅如此,在長期處於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甚至對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產生誤解,認爲數學不過是一種系統性的理論知識,而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價值並不大,使得學生無法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產生深刻理解。

二、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策略

1、設計參與式的導入環節

爲了改善以上存在的種種問題,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就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更好開展。如,教師可以選擇用引導式提問的方式設計教學導入環節,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問題的啓發下,進一步提升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的預習活動能夠在探究興趣的驅使下更加高質量的完成,以此保障學生的預習質量,爲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設計教學導入環節時,要想真正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老師就一定要堅持趣味性的原則,把學生更加關心和喜愛的話題和元素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

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轉移,而單單依靠教學老師的嚴格管束是很難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所以,數學老師一定重要先對學生的行爲特性進行基本的瞭解,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性格、興趣以及行爲習慣之後再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參與式學習”活動,爲學生設計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節,讓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設計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好勝心和榮譽感的驅動下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參與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積極地投入到知識學習當中,以此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3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參與式學習

數學學習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入更多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元素,幫助學生通過對實際實例或者問題的分析來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從而保障參與式學習的質量,以此實現對學生數學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引入一些和生活化元素,把四則運算的問題套進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當中,讓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解讀來挖掘對數學問題,從而學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完成對實際數學問題的解答,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再如,解決問題:“媽媽去超市買了5斤桔子、3斤蘋果、2斤梨子,而它們的單價分別是5元、8元和3元,請問媽媽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學生對這樣的情境是非常熟悉的,通過聯繫實際的分析,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原來這個題目是在考察自己進行乘法和加法運算的能力,可以用所學的乘法和加法運算法則進行學習。如此一來,不僅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升,其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改變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教學方式,那麼我們數學學科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必然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適時進行相應的創新,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創設有效參與的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參與式學習,以此實現對學生自主獨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

篇八: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年4月,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對以後的數學教學有着非常強的指導作用。

一、重視數學核心素養

在初中階段,新課標不僅僅要求學生學會具體知識,更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能夠合乎邏輯地論證數學的基本方法與結論,更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模型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摒棄“題海戰術”。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獲取知識的首要目標轉變成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出一個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

二、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新課標中提倡把跨學科的內容融於教學之中。通過多學科的橫向聯合,增強學習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作爲一門基礎性學科,爲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有些孩子排斥數學學科主要是因爲傳統數學課主要侷限在教室內,雖然教材中也有綜合實踐課,但真正落實的或者有效落實的並不是很多。比如:近幾年常常出現的數學閱讀理解題,在要求學生基礎紮實的前提下,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跨學科的教學提升了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能力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鑽研數學學科的知識,也同時需要去了解其他學科的內容(尤其是語文、科學、歷史等等),多聽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堂。只有自己勇於“跨界”學習,才能踐行“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養學生。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育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既要爲所有學生打好共同基礎,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由於各種不同的因素,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承認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多動腦子,多想辦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篇九: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優化習題設計,注重發展素養。習題的設計要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通性通法。設計豐富多樣的習題,滿足鞏固、複習、應用、拓展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完成作業方式的需要,如綜合與實踐的習題可以包括查閱資料、校外調查、自主探索等。

習題教學就是對例題教學的鞏固,也是考察學生在一節課裏能夠學到多少知識的重要途徑,習題教學貫穿了每一個知識點,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內容還是以習題導入的。下面我結合新課標和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習題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習題教學量問題

教師爲了讓學生學會某一知識點,往往過早進入“題海”訓練模式,尤其是初中與高中的教師。在小學也有老師搞“題海戰術”,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要求學生除了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外,還讓讓學生做課外練習或是買很多輔導練習。其實小學數學課本當中的那些習題已經是通過重重的篩選,已經足夠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難度,只要學生腳踏實地的去練習,足夠提升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再去額外讓學生去做課外輔導。長期進行這樣“題海”式訓練,只會使學生經常處於疲勞狀態,讓他們厭惡學習,降低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減負”要從減少作業量開始。

