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5篇)作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76W 次

篇一: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5篇)作文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散文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記載了齊威王接納鄒忌勸諫,採納羣言,修明政治的故事。這篇文章是先秦縱橫家遊說言辭的典範之作,勸諫智慧和言語技巧讓人津津樂道。而部編本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也表現了唐雎這位謀臣策士高超的說話藝術,此文同樣選自《戰國策》。因此,引導學生聯讀這兩篇文章,初探《戰國策》藝術特色,學習古人的勸說智慧。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可以藉助課文註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識來梳理文藝,在以往學習中也已經對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把握。但學生學習壓力大,難以深入接觸社會,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通過本課學習鄒忌等人的說話藝術,來培養他們在爲人處世,交際修養方面的能力。

[核心素養目標]

1、結合註釋和工具書,學生能夠疏通文意,積累重點文言詞彙。

2、梳理文章內容,明確本文情節結構藝術。

3、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探究古人的語言藝術。

[教學重難點]

1、梳理文章內容,把握本文情節結構藝術。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探究古人的語言藝術。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資源]

《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

[教學過程]

一、破題導入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標題,並解釋重點字詞意思。

明確:諷,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諫:規勸國君、尊長等改正錯誤,標題交代了本文主要內容。

二、品讀一篇

任務一:積文言知識

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2、結合註釋,串譯課文。

A。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在早上;服,名詞作動詞,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爲……美)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B。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諷:委婉勸說)

4、能謗譏於市朝(謗:公開指出)

任務二:品篇章藝術

閱讀課文,請圍繞“三”字梳理概括課文情節。

支架:課文首先寫了鄒忌分別向妻、妾、客詢問自己與徐公誰更美,概括爲“三問”。

明確:三問三答、三思三比、三賞三變。“三疊”式結構:類似的情節反覆三次,重複中有變化的一種結構方式。如:“三打白骨精”“三顧茅廬”“劉姥姥三進大觀園”,彰顯整齊對稱之美,靈動變化之美。

任務三:品諷諫藝術

活動1,再讀課文,找出第三段齊王令中與“諷”意相近的字,並思考交流能否替換更改文章標題。

明確:

諷者,微刺也,婉言規勸。

諫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

刺者,直傷也。

謗者,廣而毀之也。

譏者,譏諷指責。

鄒忌並未直接諷諫齊王,而是以小見大,取譬類比,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並把自己三思的結果告訴齊王,以切身體驗切入諷喻正題,自然親切,又委婉含蓄,通過類比,讓齊王自己領悟“王之蔽甚矣”,因此,“諷”更合適。

三、聯讀一本

1、結合課文,聯繫《唐雎不辱使命》和下列材料,說說《戰國策》鮮明的語言藝術。

鏈接材料1:

趙且伐燕,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曝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戰國策·燕策二》

明確:①巧言善語的風格:明確對象,把握語氣;明瞭目的,用準技巧——善於譬喻、類比說理、現身說法等

②肆意鋪陳的形式:排比對仗、用詞準確

2、鏈接拓展

鏈接材料2:

《戰國策》所載,大抵皆縱橫捭闔譎誑相輕傾奪之說也。其事淺陋不足道,然而人讀之,則必向其說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辭之勝移之而已。

——李叔文《書《戰國策)後》

四、課堂總結

《戰國策》主要記錄了戰國時期諸多謀臣策士精彩的謀略議論,整體行文酣暢淋漓、氣勢磅礴,善於連類引譬。同學們可以多多這本書,領略古人與語言藝術。

[作業佈置]

必做題:積累《鄒忌諷齊王納諫》重點文言詞彙。

選做題:推薦閱讀《戰國策》,領略古人語言藝術。

[板書設計]

篇二: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學情分析:這個單元的課文是有一定難度的,文章的思想內涵並不容易探究,文段裏的生字詞也不少,必須充分利用好課文註釋與工具書。九年級學生經過七、八年級文言文的系統學習,已經具備了藉助工具書與課文註釋疏通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感受人物形象特點,學習古人高超的諷諫藝術及強烈的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2、理清情節,分析人物對話,把握人物性格特點,體會古代志士爲了國家利益勇於進諫的精神;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3、把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詞的基礎上,理解文中語氣詞和稱謂語的含義。

學習本文運用設喻講道理和表明見解的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理解鄒忌諷諫的思路和技巧;理讀課文,

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教學難點:反覆誦讀,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導入:老師以《一鳴驚人》的故事導入,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簡介《戰國策》與作者:(學生參考課下注釋和預習資料);

簡介故事背景。

(三)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1、指名朗讀1、2、3段;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請學生互相評價朗讀,指出在字音、節奏方面不同的朗讀意見。師生共同交流,對朗讀障礙的文言現象探討,做出明確的指導。

3、結合註釋理解文意,同桌兩人互相釋義。存在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對涉及到的特殊文言句式、虛詞的用法、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教師着重指導。重在讓學生積累閱讀文言文的方法。

(四)細讀課文,讀懂故事

1、我們已經讀明白了文章的意思。那麼誰願意給大家說一說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你能給文章重新想個題目嗎?爲什麼用這個題目?(注意人物身份和關係)

3、文章是以描寫人物對話見長的。請在文中標註出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

4、請你讀一讀“三問”、“三答”,你會有什麼發現呢?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呢?如果分角色讀課文,你想選哪個人物?爲什麼?

5、分角色演讀“三問”、“三答”,我來當個評論家。這幾位演員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別好,哪些地方如果這樣表演會更恰當,請大家各抒己見。師生共同從人物的身份、心理、語氣、語速方面加以評價。

6、聽了妻、妾、客的讚美,鄒忌是怎樣想的呢?請同桌互相朗讀“三思”的句子。

7、思考:鄒忌是怎樣進諫的呢?如果你是威王,你會接受鄒忌的進諫嗎?

小結:我們領略了古代謀臣策士高超的說話藝術與睿智,見識了古代賢君的大度。

(五)研讀課文,感受人物

1、你如何看待鄒忌這個人?(評價鄒忌)

2、你又是如何看待齊威王的呢?(評價威王)

3、師生進行小結。

(六)品讀課文,鑑賞技巧

1、鑑賞寫作技巧之妙

——精彩的對話,精巧的結構。《鄒忌諷齊王納涑》一文被人稱讚的應爲結構上的“三疊法”了:三問,三答(與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賞(齊王納涑);三變(結果)

2、品味勸諫技巧之妙

——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悅目的。鄒忌向齊威王獻策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矇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爲國之清明擔憂;爲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3、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啓示?

