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精選10篇)作文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95W 次

篇一: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精選10篇)

學好“微波技術”,走“科技強國”之路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課程《緒論》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瞭解課程的研究對象、內容,課程的性質、特點、任務和學習方法;

2、瞭解課程知識在國防與航天、社會與發展、生產與生活中的典型應用。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我國各項國策方針、科學發展理念的認同,培養國家憂患意識,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

2、樹立學生履行時代賦予使命的責任擔當,激起學生學習報國的理想情懷。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圖1微波技術應用領域

在微波技術的應用領域,如圖1所示,初步引導學生認識到高新科技(微波技術)在國家重要領域的應用,使學生對本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所瞭解,有所感悟,從而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上得到較深的思政教育。

1、微波雷達應用

雷達(Radar)是利用微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獲得目標信息。微波雷達不僅是軍事上必不可少的電子裝備,而且廣泛應用於社會經濟發展(如氣象預報、資源探測、環境監測等)和科學研究(天體研究、大氣物理、電離層結構研究等)。

2、微波通信應用

微波通信與電纜通信、光纖通信和衛星通信等現代通信網傳輸方式不同的是,直接使用微波作爲介質進行無線通信。利用微波進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質量好並可傳至很遠的距離的特點,是國家通信網的一種重要通信手段。

3、微波遙感應用

微波遙感用微波設備來探測、接收被測物體在微波波段的電磁特性,以識別遠距離物體。與可見光、紅外遙感技術相比,微波遙感具有全天候晝夜工作能力,能穿透雲層,不易受氣象條件和日照水平的影響,具有重大的軍事、經濟意義。

4、射頻識別應用

射頻識別技術(RFID),通過微波實現電子標籤的讀寫與通信,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其被認爲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是物聯網產業的技術基礎。

上述課程思政教學,主要採取“教師教授”方式進行,堅定了學生對我國各項國策方針、科學發展理念的認同,培養學生國家憂患意識,從而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爲自己的學習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和追求;幫助學生樹立了履行時代使命的責任擔當,激起學生報效祖國的理想情懷。

篇二: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多方案經濟性比選與方案優化

1、課程教學目標

深刻理解多方案比選對於方案優化、科學決策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不同關係類型技術方案的特徵,熟練運用不同類型關係的經濟評價方法。科學把握資本結構優化理論,系統考量基於資本結構優化理論的融資問題,科學權衡債務資金的避稅優勢和高財務風險,審慎進行資本結構優化決策。

2、思政育人目標

進行方案的比選和優化是職業人員的基本動作,是提高工程諮詢質量、增強決策科學性的關鍵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既是專業的要求,更是職業的使命。通過學業訓練,幫助學生樹立鑽研奮進的釘子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追求卓越的進取得精神等工匠精神。

3、思政育人方案設計及實施

(1)要通過安排大量的多方案的比選和優化案例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工程經濟分析方法進行工程設計方案比選及優化。

(2)讓學生以執業者(諮詢工程師)身份置身於多方案比選優化中,通過真實項目的評價和優化過程,真實體驗、感受多方案比選和優化的重要意義。體會由於備選方案少,評價結論單一帶來的決策不穩妥、不可靠乃至不科學的問題,從而警示學生在未來職業中必須不斷釘釘子、精益求精。

(3)開展工程經濟評價優秀案例教育,通過了解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幾十年的漫長過程,感受諮詢工程師的嚴謹、審慎、負責態度、客觀、公正、科學的求實精神。

(4)開展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從決策失敗的工程案例中探尋現金流歸集的錯誤、基礎數據的主觀、工程經濟評價的敗筆、決策建議的疏忽等導致失敗的緣由,警示工程經濟評價這個面上工作、文本工作對於現實工程、真金白銀的影響,激發鑽研奮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埋下工匠精神的種子。

篇三: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佛教石窟藝術

一、課程教學目的:

通過佛教石窟藝術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佛教的興起對美術的影響。

二、思政育人目標:

通過佛教石窟藝術燦爛輝煌的藝術成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文明的情操,並樹立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藝術創作中將中華文明發揚光大的理想。

