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議論文作文 > 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推薦6篇)

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推薦6篇)

 作者: | 閱讀: 7.66W 次

篇一: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推薦6篇)

郭奕林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屈原嘆世人皆醉唯他獨醒,爲堅守操守抱石投江。他,像他這樣的人是時代的炬火。他們不隨波逐流,而是以血肉之軀隻身擋在時代的風浪前,巋然不動,溯迎而上,爲內心熱忱而死,爲時代而歌,成爲歷史長河波濤下的“人類羣星閃耀時”。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又拼命硬幹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他們更是時代的脊樑。

他們鞠躬盡瘁,捨生取義,是對內心的回答。城牆之上,朝堂之大,牢獄之中,一顆顆赤子之心滾燙。家亡國破時,山河破碎間,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君子們立於天地間,撐起遍地飄零、滿紙荒唐。他們何以至此,不畏身首異處,人生苦短?只因心中的炬火太過灼灼,因義而忘生,因操守而堅持,行至水窮處,便捧出一窩心火,以生命爲燭爲蠟去喚醒遍地星子。他們無愧於己,他們爲內心的熱忱而死,悲壯卻不蒼涼。

他們爲時代而歌,在歷史的浩渺星海中點亮了屬於自己的光。人生不過彈指間,白雲蒼狗,滄海桑田,幾十載便來也空空去也空空。但那些在歷史中踏浪而上的人的生命是無窮已的。海瑞死諫,嘉靖皇帝不懂他這份執着,這份堅定,問他這樣做又會有誰在意誰會記得,海瑞答,歷史在意,史冊記得。是啊,歷史記得:它記得被時代的巨浪吞噬的人,它記得被滾燙的車輪碾過的人,它記得汨羅江下的高潔的靈魂,記得如勁竹盛鬆一般的人。歷史的羣星因他們而閃耀,汗青上刻印着他們曾生於斯死於斯的燦燦證據。

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人,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人。如今我們無需靠捨生來取義,但我們依然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迎着心中太陽的方向昂首站立,堅守氣節和自己獨立的人格,重義而自由。

尼采曾說,“其實人和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根就要扎進黑暗的地底。”有些人心中有山河四方,甘爲家國天下而死,因爲心中有光亮,便不畏路漫漫其修遠兮,不畏前方艱難困苦。他們手捧炬火,成爲點亮時代的光,他們化作星芒,閃耀在歷史的浪濤中,我們需要他們,我們記得他們。

篇二: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胡雅清

知得失,明進退

故事中的賈誼對屈原投江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他無論在哪裏都可以輔佐君主,何必留戀楚國?他的這番話充分的展現了其趨利避害的變通思想。

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在矛盾面前,有時逃避何嘗不是一種智慧!韓信在深知與惡霸想都只會有更多麻煩時,選擇隱忍,受胯下之辱,最終成爲威風凜凜的將軍。范蠡早早意識到無法與勾踐共享勝利成果,便拂袖而去,終成爲富可敵國的商賈。試想,倘若韓信一氣之下殺死惡霸,能否避免牢獄之災,一展宏圖?范蠡若是沉迷於勾踐所承諾的名利,是否能安穩幸福地度過餘生?可見,在明白得失利弊後,明哲保身方爲正道。

爲什麼智者會選擇趨利避害?這是因爲他們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在亂世中,管仲與齊桓公一笑泯恩仇,管仲忠心耿耿,爲齊國之霸主地位鞠躬盡瘁,難道世人會因爲他在公子糾死後效忠於齊桓公而忽略他的經世之才,使他遺臭萬年嗎?管仲並非牆頭草,只是當時木已成舟,無論是誰成爲君主,能夠利民安國的就是好君主。在衝突面前,兩人擁有共同的目的——國家強盛,因此冰釋前嫌,成爲千古佳話。由此,在大局面前,識時務者爲俊傑。只要不違背初心,及時退舍是識大體的表現。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遁逃是一種可恥的行爲。在抗戰期間,不乏有人成爲愛國賊,淪爲帝國主義的走狗,這是忘卻本心的行爲。正義的人會爲自己的國家衝鋒陷陣慷慨就義,卑鄙小人卻在爲敵人搖旗吶喊。國家是每個人心中最堅實的後盾。可見,那些賣國者的內心早已潰不成軍,他們與先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無底線,沒有明確得失的損益。由此而言,退一步廣闊天空的條件是認清本心。

古人明哲的變通思想在現世仍有鮮活的生命力。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面對當時的衆說紛紜,鄧小平堅定地說:“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耗子的就是好貓。”如今,盛世太平,中國以其迅猛之勢不斷成長,人們的日子越來越好。我們無法得知,若是不變通,如今會發展成何樣。但我們可以說,這種變通思想使中國越來越富強。

同樣的,新時代的我們不能內心腐朽,傳承其精華,去除其糟粕,知得失,明進退,讓變通之火在新時代燃燒,釋放其活力!

