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10篇)作文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03W 次

篇一: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精選10篇)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詞,挾着、芋梗湯、詰責、顫顫、畸形、緋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敘事線索。

(二)過程與方法:

1.歸納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徵,概括人物思想品質。

2.品讀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藤野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重點: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主要事件。

學習難點:理清課文的線索,初步瞭解作者對藤野的感情。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給畫“”的字注音

挾着、芋梗湯、詰責、顫顫、畸形、緋紅

(學生補充預習過程中碰到的其他易讀錯或易寫錯的字詞)

二、導入新課

1.回顧有關魯迅的文常。

我們已經讀過不少魯迅先生的文章,誰能說說你所知道的魯迅?(提示:原名、代表作、人生經歷等等)

2.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兩個人是最受魯迅先生敬重的,一位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壽鏡吾先生,一位就是我們今天將要認識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爲什麼一向以犀利的文筆著稱的魯迅在回憶起藤野先生時竟是筆筆深情?現在,就讓我們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三、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6—22節(時間10分鐘),思考下列問題:

1.藤野先生留給魯迅的第一印象怎麼樣?

2.後來,哪些事使我對他刮目相看?(作者回憶了與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哪些事?)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

學法指導:①學會用“一目十行”的方法快速閱讀文章。②用批註法閱讀。閱讀時用筆及時劃下重要的語句、語段,並寫邊批。

[明確]:

1.中規中矩、不拘小節、其貌不揚

2.四件;爲“我”添改講義、爲“我”糾正解剖圖、關心“我”的解剖實習、向“我”瞭解有關中國女人裹腳的事。

四、交流互動

(一)再次閱讀11—22節,找出文中描寫藤野先生的句子,體會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徵或品質。

學法指導:人物描寫的方法有:語言描寫、外貌描寫(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情描寫等等。另一種分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所有的描寫都是爲了刻畫人物的性格。

[明確]: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熱情誠懇、有求實精神、沒有民族偏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

(二)身處異鄉,能遇到這樣優秀並關心自己的好老師,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可是魯迅先生後來爲什麼要中斷學業、告別藤野先生、離開仙台呢?

快速閱讀課文23-31節,尋找答案。

明確:因爲兩個事件: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

追問:魯迅先生是如何與藤野先生告別的?

明確:善意的謊言、贈送照片

五、質疑交流

本文是按什麼線索來敘事的?

明確:“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的經過(見板書)

六、自主小結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選取典型事例,刻畫了一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嚴格要求、熱情誠懇、有求實精神、沒有民族偏見、對中國人的熱情友好與尊重的教育者的形象。

七、反饋練習

通過典型事例可以有效地表現出人物思想品質,你能否列舉出幾個典型示例(提綱式)來表現一個你敬佩的人的思想品質?試試看吧。

八、佈置作業

1.背誦“但不知怎的……”一段。

2.思考:課文1—5節寫了什麼?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篇二:藤野先生教案

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並理解其含義。

2、收集魯迅生平和創作的資料,認識魯迅的人生道路,爲理解魯迅作品打下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回憶錄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記敘的。

2、複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寫及典型事例對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聯繫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緋紅、標緻、詰責、油光可鑑、深惡痛疾”等詞語。

2.回顧複習作者魯迅及相關知識;瞭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時代背景材料。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讀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5.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啓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家作品

學生介紹魯迅其人及作品。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於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後,繼續用文藝作爲武器進行戰鬥,成爲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你依據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結構圖。

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見藤野前,在東京

相識

與藤野在仙台相處

離別

相別後,深切懷念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緣由,接着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這就是當年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顯示圖片)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條暗線,那麼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我們先按下暫且不表。下面先來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讀,分析藤野形象

1.學生採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投影顯示如下)

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關於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台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

學者形象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2.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瞭解裹腳———求實精神

結論: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

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前面我們閱讀了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還有一些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3.領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麼目的去日本的?爲什麼又離開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題小像》)

找找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研討交流,教師小結。

A.在東京

所見所聞——清國留學生的醜態

不學無術思想腐朽

所感————厭惡之極,不屑與之爲伍

B.去仙台

日暮裏:觸發憂國之情

愛國

水戶: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棄醫從文(顯示圖片和電影資料)

匿名信事件——個人與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

愛國

電影事件———思想受極大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

D.離開仙台,懷念先生

直抒懷念之情——熱情讚頌高度評價

藏講義愛

懷念付諸行動——掛照片

寫文章國

五、佈置作業:

抄寫詞語並明確詞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採用小組自改互查的方式,組長點評完成情況。

二、研讀關鍵語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語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後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2)“實在標緻極了”改爲“實在醜極了”可以嗎?

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明確:

(1)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裏面。反襯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2)句中“標緻”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緻”,增強了這一反浯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後則語意直露,缺乏諷刺意味。

2.學生集體誦瀆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爲貴”.那麼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爲”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了”句中“居然”是什麼意思?對錶達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

教師點撥: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語氣。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隱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推斷爲“物以希爲貴”,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爲”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爲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l語段,合作探究: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2)“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作者爲什麼要這樣特意寫明呢?

