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精選10篇)作文

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6W 次

篇一: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精選10篇)

寒假伊始,學校嚮往常一樣送來精神食糧的時候,我首先閱讀的是萬瑋校長的《學校管理的本質》,萬校長用一篇篇發言稿寫出了自己悟出的教育管理之道。書中,如實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理解,閃耀着教育教學思想的光輝,引人深思。

隨着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學校是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場所,學校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作爲教育人、管理者更要明晰教育的本質、學校管理的本質。書中所提煉“搭臺,成長,賦能”這六個字給予學校發展更好的詮釋,也讓我跟隨萬瑋校長的腳步去審視自己的學校。智者的言論和思想,是我們學習的資源,也是我們批判和思索的資源。

一、品牌是帆,注重品牌效應

萬校長在自序中提到學校幾年內推動一系列改革,創立了“平和教育”的品牌,所在的平和成爲社會認可、家長稱讚的一所學校。在學校建設中,現在很多提到品牌二字。品牌即口碑,不是貼標語貼出來的,而是矗立在人們心裏的,是老百姓發自內心的對學校的認可。品牌已經成爲學校贏得家長和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就拿行知學校來說,以前當別人知道我是老師,問我是哪所學校的時候我總是說“瑤海區”的,因爲說了校名別人也不知道。別人再追問下去:“瑤海區哪所學校?”不得已我才說“行知”。“行知是私立的吧?”每每聽到別人這麼說,內心總是拔涼拔涼的。學校擁有品牌,老師們纔有力量,有底氣,有自信。行知學校從最初時的小四合院,九個年級共十幾個班,經過幾代校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發展到現在的集團化辦學的一校六區模式,現在我會很自豪地說我是一名“行知人”,行知帶給我們的是尊嚴和榮耀。學校的品牌不一定非得靠大樓、大設備這些硬件支撐起來,實質上更要靠文化、靠內涵來扶植與壯大。

鑄造品牌對一所學校來講是一個艱辛而又漫長的過程。品牌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隊伍、良好的校園文化。雖然我們和真正的品牌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我們一直在努力地行走。

二、教學理念是打造品牌學校的靈魂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纔是教育行政的管理。這句話是值得我們思考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管理的靈魂。如果從小學開始,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升學,這終將讓孩子們走上不歸路。這些年,我們學校的教育可以說是陷入了一種尷尬局面,在大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我們仍然堅守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學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很多時候,當自己靜下心來思考,教育不過二字,但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深意,這是一條讓每個教育工作者永無止境的探索道路,學校教育不能走功利教育之路,要堅持正確的教育價值觀,爲學生撐起了一片天空,照亮學生的前路。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愛教育,不僅是學生,作爲老師自己將收穫到真正的幸福。

三、文化底蘊是打造品牌學校的關鍵

萬校長給教育的定義是:把所學的東西全部忘光後,剩下的兩方面就是教育——人格和氣質。人格和氣質該如何教?這就需要文化。文化蘊藏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着學校的教育活動,影響着師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平和文化建設提供給我們三個有效的做法。文化交流中心:學校品牌、文化與價值建設;教師發展中心:爲教師提供課程;管理去行政化:爲教師和學生服務。十年校慶時平和闡釋出的校園文化含義,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學校一整套文化體系。

自建校以來,我校一直傳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踐行先生的教育理念。作爲以教育家命名的學校,我在思考如何以先生的教育思想爲主線,通過開展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真正落實“五育並舉培養人”的目標。另外校園文化建設可以與校本課程研發結合起來,校本課程的開發有賴於師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和接受程度。我校已開設了一百多門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拓寬了渠道。今後還可以對科目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創新,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讓教師成爲課程的主動建構者,引導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之路。

這是一本值得靜靜閱讀的書,看平和的故事瞭解學校的發展歷史、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聆聽智者的聲音,激發我繼續去尋夢去思考,讀懂自己的學校和學校的文化,成爲學校文化的引領和建設者,爲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搭臺鋪路,實現教師個人和學校的雙贏發展。

篇二: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學校管理的本質》每篇文章極好,結合實際很有現實指導意義,萬校長更是看一部電影、讀一首詩詞便能有深刻的思考與感悟!通篇表達的教育境界,值得靜下心來細細學習咀嚼。

管理從思想上來說是哲學的,從理論上來說是科學的,從操作上來說是藝術的。當今現代社會,學校管理活動已經從經驗走向科學,繼而走向科學與人文的整合。這就要求現代學校管理者要有一個進步的管理思想氛圍,如民主、人本、效率等富含現代管理意蘊的思想,這與現代教育的使命是密切相關的。

教育管理的發展軌跡,是從以事爲中心向以人爲中心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從經驗主義走向科學主義、人文主義繼而走向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整合的發展過程,因此,學校管理應當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形成一所學校可傳承發展的獨特文化傳統。

行知作爲一所老牌的學校,能成爲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目標,不僅僅是校舍、質量等表面的因素吸引人,更主要是由於她的傳統、氛圍等內在因素所散發出的魅力令人欽佩。學生家長是否願意將孩子送到學校求學,首先是衝着學校優良的育人環境而來。育人環境即爲學校文化的外在表現。而學校文化得以傳承,必然需要相適應的管理機制。我特別贊同萬校長的個人觀點,無爲而治。文中指出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一所學校的學生老師都發展了,但是他們卻沒有感受到校長的存在,而認爲是自己自然而然生長的結果。當然,實際情況是達到理想之前必然要經歷三個層次控制,激勵和服務。

我的理解如下:

一、形成制度文化,體會學校文化精神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一所學校要有一個文化的蘊涵,文化的蘊涵越深厚,學校的基礎越深厚”。圍繞瑤海教育發展規劃,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不斷提煉、昇華而形成了現在的行知精神文化。“愛滿天下”“教學做合一”“知行合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三風一訓文化,形成了以人爲本的管理文化,學校高效管理的前提就是依法辦學,按律治教,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章制體系,配之以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覈,使師生自覺地圍繞學校的管理目標運作。

初來乍到,參與了集團一項制度的討論,學校制度制定的原則是規範爲主、懲罰爲輔、體現民主的原則。在制度實施過程中,突出以人爲本、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做到制度無情、管理有情,建設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就是讓所有的教職工生活在一個富有人文氣息的環境中,讓全體教職工在制度文化薰陶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明白自己的工作職責,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從而形成以制度塑造人、以機制發展人、用情感凝聚人的科學管理工作。