五、作業佈置:

1、請就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或寫法寫一段評註性的文字。

示例:內容方面:鄒忌能以自身爲例,由家事巧妙地聯繫到國事,諷勸齊王納諫除蔽;寫法方面: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推己及人,以此達到諷勸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後來“無可進者”,“門庭若市”體現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3、鄒忌的諫言和諸葛亮《出師表》中的進言有相似之處,鄒忌的建議是什麼?請用《出師表》中的四字詞語來回答。

六、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於朝廷

七、課後反思

課堂上,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學生,爲學生提供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鍛鍊學生的活躍思維,讓他們敢於積極討論,踊躍發言,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挑戰!教學中強調多讀多背,但課堂上讀的仍然不夠;對課文的思想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時間關係涉及太少。應該再加強對情節、語言、選材等寫作特色的分析。

篇三: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梳理文章線索,瞭解勸諫過程

2、瞭解三疊式結構和類比說理

3、理解主人公鄒忌的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

今天,我們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看鄒忌是如何成功勸諫齊王的。

二、全文梳理

請大家閱讀第一段,思考

1、關於“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這個問題,鄒忌問了哪些人?得到了什麼樣的回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鄒忌認爲妻、妾、客異口同聲地認爲他比徐公漂亮的原因是什麼?

私我畏我有求於我

同學們,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在第一段中,找到了3個“三”,一起來總結一下

其實,本文中,不僅僅有3個“三”,你還能找到其他的“三”嗎?

因此,這篇文章的脈絡我們已經能夠非常清晰地梳理出來了。

三問、三答、三類比、三賞賜、三變化位

知識補充:

1、三疊式結構:是民間故事常用的一種結構方式。講故事時,類似的情節反覆三次,重複中有變化,適合人民大衆的欣賞習慣,逐漸發展成爲種固定的程式化結構。這種結構也爲其他文學創作所借用。

三、寫法賞析

採用類比的方式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特點,鄒忌是以自身經歷與齊王“之蔽”進行類比的。鄒忌諷諫齊王時,先從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來,通過“三比”,順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這種由近到遠、由小到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的類比進諫,不能不讓齊王欣然領悟,從而接受羣言,而使齊國大治了。

四、主旨探究

因此,有人稱讚鄒忌能將“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也有人認爲他的勸諫“並無諷王納諫字句”,妙在“蘊藉”。結合這些評論,具體分析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王的,其勸諫藝術有怎樣的高妙之處。

知識拓展:

齊威王是一位很有作爲的君主,但在最初卻並非如此。

由此可見,齊威王並非一位可以直接諫言的君主,因此鄒忌並未直接諷諫齊王,而是以小見大,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並把自己“三思”的結果告訴齊王,通過類比,讓齊王自己去領悟“王之蔽甚矣”和應該採取的措施。

直諫,有可能激怒君王,不容易讓齊王接受;委婉勸諫,若沒有恰當的切入口,又容易流於瑣細或者旨意不明。鄒忌坦然直陳自己的“比美”經歷和“閨房小語”,設喻類比,以切身體驗切入諷喻正題,自然親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於爲齊王所接受。

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鄒忌勸諫成功還有哪些重要因素?說說你的看法。

①鄒忌善於思考、分析的個性和他的擔當、責任意識。鄒忌關心國家大事,一心想尋找恰當時機勸諫齊王。

②齊王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果斷行事的理政智慧。齊王聽了鄒忌的勸諫,馬上“下令”,並且分上、中、下三種不同層面的賞賜,立刻實施,表現出一位封建賢明君王的特點。

五、課文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鄒忌借用自己與徐公比美這樣的小事諷勸齊威王納諫除蔽,終使齊國大治的故事,說明了國君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蔽,纔可以興國的道理。

六、課後思考

學完這篇文章後,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和大家探討。

故事是由一次“比美”開始,那麼我們的主人公鄒忌,到底美不美呢?

請大家結合這篇文章,給出自己的觀點。

篇四: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節選自《戰國策·齊策一》(《戰國策箋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部編教材(2018)本單元節選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古人的政治、軍事生活,有以弱勝強的戰爭實例,有懇切誠摯的進諫獻言,有連類取譬的婉轉諷勸,還有描寫社會生活、抒發豪邁情懷的詠唱。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體會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

本單元教學要求,要熟讀成誦,並將精彩的句段摘抄下來。同時注意回顧學過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差異,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那麼,對於《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該如何開展文言閱讀教學,落實單元要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課文講述的是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諷齊威王納諫的故事。歷代君王若想成就一番事業,身邊必不可少一批敢於直言、忠君愛國的諫士。而勸諫能否奏效,一來看君王是否賢明納諫,二來臣子能否“主文而譎諫”也很關鍵。在本文中,鄒忌是一位有勇有謀的臣子,他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而齊威王是一位開明而睿智的君主,他知錯能改,從諫如流。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課文中鄒忌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層層推進到治國道理的論說方式,能以小見大、由淺入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至今對我們的人際交往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篇幅不長,作爲一篇淺易文言文,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在單元閱讀課文標註上提示,本文爲閱讀單元課文中的“自讀”課文。教學本課時,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和老師指導講解兩部分進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走進文本,藉助工具書讀懂文意,圈點勾畫文中常見的文言知識,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差異,瞭解文言中常見的句式。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鄒忌諷諫的過程推進,梳理文章線索,理解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本文的論說特點,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文章對當下的借鑑意義。

[教學目標]

1、採用自主閱讀的方式,藉助工具書和註釋理解文意,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瞭解設喻說理、類比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把握文章獨特的結構方式。

3、把握人物形象,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領會納諫除“蔽”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及對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重點]

分類掌握文言文知識,理清文章敘事內容。(通過學生合作探究解疑質疑,教師點撥突破)

[教學難點]

體會鄒忌“諷諫”藝術技巧,感受課文的當代意義。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誦讀法、合作探究式學習法、教師講授法等。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2、積累重點的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3、藉助工具書與課文註釋理解文意。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太宗在諫臣魏徵去世後謂樑公曰:“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可見,歷代君王若想成就一番偉業,身邊沒有幾位敢於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PPT課件)