(3)“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嘗”是什麼意思?

(4)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促成作者棄醫從文的轉變,對這兩件事的敘述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學生思考、交流後發言,教師明確:

(1)這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後寫下的一句極爲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2)文中看電影事件中所敘述的中國人的情形,是依着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羣圍着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3)“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學生看到槍斃中國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句中的“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現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看電影事件反映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這兩件事各有側重,第一件事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國富強的志向,第二件事寫中國國民的不覺悟——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件事促使作者棄醫從文。

4.學生自讀課文38語段,教師點撥:

語段中“良心發現”一詞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於鬥爭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是指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文章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統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政治鬥爭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5.學生齊讀課文1、5、24~31、36~38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讀要求:第1段要讀出辛辣嘲諷意味,第5段以輕鬆親切語調錶現友好之情,24~31段則充滿憤激,36~38段應滿溢感激。

三、合作研討,體驗反思

1.關於課文主旨的理解,淪爭頗爲熱烈,對於下面的說法,你更傾向於哪一種?結合文(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學生各抒己見.激烈爭論。

2.魯迅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麼啓示?請聯繫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引導、鼓勵。

四、課堂小結

欣賞一篇優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只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昇華。魯迅的文章尤爲如此。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更深透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鐫刻在讀者的心中,願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爲湛藍、亮麗。

五、作業佈置

朗讀課文,領會感情

六、自我問答

篇三: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和組織材料,學習抓住人物特徵,通過具體事例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體會、理解文章含義豐富的語言,掌握文章敘事線索。

3.體會作者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文章的線索,探討文章的主題。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歸納其性格特徵。

3.聯繫材料,領會作者棄醫從文的情感因素,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尊心。

三.教學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讓學生說說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並闡述理由。(有老師、

父母、朋友、還有偶爾相識的陌生人)

再讓學生說說在成長中,哪件事最讓你難忘?

由學生的回答導入文章。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講述了他與先生的交往。魯迅先生懷念藤野先生的原因與我們剛纔所講的原因是不是一樣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來看課文。

2.複習有關《朝花夕拾》的知識。讓學生說出已經學過的兩篇課文的名稱。然後說說在《從》《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間的先後順序。

順序是《阿》《從》《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長的經歷來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散文集。

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1.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文章以什麼爲線索?寫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點寫了發生在哪裏的事情?此外還寫了什麼地方的事情?你能說出文章中的地點變化嗎?

2.明確: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學的經歷爲線索,寫了作者在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即寫了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時藤野先生的關心,匿名信事件,幻燈片事件即離開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點寫了發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還寫到了東經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點變化:東京——仙台——中國。

三.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敘事線索,以次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劃分

文章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3):在東京的所見及去仙台求醫的緣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學醫,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及棄醫從文的經過。

第三部分(36-38):回國後對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朗讀課文前三段,體會魯迅文筆特點。

2.討論交流:

(1)這部分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什麼?

(2)作者對所描寫的對象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你能夠通過具體的語句來分析嗎?

明確:

所描寫的對象是“清國留學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員。對他們是一種厭惡之情,這是從他們逛公園,賞櫻花,梳辮子,學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這也許也是魯迅爲什麼要離開繁華的東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明確:

比喻、反語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語言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這樣描寫“清國留學生”:“但花下……實在標緻極了”

這段文字在準確地形容與細緻的描寫的基礎上,作者還把“清國留學生”的精神風貌刻畫出來了,本來是擔當着救國重任的留學生,到東京之後,則不思進取,反而追逐時髦,將頭髮弄得油光可鑑,尤其可悲的是,始終不忘記那條象徵落後和恥辱的大辮子,反而將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噁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語誇張,將諷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裏行間。

篇四: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和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1、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理解本文依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的發生的先後順序來記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師;回憶性敘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魯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巖波文庫要出版《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到上海徵求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纔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他的目的是藉此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時委託增田涉先生代爲尋找。第二年,《魯迅選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樣書,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說沒有打聽到。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裏行間,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於北洋軍閥反動政府的迫害,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藤野先生》這篇散文就是魯迅離別藤野先生20年後,於1926年10月12日在廈門大學寫的,回憶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時的生活片段。這篇回憶性散文帶有較多的文學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繪,着重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們學習時要特別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嚴,排行第九,1874年生於福井縣一個醫生家庭,在名古屋愛知縣立醫學專門學校畢業。1904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教學。1915年,仙台醫學專門學校改爲東北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到東京學耳鼻科,以後回到家鄉──福井縣木村開業。1945年8月11日逝世,終年72歲。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緋紅(fēi)油光可鑑(jiàn)標緻不遜(xùn)匿(nì)名

詰(jié)責託辭喝(hè)採適值抑揚頓挫深惡(wù)痛絕

物以希爲貴

3、請你找出文中敘述時間推移和地點轉換的詞語,理清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在東京,見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處相識。

第三部分(第36-38段)離開仙台,深切懷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學生採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用“從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發現。

(學生交流)

1、外貌描寫(白描)

“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儉樸、不拘小節、治學嚴謹。

比較、體會:

老師覺得作者寫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爲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嗎?

