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7W 次

篇一: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

教學目標:

1、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意象,感悟詞中闊大的意境。

2、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教學難點:

1、從意象的角度瞭解關於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學的描寫。

2、領會浪遏飛舟的深刻含義。

教學用具:

音頻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他是領袖,他爲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

二、背景介紹

1911—1925年,毛澤東在長沙學習、生活、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三年,這期間發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和共產黨成立等,他與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創立新民學會,領導長沙學生愛國運動,主編《湘江評論》,建立湖南共產主義小組。

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誦讀欣賞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學生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二)整體感知

1、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

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四、再讀課文,詩歌鑑賞

(一)寫壯景,抒豪情

1、研習“湘江秋景”圖(“看”字所領的7句)

提問: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描繪眼前這大好秋色的呢?

明確: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靜)

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靜、動)

仰視:鷹擊長空(動)

俯瞰:魚翔淺底(動)

總寫:萬類霜天競自由

小結:遠近結合,總分有序,動靜交錯,紅綠輝映,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色彩絢麗的湘江秋景圖。

2、研習“中流擊水”圖(最後三句)

品讀“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討論:“中流擊水”這一情景蘊含着詞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採取象徵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以天下爲己任,以及在新時代的大潮裏,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氣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

1、“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

2、“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

3、“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與明處對比

4、“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三)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

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爭”字活現出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的表現了鷹的矯健身姿;用“翔”而不用“遊”,精當的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四)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沁園春雪》上闕描繪北國風光,下闕評古論今,抒發壯志豪情。

這首詞上闕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的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有誰來主宰的問題。下闕回憶了往夕崢嶸歲月,表現了詩人與戰友們爲了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的給出了“誰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中國的革命青年。

(五)比較分析

1、背誦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思考:《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麼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爲什麼?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明確:《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是指才華出衆,品格超羣,對歷史發展有巨大影響的傑出人物,英雄豪傑。《沁園春長沙》中的包括詞人在內的“同學少年”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關心國家命運,富有鬥爭精神,正是中國革命隊伍的“中流砥柱”。詞下闕通過寫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同學少年,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同學少年,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同學少年,藝術地回答了上闕提出的“誰主沉浮”的問題,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2、分析毛澤東《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討論、明確:這首詩寫出了毛澤東年輕時期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主宰國家命運、以天下爲己任的博大胸懷。

五、結束語

朗讀《詩人領袖》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裏是最長一行。常於馬背上構思,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戰地黃花,如血殘陽,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時瀟灑地抽菸,擡頭望斷南飛雁,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雪天更善暢想,神思飛揚起來,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屈指數算,一首氣勢磅礴的詩,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輕易不朗誦,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詩眼,嘹亮了東方!

作業與練習:

1.默寫《沁園春·長沙》;

2.預習戴望舒的《雨巷》。

篇二: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瞭解詞的常識及寫作背景。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深沉的意境,培養詩詞鑑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把握詞的內容,揣摩詞中的意象。

2、探究法,引導學生品味、賞析詩詞的語言,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毛澤東的偉人情懷,感受詩人豪放雄奇的風格。

教學重點:體會《沁園春長沙》是如何通過特定意象表達時人豪邁的情感的。

教學難點:把握詞的語言,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用具: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朗讀《沁園春雪》,引出這首詞的作者——毛澤東。今天我們來學習毛澤東的另外一篇詞《沁園春長沙》。

二、詞的常識簡介

詞,又稱長短句。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因爲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沁園春是詞牌,長沙是題目。沁園春,相傳是東漢明帝的女兒沁水公主的花園名,後來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後人作詩吟其事,沁園春這個詞牌由此得名。

三、作者及寫作背景

192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日趨高漲,“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震驚中外,農民運動也如火如荼的開展。但是一方面工農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另一方面軍閥統治者爲了維護其反動統治而對革命進行瘋狂的鎮壓。同年2月,毛澤東在湖南韶山從事革命活動,找到軍閥的追捕,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來到長沙。在長沙時,他漫步湘江,遊橘子洲,看着水光山色,滿目秋景,心潮激盪,豪情滿懷,寫下了這首詞。

四、聽錄音,正音

五、朗讀課文

1、學生齊讀。

2、教師點評,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六、研讀課文

(一)研讀上闋

1、學生翻譯

2、教師疏通文意並分析

(1)第一句交代了什麼?描繪了一副怎樣的畫面?

