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作者: | 閱讀: 7.77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的糉子

施誠樂

“咚咚咚,咚咚咚”隨着龍舟上的鼓敲得越來越響,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就到來了。中午,我們一家準備去爺爺奶奶家吃飯,也嚐嚐他們親手做的糉子。

在去的路上,媽媽給我講起了關於糉子的來歷:戰國時期,屈原因爲空有一腔抱負,卻無力報國,最後自投汨羅江。百姓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糉子餵給魚蝦吃。

一進他們家門,我就直奔廚房,只見奶奶在裏面準備糉子和今天的午飯。“奶奶,我也想學包糉子!”我喊了一聲。奶奶微笑着看我:“好啊,你過來,我教你做。”奶奶拿出一些食材,“這是糯米,這是糉葉,還有,這些是糉子餡,有肉,有棗,豆和豆沙。”說着,奶奶拿起一片糉葉,我也跟着拿了起來。只見那糉葉綠油油的,好似翡翠。奶奶繼續說道:“把這張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然後按住那尖角。嗯,嗯,對了。”奶奶一面說,一面幫助我,使我不會弄出太大的差錯。“來,過來。你看,把這些糯米抓一點起來,放在漏斗裏。”這些糯米,就像某種動物的卵,平靜地躺在翠綠的葉子上。“放點糉子餡,再放上米。把剩下的糉葉繞糉子幾圈,最後用繩子綁上,就好了!”奶奶再次伸出援手,幫我的糉子加緊完工。很快,我便掌握了做糉子的方法。接二連三地又做了幾個糉子。“做好糉子後,把糉子放入鍋中,倒上水。“注意,水一定要沒過糉子哦!”奶奶講起了煮糉子的方法,一邊講一邊開始煮糉子。接下來,只用等待糉子變熟了。

“糉子做好了!”奶奶把一大盤糉子端上餐桌。豆香,棗香,肉香一齊撲入鼻中。再解開繩子和糉葉,咬上一口,口中那可口的味道更是令人難忘,在一旁的人也都紛紛讚歎道,今年的糉子彷彿格外美味,有一種家鄉的味道。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希望這種傳統習俗能永遠流傳下去。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家鄉的傳統風俗。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

開門炮

全芙萊

春節的節日習俗有很多:有拜年、有守歲、有吃分歲酒……春節的習俗風光對我來說最熱鬧、場景相當美麗要是“開門炮”這個習俗了。

除夕凌晨時分,我們一家人看着電視裏播着的春節晚會接近尾聲。春節晚會的結束,我以爲可以上牀睡覺了,可是,只聽見窗外響起了一點細小的鞭炮聲,隨後,鞭炮聲的聲音越來越大彷彿是傳說中的龍的咆哮着。鞭炮聲雖然響亮,但在仔細的聽聲中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的“演奏”聲,非常的好聽。

我捂着耳朵,下了樓想去外面看看。推開房門,我往前看什麼也沒有,突然,有一種力量吸引着我往上看。“啊~”我驚歎道。我看見了接二連三的“花”在天空中爆炸開來。五顏六色的顏色把那夜晚的幽靜天空給照亮了,使它更加的美麗、多姿多彩。村裏馬上熱鬧了起來,人人出來看起了煙花,可我卻還有疑惑對父親問道:“爲何要那麼晚放鞭炮。”父親的回答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來,那麼晚放鞭炮是因爲有個習俗就要那麼晚放鞭炮。那個習俗就是“開門炮”。我又問道:“這個習俗爲什麼會有年呢?”父親又告訴了我。以前的時候有一個窮人連年不順,晚上在爲自己的營生在苦惱睡不着。於是就傍晚時分時出來放鞭炮。鄰居被鞭炮聲吵醒,出了門來查看究竟,發現是窮鬼在那裏放。就都議論紛紛。後來,窮鬼遇見了富人,脫離了貧窮。我又開口問:“那麼它的寓意又是什麼呢?”媽媽告訴我:“寓意是吉祥,興旺發達,也有希望發家致富的意思。”