他,既有高倉健一樣的體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樣的相貌。臉色白而透紅,眼睛大而明亮,頭髮整齊而又有一點波浪。他穿着一套筆挺的西裝,潔白的襯衣上打着一條漂亮的領帶,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講臺,就用洪鐘一樣的聲音說:“我,就是藤野嚴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點,像電影明星,不像學者藤野先生。

2、通過四件具體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爲“我”改講義。

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B、爲“我”改正解剖圖。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C、關心“我”的解剖實習。

熱情誠懇,關心入微。

D、向“我”瞭解中國女人裹腳。

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體敘述,寫出了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經歷,既可信,又耐人尋味,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熱情讚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

2、課外蒐集有關藤野先生的資料,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默寫詞語、拼音

2、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麼特徵來進行描寫?

(2)作者寫了藤野先生的哪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品質?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樣是日本人,別的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這種態度,最集中地體現在哪兩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譏刺“我”得了教員漏出來的題目,才考試合格的。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達對此的憤恨和抨擊;後半句寫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

B、“看電影事件”

做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槍斃,別的中國人在圍觀,日本觀衆在歡呼。

“嗚呼,無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

C、這兩件事各有什麼側重?

匿名信事件——弱國國民受人歧視。

看電影事件——中國老百姓的愚昧、不覺悟。

2、與藤野先生相比,你覺得他“偉大”在何處?

藤野先生在日本舉國上下都鄙視中國人的風氣下,能夠做到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給予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所以,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

3、文中還寫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國人?

清國留學生、“我”。

4、作者抓住什麼特徵,借用哪些修辭手法來描寫“清國留學生”的醜態?

抓住他們盤辮子的特徵。

運用比喻、誇張、反語,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嘲諷。

5、文中哪些方面體現出“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A、對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厭惡;

B、記得“日暮裏”,暗含家國愁思;

C、記得“水戶”,對愛國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對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爲實際的戰鬥行動。

三、課堂小結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愛憎分明地刻劃了兩類人物,並形成鮮明對比。一類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樣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謂的“愛國青年”一樣,對中國充滿鄙視、尋釁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渾渾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國人(清國留學生、圍觀殺人的百姓),也有懷着強烈愛國主義感情的“我”。這一切,都給我們的頭腦形成強烈的衝擊,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強,振興中華。

四、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二;

2、課外查找魯迅“棄醫從文”的有關資料。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朗讀課文有關章節。

2、談談你對當今日本人的看法。

(學生自由發言)

二、理解主題

1、作者爲什麼要到日本仙台留學,學習醫學?

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

教師補充。

資料一:

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記載:“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

2、但最終魯迅走了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

成爲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3、是什麼原因,使魯迅“棄醫從文”的?

(學生概括陳述前兩課時所學,加以總結、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是其“棄醫從文”的兩個原因。

資料二:

這兩件事,深深刺激了魯迅,令他深切地體會到弱國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認識到國人的麻木,進而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資料三: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4、讓學生再從文中找出例句體會。

“但在那時,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5、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A、離開仙台後,“不知怎地,……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過的講義;

C、在寓居里高掛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化爲繼續鬥爭的勇氣和行動。

2、藤野先生對我的人生產生什麼影響?

“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決心以筆作刀槍,和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光明的中國繼續奮鬥。這種把與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誼和自身愛國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鬥爭融合在一起的結尾,深化了主題,增強了文章的戰鬥性。

3、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東牆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師已闊別二十多年,魯迅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握文章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A、學生寫作;教師指導;

B、學生交流。

四、課堂小結

文章讚揚了日本學者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抒發了對他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追述了自己當年爲國爲民而“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表達了要同反動派鬥爭到底的決心。全文洋溢着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確實讓我們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我們應該怎麼做?

五、佈置作業

1、以“研討與練習”一爲憑藉,綜合所有的理解感悟。

2、完成《語文同步訓練》

3、閱讀參考資料:

篇五: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做到會讀、會寫並理解其含義。

2、收集魯迅生平和創作的資料,認識魯迅的人生道路,爲理解魯迅作品打下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明確這篇回憶錄是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記敘的。

2、複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寫及典型事例對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學習他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學習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聯繫背景解讀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緋紅、標緻、詰責、油光可鑑、深惡痛疾”等詞語。

2.回顧複習作者魯迅及相關知識;瞭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時代背景材料。

3.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讀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學習運用本文選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5.學習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回憶起自己的啓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在回憶中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是什麼讓魯迅這樣深情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歷、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作家作品

學生介紹魯迅其人及作品。

2.簡介作者的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於1906年到東京開始從事文學活動,1909年回國後,繼續用文藝作爲武器進行戰鬥,成爲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閱讀這篇課文。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標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難字詞,讀準字音,弄懂詞義。

2.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請你依據文章敘述中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理清課文內容,列出結構簡表。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兩名學生,到講臺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結構圖。

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見藤野前,在東京

相識

與藤野在仙台相處

離別

相別後,深切懷念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緣由,接着寫到仙台後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這就是當年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顯示圖片)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這篇文章還有另外一條暗線,那麼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我們先按下暫且不表。下面先來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讀,分析藤野形象