明確:時間(寒秋),地點(橘子洲),環境。

獨立寒江圖。

(2)作者筆下的秋是否如歷代時人說的那樣悲?哪些句子展示了作者筆下的秋景圖?

明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3)寫秋景時作者的視覺角度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從遠到近,自上而下。

(4)上闋作者運用了很多富有表現力的字眼,有哪些?

明確:表動作:染、爭、擊、翔

表數量:萬、層、百

表顏色:紅,碧

(5)明明展現的是“暖秋”,爲什麼以“寒”字起筆?

明確:“寒”既是實寫,又是虛寫。

實寫:時令到了秋天,天氣變得寒冷。

虛寫:暗示當時時局的艱辛。聯繫當時背景,“寒”字與“悵寥廓”的“悵”遙相呼應,正因爲“寒”使作者心有所思,思有所憂,從而發出“誰主沉浮”的感慨。

(二)研讀下闋

上闋由“看”字引領出一副色彩斑斕的秋景圖,那麼下闋哪個字眼引領了下文呢?——憶。

1、句子研讀

(1)攜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是過渡句,由上闋的寫景自然地過渡到憶事。

“攜”和“侶”說明了什麼?

明確:說明人物關係的密切團結。

“崢嶸”和“稠”點明瞭什麼?

明確:崢嶸:本意是山陡峭險峻,這裏指不平凡的歲月。

稠:多。

兩個詞點明時代特徵,反襯出作者他們的奮發有爲。

(2)揮斥方遒

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3)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4)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怎麼理解?暗含着什麼?

明確:激勵了一切革命者應該發揚蓬勃的朝氣,做革命的中流砥柱,爲讓勞苦大衆成爲天下的主人而奮力拼搏。同時也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個問題。

小結:

1、揭示主旨:

本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2、寫作特色

(1)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2)對比手法的運用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篇三: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詞中生詞字音字形,典故的含義及其表達,並背誦全文。

2、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內涵。

3、學習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4、學會以詞的意象爲切入點來鑑賞詞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誦讀教學法,培養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氣語調和情感朗讀詩歌。

2、情感體悟法,加強情感體驗,體悟詞中所抒發的博大情懷。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凌雲壯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奮發向上,拼搏進取。

二、教學重點:

1、詞中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藝術手法。

三、教學難點

詞中意象的理解與把握,明確意象意境的內涵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播放歌曲《東方紅》,大家熟悉這首歌嗎?這是人民羣衆送給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頌歌,而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領袖,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詩人。

2.師:毛澤東善於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時期的人生理想。

3.師:《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詞,首先我們瞭解一下“詞”的相關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爲“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爲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爲“詩餘”。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爲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按照字數的多少分爲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九十一字以外)。“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標題。

二、整體感知,誦讀理解。

1.介紹背景。

師:這首詞的題目是《長沙》,作於1925年。當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革命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也遍及十幾個省,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正風起雲涌地開展着。這時候,一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反動勢力爲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壓。那麼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進步,誰將成爲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這些問題成爲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滂湃,便以『長沙』爲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師:中國傳統詩詞是用來幹什麼的?(言志,抒情),大家思考一下毛澤東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詩歌會有什麼特色?抒豪情,言壯志。

2.學生朗讀,糾正字音。

師:大家現在有兩分鐘的時間看課文,然後我們請一位同學朗讀全詞,注意要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的不錯,有些容易讀錯的字詞他(她),都讀對了。(但有幾個失誤)我們一起看看哪些字詞是容易出錯的,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沁(qìn)百舸(gě)悵(chàng)寥廓(liáokuò)攜(xié)遏(è)崢嶸(zhēngróng)遒(qiú)