[設計意圖]

用歷史上唐太宗的評價名言導入,使學生對本課所講內容有大致的印象。

二、介紹相關知識(PPT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

通過展示PPT課件,學生初步瞭解《戰國策》、鄒忌和齊威王,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1、關於《戰國策》

《戰國策》是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彙編。“策”即“冊”也,當時的人都是用竹簡來記錄事情的。“策”就是記錄戰國時代故事的文章。全書共三十三卷,分東周、西周、秦、楚、齊、趙、魏、韓、燕、宋、衛、中山等十二國的“策”論。《戰國策》作品主要記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共245年間,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遊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策略,或者說記錄了戰國時縱橫家遊說各國的活動和說辭及其權謀智變鬥爭故事,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是國別體,作者不可考,西漢劉向重加整理,定名爲《戰國策》。《戰國策》善於述事明理,描寫人物形象極爲形象逼真。文中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於文采,通過許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說服力和鼓動性。就歷史散文的明白流暢來說,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齊威王事蹟。

據史載,齊威王於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凡36年。齊威王在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一切都交給大臣辦理,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說:“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威王聽後,頓然醒悟,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決心任用賢才,修明政治,使齊國成了最強的諸侯,“自稱爲王,以令天下”。

齊威王二十四年,齊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也有寶物嗎?”威王說:“沒有。”魏王說:“像我這樣小的國家,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十顆夜明珠,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威王說:“我當作寶物的與大王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鎮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裏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隨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戒備盜賊,結果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這些都將光照千里,豈只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3、鄒忌事蹟。

鄒忌又作騶忌、騶忌子。戰國時人,齊國相。事田齊桓公、威王、宣王三朝。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於進諫和善於辯論著稱。齊威王繼位後,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諸侯並伐。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纔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纔算善於治國。威王聽後,大爲讚賞,於是封他爲齊相。鄒忌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幫助他持政,出謀劃策。後孫臏、田忌威望提高,鄒忌因擔心相位不穩而想置田忌於死地。(迫使田忌逃亡於楚國,齊宣王即位,田忌才返回齊國,恢復官職。)此外,鄒忌還以標準身高和相貌著稱。

三、一讀課文,正字音,懂詞義。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做練習,查清字的讀音,積累重點文言詞語,爲下一步理解文意打好基礎。

1、正字音。(練習一)

(1)學生默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正字音。

(2)教師展示應注意掌握的字音。

鄒忌(zōu)昳麗(yì)朝服(zhāo)窺鏡(kuī)

諫(jiàn)謗譏(bàng)間進(jiàn)期年(jī)

2、懂詞義。(練習二)

(1)學生藉助課本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語,畫出難理解的詞語。分小組討論協作,自編練習,分別完成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和同義詞區分的歸納任務。

(2)教師出示應該重點掌握的詞語。(PPT展示)

①一詞多義。

齊國之美麗者也(助詞,的)

孰視之(代詞,代指徐公)

吾妻之美我也(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吾妻之美我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美)

吾與徐公孰美(形容詞,漂亮、好看)

美於徐公(介詞,比)

皆朝於齊(介詞,向、到)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介詞,在)

欲有求於我也(介詞,對)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動詞,朝見)

於是入朝見威王(名詞,朝廷)

朝服衣冠(名詞,早晨)

能謗譏於市朝(名詞,指集市、市場等公共場合)

吾與徐公孰美(代詞,誰、哪一個)

孰視之(形容詞,同“熟”,仔細)

受上賞(形容詞,上等的)

上書諫寡人者(動詞,向上級呈遞)

乃下令(動詞,頒佈、下達)

受下賞(形容詞,下等的)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動詞,及、比得上)

門庭若市(動詞,如、像)

②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聞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美)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當面)

臣之妻私臣(形容詞用作動詞,偏愛)

暮寢而思之(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③古今異義。

古義: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例句: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義:諷刺,嘲笑

古義:長,文中指身高例句:鄒忌修八尺有餘

今義:修理

明日

古義:次日,第二天例句:明日徐公來

今義:將要到來的下一天

古義:偏愛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今義:自私

地方

古義:土地方圓例句:今齊地方千里

今義:名詞,地點、處所

左右

古義: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例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今義:方位詞,左和右兩方面;動詞,支配、操縱

古義:指責例句:面刺寡人之過者

今義:尖的東西進入或穿過物體

④通假字。孰視之(“孰”同“熟”,仔細)

⑤區別同義詞。

諷:婉言規勸例句:鄒忌諷齊王納諫

諫:直言規勸例句:上書諫寡人者

刺:斥責,指責例句:面刺寡人之過者

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例句:能謗譏於市朝

譏:微言諷刺例句:能謗譏於市朝

四、二讀課文,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

在前面理解詞語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句意,從而疏通文意,理清文章層次。

1、理解句意。

(1)學生藉助課本註釋和工具書,理解特殊的句式。

(2)教師出示重要句子翻譯。

①特殊句式。

A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判斷)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斷)

B省略句:

與坐談(省略主語、賓語,應爲“忌與之坐談”)

皆以美於徐公(省略主語,應爲“皆以我美於徐公”)

C倒裝句: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爲“忌不信自”)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能謗譏於市朝(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能於市朝謗譏”)

②重點句子翻譯。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譯文: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

B。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譯文: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譯文:我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D。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譯文: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指責譏刺(我的)過失,傳到我耳他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

E。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譯文:命令剛下達,羣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

F。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譯文: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取得勝利。

2、疏通文意。

(1)生藉助相關資料,小組協作翻譯全文。

(2)師明確譯文。

[附參考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哪個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同他坐着談話,又問他:“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躺着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嬪妃和身邊的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羣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五、佈置作業

整理重要詞語的意義,熟讀課文並背誦。

[設計意圖]

課後背誦本文,鞏固知識,加深印象。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簡述文章的故事情節,深入理解文意。

2、理解文章中的勸諫技巧,理解設喻說理和類比說理的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體會鄒忌勇於進諫的精神和齊威王從善如流的氣度。

4、領會納諫除“蔽”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及對今天的借鑑意義。

[教學過程]

一、銜接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梳理了課文的基本思路,積累了一些聞言的實詞和句式。這節課,讓我們在複習中再次走進課文,對其進行深度探究。我們要分析的實際上是一個故事,在分析課文之前,讓我們全體同學大聲朗讀課文,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故事的味道,讀出人物的特點。

[設計意圖]

銜接導入,既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二、通讀課文,把握內容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到梳理課文內容,層層深入理解課文,理解文章中的勸諫技巧,理解設喻說理和類比說理的方法。

1、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其中蘊含着怎樣的道理?

