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24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24篇)

 作者: | 閱讀: 5.38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24篇)

山可欣

伴隨着隆冬的不期而至,年離我們也越來越近了,俗話說:“大人望插田,小孩盼過年。”小孩盼過年的主要原因就是: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有壓歲錢收,有煙花爆竹放。

我們這裏到了除夕,村裏人就紛紛開始包餃子了,那場景很是壯觀,往往三五戶相邀,將擀好的餃子皮和包好拌好的肉餡搬到一戶寬敞人家裏,大鍋大竈,乾柴猛火,一會兒工夫,鍋裏的一個個餃子都煮得熱氣騰騰、白白淨淨、香飄滿屋。趁大人們將煮熟的餃子端到桌子上時。小孩子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桌上偷偷的拿幾個熱騰騰的餃子塞入口中。接下來就有好多人圍在一起吃餃子,每個人的臉上都承載着笑容和溫暖幸福。

大年初一,小孩子們一大早就起牀了,跟着哥哥姐姐浩浩蕩蕩的到各親戚家去拜年。來到主人家,哥哥姐姐會向主人拜年,並送出禮物和吉祥的話,主人聽後露出了笑臉,一個勁兒地誇我們乖,然後從房裏拿出一盤零食,各種各樣的都有,幫我們裝滿口袋,臨出門前還會讓我們再抓點兒在手上吃。

過年時,每家每戶都會貼春聯,以往老家的春聯都是在集市上買的,但是近些年的春聯都是我自己寫的,都是我的書法班的老師教我們寫的。每當紅紅的大春聯貼在大門上時,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驕傲與自豪!每當鄰居們誇讚我寫得好時,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我還把自己寫的春聯送給了姑姑、舅舅,他們都很高興。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篇二:家鄉的風俗會城隍

郗丁傑

每逢正月十二,大王鎮街上就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十里長街鑼鼓大振,人潮洶涌。

起初街上的人們翹首以待,期盼着城隍爺的到來。突然鑼鼓聲響起,不知誰叫了一聲“來了”,人頭開始攢動,摩肩接踵,詫異中頭戴紅色小氈帽、身穿紅袍、腳踩高蹺的開道小丑映入眼簾;其後,一羣打個通紅臉蛋,左晃右擺、四處張望,動作和神態尤其誇張的大頭娃娃跟來了,極大地吸引了觀衆的眼球。舞獅的隊伍也不甘落後,在獅首的帶領下,在一面大鼓上演繹着各樣的詩情畫意,接着其他的獅子都相繼奔來,獅首眨巴着眼睛,從一根橫木跳到另一根橫木上,金黃色的獅身引人注目,隨風抖動的紅毛更是展現出獅子的威風凜凜。人羣中歡呼聲、掌聲源源不斷。那些個子低的小孩子央求着大人把他們架到肩上,好能看清楚;大孩子們則爬在大樹上,眺望遊城隍的隊伍。

“會城隍”在當地俗稱“接爺”,接爺有非常盛大、隆重的儀式,整個遊行隊伍旌旗儀仗前導,報馬奔馳穿梭、鑼鼓震天動地、社火異彩紛呈綿延數裏,成爲聲勢浩大的民間藝術盛典。在城隍駐村期間,全村各戶要輪流守夜,正月十五前後,村裏要舉行“會爺”,有“前村不會,後村不接的規矩。”

我很好奇城隍到底是誰?經過查找資料終於知道:大城隍是楚漢之爭時爲保護劉邦被項羽活活燒死的忠臣名將紀信,二城隍爲明代南征北戰英勇殉國的韓成,三城隍是忠於漢室、寧死不屈的周苛。三個城隍各個都是英雄出身,英勇無比,寧死不屈,剛正不阿,是我學習的榜樣。

會城隍,這不僅是廟會,更是古代將士們的英雄品質的傳奇故事。

篇三:家鄉的風俗除夕

鞏珂豪

盼望着,盼望着,春節邁着矯健的步伐一分一秒向我們走來,小轎車堵滿了各家門口,到處都散發着喜慶的氣息!幸福的笑容無處不在!

