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推薦20篇)

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推薦20篇)

 作者: | 閱讀: 7.4W 次

篇一: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推薦20篇)

我們小孩總想着過節,因爲每逢過節,學校就會放假。我喜歡過節,尤其喜歡中秋節。因爲八月中秋正是豐收的好時候。

據說中秋節的由來是這樣的。相傳,后羿射日後,巧遇王母娘娘,

便求下了一包不死藥。服下此藥,就能昇天成仙。后羿捨不得妻子,就把它存了起來。蓬蒙假裝生病,乘后羿出門打獵,蓬蒙逼后羿的妻子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就服下仙藥,飛上了目亮。後翠無可奈何,和百姓們在月下襬沒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就會給我們包月餅,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餅你別看表面上像是大餅,但上面的圖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來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不僅如此,還是用新鮮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再加上點兒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乾什麼的。做出了來的月餅,不管是蒸的,還是烤的。只要端放在餐桌上,就會有着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都總會讓你垂涎三尺。

我喜歡過中秋節,在陽臺了,全家人都坐在桌子旁,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餅,喝着桂花茶,賞着天上圓圓的皎潔的圓月,我想:嫦娥會不會還在思念后羿,身旁只有幾隻調皮的玉兔,她有沒有感覺到孤單呢?我看着月亮又想:現在一定有人的家人在外出,沒能回家,他們就會一邊賞月,一邊想着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如同看到了親人,可真是“每逢住節倍思親”。雖然現街市上有着各色各樣的月餅,但還是家裏的甜。

我喜歡過節,我喜歡中秋節,因爲中秋節代表的着是團圓。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該多幸福啊!

篇二: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臘八粥·臘八節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臘月也已悄然到來了。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粥裏溢出來的。

每年臘月初八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了牀,忙着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乾果,備齊各種佐料,用小火慢慢熬製臘八粥。臘八粥中赤豆、紅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讓粥變得甜膩膩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紅豆則不一樣,這可是有故事的呢!

傳說有“赤豆打鬼”之說。據說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作祟,小孩子生病、人們品行不端等都是因爲惡鬼的原因。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畏懼赤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熬粥,借粥裏的赤豆、紅豆來打鬼,驅疫迎祥,這纔有“赤豆打鬼”之說。

熬製臘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製,等到熱氣騰騰,香味瀰漫整個廚房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緻,那份溫暖,是商店裏買來的八寶粥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熱氣騰騰、香甜軟糯的臘八粥,就彷彿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熱乎乎的。不管寒風多麼刺骨,始終洋溢着溫暖。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過後,馬上就要迎來了春節。俗話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春節的前奏,它也別有一番風味!

篇三: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米糊界的“大雜燴”

家鄉的味道永遠是勾起舌尖味蕾最樸實的味道。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工作繁重的大孩子,安度晚年的老孩子。提起最熟悉的味道,莫過於——家鄉的味道!

一碗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嚐到的“菜米糊”,說到它,嘴裏便不自覺嚥下三四口唾沫。鹹淡適中的米糊,搭配上各種食材。土竈裏升起熱煙,混合着米糊的濃香,伴着外婆用大鍋鏟不停攪和,香氣更是四處亂竄,令人想入非非。濃稠的米糊像許多個小吸盤,牢牢粘在鍋鏟柄上。

在一般人的眼裏,也許這和早餐店裏的米糊只有模樣之分。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外婆告訴我,我們這兒的米糊有個美麗的傳說。不是在大年三十熬成的米糊,滋味往往達不到年三十米糊那種鮮美誘人,味道自然遜色了許多。大年三十熬的米糊會特別鮮。因爲居住在天上的七仙女會在這天夜裏來到凡間,給放在正桌前的米糊撒下不同的佐料,讓米糊的滋味鮮美起來……這讓我對這道美味更增添了一份神往。

“菜米糊”聽這名字中的“菜”,就猜到這道美味中一定會添加很多素食。的確如此,“菜米糊”在熬製的過程中,放入了炸豆腐、青菜、白蘿蔔絲、胡蘿蔔絲、榨菜……就連熬米糊用的油也得特別講究:不能用平常炒菜的豬油,也不能用普通超市買的色拉油,必須得用農村裏自己榨的菜油!衆所周知,菜油是用油菜籽所榨成的,爲了讓“菜米糊”成爲真真正正的素食美味,每個步驟乃至每個細節都不容馬虎。因爲外婆說過七仙女是吃不得葷的,她們愛吃素。如果不小心用了由豬皮榨成的豬油,可就別想她們往米糊裏添上神奇而又神祕的調料了哦。

當一碗香噴噴的菜米糊端上桌子的時候,那種濃濃的而又不失鮮美的味道頓時飄浮在空氣中,我肚子裏的饞蟲就被香味勾引出來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着,那樣子像極了幾天沒吃飯的乞丐。真是太好吃了,饞得我舌頭都快要吞下去了。不一會兒,滿滿一大碗的菜米糊就被我吃的乾乾淨淨。

“菜米糊”,濃郁綿密,是我們家鄉的過年風俗,更是一種地方特色。如此誘人的美食,是否讓你也垂涎欲滴?