預設:本文講述了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於納諫的故事。說明國君應當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纔可以興國的道理。也告訴我們怎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易於被接受,要掌握一定的論說技巧。

2、本文情節可以概括爲:三問-——三答——三思——三比——三賞——三變。說說分別對應什麼情節,據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預設:本課情節爲:鄒忌與徐公比美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諷諫聽後的三思,與齊威王的三類比,齊威王納諫後的三賞賜,齊國之後的三變化。

“我們可以按範圍層次,從大到小進行整體賞析。就整體思想傾向而言,似乎有點吻合儒家倡導的誠意修身、治國、平天下,是三個排比;就鄒忌整個自省的行爲方式和過程情節看,由朝窺引起三問,由三問引出三答,由三答引起三思,由三思引出三比,由三比引出進諫的結果三賞、三變”。①

三、小組合作探究,體會鄒忌“諷諫”藝術技巧

1、理解諷諫藝術的技巧及效果。

預設:(1)運用類比說理,從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類比國事。鄒忌將“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於己”類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有很強的說服力。

(2)運用設喻說理,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語言委婉含蓄,容易讓人接受。鄒忌沒有直言齊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設喻來說明君王易受矇蔽的道理,顯得委婉含蓄。

(3)諷諫有針對性,設身處地地爲齊王着想。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現實和齊王希望修明政治、興利除弊的願望進行諷諫,讓齊威王欣然接受。

2、把握人物形象,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

教師提示: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刻畫了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重點分析“思”和“善”的妙處。

預設:(1)鄒忌:課文首先通過“三問”“三答”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實事求是。尤其是“暮寢而思之”,表明鄒忌善於思考,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鄒忌進諫時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個忠君愛國、勇於進諫、善於進諫的人。

(2)齊威王: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位善於納諫的開明君主;從“三賞”可以看出齊威王的明智果斷和興利除弊的決心。而“三進”“四國朝齊”則從側面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顯著,側面反映了他的賢明。

四、總結昇華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戰國策》中的名篇,通過本課的學習,練習歷史上的相關人物,領會納諫除“蔽”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及對今天的借鑑意義。

預設: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出於對國家盡責,對國君盡忠的赤誠之心,勸國君改正過失,冒死進諫,比如魏徵、屈原、比干、伍子胥、司馬遷、觸龍等等。儘管進諫的結果有好有壞,但爲人臣子的忠心天地可鑑。正如唐太宗所說“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當今的社會,國內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我們更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一些鄒忌這樣的人才,多一些齊威王這樣的領導,衆志成城,齊心協力,爲了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而努力奮鬥。

五、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中國古代的諷諫故事。

2、寫一篇讀後感。

資料鏈接

1、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衆風起雲涌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盪的時代,“士”作爲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爲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鬥爭策略,爲某些統治集團服務,並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勢遊說諸侯使其採納諫言,施展着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2、課外拓展

古典文學中的“三疊”式結構

中國古典文學常運用“三疊”式結構,具有獨特的作用和別緻的美感。在《魚我所欲也》中“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已展示了何謂“三疊”式結構。《曹劌論戰》中“何以戰”的三問三答亦是“三疊”式結構。《鄒忌諷齊王納諫》更是將“三疊”用到極致,文章有“比美”“進諫”“賞諫—朝齊”三個段落。“比美”中的“三問”“三答”展現了“比美”的過程,“三思”揭示了鄒忌在“比美”中遭受矇蔽的原因;“進諫”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後面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戰勝於朝廷”的輝煌。“三疊”式結構的運用,彰顯了語言的力度和別緻之美。

[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既要注重學生對於基本的文言常識的積累,又要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展示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在學習中加入學生們自己的體驗,多次朗讀課文,鼓勵他們自編練習,分小組討論,對人物評頭論足,說長道短,寫讀後感等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反思以下幾個問題:

1、怎樣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

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老師提供一些課外的拓展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充分發揮學生們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積極發言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從容讀書、從容思考、充分交流、順暢發言,不催促、不打斷,適時鼓勵……”②讓自主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教師不要滿堂灌

2、怎樣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實踐中,我推行“三三制”課堂模式。從時間上看,學生自主學習15分鐘,分組討論15分鐘,老師講解15分鐘。教師要充分利用者15分鐘發揮主導的作用。課堂上教師講與不講、什麼時候講、講什麼內容、如何講,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

3、怎樣讓課堂綻放精彩。

一節好的語文課,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收穫了什麼、展現了什麼,而不僅僅在於教師的精彩表現。一節有內涵的語文課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本課以講述故事、自編練習、小組探討研究的學習活動組織教學,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一定實效。其課堂上老師適時的知識拓展、學法引導,尤其是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更能爲課堂添彩。

4、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一個語文教師的基本功,我們說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其實教師更應當具有批判性解讀文本的能力③。如有老師這樣分析:“這一‘思’一‘善’可以說是解讀本文的關鍵:正是有了‘思’,纔會有下面的諷,這是行文的一大轉折——由不值一談的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而‘善’可以說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滿危機、進諫君王的險事至此已化爲君臣思想溝通的喜事,拉開了齊國走向強盛的序幕。”④但也有老師運用批判性思維就如此分析:由一“思”到一“諷”,接着就是由一“善”到一“強”,歷史的發展真會如此簡單順暢?教師的這種批判性思維就會鼓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歷史知識,大膽質疑文本。學生的思維之門一旦被打開,不同的觀點和理由就能形成碰撞,在表達和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自然而然地就訓練了縝密、深刻、全面的思維。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深度學習。

篇五: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註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瞭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一: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這則語錄都說明了一個怎樣的道理?(歷代君主要成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樣一位賢君和一位謀士。

2、導入二: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得失……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太宗對忠高直諫的魏徵評價極高。

商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

對比兩則忠言直諫的故事,學習本文高超的勸諫藝術。

3、導入三:

封建社會,皇權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謀臣良相因批龍鱗、逆聖聽而慘遭殺身之禍。伍子胥賜劍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馬遷蒙宮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不少智勇雙全的忠臣義士,爲了國家的前途而勇於進諫,在那伴君如伴虎的時代遊刃有餘的生存。然而,鄒忌卻敢於批評齊威王偏信讒言,教育齊威王要從諫如流,他憑藉的正是一個“諷”字,一種聰明巧妙的勸諫辦法。

二、作家作品

1、鏈接舊知識:

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唐雎不辱使命》一文,請大家談談《戰國策》的瞭解。

點撥:誰編輯?史書體例?篇數?內容?“士”產生的背景?該書最突出的藝術特色?