1.學生採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投影顯示如下)

跳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關於藤野先生的描寫,說說作者初到仙台時,目睹耳聞的藤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課文如何描寫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學嚴謹

耳聞親見——生活儉樸

學者形象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大家找找看,一共寫了我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幾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2.學生朗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心實習———熱情誠懇

瞭解裹腳———求實精神

結論:課文具體寫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上下文注意過渡

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

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小結: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前面我們閱讀了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一些文字,文中還有一些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3.領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麼目的去日本的?爲什麼又離開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題小像》)

找找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研討交流,教師小結。

A.在東京

所見所聞——清國留學生的醜態

不學無術思想腐朽

所感————厭惡之極,不屑與之爲伍

B.去仙台

日暮裏:觸發憂國之情

愛國

水戶: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C.棄醫從文(顯示圖片和電影資料)

匿名信事件——個人與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

愛國

電影事件———思想受極大震動,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

D.離開仙台,懷念先生

直抒懷念之情——熱情讚頌高度評價

藏講義愛

懷念付諸行動——掛照片

寫文章國

五、佈置作業:

抄寫詞語並明確詞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採用小組自改互查的方式,組長點評完成情況。

二、研讀關鍵語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語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後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2)“實在標緻極了”改爲“實在醜極了”可以嗎?

學生交流後回答,教師明確:

(1)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複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裏面。反襯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2)句中“標緻”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確”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緻”,增強了這一反浯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後則語意直露,缺乏諷刺意味。

2.學生集體誦瀆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爲貴”.那麼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爲”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了”句中“居然”是什麼意思?對錶達思想感情有什麼作用?

教師點撥: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語氣。作者用詼諧的口氣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隱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推斷爲“物以希爲貴”,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爲”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爲意。“居然”一詞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l語段,合作探究: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2)“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作者爲什麼要這樣特意寫明呢?

(3)“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嘗”是什麼意思?

(4)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促成作者棄醫從文的轉變,對這兩件事的敘述側重點有什麼不同?

學生思考、交流後發言,教師明確:

(1)這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後寫下的一句極爲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於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2)文中看電影事件中所敘述的中國人的情形,是依着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羣圍着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裏的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3)“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學生看到槍斃中國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句中的“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現在遭受屈辱後極爲辛酸和憤懣的感情。看電影事件反映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這兩件事各有側重,第一件事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國富強的志向,第二件事寫中國國民的不覺悟——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件事促使作者棄醫從文。

4.學生自讀課文38語段,教師點撥:

語段中“良心發現”一詞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於鬥爭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是指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鬥爭到底,爲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文章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統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政治鬥爭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5.學生齊讀課文1、5、24~31、36~38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讀要求:第1段要讀出辛辣嘲諷意味,第5段以輕鬆親切語調錶現友好之情,24~31段則充滿憤激,36~38段應滿溢感激。

三、合作研討,體驗反思

1.關於課文主旨的理解,淪爭頗爲熱烈,對於下面的說法,你更傾向於哪一種?結合文(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學生各抒己見.激烈爭論。

2.魯迅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麼啓示?請聯繫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引導、鼓勵。

四、課堂小結

欣賞一篇優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只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昇華。魯迅的文章尤爲如此。走進散文《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跡,更深透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內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鐫刻在讀者的心中,願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爲湛藍、亮麗。

五、作業佈置

朗讀課文,領會感情

六、自我問答

篇六: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採用圈點批註閱讀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對“我”的態度,體會魯迅先生的情感。(重點)

3.通過揭示文本矛盾、聯繫文化背景等閱讀方法,討論、評價、領會魯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法、批註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簡單接觸了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請用一個詞概括藤野先生給你的印象。

(生答:認真、負責、嚴格、嚴謹、樸實等)

那麼,魯迅又是怎樣評價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並齊讀: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二、感受人物品質

魯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學,與藤野先生相處僅僅只有兩年時間。但是時隔20年,魯迅卻“總還時時記起他”。

1.魯迅記起什麼呢?首先,魯迅記起與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呢?

(添改講義/修改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詢問裹腳/惜別)

2.當魯迅記起藤野先生,記起這些事時,說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一件件小事,何以讓魯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勵呢?讓我們再次走進這段回憶,仔細地探索探索:魯迅還記起藤野先生的什麼?

“我”總是還時時記起他的。

(要求:選擇兩人交往中最有感觸的細節,點評批註,體會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強調:藤野先生是一個醫學老師,有必要改文法錯誤麼?他是一時興起麼?他是不是吃飽沒事幹太閒了?

所以他添改背後,我們看到是怎樣的藤野先生?(一絲不苟/熱忱真心)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熱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樣的,我們沒法改變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嚴格要求。這樣對學問嚴謹的態度也影響魯迅以後作文做事。對魯迅而言,確實是言傳身教的鼓勵。

比讀: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畫。

你給喜歡哪種表達?語氣委婉,循循善誘。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C.“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換詞:敬重迷信/相信

身爲醫學教授,他知道有沒有鬼呢?既然知道沒有,何用敬重一詞?我的感覺怎麼樣?