二、激發師生積極性,建立自我管理體制

學校管理的關鍵就是人的管理,而人是一個複雜的有機體,他們有着神祕的生命之魂,無與倫比的思維和想象,鮮明的生命經歷,旺盛的生命能量,真摯的生命追求。在人的管理上努力處理好紀律和自由、個性和共性、自律與他律的關係,爲師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供廣闊的空間。

如何激發師生的主人翁責任感,發揮他們的潛能?學校開展大量的學習培訓活動,讓老師們都能積極參加,讓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使自己有着豐富的精神生活。發揮名師幫扶、指導、輻射作用,帶領教師浸潤教育智慧,追求教育理想。使教師在高度的專業化學習中逐步形成團隊的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理念,並在這樣的核心價值中學會自我反思,實現自我管理。學校也需要這樣一支高績效的團隊,集體奮鬥,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也只有這樣,學校的總體目標才能夠實現。

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崗到人,落實責任到人,把調動師生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爲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建立教育目標、樹立教育理想,實現自我價值、充分激活教師的自我意識和自主精神,創造適合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的校園環境,保障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學校文化正是隨着教師自我管理的提升,個人素質的上升,不斷昇華逐漸積澱而成。

書中萬校長舉了一個陪餐服務學生的例子,我來說一個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例子,行知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放路隊是基本不用老師操心的,低年級班主任是帶着的,中高年級孩子們能很好地自我管理,小路隊長舉着路隊牌很有氣勢的帶着同學們排好隊走出校園,不是班主任不管,很多班主任還是會悄悄關注,目送孩子們整齊出校園,發現問題也會突然出現糾正,主要是已養成了良好習慣,大部分時間孩子都有管好自己的意識,既鍛鍊了孩子自我管理意識,也形成了行知學生自主的路隊文化。符合萬校長書中所說好的教育一定是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爲核心的。

三、實行人本管理,形成寬鬆有序育人環境。

現在學校教學任務和安全管理任務都很重,小學又是班級常規建立、學生習慣養成的最重要階段,教師壓力大,爲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服務師生便是管理層最重要的工作。制度管理力求科學公正,軟性管理注重情感交流和團隊共同價值的認同引領。對教職工,在政治上一視同仁,作風上民主公正,業務上幫助支持,思想上溝通協調,服務好師生,廣開言路,促進交流,幫助他們儘量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問題或給與建議指導,努力創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校園環境。提升教師對學校發展的認同感、歸宿感。逐步實現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過渡,促使學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爲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提供沃土。

文化管理則是管理的最高層次,它所達到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從中庸思想的普遍方面、平等原則的顯現方面、包容思想的體現方面、變化思想的必要方面、無爲而治的境界方面加以探索和實踐。力求無爲而管,有爲而理。既講究“管”的藝術,又重視“理”的科學提升;在篤學中講究“理”的科學提升,在務實中講究“理”的針對性,在溝通中講究“理”的和諧性,在創新中講究“理”的獨特性,在廉政中講究“理”的原則性。

實踐證明,重視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營造健康積極、和諧有序的人文環境,能促進教職工對工作更深層次的感悟。當教職工把日常工作當作自己成長的載體時,他們會把知識的傳授與生命的情感交融爲一體,會把敬業昇華爲樂業,去盡心地改變自己、超越自己,去追求人生價值的最高境界,做一個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從而促進教育事業和諧健康發展,在不斷追求前行時,身後已留下堅實的足跡。

正如這本書封面所言:學校管理的本質是搭臺是成長是賦能,讓學校成爲傳播科學的殿堂、弘揚文化的聖地、張揚個性的樂土、淨化心靈的家園、凝聚人心的王國。作爲行知一員,我將盡力做好服務,把行知優秀的文化傳承發揚。

篇三: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非常榮幸可以在這裏和大家分享關於我閱讀萬瑋校長的《學校管理的本質》這本的一些心得感悟。我分享的主題是:我心向陽,只願桃李芬芳。

初拿到這本書,看書名,還以爲是一本嚴肅高深的教育理論書籍,讀了幾頁之後,我只想說,是書名欺騙了我,我腦子裏只剩下四個字來評價這本書,那就是——引人入勝。萬校長的行書風格非常的平易近人,他或用故事,或用案例,或旁徵博引,或用他數學專業的原理來闡述他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以及他對人生、世界和未來的認知。整本書內容跨度非常大,既充滿哲學意味,令人思緒萬千,又非常接地氣,令人茅塞頓開。看完整本書後,我已經把它歸爲我最喜歡的書之一,我想我以後還會去反覆閱讀它,因爲我相信它會帶給我更多的啓發。今天我主要分享有兩點令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一、處處皆是教育,影響無處不在。萬校長在《學校文化建設有三招中》篇章中提出“學校是一個文化的場”,他從課程理論的演變(即學科中心主義、行爲主義、認知主義,尤其是認知主義中的建構主義課程理論),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即行爲主義、精神分析學派和人本主義)說明學校建設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此認識上,萬校長在他的學校裏建立了文化交流中心,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實施管理去行政化。看到這裏,我想,從把一個只有幾座建築物,幾個運動場地和一些工作人員的地方變成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使學生充滿自豪感,依戀感;使老師充滿歸屬感,幸福感;使家長充滿信任感,安全感的充滿魅力的地方是不容易的。一所學校的生態系統從建立到開始進行良性循環,慢慢使教育的價值萌芽,生長,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管理的力量。管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我的想法是,首先要多看多思考。多看,第一是多看校園。校園是我們經營的場所,所以必須百分百的去了解它,瞭解它的構成,瞭解它的變化,只有多看多轉,才能發現問題或者可能出現的問題,才能發現哪些地方可以完善使它更有潛力,更有未來,更好更美。第二是多看人。這裏的多看是多關注多瞭解所交流的意思。我們身邊的同事與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的一家人,只有多關注多瞭解多交流,才能親密無間,才能形成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萬校長在書中多次提到,與他人相處要保持謙遜姿態,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靈魂,要學會聆聽和有效溝通。多思考,可以保守,但不能守舊,更重要的是創新。學校建設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那麼思維就要跟得上變化(當然,想是一回事,做可能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敢於嘗試,勤於反思)。其次是發揚實幹精神。萬校長在談管理理念時舉了上海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他高管出要求的例子,其中提到一個概念叫“閉環”,既一件事只要到了你手裏,就要負責到底,最後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結果。我的理解是,如果我們選擇了一件事,就不能中途打退堂鼓,不能推諉,不能放棄,不能抱怨,而是要想辦法辦好,因爲這是一個因果的邏輯關係。這樣想着,就會做到繁瑣不怕,困難不怕,不會也不怕,盡力而爲,完成了就是一次人生的成長。最後,還要學會在管理中淡化管理的痕跡,實現“無用而有用”,讓被管理者產生“是自己自然而然生長的結果”。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服務,要實現“無用而有用”就是要強化服務精神。