背景: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爾虞我詐,戰禍連年;爲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各諸侯國國君爭相用高官厚祿來招賢納士。這些“士人”既有廣博的知識,又有能言善辯的口才,同時還會揣摩諸侯心理,隨機應變,以投國君所好。這就形成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遊說之風、養士之風以及百家爭鳴的局面。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事的記錄整理編輯的國別體史書,共33卷,詳細地記錄了戰國時期各國策士(縱橫家)的思想言論、外交辭令和政治主張。以記言爲主,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善於述事明理;語言鋪張揚厲,氣勢恢宏,富有文采;善於語言、諷喻,有耐人尋味的幽默。

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縱橫家:合縱即“合衆弱以攻一強”,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秦國和齊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事一強以攻衆弱”,就是秦國或齊國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其他的一些弱國。

2、說說你對標題的理解

哪些詞正體現了《戰國策》的記言特點?(諷、諫)鄒忌是如何委婉地規勸齊王的呢?我們一起來讀這個故事。

三、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和句讀

(1)昳麗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

(2)今齊地方千里:今齊地方千里

2、結合註釋和上下文,默讀故事,瞭解大意。

3、自由朗讀,注意文言語氣和人物語氣。

四、疏通文意

(一)文言現象

1、詞類活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認爲……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2)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當面,名詞作狀語)

(3)聞寡人之耳者(聞:使……聽到。動詞使動用法)

(4)朝服衣冠(服:穿戴,名詞作動詞)

(5)臣之妻私臣(私:偏愛,形容詞作動詞)

2、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地方:古義:(土地方圓)今義:(名詞,地點,處所)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義:(國君近旁的近臣)今義:(方位詞)

(3)明日,徐公來——明日:古義:(第二天)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4)能謗譏於市朝——謗譏:古義:(指責,勸諫)今義:(誹謗,譏諷)

(5)窺鏡而自視——窺:古義:(觀看)今義:從縫隙裏看

(6)暮寢而思之——寢:古義:(躺而不睡)今義:睡覺

(7)鄒忌諷齊王納諫——諷:古義:(諷,委婉勸說)今義:諷刺

3、通假字:

徐公來,孰視之(孰:通“熟”,仔細,端詳)

4、特殊句式

(1)倒裝句:忌不自信:忌不自信(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2)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省略句:(鄒忌)與(客人)坐談

(4)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5、一詞多義

上:①受上賞(上等)②上書諫寡人之過者(呈上)

下:①乃下令(下達)②受下賞(下等)

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能謗譏於市朝(公共場合)③皆朝於齊(朝見)④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孰:①孰視之(通“熟”,仔細,端詳)②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

之:①齊國之美麗者也(的)②孰視之(代詞,代徐公)③暮寢而思之(代詞,代這件事)④吾妻之美我者(主謂間)

於:①欲有求於我也(對,向)②皆以美於徐公(比)③能謗譏於市朝(在)④皆朝於齊(到)⑤戰勝於朝廷(在)

而: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表示並列)②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表示承接)③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時時而間進;暮寢而思之(表示修飾)

者: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的人)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表判斷)③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的人)④雖欲言,無可進者(……的話)

誠:①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②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如果)

方:①今齊地方千里(方圓,縱橫)②方欲行,轉視積薪後(方纔,剛)

間:①奉命於危險之間(中間)②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間或,偶然)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私: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②不宜偏私(私情)

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的上)②門庭若市(像,如)

美:①吾妻之美我者(認爲……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美麗)

6、一組文化常識

諷:特指下對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詞進行規勸。

諫: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規勸之意。

刺:意思是當面指責。

謗:一般指公開指責人的過失,沒有貶義。

譏:是微言諷刺。

誹:是背裏議論。

說:是用一般的話勸說別人,使人聽從自己的意見。

(二)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體容貌光豔美麗。(有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哪一個更美?”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麗),就又問他的妾說:“我同徐公比,誰美?”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與(客)坐着談話,問客人說:“我和徐公,誰更美?”客人說:“徐公比不上你美。”

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麗);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鄒忌)晚上躺着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進入朝廷去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嬪妃、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於是下達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失的人,受到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人,受到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傳到我耳朵裏的人,受到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三)朗讀

1、讀好講故事的語氣

文章有“比美”“進諫”“賞諫”三個段落,也是三個完整的故事。“比美”故事中的“三問”“三答”展現出人物性情,要讀得舒緩,富有生活氣息。

“進諫”故事的“三思”揭示了受矇蔽的原因,“三比”運用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體現了鄒忌高超的進速技巧和智慧,要讀得自信、真摯。

“賞諫”中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善如流、果斯行事的襟懷魄力以及“戰勝於朝廷”的輝煌成就,要讀得緊湊有力,語調高昂。

2、讀出人物的語氣心理。

(1)鄒忌:

一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語氣緩和,自信。

二問:“吾孰與徐公美?”語氣嚴肅,急切。

三問:吾與徐公孰美?”試探的語氣,急於得到肯定回答。

(2)妻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連用感嘆句和反問句,讀出強烈的肯定和讚美。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個字,表示了妻子的偏愛之情,用的是反問句,表示一種十分肯定、不用懷疑的口氣。

(3)妾答:

“徐公何能及君也”,反問句,肯定語氣中透露順從、畏怯的心理。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個字,但仍然用反問句,表現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

(4)客答: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否定式陳述句,讀出客套、應付之意。客人的回答不僅少了“君美甚”三個字,而且不用強烈的反問語氣,只是平淡地肯定鄒忌美於徐公,只表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

(5)齊王:

一個“善”字,一是從側面說明鄒忌藝術的進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說明齊威王善於納諫“善”字,寫出齊王聽後傾心折服,讀出讚賞之意。