除夕這一天,大家都在爲過年做最後的準備,等到中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貼上了大紅的春聯。不到一會兒各家爭先恐後放起了鞭炮、煙花,即使煙花不如夜晚時那麼璀璨,人們依然笑靨滿面。

吃完午飯後,小孩子出去玩耍,大人們則爲年夜飯開始準備食材。我家做年夜飯,每年都有魚,“魚”代表年年有餘;當然也會做一些豬蹄,寓意是:“過年吃豬蹄吃穿沒問題。”一邊細細品味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着《春節聯歡晚會》……

忽然我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鼓聲,本來還沒太在意,但隨着那整齊的鼓點“咚恰恰!咚恰恰……”越來越清楚,我衝出門外,沒想到以前很難見到人的街道,今夜卻人頭攢動,聲勢浩大。人們用簡單的旋律,表演出對除夕之夜最真實的吟唱。有小娃自己跑出來看;有年邁的老者被人摻扶着欣賞;還有幾個月大的嬰兒被大人抱着觀看,人們用發自內心的笑聲表達了對新年的喜悅。

幾小時後,新年的鐘聲響了,剎那間,黑色的天空變得五彩斑斕。一道道煙花劃開那黑漆漆的天空,綻放出絢麗的色彩……煙花此起彼伏在天空飛馳,就像要丟棄今年的不愉快,將新一年的目標、理想掛在空中。如果今後的某一天,我們變得頹廢,那你就想想定下的目標,你去刻苦努力,認真的完成它!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

我愛家鄉的除夕夜,更愛我的家鄉。

篇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崔琳雅

今夜的月並未滿含孤獨地藏在高空中那層層雲間,她皎潔如玉,照得我們心中歡喜••••••

正當感嘆“夕陽真美”時,再拾眸已華燈初上。小樹林旁的路上,人與人擦肩而過,個個都懷有心事••••••我從常去的小賣部走過,走在回家的路上••••••

兩年了,因種種原由,我沒有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過這本該團圓的元宵節,心中處處是歉意••••••到家時激動的苦與酸涌上心頭,未說出第一句話,爺爺就把我拉進屋內。屋裏很暖和,奶奶坐在炕頭,木桌中是奶奶親自做的元宵,見我回來了,一下子回過神爲我找坐處。

元宵節開始了••••••

嘴裏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爺爺奶奶在一旁嘮嗑,型號絕版的電視,一個節目接着一個節目地按順序播放,窗外的月依舊亮,但我卻紅了眼眶,可能是因爲這一切都承載了太多元宵節的舊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紅毛線扎着雙馬尾,坐在與自己同樣高度的鐵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當時問着最幼稚的問題,看着最單純簡單的世界。爺爺奶奶就在一旁,他們會一同帶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燈,在小樹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個天真無邪的打燈小孩,滿天都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明月也毫無閒暇之時,他會爲這團圓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個人的時光檔案中。樸素也讓人覺得很美好。

離開的時間快到了,我再次與爺爺、奶奶打起花燈,晚間的風吹起奶奶齊肩的白髮,月光散在我們走過的路上,彷彿回到過去實則一直在面對新的開始。我們仨一直會是我們仨,在這樣一個有風韻的節日感受風俗。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舊事含着月光共同歡喜。

篇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陳子木

有這麼一天,大街上人頭攢動,街上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屋裏早已關不住元宵的香氣……想想,這天是什麼日子?沒錯,就是元宵節!

衆所周知,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的元宵節,又被稱作燈節,它之所以有這麼兩個名字,是源於這天的兩個重要習俗,吃元宵和賞燈。

今天,就先來說說賞燈吧!還記得小時候,隔壁村每到元宵這一天,大街上都會掛起成百上千的燈籠,而我們村雖然也有,但卻很少,當時雖說天氣已經冷得能凍掉手掌,但我們仍然冒着鵝毛大雪去了隔壁村。一到街上,我的眼中頓時異彩連連一一街上人山人海,街邊一個緊挨一個地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大的、小的、紅的,花的,小貓的,小狗的……其中還有一盞巨大的兔子燈籠,爺爺說那叫“兔婆”,象徵着多子多孫又多福!

我在人羣中擠來擠去,爸爸媽媽幾乎要拉不住我了。“喲!這燈上還掛了個字條!是燈謎吧?”我一字一頓地念道:“兩個明月掛天邊!”“什麼意思?”這時,媽媽走到我的身後,說道:“兩個明月就是兩個月,這個字謎的謎底是朋友的‘朋’”。我恍然大悟,這字迷可真是絕妙啊!

接下來便是吃元宵了。元宵又叫做“浮元子”,有黑芝麻餡兒的,花生餡兒的,水果餡兒的……當然,我還是最愛吃黑芝麻的。每次元宵一出鍋,我便立馬伸筷子要在鍋裏夾,卻總被熱氣燙得淚水漣漣。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元宵節,這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古老習俗,一直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愛元宵節,愛賞五彩斑斕的燈,愛吃香氣四溢的元宵,但我最愛的還是元宵節的寓意一一大家幸福快樂,團團圓圓!