現在城市裏都禁止了“開門炮”,農村有些地方能見到。雖然鞭炮對人有一定的危害,但是那個晚上熱鬧非凡的氣氛真希望能留下來。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

清明節

金灼窈

今天,是我期盼已久的清明節,又可以吃到奶奶做的清明餅了,我一大早就來到了奶奶家,不過這次我要試着自己做清明餅,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嚐嚐我的手藝。

我先按照奶奶說需要的食材來到超市採購豆腐乾,酸菜,肉,艾草樣樣備齊了,我一蹦一跳的回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把肉切成了條狀,把艾草打成了汁與麪粉,和在一起,再把豆腐乾也切成了條狀與肉,酸菜,共同倒進了鍋中翻炒。我來揉麪團奶奶在曹縣麪糰揉好了,下也炒熟了,熱氣裝進了我的鼻孔,讓我不經意間嚥了三口唾沫,奶奶帶上了一次性手套,教我做清明餅,做法很簡單,因爲材料都已經準備好了,我對奶奶說:奶奶,我就做個小的給你們吃,我第一次做,沒您做的好吃。奶奶笑着對我說:好好好,我孫女做的肯定好吃。

只見奶奶把麪糰柔成了扁圓形,把線塞進去,再揉成球。

做完清明餅,媽媽告訴我你知道嗎?清明節有一個習俗,就是放風箏,放到最高,再將風箏的線剪斷,就代表今年的晦氣都隨着風飄走了,我激動的說,那太好了,我一定要讓今年的晦氣都隨風飄散。

我們來到廣場,媽媽放風箏,我拿着一把剪刀,媽媽像個小孩子似的跑來跑去,風箏慢慢的放到了最高處,隨着咔嚓一聲,風箏線被我剪斷了,瞬間飄的無影無蹤這也代表着今年能平安了。

清明餅真好吃,你會做清明餅嗎?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

鬧元宵

曾柏赫

在元宵節當天,懸燈結彩,闔家團圓,好不熱鬧。

在元宵節那一天晚上,我和家人一起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賞花燈了。

我去了青少年活動中心賞花燈。我剛一進門,就擠在了燈籠堆裏。燈籠裏的光源匯聚在一起,亮得我睜不開眼睛,縱使館內在晚上沒有上燈,這些燈籠也將這裏照的燈火通明。這些燈籠裏,有一羣“大高個兒”擠在兩旁,還有一羣“矮冬瓜”堆在中間,它們都穿着五顏六色的衣裳,一些穿了紅色的衣裳,想讓來的人都能注意到自己的紅紅火火;一些穿着藍色的衣裳,顯得十分穩重,纔不像那羣驕傲的紅燈籠一樣四處張揚;還有一些太害羞了,穿上了綠色的衣裳,配上火光一照,就看不見它的顏色了。再往遠處走,有一羣“兔子”燈籠,一個個的渾身雪白,在點上眼睛,擡起前爪,如果再配上一片草地,可真就與兔子無異了⋯⋯“真好啊。”一名老人望着“兔子”燈籠,不禁發出了讚歎;一名遊人站在小燈籠邊,安靜地盯着小燈籠,彷彿在思考什麼;一羣小孩望着“兔子”燈籠,又蹦又跳的,玩得不亦樂乎⋯⋯

望着這些燈籠,讓我想到了詩人盧照鄰寫的“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關於花燈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傷人害畜,人們組織攻擊它們。一隻神鳥來到人間,卻意外被不知情的人們打死了。

天帝知道後大怒。命人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天帝的女兒不忍心讓人們受難,就偷偷駕祥雲來到人間,把消息告訴大家。在大家焦頭爛額之際,一名老人出了主意,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放煙花爆竹,點上彩燈,天帝就以爲大家都被燒死了。這招果然有用,大家都平安度過了這幾天。

在元宵節當天,是大家團圓的日子,是一個吉祥的日子。祝願大家都能闔家團圓,共享歡樂。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

中秋佳節

陳姝言

人們總是通過中秋的月亮來表達自己對親友的思念之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們總是用各種食品,儀式來表達自己對中秋的喜愛,以及對團圓的期盼和嚮往。