“乃下令”則表現出他納諫後立刻付諸實施的決心,讀出堅定、急切之義。

五、內容理解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品析關鍵詞——話題:這個字很關鍵,寫出了……表現了……

示例:“窺鏡”的“窺”字很關鍵,“窺”引發了“三問”,是“比美“故事的開端,寫出了鄒忌英俊、愛美的形象。

(1)“窺鏡而自視”的“窺”字很關鍵,引發了“三思”,爲後文“進諫”故事做鋪墊,寫出了鄒忌不盲目輕信、善於思考的智者形象。

(2)“暮寢而思之”中的“思”字很關鍵,因爲思考才引發了後文的“諷”,是“比美”故事的價值所在,寫出了鄒忌善於思考,體察各人心理,能夠在讚美聲中保持清醒的睿智形象。“思”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化也是文章的轉折,由閨中小事轉向了國家大事,以小見大,從而突出了鄒忌高超的勸諫藝術,以及心繫國家、關心政治的愛國形象。

(3)“私、畏、求”三字很關鍵。正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引發了“宮婦左右莫不私王,臣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的諷諫內容,這是類比說理的關鍵,委婉含蓄,人情人理,易於接受。表現了鄒忌高超的進諫藝術。

(4)“王之蔽甚矣”中的“蔽”字很關鍵,點明整個“進諫”的關鍵在於除蔽,廣開言路。鄒忌前文的勸速委婉含蓄,至此卻“直言進諫”,鄒忌在講述親身故事、類比暗示之後,便以“王之蔽甚矣”一句一針見血地直接點明進諫的主旨。水到渠成,振聾發聵,達到了進諫的目的,爲後文“善”“賞”奠定基礎。表現了鄒忌善於勸諫、敢於擔當的形象。

(5)“善”字很關鍵,是“進諫”故事的結局,表明齊王的接納態度,鄒忌進諫成功。也是課文內容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羣臣進諫、門庭若市”的局面。表現了齊王正視自身的缺點,樂於接受勸說的襟懷。

(6)“賞”字很關鍵,與前文“善”字相承,對待納諫,齊王不僅有態度更有行動,“三賞”的措施,不懼“面刺”“謗譏”,表現了齊王納諫的極大誠心、廣開言路的胸襟氣魄和果斷行事的理政智慧。

(7)“令初下,羣臣進諫,廣門庭若市”中的“市”字說明進諫的人之多,齊國的積弊之多,暗合鄒忌勸諫的內容“王之蔽甚矣”;表現了鄒忌敏銳地由個人體驗聯繫到國家,關心國家的責任和擔當。寫出了君主只有廣開言路,官吏百姓敢說真話,國家政治纔會清明。

(8)“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中的“皆”字很關鍵,高度概括,點明齊王“納諫”的效果,不戰而屈人之兵,齊國大治,側面表現了鄒忌進諫的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主問題”引領的方式,指導學生髮現關鍵字詞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把握人物形象和高超的勸諫技巧。這樣的問題設計,能夠調動學生髮現的積極性,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3、鄒忌和齊王分別是怎樣的形象?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1)鄒忌(諫)(謀士):

善於思考:鄒忌比美徐公,委、妾、客皆以鄒忌美於徐公,鄒忌“不自信”,待“徐公來、孰視之”,認爲自己“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恍然大悟,人們會因偏私、害怕或有求於已而說些討好的假話。鄒忌善於思考,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於朝廷大事,他由己及王,推斷出“王之蔽甚矣”。

善於進諫:他足智多謀,巧於辭令。設喻說理,以自己與徐公比美的切身經歷設喻;類比推理,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設喻:即借敘述一個故事,通過暗示、類比,說明某一個事理,表述某一個主張。)

實事求是: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智的判斷,並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有自知之明。

責任擔當: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責任感,他意識到齊王有可能受矇蔽後,勇於向齊王進諫。

(2)齊王(納)(明君):

善於傾聽,從諫如流:他心胸寬闊,氣度宏大,知錯能改的賢明君主。

付諸行動,改革創新:齊威王納諫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付諸雷厲風行的行動上,有行事果斷的理政智慧。敢於直面指責,在“三賞賜”中,“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有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氣度。有勵精圖治的舉措,“皆朝於齊”是“戰勝於朝廷”的表現。

同學們交流關於齊威王的歷史故事。

預設1:齊威王善用人才。他與魏惠王“比寶”,將人才比作自己的國寶,有非凡的見解。他拜原是平民琴師的鄒忌爲相,任用被魏王挖去髕bìn骨的孫臏爲軍師,起用長相醜陋的淳于髡kūn,可以說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齊國在他的治理下一度十分強盛。

預設2: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後,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小結:可見,鄒忌諷諫的成功是有兩方面的原因的。一是鄒忌諷諫的智慧,一是齊成王納諫的氣度。

六、鑑賞表達之美

請從構思、語言、詳略、選材等角度任選一個,試寫課文簡評,評析課文的表達之美。

1、層次清晰別緻:三疊結構,整齊對稱。

(1)文章情節概括:三問答——三類比——三賞賜——三變化。這樣“三疊”式結構的運用,彰顯了整齊對稱之美。

三問答:

問妻,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私我也

問妾,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畏我也

問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有求於我也

三類比:

妻私我——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有求於我——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三賞賜:

面刺——上賞上書——中賞謗譏——下賞

三變化:

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月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2)從本文看,“三疊”式結構對錶達文意,起到了什麼作用?

“比美”中的“三問”“三答”展現了“比美”的過程,同時見出人物性情;“三思”則揭示了鄒忌在“比美”中受到矇蔽的原因;

“進諫”中的“三比”,運用類比說理,是形成關聯和類比的關鍵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也是進諫的根本內容;

“賞諫”中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善如流、果斷行事的襟懷魄力以及“戰勝於朝廷”的輝煌成就。

(3)“三疊法”是中國傳統文學的經典敘事模式,它具有怎樣的藝術魅力?