篇四: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有包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據說端午節包糉子原來是餵給水下的魚兒吃的。古時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們擔心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發明了糉子,每過一段時間人們就會做糉子投到江裏去。

在我們這,端午節前後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糉葉,不要枯黃的,也不要破損的。如若摘了這質量不好的糉葉,不僅味兒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們把糉葉包成一漏斗狀,倒進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鬆,然後用手捂緊。最後用繩子捆緊。如果不想吃如此單調的糉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紅豆之類的東西。奶奶總是把糉子放成一掛掛,放進鍋裏蒸。蒸好後,大家總會把自家的糉子分享給親近的鄰居、朋友。他人也會將自己家的糉子拿出幾掛,以同樣的方式回贈。小孩子則目不轉睛地盯看盤子中的糉子,此時的糉葉已經蒸得發黃了。把糉葉撕掉,糉子的糯香就漸漸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覺白糖的甜與糯米的軟盡在口腔中徘徊了。

傳說,屈原跳江以後,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爲國爲民的人竟會跳江而死。於是,江上的老百姓乘着木舟在江上連夜尋找已經了無音訊的屈原。纔有瞭如今的賽龍舟。

在我們這,還有賽龍舟等活動。曾經龍舟上是沒有龍頭和龍身上精緻的花紋的。但經過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龍舟看起來宏偉壯觀、美侖美奐。江上一條條的龍舟上坐着幾十號小夥子,他們整齊有序地排列着隊伍。小夥子們一個個眼神堅定,像是要大戰一場一般,整個隊伍流露出氣勢磅礴之感,彷彿只要他們大吼一聲,天都能震碎。場外人聲鼎沸,觀衆們吶喊助學金威……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

篇五: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閻芊池

相傳,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爲在外做工,沒有時間回家。到了春節,在外辛苦了很久的人趕回家中,與家人紅紅火火歡聚一堂。這個時候,親人當然以豐富的食物招待,後來,準備一桌好吃好喝的,和許久未見面的親人團聚,成了春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我們稱爲團年飯。

團年飯又稱爲年夜飯,是和親人團聚的一頓飯,是熱熱鬧鬧的一頓飯。

這不,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和久別的親人吃團年飯了。我們家也不例外,家裏來了很多人,有遠在永川的哥哥姐姐,也有近在老家的姨爹姨媽,更有從重慶遠到而來的弟弟。我十分激動,一會兒和哥哥姐姐玩,一會兒找姨爹姨媽聊天。媽媽連忙把準備好的花生端出來,供客人享用,她則在廚房忙碌起來。

看着一碗碗即將端出去的菜,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做這些菜啊?”媽媽笑着說:“魚代表年年有餘,花菜代表發財,蒜拌生菜代表會算生財。”我恍然大悟:“原來團年飯大有寓意,把親人的期盼都拌在裏面了,難怪這麼香!”

我激動地端着一碗碗菜走向餐桌,笑着吆喝:“祝大家年年有餘(魚)、生官發財(花菜)、會算(蒜)生財(菜)!”客人們也笑着,相互慶祝着,“祝大家新年快樂!”“同樂!同樂!”他們乾杯的乾杯,添酒的添酒,連小孩也拿着飲料慶祝。

入座後,大家擦擦口水,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歡笑聲依然不減,哥哥一本正經地夾起一塊雞肉,“金雞叫福,困難全無!”頓時所有人鬨堂大笑,紛紛說:“也祝福你!”吃着親人們的期盼,大家越來越開心。我學着哥哥的樣子,也興中衝地夾起一塊蠟腸:“長長久久,美美滿滿!”大家都拍手大笑:“好!”

按我們家的規矩,團年飯不僅是一頓晚飯,後面的娛樂活動也必不可少,只是各吃各的,比較散亂罷了。大人們在一起打麻將,誰輸了就罰喝一杯酒;小孩兒在一起“組圖開黑”,享受着久違的遊戲時光;就連貓貓狗狗、小鳥烏龜都聚在一起,彷彿聊天似的,嘰嘰喳喳嚷個不停。

天色慾發晚了,宵夜擺上來了。大家一排排坐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大家挑好喜歡的零食,有時嚼兩口,有時哈哈大笑,有時太忘我,把零食都噴了出來……

熱熱鬧鬧的團年飯結束了,很快大家又要上班、上學了。

篇六: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孫可

明天就是冬至了,想好吃什麼餡了嗎?”

就這樣,連續了許久。在我們家,先品,再賞,這兩步絕不能少一步。不然可白費了那皮薄餡多的餃子了。聽我們家老一輩的講,這一習慣早在許久之前就開始了。原因竟是我們祖先做餃子爲追求”完美”,才如此精益求精。召開”鑑賞大會”提一點建議,來年做個好餃子,適合大家每一位吃着都香的那種。

其實吧,一碗醋與湯就夠來增加餃子的口感了。可爲何要那樣做呢?我自己悟出了道理來,怪不得冬至的餃子,永遠要比來年的要好吃。

你看啊,個個小身板的小餃子,依次進了大池子。濺得滿桌子都是水坑。

”媽,餃子啥時候能煮好?你看我這小嘴急着添點兒東西,不然我就得閒着碎碎唸了……””哦,是嗎?這餃子即使是你碎碎念,也念不來的東西,可就死了這條心吧!孩子唉!”媽她隨手拿勺子攪和一下鍋,又蓋上蓋兒了……

隨即,餃子好了。碗筷早也已備齊了。桌上擺了幾張紙,筆,很明顯,那不是放的。

”把你們預判到的味道,寫下來,吃完後,我們幾個商討商討。好味道——是怎樣“鑄造而成”的。”