所以啊,“我”總還是時時記起他的尊重與牽掛。

D.裹腳:嘆息

E.惜別:欲言又止。

總:有這樣一位循循善誘、熱情誠懇、無微不至而又尊重學生的老師,無怪乎作者會充滿感激之情;有這樣一位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老師言傳身教,無怪乎作者會感受到滿滿的榜樣鼓勵。

三、激發矛盾

1.魯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師,可這位老師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卻這樣寫道:

對於周君,我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親切。

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經歷,兩人的感觸爲何截然不同?

2.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感動於別人的幫助和鼓勵?

3.那麼魯迅呢?他當時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他渴望什麼?和身邊同學關係怎麼樣?

請看所發的材料,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所處環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爲,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材料一:

去東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鑽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餘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瑣記》

(提示:《鎖記》中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因此魯迅打算離開南京前往日本求學。魯迅期待的是怎樣的學習環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衆,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衆的盛舉的人們。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吶喊自序》

(提示:此段寫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對國民的認識:愚昧麻木。在課文看電影事件中是否有體現?)

材料三: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那怕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日本人還寫中國人做豬頭三。因此有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一羣,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進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過漢語,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爲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藤野嚴九郎回憶當時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境遇。結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魯迅渴望什麼?)

4.魯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麼?得到了麼?

因此.他發出了感慨——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讀出心情:失落/無奈/鄙夷)

到仙台呢?這個時候作者又處在怎樣的環境下?和同學關係好麼?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發出怎樣的評論:中國是弱國……(憤慨,覺得屈辱)

5.其實藤野先生也知道這種情況。藤野先生明知

6.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爲?

總:此時的中國就是弱國,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國人,肆意凌辱國人自尊,而國人自己呢麻木軟弱,落後迂腐.似乎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中國人就理應被歧視,被欺負。恰恰是在這樣一個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對弱國學生及其國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關心和鼓勵,真誠和公平,就顯得尤其難得可貴了。這樣無民族偏見的,堅持真善的品質,怪不得作者要冠以偉大一詞呢!

四、總結

先生給我了最需要的東西,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經意的東西,就越顯珍貴。正如錢理羣所說:

某種程度上,魯迅要寫這篇《藤野先生》,其實是要從自己青年時代老師的記憶中,發掘出“理想的人性”來和現實對抗。

——錢理羣《魯迅如何寫老師》

齊讀最後段,收束課堂.

篇七: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瞭解藤野先生的品質。

教學重點:

1.瞭解本文作者留學日本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情況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文本的事件。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寫人的並不多,我們學過的人物有——《阿長與〈山海經〉》中的阿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老先生,還有一個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魯迅先生爲什麼對他如此難忘?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

二、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大聲讀課文,讀後說說:

1、魯迅先生爲什麼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提示:第一步,尋找相關段落第二步,提取關鍵詞語)

2.文中着重寫了魯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幾件事?(人物和事件、要緊扣文本,儘量用原文中的詞句組合,養成細讀文本的習慣)

小結:添改講義、瞭解裹腳、關心實習、改解剖圖

三、品讀:第6到第23段(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交流討論,並做好記錄。格式:先生,您xx的行爲,讓我感受到您xx的品質)

例如:我品讀的是: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先生,您添改講義的行爲,讓我感受到您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關愛弱國學生的品質。

藤野先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關愛弱國學生、求真務實、治學嚴謹。。。。。。

四、第1到第5段是寫見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見所聞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寫匿名信、看電影事件,這些是不是多餘之筆?(考查寫作手法:正直熱忱、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

總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的描寫描寫方法、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方法

五、假使魯迅與藤野先生闊別20年後,再次重逢,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藤野先生說,展開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段話,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七、總結全文:這節課我們跟隨魯迅先生的文筆,認識了生活儉樸、認真負責、嚴謹求實、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僅烙印在魯迅心中,也烙印在我們心中。

板書設計:(二)添改講義、關心學生、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熱情誠懇,重視學生思想觀念進步

瞭解女人裹腳、實事求是、探索研究

教後反思:這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師的引導學生學到了一些品讀的方法,在今後的品讀環節學以致用。再就是小組分工合作有實效。學生們先自學再小組交流,做到了有準備,有問題,有目的。我還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教學語言不乾淨利落,課堂活躍不夠。主要是細節上打磨不到位。二是參與發言的學生人數不夠多,沒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去。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篇八: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層次

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

教學要求: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當堂練習作文片段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

二、同學們,我們已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從中瞭解到三味書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讓我們來一起學習魯迅的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個明白。

明確本文出處、教學重點、寫作背景以及與《回憶我的母親》寫法上的不同。

三、簡介作者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着尋求救國道路的心願到日本學醫的。1904—1906年在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原準備畢業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可魯迅最終並沒有成爲一名醫生,他後來放棄了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相識前————相識相處時————相別後

東京(離、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見聞感受————相識————肖像————聲調————深切懷念

相處————四件事例————珍藏講義

懸掛照片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爲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那全文的暗線是什麼呢?