第二、堅定信仰,不辱使命,體會榮耀。萬校長在“教育者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三個主題詞”中分別闡述了“使命”“榮耀”“信仰”這三個詞。

(一)使命與人生意義緊密相關,一個人有了使命感,人生纔有意義,纔有目標和方向。關於人生意義,本書中還有一段話“人生的意義不是我來過感受過世界的美好,而是因爲我來過,有人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充滿智慧,給人啓發。我想我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的使命就幫助我的學生得到發展和健康成長。我很慶幸,時值當下我依然能夠非常熱愛我的工作和我的學生,沒有職業倦怠的消沉和低迷。在課堂上我也曾有過頻率不對的困惑但是正如書中所說,只有把心打開,不斷學習,反思,總結,才能氣場日漸強大,才能對上甚至調高頻率,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代在變,學生在變,老師也要跟着變,只有走出舒適圈,不斷武裝自己的豆腦,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肩負新時代的育人使命;

(二)說到榮耀,很多人想到的是獲得榮譽,得到獎勵的光榮,又或是物質的富足,社會地位的顯赫,而文中用另類視角解讀什麼是榮耀,爲我們打開了新思路。作者理解的榮耀也和人生意義相關,他認爲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服務他人和社會,那麼再苦再累都是有價值的,是一種另類的甜蜜,這就是職業的榮耀所在。那麼,我們就要在屬於自己的那一塊土壤中生根,發芽,成長,繼而有一天可以蔭庇他人造福社會,讓他人因爲我們的到來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三)大家經常說“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我借用一下,也可以說教師有信仰,教育有希望。書中說道教育者需要這樣的信仰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要找到合適的路徑,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他們的自我價值,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要時刻保持初心,要時刻銘記自己“教書育人”的職責,我們是人才的培養者,是學生成長髮展的幫助者,而不是“考試機器”的生產者,更不是爲了分數的施虐者。升學考試在教育資源有限的今天,我們都無法避免也不能逃避,但是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無論在那個年級,處於何種階段,都要及時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爲,有沒有落入模式,有沒有變得庸常,有沒有扼殺學生的智慧與情感。每個個體都是一個自由的人,都有其自由的思想,尊重個體應是爲師,爲人的基礎之道。

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地方值得學習,比如書本最後展示了萬校長對詩詞歌賦的研究,也讓我倍感興趣。讀完這本書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多讀書!

篇四: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書籍是全社會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象這春天裏沒有陽光,缺少生機。萬瑋校長從一線數學教師成長爲上海市平和雙語學校校長,一路走過來,萬校長有許多的經歷和心得,通過《學校管理的品質》這本書,向讀者一一道來。讀完這本書,有很多地方引起我共鳴,現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1、管理即服務

本書的第14頁,萬校長說,管理要去行政化,爲教師和學生服務。作爲學校的管理者,不能只是發號施令,要爲師生服務。服務,我認爲可以分爲行動方面的服務和思想方面的服務,很多管理者,腿比較勤快,能及時提供行動上的服務,但作爲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這遠遠是不夠的。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校的管理者要來自一線的教師。作爲管理者,應該在教學、教研、育人方面能爲教師提供服務,所以專業方面不能比教師差。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在教學一線摸爬滾打出來的。

2、以課程爲抓手,促教師發展、學生成長

本書的第10頁,萬瑋校長說,學校的建設應該是以課程爲中心,而不是以生源爲中心。每所學校都大同小異,如同汽車,所有汽車的常規功能都差不多,很多功能根本用不上,大家平時基本不用的功能,那不是核心,汽車的核心技術是發動機。很多學校有這個特色那個特色,但基本都不是教育的核心,學校發展的核心是課程,通過課程建設,促使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健康成長,從而提升學校品質。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萬校長說,學校裏真正核心的課程只有兩個,體育和閱讀,我認爲不全面,學校裏真正核心的課程應該是三個,體育、閱讀和思維。

3、如何看待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

本書的第20頁,談到二元對立論,由此我想到一直讓大家爭論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很多人認爲,學校教育裏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對立的,有他無我。何爲素質?我認爲,學校通過課程、活動等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勤於動手、思考,讓同學們有上進心、責任擔當的意識,還要讓學生體格健壯、心態陽光。如果我們的學生具備或者說基本具備這些素質,教師在學科教學方面適時提出專業的要求和指導,同學們的學科成績不會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應試問題。所以我認爲成績是素質教育的附屬品。

4、無爲而有爲

本書的第34頁說到,事情做成功了,別人並沒有感覺到頂層設計者的存在,覺得是自己的成就。這就是管理者非常高的境界了,一般的人是達不到的。我們管理者要讓老師感覺到自己崗位的存在性,當然,這種存在感不是折騰老師獲得的,而是由於你的存在,讓老師們感覺到方便或者一種依賴。要是你一個月或者一個學期不在崗位,老師們都沒任何感覺,那你這個崗位就可以考慮撤掉了。作爲分管領導,要甘於做幕後工作,搭臺給老師或者中層,不與老師或者中層搶功,但要敢於承擔責任。

5、以變革求發展

本書的第37頁談到變革,每一項變革背後的工程都很浩大,都很折騰人,但爲什麼還要變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項制度、舉措都有時間、空間的侷限性,它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空間是合理的,能促進學校的發展,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外部客觀的條件、環境的改變,可能就要改進、完善,也可能有更好的制度、舉措能取代它。但我們的變革不是人爲的折騰老師,而是向着積極的方向去發展老師。安於現狀、按部就班的工作,就是溫水煮青蛙!就如體育訓練,如果訓練一直是勻速跑,人不累很舒服,但很難提高成績,充其量只能減脂,按照規律跑很累也折騰人,但確實能有效提高成績。例如,我們站塘校區近兩年新入職的老師佔三分之二還多,根據這個實際情況,我們就採取了一些變革,只要方向不錯,堅持一兩年肯定有驚喜。