回顧古代文學作品中“三疊法”的敘事:劉備三顧茅廬,“三顧”才見他求才之誠心;孫悟空三調芭蕉扇,“三調”才知取經之艱辛;宋公明三打祝家莊,“三打”才顯起義之聲勢。

古人認爲“三”代表着“較多”,比“一”多,比“九”少,可謂不多不少剛剛好。“三疊”式結構通常表現爲一件事情要經過三次反覆才能完成,或者通過三個類同的情節來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三”形成了文本振動的頻率,表現出一種層進式的反覆,出現了故事的一波三折,使得文章結構完整緊湊又活潑靈動,精巧嚴謹又搖曳多姿。大家在閱讀傳統文學作品時可以關注這一結構特點。

2、語言生動靈巧:精練傳神,形象如生。

(1)文章在一詞一句之中準確地刻畫人物性格。如寫鄒忌,“朝服衣冠,窺鏡”,“窺鏡而自視”。兩處用“窺”,將人物暗自、私下品評自己容貌的內心世界傳神地突顯出來。

(2)“孰視之”則將鄒忌認認真真地端詳徐公的神情和反反覆覆做比較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

(3)寫齊王,一個“善”字,寫出了齊威王接受鄒忌建議的爽快,懸賞納諫,不懼“面刺”“謗譏”而廣開言路,顯示了齊王的寬宏大量和治國決心。

(4)句式的安排匠心獨運。

文章敘寫“妻”“妾”和“客”的回答各只有一句話,卻傳神地反映了人物的不同心理。妻的回答用感嘆句和反問句,表達強烈肯定與讚美,體現“私我”之情。妾的回答用語氣強烈的反問句,突出順從、畏怯心理。客的回答則用否定式陳述句,突顯應付態度。似有重複,又有變化,生動靈巧。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步步逼近的語勢,一環扣一環,給人以無可辯駁的感覺,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3、詳略得當:三次詳寫,一次略寫。

三次詳寫:鄒忌比美之事;鄒忌進諫;齊王納諫。最爲詳細的是比美之事,從“服衣冠,窺鏡,謂其妻”開始,到“復問其妄”,與“客談”並“問之”,“孰視”徐公,再“窺鏡”;到“暮寢而思之”,連續的動作,使人物性情畢現。

一次略寫:略寫齊威王納諫後如何治理國家使齊國強盛。“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三個變化,寫出了由於“羣臣進諫”修明政治使“皆朝於齊”。詳處具體生動,略處餘味無窮。

4、題材選取:以小見大,類比說理。

鄒忌的主要目的是勸諫齊王,而“比美”只是他實現進言的手段。以現實生活的個體經驗說理,易於引起齊王興趣;以家事類比國事,易於引起齊王深思,並自覺接受鄒忌之諷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主問題的設計有一定難度,讓學生髮現課文辭章表達的精美之處,同時用評點的方式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構思、語言、詳略、選材等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對全篇有一個整體把握。

六、課外拓展閱讀

1、從鄒忌身上,你獲得了哪些啓發?

溝通藝術:說話要注意對象,有人適合聽順耳之言,有人則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在多數情況下,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體,忠言未必逆耳;

三省吾身:有反思的習慣與自省的能力;

善於思考:(類比思維、聯想思維),觀察事物深入細緻,透過現象看本質;

實事求是:對人對己有實事求是的態度,敢於正視自己。

2、歷史上,鄒忌本就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謀士。齊威王時代,他鼓琴自薦,被任爲相國;幫助齊威王出謀劃策,推進改革。在主政齊國期間,他主張賞罰嚴明,併力薦明臣良將堅守四境。由於有了像鄒忌這樣一羣賢能之土推行改革,齊國國力大大增強。

《戰國策》所載,大抵皆縱橫捭闔bǎihé譎狂juékuáng相輕傾之說也。其事淺陋不足道,然而人讀之,則必向其說之工,而忘其事之隨者,文辭之勝移之而已。——李叔文《書(戰國策〉後》

想更多地瞭解這些謀臣嗎?請走進《戰國策),感受魅力人物,欣賞《戰國策》深邃的藝術風格。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課內對人物形象和辭章表達之美的學習,通過補充鄒忌的其他事蹟以及《戰國策》的藝術風格,把學生興趣引向課外自主閱讀,達成以課內促課外的目標。

3、通讀短文,思考:蘇代是如何勸說趙惠文王的?他和鄒忌的勸說方式有何共同點?

趙且伐燕

趙且伐燕,蘇代爲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衆,臣恐強秦之爲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譯文: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爲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會餓死你。’兩個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爲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參考答案:蘇代將趙、燕兩國比作河蚌、鷸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喻指趙燕相爭秦國得利。他和鄒忌一樣,都沒有直接進諫,而是用生活中的現象來比喻重大的政治問題。

4、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門庭若市,它的反義詞是:“門可羅雀”或“門庭冷落”

結束語:

《鄒忌諷齊王納涑》對話精彩,結構精巧,鄒忌的睿智,齊威王的英明等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鄒忌的諷諫藝術,對於當代人際交往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願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評價自己,積極接受他人建議,善於向他人推銷自己。

[內容理解選擇題]

1、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讚美而自喜,並從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關鍵在於他有自知之明。

B。聽了鄒忌的諫言,齊威王僅僅說了一個“善”字,凝練傳神,其納諫的態度和決心躍然紙上。

C。妻、妾、客的回答,雖然同爲讚揚,但態度語氣明顯不同。妻是熱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採用設喻說理的方法,以小見大,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解析]從原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中得知妻是熱情的,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2、下面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面對妻、妾、客的讚美,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靜思考,由己及君,現身說法,勸說齊王除蔽納諫。

B。齊威王的可貴之處在於有自知之明,能廣開言路,博採衆議,使齊國在內政政治清明,在外“戰勝於朝廷”。

C。諷喻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色。文章用鄒忌與徐公比美設喻,從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由淺入深,說服力強。

D。本文剪裁巧妙,詳略得當。開頭詳寫比美,爲下文作充分的鋪墊,突出了進諫的作用和納諫的效果。

[解析]“開頭詳寫比美”不對,是詳寫鄒忌與妻、妾、客的對話,以及鄒忌比美后對這些對話的反思領悟。D項表述錯誤,故選D項。

3、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齊國“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是鄒忌善於諷諫。

B。漢語中有許多成語來源於古代典籍,選文中的“門庭若市”就是這樣的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上門來往的人很多。

C。文中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再將家事與國事進行類比,最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得齊王心悅誠服地採納了他的諫言。