五、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

明確這些語句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投影顯示如下)

(1)外貌描寫的句子_______符合人物身份

(2)動作_______體現人物特點

(3)說話聲調

(4)介紹解剖學歷史_______治學嚴謹

(5)忘帶領結,穿舊外套_______生活儉樸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的學者形象已展現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瞭解。讓我們繼續讀下去,看作者爲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瞭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了藤野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麼?“我”爲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苟,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着,心裏卻不服氣。哪個成語可恰當地概括這中情形?試着找出與此成語相反的詞語。

(3)關心解剖實習: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瞭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爲人是多麼熱情誠懇。

(4)瞭解女人裹腳

投影顯示如下:事情——思想品質

添改講義——工作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對學生要求嚴格

關心解剖實習——爲人熱情誠懇

瞭解女人裹腳——可貴的求實精神

提問:學了6—23段文字,我們懂得了學寫類似作文要注意哪幾點?

投影顯示如下:明確:①學會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②敘事應該有詳略③上下文注意過渡④敘事時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讀到此,我們更深地瞭解到藤野先生爲人正直,他真誠地關心着魯迅,熱情地幫助魯迅,對待魯迅沒有絲毫的民族偏見。讀到此,我們會想:在這樣一位老師的真誠幫助下,魯迅定然能實現自己做醫生的夢想,學成回國後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國。可魯迅最終卻作出了棄醫從文的決定,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爲日本學生懷疑魯迅考試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題目,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人,因爲當時中國是弱國。二是因爲看電影時,魯迅看到中國人爲俄國人作偵探被日本人抓獲要槍斃時,日本學生拍掌歡呼,對中國人民大肆污衊。魯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同時感到中國人思想的麻木。這時魯迅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要喚醒人們麻木的思想,當首推文藝。爲此,他決定棄醫從文。

從上述兩件事情,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爲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3.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並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

“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悽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4.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魯迅後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讚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在哪裏呢?①珍藏講義②懸掛照片③多寫文章

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餘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繫?作者是用什麼中心意思來統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六、小結(投影顯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結構層次。2.明確本文的敘事線索。

3.瞭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4.掌握本文通過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質的寫法。

七、作文片段練習:通過寫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

提示:先確定寫誰,然後確定要表現人物什麼思想品質,最後圍繞中心選擇事例,組織成文。

篇九: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散文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描寫等特點;

2、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學習分析人物形象;

3、體會作者情感,感受師生真情。

教學創意:

1、以品讀人物對話爲重點,以讀代講,讓學生身臨其境,層層感知,在情景再現中感悟師生情誼。

2、注重對比閱讀教學,及時總結,落實到原文,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閱讀策略,並加以實踐。

3、情感導讀。在教師引領下誦讀課文第37段,使課堂呈現出一種音樂美。

教學設計:

一、感知課文,理清思路

(一)課前小故事(ppt顯示《藤野先生》魯迅)

1935年,日本出版社要出版《魯迅選集》,於是派人去詢問魯迅意見,問他選哪些文章好。魯迅回答:“一切隨意,只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在這之前,這篇文章也被魯迅先生收錄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那麼藤野先生究竟是誰?爲何得到魯迅如此的看重?他和魯迅之間又有着怎樣的往事和真情?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和作者。(板書:《藤野先生》、回憶性散文)

(二)課前小問題

通過課前的預習,我們瞭解了生字詞和課文內容,那麼老師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

1、藤野先生是誰?他和魯迅是什麼關係?

生答:魯迅在仙台求學時教授骨學的老師,師生關係。

也就是說魯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懷念他的老師。(板書:一位恩師、兩個人物)

2、文章有38段之長,來敘述這兩個人物之間的故事,那麼地點經歷過幾處呢?

生答:三處,東京——仙台——北京(板書:三處地點)

3、這三處地方分別表達了什麼,我們再來說一說。

生答: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對藤野先生的

懷念。

(三)誦讀課文,概括典型事件

接下來我們直接去往仙台,請同學們朗讀課文並概括出作者在仙台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情。

生答:四件,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瞭解中國女人裹足。(板書:四件事情)

二、品讀對話,走近人物

(一)找對話

我們常說,要了解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那麼我想問問,魯迅先生與藤野先生在仙台一共有過幾次對話,我們一起找找。

生答:①12-14段;②17-19段;③22段;④23段;⑤33-34段

(板書:五次對話)

大家都知道,說話是一門藝術,作爲一位老師,藤野先生的語言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品對話

請同學們觀察,屏幕上的對話和原文有什麼不同?體現了人物什麼性格品質?(屏顯)

①“你把我的講義抄下來吧!”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對比:你能抄下來麼?是商量詢問的口吻;拿來我看!爲學生可以抄下來講義而興奮。

品質:關心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

②“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

對比:原文是委婉的批評,耐心的指導,怕我難堪。

品質:要求嚴格,一絲不苟,循循善誘。

③“我因爲聽說中國人是很迷信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對比:作爲一個醫學教授,本可以坦言,沒有鬼,不必迷信之類的話,但是怕傷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說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這是對我的尊重,也對中國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後的、愚昧的。“總算”一次這說明了藤野先生對於“我”的關心之深。

品質:尊重學生、瞭解中國文化

教師提示:除了語言描寫之外,細節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部分,大家請看到文中第11、16、21自然段,“他使助手來叫我了”、“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研究室裏去”、“他又叫我去了”這幾處細節描寫突顯了人物什麼樣的品質?