三、思政育人方案設計及實施

1、佛教基礎知識背景

佛教文化的本源是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東傳到中國各地有兩大傾向,南方重義理,北方重功德。文化的融合影響到了石窟藝術的風格樣式。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國美術史的過程中應參照西方美術史進行比較,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也要能夠融合多種元素進行創新。

2、石窟藝術的建築形制、雕塑樣式和壁畫內容

在對佛教美術“樣式”問題,如“涼州模式”、“雲岡模式”等進行探討時,將社會政治經濟關係、文化訴求、傳播路線等問題帶入,增加石窟美術史研究的深度,從宏觀上把握北魏到隋唐之際中國石窟美術文化傳播發展的脈絡與規律。

3、中國主要石窟

石窟藝術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吸引了南北各個社會階層的信衆,從皇家贊助、地方官員提倡到普通百姓全身心投入,我們可以注意到各個石窟的異同,外來建築、雕塑、繪畫等一系列因素都出現在中國本土,對繁榮漢代流傳下來的視覺藝術,產生了全面影響,它們的融合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鋪墊。

莫高窟156窟張議潮出行圖(局部)

通過學生在課堂分享的石窟藝術調研報告,可以發現他們通過調研不僅熟悉了石窟藝術不同時間、地域所體現出的不同風格和題材;也對石窟藝術所反映的宗教活動及社會風尚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分別對龍門石窟、克孜爾石窟、炳靈寺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雲岡石窟等進行了調研。從調研成果來看,學生能夠通過相關文獻、圖像和視頻資料對石窟藝術的主要內容、風格及其與當時政治、經濟生活的關聯作出相應的解讀。

篇四: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人文素養展演活動

一、課程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吸引和鼓勵廣大學生增強學習人文知識、閱讀人文經典的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運用人文知識的社會實踐能力,爲學生的成才奠定更爲寬厚的基礎。

二、思政育人目標

1、提升與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開拓創新與積極進取的精神;

2、促進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學會進步,培養學生能動協作的實踐技能。

三、育人主題

實踐創新

四、思政育人案例設計

針對當代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以及人才成長中文化因素的作用,本課程加強推行學生劇作表演、口語表達會、讀書報告會、古詩詞鑑賞會等多類實踐活動,並舉行年度人文素養展演,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引領學生通過實踐將知識轉化爲創造力。

五、實施過程

(一)活動背景及意義

我校當下正處於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地方大學的高速發展時期,面臨從單一型人才向多元化人才培養的轉型,因此加強我校人文素養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於學生通過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而形成內在的人格、氣質、修養,從而逐步形成一種穩定的品質和價值趨向,爭做社會所需要的有思想、有道德、有思維、有責任的複合型人才。人文素養展演活動已連續開展多年,充分彰顯母語教育在傳承民族文化、張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構建校園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展示我校人文通識類課程的教學成果,有效提升學生全方位運用母語的能力以及文學審美鑑賞能力,激發學生開拓創新與積極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能動協作的實踐技能,以打造我校特有的人文素養教育質量提升的實施體系,形成自己的品牌。

(二)活動實施

1、活動主題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

2、活動形式

經典誦讀、戲劇表演、情境主持、創意配音等

3、活動要求

(1)可從哲學、歷史、文學等經典著作中選題,也可以選用表現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題材;

(2)要求作品內容積極健康,主題鮮明,富有感染力,兼顧思想性與文學性;

(3)鼓勵在藝術效果和表演形式上進行探索與創新;

(4)每個節目表演人數最少5人,節目時長爲8-20分鐘。

4、參加對象

全校開設《大學人文基礎》課程班級(每年約20個班級,800名左右學生)

5、活動流程

準備階段:(每年3-5月)

(1)3月初各班級傳達展演計劃;

(2)3月中旬各班級選派同學並組隊爲各項展演做準備訓練;