D。選文語言樸實、形象,運用對話、動作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解析]齊國“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必然是齊王,沒有善於納諫之君,勸諫之臣如何敢諫言,就算敢諫言君主不採納不也是沒用?所以是齊王,看看昏君執政時一些忠直敢諫的人的下場就知道,君王賢明,纔是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A項表述錯誤,故選A項。

4、下列有關對文意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讚美,鄒忌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從中悟出道理。

B。齊威王胸懷寬廣,能虛心納諫,身體力行,從而使齊國內政修明,吸引各諸侯國前來朝見。

C。鄒忌運用設喻的方式勸諫齊王主要是爲了剷除齊王身邊的小人,從而達到廣開言路,民富國強的目的。

D。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啓示我們說話要達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對象,尊重對方,用語委婉,還要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

[解析]鄒忌運用設喻的方式勸諫齊王並不是爲了剷除齊王身邊的小人,而是廣開言路,民富國強。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5、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節文字寫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弊納諫。

B。第二節文字寫齊王納諫的態度和措施,以及納諫後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齊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於王”者的矇蔽。

D。鄒忌敢於直言進諫,這是齊國能“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

[解析]齊國“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必然是齊王,沒有善於納諫之君,勸諫之臣如何敢諫言,就算敢諫言君主不採納不也是沒用?所以是齊王,看看昏君執政時一些忠直敢諫的人的下場就知道,君王賢明,纔是戰勝於朝廷的根本原因。D項表述錯誤,故選D項。

6、下面對本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一段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不爲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運用兩組排比句式增強了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從側面表現鄒忌的精明能幹,具有治國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過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人們由於種種原因,不會說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解析]本文主旨是通過鄒忌從與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國的道理,進而諷勸齊王納諫,使齊國達到大治。D項表述錯誤,故選D項。

7、下列對文章的概括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結構嚴謹。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問三答;第二段“諷諫”,三比三喻;第三段“納諫”,三賞三變。並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B、鄒忌能夠諷諫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諷諫藝術之外,也與齊威王善於納諫分不開,這一點可以從齊威王廣開言路的“三賞”中看出來。

C、鄒忌與徐公比美,雖然其妻、妾、客都讚美他比徐公美,但鄒忌還是從三人的不同語氣中明白了他們沒說真話,進而悟出了一個道理:兼聽也不一定能夠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寫法上設喻說理,以鄒忌與徐公比美這種生活小事來喻治國大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解析]鄒忌從妻、妾、客的回答中悟出的道理應是廣泛聽取意見,更易明白事理。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8、對選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鄒忌本來並不美,妻、妾、客卻都違心地說他美。

B。鄒忌通過比較,得出了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的結論。

C。羣臣吏民只有獲得獎賞,才能說出想說的話。

D。妻、妾、客雖然身份不同,但讚美鄒忌的心理原因是相同的。

[解析]從“鄒忌形貌昳麗”看出,鄒忌美,A選項表述有誤;只有君王施仁政,從諫如流,羣臣才能說出想說的話,C選項表述錯誤;妻、妾、客因爲身份不同,所以讚美鄒忌的心理原因是各不相同:妻私,妾畏,客有求,D選項表述錯誤。A、C、D表述錯誤,故選BA項。

9、對選文中人物對話的特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句式參差錯落,莊重典雅。B。句式整齊,通俗簡潔。

C。句式對仗工整,言辭懇切。D。多用長句,言辭含蓄。

[解析]本文句式整齊,但並不是對偶,不能說對仗工整,故選B項。

1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鄒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誇讚他,但是他們誇讚的原因是不一樣的。

B。鄒忌講究勸說策略,由己及君,設喻說理,巧妙地使齊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諫言。

C。齊威王用上、中、下三種不同等級的獎賞來激勵大家提意見,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齊威王政令剛出,很多人當面諫言,後來則間接提建議,一年後無人再進諫了。

[解析]“間”是偶爾的意思,表示偶爾有人進諫,並不是間接的意思。D項表述錯誤,故選D項。

11、下列對本文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朝服衣冠,窺鏡”,“服”“窺”這兩個細節動作,生動地揭示了鄒忌自我欣賞的內心活動。

B。寫齊王,惜墨如金,只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對鄒忌的贊同和納諫的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矜持和尊貴。

C。本文敘事簡潔、剪裁巧妙,詳細描繪了齊王受矇蔽的情況,鄒忌比美進諫、齊王納諫施政以及納諫結果等內容則略寫。

D。本文與“三”有關的信息非常豐富:鄒忌問的人物有三個,人物答語有三次、心理有三種,齊王受矇蔽情況有三層,進諫情況有三種,進諫進程有三個,獎賞有三個等級等。

[解析]本文敘事簡潔、剪裁巧妙,詳細描繪了鄒忌比美進諫、齊王納諫施政以及納諫結果等內容,齊王受矇蔽的情況則略寫。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12、下列有關《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文中,鄒忌和唐且都不畏強權,堅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愛國的代表。

B。兩文中,鄒忌婉言進諫,唐且化險爲夷,他們的機智善辯告訴我們說話要看對象,講究方式。

C。文運用設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動。

D。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對白,步步緊逼,針鋒相對,扣人心絃。

[解析]《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並未體現鄒忌不畏強權,A表述錯誤,故選A項。

1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①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說明鄒忌頭腦清醒,不爲奉承所迷惑。

B。選文第③段寫齊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獎賞進諫的羣臣吏民,從“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反響來看,齊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C。選文第④段寫燕、趙、韓、魏皆朝於齊,作者以誇張之語收束全文,意在從正面突出鄒忌的治國之才。

D。選文在語言上運用了衆多排比句,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無可辯駁之感。

[解析]寫燕、趙、韓、魏皆朝於齊,作者以誇張之語收束全文,意在從反面突出鄒忌的治國之才。C項表述錯誤,故選C項。

14、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先介紹鄒忌是一個美男子,爲下文寫與徐公比美做鋪墊。

B。妻、妾、客的問答從不同角度真誠讚美了鄒忌的美麗。

C。鄒忌從妻、妾、客的讚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鄒忌把家事、國事進行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

[解析]從原文“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中得知妻是熱情的,妾是畏怯的,客是逢迎的。B項表述錯誤,故選B項。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418309.html

  • 標籤: 齊王 納諫 教學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 鄒忌 一等獎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