篇三: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唐佳慧

何不如鳳,擇良木棲

材料中賈誼認爲屈原爲高尚名節而懷石投江的故事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那便是不侷限於楚國,輔佐其他明君。而這種選擇,如鳳凰般擇良木而棲的選擇,也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趨利避害是擇良木而棲的核心,是一種實現成功之中的大智慧。趨利避害是廣闊的視野、清晰的認知、靈活的思維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無疑是實現自我理想的捷徑。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皆有客卿,這些賢士不但來自不同的諸侯國,更是選擇了自己所認同的明君來輔佐,其中更是不乏實現了治國理想的志士。像是商鞅,遠走他鄉,雖是“外國人”,但他仍爲秦朝走向富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像是李斯,也身爲秦國的客卿,最終也實現了一朝之相的抱負。如此賢才們既沒辱沒自己的才華與品行,也是實現了自我,何嘗不是一種周全的選擇,人生是智慧呢?

趨利避害也是人的本能,是天性使然,自然之規律。人往往都向往美好的事物,或是美麗的風景,或是高尚的品格,或是美妙的夢想。這些不都是人們心之所向嗎?人們本能地去追求美好的事物,俗話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孔夫子也雲,“擇其善者而從之”。試問,誰不會想與品格高尚、才華橫溢的人結爲同伴?誰會選擇與小人同行?所以從各方面來說,趨利避害的智慧無疑能爲我們與夢想的距離縮短一寸又一寸,所以何樂而不爲呢?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裏所說的“趨利避害”,絕不只是個人主義的自我實現,沒有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擔當。那些爲了私利多了些“小我”,少了些“大我”的行爲,也確實推動了個人的發展,但卻把“大家”拋在了“小家”之後,是一種狹隘、自私的表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那些建設者,錢學森先生、鄧稼先先生、華羅庚先生們,他們沒用因個人小利而忘國家大義,既實現了自我,又爲國家、民族發了一點光。這正是將個人與集體的完美融合,這樣的趨利避害何嘗不是一種雙贏!

讓趨利避害多一點責任和擔當,趨國家、社會之利,成就小我,方能成就大我。用人生的智慧,走向成功,實現夢想。

篇四: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張士麟

生爲光明,存於黑暗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屈原行於正道,卻因世間塵垢而終歸於紅塵,再無喧囂將他吵醒。那一刻,屈原是一束光,劃破了黑暗的宇宙,深刻於時間的漩渦中。一切言語都無法讚頌這股從污濁中涌出的清流,它流進我的心中,帶着我無限的景仰。

世俗的灰暗之中,有多少人能把最初的內心堅持到最後,又有多少人放棄了抵抗,鬆懈下防備,在妥協中隨波逐流,融入其中。但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不能被慢慢同化,不要忘記,我們不能陷入那個深淵,那個我們最開始都曾討厭的深淵。

有人負重前行,遊於萬仞;有人伏於泥沼,自作多情。那些心中深植世俗的人所看到的,不過是井口裏的一片天空;他們所堅持的,也是那麼出奇的一致。莊子的鳳凰棲於梧桐,飲於清泉,怎會搭理貓頭鷹們的死老鼠?當渾濁變成常態,清白就變成了罪。蠢人總認爲自己是造物主,可以對所有的事指指點點。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只不過是個華而不實的氣球。

高尚的人總會被空無一物的人視爲異類,有人爲自己保留清白,就有人妄圖以污濁淹沒,萬般阻撓,談何易事!但仍有鳳凰涅槃,在溯迎而上。雖身陷污濁,屈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屈原做到了“皭然泥而不滓”。他的強大的內心,始終都在堅守自己的清白。我看見,他沒有屈服,他沒有因異樣的目光而動搖心中的那份堅持。

因爲堅持,所以不斷前行。屈原心中對國家之忠誠,使他與塵世抗爭到了最後。爲保自身的清白而與污濁抵抗,屈原沒有失敗,他贏了,贏了所有人。在追逐心中的那份堅守的路上,如果不改變,又何妨!“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爲無人減妙香?”即使所有人都與你背道而馳,即使整個世界都與你爲敵,只要相信自己的那份信念還在,這都算不了什麼。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豈能因別人而輕易改變!

