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62W 次

篇一: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的文言詞語。

2、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3、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4、認識納諫在今天的積極意義。

教學重難點

1、理讀課文,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2、體會鄒忌進諫的技巧。

學法指導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戰國時期諸雄爭霸,爾虞我詐,一批謀臣策士周旋其間,因勢據時爲國君出奇策異計。齊威王就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今天,我們來欣賞選自《戰國策·齊策一》的《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作品簡介(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了解)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及其有關的謀議等。它是研究戰國時期的歷史的重要資料。《戰國策》還是一部優秀的散文集,文章說理透徹、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善於借寓言故事說明抽象的道理。

三、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戰國策·齊策一》。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衆風起雲涌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盪的時代,“士”作爲一個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施展着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民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穩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積極爭取“士”的支持。

四、常考文言知識積累

(一)一詞多義

1、朝

朝服衣冠(名詞,早晨)

入朝見威王(名詞,朝廷)

皆朝於齊(動詞,朝見)

2、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疑問代詞,誰)

孰視之(形容詞,同“熟”,仔細)

3、上

受上賞(形容詞,上等)

上書諫寡人者(動詞,向上級呈遞)

(二)古今異義

1、鄒忌修八尺有餘(古義:長,這裏指身高;今義:修理)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義:偏愛;今義:屬於個人的或爲了個人的(跟“公”相對)]

3、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域;空間的一部分)

4、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義:方位詞)

5、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古義:指責;今義:尖的東西進入或穿過物體)

(三)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美,以……爲美。)

3、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用作狀語,當面。)

(四)文言句式

1、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判斷)

2、省略句:與坐談(省略主語和賓語,應爲“鄒忌與之坐談”)

3、倒裝句:忌不自信(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爲“忌不信自”)

能謗譏於市朝(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能於市朝謗譏”)

五、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在生字、生詞下作記號。讀畢,藉助註釋、詞典自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學生再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如有疑難問題,同桌之間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六、朗讀課文第1段

誦讀指導: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的偏愛之情、其妾的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後的自得又不自信的語氣。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偏愛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奉承之情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此句則是鄒忌通過“孰視”“窺鏡自視”終於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語道出了妻、妾、客各自贊美自己的原因。要讀得深沉、懇切,並注意其節奏感。

(指一學生讀第1段,教師指導後,學生齊讀)

七、朗讀課文第2段。

(學生齊讀)

誦讀指導: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與“齊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八、朗讀課文第2段。

(教師範讀後作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音調要適當拉長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則是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要用中速讀出真誠、懇切之意。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句中的“此所謂”後要略作停頓。

(學生齊讀,教師加以指導)

九、品讀課文

再次自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關於“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這個問題,鄒忌問了哪些人,得到了什麼樣的回答?

明確:(1)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3)客人: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鄒忌的妻、妾、客異口同聲地認爲他比徐公漂亮,原因是什麼?

明確:(1)妻:私我——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

(2)妾:畏我——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現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3)客人:欲有求於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語氣更輕,表現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

3、妻、妾、客三個人的回答能否互換位置?爲什麼?

明確:不能。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三人回答的語氣也有所不同。妻的喜愛、妾的畏懼、客人的敷衍,反映了對話人物間親疏遠近的不同,所以不能互換位置。

4、鄒忌諷諫齊王,用了邏輯中的類比法,說說鄒忌是怎樣進行類比的?

明確:以小見大

(1)妻私臣:宮婦左右私王

(2)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3)客有求於臣: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5、齊威王聽了鄒忌的建議後,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

明確:(1)上賞:面刺寡人之過——門庭若市

(2)中賞:上書諫寡人——時時而間進

(3)下賞:謗譏於市朝——無可進者

十、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你怎樣評價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

明確:鄒忌是一位足智多謀、嫺於辭令、深諳君王心理的謀士。作爲齊威王的謀臣,他能從日常生活聯想到治理國家的大事,可謂忠於職守、勤於王事。他不像戰國時期的說客那樣,靠誇誇其談、危言聳聽去遊說國君,而是以耐人尋味的小事打動齊威王,以己之受矇蔽推及齊威王之受矇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他勇於聽取不同的意見,且有言有行。他聞過則喜,興利除弊,大膽改革,頗有遠見,是一位有胸襟的明君。