3.音頻範讀。

師:現在我們聽錄音,注意聽他是用了怎樣的語氣,節奏,在哪裏停頓的。

4.集體朗讀。

師:好,我們集體讀一遍,然後學習它的內容。

三、具體內容分析鑑賞

1.師:《長沙》是一首記遊之作,它的突出特點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讀這首詞就要從整體感受抒情形象入手,理清思路。

首先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

2.師:“立”在詞的首句,我們看詞的首句寫了些什麼。(課件展示)

(在深秋一個天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着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獨立寒秋圖

3.師:“看”總領哪些內容?湘江秋景圖

(看萬座山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滿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雄鷹敏捷矯健,在遼闊的藍天裏飛翔,魚兒輕快自如,在明淨的水底裏時沉時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裏爭求自由.)

師:如果讓你根據詞的內容畫一幅圖,大家想要怎麼來佈局着色呢?

我們要考慮景物描寫的視角變化和寫景順序是怎樣的

4.師:“悵、問”是作者由眼前之景所引發的思考與疑問。

(面對着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涌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決定,主宰?)

5.師:,學生齊讀下闋詩詞,思考下闋是怎樣回答上闋的問題的。“攜、憶”這是對上闋所提問題的思考過程。

(過去,我和我的朋友,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裏漫遊.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達官貴人,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6.師:作者思考完後,得出了怎樣的回答呢?“記”所點明的是什麼?

(大家是否記得,當年我們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駛而來的小船?)

中流擊水是中流擊楫的轉化,是對上闕“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突出詞人和他的戰友們要在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羣敢於“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

中流擊楫zhōngliújījí:擊:敲打;楫:槳。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四、藝術表現分析:

1.師: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嗎?

意象就是滲透着詩人情感的客觀物象。而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就是意境。意境是由意象創造出來的。

2.師:請你用一個最具有表現力的詞來說說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萬山(紅遍):紅之廣闊

層林(盡染):紅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滿清澈之極

百舸(爭流):千帆爭發充滿生機

鷹擊(長空):矯健有力

魚翔(淺底):輕快自由

萬類(競自由):昂揚奮進

3.師:這些意象的特點表明了什麼?意象美來自景物的選取,來自意象的表達,來自意象的組合

壯麗的意象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契合,抒發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作者融情於景,看到了壯麗的圖景,又借景抒情,以壯景抒豪情,完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4.師:壯景與豪情構成了什麼樣的意境呀?高遠廣闊,壯麗絢爛

五、課堂小結:

1.這首詞分上下兩闕。上闕描寫今日獨遊,觀橘子洲頭秋景,聯想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樣事關國家、民族命運的問題。下闕用“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過渡,承上啓下,回憶起與戰友們一起從事革命活動的不平凡歲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本詞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眼前景到追憶往昔戰鬥,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很有層次性。

2.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爲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六、遷移拓展

1.師: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麼?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2.師:古人描寫秋天多“怨秋”、“悲秋”,把秋天寫得蕭殺淒涼、清冷慘淡,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萬里悲秋長做客”,“秋雨秋風愁煞人”等等,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毛澤東筆下的秋爲什麼如此絢麗多彩、生機盎然呢?這與一個人的什麼有關?

毛澤東是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致治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範,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人生態度,性格,志向

3.師:

1910年,外出求學的毛澤東,臨行前寫了首勵志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帳薄裏: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經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的“面壁十年圖破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願,都是他們在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

4.師: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嗎?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人的生活並非只是一種無奈,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態度”來決定的,其好壞足以明確我們構築的人生優劣。

心態決定着命運: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爲;播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擁有一顆積極的心態,樹立理想,掌控命運。

七、課後作業

背誦這首詞

八、板書設計

篇四: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沁園春長沙

教學目的

1、瞭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健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