別因爲身處污濁而放棄,總有一個時候,你會找到那個最合適的地方。請記住,總有人想要埋沒你,但你是種子;總有人想要束縛你,但你是終會破殼的繭。去對抗,去掙脫,然後生長、綻放,如塵世裏的一抹晨曦,如灰白間的一簇色彩,如沉寂中的一股生機。

黑暗之中,迸發光芒。

篇五: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畢明磊

爲心靈守一畝淨土

“舉世皆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在當時社會暗流的壓迫下,正道直行的屈原沒有屈服,終是懷石投江。雖身死,而道長存。他用生命守住的高潔正義,隨中華歷史長河綿延至今。屈原,守住了心靈的那一畝淨土。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淨土。那是夢想之土,精神之土,信念之土。在物慾橫流、腐朽墮落的衝擊下,吾輩更應該守住心靈的淨土,守住真我。

不要遺忘你來到這個世界的初心,才得以守住心靈的淨土。一個人如果連初心都遺忘了,那就如同在大洋中丟失羅盤的漁船一樣,何談前進的方向呢?有言道,“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遺忘了當初的那個少年。”若想守住心靈的淨土不留遺憾,初心對於我們至關重要。

保持高潔的靈魂,拒絕利慾的腐蝕。也是心靈淨土絕妙的“除草劑”。我們不求人人都像屈原那樣以死堅守高潔的品質,但在當今社會中我們起碼要堅守住自己的心田不被外物干擾、誘惑。“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這是馬爾克斯晚年時的自述,這不正是一輩子保持高潔靈魂的體現嗎?雖然經歷了生活的坎坷,但內心仍對世界充滿了熱愛,心中淨土也依然散發着光芒,這也着實是令人嚮往的、堅守心靈淨土的人生。

心靈的一方淨土,不僅需要堅守,也需要去維護。豐富了心靈的內涵,也便拓寬了人生的寬度。如果守住了淨土,但土地上荒蕪一片,那便也如同空有軀殼,行屍走肉一般了。尼采曾經說過,“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越是參天的巨木,其根系愈是發達深扎。人也亦然,越是德高望重,心靈的內涵也愈豐富,心中的淨土也便愈是生機勃勃,多姿多彩。故光守住心田是不夠的,辛勤的培育維護,使它不磨滅地陪你走過漫漫人生路,纔是令人嚮往的。

在每一個世俗的皮囊下,都有一畝聖潔純淨的土地值得一生去堅守。這片土地的興衰與否,亦決定了你人生的寬窄,守住了心靈的那一畝淨土,也便守住了那個真我。

屈原縱身一躍,用生命捍衛了自己心中的淨土,哪管衆人皆醉,舉世皆濁!中華兒女年年哀悼屈原至今,不僅是爲其一躍而下的決心心生敬佩,更是爲他捍衛心中淨土的一份堅定不斷歌頌。

篇六: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

楊厚邦

要趨利避害,更要堅守正道

故事中,屈原發出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的感嘆後,自投汨羅江而死,世人多爲他的愛國精神和潔身自好的品質唏噓不已,但賈誼卻不認同,他認爲屈原應該趨利避害、投奔明主,幹出一番大事業。我認爲,既要趨利避害,更要趨國之利堅守正道。

趨利避害能助個人追求理想、躲避禍患。古代的多位成功士人看清了這一點後主動趨利避害才留名青史。范蠡與文種輔佐越王勾踐,越國戰勝吳國後,范蠡看出勾踐必加害功臣後便選擇離開,未離開的文種卻被處死,趨利避害可以明哲保身。樊噲、蕭何等人看出劉邦必大有作爲,助他一統天下,後來他們也由一介布衣變成了身世顯赫的開國功臣,趨利避害有利於成就大事、實現自己的理想。反觀屈原,他既未做到明哲保身,也未保護楚國免受侵害,唯獨留下的他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作以及他潔身自好的品格爲後人所稱頌。

趨利避害更需要爲國家的大利而堅守正道。我國有很多仁人志士爲了實現救人民於水火的理想抱負而捨生取義。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等“六君子”因“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坦然受刑以警醒世人。秋瑾、趙一曼等女性革命者就義前放下了自己母親的身份,痛苦地拋下自己年幼的孩子,爲革命事業的勝利流血犧牲。樑思成的兒子樑思永因憤懣中國文物被西方列強盜竊,便下定決心從事考古,他爲了工作積勞成疾,早早離開了人世,但他拼命工作的成績填補了中國田野考古的空白。這些先輩趨國家之大利捨棄自己的小利,成就了我們今天的中國,因爲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中國的興盛。

自古至今,中國從未缺少過這樣的仁人志士,他們沒有“避害”、舍自身小利爲國家大利而犧牲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相反,有些人爲了眼前的利益選擇放棄正道,爲後人所不齒。李斯所謂的“倉鼠、廁鼠論”,使其助秦始皇統一六國,但也導致秦始皇駕崩後更立太子胡亥爲新君,最後,他因爲這一錯誤決定而被趙高殺害。由此可知,趨利避害不是利慾薰心,需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內心的正道。

作爲新時代青年,我應該迎難而上,而不是趨個人小利,吸取傳統文化精華,提升人格素養,成爲父母的驕傲,國家的棟樑,社會的有用之才!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yilunwen/1367929.html

  • 標籤: 漁父 議論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推薦6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屈原漁父和賈誼的議論文作文(推薦6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