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4.99W 次

篇一: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精選5篇)

《開國大典》是第二單元“重溫革命歲月,把歷史的聲音留在心中”的第三篇文章。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

全文共15個自然段,篇幅較長,按照開國大典進行的順序敘述的。這篇課文我分兩課時來講授,第一課時先從題目入手,文章的題目是全文的中心體現,尤其是題眼,學生可以通過它“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從上學期的遨遊漢子王國當中“典”字的來歷講起,再講“大典”即隆重莊嚴的儀式,引導學生髮現“大典”與隆重、熱烈,莊嚴等詞語的聯繫。讓學生有了頓悟的感覺,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於他們準確的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從而依次爲主線展開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情操的感染。在解題這個環節做的還是比較滿意的。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瞭解開國大典的總體情況,並引導學生根據課後練習第一題,提示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有助於孩子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小標題進行概括,(概括小標題的方法,在五年級我們已經講授過)學生可以根據課文中的相關語句加以概括。原本我以爲文章太長,孩子概括起來會很難,可在課堂反饋過程中,學生帶給我意想不到的收穫,大部分同學還是能夠通過在文中畫關鍵句概括出各個場面,只是用簡練的語言說開國大典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不夠簡練。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多引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表達。疏通完文章的順序後,我們學習課文的前四個自然段,大典前的盛況。我根據課後第三題的要求,讓學生從前四個自然段中畫出能夠反映典禮熱烈,莊嚴氛圍的句子,從字裏行間體會熱烈,莊嚴隆重的氣氛,在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雖然寫的不是那麼標準,但大概意思很接近。然後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些精彩語句,感受感受大典熱鬧莊嚴的氛圍。

第二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場面描寫上,體會點面結合的寫法,先讓學生交流開國大典儀式中的前幾個場面,關鍵語句感受大典的莊嚴隆重。然後直奔課時的重點——學習體會“閱兵式”中場面中點面結合的寫法。

研讀“閱兵式”

讓學生認真讀一讀11到13自然段,聚焦“閱兵式”場面,先讓學生說說這個場面描寫了什麼,內容,談一談對這一場面的總體感受,引導學生按閱兵的順序瞭解這個場面,寫了幾方面的內容,初步感受人民軍隊閱兵時氣勢威武,莊嚴隆重,和人民羣衆歡喜激動的心情。彙報交流環節:引導學生再一次研讀這一部分,可以邊讀邊勾畫,思考課文是怎麼描寫閱兵這一場面的?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關注不同兵種描寫的重點不同。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哪些是總體描寫的句子,哪些是具體描寫的句子,感受大典的莊嚴隆重,氣勢恢宏。從而體會到這種點面結合的方法,既有整體感受,又能突出重點,然後通過學生整體朗讀,感受各個方陣的氣勢。這個環節隨即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看到羣衆觀禮時的畫面,通過人們的動作歡呼去體會人們的自豪,激動的心情。 唯一不足之處是,朗讀時間不夠,不能有效體會場面的莊重和羣衆的激動之情。

羣衆遊行

這個環節我則是讓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利用剛剛學過的方法去感受場面描寫的氣勢恢宏,通過朗讀和交流,體會首都人民的興奮,激動和自豪的心情。

縱觀這節課總體上來說達到了相應的教學教學效果,不足之處過重的看重場面描寫,忽略了情感教育和體會理解。雖說“金無足赤,課無完美”,但也希望每一節課能更完善一些。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對課堂上出現的失誤及時總結反思,盡力讓課堂上不留遺憾

篇二: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今日,終於執教《開國大典》一課,教授這篇文章,我認爲有“兩座大山”需要想辦法戰勝——篇幅長;時代背景學生難以感同身受。

爲了攻克這兩大難點,對於篇幅長這一點,我選擇帶領學生按照典禮前、典禮時、典禮後的順序快速將文章劃分層次,而授課時主要讓學生了解典禮時的各項流程分別是怎樣的,之後採用表格的形式分別找出該場面中寫羣衆表現的句子,通過朗讀,感受羣衆的心情。