“噔噔噔”刀在菜板上切菜的聲音讓我從夢中驚醒,揉揉眼睛,走向廚房,映入眼簾的便是媽媽在剁豬肉碎。“這是要做什麼?”我不解的問:“不應該準備月餅,這些蛋黃、五仁和紅豆的嗎?”媽媽看看我,回答道:“你說的是廣式月餅,那些蛋黃、五仁…。的口味雖都別具一格,但都比我們的溫州月餅差點兒風味,這叫做橋墩月餅,記得小時候,坐在門前吃這月餅與朋友分享別有一番滋味兒呢!”

我眨眨眼睛,心裏充滿問號。只見媽媽拿出準備好的豬肉、花生仁、冬瓜糖、芝麻仁、腰果、紅瓜,桂圓肉。各式各樣,一個月餅好是已經承包了整個農場。將它們堆在一起,五顏六色,這應該是彩虹盡頭給我們留下寶藏,將它們與麪粉,油等佐料進行一段“圓舞曲”,一切彷彿都很融洽,桂園肉,給它帶來了一絲別有風味的香味,花生仁給它帶來了一絲吃不膩的感覺,一切發揮的淋漓盡致,給這一切的一切變得似乎毫無缺點。

刷上一層油,油脂包裹了整個麪皮,它並非只有一點用處,而是將整個月餅的整體質量更上一層樓。放進260度烤箱烘烤,一個人人都愛的美食在烤箱中悄悄地醞釀着,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又給人一種嗅覺上的吸引。“這個月餅怎麼與其他的月餅不一樣呢?”我好奇的問道。我看向母親,她的臉上洋溢着笑容。

“它出自民國初年從閩南學藝歸來的溫州人手中,經過味覺,它逐漸發展進步,成爲人間美味,溫州人的驕傲,還分甜味、鹹味和麻辣味,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月餅出爐,我忍不住想拿着月餅大口一嘗。,媽媽卻說:“晚上再吃,團團圓圓。”月亮升起,如同一盞充滿着希望的燈。我拿着月餅送入嘴中,酥香的皮與餡料碰撞,又香又脆,餡料中的豬肉與甜食並不衝突,而使月餅更加可口,我們拿着月餅,聊着趣事,月光照亮了我們的臉,照亮了各家中人們對團圓那顆喜歡的心。

月餅使我們快樂,月餅使我們團圓,溫州人對美好的追求。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

星球佳節

林煒鈞

“吃‘星球’、吃‘星球’,我們家的‘星球’是真的甜。”這裏的“星球“指的不是外天空的星球,而是湯圓。

今天是元宵節,元宵、元宵就當然得吃元宵啦。我們溫州的特色湯圓叫做“雞蛋圓“這湯圓可不是一般的好吃!

一大早,天才剛矇矇亮,我就一下子將雙眼睜開,就穿好衣服跑到奶奶房間吧奶奶叫醒後,就一直跟在奶奶後面讓奶奶去做湯圓,奶奶一開始還不答應,我就死皮賴臉纏着她,終於奶奶在被我軟磨硬泡下同意了。

奶奶先把湯圓粉倒入碗中,然後奶奶拿剛燒開不久的開水慢慢倒入碗中,然後奶奶拿來一根細長細長的筷子,攪拌了一會兒,碗中就出現了雪花片,我雙眼緊緊盯着碗裏生怕錯過了什麼奇妙的事情。接着奶奶把它揉成粉團用毛巾包住,用手抓住一個比乒乓球小那麼一點點的小粉團,再用大拇指挖出一個窩窩頭一般的凹糟,把準備好的配料用調羹壓入凹坑之中,然後雙手邊轉邊收口,在用手在上面連一個尖尖的頭,再用浸溼後的紗布蓋住放入冰箱中冷凍。

天色就在一眨眼間黑下來了,晚上奶奶端上來一碗擁有美麗尖尖的湯圓,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入嘴中細細品嚐,咬下去裏面的餡兒如黑玉般噴撒出來,濃稠湯汁充滿口腔,吃起來香甜可口,但又稍稍有點鹹味。客人們都擺出了夢遊仙境的表情。