作業的量多少合適呢?一二年級的數學作業則應以口算題爲主,每天5分鐘或每天10道即可;三四年級每天1520分鐘;五六年級每天2030分鐘。

二、習題教學目的性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喜歡把習題的教學上成以老師爲主體“前部分做練習、後部分講練習”的模式,缺少給學生思考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或許有人不贊同我所說的,有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過呀!但是,一節課又有多長時間呢?能夠請幾個學生上黑板做練習達到效果呢?這種以個別學生爲主的“少數教學”方式只是讓少數學生得到了提高,其他學生只是略略的懂了一點點學到到了皮毛。因此,在小學數學的習題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儘量的組織全部人都要參與的活動,多做一些互動性強、全員參與的練習,多啓發學生,多鼓勵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弱、練習速度慢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讓他們參與到數學習題的學習當中來。

三、習題教學效率問題

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很忽略了這一問題,在平時習題練習中只要求學生做,將答案對一下。使得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降低。這樣的教學就讓學生錯過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知新”。著名教育家波利亞非常重視“回顧”在解題中的作用,他認爲解題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回顧”,學生可以通過“回顧”鞏固他們的知識並發展他們的數學能力。在習題教學中“回顧”也是非常的重要,它對解題思路、過程和方法、結論的檢驗與反思。在習題教學中不斷地回顧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同時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習題教學方法問題

在小學教學的課堂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學完之後“一問三不知”,這是老師只注重結果忽視了教學的過程和啓發的問題,學生抄作業的現象就是由此而來。數學中習題教學其實跟其他課型的教學一樣,要靠學生自己掌握解題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之功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採取一些通俗易懂的、簡單的、能提高學生興趣的習題教學方式,來提高習題教學效率。在教師講授習題時語言要簡單明瞭,儘量讓知識化繁爲簡、化難爲易,讓學生聽的懂、學得明白。另外教師不要總是讓學生去做一些難度的,晦澀的數學題目,這些題目只針對一些有超常智力的學生,長久的讓學生“碰壁”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滋生學生的厭學情緒。

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對於我們這個奇妙的世界充滿好奇,在習題教學中,儘量的要讓學生不感到枯燥無味,老師可以儘可能的將習題設計得有趣味,將它們與生活中趣事聯繫起來。如:學習“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爲什麼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這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商店買商品時,買3支筆和2個本子共用了多少錢?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確是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由於這些問題與學生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時候就充滿興趣。再如:學習“認識時間”時,讓學生回憶每天什麼時候起牀?什麼時候上學?你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學生通常會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比較感興趣,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

五、習題教學評價問題

教學中恰當的評價總是能激起人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習事半功倍。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合理的進行評價,將學習情況反饋給學生。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及時的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反思自己,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如,及時積極表揚那些能提出新的解題方法的學生,對於他們的發現給予讚揚和鼓勵,對於那些能“中規中矩”按照老師要求完成習題的學生給予肯定,對落後的學生不斷的激勵等。尤其要照顧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採用“優幫差”的模式(小老師模式),讓學習優秀的學生有成就感,學習弱的學生也受到來自同伴的啓發。

篇十: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根據學校安排,通過網絡學習了史寧中教授的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總體情況介紹》的解讀,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課標修訂的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的理解與表達、內容的變化與教學建議。聆聽了史教授對於新課標的解讀,對於數學課程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兩點收穫:

一、加深了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理解

數學不僅只是運算和推理的工具,還是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數學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數學研究過程是通過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通過推理得到數學結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橋樑。而數學核心素養可以表述爲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數學眼光的內核是數學抽象,它體現了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的內核是邏輯推理,它體現了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的內核是數學模型,它體現了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對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應該貫穿學生數學學習的始終,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也是數學思想培養的過程,這也許在一節課的教育中實現不了,但應當作爲教師數學教育“魂”,這將爲學生提供正視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二、夯實了對未來數學課程研究方向的把握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