表格出示後,我觀察到大部分學生們的表現,或眼神呆滯,滿臉迷茫;或拿起筆,無從划起;或完全沒跟上,還停留在典禮前的文字書頁上。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打算先帶着學生找第一處羣衆描寫的句子,做一個示範。但我教學時沒有注重策略,快速引出句子,這樣,對於不會找的同學沒能起到示範的作用。應該先讓學生根據提示聚焦自然段,接着找關鍵詞“羣衆”或者找到規律“三十萬人”即是羣衆。

這也許是一個很土的策略,但這是我現下能想到的改進的方法,雖然可能有些人不贊成教得這麼細,但我作爲教師,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能跟上來,即使是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聽懂我的課,學着思考簡單的問題,能在一節課裏有所收穫。

我是位“貪心”的老師。我不僅希望學生能在我的閱讀教學中學到一點閱讀的方法,學有所獲,但同時我也希望學生們能在我的教學中理故事背景,感人物形象或文章情感,即學有所悟。

故面對第二個難關,我在新授開始前和學生“嘮嗑”,聊清末閉關鎖國,簽訂諸多不平等條約;聊八國聯軍侵華,圓明園被毀,國寶流失;聊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聊民衆的疾苦和人民未覺醒的可怕;聊黨的建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也許是受《覺醒年代》的影響,講了很多,但由於沒做什麼準備,很多歷史細節都不是很詳細,需要改進。

中間,爲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我穿插了圓明園被毀、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和開國大典等片段視頻。但由於設備原因,又用的去年的視頻資源,部分畫質不清晰,部分不能播放,似乎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

回顧這一課,整體感覺教得不是很好,兩大難關雖然想了些辦法,但似乎沒能帶動學生,朗讀的情感也沒能出來。

篇三: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上完了《開國大典》一文,感受頗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我們多媒體走進課堂的這天,我突然發現孩子們更願意看,而不願想象了。

這天我所講的《開國大典》,這離孩子們比較遠,理解起來有必定的困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當然在網上找了一些“開國大典”的錄像籌備給孩子們看。課上,我們剛把課文讀完兩遍,一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對我說:“老師,您帶我們到多媒體教室來上課確定有錄像,先讓我們看看吧”“你想看什麼錄像?”我問。“開國大典隆重的場面呀,老師是什麼樣的呀?”孩子的一句話讓我打了個冷戰,因爲作者把開國大典的盛況描述得既明確又活潑,而此刻我的學生沒有用自我的頭腦去理解,去想象,而是在等我給他們放錄像。我長吁了一口氣,要求學生們一邊聽讀,一邊閉目想象,睜大靈動的眼睛,到語言文字中去看,去想象。努力使原文字成爲語言形象。這些形象,包含着學生對語言好處的溶解,對語言情緒的感悟,以及語言內涵的感悟。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知識和形象的原始積聚,並在與新的知識進行同構、重組及與學生語言、學生情緒發生碰撞中促使學生進行新的摸索,發明新的形象,從而使句子的內涵變成具體的形象在眼前浮現,化作了逼真的情緒在心中涌動。最後,在學生想象、表述的基礎上我纔給孩子們看了《開國大典》的錄像,看看自我想象中的開國大典的場面與錄像中的開國大典的場面有什麼異同?孩子們興趣很高,說得頭頭是道。

這節課,我在爲我學生精彩的表現鼓掌的同時我也在反思:多媒體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情勢,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能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作爲語文教師,我也充分認識到了多媒體的運用對語文教學帶來的可喜變更,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多次運用多媒體來上課,然而這天我在品嚐了多媒體帶來的甜美滋味的同時,也確實感覺到了一些苦澀味道。多媒體教學手腕在創設教學情境的同時有時也會無意抹殺課堂的活潑性及孩子們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爲,多媒體教學的實行,要思考學科的張力和可發明性,任何手腕都是爲更好地教學服務的,而此刻涌現了一種“怪”現象,有的老師要講公開課,不是先想教案怎樣寫,而是先思考課件怎樣找?怎樣做?如果在語文課堂中這樣使用多媒體,那麼它帶來的喪失,絕非“東施效顰”一詞能夠了之的。我們不否認多媒體教學手腕在語文學科帶來的巨大作用,更不是要在語文教學中拒絕多媒體。多媒體進入語文課堂是大勢所趨,但對語文學科而言,它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疏忽的,這需要我們選取性地運用,讓多媒體能更好地施展他的作用。