準備好那麼久的東西,又要寫這個東西,只好硬着頭皮隨手寫了幾個字。然後,忘乎所以的吃了起來。

面前的幾大盤餃子,我倒是沒吃完,光是湯就喝了幾碗。餃子沒吃多少,光放醋裏泡着吃了,酸得不行

“鑑賞大會”如約而至,媽媽眼尖的瞅着我寫的了,讓我爲餃子的味道做個“品後感”。

我這可算是碰着大山,怎樣翻都翻不過去了。

往那神氣的一站,只管喋喋不休個不停,直至說結束爲止。

有幾點被採納了,皮過於薄,陷兒都漏出來了,又太鹹了。

冬至過去了,餃子,我都品了幾周了,家裏醋都沒了。終於是要不吃了。

膩了,就要換口味,也好品出個”人生大道理”來。餃子包出了味道,也包出了家裏人的一份情義,凡是吃餃子,我都吃出了含着親情的味道,分外地美味與和美……

篇七: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藏在記憶深處的鞭炮聲

夜,靜得可怕,大多數人因抗拒不了疲倦而睡着了,只有少數人堅持守歲。而我躺着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總覺得缺點兒年味。往年的過年是多麼熱鬧。而今,想體驗放鞭炮的日子,只有回憶了。

想起以前,大人放煙花,小孩玩鞭炮,那叫一個不亦樂乎。年前,大人們就會大手大腳地買許多煙花爆竹儲備家中……除夕這一天,大人們忙完了簡單的祭祖儀式後,便點燃的香點燃那根綠線,只聽“嗞嗞嗞”的聲響,後來便聽到了那美妙的聲響“噓——啪——”。仰望天空,煙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像極了一朵朵美妙的大花,紅的、黃的、紫的、綠的,顏色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不光我們家燃放,家家都在燃放。鞭炮聲此起彼落,煙花綻滿天際,把漆黑的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晝……

小孩子們也不閒着,悄悄拿着大人給的紅包,來會奔忙於超市,小商店。不爲別的,只爲買摔炮玩。有的膽子大一點,買聲音較響的“大紅鷹”玩,還有的索性學着大人樣,買大火炮。

而我最喜歡的便是“大紅鷹”了,從中拿出一根,在盒子邊紅線的地方一劃,便會發出“嗞嗞”的響聲,冒出點點白煙,接着立馬扔出去,讓它在空中爆炸;也可以將它擺成一條龍的形狀。點燃“龍頭”,然後看着“大紅鷹”從“龍頭”炸到“龍尾”,看起來就是“火龍”,很是壯觀。還可以把點燃的鞭炮扔在水裏,在水中炸開,炸的水面上層層漣漪……

而現在,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點鞭炮渣,聞不到濃濃的火硝味,讓人感覺缺少了年味。我懷念以前的時光,但爲了環保,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就成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一習俗也只能藏在我的記憶深處了。

篇八: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樸麗穎

走在小道上,樹上的燈籠照得小道紅豔豔的,映着門上紅紅的對聯,瞬間,我的思緒剎那間翻越千山萬水,飄向海蘭江畔的邊城——延吉,那是我的老家我的根。

在延吉,每個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朝鮮族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在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簫樂曲中,看着海蘭河上的彩虹橋上燈光閃爍,聽着遠處的鞭炮聲,一起走向新的一年。

早上,我被樓下的拜年聲吵醒,新年早上祭祀祖先,這是爸爸媽媽的任務。我們全家老少都穿韓服在親戚間按着輩份,一家家地去拜年,每年的正月初一,我都可以收穫很多厚厚的紅包,這可是我一個頭一個頭磕出來的呢!上牀前,把紅包數清楚,藏在我的祕密寶盒,計劃購買心儀已久的運動鞋、零食。每一次這樣的夜晚我都能夢中笑醒。

我最喜歡的環節就是吃中午飯!全家聚在一起,歡度過節。飯菜中有大米年糕、年糕湯等,最特別的是狗肉,姥姥總唸叨:“狗肉滾一滾,神仙站不穩。”我最喜歡吃的是“德固”,也是大米年糕做成的年糕湯。“姥姥!我想多喝幾碗年糕湯!記得多給我放點年糕。“每次我都不厭其煩地叮囑姥姥,生怕旁邊的表弟聽見。姥姥先是把年糕切成柳葉狀,放入雞,野雞、牛肉等,用肉熬煮的湯,吃時放些麻油、紫菜。“德固”一上桌,我和表弟會迫不及待的嘗一口,燙的我們此牙剛嘴,但我們記吃不記打,下次又如此。而且我們那兒問吃幾碗“德固“,就是問我們幾歲,這風俗一直流傳至今。飯桌上的歲酒也很特別,平時並不喝,過年時拿出來喝被認爲避邪,使長輩長壽,我猜和王安石的“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屠蘇異曲同工。

美美一餐後,我們一起坐在地毯上,大人們玩擲投遊戲,跳跳板等,我和表弟則是出去玩冰車,打雪仗。院子裏已經掃過的雪堆在一起,比我還高,隨手一團就是一個雪球,我和表弟你來我住,不亦樂乎!可是一個不注意,表弟跌倒在雪地裏,剎那間不見人影,好不容易爬出來,一身雪,讓我笑得前仰後合,肚子生疼。

一幅對聯,滿是親切的祝福,幾對窗花,彰顯濃郁的年味。而我家鄉的習俗處處顯示着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一身服裝,幾餐飲食,果真是“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啊!以上種種都是需要我們傳承的,一代又一代讓家鄉習俗魅力永久流傳。