(3)4月-5月初舉行展演節目排練。

全校展演:每年5月底或6月初

(三)活動內容

年度活動

節目內容

2018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人文短劇專場

1、人文短劇《幸福照相館》

2、人文短劇《甄嬛後傳》

3、人文短劇《趣味運動會》

4、人文短劇《感性與理性》

5、人文短劇《小心走路》

6、人文短劇《劉三姐》

2017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話劇專場

1、中國古典話劇《范進中舉》

2、外國音樂劇《音樂之聲》

3、中國現代話劇《沙家浜》

4、外國童話劇《白雪公主》

2016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戲劇專場

1、中國古典戲劇《西廂記賴婚》

2、中國當代戲劇《歡樂頌》

3、外國戲劇《金蘋果的傳說》

4、中國現代戲劇《邊城》

2015年度

人文素養展演

1、國學薈萃

2、創意配音《東成西就》

3、中國現代戲劇《傷逝》

4、情境辯論《文學閱讀與生活認知》

5、情境主持《電視購物》

6、外國戲劇《僞君子》

(四)活動總結

本活動的整臺演出均採取全程拍攝並刻製成光盤,留存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內容豐富、節目質量優良得到高度肯定和廣泛好評,充分顯現了人文素養展演活動是豐富學生校園精神生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營造了我校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培養了我校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情懷,激發了我校學生全面發展、綜合提升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充分展示了我校人文素養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的成果。

篇五: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一、課程教學目標

1、梳理小說的情節和人物關係;

2、品評小說中祥子的性格特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解讀小說的主題(“自由獨立的勞動之歌”),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明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道理;

2、通過對主人公人生經歷的梳理,開展中華民族勤勞美德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指出祥子“北漂一族”的城市夢,結合當下“北漂”熱點增加代入感

五四時期至1930年代的文學創作中,出現了大量描寫人力車伕的作品。直到老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現代文學對人力車伕這一題材的開掘才達到了高峯,《駱駝祥子》以真誠的理解與同情描寫了人力車伕的真實命運,塑造了祥子這一人力車伕的文學經典形象。

在農村失去土地的祥子,帶着“鄉間小夥子的足壯與誠實”來到了都市,十八歲的他想通過自己真誠的勞動來換取獨立的生活,“凡是以賣力氣就能吃飯的事他幾乎全作過了”,最後決定去拉車。帶着“可以成爲最出色的車伕”的自信,祥子給自己訂立了奮鬥目標——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人力車。他年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期;又能吃苦,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標——這是自己能做的事。

祥子可謂“北漂一族”的鼻祖,隻身來到大城市,有夢想有幹勁有決心,能吃苦能拼搏能奮鬥,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點明“北漂一族”爲夢想堅持的決心,啓發學生擁抱、堅持夢想,爲夢努力不退縮的鬥志。

2、分析自由、獨立的勞動者之歌,引導學生體會祥子的奮鬥之美

在強烈的信心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祥子終於湊足了一百塊錢,並買了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自己的車”,對於祥子的意義是多樣的:這是祥子生存的保障,是祥子獨立、自由的前提,是祥子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尤其是祥子的力量、祥子的自信、祥子的尊嚴和價值、祥子的整個生命的象徵。拉上了自己的車的祥子是愉快的、昂揚的,“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這樣下去,幹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買輛車,一輛,兩輛……他也可以開車廠子了!”我們看到,儘管拉車是個苦力活兒,但祥子是越幹越有勁,小說寫到這裏,基調是明朗的。

這是一首人力車之歌,人力車伕之歌,勞動者之歌,獨立地自由地勞動着的祥子的人生之歌,如果沒有自由和獨立,祥子的勞動就是苦役而不是享受,是人生的折磨而不是人生的實現,歸根結底,這是一首自由、獨立的人格之歌。“如同騎着名馬跑了幾十裏那樣”!多麼自由,多麼自豪,多麼痛快!在30年代,中國現代文學作家寫勞動者的勞動多是從政治經濟的層面,從階級對立的層面來寫,所以勞動的場景多是苦難的象徵,是對於人的折磨;老舍從勞動對於人的意義的角度來寫,寫出了勞動的美,從五四新文學到1930年代,很少有作家對勞動給予如此的讚美。教學中可從老舍對勞動的讚美,引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明確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道理。

3、點明夢想需要“他者”助力,弘揚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傳統美德

祥子經歷了三起三落,當祥子鍾情的妓女小福子自殺後,祥子對這個世界己經心無所繫,他墮落成了一個懶惰、自私、有些無賴氣的痞子。“北漂”夢徹底破滅。獨立而自由地勞動,一個多麼低限度的健康的願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變得如此輕薄。