篇六: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李芷妍

在我的家鄉過元宵節,家家都要吃湯圓,湯圓的餡可多了,有芝麻餡的、有紅豆餡的、有豆沙餡的……

爸爸給我講起了元宵節的由來:傳說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人,人們組織打它們。一隻神鳥迷路降落人間,卻被獵人射死,天帝很生氣,下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他的女兒心地善良,把消息告訴人們,有個老人想出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燃放煙火。天帝以爲是燃燒的火焰,人們就年年照做紀念這次的成功。

今天媽媽也做了湯圓,我看着鍋裏的湯圓在快樂的“波濤”裏,它們開始了它們的“水上芭蕾”。那一招一式挺規範的呀!水溫越來越高,湯圓們憋得紛紛探出頭,透口氣兒,這時就可以出鍋了。湯圓剛端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好燙!我又咬了一口,啊!芝麻的香,糖的甜,就像一個個小精靈飄來飄去,觸摸着我的味蕾。嚥下肚子,甜味一直徘徊在心中,真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我的胃口大開,狼吞虎嚥的吃了許多。

吃吃完飯我們去看花燈,我仰望天空看花燈,看月亮,好圓好皎潔的月亮啊,月亮很大很驚豔,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喜愛熱鬧快樂的元宵節,更熱愛越來越美好的生活。

篇七: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伍朝旭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銅陵,這裏的風俗很多,每個都具有一種不同的習慣。

就拿端午節爲例吧,說到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包糉子的習俗,原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每年端午節都會包糉子入江中,以防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而現在糉子不是給魚吃,而是給人吃的了。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端午節前夕,奶奶都會提前去商場買好糯米與糉葉,我都會跟在奶奶後面一起去,總想着能幫些忙,畢竟這樣奶奶就能快點回去包糉子。到家後奶奶會不緊不慢的將材料拿出來,先把糉葉和糯米洗淨,再備好餡料,把糯米和餡料塞進包好的糉葉裏,這個複雜的過程,在奶奶手中彷彿一氣呵成。

我也是好像看透了包糉子的精髓似的,拿起糉葉就開始鼓搗起來,弄來弄去才包了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的"衣服",接下來把糯米放進去一點,一個沒留神,糯米從手中的糉葉中"溜走"了。原來是包糉子皮時沒包好,留了一個小洞,一放糯米就全漏了。

這次我吸取了教訓,真正的檢查了一遍,又包了一個,"好了,這次一定行!"我滿懷自信的將這個"我希望的種子"放進了鍋中,滿懷期待的看着他,原來把他撈了出來,我趕忙拿筷子吃了起來,果然人們說的沒錯,自己勞動成果是最好的,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充實又快樂。

篇八:家鄉風俗食物

陶孫磊

同學們,你們的家鄉逢年過節時都會吃些什麼呢?我的家鄉,春節吃餃子、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

餃子,我想大家都吃過,平日家裏吃餃子,等會去超市裏買,嗯,到春節時我們家會自己包:向麪粉中加入水開始和麪,水不可以加多,要不然會成稀麪糊,但也不可以加少,會成乾巴巴的麪疙瘩。面和好後就要做餡,我知道一種可以把餡兒做的很好吃的方法:先把香蔥洗淨去根,把它切成段,從阿姨家拿幾個洋蔥餅切片,再從家中抓兩把花椒,給它們洗個“冷油澡”,並用小火炸出香味。花椒出了香味後,就把洋蔥和香蔥下鍋,繼續小火炸,炸到洋蔥和香蔥成焦黃色即可。然後把花椒和蔥的“洗澡水”濾出做香料油。把豬肉洗淨並瀝水,再用你那勤勞的雙手把它剁成泥。每500克肉泥中磕入一顆雞蛋,加入四克鹽,兩克白胡椒粉,三克13香,兩湯匙生抽和蠔油,五湯匙香料油,一湯匙澱粉把三根蔥和薑片剁碎後放進來,順着一個方向攪餡兒,就做好了,再從和好的麪糰裏挖出一團,想辦法把它弄扁,把餡用勺子挖一塊放入餃皮之中,可以放一塊硬幣,但要洗乾淨。把餃皮對摺用你棒棒的大拇指在邊上按出幾個褶皺,把它們扔鍋裏,並放入適當的水,一會兒後就可以吃了,主城的餃子。口感軟嫩,餃子中湯汁鮮美,讓人不禁大喊:我要吃十個!記得有一次我的媽媽包了幾個餃子,放了硬幣,我狼吞虎嚥的吃着餃子,一下咬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當時我並沒有在意一口吞了下去,他在我的紅裏一點一點向下蠕動,我還不能呼吸,我立馬跑去洗手池邊用手摳喉嚨,在胃中餃子的衝擊下,硬幣終於蹦了出來。