教學重點

1、品味詞中意象,感悟詞中壯闊的意境。

2、領會毛澤東同志寬廣的胸襟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精神。

教學難點

1、詞人寫的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詞裏的那種蕭殺、感傷的"悲秋"情調。

2、深刻領會"浪遏飛舟"的含義。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爲氣也",歐陽修《秋聲賦》:"噫嘻悲哉!此秋聲也".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船漁火對愁眠".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以嘆時運不濟,人生的艱難萬苦。但也有不少文人爲我們唱出了秋的讚歌。如唐朝劉禹錫《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催人奮發有爲,大展鴻圖,給人頑強奮鬥的精神。還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爲我們描寫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營造了一種闊大的意境。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崇高心靈,體會這位偉人青年時代的宏大胸襟和遠大抱負。

二、背景及作者簡介

背景:這首詞作於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創建了湖南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經在廣州正式成立。但陳獨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領導權交給資產階級。毛澤東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這年10月,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全國農民講習所,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勢,追憶了昔日的戰鬥歲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豪放詞,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領導權問題。

作者:毛澤東(1893-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三、解題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羣》《壽明星》。相傳爲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後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內容。

詞,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於隋唐之際,大盛於宋,隨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爲純粹的文學樣式。初起是稱"曲子"、"雜曲子"和"曲子詞",後來也稱作"樂府"、"長短句"或"詩餘".

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但後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着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詞的分類:詞分爲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58字以內爲小令;59至90字爲中調;91字以上爲長調。

詞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四、指導朗讀

教師範讀(或聽錄音朗讀)→學生誦讀→教師指正。

誦讀提示:"看"、"恰"都是領字,讀時兩字後要稍作停頓,以突出它們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五、整體感知,疏清思路。

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側重寫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誰主沉浮;下闋由"憶"到"恰""記",側重追憶往事,表現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思路清晰,情貫全詞。

請同學們結合全詞,展開想象,看看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

明確: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第二課時

六、點撥指導。

(一)獨立寒秋圖:

1、讓學生將開頭三句詞的正常語序調整好,並簡要說說它們的大意

明確:前三句的詞序和同一般詞序不一樣,這是爲了適應詩詞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順序應爲: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其大意爲:在深秋時節,年輕革命家毛澤東獨立於橘子洲頭,深情凝望着湘江水滾流北去(心頭翻騰着無盡的遐想)。"獨立"一詞不僅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而且讓讀者想象詞人面對湘江滾滾北去時表現出的中流砥柱的英雄氣概。此三句點明瞭時間、地點、特定的環境。

板書:獨立寒秋圖:點明時間、地點、環境

(二)湘江秋景圖:

1、詩人看到了什麼?"看"字統領到哪一句?(中間七句)

2、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來寫?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物,由點到面

3、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明確: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慢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

水底:魚翔淺底(俯視)

4、哪些詞具有表現力?

明確:萬→山之多;遍→紅之廣;層→林之密;盡→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爭→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擊→飛之矯健;翔→遊之輕快(本指鳥盤旋的神態);競→有力地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5、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詩人通過遠眺、近觀、仰望、俯視到的紅葉、綠水、藍天、白帆、雄鷹、游魚,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色彩絢麗壯美的秋景圖,體現了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表現出了詩人寬廣的胸襟。

6、此時,詩人面對美麗壯觀的寒秋圖,想到了什麼?(最後三句)

明確:面對生機蓬勃、絢麗壯美的大自然和廣闊宇宙,詩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國命運和革命未來,進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誰是大地主宰的問題:革命領導權問題。"悵",寫出詩人思緒萬千,百感交集。這一問也寫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凌雲壯志。

板書設計

上闋:看(湘江秋景圖)

遠眺:山紅林染(靜)問:誰主沉浮

近觀:江碧舸爭(靜、動)景:寓情

仰視:鷹擊(動)寫出:博大胸懷

俯視:魚翔(動)凌雲壯志

概括:萬類——競

(三)崢嶸歲月圖:

1、問:"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起承接過渡作用。一般地,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起過渡作用。詞的上下片寫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詞時非常注重過片。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遊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與"同學"一起來遊的情景,於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銜接巧妙。

2、"憶"的是何內容?具體表現在哪些句子中?由哪個字統領?表現了何思想感情?