祥子是卑微的,也是具體的,個別的,但是個別的、具體的願望也是普遍性的表現形式。老舍是個愛國主義者,一個關注中國國民性的知識分子,從祥子自由勞動夢的破滅,我們可以感受到老舍對祥子的同情,對民族前途的深切憂慮!今天,我們早已超越了祥子的時空,在新時代,我們每個人的勞動都得到了充分尊重,我們該慶幸。每個人都可以爲夢想而努力,實現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四、教學設計樣例說明

幸福需要奮鬥夢想需要努力

——談老舍小說《駱駝祥子》

課程名稱:中國現當代文學

講授內容:老舍小說《駱駝祥子》

主講教師:謝燕紅

上課日期:2019。11

課程教學目標:1。梳理小說的情節和人物關係;2。品評小說中祥子的性格特徵。

思政育人目標:1。解讀小說的主題(“自由、獨立的勞動者之歌”),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明確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道理;2。結合作品開展勤勞團結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主要環節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學習目標

時間

導入新課

(看視頻)

回顧老舍的創作經歷

瞭解老舍創作《駱駝祥子》的緣起

2分鐘

信息交互

(情節與人物關係)

說一說:分組討論小說中的人物關係,梳理情節。

參與一組的討論

能理清小說的情節與人物關係

4分鐘

畫一畫:小組成員合作,完成祥子起起落落的一生圖。

參與一組的活動

3分鐘

講一講:分組展示,加深對祥子“北漂”的認識。

組織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3分鐘

概念交互

(性格特徵)

議一議:分組討論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

參與一組的討論

會評價劇中人的性格特點

6分鐘

沉浸式交互

演一演:祥子三起三落買車失車的場景。

要求學生認真觀看,組織評議。

揣摩祥子的性格

特徵

8分鐘

挑戰與提升

(勤勞團結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評一評:自由發言,關於祥子的多重解讀(“勤勞、要強”)。

組織學生髮言、小結、

評價

1、理解祥子形象的多面性;

2、明確小說的思想史和文化史意義。

5分鐘

論一論:《駱駝祥子》的“勞動者之歌”與“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參與一組的討論

5分鐘

7分鐘

課堂小結(學習反饋)

結合教材的表述、課堂討論中其他同學的觀點,深入思考勞動之美、團結之力。

教師小結,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

加深對老舍創作的認識。

2分鐘

座位佈局:

教學活動場景:

課前預習●草地讀書會:《駱駝祥子》文本閱讀

“我”來演一演●小組排練:《駱駝祥子》片段

●小組討論:《駱駝祥子》——祥子“北漂”夢想的起起落落

篇六: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從“瓦森納協定”到“中興事件”,看中國自主創新之路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第五章《微波元器件》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瞭解波導中的電抗元件工作原理,會對微帶電路的不連續性進行分析;

2、瞭解連接元件與終接元件工作原理和結構特徵;

3、理解掌握衰減器、相移器、定向耦合器等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特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擁護國家科學發展戰略,增強國際視野,培養國家憂患和國家安全意識。

2、樹立學生履行時代賦予使命的責任擔當,激起學生學習報國的理想情懷,從而滿懷創新精神、鑽研精神和奉獻精神。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本案例的思政教學採取課堂教學專業教學後,佈置學生課後通過圖書館查詢文獻或網絡獲取,撰寫《從“瓦森納協定”到“中興事件”看我國芯片技術發展》論文,作爲1次作業(思政內容)。在下一次授課的開始,結合大家的文獻閱讀和網絡查詢,爲學生講授5-10分鐘的下述內容。

如圖3所示,《瓦森納協定》又稱瓦森納安排機制,它是世界主要的工業設備和武器製造國在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後於1996年成立的一個旨在控制常規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的國際性組織。《瓦森納協定》雖然允許成員國在自願的基礎上對各自的技術出口實施控制,但實際上成員國在重要的技術出口決策上受到美國的影響。中國、伊朗、利比亞等均在這個被限制的國家名單之中。