十一、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品味鄒忌勸諫技巧之高。(學生悉心揣摩,討論交流)

明確:(1)爲對方打算——不暴露遊說目的

鄒忌向齊威王進諫之時,齊國的政治比較腐敗,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如果鄒忌向齊威王再三苦苦勸諫,甚至流下眼淚或者破口大罵,以死諫君,效果不一定好。鄒忌注意了進諫藝術,人朝後,並未單刀直入,而是以“閨房小事”說自己的體會,小題大做,現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王之蔽甚矣”,於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於“戰勝於朝廷”。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於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於尊卑關係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創設情境,取悅威王。鄒忌諳習“良藥蜜口利於病,忠言順耳利於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鄒忌很瞭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矇蔽者,他爲國之清明擔憂;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爲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

2、討論交流: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啓示?

明確: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瞭解別人、推薦自己、談判求職、合作共事都需要較高的口語表達能力。所以鑑賞鄒忌的勸諫技巧,對提高我們適應社會交際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遊說別人時要不卑不亢,言語恰到好處一既不刺激對方,使對方樂於接受勸告,又不失自己的尊嚴,是鄒忌給我們的啓示,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十二、本文主旨

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諫齊威王,使齊威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現了鄒忌有自知之明、明智、精細、善於推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聽取不同意見,有自知之明,不受矇蔽的願望。

十三、文本特色

1、情節完整,人物生動。

全文字數不多,卻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鄒忌的兩次窺鏡,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鄒忌“暮寢而思”等情節,妙趣橫生,富於生活氣息,親切有味。本文對人物的刻畫特別講究。如對鄒忌,作者不重形體刻畫,而重在通過細節和對話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又如,齊王只有兩個反應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這把一個賢明的君主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2、類比說理,說服力極強。

類比說理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文章先寫鄒忌與徐公比美,接着對妻、妾、客的讚美之詞進行了分析,爲下文的類比說理做了必要的鋪墊,然後寫鄒忌諷諫齊王,鄒忌先從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後由私事推及國事,讓齊王從中受到啓發。

3、“三疊”式結構,別緻精美。

文章有三個段落。“比美”中的“三問”“三答”展現了“比美”的過程,“三思”揭示了鄒忌在“比美”中遭受矇蔽的原因;“進諫”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賞諫”中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諫如流的魄力以及齊國“戰勝於朝廷”的輝煌。“三疊”式結構的運用使文章顯得別緻精美。

4、語言樸實又形象。

作者用“修八尺有餘,而形貌跌麗”十個字對鄒忌的形貌作了簡單介紹,將一個美男子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用“善”和“乃下令……”寫齊威王的反應,語言樸實,娓娓道來,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

妻、妾、客與鄒忌的對話簡短卻形象,妻說話較隨便,只要丈夫高興,怎麼說都可以;妾不敢不當妻的應聲蟲,儘量少說,所以少了“君美甚”字;客是外來者,說話較謹慎,又想讓鄒忌高興,又不想讓人看出來是在阿諛奉承。

課後作業

1、背誦課文。

2、總結鄒忌諷諫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

篇二: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中,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文章內容,都有一個有趣的“三”現象,編者也有心將此問題列爲思考探究的第一題。本課教學就以此爲抓手,從語言和文本兩個方面教學。

1、疏通文義,關注與“三”有關的內容,三問三答和句式相同的“三”構成的排比句,並以此指導背誦。

2、依據思考探究一,從“三”的角度梳理文章內容。

3、欣賞鄒忌高妙的諷諫藝術,學習類比推理的方法並體會其作用。

4、瞭解諷諫和直諫進言方式,分析進諫和納諫的關係。

語言、結構“三”現象

1、朗讀含有“三”的語句

“三問”: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

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

朗讀時注意“三問”的細微變化,問題的內容是一樣的,問法有所不同。

“三答”: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朗讀時注意“三答”的區別,答都是讚美之詞,但是妻妾採用反問句強調,客人是普通的陳述句。讀出反問和陳述的語氣。