糉子,想必大家並不陌生,甜的連着需要一起吃,本來味道清淡的糯米里也就有了味兒。鹹的,鹹中帶甜,本來在糯米里的肉是隻有鹹味的,但是包着他的是糯米那鹹中帶着的是屬於諾的清甜!而我,最喜歡吃的是鹹肉糉子。將新鮮豬肉放在乾淨的地方,並撒下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並揉勻,再給他反覆做免費的“全身按摩”,直倒調料滲入豬肉。將糉葉洗淨,將糯米泡好,並利水備用。把豬肉用糉葉包起來,裏面加入適量糯米包起來就行了,但不要包太緊。煮糉子一定要水滾之後才下糉子,水要浸過糉面,再重新水滾後再旺火煮三小時左右即可。

月餅中秋節的美味,大多月餅又鬆,又軟,又甜,又膩,有的還是鹹的。記得有一箇中秋節,我諸多表哥中一個上大學的表哥在學校食堂裏免費得到了幾個月餅,我和我另一個表哥抓起一個就咬,“啪!”我的一顆本來就有點鬆動的牙被磕了下來,我的另一個表哥牙被卡在了月餅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月餅弄下來,從此我和那另一個表哥又多了一種新的恐懼:中秋節食堂的月餅。

不知不覺,已經寫了這麼多,而這卻只是中華美食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咱們這中華美食可真是博大精深啊!

篇九:家鄉的風俗中秋節

蔣研

在秋高氣爽的九月,迎來了一個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又叫做女兒節,有句話說的好:"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當然,十六的月亮會更圓一點,在古時候,人們就開始在中秋節拜月了,也有人最後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外婆家,中秋是個大日子,中秋前一天會叫人過一天來吃飯,家裏也會準備很多的菜,唯一少不了的就是做發糕,做發糕的樣式有很多種,有白糕,桂花糕,堅果等。在這麼多的品種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白糕。

發糕中的主料是糯米,把糯米洗幾次和一些水在一起打碎成糊,等它自然發酵,不加上任何東西,這樣做的發糕顏色潔白,帶着一些酒香,吃起來也會十分美味。發糕最好吃的時候是出籠的時候,一打開鍋蓋就會冒出層層熱氣,整個房間裏都朦朦的,在空氣中散發着濃濃的香氣,每人一大塊,再蘸上白糖,根本都不夠吃,真是太美味了。

在外婆家,中秋節少不了的,就是做發糕,那麼你家在節日中會做什麼有趣的習俗或事情呢?

篇十: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胡碧君

大家肯定都知道吃糉子和賽龍舟,可你們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和賽龍舟嗎?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端午節需要吃糉子,大家大概都知道,它是爲了紀念屈原,在那個時候,屈原跳進了江裏,有人看到後,就喊人去把屈原撈上來,可那江深不見底,根本撈不上來,爲了不讓魚和蝦啃食屈原的屍體,就把一個個包好的飯糰丟進河裏,給魚和蝦吃,吃飽了,也就不會啃食屈原的屍體了,所以大家每天都會把包好的飯糰丟進江裏,餵給魚和蝦吃,可久了,就沒什麼人丟了,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就沒人覺得需要丟了,所以就把飯糰給自己和自己家裏人吃,又過了很久,人們覺得飯糰這個名字太難聽了,就給換了一個名字,叫做糉子,有說它沒什麼味道,就在裏面加一些餡進去,慢慢的,越過越久,它的種類也就越來越多,糉子也成了家家都愛吃的了,在我們的家鄉,有棗子餡的、鹹肉餡的……它的做法也很簡單,拿出一個糉葉,包成近似三角體的形狀,然後打開一個口,把泡好的米放進去,再加一個棗子什麼的餡,然後壓實,再用繩子包起來,就好了。還記得小時候,我和外婆一起包糉子,那個時候,我根本不會包糉子,外婆就一步一步的教我,我也就很細心的看着外婆做,做到最後一步時,包起來,一看,發現自己做的奇形怪狀,外婆看到了開懷大笑,說這個糉子我哪裏包錯了,然後讓我再包一個,第二個包好後,我發現我進步了不少呢,外婆看到後還誇我包得好,當時,我心了美滋滋地,我繼續包了起來,我和外婆把所有的糉子包好後,外婆拿出來了幾個糉子放入鍋裏煮熟後,外婆拿出來一個給我吃,我吃了一口,啊!自己包的糉子就是好吃啊!