6、保持旺盛的工作狀態

本書的第59頁萬校長說,在做了校長之後,他時常提醒自己戒急用忍,要老成持重,過了幾年都過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受傳統文化影響,國人都信奉中庸之道,無過便是功,尤其是人到中年,頭頂上有個帽子,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守住家業就行了。其實,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前任給你再好的基礎,守是守不住的,必須要進取,積極主動求發展。也許,作爲管理者,我們自身不年輕了,不幹也差不到哪裏去,再幹也好不到哪裏去。但我們老師還年輕,我們的幹部隊伍年輕,我們要帶着他們發展、進步,必須要有這種使命感,這是作爲領導的職業操守。

7、關於教師基本功

讀到本書的第130頁,我感覺我們可能太注重教師的教學上的基本功、專業知識的發展了。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科知識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學生學得苦、學得累,時常有厭學情緒。在義務教育階段,我認爲教師的親和力、幽默感、講笑話等方面的技能也是我們老師不可忽視的基本功。試想,課堂上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了,知識比較枯燥時,這個時候老師搞一句冷幽默,或者一個笑話,同學們一下就振奮起來,情緒高漲,聽課效果自然不一樣了。所以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8、一點異議

萬瑋校長是一名數學老師,但喜歡閱讀,人文素養馬馬虎虎,知識面還好。我也是一名數學老師,與萬校長比有點汗顏。但對於本書的第57頁內容,我有不同看法。蜀國被魏國滅國,人口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想當年蒙古十萬騎兵,橫掃歐亞大陸。諸葛亮的悲哀是跟錯了領導,以諸葛亮的才能,要是跟一個雄主,肯定能成就一番功名事業。所以任何一個單位,領導非常重要!另外,不管是對於個人還是單位,發展也要考慮勢,處在上升勢頭,那就是椰風擋不住,認定是對的事情就要雷厲風行,不能猶豫,錯失機會。反之,就要慎重,沒有條件那就要借勢,要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借勢而爲,趁勢而上!

篇五: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每一次用心的閱讀,都是在積累一片片思想火花。或零星,或零散,但雁過留痕,及時記錄閱讀感受,才能真正地在腦中有所沉澱。

萬瑋校長的這本《學校管理的本質》,剛拿到手,我被書名震住了,有點望而卻步。心想,這本書要麼不適合我讀,要麼我讀不懂。但在隨手翻閱的時候,我被書中最後一篇《教育者的氣象》所吸引,引用經典詩詞,加以精彩賞析,一詩一故事,一詩一教育,作者在詩情畫意中暢談了教育思想,傳遞了教師成長和成功的祕訣。於是,從最後一篇往前,我看完了這本書,收穫很大。

在我淺顯的認識中,“教育”和“管理”是兩個特別大的概念。雖然我已經從事教師職業12年,進入學校中層隊伍前後也有5年,但還是不曾涉獵此類書籍,更不曾真正思考過其內涵和方法。讀了這本書,我認識到,這兩個概念,可大,可小。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面對學生時,富有正能量的隻言片語、一舉一動,應該都是教育。而作爲一名中層幹部,面對學校時,對待一人一事、一言一行的態度,也應該都是管理。

育人先明己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所以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生本是兩個獨立個體,因教育而密不可分。

我特別認同作者的觀點:作爲教師,在我們的職業人生中應該有這樣三個主題詞——“使命”“榮耀”“信仰”。

從我們走上講臺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便不再是一個人在行走。

我們不斷讀書、學習、思考,不只是獨自享受收穫的過程,還因爲我們要教給學生更多的方法和知識。我們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激情,不只是獨自體會其中的快樂,還因爲我們要教會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是使命。

我們不能一心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更不能爲了逐利而突破底線。即便我們拿着微薄的工資,承受着極大的壓力,但仍要竭盡全力握好手中的三寸粉筆,站穩腳下的三尺講臺。若學生因我們勤奮而努力,因我們堅守而執着,因我們信任而成功……這是榮耀。

我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信念本身就是一種的巨大能量。爲了學生的未來發展考慮,作爲教師,我們要堅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要找到合適的路徑,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他們的自我價值。我們要用堅定的態度喚醒那些沉睡蓄勢的潛能……這是信仰。

很多父母都希望將來孩子有更好的生活,而孩子想要的是一個更好的世界。多麼榮幸,作爲教師的我們,有機會也有能力幫助學生完成他們的心願。

管它先律己

關於管理,萬瑋校長書中提到的“管理學校三個小工具”對我啓發較大,即矛盾論、時空觀、動力學。當然,以我的能力和層次,自然不是學到如何管理學校,而是在協助學校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先學會管理好自己。

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往往遇到一堆事情同時奔涌而來的情況。又因爲能力有限、經驗不足,於是往往在焦頭爛額中連滾帶爬地把事情都做完,而並不是全部做好,效率和結果可想而知。

萬校長給了一個方法,用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這兩對矛盾將事情分類,形成一個四象限圖。於是得出,重要且緊急的事馬上去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則制定計劃分步完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可委託他人完成或委婉拒絕,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果斷放棄堅決不做,做了也是浪費時間。

再多的事也不外乎這四類,或許說出來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因爲如何分類往往就是一個問題,那就要求我們得有起碼的判斷力了。正如袁校長經常說的,要多行動,豐富閱歷,要多讀書,積累知識,還要多思考,才能練就準確的判斷力。

如果在這一點上通透了,那麼另外一個問題,我想也能隨之迎刃而解了。作爲上有老、下有小、前有目標、後有動力的中青年,難免會遇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這樣的困擾。萬校長借用朋友的一句話給了我們回答: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很簡單,只要你想,就可以做到;你要是不想,就做不到。雖然聽起來,有點唯心主義,但細細想來,就是這麼回事。只要你想要兩者平衡,而不是傾斜一方,那麼你就會想盡辦法去處理雙方雜糅到一起的事。怎麼處理呢,淡定地從容地用上前面學到的“四象限法”即可。目前,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吧。

最後,借用萬校長書中的這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讀書心得分享:“人生的意義不是我來過,感受過世界的美好,而是因爲我來過,有人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

每一個普通的改變都將改變普通。因爲從決心變得更好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就已經與一個全新的自己不期而遇。讓我們帶着謙卑、敬畏、感恩之心,爲學生的成長之路搭臺、賦能。

篇六: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距初讀萬瑋校長的《班主任兵法》,已近十年,彼時初爲人師,又兼班主任一職,着實慌亂且狼狽不堪,突然覺着讀書的好處來,狼吞虎嚥一通,竟有已得一身本領的錯覺,就想着要大展身手,遺憾得是,時至今日,也沒用得一二。今日再讀萬校長的《學校管理的本質》和《班主任兵法》,前者的範圍是廣義的學校,後者的範圍的班級;前者是樸素教育管理學的範疇,而後者已經觸及到現代教育管理學的實質。萬校的字裏行間裏,能讀出其教育管理思想發展的痕跡,真思考的東西讓人着迷,比起枯燥的說教,萬校的文字裏都是與實際相結合的理論落地,他以其獨到的視角向我們闡述學校管理的本質所在。