我在飯後問了我那知識淵博的阿姨,元宵節的由來?阿姨笑着說:傳說在漢武帝時期,有一位宮女名曰元宵,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大臣東方朔就騙過漢武帝說那火神他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日這一天火燒長安。唯有讓那位宮女製作火神愛吃的湯圓並有臣民張燈登供奉,武帝也只能批准了啊,元宵見到了父母后就非常開心啊,於是,正月十五這一天就成了元宵節,是團圓的日子。聽完之後我仍然意猶未盡,但天空己黑,阿姨也要回家了。

我站在陽臺上看着滿城燈火甚是美麗,我不禁驚歎一聲,元宵節這一天的”星球”使我意猶未盡,下一次我定要吃它三碗八個的,來年定要發發發!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

春節-分歲酒

朱妍慧

春節是必須要吃分歲酒的。分歲酒亦稱分歲飯、守歲酒,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年夜飯,只不過溫州人把它稱作分歲酒罷了。

除夕這天,叔叔早早就買好了材料:鴨舌、魚餅、花蚶、黃魚等等,準備着做年夜飯,還沒燒飯吃,我便問叔叔:“叔叔,叔叔,爲什麼溫州人把年夜飯叫做分歲飯呢?”叔叔聽了我的話,於是放下了手機,直了直腰板,對着我們講道:“溫州人叫它分歲飯是有原因的,因爲除夕是新舊年交替交替的分界線,意思是新舊歲由此夜而分,關於這個分歲酒,還有個一個傳說呢!傳說以前吃年夜飯時,家家開着大門,玉皇大帝想知道民間疾苦,於是便讓鐵柺李去查看,待他回來之時,也就知道了。這件事傳到了民間後,有一戶人家很奸,讓家人在鐵柺李來之前吃好年夜飯,就這樣,鐵柺李發現這家太窮了,連年夜飯都吃不起,於是在他們家門前放了幾個金元寶,他們就因此發財了,後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都全學着這家的樣子,鐵柺李知道後就十分生氣,再不來巡查了。但是關着大門吃年夜飯的習俗卻流傳了下來。”我們聽得如癡如醉,我彷彿看到鐵柺李在人間發現受騙後氣呼呼的樣子,鬍子都豎起來了;又好像跟着鐵柺李查看着每家每戶的貧富情況,再一晃神,又似乎和玉皇大帝報告着情況。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開飯了,一來到飯桌前,我們驚呆了,桌上擺着幾十幾隻硃砂高腳紅碗碗。碗上都蓋着一片又薄又圓的紅蘿蔔頭,這是怎麼回事?叔叔卻解釋說是紅溫州人的習俗。我用筷子掀開蘿蔔頭,發現了芋頭、魚、年糕八寶飯等等,每一個都色味雙全,令人移不開眼,用筷子夾來嘗一嘗,魚肉Q彈緊實,鮮嫩多汁,再配上魚汁,啊!真是人間美味呀!再夾一塊年糕,哇,年糕雖糯,但不粘牙,而且因爲裏面加了竹筍,所以說嘴裏還會迸發出一股竹子的清香,不錯不錯!之後我將所有的菜都品嚐了一遍,都是美味至極啊!後來我查了查,這擺紅碗是溫州人在古代時候就特有的習俗。

分歲酒,凝結着溫州人對美食的喜愛以及對習俗的講究與執着!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

吃湯圓

程博涵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又可以吃到湯圓了。

爺爺奶奶一大早就起來做湯圓了,廚房裏傳出一陣陣響聲。我走進廚房,看着爺爺奶奶做湯圓,他們把紅糖、黑芝麻分別放在小碟裏,往溫水裏倒入了些許湯圓粉進行攪拌。看着爺爺奶奶做湯圍,我不禁想知道爲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於是我跳下了桌,拿

出手視查閱起了資料。

相傳,漢武帝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她常年待在宮殿中,思念着自己的親人,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騙漢武帝,火神奉了玉帝之名要燒長安,唯一的辦法便是讓元宵給火神做很多的湯圍,漢武帝同意了,這才使元宵回到了家中。