說完吃糉子,那就要說賽龍舟了,賽龍舟呢,是端午節裏重要的傳統活動之一,在南方地區較爲流行。關於它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大致上可以分爲祭奠屈原,祭奠水神、龍神等祭祀活動。現在大部分地區都認爲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相傳在屈原跳下汨羅江的時候,人們划着船打撈他的屍體,就往江裏投糉子等食物,後來爲了紀念他,就演變成在他投江的那天賽龍舟、吃糉子了。現如今的賽龍舟已經成爲了一種比賽項目,船身的大小在各地又有不同,像是廣州等地,船長33米,而南寧則長20多米,湖南龍舟長度16~22米,比賽規定在相同距離起航,先到達終點的爲勝。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熱鬧而又喜慶。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舞龍燈

管夏宇軒

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用俗”。我家鄉的風俗十分有趣,就是“舞龍燈”。聽到舞龍燈大家的腦海裏是不是已經浮現出熱鬧的景象了呢?舞龍燈是一個十分喜慶的習俗,我在現場看過很多次,但是我每次都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我也會去問一下我能進去嗎?一次又一次但都以失敗告終。每次他們都說,哎呀,你太小了,不行的。可努力終會成功,在我11歲的那一次,他們終於同意了,說“在你12歲來的時候就讓你體驗一次”。

清晨,鳥兒高唱,彷彿在和我一起分享這喜悅,我從窗外看見外面街道、店鋪、房屋,全都喜氣洋洋,紅彤彤的。鞭炮聲也隨之而來,這時,爸媽叫我穿好新衣服去老家拜年,上了車,我的興奮絲毫不減,在路上騎車擁堵,大概都是去拜年的吧。

到了地兒,老遠就聽見鑼鼓聲,我向着聲音起源跑去,又是熟悉的場景,我先向坐在一旁的爺爺奶奶問好,然後一溜煙的跑到那,舞龍燈還沒開始,我就鑽到龍身下面的位置。其他的人員也準備好了,音樂響起,我慌亂的跟着前面的人員走步,音樂也越來越激越,動作也要變的越來越快,我在裏面十分尷尬,別人往左,我往右,但不過我慢慢跟上了,漸漸的我也開始動作變快了,但也並不熟練,音樂到了尾聲,我突然間摔跤了,後面的人也接連倒了,我頓時慌了:我會不會誤以爲是來搗亂的,會不會被轟出去,但場外並沒有因這一跤而感到質疑,反而是大笑起來,這笑並不是諷刺、嘲諷,而是鼓勵的笑。我覺得應該是看我年紀太小了,不過也是,到我進去的那一刻,他們應該早料到了吧!也正是這笑,讓其笑聲更加熱鬧,觀看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一笑也讓我有了勇氣繼續舞龍燈。舞龍燈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那笑聲在我腦海裏時隱時現。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清明節

崔陽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日子,在我們銅陵就有一個清明時節吃粑粑習俗。粑粑是一種類似於餡餅的食物,它是由米粉團包裹餡料而成的。爲什麼叫粑粑呢?據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位皇帝,由於當時朝局發生了一些變故,導致他削髮爲僧生活在寺廟裏。當地的百姓得知後便帶上許多好吃的食物送給皇帝品嚐,皇帝知道後十分感動,對百姓送來的食物一一品嚐,其中有一種很不起眼上面還有留有手掌印食物,拿起來嘗一口覺得味道十分鮮美,就詢問百姓此食物爲何名,百姓告訴了皇帝由於家人外出路途遙遠,希望家人能隨時嚐到家鄉的美食,就將稻米磨碎製作成一種能便於攜帶、儲存食物便家人品嚐,此食物沒有名字,希望皇帝給取名。皇帝根據食物上的巴掌印,當時又正處於清明時節,便命名它爲“粑粑”,希望通過他吃粑粑期盼百姓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這不,眼看清明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做粑粑,我們家也不例外,週六一大早,我奶奶和媽媽就開始準備做粑粑的材料。做粑粑其實很簡單,首先在鍋里加入適量水並燒開,倒入事先準備好的米粉,攪拌均勻後,放入臉盆裏揉成團。餡料是由肉末、乾子、蒜末、鹹菜、鹽等配料攪拌而成。奶奶真正攪拌時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奶奶不讓因裏面有生肉,等媽媽和奶奶材料準備好後,我們就開始做粑粑了。