一、從“絕技”到“權變”的轉變

《班主任兵法》一書之所以從大熱到後來的褒貶不一,其實就是管理學新舊觀念的衝突問題,我們的學校管理如果只是完成人、財、物的簡單分配和管理,如果管理者只想從前人的著作和經驗中找到現成答案,來解決新的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何企圖通過所謂的技巧來進行管理的嘗試都無法深入人心,也不能取得持久的效果。學校管理必須要具備“權變”的思想,權衡應變的管理要求我們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人、地、時進行管理的方式的靈活變通。我們管理者要明確這一點,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管理環境立於不敗之地。

二、從“功能”到“效能”的轉變

學校管理的初級形式就是協調學校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將學校既定的管理目標按部就班地完成。而實際的管理難度遠大於此,僅僅滿足與完成度的粗糙的管理逐漸被追求效能的高效管理所取代,如何更加高效地將管理成果最大化,做到人盡其用,物盡其纔是學校管理的新標準和新追求。作爲管理者,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將管理對象管住的階段,而應當如萬校長所言,儘可能地提升管理效率,才能讓學校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三、從“權力”到“權威”

管理者利用自己的權力對管理對象施加影響,要求管理對象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實施可被接受的行爲是教育行政化的典型表現。管理的的權力意識越強,控制慾越強,管理對象的工作越是被動、消極。這些消極被動的思想都會在工作中顯現出來,從而給學校的發展帶來極爲不利的影響。教師沒有參與感,也就不會產生積極的心理認同,更不會傾盡所有爲學校發展助力。萬校在書中也多次提到管理者應當積極地“去中心化”、“去行政化”,讓自己的“權威”取代“權力”,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說:“權力大而權威小,企業就會衰敗;權威先行,權力隨後,企業就會蒸蒸日上”。權威中的知識、經驗、能力和品德修養纔是管理中最需要被放大的。因此,“兼容幷包”的管理和用人策略纔是“權力”的終極奧義。

四、從“脅迫”到“賦能”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萬校長關於“踩油門”還是“踩剎車”的比方十分形象,現在的學校管理不缺乏控制力極強的管理者,死命“踩油門”式統一思想的管理往往控制太多,所有的員工都在一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因此管理者就需要不斷地使用各種方法激勵他們,這樣的管理事倍功半。假如採用“踩剎車”式的服務管理,那麼員工就會充滿激情,主動性變強。假如學校管理都是依靠死的制度,而不是文化和內涵,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中就不會有身份認同感,也就不會全身心地爲學校的發展進言獻策,更不用說衝鋒陷陣了。因此,學校管理應當是爲學生和教職員工“賦能”,而不是“脅迫”他們歸從於某種硬性化的管制。

五、從“執行”到“前瞻”

美國經濟學家西蒙說:“管理就是決策”,在這一論斷被廣泛認可後,教育管理這一領域也深受其影響,管理就是由一個個決策組成的,不同的決策就會催化出不同的管理結果。教育需要改變的地方太多,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要求我們的教育管理者不能僅僅去“執行”教育主管部門各項工作,更應該結合實際進行前瞻性的思考,我們的管理結果都是和孩子們的未來緊密相關,如何讓孩子們在未來世界立足,這給我們管理者提出很大的挑戰,只有一羣有理想主義情懷和現實主義思考的管理者才能給出更有價值的決策,讓這些決策帶領我們的教育走向更好。

正如萬校所說,學校管理的本質是搭臺,是成長,是賦能。管理也不僅僅是管理者的必備功課,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要實現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成長,唯有這樣的覺悟,才能讓我們能在未來世界大展拳腳。

篇七: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學校管理是學校外在形象的體現,也是保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萬瑋校長說,好的學校管理,是爲教師和學生賦能。通過讀《學校管理的本質》一書,就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在展開管理的過程中,沒有正確意識到教職工的激勵機制和考覈機制的重要性,激勵機制的不恰當導致教職工的工作熱情降低,而提出一種基於集體行爲選擇領域的新的激勵機制——選擇性機制。這裏,我就選擇性激勵機制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指正。

選擇性激勵機制適用於各個管理領域,相較於傳統的激勵機制,選擇性激勵機制更加先進、更具針對性。選擇性激勵機制不僅突破傳統激勵主體單一的特點,還引入雙向互動模式,重視教師的個人需求。通過菜單式的激勵因素,讓教師有選擇的可能。有效研究選擇性激勵機制可以實現學校管理的有效激勵,發揮教職工的潛能,促進學校管理的良好發展。

一、選擇性激勵機制的價值取向

1。民主參與。在傳統的學校管理過程中,管理層的激勵機制只是爲約束教師,提高教師工作熱情而展開的,是單向的、帶有強迫性質的激勵機制。在傳統的激勵機制中,教師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被動的通過教學或者考評獲得獎勵,或者受到懲罰。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學校教師受到利益或者其他因素的驅動,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造成學校激勵機制的失效。獎懲不當,引起沒有獲得獎勵的但具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的不滿情緒,只有多數人認可、並且多數人接受的決策纔能有發展的機會。而被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制度一定是在民主參與的方式下產生的,因此,選擇性激勵機制相較於傳統的激勵機制而言具有民主性的特徵,在教職工互相參與、互相促進的過程中,重視教師主體的個人需求,激發教師爭取權利的積極性,實現教師和激勵機制的有效互動,獲得有效激勵。

2。多樣性。學校管理中選擇性激勵機制可以根據教職工的個人需求進行選擇,也就是說,激勵制度不止一個。激勵對象可以適當選擇適合自己的激勵方式,同時選擇性激勵機制還包括對激勵對象的選擇,根據教師在日常對學校的貢獻大小進行選擇,根據具體的貢獻對其作出具體的激勵,既能提高教師的滿意度,也能有效發揮學校管理激勵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根據選擇性激勵機制的前提條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可以選擇豐富多樣的激勵方式和激勵條件,不僅有物質激勵,更有精神激勵和晉升激勵,可以有效滿足教師的需求。學校可以根據教師和學校的特色,制定符合要求的激勵制度,充分尊重教師的主體意識。激勵條件可以根據教師的實際工作表現,選擇較大或者較小的激勵措施,讓教師自行選擇。