篇九: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記正月初一掃墓活動

新年的第一天,也許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拜年。可在我們這裏卻不同,這一天,我們要去給已故的祖先們掃墓。

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實則大有學問呢!這一天,我們要起得特別早,要搶在上午掃墓上墳。出發前我們要準備好蠟燭、肉、香、鞭炮、銀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準備就緒,爸爸便驅車帶着我們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車寥寥無幾,且大多行駛於墓地的方向。我們雖來得不算遲,但早已有人開始掃墓、祭拜,鞭炮聲此起彼落……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爺爺先把肉、飯、酒、筷子、蠟燭擺放好,這時大伯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我剛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問媽媽“爲啥要放鞭炮?”媽媽說“鞭炮是用來叫醒奶奶告訴她過年了,我們來給她拜年,讓她多吃點東西,跟我們一樣開開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鞭炮放完大家都來到墓前,點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又是爲什麼呢?沒等我問,爺爺告訴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第二根是敬地希望來年大豐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謝祖先留下的基業。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後,媽媽說:“按照我的動作做好。”只見媽媽雙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個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讓奶奶保佑我們之類的話。然後媽媽把香插在奶奶墓前,並將酒灑在墓前。我按照媽媽的樣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燒香、祈福。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真的能保佑我們一家嗎?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對我們的好,她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啊!她對我的好,仍歷歷在目,有什麼好吃的,她第一個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傘,熱天給我扇風……她曾無數次的鼓勵我要認真學習……奶奶溫暖的手,溫和的聲音,慈祥的面容……至今還一直在我的腦海溫存。今天掃墓,讓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這個小節,回憶奶奶的好,你才能與下文悟出掃墓的意義相銜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爲了感謝祖先們賜予我們生命,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掃墓,意義非凡。

篇十: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賽龍舟,敲鑼鼓

“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賽龍舟是中華民族端午節的傳統活動。每到端午,我的家鄉——龍遊,也會舉辦別開生面的龍舟賽。

龍舟賽這一天,靈山江畔彩旗飛揚,比賽還未開始,江兩岸上觀看的人早已經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一艘艘仿龍造型的龍舟一字排開,每艘船上都有二十多位划槳手,一名擊鼓隊員。舟上各插着一面帥旗,每隊着裝各自統一,色彩繽紛。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陣勢雄偉,場面極爲壯觀!

爲了能擠進這密不透風的人羣,近距離觀看龍舟比賽,我也得費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行。在場的所有人都目不轉睛的盯着那蛟龍似的龍舟。隨着一聲發令槍響,一隻只五顏六色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了,鼓手坐在龍頭一邊敲鼓,一邊吹哨。條條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後。這種氣氛立刻傳染給了觀看的觀衆們,他們也都有勁地喊了起來。“加油!加油!”我也放開了嗓子加入到了啦啦隊的人羣中。這加油聲響徹雲霄,震得江面上也翻起了絲絲波浪,波浪拍擊到船板上時,發出“啪”的一聲脆響。濺起的無數細小的水花,彷彿也是在爲他們加油。隊員們都奮力划槳擊水,龍舟劃過後留下了層層漣漪……

此時,隊員們的汗水早已溼透了他們的短袖,但他們沒有絲毫分神,依然拼命地向前劃,真是“蛟龍劈波斬浪,勇士競逐龍王”啊!各隊龍爭虎鬥,進入到了白熱化,此時所有的龍舟好像脫了繮的野馬,快得令在場的人們都尖叫起來。爲了吶喊助威,敲鑼鼓的鼓手更加賣力的敲。“咚!咚!咚咚!咚咚咚!……嘿喲嘿喲!”吆喝聲鑼鼓聲連綿不斷,各個隊伍你追我趕,誰也不甘示弱。現在就連風哥哥也來吶喊助威,不斷的颳着風,此時所有的龍舟順風順水……你看!3號龍舟遙遙領先,但緊跟在後面的9號龍舟也不甘落後。只見9號龍舟上的隊員們齊心協力,奮力地划着槳拍擊水面,不一會兒就趕上了3號龍舟。超過了!超過了!9號排在第一啦!隊員們鬥志昂揚,奮力揮槳。

我專注地看着,幾乎跟龍舟融爲一體了,我真想上場助他們一臂之力,感受賽龍舟的“速度與激情”……衝線了!隊員們似乎忘記了整個世界,完全沉浸在龍舟大賽中,他們個個像飢餓的狼見了羊羔一樣向終點線衝去。還剩十米、八米、六米……一米……終點到了!全場人頓時沸騰起來。有議論聲,但更多的是歡呼聲。激動人心的歡呼聲把靈山江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

篇十一: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跨年

春節有不少習俗,不過,在除夕這一天,我最喜歡的,便是年夜飯和守歲了。

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從掌燈時分就席入座,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就有了吃年夜飯的習俗。

不過,我們的年夜飯有些不同,先是到爺爺奶奶那兒吃一頓大餐,隨後又去外婆外公那兒吃一頓湯圓,令我好不快樂。對於大餐,倒是沒什麼可說的,我真正喜歡的,是湯圓。餡裏放了豆腐和肉等,把它們用麪包起來,做成水滴狀,再一個個下鍋,等到煮熟了,再用大碗盛起來,倒上些醬油,便成了,我一般可要吃兩三碗呢。