以上觀點僅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肯請同行不吝賜教。

篇四: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開國大典》是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第三篇課文。本文的學習重點是:瞭解課文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落實這一要素的要點是:引導學生聚焦“閱兵式”體會整個場面的恢弘氣勢和各個方陣的不同特點,感受點面結合描寫的好處。對毛主席的直接描寫雖然不多,卻很典型,通過對毛主席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對羣衆激動的心情描寫,也向我們展示了這位領袖的偉大形象。

第一課時:

一、讀通課文。

二、理解詞語。

三、理清層次。

1,抓住時間詞,理清結構。

2,逐段概括主要內容。

四、繪出會場

1,找一找都有誰。

2,畫畫場地。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文章寫了哪些場面?這些場面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二、品詞析句

圍繞一個問題:想想哪些句子讓感受到開國大典的莊嚴,熱烈,激動。

1,學生交流,重點指導兩個句子。

這莊嚴的……

體會這個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句號,思考能不能換成分號?“分號代表左右兩個句子,從並列關係是可以交換位置,但是在這裏句子中間用的句號說明了句子不能交換順序。所以不能交換,因爲是把聲音傳到會場,後者是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認識到這一點,再指導朗讀。

每一門炮響,都……

體會54和28這兩個數字背後的含義。繼而明白,“起初,是一片肅靜”的原因。

三、聚焦毛主席

1,過渡:經歷了28年的艱苦奮戰,我們終於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在這太平盛世,我們不能忘記一個人:他從不曾拿過槍,卻指揮千軍萬馬,開創了盛世偉業!他就是毛主席。如果你是作者,將把目光聚焦在誰身上?

2,從字句中去發現描寫毛主席的句子,品讀。

3,品讀每次毛主席出場,觀衆的表現。(抓三“一齊“和一個“同時“)

4。感悟點面結合寫法的好處。

四、聚焦遊行隊伍。

1,過渡:

在這太平盛世,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戰士們流血犧牲換來的。

出示:狼牙山五壯士、豐碑等圖片。

他們爲我們創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們不能忘記這一串串名字。

出示:董存瑞等名字。

還有一些沒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出示:軍需處長……

2,讓我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閱兵式中那個個颯爽英姿。

3,學生自讀。

4,研讀句子

“白馬連,清一色白馬……”

(1)清一色白馬,清一色紅馬的句子是不是囉嗦?

(2)資料拓展:開國大典背後的故事。

(3)品開國大典的不易,體會句子中的民族自豪感。

五、寫法總結

1,這就是點面結合。

2,運用點面結合手法,完成習作:開國大典結束後的場面。

六、推薦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 》

反思:

這節課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指導很好,因爲心中有情,所以整個課堂的情境氛圍營造的也很好。可是我還有一點不滿意,那就是我的層層深入在哪裏?

一步一步深入到文章的本質中去,到作者的情懷,人格中去,這節課我完全沒有顧及到作者,觀其文,不知其人,可乎?

篇五:開國大典教學反思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到來之際,我們學習《開國大典》這一課,對於學生來說意義深遠。

爲了上好這一課,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緊扣文本的重難點,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

課堂上,首先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課文背景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國旗,國歌等相關知識鏈接。然後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文本,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與條理,把整個開國大典分成幾個環節,讓人們從中體會當時人們自豪,激動的心情。第三就是重點學習閱兵盛況的段落,逐字逐句分析,讓學生理解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

從課堂情況來看,學生們聽課比較認真,有一定的積極性,能夠及時做批註,課後作業完成良好,並能夠仿寫文中點面結合的手法進行了小練筆。課堂效果良好。但個別後進生依然存在學習上的困難!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5629.html

  • 標籤: 教學 精選 開國大典 反思 三年級作文教學反思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開國大典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