明確:憶的是往昔"崢嶸歲月"(即對往日不平凡的鬥爭生活的形象概括);具體表現在中間七句,由"恰"字統領。作者選用典型事例,將往事化爲觸手可及的形象,將過去的歲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如將同學們的精神面貌化爲"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將同學們的活動和志趣:經常評論國家大事,慷慨激昂、奮筆疾書,寫出批評惡濁、表揚善良(激濁揚清)的文章,向軍閥、帝國主義展開了英勇鬥爭化爲"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將蔑視權貴的意思化爲"糞土當年萬戶侯"——把反動統治者視如糞土。

可以舉一些實例,讓學生深入領會。如詞人在長沙第一師範學習和工作時,常與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一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他們在長沙組織了"新民學會",創辦了《湘江評論》;1915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毛澤東印發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毛澤東和何叔衡領導了湖南人民驅逐反動軍閥張敬堯的鬥爭,接着又向湖南軍閥譚延闓、趙恆惕展開英勇鬥爭。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年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鬥風貌和豪邁氣概,表現了毛及戰友們以天下己任,蔑視反動派、改造舊世界的戰鬥精神。

四、中流擊水圖:

1、學生品讀最後三句,然後想象詞人當年曾和同學舊侶,在激流中奮臂划水,掀起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的情景。

2、最後三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用了什麼手法?有何作用?

明確:設問結尾,採用了象徵手法,運用了大膽的誇張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在新時代的浪潮裏,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於革命風浪中,乘風破浪,急流勇進,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任,表達了立誓振興中華氣概豪情,表現了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板書設計

下闋:憶(崢嶸歲月圖)

答:同學少年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中流擊水圖)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寫出:戰鬥精神革命豪情

小結:下闋,作者採用了總分結構來描寫。作者先總寫"崢嶸歲月稠",再具體描繪往昔的"崢嶸歲月",最後再選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畫面來描寫,抒發了豪情壯志。

七、總結全文

篇五: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誦讀詩詞,初步領會詩詞的內容。

2.抓住詞中的關鍵語句,對詩詞的中心思想、寫作思路和創作手法作深入思考與分析,讀懂詩詞的內涵。

3.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

4.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抒情主人公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教學重點

1.抓住詞中的關鍵語句,對詩詞的中心思想、寫作思路和創作手法作深入思考與分析,讀懂詩詞的內涵。

2.品味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

教學難點

抓住詞中的關鍵語句,對詩詞的中心思想、寫作思路和創作手法作深入思考與分析,讀懂詩詞的內涵。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鑑賞分析法、討論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夠引起我們內心深處深深的震撼,一個就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人類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綻放着生命華彩的壯美詩篇就使得這種精神能夠穿越歷史的風雲,不斷照耀着我們,引領着我們不斷去追尋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學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暫歷史而最終獲得了永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人們總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並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他生前同意並公開發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爲詞牌的長調只有兩首,一首是我們初中學習的《雪》,另一首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長沙》。長沙是毛澤東革命人生的起點,讓我們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二、初讀感知

(一)多媒體配樂朗誦,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畫面,對比把握基調,快速感知畫境。

(二)學生朗讀,教師指導點撥。反覆誦讀,助學生漸入佳境。

(三)詞作一般都是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這首詞上下闋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三、解讀文本

(一)思路理清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朗讀這首詞,找出顯示思路的關鍵詞。

(二)品析上闋

1.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上闋所繪之景。作者是怎麼來構畫這幅秋景圖的?

學生討論這裏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爲什麼說這些詞語富有表現力?

(這裏不擬定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2.請用兩個以上的形容詞準確概括這幅秋景圖的特點。如果要在原文裏找出一句話來表達畫面特點,是哪一句話?

色彩絢爛、生機勃勃

“萬類霜天競自由”

3.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什麼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景的?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4.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這幅畫中實境的遊客,你會有什麼感覺?