生答:關心學生、熱情誠懇、有耐心

小結: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選擇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體的敘述和細緻的描寫中,從而體現人物性格品質。(屏顯並板書:典型事例、具體敘述、細緻描寫)

(三)演對話

老師帶大家分析完前面三次對話後,現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究,自行分析第23小節和32-34小節部分,完成兩個任務:

1、用“我從________中讀出了藤野先生_______的性格特點。”句式說話。

提示:從藤野先生因爲不能瞭解中國文化而嘆息中,我讀出了藤野先生的求實探索精神;從藤野先生對中國裹腳文化熱心的態度中我讀出了他是一位認爲醫學無國界的好老師;從藤野先生聽到“我”要離去而惋惜不捨中我讀出了藤野先生對我的重視和他爲不能將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的悲傷。(藤野先生對“我”的期待,“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能夠傳到中國去。”)

2、情景再現。

分組演繹對話,教師點評。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生動細緻的表演中我們感受到了一位關心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術嚴謹求實、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作者認爲他是——偉大的,魯迅先生對他充滿了——感激。(板書:偉大、感激)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有偏見、有歧視,藤野先生就像一座大山,給予了弱國學子魯迅以溫暖和慰藉,難怪在二十年後,魯迅先生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篇絕世美文。

三、理解情感、深情朗讀

指導朗讀: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爲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爲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

(屏顯:對聯——諄諄教誨點點滴滴盡顯師德,句句激勵朝朝暮暮皆爲樹人)

結束語:一堂課,小而言之,是學文;大而言之,是學情。讓我們讀着這文,記着這人,帶着這情,那些不能忘卻的事,便在一次次拾起、一次次品味之中,成爲了永開不敗的花朵——《朝花夕拾》。

篇十:藤野先生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討論什麼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聯繫現實,關心時事。

4.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反語的運用。

教學重點

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1.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及反語的運用。

2.對真正“愛國性”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過去的作文中談到自己的理想時,有的同學說自己想當教書育人的老師,有的同學說想當救死扶傷的醫生,也有的同學說自己想當通過寫文章來弘揚社會正義、鞭撻社會醜惡的作家,其中一位偶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其實,魯迅學生並不是從小就立志當做作家的,開始的時候他是學軍事的,後來是學醫,曾經去日本東京、仙台等地學醫。最後,大約在魯迅先生25歲的時候,他才“棄醫從文”,立志當一名作家,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文章喚醒民衆的思想,來鼓舞人民的革命鬥志。在日本留學學習醫學的時候,有一位在魯迅先生看來是所有老師中,使他最感激,給他最多鼓勵的老師,那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如此使魯迅先生這樣懷念?

二、根據預習,提示生字

挾着芋梗湯詰責寒顫顫畸形緋紅(注:以上爲課下注釋中所沒有的)

三、學生帶以下問題自讀課文,並小組討論,

1、課文所敘大約是什麼時間的事情?

晚清時期(交代社會背景),當時正是中國積貧積弱受列強欺侮的時候……腐朽的滿清政府與列強鑑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2、主要寫了在哪幾個地方,發生了哪些事情?哪件最令作者感動?

東京---仙台---國內(北京)

在東京留學:主要人物:清國留學生事件:在東京賞櫻花、學跳舞(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

在仙台學醫:主要人物:藤野先生

事件:修改講義---工作熱忱、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治學嚴謹、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熱情關心、

瞭解女人裹腳---認真求實

匿名信事件---中國人受歧視(反襯出藤野先生毫無狹隘的民族偏見)

國內(北京):想給先生寫信,時時記起先生、感激,時時看掛在牆上的先生的照片來激勵自己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我和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爲和藤野先生認識埋下伏筆,第二部分: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情,第三部分:對藤野先生的懷念,我們來看一下藤野先生的幾件事情

事件:修改講義---(性格)工作熱忱、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糾正解剖圖---(性格)治學嚴謹、嚴格要求

關心解剖實習---(性格)熱情關心、

瞭解女人裹腳---(性格)認真求實

精彩段落賞析:

1、開頭;這裏作者用了一個詞“標緻”,“標緻”的本意是什麼?(漂亮),魯迅真的認爲這樣很漂亮嗎?(討論)那他實際的意思是什麼?(醜陋)──通過這裏的討論使學生理解什麼是“反語”:(就是說反話,字面的意思和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實上,反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提問:第一、二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幹什麼?(賞櫻花、學跳舞)

當時的國內現實:(可提問題: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麼年代?當時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況?)魯迅於1902年去日本留學,1904年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當時正是中國積貧積弱受列強欺侮的時候……腐朽的滿清政府與列強鑑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同學們認識到魯迅對這些只知遊樂置國家民族命運於不顧者的鄙視,所以魯迅離開東京到了仙台。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板書: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暗線)

四、課文的主體故事就發生在仙台,速讀課文,說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分析魯迅棄醫從文的原因,並分析有深刻含義的語句。

1、找一個同學回憶一下魯迅先生去日本學醫的原因……那麼作者後來爲什麼又棄醫從文了呢?主要是因爲兩件事,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看是兩件什麼事,並準備複述。

2、一邊複述一邊分析。

第一個事件我們給它命個名可以叫它什麼事件?(可以叫“匿名信事件”,也可以叫它“漏題事件”)……“終於這流言消滅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魯迅到底是不是得到藤野先生泄漏出來的題目?那些愛國青年這樣做說明了什麼?