吃完年夜飯,接下來便是守歲了。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活動之一。白居易的《客中守歲》中的“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襟”足見“守歲”活動由來已久。守歲的時長不定,古時一般是守到第二天天亮,現在也有守到十二點多的,而我們,就是如此。

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的,吃完了飯,便開放起了煙花,有各種花樣的,比如,先放會噴火花的,在放的同時,又點上旋轉式的煙花。這時院子裏,儼然成了一個火花的舞臺。這便是放煙花了。還有吃夜宵,燒些麪條,荷包蛋什麼的,再加上一杯奶茶,令人好不歡喜……

不知不覺,已到了12點。實在拗不過時間的倔強,小孩的眼皮開始打架了,應該睡覺了,於是便向前一年道一聲再見,隨後沉入新年的第一個夢。

篇十二: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中國的傳統節目有很多,如:春節、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其中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即農慶親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餐竈到正月十五,也有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爲高潮。

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爲這正是所有家庭聚在一起團圓的好時期,在遠方的親人也會趕回來團聚。吃上一桌年夜飯,熱氣騰騰,今年過年爸爸給我們做了一桌好吃的飯菜,有泡椒雞瓜(自制)、牛排(自制),還有燉魚、炸春捲(自制)等。這一桌子菜把妹妹饞得不得了,還沒做完,感覺他們好像快要吃完的樣子。做完之後,媽媽說:等等,彆着急,咱們先拍張全家福!”媽媽就把我們安排的滿滿當當。該吃年夜飯了,我坐在飯桌前不知如何下手,看哪個都想吃,但一筷子了來不過來,只好挨個吃。我剛開始下筷子準備吃,妹妹都吃完了。這…這也太快了吧,看來是真的餓了。

吃完飯,爸爸和伯伯去洗了碗,媽媽和嬸嬸還有我和妹妹準備包餃子,爺爺和奶奶看着弟弟妹妹。真是誰都不閒着!媽媽在餃子裏包了硬幣,是要看明天早上誰能吃着硬幣,那得看看誰有好運氣啦!

過年這幾天可把我累壞了,但是身上的肉是真該減了!

篇十三: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老家的花鼓戲

葉語緹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不同的地方過節,過節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就像老北京過年時要買雜拌兒,浙江過年時要舞龍燈,我老家湖南過年時候要請戲班子來唱湖南花鼓戲,熱鬧美好,纔有年味兒。

今年過年回了老家,在奶奶那兒瞭解到了花鼓戲,便興致勃勃地與她聊了起來。花鼓戲起源於長沙各地的民歌,山歌和民間歌,不知怎麼地的,好好的歌,就慢慢發展成一旦一醜演唱的花鼓戲初級形式了。有的人說,聽過黃梅戲、京劇、豫劇等等,怎麼就沒聽過花鼓戲,可你不知道,花鼓戲的歷史悠久,早在1818年刊行的《瀏陽縣誌》談及當地元宵節玩龍燈情況時就介紹:“又以童子裝丑旦劇唱,全鼓喧鬧,自初旬起至是夜止。”這充分說明我們老家的花鼓戲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就已形成。

和奶奶正聊得正歡,突然窗外燈火通明,浩浩蕩蕩走過了一羣人,奶奶說戲班子來了,快跟上“大部隊”,去看戲吧,我答應着。可突然肚子咕咕地叫了起來,晚飯還沒有吃呢,奶奶急忙從火爐裏抽出了一個鐵架子,上面有幾塊烤得焦黃的餈粑,她把餈粑中間掏了一個洞,塞了不少白糖,然後用袋子裝了好幾塊。然後拿了兩個凳子,便拉着我出去了,“大部隊”的人羣浩大,前面幾個零頭的便是戲班子的人了,人去七拐八拐地將大家領到了戲亭子裏,他們利索地換上了服裝,簡單化了妝,便開始唱戲了,花鼓戲很樸實,節奏很明快、活潑,裏面有小旦、小丑、小生的表演,小旦開朗潑辣,小丑誇張風趣,小生風流灑脫。裏面有豐富的情節和動作,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划船、挑擔、砍柴、打鐵、磨豆腐、摸泥鰍等貼近生活的橋段。看戲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貫注,生怕漏聽了一句臺詞,少看了一段情節,觀衆們不時爆發出掌聲、叫好聲、笑聲。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了,把舞臺包圍得水泄不通。臺上演員和臺下觀衆把花鼓戲場子烘托得熱鬧非凡,年味十足。我一邊陪奶奶看戲,一邊吃餈粑,餈粑外焦裏嫩、軟糯香甜、Q彈可口,我超喜歡吃,再看看戲臺上下的場景,真是很享受這樣的“年味”!

春節在老家的短短几天裏,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節日氛圍和快樂情景,我真期待再次回老家過年!