圖3瓦森納協定和美國對中國的高新技術禁運

《瓦森納協議》嚴重影響着我國與其成員國之間開展的高技術國際合作。在中美高技術合作方面,美國總是從其全球安全戰略考慮,並以出口限制政策爲藉口,嚴格限制高技術向我國出口。中美兩國雖然在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科技合作比較活躍,但是在航空、航天、信息、生物技術等高技術領域幾乎沒有合作。在半導體領域,受限於《瓦森納協議》,從芯片設計、生產等多個領域,中國都不能獲取到國外的最新科技。

通過本案例的思政學習,學生最大的收穫是加強了國家安全、國家憂患意識,深刻體會到落後就要捱打,從而對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充滿熱情。

篇七: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第九章《面天線》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理解面天線理論。

2、掌握等效原理和麪元的輻射場分析。

3、理解掌握喇叭天線、反射面天線的基本結構設計與應用。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國家科學發展、生態發展政策的認同,增強國際視野,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

2、對學生進行了辯證唯物論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加強了學生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規範修養。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本章的思政教學,在章節講述的中間段,以課堂的最後10分鐘,以PPT結合講述的形式進行思政教學。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爲了改進衛星通訊,建立了高靈敏度的號角式接收天線系統(與本章面天線知識相關)。1964年,在用此天線系統測量銀暈氣體射電強度時,發現總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聲,通過分析,他們認爲這些波長爲735釐米的來自宇宙的微波相當於35K,1965年,又證實爲3K並公諸於世。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都是普通的工程師,但因爲他們的工作和發現,榮獲了1978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工匠精神”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根據大爆炸學說,在創世大爆炸之初,尚未形成恆星與星系,宇宙中充斥着緻密、高溫的氫等離子體以及輻射。光子退耦時從混沌中走出來的光子,就帶着創世的信息,一直穿行在宇宙中,直到撞上人類的探測器,這種輻射就是“宇宙背景輻射”。宇宙的膨脹會使這些光子越來越暗,波長越來越長,能量越來越低,根據理論,當今的宇宙背景輻射應當相當於3K的黑體輻射(辯證唯物論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圖6左所示爲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CMB的射電望遠鏡(Holmdelhornantenna天線),圖6右爲科學家們最新繪製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

宇宙微波背景並不是宇宙的盡頭,而是我們所看到的極限,無論是距離(儘可能遠),還是時間(儘可能古老)。宇宙微波背景(CMB)成爲我們最早觀察時間的窗口: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稱爲“創世的第一縷曙光”,它爲科學家們研究宇宙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證據。

篇八: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緬懷“微波之父”,激發報國熱情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第一章《均勻傳輸線理論》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掌握傳輸線方程的解與特徵參量求法;

2、理解Smith圓圖;理解傳輸線的阻抗匹配在電路設計中的應用;

3、理解掌握微帶傳輸線概念和特徵。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黨的領導,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政策的認同,增強國際視野,培養國家憂患意識,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

2、樹立學生履行時代賦予使命的責任擔當,激起學生學習報國的理想情懷;加強了學生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規範修養,培養了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實際教學中,並沒有在章節的開始就進行思政教學,而是在上完2~3節課專業知識教學的間隙,單獨開闢出5-10分鐘的時間,爲大家講述“中國微波之父”林爲幹院士的事蹟(結合單獨的PPT頁)。

圖2林爲幹在實驗室(1986年)

林爲幹是我國著名的微波理論專家,被公認爲我國微波學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林爲幹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婉言謝絕了導師溫納裏讓其留校的邀請,毅然衝破阻力回到祖國。1956年,林爲幹服從組織安排,舉家西遷成都,參與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並將一生奉獻給了這所高校。1980年,林爲幹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後的七八年時間裏,林爲幹發表了130餘篇學術論文,並解開了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微波學界爲此歡呼不已。鑑於林爲幹在微波理論研究的巨大成就,他被稱爲“中國微波之父”。中國電子科技大學設立“林爲幹”班,旨在傳承林先生“做一輩子研究生”的學術精神和愛黨愛國的崇高道德。