3。公平公正。所有激勵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公平公正,選擇性激勵機制也不例外,想要選擇性激勵機制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仍然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科學的處理教師個性差異、個體偏好之間的關係,有效地爲教師進行具體的激勵,最終達到有效激勵的目的。所有激勵內容、激勵方式、激勵因素的制定和選擇都必須以公平公正爲前提,避免因爲有失公允產生教職工不滿的現象。在一些無效激勵的案例中,一部分學校由於對教師的公平公正產生誤解,統一按照物質獎勵的方式對教職工進行激勵,無論是貢獻大或者貢獻小的教師都獲得相同的激勵內容。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貢獻大的教師產生不滿情緒,而貢獻小的教師沾沾自喜,造成兩極分化嚴重,學校的激勵制度公信力不足,很難形成有效激勵。

二、選擇性激勵機制的執行

1。參與主體以及結構建構。構建選擇性激勵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從學校的總體管理角度出發,研究現階段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研究教職工的個性潛能和個性偏好。基於激勵主體和學校管理之間的聯繫,制定可選擇的激勵措施。激勵的最終目標是幫助學校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而激勵主體,也就是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學校在選擇激勵性機制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激勵機制的主體,學校領導和教師,在確定激勵主體之後確定領導和教師在激勵機制中充當的角色。學校領導在激勵機制中是主要的領導者,是爲教職工提供需求、解決困難的人,因此需要確定教師的個人需求和激勵因素,如教學設備、工作環境、個人成長等等。教師是選擇性激勵機制的主要對象,在構建選擇性激勵機制時,可以適當的對教師羣體進行組織結構的安排,將有能力、有創新力的教師放置在激勵的客體地位中,根據教師的思想行爲和個性需求制定具體的激勵措施。在制定激勵措施的過程中還需要確定激勵的條件,確定具體的激勵指標。如根據教職工在日常中的行爲表現、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情況、與家長的溝通情況、師德師風方面以及個人專業方面的建設等確定指標內容。根據教師的個性差異和實際需求,以教師爲主體,選擇具體的激勵措施,做到獎懲有據、獎懲有度。

2。激勵對象的公平競爭。教師的不同行爲選擇結果將影響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因此,學校管理在制定選擇性的激勵措施之前需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教師的績效進行考評。根據績效成績對學校教師進行分組,滿足學校教師平等參與激勵的需求。在明確具體的小組成員之後相互之間成爲參照標準,有效實現榜樣性的約束力量,以參照的方式觀察行爲邊界,讓教師通過激勵獲得專業性和職業性的發展。同時,在分組激勵之後,教師的團隊協作能力會有所提升,併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有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方面,學校需要根據教職工的具體要求,在一定範圍內對教師分組進行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每一個小組中,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物質激勵或者精神激勵,也可以同時選擇兩種激勵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教師實際的貢獻在合適的範圍內進行激勵,避免超出一定範圍引發其他小組教師的不滿。例如,學校在劃分教師小組時可以考慮到教師的實際需求、教師的學科職位以及工齡等等。一般來說,青年教師正處於對工作充滿熱情的階段,而且生活壓力比較大,因此,更多希望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肯定。而一些中老年教師由於體力精力下降,物質很難切實滿足這些教師的需求,因此,在評估時可以根據教師的績效結果,爲教師提供精神方面的激勵,讓教師感受到尊重和敬佩。

3。有效激勵環境的營造。在實行選擇性激勵機制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依靠有效的激勵環境,督促教師做出改變。學校可以創設高效的工作和激勵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的效果,將激勵環境的重點放置在學校文化、學風建設上,根據具體的選擇性激勵機制執行過程,設定專門的機構對激勵機制的實施進行引導和監督。同時對教職工的工作環境進行優化,通過師德師風建設、學風建設,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管理文化。由領導牽頭保持公平公正的激勵態度,形成相互尊重的教育意識。以學校的文化爲教職工提供薪資待遇水平高、工作舒適溫馨的學校環境,更好地發現自己真實的內在需求,並與其他教師展開溝通和聯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領導需要帶頭關心下屬,在日常關心教職工的個人生活和教育工作,爲教職工切實解決各方面的難題,讓教師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尊重和幫助,信服和接受學校的各種制度。

總之,想要構建適合學校管理的激勵機制體系,就需要確定激勵主體,也就是教師的考評和個性需求。通過有區別的、有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激勵,對每一個教職工給予物質或者精神獎勵,提高學校管理的科學性,更符合教師個人的職業需求。

篇八: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作爲一所名校的校長,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萬瑋根據自己學校管理經驗,提出了“好的學校管理是爲師生搭臺,從而爲師生成長賦能”的觀點,也就是他理解的學校管理的本質,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的,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釋放每一個人的善意以及人身上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爲他人謀福祉。現結合集團的一些管理做法,談一點體會:

一、管理制度與創新

一個企業要運作通暢,一個單位要想井然有序,必然要通過制定各種制度來約束員工的行爲和工作,在制度制定上,軍隊最嚴格,軍隊裏士兵只有執行命令做規定動作的義務,卻沒有做自選動作的權利,那是因爲“保家衛國,打贏戰爭”的需要,體現的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軍事理念。但是過多過細的制度,會禁錮人的思想和手腳,這對創新不利,因爲創新需要有三閒:閒時、閒錢、閒情。閒時閒錢容易有,但閒情不易得,因爲人類改變命運的發現常常因興趣使然。牛頓悠然地坐在蘋果園裏欣賞和品嚐新鮮蘋果時,發現蘋果總是落地,從而發現地球中的萬有引力。反之,高壓之下,鞭子是抽不出好的藝術作品,棒子更敲不出創新。正如學校裏制定的考勤坐班制度一樣,它雖然保證教師的在崗上課、備課、批改作業的出工時間,但卻不能保證他們對教育的真正投入的多少,或者說,不能保證他們出工就一定出力。教育是門藝術,教育更需要創新,這需要留給老師們更多反思,嘗試和提升的自由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些制度宜粗不宜細,否則是無法形成教師成長的內動力。也就是說,執行力越強,創新力可能越弱。

二、努力爲教師搭好平臺

爲教師搭好平臺,目的是促教師成長,正如萬瑋所說的,教育者的成長是教育成功的祕訣。教師除了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找學生談話外,主要的活動場所就是課堂,這裏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也是教師展示專業素養的主要平臺。但教育者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本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充電和提升,因此,學校要爲教師搭建更多的平臺,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