篇十四: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又是一年元宵佳節。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共慶佳節。

在龍遊,元宵節與春節一樣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一年的元宵都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情回憶的,我們應當好好珍惜,深刻銘記。

過元宵時,全國各地的風俗都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這天中最爲重要的幾項民間習俗。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喜歡吃湯圓,不僅是因爲湯圓的味道鮮美,奪人眼球,更是因爲湯圓代表着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一家人團團圍坐在餐桌上吃湯圓,如此畫面,是多麼和諧,愉悅啊!或許,那時的湯圓是充滿愛的,是最爲鮮美的吧。那一個個圓溜溜的白滾滾的大湯圓愜意地躺在帶湯的玻璃碗中,它們緊密的挨在一起,別提有多可愛了。此時此刻,想起湯圓的鮮美,不經意間,早已垂涎三尺。在元宵節這天,湯圓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美食。

我還曾在一次元宵節之夜有幸賞過一次花燈。那時,不管是地上,樹上,湖中,都可以見到花燈的身影,五彩繽紛的花燈無處不在,你彷彿就置身於一個花燈的世界,全世界都是五彩的幻影,看似飄渺虛幻,卻又是人間真實……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絕倫,夢幻無限。

傳聞,在水中放置花燈可以祈福許願,人們都深深地相信,天上的神明會實現平凡的人們的所有奇特,獨一無二的願望。

篇十五: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對於中國人來說,肯定沒有什麼節日比除夕更重要了。這就好比國外的平安夜,除夕在中國人眼裏可是重中之重,而且各個地方慶祝方式各異,我的家鄉——溫州,也有着自己與衆不同的特色習俗。

在除夕當天,重頭戲自然是年夜飯了。一大早,負責準備食材的人,忙着去菜場收羅各種美食。留在家裏的人呢?就忙着“撣新”,也就是大掃除,讓整個家煥然一新,乾乾淨淨過大年。

過年了,紅色就顯得尤爲重要,爲啥呢?喜慶!中國人圖得就是紅紅火火。家家戶戶門前紅色的春聯一貼,福字擺中間,年味就更濃了。雖說現在有些人不會特意去貼春聯,但更多人還是喜歡像以前一樣在門前貼起了春聯,希望來年五福臨門。

忙碌許久後,也快下午四點了。這時重頭戲——燒年夜飯,開始上演。溫州人年夜飯的食材很有講究,就像年糕(諧音年高)一直都是一道打頭菜,意喻祝孩子年年長高,祝大人們年年高升。溫州的年糕也叫水晶糕,白得特別晶瑩剔透,入口軟軟糯糯的口感,不僅好吃,更是多了幾分顏值,是年夜飯的明星選手。大黃魚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佳餚,更有年年有餘的意思。還有八寶飯,匯聚八種食材,代表着團團圓圓。年夜飯裏的每道菜都有着美好寓意,這可是我們平時都不在注意的。

菜燒好了,開始擺盤。在桌子外圍用紅色的高腳碗擺上十道小菜,象徵着十全十美。如果家裏人數比較少的,則擺上六盤,大有六六大順的意思。外圍的小菜,溫州話叫“盤頭”。“盤頭”擺好後中間則擺上意喻美好的大菜。一切準備就緒後,年夜飯正式開始,陣陣菜香引得所有人大快朵頤,大人們會喝上些酒,孩子們則用飲料給長輩敬酒,這是家人團聚的時刻,大家在一起閒聊着瑣事好不快哉。

八點鐘,春節聯歡晚會準時開始。現在的春晚多了很多娛樂項目,就好比搶紅包,雖然狂拼手速只能搶到幾毛錢,但還是樂在其中。看節目之餘再給身在遠方未能回來的親戚發個微信,道幾聲祝福,發幾個紅包,氣氛就上來了。

九點多了,孩子們自然是坐不住了,都接二連三的放鞭炮去了。城市裏大多禁止煙火,唯有那小摔炮,還有點意思。這些摔炮接着扔在地上產生的力使小包炸開,發出爆炸的響聲。多來幾個一起扔,聲響就變得很大了,就像真的鞭炮一般。孩子們總是很調皮,躡手躡腳地放在幾個大人的腳邊,等他們一不留神,一腳踩下去就哈哈大笑。還有一種叫仙女棒,煙火在一根棒子上閃耀着,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一般,甚是好看。

夜裏,大多數人都會等到12點的鐘聲響起,等着自己又長大了一歲的那一秒,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去睡覺,但註定是個不眠夜。

溫州的除夕沒什麼不同,很平常,但刻在骨子裏的溫情和熱鬧組成了除夕,這讓這個日子顯得與衆不同。

篇十六: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在山東臨沂,過年時最熱鬧的就是正月十五看花燈、猜謎語了。

正月十五這天,我異常高興,因爲聽說晚上的集市上有燈謎,“趕集不應該是在天亮的時候嗎?”“不不不,晚上的燈謎會是我們這裏的風俗,大大小小的燈籠上有不一樣的謎語,你猜對了,還有獎勵呢。”大人的話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了,我和表妹都盼着晚上快點到來。

到了傍晚,吃着飯,我還猜想着燈謎會的樣子,“會不會是在一個房子裏,抽到哪個就回答哪個呢?不可能,不可能,可千萬別是這樣啊!”盼星星,盼月亮,終於要出發了。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去呢。車在集市附近停了下來,我興奮地下了車,爸媽讓我和表妹慢點跑,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我們倆已經壓不住心中的喜悅了,一溜煙跑了過去。只見,燈集上有很多燈籠,個個都很漂亮,有蓮花燈、兔子燈、桃子燈……每個燈的顏色都不一樣,五顏六色的,如果把它們當做天上閃閃發亮的星星,我覺得沒人會不愛吧!