“三”排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2、把握“三疊”式結構

文章一共三小節,從“比美”到“進諫”再到“納諫除弊”三個段落。“比美”中主要情節是“三問三答三思”;“進諫”主要是“三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納諫除弊”主要是“三賞、三變”,最後“戰勝於朝廷”。文章“三疊”式結構的運用,彰顯了整齊對稱美。

細讀感悟“三”

(一)這篇文章有個有趣的“三”現象,請同學們結合課後練習一,從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

三問答:課文第一小節,鄒忌三問妻妾客他與徐公誰美

三類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三賞賜: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三變化: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二)細讀感悟“三”

“三問答”

1、針對鄒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妻、妾、客的回答有什麼異同?試結合具體的語句,抓住人物說話語氣,分析說明不同在哪裏,體現了人物怎樣的心理?

相同點:讚揚鄒忌比徐公美。

不同點:妻子說:“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先肯定,再用一個反問句,加強語氣,熱情讚揚鄒忌,反映了妻的偏愛。)

妾說:“徐公何能及君也?”(沒有了妻子的大膽肯定,但是反問句也比較強烈,可見因地位卑微,心中害怕,回答比較敷衍。)

客說:“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一句簡單的肯定,語氣平淡,因爲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故而輕緩、敷衍。)

2、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讚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進行了“三思”,你從中讀出鄒忌怎樣的品質?

提示:不盲目輕信他人對自己的讚美,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有自知之明,也能及時反省。

“三類比”

1、仔細讀課文第二小節,具體分析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王的,其勸諫藝術有哪些高妙之處?

2、感悟類比說理的妙處:

鏈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類比能夠把抽象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節選自《晏子使楚》

類比推理其實就是證明觀點的過程,晏子通過類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脣相譏。

鄒忌通過類比推己及人,從“治家”中悟出“治國”的道理,讓齊威王認識自己受矇蔽之深。

補充諷諫的例子:

齊威王之時,喜隱①,好爲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②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淳于髡諷諫齊威王》

註釋:①隱:不直說本意而借別的詞語來暗示的話。②蜚:飛。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顧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兩個諷諫事例都是採用暗喻、類比的方法,委婉規勸他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諷諫是進言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還有直諫,直言其事,請比較兩種諫言方式,談談你的看法。

補充直諫的事例: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兵源短缺,而應宰相封德彝之請求,並且下詣徵用不到參軍年齡的男子入伍。當詔令轉到門下省時,魏徵竟拒詣意而不簽字。太宗大怒,直斥道:我已經決定,你怎麼敢反對?魏徵回道:把湖水弄乾捉魚,雖能得到魚,但是到明年湖中就無魚可撈了;把樹林燒光捉野獸,也會捉到野獸,但是到明年就無獸可捉了。唐太宗沉吟半晌,下令停止徵兵之事,還賞魏徵一口金甕。

——魏徵直諫唐太宗

嘉靖皇帝堅持追其生父爲皇帝,而我行我素,無人敢反對。此後一二十年間,朝廷上下,無人敢言,滿朝死氣沉沉。嘉靖皇帝認爲誰敢反對我,我就殺他。誰也沒有料到,一個叫海瑞的六品官員,竟敢貿然給嘉靖皇帝上了一道疏,將嘉靖罵了個狗血淋頭。

——海瑞直諫嘉靖皇帝

總結:臣子勸諫君主的進諫方式多樣,巧妙設喻,委婉勸諫,使人從中受到啓發後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勸諫;直諫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但是要看被勸諫者的個性、心胸。因此兩種諫言方式要擇時擇地擇人,靈活運用,起到很好的進言效果。

進諫與納諫

1、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之外,鄒忌勸諫成功還有哪些重要因素?

