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86W 次

篇一:《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精選5篇)

辛棄疾在中國文學史上赫赫有名,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有許多人追隨他,形成了文學史上著名的“辛派詞人”。辛棄疾現存詞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詞作家中存詞最多的一個。他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風格也隨着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清平樂村居》這首詞,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的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我帶領學生走近辛棄疾,走進宋詞,感受這朵藝術奇葩的獨特芬芳。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

一、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詞,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體。詞有詞牌名,詞的每行字數可以不等,詞分爲上闋和下闋。學生在自己觀察後再來學習這些知識點,記憶就深刻了。

二、熟讀成誦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在教學中,我把朗讀作爲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初讀階段自由讀,個別讀,齊讀,教師範讀,全班讀,填空式讀,讀出詞的韻律和節奏,充分讓他們感受詞的韻律美和節奏美。細讀階段邊理解邊朗讀,頭腦中浮現出清新的農村景象,感受農家生活的祥和與寧靜。在反覆吟誦的過程中,對不同的朗讀任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討論,在讀中探究,在讀中感悟。這樣,我們的朗讀指導更有針對性,進而提高了朗讀的實效。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聲情並茂,從而感悟了田園生活的意境,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達到了熟讀成誦的目標。

三、體會意境之美

啓發孩子們的聯想和想象,是爲了教會他們挖掘詞的意境。引導學生從詞到畫,由抽象到形象,這樣就可以栩栩如生地感受詞的意境,受到美的薰陶,培養了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學時,我抓住“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特點,把“詞”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我讓學生藉助課文插圖,在想象中朗讀,朗讀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爲學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先引導學生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想象描述出“一所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邊長滿了青青的小草。”這樣的畫面,感受了農村的美麗景色,然後進行學法遷移,讓學生用“當我讀到‘_________________’時,彷彿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的句式進行小練筆,並進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分享學習成果。通過語言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詞中的意境之美。

這節課,我盡力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氣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帶動學生,不失時機地讚賞,積極有效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詩詞的獨特魅力。但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是有遺憾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在指導直接描寫時,再具體詳細些更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篇二:《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故事應該是不陌生的。但是,詩中展現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時空的。所以,教學中我利用他們的閱讀期待,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自讀自悟,感知詩的大意。

1.學生大聲朗讀。

2.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詩的意思及作者表達的情感。(藉助工具書)

3.研讀與賞析找同學上臺給大家講講這首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

4.精讀詩句,領略詩境詩情。

5.在演一演的環節,同學們熱情高漲。有的把詩變成琅琅上口的歌曲、有的幾個人分配角色表演……非常有趣。

收穫:同學們在自讀自悟中,理解了詩的意思。在形式多樣的表演中,感受詩的意境。

不足:還要在表演中加強練習,有的同學比較拘謹。

篇三:《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前段時間我上了《清平樂·村居》一詞,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

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寫景方面,詞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是會都會背嗎?是理解詞意嗎?不,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麼?是意境,是詞人通過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於是我將“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作爲全課的主線,學生通過對詞的學習,從總體上明白了詞的意思,然後引導學生去說“翁媼”談論的內容,去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而這恰恰是詞沒有直接表達的,這是什麼?這就是詞人對生活的理解,這也是辛棄疾所向我們傳達的沒有言明的東西。只有理解到這一步,我覺得這才能算完整的學完這首詞。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這既是古訓,也是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這樣,我們讀詩詞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奏,去感悟時代,去理解時代,與時代產生共鳴。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並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的認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次就創作與這段時間。對於一個終生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來說,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就是他對生活的嚮往。因此,在設計是我們有拘泥於文章的教學,而是讓學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補那一個個空白。真正的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但是我在教學時沒有適當的拔高,沒有進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進歷史,這就使我的教學出現了失誤,沒有讓感情得到深華。在教學時我脫離了課文也是我教學時的一個錯誤,在教學時我的教學語言不規範也是我今後要注意的。

我想,經過這樣的學習與討論,我們新教師一定能很快的成長起來的。

篇四:《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筆下不多見的一首質樸、清新的田園詞。茅檐、小溪、青草、翁媼、孩童共同構成了一幅恬靜、祥和的田園生活圖景,表達了詞人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嚮往。教學這首詞,我主要採用“誦讀體悟”的方法,引領學生讀出音律,讀出畫面,讀出情韻。

一、在誦讀中感受節奏讀出音律。

課始,從背誦耳熟能詳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奏,爲學生首次接觸“詞”創造“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圍,也爲初讀“詞”提供借鑑的經驗。在和古詩的比較發現中認識“詞”之後,要求學生初讀課文,並提出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按照以往誦讀古詩的經驗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律。在學生憑着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朗讀之後,教師請同學交流朗讀,“集思廣益”,引導學生立足於文本整體,抓住關鍵詞句正音析義,讓學生沉入言語,一遍一遍地與言語“親密接觸”。藉助圖畫,初步理解“相媚好”“無賴”的意思,藉助字典聯繫“剝香蕉”“剝花生”等生活用語辨別多音字“剝”的讀音,通過朗讀下闋發現“蓮蓬”的“蓬”在詞中不讀輕聲,是因爲古詞講究押韻。在經歷了互相間的交流互補中,學生不斷改進和完善朗讀,不僅讀正確讀流利,還讀出了節奏、停頓和音律。