我來到一盞燈面前,小聲地讀着它身上“紋的”謎語:“綠衣服,紅內臟,外加一個髒小辮。”“西瓜。”我回答道,“不錯,不錯,”一個聲音傳來,我轉頭一看,是一位老爺爺,他手裏拿着一本本子說:“吶,給你,這是你猜對謎語的禮物。”我瞪大了眼睛,開心地收下了。又去找了一個,不錯,又對了。就這樣,獎品多的我已經拿不下了,看着老闆一臉不情願的表情,忍不住笑出了聲。

在熱鬧的春節裏,去一個熱鬧的地方,和一羣熱鬧的人一起過年,不光我們在熱鬧,燈也在熱鬧,它們在他們的世界裏說着屬於他們的心裏話,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篇十七: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俗話說:“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我的家鄉位於陝西的關中平原,那裏是漢唐文化的發源地,各種風俗流傳至今,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社火”表演。

家鄉的“社火”表演從正月十五到十七,每年如此。聽爸爸說,“社火”源於原始社會,嚴冬已盡時,先民們就殺豬宰羊,用自己獲得的勞動果實,祭祀“神靈”,祭祀祖先,也是爲了祈福消災、驅惡避邪。後來這一風俗就一直傳了下來。

社火表演要開始了,我和夥伴們早就來到了街上,爲的是佔個好位置,好更近距離地觀看社火表演。

表演的人一早就開始準備了,他們穿好服裝,來到街上表演。等我們趕到表演的地方時,路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大街上一片喧鬧,人們都在等待社火隊伍的出現。

等了小一會,鑼鼓聲越來越大。“看,社火表演隊過來了。”夥伴們激動地喊了起來。

一開始是喧天的鑼鼓開道,之後是舞獅表演。接着是秧歌表演,這是一種極具陝西特色的秧歌表演——跑旱船:只見一位老翁拿着船槳,在前引導,後面緊跟旱船隨之舞動,裝扮得五顏六色的旱船,隨着擺動垂下來的絲帶翩然起舞,觀賞性十足;隊伍最後面是各種彩車遊行,彩車上有各種經典秦腔戲曲造型,三孃教子、蘇三起解、狸貓換太子等各種主題讓大家目不暇接。最後還有踩高蹺的、舞龍等。

社火表演雖然結束了,但社火表演激發人們的熱情,在新的一年裏,人們一定會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爲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我期盼明年再次觀看精彩的社火表演。

篇十八: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家鄉的除夕

管熙昀

除夕,始於先秦,又稱爲大年夜。相傳,它是爲了慶祝上古時期人們用紅光和火焰打敗一種叫“夕”的怪獸而設置的,故此得名“除夕”。今年的除夕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而變得有些冷清,不禁使我回想起前幾年在信陽老家過的除夕和它那種種有趣的風俗。

除夕一大早,我們就早早跳下牀,大伯母包的餃子一個個雪白可愛,早早地躺在鍋裏了,隨它們一起翻滾的還有幾十個大如乒乓球的湯圓。信陽過除夕,早飯習慣餃子湯圓一鍋煮,寓意“越攪越圓”。其中的一個餃子裏還會包裹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吃到的人便會欣喜若狂,彷彿迎接他的將會是一年的好運!吃完早飯就要大掃除,擦門擦窗擦凳子,還要在門口貼上一副對聯和一個倒貼的“福”字。

山裏山外不住地傳來鞭炮聲,我和堂哥也在外面亂竄,看着家家貼春聯、放鞭炮的熱鬧景象。按照老規矩,吃完午飯就要開始做年夜飯了,一家子人齊齊上手,而我們小孩子則嬉笑着在廚房“幫忙”,實則是看看有什麼可吃的東西。廚房裏不時飄出誘人的肉香,這頓飯要從下午六點吃到八點,席間什麼都有,餈粑、烤雞、年糕和各式各樣的魚,吃魚寓意着“年年有餘”,而吃年糕則意味着“步步登高”,所以大家都吃得格外開心,直吃得肚子像一個皮球似的鼓起來,才心滿意足地離開飯桌。

夜深了,外面開始鬧將起來,幾百響煙花同時竄上天空,“嘭”的一聲綻開笑臉。大人們開始打牌、聊天,孩子們就跑在外面放花筒、煙火,在爆竹的噼裏啪啦聲中,火花映照着我們興奮的臉龐。大家一直瘋玩到凌晨一兩點,才依依不捨地睡去。守歲,這個除夕最後的環節結束了,往後就是新的一年。

馮驥才先生曾寫道:“年,真的是太美好的日子,太好的文化了。”是啊,除夕是中國人極重要的日子,我也期待着再次在除夕與家人們在家鄉歡慶!

篇十九: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廖俊哲

每年春節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回老家鄉下陪爺爺奶奶過春節。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獨有的節日,全國各地不同地方也有一些春節風俗習慣,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

臘月二十六早晨,我們一家開始出發回老家那個熱情的小鎮,一路上我和弟弟心情愉快,有說有笑,大約七八個小時,我們就到達了廣西貴港市,家裏親戚們非常熱情的跑來迎接我們,幫我們提着行李往家裏走。一家人客氣地寒暄着…。

臘月二十七,大人小孩大家都開始忙亂起來,大人們一邊趕着去超市買年貨:各種糖,各種餅,一瓶瓶飲料,和各種過年需要吃的食品及用品。小孩子也跟着大人們瞎忙,跑去買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和煙花炮。