進行想像力的訓練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分爲四步:

(1)勾勒形態:將羣山、層林、江水、船隻、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2)染上顏色:把黑白屏變成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3)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隻爭發;雄鷹在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4)讓畫面更細緻、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5.作者是什麼感覺?置身於這樣一種萬類多姿競自由的蓬勃畫境裏,作者何來“悵”慨?

(此間相機落實一些重點詞語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讓學生討論,通過想象,體會到了什麼樣的意境,感受到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在對大自然萬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國家命運的由衷關懷。

(學生的表達要求基本準確)

第二課時

(三)品析下闋

1.下闋所抒何情?用什麼方法抒情?

2.與意趣相投之人結伴同遊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當年與作者同遊的是怎樣的一羣青年?他們是不是跟我們平常旅遊一樣是遊山戲水去了?

交待詩歌背景:

1925年2月,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恆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祕密來到韶山來到長沙,並獨自去了橘子洲。長沙是毛澤東早年生活學習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重遊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沁園春·長沙》。

(1)討論幾個重點詞的用法:

①“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係親密團結。

②“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有爲。

③“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和戰鬥行動。

④“糞土”形象不美,表現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⑤“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想到“中流砥柱”。

(2)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羣敢於向舊世界宣戰的鬥士。

(四)內容小結

1.上下兩闋的寫景抒情是怎麼聯繫起來的?

2.請從課文中找出幾個詞來概括全詞的行文思路。

四、深讀解味

(一)我們都是有自然生活常識的,當時的橘子洲頭有紅葉、有蒼鷹可能不假,但肯定還會有枯草落木一類秋天特有的景象的,作者爲什麼不寫這些?

(二)形容詞、動詞是描形繪色的必要工具,有人說這首詞對這兩類詞的運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請找出你認爲用得極妙的形容詞或動詞來,說說你的理由。

(三)除了形容詞和動詞,你認爲還有那些詞語在這裏運用得特別巧妙?說說你的理由。

(四)如果我們來作一個置換:“立”改成“站”,“擊”改成“飛”,“翔”改成“遊”你覺得好不好?或者乾脆把寫景部分全部改成“看萬山衰遍,枯林盡灰;湘江濁透,朽木橫流。鷹哀長空,魚藏水底,萬類霜天盡憂愁”,這樣改後意象色彩也還是統一的,你認爲好不好?

(五)總結本詞中心、特點以及鑑賞詩詞的方法。

鑑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瞭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徵。

五、總結提升

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自由的讚歌,風華少年的讚歌!年輕的的毛澤東,泰山一般沉着獨立於深秋的遼闊江天,不作感傷文人的悲吟哀鳴,不學孤傲文人的高蹈自適,而是表現出了主宰天地的青春豪情,充滿了高度自覺的社會使命感。在當時革命不利的背景下,毛澤東依然積極樂觀,逆境中勇拼搏,灰色際遇裏尋亮色,只因他胸襟寬闊有天地,性格里烙着絢爛的底色。

“英雄自古出少年”,偉大領袖毛澤東不是生下來就命比帝王的,歷史上的許多偉人,也都是青春年少時就表現出了崇高的壯懷:

(一)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終不還。

埋骨何必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毛澤東《呈父親》

(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面壁十年圖破壁”

——周恩來

(三)“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

(四)啊,青春!青春!或許你美妙的全部奧祕不在於能夠做出一切,而在於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

(五)做一番偉大的事業,總得在青年時代開始。

——歌德

(六)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雷鋒

(七)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

——魯迅

結語:這就是青春!青春在任何一個時代,在任何一個年輕人身上賦予的意義都是一樣的,相同的年齡,必有相同的激情,只是時代不同,任務不同而已。承前啓後靠我們,世界的未來和希望,在我們的身上,大家能不能充滿自信地來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遊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羣鬥士。