培訓學習。包括校本培訓、班主任專題培訓、寒暑假集中培訓、網絡培訓、外出參觀學習,跟崗培訓等,以期讓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提升專業素養;舉辦由省演講協會會員主講的“演講與口才”專題培訓,每年教師節都舉行教師演講比賽,向全體師生和家長全網直播;通過層層選拔推送優秀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以讓教師彰顯教育教學專業水平;舉行經常性的讀書交流,每年寒暑假,學校都會爲每位老師發放兩、三本書供老師閱讀,每人撰寫讀書心得,定期交流感悟,包括學校讀書共同體成員的定期交流活動。

才藝展示。包括舉辦元旦教師才藝展示匯演、新年音樂會、教師畫展等讓學生歎服的才藝展示。還有學校運動會上的教師項目、冬季趣味運動會中的教師拔河、投籃、五人六腿競走等項目,樹立了“身體是工作學習本錢”的理念,讓教師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

三、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展示舞臺

學生不僅學習在課堂,還生活在校園裏,家裏和社會中,所以學校教育要綜合考慮學生成長環境,採取多種措施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展示舞臺。主要有:

豐富的課程。除課本外,學校共開設126門校本課程提供給學生選修。

特色兩操。每天兩次的眼保健操和每天大課間的黃梅操和武術操納入一日常規檢查中。

固定的兩會。每年都舉行兩季運動會,包括秋季田徑運動會和冬季三跳和中長跑比賽,讓學生盡顯競技風采。

專題演講。每週一升旗致辭,由各班選代表輪流上臺,每年舉辦一次小小演說家選拔賽,培養學生演講口才能力,進行自我教育。

個性化作業。每年寒暑假,政教處都會佈置家務勞動、公益活動、美景欣賞等具有個性化特色的寒暑假作業,並總結評比。

此外,集團還實時舉行豐富多彩的學生課餘活動,如,迎新文藝會演、音樂節及書畫展等藝術節;各班自編、自導、自演的元旦聯歡會;每年寒暑假都佈置學生讀一本好書,寫讀書心得,各班均配備書櫃供同學交流好書,並與社區合建星空書屋等;還有每學期學校都組織爲期一天的素質教育基地實踐活動。

五育並舉,培養“德智體美勞”社會合格的人才,是新時代賦予教育的重任。

爲教師搭臺,助學生成長,給師生賦能,這就是學校管理的本質。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辦學品質

篇九: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打造品牌學校,辦一流學校,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讓人人出彩。這一直是我們才思敏捷大校長袁方正倡導的理念。可謂是智慧的榜樣,治學的楷模!“如何實現校際間的共建共用共享?”“集團化辦學如何實現特色發展,且防止優質教育資源不被稀釋?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是強調流程化的管理還是人性化的管理,對教師工作量是精確計算還是模糊管理?教職員工的生活與工作如何平衡?類似的問題困擾着每一位學校管理者。尤其是近兩年,行知教育集團是真正實施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典範,六大校區“實現管理共建、德育共進、教學共通、文化共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了師生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何讓每一名教職員工有存在感和幸福感?如何提升領導魅力,追求自由技藝領導力的本質與核心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思考如何把學生與老師的積極性激發出來,發揮他們的潛能?這是考量行知管理人水平的重要方面。

所有職業都是在爲社會做貢獻,都是在成就他人,人生的意義,不是我來過,感受過世界的美好,而是因爲我來過,有人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在於,我們不能滿足於用現在的知識去教面向未來的孩子。現在的孩子不好教,家長的需求千奇百怪。教育的確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對教師求全責備,但我們不能一開始就找藉口,要相信事在人爲。發展變化纔是永恆的主題。因此,我們需要讓自己一直處於學習狀態,這纔是最好的狀態。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人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現在行知一羣年輕的管理團隊正在強大起來,有的在超負荷無私奉獻的背後,也有困惑和壓力:如何學習借鑑葉紅兵校長教學法神速提升中考均分?如何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五育”示範、引領作用十分重要!

每一個部門主管也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老師平時默默無聞,不聲不響,卻是很好的團隊合作者,他獨當一面時並不出彩,卻是團隊的黏合劑,他品行端正正直友善任勞任怨,這樣的人在每一個團隊中都能找到如默默無聞的徐宏、朱紫劍、俞平等老師都具老黃牛精神,他們是團隊的財富,一個人若同時兼備謙卑、苛求、聰慧這三種品質便是有好的團隊成員。教師這種職業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環顧四周,多少教師成長爲名師,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是被學校與學生成就的。

許多教師雖然拿着微薄的工資,承受着極大的壓力,仍竭盡全力爲自己的尊嚴而教書。少數教育從業者一心只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甚至爲了逐利而突破底線。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我否定,每一次自我否定都是一種成長的歷練,一個人經歷過的自我否定越多,就成長的越快。

遇到困難時,我們不必唉聲嘆氣,要振作精神。即使屢戰屢敗,也要屢敗屢戰,不能剛剛有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而一旦付出沒有回報或未得到認可,就垂頭喪氣,怨天尤人。正確的心態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學校教育獨特性。學校教育具有獨特的價值,不能被信息技術取代。因爲學生是生命的個體,不是機器,學生需要在有文化底蘊有情感有個性的人文環境中成長,在未來的學校裏,知識和技能傳授將越來越趨於次要,對於這些交給人工智能就可以了,學生的精神心理,個性的成長將成爲教育者關注的核心。如何評價一所學校是否成功?當然是看其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否成功。如今,爲什麼行知聲譽還不錯?是由於行知的師生獲獎榮譽和畢業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當然,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我們需要捫心自問;行知培養的學生真的都十分優秀嗎?疫情以來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教師敲打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這無不牽動着校長和教育部門的監管!還有各校區的之間的餐飲問題,如東七的美味吸引着多個校區的愛好者,頂風冒雪都去品嚐。

搭建管理平臺。好的學校管理是搭臺,學校是一個平臺,師生在這個平臺上共同成長。成長的本質是學習,因爲管理者能以自身的成長帶動師生的成長。如政教處工會廣泛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增強凝聚力,愉悅教職工身心。如與政教處組織文化月“藝術節”“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教職工冬季趣味活動、“三八節”的禮物等。總之,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陶冶了身心,增強了體魄,還增進了師生、生生間的情誼,看着大家的開心笑臉,聽着大家快樂交談,欣賞着不再年輕的身影煥發出的青春光彩,大家真的好開心!爲全體教職工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快樂的工作氛圍。