二、在誦讀中展開聯想讀出畫面。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詞也是一樣,“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這首詞短短的46個字,卻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生動的鄉村生活圖畫。教學中,幫助學生把文字轉換成圖畫,使文字有聲、有色、有形,從而初步而整體地把握詞的主要內容。“讀到‘村居’,你會想到那些農村生活的圖景呢?”學生經驗中的農村生活情景一下子被激活,通過交流,很快的,孩子們紛紛走近了鄉村綠野,走近了農家小院,走近了牧童短笛……“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又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呢?咱們反覆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村居”的圖畫由模糊到清晰,由單一到豐富,由無聲到有聲,由靜止到靈動,不斷地呈現、更迭、立體。學生顯得有些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紛紛表達在朗讀“遊歷”中的“耳聞目睹”:“我彷彿看到了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繞着小村莊,小溪的兩邊,長滿了青青的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我彷彿看到了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和老爺爺正在說着悄悄話,他們是那樣親熱,那樣恩愛。”“我彷彿看到了大兒子在小溪邊的田間除草種豆,大兒子滿臉汗水也顧不得擦一擦。”……讀出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初步理解的過程,在師生對話交流中,教師適時點撥、講解、指導、糾正、評價,學生不僅理解了這首詞的基本意思,而且將辛棄疾筆下恬靜、祥和的農村生活畫卷勾勒出來。

三、在誦讀中激盪心靈讀出情韻。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辛棄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詞人,這首婉約風格的《清平樂村居》,是他被貶居江西上饒農村時寫下的,抒發了他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他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如何讓五年級的學生能夠體察這份情感呢?教學時,緊緊圍繞一個“醉”字,通過誦讀品味,帶領學生走進“村居”,融入農家生活,引導學生充分將詞中圖畫通過體驗、想象轉化成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剛纔我們是遠遠地看,看到了很樸素、很簡單、很清新的農家生活畫面,其實每幅畫裏面都濃縮着豐富的內容,讓我們走進‘村居’畫卷,反覆讀用心品,你會體會到更多情趣,獲得更多理解。”果然不出所料,學生經過琢磨“深”思,獲得非常豐富而多元的理解,這些理解情意濃濃,是文本本身的,又是超越文本融入了更多的個人感受的,但卻是越來越緊地貼近詞作,貼近詞人的。“夏日的午後,幾杯酒下肚,老夫妻倆打開了話匣子,正在用吳儂軟語說着悄悄話呢,你想他們會說些什麼呢?”學生聯繫詞作的上下闋內容,講到老夫妻親熱的互相打趣,互相誇獎,體會他們生活的快樂和自在;講到三個兒子帶給他們的滿足和欣慰,學生從大兒子“鋤‘豆’日當午”體會到他的勤勞和對老人的孝順,從“中兒”編織雞籠體會到他是那樣能幹,特別是從“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句,學生通過聯繫生活,把靜止的插圖演繹成動畫,小兒“無賴”立即躍然紙上,小兒生活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正是作者“最喜”的緣由。美好秀麗的村居環境,衣食無憂的農家生活,老夫妻滿足而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他們陶醉,這是“酒不醉人自醉”!

“‘醉’的僅僅是‘翁媼’嗎?”教師的追問,使學生恍然大悟:‘醉’的還有辛棄疾!於是教師適時介紹辛棄疾的生活經歷:“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更是一位有謀略、有才華、有膽識的英雄豪傑!他出生於被金人侵佔的北方,親眼目睹了自己的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的整個生命的重心,是念念不忘的抗擊金兵,收復自己的故國故土,讓百姓能夠過上安寧的生活。然而他卻屢次遭受奸臣打擊而被貶官,一貶就是近二十年。這首詞是他被貶居住在遠離戰場的江西上饒寫下的。”學生閱讀了這段文字,感慨萬分,辛棄疾之所以“沉醉不知歸路”,就是因爲他嚮往這種和平與安寧,他渴望結束戰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至此,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刻,學生的情,文本的情和詞人的情水到渠成地融爲一體!

篇五:《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清平樂•村居》爲我們展現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接着發現詞的一些特點,然後結合註釋,採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後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和這首詞的意境之美。接着抓住能表現一家人心情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在學習了《清平樂•村居》後,我總結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並用這種方法學習辛棄疾的另一首詞《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既鍛鍊了學生的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節課我認爲做的比較好的是:把單元目標和古詩詞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再抓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後用本課習得的方法學習別的詩詞。在教學中以“詞是用來唱的”貫穿首尾,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心靈種下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我認爲不足的是:教學中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想象畫面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加強訓練。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6729.html

  • 標籤: 精選 清平樂 村居 教學 反思 作文課教學反思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