依據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六、再次放聲朗讀全文,結束課程

七、作業佈置

(一)比較鑑賞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並寫成三百字的鑑賞小短文。

(二)背誦《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三)課外閱讀任先青詩《詩人領袖》

篇六: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

地位與作用: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代詩歌鑑賞,而《沁園春》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鑑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鑑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代詩歌鑑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鑑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於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教學安排:1教學內容:通過閱讀鑑賞,瞭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的特點,能夠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學生素質方面起着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傳輸給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鑑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爲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爲主〉

(二)教學重點:反覆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培養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想

抓住詩的思路,反覆朗讀,着重體會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而具體、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學習詩人的寬廣襟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2、(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長沙》

〈導入設計依據:〈沁〉是以古典詩詞格律寫成的一首現代詩歌,所以教學時必須讓學生了解有關詞的背景知識,而學生在初中初步學過毛澤東的另一首〈沁園春雪〉,由背誦〈沁園春雪〉導入目的在於溫故而知新〉

(2)師點擊“作者背景”並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的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恆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祕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並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後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3、反覆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用標準的範讀去規範學生的朗讀節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適時適當的指導會使學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請兩名同學分別用自己的語言把本詞描繪出來.老師最後描繪:深秋時節,我獨自站在橘子洲頭,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遠望層層疊疊樹林,經霜染後,一片紅火;近看碧綠清澈的湘江,無數船隻在爭相行駛。雄鷹在高空展翅飛翔,魚兒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間地萬物都在競相向上,蓬勃發展。面對這一派勃勃生機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緒萬端:廣闊無垠地大地呀誰纔是你的主人呢?回憶往昔,曾經同許多同志在這一帶遊覽、聚會,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那時侯,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發,才華橫溢;同學們意氣奔放,正顯得遒勁有力,經常在一起評論國家大事,寫出激濁揚清的文章,把反動統治者視爲糞土。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隻?

〈設計依據: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麼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麼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麼?

第一問:學生討論後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凌雲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後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容〉

5師講:詩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練、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試體會下列紅色字的好處

(1)獨立寒秋(2)層林盡染(3)鷹擊長空(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設計依據:從細處着眼理解詩人煉字煉意的功夫和創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來的不同表達效果〉

6、品讀,激情體驗——聯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爲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下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裏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設計依據:激發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能力,比較語言文學藝術和繪畫藝術的不同,領略語言帶來的無窮藝術魅力〉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裏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鑑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的心志。“獨立寒江”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美的寫景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展。

(3)老師提問:古人筆下的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的秋景爲何如此絢麗多采,充滿生機?

學生討論並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吒風雲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範,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設計依據:比較古代文弱詩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寫照,領會本詩流露出的詩人的革命豪情〉

8、古詩詞鑑賞指導

反覆朗讀、感知語言(二)體味意境、感悟摯情

(三)把握類別、辨析風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設計依據:貫徹執行“目標教學“的理念,總結教學流程,給學生一個有關鑑賞詩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導〉

9、佈置作業:用以上五點鑑賞方法激賞〈水調歌頭游泳〉

〈設計依據:練習鞏固對以上鑑賞方法的掌握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上課時,我介紹完背景後,飽含激情地朗讀了一遍,沒想到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還的的同學說:“老師再讀一遍!”於是我又讀了一遍。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許多學生竟然也煞有介事的跟着讀了起來!本來我打算讀完後接着講解、賞析,然後再讀,看到同學們讀的激情,我放棄了原來的思路,先教學生讀,通過停頓、重音、語速、節奏的處理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學生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感受加領悟。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感到,教讀詩歌老師必須先喜歡,老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容入朗讀中才能更好地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其次,詩歌教學應把重點放在朗讀上,在或激昂奔放、或舒緩有致的朗讀中感悟作者通過外在的客觀物象所表達出來的內在的思想情感,欣賞他們爲創設美好意境和抒發內心哀樂所運用的高度凝鍊的語言。

當然,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各個環節的銜接上,在一些問題的設置上,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完善自己,完善教學!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6241.html

  • 標籤: 沁園春 教案 精選 教學 初中作文優秀教案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沁園春長沙教案優秀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