鄒忌:善於思考和分析,關心國家大事,有責任感、有擔當。

齊王:廣開言路,從諫如流的胸襟(王曰:“善”)和果斷行事的理政智慧(乃下令)。

不僅要有善於進諫的臣子,更要有善於納諫的君王。

2、請結合下面的鏈接材料,談一談進諫和納諫的關係。

材料一:《曹劌論戰》中長勺之戰取勝的原因

材料二: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爲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節選自《出師表》

材料三: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

王不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召公諫歷王弭謗》

提示:進諫和納諫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對立統一面。進諫者要關心國事,敢於諫言。古人云:“文死諫,武死戰。”曹劌在國難當頭之時勇於進言,諸葛亮多次提到侍中、侍郎等人有進言的職責,召公在歷王弭謗之時進言,這都說明了言官的重要性。魯莊公雖然見識淺陋且不懂軍事,但正是他能從諫如流,才使得曹劌能正確指揮戰鬥,取得勝利。諸葛亮在文章初始就像後主提出開張聖聽的諫言,不能堵塞忠諫之路。厲王不能聽取召公的諫言,最後被流亡。所以說,君主是否能夠察納雅言,從諫如流,這是諫言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進諫和納諫,如果雙劍合璧,一定行走天下

五、作業佈置

綜合《出師表》、《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三篇文章,查閱各類資料,寫一篇議論文《論“諫”》。

篇三: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悉文本內容,掌握文言知識。

2、梳理寫作思路,理解諷的技巧。

3、分析文本特色,體會形象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請同學們用最簡潔的語言闡釋課文標題的意思。

[明確]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補充]諷者,微刺也。託言感人曰“諷”,即婉言規勸之意。諫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規勸之意。(比較:刺,意思是當面指責;謗,一般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譏,是微言諷刺;誹,是背地裏議論;說,是用一般的話勸說別人,使聽從自己的意見。)

爲什麼是“諷”而不是“諫”,除了字面上的區分之外,還有深層次的原因。齊威王愛隱語。

[補充齊威王]據史載,齊威王於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凡36年。齊威王在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一切都交給大臣辦理,結果,“百官荒廢,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說:“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威王聽後,頓然醒悟,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決心任用賢才,修明政治,使齊國成了最強的諸侯,“自稱爲王,以令天下”。

齊威王二十四年,齊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也有寶物嗎?”威王說:“沒有。”魏王說:“像我這樣小的國家,也還有能照亮前後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十顆夜明珠,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麼能沒有寶物呢?”威王說:“我當作寶物的與大王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鎮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鎮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裏捕魚。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鎮守徐州,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隨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戒備盜賊,結果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這些都將光照千里,豈只是十二輛車呢!”魏惠王心中慚愧,敗興離去。

[補充鄒忌]鄒忌,齊國相。事齊桓公、威王、宣王三朝。鄒忌是齊國的謀臣,以敢於進諫和善於辯論著稱。齊威王繼位後,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諸侯並伐。據史載,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借談琴來說明治國安民的道理:彈琴要音調諧和纔算善於彈琴;治國也和彈琴一樣,能安撫百姓纔算善於治國。威王聽後,大爲讚賞,於是封他爲齊相。鄒忌是齊威王的得力助手,幫助他持政,出謀劃策。此外,鄒忌還以標準身高和相貌著稱。

[補充]《戰國策》是戰國時遊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彙編。“策”即“冊”也,當時的人都是用竹簡來記錄事情的。“策”就是記錄戰國時代故事的文章。主要記錄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遊說之士)遊說各國的活動和說辭及其權謀智變鬥爭故事。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言知識

1、鄒忌修(長,此處指身高)八尺(戰國時一尺約合今天的七寸左右)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名作狀,在早上)服(名作動,穿戴)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與……相比誰更……)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賓前,“信自”),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通“熟”,仔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形意動,認爲……美)我者,私(形作動,偏愛)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2、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實在,的確)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古今異義,土地方圓)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意念被動句,受矇蔽)甚矣。”

3、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名作狀,當面)刺(古今異義,指責、議論)寡人之過者(定語後置句),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諫;謗譏,在這裏指“議論”,沒有貶意)於市朝,聞(動詞使動,使……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滿一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4、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狀語後置)。

三、梳理寫作思路,理解諷的技巧

[提問]鄒忌爲什麼要“諷”齊王納諫呢?文中有一個點明原因的句子,請找出來。

[明確]王之蔽甚矣!