看了來歷,我明白的點了點頭,心想:原來湯圓背後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啊!“博涵!來吃湯圓啦!”爺爺的喊聲喚回了沉思中的我。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快步走到了桌邊,只見得桌上的玻璃盤中,擺着數十個潔白的圓球,圓球晶瑩剔透,上面還反射着耀眼的光澤,讓人垂誕三尺。我不禁想到:中國這麼大,每個地方的飲食特點不同那湯圓的味道也應該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之處吧!“爺爺,中國各地的湯圓味道是不是不一樣啊?”“那肯定的呀!北方的湯圓多爲甜餡,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南方爲,甜、鹹、葷、素都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聽了爺爺的話,我不禁紮了扎舌,多說無益,還是先嚐吧,我將一個湯圓塞進了嘴中,那甜膩膩的感覺在味蕾中澎湃翻滾迸發開來。“我要吃十個!”貪心的我想多吃些。

元宵節我最喜歡吃湯圓,香甜軟糯,真是一道人人都說好吃的美食。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

八月十五月兒圓

屈天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八月十五,無數詩人留下思念;八月十五,無數詩人寫下名句。八月十五,就是中秋。

那年中秋的下午,來到奶奶家。踏入房門,奶奶正做着月餅。奶奶將小團餡料放入壓扁的小團麪糰裏,包成了一個球形,再用模具壓出花紋,月餅就做完了。一個,兩個,三個……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月餅出現在盤子中央。看着,我也和奶奶一起做着月餅。“蛋黃餡的、紅豆餡的、五仁的、蓮蓉的……”奶奶自言自語着。“哎,豆沙呢?豆沙去哪兒了?”小弟聽見了,從屋裏探出頭來,臉上一副心虛的笑容,嘴邊……哎,那是……豆沙?”你竟然偷吃!”小弟吐了吐舌頭,跑走了。

奶奶將月餅放入了預熱好的烤箱,每五分鐘塗一層蛋液。“叮!”反覆幾次後,烤箱發出聲音,奶奶把月餅拿出來,香氣立刻四散開來,佈滿了房間。

晚上吃過飯,我們坐在窗邊。天上的圓月散發着柔和的光芒,月光灑在了湖面,灑在了樹上,中秋節特有的美好,像月光,灑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頭。大家圍坐在桌旁,桌上擺着下午做的各個口味的月餅。咬下一個豆沙餡的月餅,月餅皮中間夾雜着豆沙,甜美的味道在舌頭上跳着芭蕾。軟軟的甜甜的,一使勁,它纔不情願地從你的牙上脫落。嚥下去,那獨特的味道迴盪在你的嘴裏,讓人忍不住還想再吃幾個。朦朧的月光下,奶奶給小弟講起了故事。

相傳,后羿娶了一個叫嫦娥的妻子。有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王母娘娘賜他兩顆藥,吃一顆,可以長生不老,吃兩顆,可以成仙。后羿將藥交給嫦娥保管,卻被蓬蒙看見了。三天後,后羿去打獵,蓬蒙裝病留了下來,拿着刀逼嫦娥交出藥,一急之下,嫦娥將藥全部吞下,身體離開地面,飄向月亮,成了仙。

望着月亮,吃着月餅,千古流傳的中秋節!中華傳統節日中秋節!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