(說明他們對弱國國民的無端歧視)在這裏可指讀“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也無怪他們疑惑”句,使學生認識這種邏輯的荒謬,體會作者當時極度憤慨的感情。

複述第二個事件:我們可以叫它什麼事件?(電影事件)在這裏請同學們給補充資料:當時的日俄戰爭是怎麼回事?……(戰爭本身就是令中國人屈辱的事)魯迅爲什麼聽得“這一聲特別得刺耳”?……(再次體會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精神)……

爲什麼“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教師幻燈展示下面這段話並指讀:

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在討論這句話的同時,爲了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教師可用幻燈展示一張1905年攝於中國東北開原城外的照片:

一箇中國人被當作俄國偵探,被日軍斬首。圍觀的中國民衆神情麻木。

此時教師可問:那個被斬的人健壯嗎?圍觀的人健壯嗎?……可這種健壯的軀體在這裏只用做什麼?(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這些看客是什麼心理?(看熱鬧,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民族恥辱。可見改變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來看魯迅棄醫從文的決定,是爲了個人的前途嗎?

展示幻燈片:

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不過他的這個決定對我們中國人來說真是一件幸事,從此中國少了一個高明的醫生,卻多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多了一個喚醒民族的文化巨人。

五、促使魯迅做出棄醫從文決定的這兩件事都和“愛國青年”有關,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的這種愛國性: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是否可取?

經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的這種所謂愛國主義,是一種極端的愛國主義,是一種狹隘的愛國主義,達到了蔑視仇視別的國家和民族的程度。比如侵華時期,他們認爲大和民族是最優秀的種族,其他民族(如中華民族)都是劣等民族;法西斯德國也宣揚大日耳曼主義,殘酷迫害猶太人。他們這種扭曲了的愛國主義,這種不正常的民族情緒是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基礎。

那麼我們應有什麼樣的愛國主義呢?討論總結後幻燈展示:

愛國青年:極端、狹隘、扭曲的愛國主義:蔑視、仇視其他民族和國家。

正確的愛國主義:既熱愛本民族,又對其它國家民族抱一種友善的態度。

六、現在我們再來看藤野先生,他除了我們分析過的具有“正直熱誠、治學嚴謹”的特點外,和“愛國青年”比,他還有哪點精神是更爲可貴、更讓魯迅爲之感動的?

板書:

藤野先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對一個弱國國民給以應有的尊重、熱情的關懷。

此處教師幻燈展示一段文字資料:(再幻燈展示藤野先生送給魯迅的照片及後面的題詞)。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後,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的日本人還罵中國人做豬頭三。所以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羣,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阪的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着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爲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說裏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恩師談着,我要是早讀到該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還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該多麼喜歡啊!

──選自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從這段文字(及照片)中我們也可看出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的態度與愛國青年有多麼大的不同,同時從中我們還能看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深情厚誼。

這裏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相信在日本還是像藤野先生這樣對中國人民抱友好態度的人的人佔多數,像“愛國青年”那樣的極右分子佔少數,在今天也應是如此。

我們也可從文中找出一段魯迅對藤野先生給以高度評價的話。齊讀“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爲許多人所知道。”(這段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如“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句要讀出重音、讀出深情;同時對“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句還要做理解分析)

七、尋疑解難。從文中找出有疑問的話或有深意的語句,提出來發表評論或供大家討論。

(爲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此處的問題由學生自行找出,討論解決。本課的篇幅較長,知識點衆多,難理解的語句也有很多,學生找出哪句話來評論和討論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而且在課上的有限時間裏也不可能都處理完。教師採取的策略就是,學生提什麼問題就討論什麼問題,不求課上把所有的問題都討論完,至下課時爲止。──事實上事關對內容和人物理解的重要問題都已處理過了,所以此處可以靈活處理。)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以下這些:

1.對“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一句的理解及“正人君子”這一反語的運用。

2.如何理解在仙台醫專所受到的“優待”?這件事和藤野先生有什麼關係?

3.作者爲什麼對“日暮裏”和“水戶”印象深刻?

4.如何理解“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這句話?

5.本文的寫法特點。

……

八、總結、延伸拓展(幻燈片展示)

1.課下讀魯迅的作品。

2.從寫作的角度看,本文有哪些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3.結合學生們瞭解的新聞,聯繫當前的中日關係或查找資料看中日關係中有哪些具體問題?造成目前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6319.html

  • 標籤: 藤野 精選 教案 藤野先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藤野先生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藤野先生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