[提問]鄒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據什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分析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

[明確]“朝服衣冠,窺鏡”——妻、妾和客認爲“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暮寢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蔽甚矣”是他“暮寢而思之”的結果。他之所以認爲“王之蔽甚矣”,是因爲“己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皆以“美於徐公”。鄒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況作爲一國之君的齊威王呢?(類比推理)

[提問]明白了這個道理,接下來鄒忌怎麼辦?齊讀第二自然段。

[明確]接下鄒忌要實施“諷”的行爲。他的善“諷”表現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設喻,來巧妙地諷喻齊王。國君能不能廣開言路,納諫除蔽,是一件關係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一開口就提到應該納諫除蔽,往往會使他牴觸,不易接受。因此鄒忌就從自己個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己在美不美這個問題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矇蔽這件事講給齊王聽,先引起齊王的興趣。然後抓住這一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相似點——受蔽,把兩件事巧妙地聯繫起來,進而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這一嚴峻事實,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形象而委婉地說服了齊王。

[提問]鄒忌“諷”有效果嗎?齊讀第三自然段。

[明確]有,“善”字說明齊威王的接受了鄒忌的諷諫。接下來具體敘述了齊王納諫的方式——“上賞”、“中賞”和“下賞”,敘述了齊王納諫的過程:(1)令初下,門庭若市;(2)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3)期年之後,無可進者。還交代了齊王納諫的結果——“戰勝於朝廷”。其實,這正是鄒忌“諷”的間接效果。

[小結]“諷”是文眼,文章按“是什麼(標題)——爲什麼(第一段)——怎麼辦(第二段)——怎麼樣(第三段)”的寫作思路,牽一“諷”而動全文。

四、分析文本特色,體會形象之美

1、一是鄒忌的諷諫之美。

古代臣子進諫帝王是很冒險的事。鄒忌的進諫從客觀上說,也有“犯上”的可能,甚至落下斬首之罪。故事開始敘寫了鄒忌的“三問”和妻、妾、客的“三答”,情節簡單,充滿生活情趣,表現了鄒忌自知自明。緊接着寫鄒忌夜深人靜“三思”,悟出妻、妾和客答話的三個原因:“私”“畏”“求”,表現了鄒忌勇於反思,同時爲下文進諫引發治國之道理埋下伏筆。鄒忌從比美的生活經驗中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一個統治者聽到真話不容易。於是,決定進宮進諫齊威王。然而,鄒忌並沒有單刀直入地進諫,而是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先給齊王一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拿齊王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經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矇蔽的嚴重。由於鄒忌現身說法,類比恰當,於是齊威王非常高興地說:“善”。

2、二是齊王的納諫之美。

進諫難,納諫尤難。有敢於直諫或諷諫的良臣,還要能納諫的明君。鄒忌的規勸再委婉,類比再巧妙,沒有齊威王善聽的耳朵,也是白費口舌,枉費心機。故事就美在這裏,齊威王不僅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告,而下了“三賞”之令,獎勵臣民的進諫。帶來了臣民進諫的三種變化。我們不禁要爲廣開言路,從善如流的明君齊威王拍手稱快。

篇四: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唐太宗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王若想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地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板書課題)

二、瞭解相關文學常識

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瞭解有關文中主人公的知識。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也是一名十分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戰國時期齊國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記》記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後期勵精圖治,修明政治,使齊國大治。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1、掃清朗讀障礙。

(1)生默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

(2)師出示應注意的字音。

鄒忌(zōu)昳麗(yì)朝服(zhāo)衣冠(uān)

窺鏡(kuī)孰(shú)妾(qiè)寡人(uǎ)

2、理解詞語。

(1)生藉助課本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語,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師出示應該重點注意的詞語。

①通假字。

孰視之(“孰”同“熟”,仔細)

②古今異義。

古義: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例句: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義:諷刺,嘲笑