二月二的芥菜飯

黃欣悅

“二月二,龍擡頭”又是一年農曆二月初二。在這一天裏,我這樣地道的溫州人,自然要吃芥菜飯的啦。芥菜飯是溫州的一種傳統小吃,它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葉綠素,有防止疥瘡的功效,因此,溫州民間有“吃了芥菜不生疥瘡”的說法。媽媽告訴我,關於芥菜飯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一天,乾隆皇帝來民間考察,來到了窮困書生張某家中。熱情好客的張某正準備請皇帝吃頓便飯,卻發現家中米不夠,也沒有菜餚,於是他靈機一動,把芥菜炒成飯端給皇帝吃。皇帝吃了讚不絕口,忙問這是什麼飯。張妻回答說,這是芥菜飯,吃了不會長疥瘡。恰好這天二月初二,於是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聽媽媽講完,我就跑去看爸爸炒芥菜飯。我們老家在蒼南宜山,所以選用了宜山芥菜。芥菜味雖微苦,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爸爸把芥菜、醬油肉,以及其它佐料,切好放在一起炒。各種食材在鍋中翻滾,上下抖動,香味也隨之散開,有香菇的香味,蝦米的鮮味,但更多的是芥菜的清香。我深吸一口氣,香氣直衝鼻尖。我直勾勾的盯着鍋裏,已經迫不及待想吃飯了。爸爸卻抿嘴一笑,蓋上了鍋蓋:“還要再悶一會兒。”我如同一個泄氣了的皮球離開了廚房。

過了一會兒,芥菜飯終於出鍋了,我衝向飯桌。出鍋的芥菜飯綠裏透白,還夾雜着幾片醬油肉,它在油的襯托下閃閃發亮,吃一口,更是清香四溢,簡直美味到極致。我不禁叫了起來:“nice!”媽媽也砸巴砸巴嘴,眯上眼,一副對飯的味道挺滿意的樣子。很快,飯碗就空了,我摸摸肚子,十分滿足。

飯後,我想着二月二的芥菜飯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心中家鄉的味道,我希望能將這道傳統美食發揚開去,讓更多人認識它!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

端午節

林祺煊

“一二!一二!一……”隨着一陣陣有節奏的口號聲傳入耳內,不論男女老少都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此拉開序幕!

端午節嘛,自然少不了吃糉子與划龍舟嘍!

“加油!加油……”岸邊人聲鼎沸,從高處放眼望去,全都是黑壓壓的一片。媽呀!這是什麼大場面?!待我再定睛一看,原來是賽龍舟!一條青龍和一條黃龍在水面上遊走,船上的三十位勇士個個卯足了勁兒,不停地揮舞着船槳,身後的湖面上涌起陣陣浪花。青龍雖說落後了一點兒,但隨着鼓點越來越密集,勇士們划船的速度也越發快速,而黃龍則像是察覺到了一般,也加快了速度。“嗶——”哨聲響起,兩艘龍船一前一後衝過了終點線,觀衆席上瞬間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意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樂趣……

我戀戀不捨地回到家,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色的箬葉,我原先散掉的那份激動在這一刻又聚了回來。

外婆抱着包糉子的材料走進廚房,我屁顛屁顛地跟了上去,“外婆外婆,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啊?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呢?那糉子的形狀又分幾種啊……”我的嘴如同連珠炮般的往外發射問題。外婆慈愛地拍了拍我的頭,嘴角帶着一抹神祕的微笑:”你看着看着就明白嘍!”

外婆先是拿起兩片箬葉疊在一起摺疊成漏斗狀,舀入半匙糯米並放上臘肉、鹹蛋黃等多種餡料,再舀入一匙米包好後將糉繩紮緊,並放入鍋中。隨着鍋中的白氣升騰,我的眼前浮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屈原因受不了國家滅亡,不願做亡國之人而投江自盡。當地老百姓不希望屈原的肉身被魚蝦啃食,就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蝦。這時,一陣香氣竄入鼻腔,將我的思緒拉了回來。“糉子出鍋嘍”外婆一陣吆喝,將糉子盛入盤中。

我連忙拿起一個糉子,剝開墨綠色的箬葉,輕輕舔着糯米糰,糉子香便像煙霧一樣向四周瀰漫開來,讓我陶醉其中。我不禁咬了一口,米團夾雜着棕色的臘肉絲兒在脣齒間默默綻放香味。“這也太好吃了吧!”我在不知不覺間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又到端午,又聞糉香。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

端午節

蔡炫成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進行熱鬧的賽龍舟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這傳承了二千多年的端午節吧!