行知如平和雙語學校一樣,一直提倡教師不斷學習,不停思考,充分與名師與大師交流溝通。通過多種方式努力使每位老師提升自我,比如,校內通過教研、公開課、讀書交流會等,同時,派老師走出去學習。要擡頭看天,低頭看地,摒棄應試思路,拋棄應試做法,紮紮實實教書育人,讓人文與創新成爲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旋律,成爲自覺的工作實踐,執著追求,用責任、智慧和善良擔當起教育發展的重任,爲實現美好的教育夢想不懈努力。

構建學習共同體。一所理想的學校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師生共融共創共生,所有的管理目標都是一致。如萬瑋校長所說:教職工的生活與工作如何平衡類似的問題困擾着每一位學校管理者。然而我堅信,好的學校管理會讓每一位教師有存在感、幸福感,這種幸福感來自自我價值的體現。即便是最平凡的崗位,也能連接到時代的使命與人生的意義。

篇十: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

還是高考結束時,去省考試院開會的往返途中讀完的這本萬瑋著的書。當時買這本書時,只是知道書作者曾經寫過一本實操性很強的書《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但這本書我沒讀過,看到過很多同仁推介,好多學校把此書作爲班主任必讀書。因此,對書作者有些“耳聞”,見到這本書的名字,也未翻開裏面的目錄或內容,就毫不猶豫地買下了。等到辦公室,打開一看,是書作者在做校長後,在學校會議、參加的一些論壇等的發言稿,收錄了19篇與管理有相關度的文章,分兩大部分,也是一個講話集子,篇與篇無明顯邏輯關聯,篇篇相對獨立,倒挺適合在高鐵上讀,邊讀邊看看車窗外金色的麥浪,邊思考邊看看車窗外雄安新區鼎沸的建築場景。讀完後,整體感覺收穫不大。

這不,在準備把這本書放到書櫥時,又翻翻看看,看到序言裏,作者寫到所有的發言稿都自己寫,這一點還是很令人欽佩的,我手寫我心;儘管很多時候都忙得如陀螺,但是校長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發言,你的發言—最好還是源自你的思考,出自你的筆端,這樣纔會講到關鍵處,纔會使你所講能起到較好的效果,這一點我同意書作者所見。

這本書封面上寫着:學校管理的本質是搭臺,是成長,是賦能。他的這本書也主要圍繞“成長”“賦能”兩個關鍵詞選的發言稿,即上篇:好的學校管理,是爲教師和學生賦能;下篇:教育者的成長是教育成功的祕訣。下面,我也着重談談自己對這兩個關鍵詞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關鍵詞1:賦能

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就是激發和釋放每個人的善意。書作者觀點:管理者要做的是激發和釋放人身上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爲他人謀福祉。在學校管理中,管理三層次,即控制、激勵與服務。

好的管理一定離不開規則、規矩、制度等,這些“規則”的制定一定要“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要有團隊成員的認可和理解,執行規則要沒有例外,用規則守護校園。在這裏我想起一個故事:

1764年深夜,一場大火燒燬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圖書被毀於一旦,讓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學校上下得知了這場重大事故,有一名學生尤其面色凝重,突發的火災把這名普通的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逼迫他作出選擇。原來在這之前,他違反圖書館規則,悄悄把一位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館外,準備優哉遊哉地閱讀完後再歸還。突然之間,這本書就成爲哈佛這批受贈的250本書中的唯一珍本。怎麼辦?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據爲己有,還是光明磊落地承認錯誤?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這位學生終於敲開了校長的辦公室,說明理由後,鄭重地將書還給學校。霍里厄克校長接下來的舉動更令人吃驚,收下書表示感謝,對學生的勇氣和誠實予以獎勵,然後把他開除出校。哈佛的理念是:讓校規校紀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更安全有效。管理者一定要做校規校紀的不折不扣的執行者,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遵守制度和規則的人。

管理者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激勵。管理者通過共建願景,合理授權,引導創新,激發潛能能等,激發每位團隊成員不斷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在管理中,執行是輸入,創新是輸出;自上而下是輸入,自下而上是輸出;統一思想是輸入,各抒己見是輸出。爲管理團隊賦能,讓他們敢擔當,能負責,學會科學化、精細化、人文化管理,推動工作有創造性地開展;爲教師賦能,讓他們有主人翁意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守正出新,讓課堂充滿活力;爲學生賦能,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管理,不斷激發前行內驅力,讓我要學、我要成爲最好的自己引領學生走向卓越。

管理者還要有服務意識。我們一位教育同仁姚躍林認爲:教育無非服務。他所在的廈大附中的教育哲學爲:服務即信仰,服務即陪伴,服務即幸福。我們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多些換位思考,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師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師生滿意不滿意、認可不認可、高興不高興作爲檢驗服務工作的根本標準,讓師生在這裏工作能夠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關鍵詞2:成長

潘光旦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好的學校需要“大魚”持續成長,成爲大家大師,成爲那朵最美的雲、那棵最偉岸的樹,纔會推動另一片雲、搖動另一棵樹,纔會喚醒另一個靈魂。好的學校,一定是有一支持續向好、永續成長的教師隊伍,這些老師應該是學生們遇到他們感到幸運的好老師,這些老師是見天地、見衆生、見自我的,是能夠給學生有能量加持的教師,這樣教師的唯一特質,就是成長。

我們學校的教師發展理念:教師好,學校纔會好。學校致力於建設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抱團發展,更好賦能教師專業成長。我們這個學期全校強力推進教師間彼此打開教室大門“同聽一節課”活動,大家積極構建“合作性同事”關係,讓我們置身專業學習共同體中,躬身入局,不斷成長。高一語文組的老師們推動此項活動紮實有序,備課組長劉華老師一個學期講了五次組內示範課,該備課組每週至少一節組內研討課,這個頻次的“同聽一節課”,肯定會有效地推動組內教研風氣,有力助推組內同仁專業發展!

教育者的持續成長的關鍵要具有戰略思維,這是好的管理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面對飛速發展的世界,學校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個別化教育,倫理型教師,數字化技術,全民性閱讀,社會化融合,體驗式校園。爲了應對變化,作者爲我們提供了培養戰略思維方式的方法,即改變思維方式,專注,忍耐,創新,真誠。我們不斷學習,拓寬視野;不斷實踐,開拓前行;我們共榮共生,共赴美好前程。

讀一本同行的書,書中有些觀點能夠相擊,碰撞出美麗的浪花,也是一大幸事。多和同仁們在書本上、實踐中多交流,讓自己行進得更有底氣,讓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完整!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80870.html

  • 標籤: 管理 讀後感 精選 學校 管建剛作文教學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學校管理的本質讀後感(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