古義:長,文中指身高例句:鄒忌修八尺有餘

今義:修理

古義:次日,第二天例句:明日徐公來

今義:將要到來的下一天

③一詞多義。

齊國之美麗者也(助詞,的)

孰視之(代詞,代指徐公)

吾妻之美我也(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吾妻之美我也(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美)

吾與徐公孰美(形容詞,漂亮、好看)

美於徐公(介詞,比)

皆朝於齊(介詞,向、到)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介詞,在)

欲有求於我也(介詞,對)

④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名詞用作動詞,穿戴)

聞寡人之耳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爲……美)

四、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理解句意。

(1)生藉助課本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句子的意思。

(2)師出示應該重點注意的句子。

①特殊句式。

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判斷)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斷)

倒裝句: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爲“忌不信自”)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此所謂於朝廷戰勝”)

能謗譏於市朝(狀語後置,正常語序應爲“能於市朝謗譏”)

省略句:

與坐談(省略主語、賓語,應爲“忌與之坐談”)

皆以美於徐公(省略主語,應爲“皆以我美於徐公”)

②重點句子翻譯。

a。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

b。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譯文: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

c。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譯文: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譯文:我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2、疏通文意。

(1)生藉助相關資料,自主翻譯全文。

(2)師明確譯文。

五、通讀課文,把握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

(1)本文講述了什麼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講述了鄒忌以家庭瑣事設喻勸諫齊威王和齊威王勇於納諫的故事。說明國君應當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纔可以興國的道理。也告訴我們怎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易於被接受,要掌握一定的論說技巧。

(2)本文情節可以概括爲:三問答—三類比—三賞賜—三變化。說說分別對應什麼情節,據此梳理課文內容。

本課情節爲:鄒忌與徐公比美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諷諫齊王的三類比,齊威王納諫後的三賞賜,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的齊國的三變化。

2、深入理解課文。

(1)鄒忌是從什麼地方看出齊威王受了矇蔽的?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2)鄒忌勸諫的結果如何?

齊威王接受了鄒忌的諫言,立即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求諫。

(3)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依據的是什麼?

批評者勇氣的大小。

(4)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說明什麼?

預設說明齊威王納諫後,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六、合作探究,深入分析

1、理解諷諫藝術。

鄒忌的諷諫藝術妙在哪裏?

(1)運用類比說理,從家庭小事入手,以家事類比國事。鄒忌將“妻私己”“妾畏己”“客欲有求於己”類比“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有很強的說服力。

(2)運用設喻說理,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語言委婉含蓄,容易讓人接受。鄒忌沒有直言齊威王的弊病,而是正面設喻來說明君王易受矇蔽的道理。

(3)諷諫有針對性,設身處地地爲齊王着想。鄒忌針對“王之蔽甚矣”的現實和齊王希望修明政治、興利除弊的願望進行諷諫,讓齊威王欣然接受。

2、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細節描寫,刻畫了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請結合文意簡要分析。

(1)鄒忌:課文首先通過“三問”“三答”寫出了鄒忌頭腦冷靜,實事求是,善於思考,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然後寫鄒忌進諫時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個忠君愛國、勇於進諫、善於進諫的人。

(2)齊威王:從一個“善”字,可以看出齊威王是一位善於納諫的開明君主;從“三賞”可以看出齊威王的明智果斷和興利除弊的決心。而“三進”“四國朝齊”則從側面表現出齊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顯著,側面反映了他的賢明。

3、探究寫法特點。

本文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1)使用大量排比句。排比句不僅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更造成一種步步緊逼的語勢,給人以無可辯駁之感,有力地闡明“王之蔽甚矣”的論點。

(2)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七、總結昇華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戰國策》中的名篇,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感受到了《戰國策》的哪些寫作特色?