對於數學學科而言,我們應該注意到四基、四能與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在課程內容結構化調整的基礎上把握好每個內容領域的核心概念,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本次學習,讓我充分認識到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應該吃透課標,提高專業素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爲學生未來的發展助力。

篇十一: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年8月18日礦區數學教研室組織老師們在xx市第十二中學進行了《新課標解讀、高效課堂構建》的培訓活動。這次培訓特地請了xx教研中心的石頤園老師講解。通過這次培訓,大家都學到了很多。

本次培訓石老師以崔永元的親身經歷作爲對數學學習的探究入題,引出了“數學是什麼”,讓我們深思究竟該如何解讀,如何引導學生接受、並認識數學。石老師接下來從“整體感知、瞭解背景;研讀精要、體會變化;基於標準、教學實踐”三個方面進行。通過對比歷次課改,及課程標準內容的變化,讓大家更明白了國家對數學教學的重視,通過培訓讓我認識到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2022版中強調: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發展語音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培訓中石老師結合具體課例,解讀了課程標準、教材在備課過程中重要作用。通過石老師的解說,我們更加清晰的知道了認真備課的重要性,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更深層次的挖掘課標、教材、瞭解學情,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注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豐富教學方式(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化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

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課程標準的變化,明確了下一步的教學主方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研讀課標、對比變化,更深的理解變化的意義所在,深挖教材、關注學生的發展,盡最大努力讓學生知道“數學是什麼”,並因此對數學產生興趣,學會學習,愛上數學學科。

篇十二: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2022年初,xx區課堂改革拉開大幕,並於春季學期全面實踐;2022年,教育部相繼印發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並將於秋季學期開始執行。作爲一線教師,依據新課標精神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踐行課標精神。我們深知,課標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體現的是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只有真正讀懂、理清新課標的內容和指向,才能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服務於學生。

一、新課標新在何處

(一)育人導向明確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啓智增慧的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新課標聚焦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爲目標,強化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塑造,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課程內容結構化。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基),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四能)。因此,課程內容選擇上,保持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學科特徵;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反映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核心素養。內容呈現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適當採取螺旋式的方式,適當體現選擇性,逐漸拓展和加深課程內容,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三)學業質量標準化。新課標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對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作了明確刻畫,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師課堂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新課標指引下的課程內容設置上按“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呈現。內容要求主要描述學習的範圍和要求,即爲什麼這麼教;學業要求主要明確學段結束時學習內容與相關核心素養所要達到的程度,即教什麼;教學提示主要是針對學習內容和達成相關核心素養而提出的教學建議,即怎樣教。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改革的思路將會更加明晰,課堂教學實踐也將更加有的放矢。

(四)學段目標細緻化。新課標爲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爲四個學段。其中,1—2年級爲第一學段,3—4年級爲第二學段,5——6年級爲第三學段,7—9年級爲第四學段。且每一個學段設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如第二學段注重對學生量感、推理意識和應用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數學美;會用常見的數量關係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能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敢於質疑和反思;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識、幾何直觀和應用意識。

二、新課標如何用

(一)強化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中的達成,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將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體現在教學要求中,充分發揮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指導作用,在實現知識進階的同時,體現核心素養的進階。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是對“四基”“四能”教學目標的繼承和發展。“四基”“四能”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核心素養對“四基”“四能”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要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在分析問題的同時,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在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二)強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意識。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爲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單元-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並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注重創設真實的情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真實情境創設可從社會生活、科學和學生已有數學經驗等方面入手,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比如在進行“軸對稱”知識點教學時,就可從學生熟悉的樹葉、蝴蝶等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入手,觀察事物特點,藉助學生手邊現有的草稿紙對摺,學生在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數學活動的過程後,幫助其感悟基本思想,積累基本活動經驗。此外,注重情境的多樣化,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注重課堂評價的多元化。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關注學生對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不僅要關注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關注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要全面考覈和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因而,教師的評價方式要豐富,評價的維度要多元,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已有的學業水平與提升空間。

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爲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將一如既往、勤勉認真、行而不輟,爲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41410.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2012年12月四級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通用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