臘月二十八,這是少數民族的俗稱“小年”。家家戶戶都包着圓圓的“糕”點,薄薄的皮糕點吃在嘴裏,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裏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着新年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這正是因爲少數民族人們對新年的渴望,吃開口糕點就成了“小年”的第一件事。晚上每家每戶都要包“年糉“,說起”年糉“在區域內還是有點名頭的,聽爺爺說附近八縣市中,我們這裏說第二,其他七縣市中不敢說第一的,所以人稱“貴港糉”。我們這裏的年糉特點就一個字:大!一條糉子光糯米就得用一斤以上,包的結結實實的,包年糉的主料糯米,綠豆,荷包豆,中間放肉材,豬腳、雞腳、豬肉、蝦米等等。這些大糉子除了作爲自家過年餐食,更重要的是人情往來,探親時一般都會帶上自家幾條糉子作爲春節親朋往來的人情禮物。

臘月二十九,爲歲末的最後一天即除夕。“除夕”又稱除夕夜,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作爲年尾的節日,我們少數民族都要祭祀祖先風俗。在國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這個年尾最重要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趕着回家與家人一起團聚。除夕一大早上,我們家裏人都起牀很早,家裏大大小小的人開始忙忙碌碌清掃院子及房間,鄰居家家戶戶也都是張燈結綵,各家準備着豐富的菜餚。

除夕下午,是鄉下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戶戶要趕做年夜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巷子裏飄着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家家戶戶都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裏貼滿了各色的年畫。我和小夥伴們拿起鞭炮就往外走跑,“弟弟,我們去放鞭炮吧。”。看得出來弟弟很害怕,手一直在發抖點了五六下才點燃導火線,“嘭”,一個鞭炮升空了,好像飛碟一樣在空中漂移了一會兒才落了下來。開心極了立馬纏着我進行第二個。我挑了另一種鞭炮,點燃導火線後,我趕緊用力往上扔,鞭炮掛到了樹上,又“吱”地像流星一樣消失了。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焰火的顏色更加鮮豔了。我們正放得最帶勁的時候,爺爺在大廳裏喊道:“開飯嘍!今天的菜很豐盛!”我與弟弟飛快的跑到了飯桌旁,哇,真是太誘人,我看得口水直流,先嚐一個雞腿吧,嗯,味道不錯,還有白切雞、老鴨煲、甲魚與牛肉……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

吃完年夜飯,肚子裏裝滿了各種美味佳餚,我們一邊烤火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個個搞笑的小品,逗得我們哈哈大笑,一首首歡樂的歌曲,聽得我們還想聽……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流逝,隨着倒計時“5、4、3、2、1”12點整,“咚”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嘭”“啪”,窗外的鞭炮聲又響起來了,有的像柳枝,還有的像笑臉……天空被映照得絢麗多彩,我高興得跳了起來,2022年來到了!我既興奮又激動,因爲我又長大了一歲。過新年,我可以穿嶄新的衣服,吃美味可口的佳餚,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可以收到一隻只大紅包……竟然還沒有一點睡意!

大年初一,我還沒睜開眼弟弟就站在我面前了,“哥哥,新年快樂,紅包拿來。”我被這聲音問得睡意全無,還是用我平時省下的零花錢給弟弟包了一個十元包。今天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趁圍着吃早點的時候全家人互道着吉祥語,大人們給每個小孩派發着紅包,可把我們高興壞了,長輩則給晚輩發紅包則表示孝心。但爸爸則要求每收到一個紅包必須要向對方說出兩句吉祥祝福的話,雖紅包收得開心,但也絞盡腦汁,這時才明白“書到用時方恨少。“

大年初二,我一早就被爸爸叫醒了,因爲我們要啓程去湖南外婆家了。我聽到這個消息,開心地一蹦三尺高,光速刷完牙,準備出發。臨別時我看到了家人們的不捨,奶奶還偷偷擦眼淚了,正是應了那句“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分別是爲了更好的重逢。

一路上景色怡人,因爲湖南的氣溫比廣西低,桔子樹上還有很多果沒摘都被穿上了白膜,窗外的霧很大玻璃上都是水球在車速下快速滾動着。心裏卻想着見到我的好朋友時場景,同時也還可以收到更多的紅包,“小富翁”的心裏計劃着如何使用這筆財富,還有最爲重要的是能否見到我期盼已久的雪景呢…。

篇二十: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在中國各地,處處都有不同的風俗,也便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說法。這次我要介紹的是關於潮汕的習俗——出花園。

潮汕人認爲,兒童15歲之前都是無憂無慮地活在受公婆神守護着的花園裏慢慢長大,當兒童15歲那年的七月初七這天,就要舉行出“花園儀”式,讓兒童感謝公婆神叫“出花園”,並長大爲人。

早上,把象徵吉祥的十二種花泡入浴桶來給出花園者洗浴,刮臉挽面去除胎毛,換上新衣和紅木屐,就去拜公婆神了。

拜完公婆神,開始吃盛大的早餐,盛大在哪兒?早餐要湊齊足足八人;更要準備足足八道或十二道菜品,而且要當出花園者嘗過一樣後,別人纔可品嚐,這對兒童來說是多大的特權啊,多大的責任啊。

早餐和中午的菜品都有各自的寓意,如咬住朝向自己的雞頭,寓意獨佔鰲頭;吃一碗豬內臟的雜燴湯,寓意換腸肚;蟹寓意拜蟹手足樣樣會……這樣的菜還有很多,其中都包含了長輩對即將成人的孩子的期盼。無論過去或現在;無論國內或國外;無論十五或十八,在這一刻,既是成長的證明,也是磨練的開端,繼續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liunianji/1405772.html

  • 標籤: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 單元 家鄉 下冊 風俗 六年級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推薦2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六年級下冊作文第一單元家鄉的風俗(推薦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