在我的記憶中,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外婆就會早早的來到溫州,買來糉葉和糯米,用水泡起來,等着端午節包糉子用。

到了端午節,早餐便就是糉子。坐在旁邊的外婆手裏也正包着糉子,臉上笑眯眯的,好像正在做一件十分令她高興的事。只見她先拿一片大糉葉,捲成漏斗狀,用小湯勺先往裏面填一點糯米打底,再往裏面加上幾塊醃製好的五花肉和一個鹹蛋黃,然後再填幾勺糯米,用糉葉把口封住,再在外面包幾層糉葉,差不多包了兩三層吧,再用紅繩紮緊,一個糉子就成了。包了幾個,湊成一吉利的數,就放進鍋裏煮了。煮糉子的水也十分的講究,必須是用灰湯。因爲灰湯是鹼水,而糉子是糯米,所以灰湯糉子比一般糉子吃起來更糯、軟,滑、香。

嘴裏吃着清香的糉子,看着外婆還在忙碌着包着糉子,心裏不禁想起糉子的由來。

還記得那位愛國大臣屈原嗎?他十分地有學問,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而楚王卻聽信了奸臣的話,將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途中,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被攻破,百姓遭難,十分的悲憤,五月初五這天,他抱着一塊巨石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百姓們知道後,都十分悲痛,向江中投糉子,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糉子的來歷。

嘴裏糉子的香味還沒褪去,卻聽見了咚咚的鑼鼓聲。回頭一看,發現老爸已經打開了電視,正招呼我們去看龍舟賽呢!一家人都圍到了電視前。一條條龍舟又細又長,伴着整齊的鼓點,它們在水上跳躍着,水花飛濺。漸漸的我覺得眼前的已不是龍舟,而是一條條的真龍!水花也變成了祥雲,它們正在雲端間互相追逐。

又快到端午節了,因疫情我好久沒有吃到外婆包的糉子了,但願疫情早日結束!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

溫州花燈

陳澄

“傳說一隻神鳥來到人間,不小心被獵人射殺,天帝便要在人間放火,人們爲了保命,就做出了花燈,花燈亮晶晶的,彷彿火光一般,天帝以爲已經放了火了,便不叫天兵們放火了。”爸爸邊帶我去世紀廣場邊說着傳說。

我們來到了世紀廣場,只見這裏金光閃閃,不少的花燈聚集此處。這裏人山人海,人頭攢動。花燈節裏的花燈各種各樣,有圓球狀,骰子狀等等。爸爸告訴我:花燈力的很多形狀,在古代就有了。

這裏最受歡迎的是兔子燈。這個燈做的惟妙惟肖。兔子轉着頭,彷彿在尋找家一般,讓人身臨其境。有的人讚歎道:“這燈做得太好了。”有的人看着露出了會心一笑,還有的人一言不發,彷彿猜中了兔子的心思。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一個新的燈備受歡迎,我跟隨人羣走過去,這是關刀燈,就是關公的青龍偃月刀爲模型做的,這“青龍偃月刀”,我彷彿來到了三足鼎立的三國時代,關羽拿着這邊青龍偃月刀,在敵人中七進七出大殺四方,嚇的敵人落荒而逃。看着這把青龍偃月刀,我甚至已經漸漸沉醉其中了。

事後,爸爸告訴我:“花燈是古人的智慧傳承,它可是在南朝時就有記載的了,而傳說故事是後來編出來的,其實花燈最早不是幹什麼幹什麼,而是古人們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能夠一路順風。聽了爸爸的話,我又增添了許多新知識。

花燈,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它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我們要保護它。這是看了溫州花燈後,我的感想。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

正月十五鬧元宵

尤一諾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那天,家家都會聚在一起,吃湯圓,看花燈……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家都會自己做湯圓吃,有甜的,也有鹹的。妹妹喜歡吃甜口的,可我更愛吃鹹口的。“吃甜的!”“吃鹹的!”“甜的好吃!”我與妹妹再次爭論起來,外婆總是笑眯眯的看着我倆“好好好,兩個口味都做!都做!”“耶”我與妹妹一拍即合歡呼起來。