通過上述思政學習,學生一方面激情澎拜,深受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也暫時擺脫繁重的理性思維和推導,得到了積極的休息。學生從身和心兩個方面,都做好了繼續積極進行專業學習的準備。

篇九: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觀中國“天眼”,樹民族自信

(一)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第六章《天線輻射與接收的基本理論》的學習,實現下述教學目標:

1、瞭解天線的分類、功能、特性;

2、掌握天線的基本輻射單元基本原理;

3、理解掌握天線的基本電參數基本概念、涵義。

(二)思政育人目標

1、堅定學生對國家的大政方針、科學發展理念的認同,增強國際視野,滿懷愛國熱情,勇擔民族復興使命,發揚時代精神。

2、幫助學生樹立履行時代使命的責任擔當,激發學生學習報國的理想情懷;加強了學生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與規範修養;助力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本章的思政教學,將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該章主要內容講述的開始,通過PPT向同學們展示世界上最大的天線—500米口徑“大鍋”,如圖5所示,有的同學可以迅速認出這是我國的“世界之最”-“FAST射電望遠鏡”,教師對FAST工程進行3-5分鐘的簡述,以引出天線專業知識的講解。

第二階段,在該章主要內容講述的中段,進行10分鐘左右的思政教學。請同學觀看7分鐘左右的視頻《中國“世界之最”工程“FAST”之父南仁東》。

觀看完後,教師做下述闡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被譽爲“中國天眼”,工程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於1994年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啓用。啓用當天,習近平給科研人員和建設者們發來賀信:“浩瀚星空,廣袤蒼穹,自古以來寄託着人類的科學憧憬。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爲‘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啓用,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有重要意義”。

學生通過該案例的思政學習,最大的感受是增強了民族自信心,並對南仁東堅持22年,只做一件事(“天眼”工程)的責任擔當,奉獻和職業精神,都有了最深的體會和感染。

篇十: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

《遠大前程》: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理想與現實的錯位

一、課程教學目標

1、介紹查爾斯·狄更斯的創作背景、寫作特色及其主要作品。

2、介紹19世紀中後期英國批判現實主義特色。

3、分析《遠大前程》中的人物形象,賞析小說開放性的結尾。

二、思政育人目標

1、認識19世紀英國資產階級紳士文化價值觀的實質。

2、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設計及實施過程

1、課程導入

(1)思考問題:《遠大前程》是一部什麼性質的小說?它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匹普是一個成功的紳士嗎?他的思想品格如何?他的成長經歷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2)圖片展示:

提問:圖片中的匹普與你心目中的英國紳士有什麼區別?紳士是一種文化現象嗎?紳士文化體現了英國社會的什麼特徵?主人公匹普的夢想與幻滅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匹普的紳士夢與他的愛情夢有什麼關聯?

總結:英國的紳士文化體現了英國社會的等級特徵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金錢和地位成了年輕人的遠大理想,財富的價值與其來源無關,“向上爬”成爲當時英國青年一代的座右銘。

2、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內容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決定大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它包括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爲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遠大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

3、深層閱讀與深度反思

(1)英國紳士文化的本質:“紳士”本指行爲優雅有禮的男士。然而19世紀的英國社會風尚已經將“紳士”變爲一種上流社會的符號,與金錢和地位劃上了等號,與教育程度和禮儀關係不大。連像麥格維奇這樣的罪犯,都夢想成爲紳士,爲此他把自己的夢想當作恩惠施與可憐的窮苦孩子匹普。“紳士”已經成爲英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紳士文化也成了英國等級社會金錢至上的象徵。

(2)“思政”教育:匹普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遠大的理想不能脫離現實,否則就是虛夢一場。實現理想要腳踏實地,要有拼搏精神和辛勤勞動的付出,絕不能寄希望於不勞而獲。理想是奮鬥目標,不能與不切實際的夢想等同;成功是價值觀取向和信念追求,不能與金錢和地位掛鉤。

當代大學生應堅定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遠大理想,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而努力奮鬥,要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代大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關鍵階段,個人成長過程中會受到西方文化勢力的影響,應該學會辨別是非的能力,牢固樹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32395.html

  • 標籤: 大學 優秀 案例 課程 小學作文教案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大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秀案例(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