(1)用生動的故事幫助說理。(2)人物個性鮮明生動。

結束語:學了本課,相信同學們對鄒忌高明的諷諫藝術有了很深的印象。在生活中,當我們想要說服別人時,也可以學習鄒忌的方法,用類比說理、設喻說理來達到目的。

八、佈置作業

1、熟讀並背誦本課。

2、課外蒐集中國古代的諷諫故事。

篇五: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熟練誦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

2、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等現象;

3、瞭解類比論證這一論證方法,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和納諫技巧。

(二)教學重點

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等現象。

(三)教學難點

瞭解類比論證這一論證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人形容忠臣,常常說“文死諫,武死戰”,然而在歷史上不乏能察納雅言的明君,更不乏把進諫當成一門藝術的聰明大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鄒忌諷齊王納諫》就是這樣一個關於明君賢臣的故事。

(二)預習檢測

課前佈置同學們蒐集戰國策中有影響力的小故事,課上提問學生複述故事內容。

參考內容:

蘇秦以連橫說秦(前倨後恭)

馮諼客孟嘗君(狡兔三窟、高枕無憂)

趙且伐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鄒忌諷齊王納諫(門庭若市)

唐雎不辱使命

荊軻刺秦王

(三)背景介紹

1、時代背景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並立,各國間的兼併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鬥爭,以及民衆風起雲涌的反抗鬥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盪的時代,士作爲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遊說於各國之間,施展着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幹。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延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士”的支持。

2、齊威王

齊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嬀姓,田氏,名因齊。齊威王以善於納諫用能,勵志圖強而名著史冊。齊威王在位時期,針對卿大夫專權、國力不強之弊,任用鄒忌爲相,田忌爲將,孫臏爲軍師,進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選賢任能、賞罰分明、國力日強。(典故:一鳴驚人)

3、鄒忌

鄒忌,(約前385——前319),一作”騶忌”,尊稱”騶子”,戰國時期齊國人。

他曾勸說齊威王獎勵羣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從此齊國漸強。

(四)整體感知

1、強調字音

昳麗yì間進jiàn

期年jī謗譏bàngjī

2、結合書下註解,試着翻譯課文

參考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儀容光豔美麗。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與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坐着同他閒聊時,又問他:“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比徐公差遠了。晚上躺着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爲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爲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左右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羣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勝了別國。

3、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1)一詞多義

朝服衣冠——早晨

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朝見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誰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麼

孰視之,自以爲不如——同“熟”,仔細

(2)詞類活用

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

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3)古今異義

明日,徐公來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

今齊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圓今:地點

(4)特殊句式

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與坐談。與(之)坐談

自以爲不如。自以爲不如(徐公美)

倒裝句:

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欲有求於我。狀語“於我”後置

謗譏於市朝。狀語“於市朝”後置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狀語“於朝廷”後置

固定句式: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與……相比,……怎麼樣

(五)課文分析

1、“三”是中國古人非常鍾愛的一個數字,本文也採用了“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你能將文中與“三”相關的情節找出來嗎?

明確:三問、三答、三思、三比、三令、三變

三問:妻、妾、友

三答:妻、妾、友

三思:妻美我→私我妾美我→畏我客美我→欲有求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三令:上賞中賞下賞

三變: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

2、對於鄒忌的問題,妻、妾、客的回答有何異同?

明確:這裏,三個人的回答,由於身份和心理不同,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於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則明顯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這表明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由此證明,齊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從諫如流、勇於革除弊端的賢臣明君。

5、鄒忌的進諫有何特點?

明確:由日常生活的瑣事推及治國的道理,採用了類比論證。

(六)拓展延伸

1、類比論證

類比證論是一種通過已知事物(或事例)與跟它有某些相同特點的事物(或事例)進行比較類推從而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例: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爲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

2、思考題

所謂忠言逆耳,鄒忌對齊王的諷諫是忠言嗎?根據課文分析,齊王覺得逆耳嗎?鄒忌的勸諫方式對我們有哪些啓發?