外婆拿出一大碗糯米粉,加入水,便開始揉和麪團。只見外婆的手沾滿面粉,在碗中揉啊揉,一會兒把麪糰“折”起來,一會又翻過去。幾個動作反覆進行着。不一會兒,一塊光滑的麪糰展現在我眼前。緊接着,開始搓湯圓了。我們全家都圍在桌邊搓湯圓。一塊塊小麪糰在我手中變成了一個個圓滾滾的“球”,媽媽和外婆再往這些球的肚子裏裝點料,就完成了。另外,我還搓了幾顆小兔形狀和星星形狀的湯圓。

準備下鍋了,白滾滾的湯圓一個個跳進鍋中,隨着沸騰的水,在鍋中翻滾,如同一羣白白胖胖的頑皮孩子,好似在鍋中游泳呢!不一會兒,一個個湯圓浮在水面上,變得更胖了。再撈起,裝盤,熱氣騰騰的湯圓令人垂涎三尺。我搶先吃了一個,卻燙得咽不下去。咬上一口,芝麻味的流心露了出來,溢滿口腔,甜膩膩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

趁着空閒,外婆又用實心的小湯圓,煮了一碗鹹的。一家人圍在桌邊,吃着熱乎乎的湯圓,其樂融融。我邊吃邊問爸爸:“老爸,這吃湯圓有什麼含義嗎?”爸爸放下勺子,回答道:“這湯圓諧音“團團圓圓”,寓意闔家幸福團團圓圓啊!”

吃過湯圓,我們有去看了花燈。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花燈讓人應接不暇。有兔子形狀的,有蓮花形狀的……看到很晚,我們便回家了。

難忘……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

細雨裏的青團香

王箴言

提到清明,你會想到什麼呢?掃墓?踏青?放風箏?換作是我的話,第一時間會想到青團。

臨近清明,奶奶請我和她一起做青團,一想到青團,我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何況是吃自己做好的青團呢,我很樂意的答應了。

來到廚房,奶奶已經準備好材料,別的不稀奇,只見桌上還擺着一大把“草”,奶奶告訴我,那是艾草,不僅能給青團着色,還有益健康呢!接着,奶奶遞給我一個木碗,和一根粗木棒,要我把艾草搗成汁,而她要去準備餡料。我重重地搗着艾草,不一會兒,我的手就麻了,我心中不禁產生了一個問題:青團是怎麼被髮明的呢?我推了推身旁的奶奶:“奶奶、奶奶,青團是怎麼來的呢?”奶奶微笑着看了看我,一邊揉着豆沙,一邊回答我。

“傳說啊,有一年清明節,太平軍將臨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逃進了一個村莊,一位農夫把李秀成扮成了和自己一起耕田的農民。可村莊裏還是很危險,農民只好先把他送出村莊,清兵知道了這事兒,可李秀成又下落不明,就嚴守着村莊,怕村民們不給李秀成送吃的。那個善良的農夫於心不忍,回家的路上,他不小心踩到一叢艾草,艾草汁濺到了他的腿上,農夫心生一計,把艾草汁混進糯米粉,做成了青團放進板車,又用青草埋上,混過了村口的哨兵,李秀成才吃上東西。後來,爲了紀念這位農夫,李秀成讓每個軍士都學做青團自保,青團才流傳了下來……”

不知不覺中,艾草已經被搗成了汁,奶奶把汁摻進糯米粉,加了點豬油和開水就上鍋蒸了。不一會兒,青團皮就蒸熟了,奶奶把青團皮分成幾份,用手按成小餅,一個個包上了紅豆沙。這樣,青團就做好了。看着圓圓綠綠的青團,我彷彿穿越了百年,看着餓了幾天肚子的李秀成心滿意足地吃着青團,我也咬了一口手中的青團,外皮軟糯,充滿着艾草的清香,一點兒也不苦澀,外陷也香香甜甜,但一點兒也不膩……

吃着青團,望着窗外的濛濛細雨,這個時候,幾百年前的李秀成也正手把手地教軍士們做青團吧……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liunianji/843246.html

  • 標籤: 家鄉 精選 作文 風俗 作文家鄉的風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5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