篇六: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註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瞭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講真話有時是很困難的;對於聽者而言,要想不受矇蔽,則需要開明的氣度和明辨的睿智。早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有這樣一位智者,他婉言勸諫齊王,使齊王廣開言路,使齊國政治清明。這位智者就是鄒忌,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拜訪鄒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文中的重要詞語和特殊句式,結合註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2、瞭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論說技巧。

3、體會古代志士勇於諫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從善如流的氣度與明辨的智慧。

三、資料助讀

1、《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的人編輯的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等名稱,經過西漢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爲《戰國策》。全書共33篇。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期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該書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2、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還修訂整理了《戰國策》《楚辭》等。他所撰《別錄》,爲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3、鄒忌,齊國的謀臣,歷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於進諫和善辯著稱。善鼓琴,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後,大爲讚賞,封他爲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幾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後,淳于髡對他的僕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爲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卓有遠見、關心國家的政治家。

4、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爲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爲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國且危亡,在於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kūn)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後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聽了謀臣的建議,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成就偉業。

四、初讀課文讀懂文意

1、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分角色朗讀。

3、結合課下注釋以及積累的文言知識,生自主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

4、分類整理文中重點字詞及特殊句式。

五、梳理線索——感受精美結構

1、解讀文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諷,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的規勸。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其改正錯誤。

2、本文情節可以概括爲:三問答——三類比——三賞賜——三變化。試據此梳理課文內容。

明確:

1段:進諫的緣起:鄒忌從妻、妾、客謬讚自己比徐公美這件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三問三答三思]

2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諫齊王除弊納諫。[三比]

3段:進諫的舉措及結果:寫齊王納諫的經過及效果。[三賞三變]

3、把握“三疊”式結構,體會其別緻精美。

文章有“比美”“進諫”“賞諫一朝齊”三個段落。“比美”中的“三問”“三答”展現了“比美”的過程,“三思”揭示了鄒忌在“比美”中遭受矇蔽的原因;“進諫”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賞諫”中的“三賞”“三變”演繹了齊王從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戰勝於朝廷”的輝煌。文章“三疊”式結構的運用,彰顯了整齊對稱之美。

六、深入探究——委婉諷諫藝術

1、有人稱讚鄒忌能將“幹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也有人認爲他的勸諫“並無諷王納諫字句”,妙在“蘊精”。結合這些評論,具體分析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玉的,其勸諫藝術有哪些高妙之處。

明確:鄒忌並未直接諷諫齊王,而是以小見大,講述自己與徐公“比美”的經歷,並把自己“三思”的結果告訴齊王,通過類比,讓齊王自己去領悟“王之蔽甚矣”和應該採取的措施。直諫,有可能觸犯君王龍顏,不容易讓齊王接受;委婉勸諫,若沒有恰當的切人口,又容易流於瑣細或者旨意不明。鄒忌坦然直陳自己的“比美”經歷和“閨房小語”,取譬類比,以切身體驗切入諷喻正題,自然親切,人情人理,又委婉含蓄,易於爲齊王所接受。

2、除了高超的語言藝術,鄒忌勸諫成功還有哪些重要因素?說說你的看法。

明確:鄒忌:(1)善於思考、分析的個性和他的擔當、責任意識相關。(2)關心國家大事,一心想尋找恰當時機勸諫齊王。他在生活中經歷了“比美”經歷,能夠深人思考、分析,體察各人的情狀心理,並敏銳地由個人體驗聯繫到國家大事,想到齊王所受之蔽,於是果斷地進行勸諫。

齊王:廣開言路的胸襟和果斷行事的理政智慧。齊王聽了鄒忌的勸諫,馬上“下令”,並且分上、中、下三種不同層面的賞賜,立刻實施,表現出一位封建賢明君王的特點。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有自知之明、善於進諫,有勇有謀的忠心臣子——一代忠臣。

齊王:知錯能改、善於納諫,開明而明智的一代明君。

3、明確中心:

本文通過敘述鄒忌用日常生活中與徐公比美這樣的小事諷勸齊威王和齊威王納諫除弊,終使齊國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鄒忌的謀臣形象和齊威王開明君主形象。說明國君必須廣開言路,採納各方面的意見,興利除弊纔可以興國。

七、學以致用

九年級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一部分學生開始厭學。加之青春期孩子太敏感,話不投機容易引起“戰爭”。同學們我們如何學習鄒忌的勸說藝術,有創意而又委婉地勸說同學在最後一年刻苦學習呢?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418310.html

  • 標籤: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 齊王 教學 鄒忌 精選 納諫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