在做粑粑的過程彷彿是一片“戰場”米粉團和餡料分別成爲黑白兩方“士兵”,在奶奶和媽媽的操控下它們各自派出一支“軍隊”打了起來。可惜餡料不及麪糰,被米粉團緊緊“包圍”了起來,最後餡料一點點地被米粉團“吞噬”了,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戰,餡料的“軍隊”慘敗,米粉團取得了最終勝利。

其實我對做粑粑很感興趣,在製作過程中我也參與於了其中,學着媽媽的樣子,取出一些米粉,做成了小小的米粉團,用母指將中間凹下去一個小洞,放入準備好的餡料,再一點點拉扯米粉包裹住餡料。可能因爲我是第一次做吧,拉扯的手法沒有媽媽那麼嫺熟,導致了米粉團沒有包住餡料。在奶奶的鼓勵指導下我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一點點拉扯米粉團包裹餡料終於成功了。做粑粑中拉扯雖然是很不起眼的一小步,但讓我學會了雙手協同合作一大步。

通過奶奶和媽媽共同努力,終於將所有的粑粑做完了。奶奶一刻都沒有停留,將粑粑放入鍋進行蒸烤,不一會兒,粑粑就出鍋了,我嚐了一口,十分好吃,這時突然刮來一陣風,不知時否能香味帶給他人?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魯欣妍

又是一年元宵節,微風吹拂着搖曳的剛抽出小枝的柳條。元宵到,春天的腳步自然也就近了。通常的元宵節,人們會迎着第一縷陽光起牀,開始準備元宵節必需的物品。

約莫在下午六時許,人們都陸陸續續回到家中,孩子們穿着新衣,蹦蹦跳跳的在廚房外徘徊,等着美味的元宵出鍋,而大人們則圍坐在長輩旁,閒聊着家中趣事。

在我們這兒,基本在晚上七時左右便開始吃元宵節的團圓飯了,大家夥兒分成兩桌,大人們一桌,孩子們一桌。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最令人矚目的菜品:元宵,便上桌了,孩子們還沒等元宵穩穩地放上桌,便爭先恐後地拿起碗筷爭搶起來,各種碗筷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倒也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

在以往的九、十點左右,家家戶戶肯定都已經在洗漱睡覺了。可今天與以往大不相同,只見大人們帶着孩子驅車前往廟會,遠遠的望着,就已經能看到廟會那燈火通明的景象。慢慢前進,五顏六色的燈光將人們包在其中,好似置身於會發光的花海中。下了車,走進會場,一進門便是五彩斑斕的花燈,他們不但形狀各異,就連顏色也都有很多不同,越往裏走,花燈越多,數不清的花燈讓人眼花繚亂,孩子們可歡喜了,小跑着逛廟會。

就算是到了後半夜,廟會裏卻還都是明亮亮的,人們大多都會等到凌晨纔回去。

若是你在遠方眺望這裏,那你一定會感覺到這兒倒是很像一座不夜城……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中秋節

吳皓

中秋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也就是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這天傳說是遠古時期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賞賜仙藥,在八月十五這天,后羿帶衆人打獵,弟子西蒙前去偷藥,嫦娥爲了保護仙藥,將其吞掉,不受控制的飛上天去,后羿只看到即將消失的嫦娥,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嫦娥的善良,把這天定爲中秋節,寓意一家人能夠在這天團圓,也希望嫦娥和后羿也能早日團圓。所以賞月在這天也是必不可少的,還要吃月餅。

月餅,我們家早在一天前就準備了。媽媽拉着正在打哈欠的我下樓去超市買月餅,因爲明天才是中秋節,所以超市裏並沒有太多人買月餅。我們就是個意外。媽媽拉着我徑直走到賣月餅的地方。我無心地看了一眼,咦?品種還挺多,有蛋黃餡的、哈密瓜餡的、芝麻餡的、水蜜桃餡的等等。當我忙着看着這些月餅時,我媽麻利地拿起了一個袋子,正把月餅往裏面塞呢。我走過去一看,還好沒拿太多,要知道,我媽可是十足的購物狂,買的東西往往都很多,尤其是在網上,大批大批的買,媽媽買了她愛吃的蛋黃餡,還買了芝麻餡和哈密瓜餡的,我不愛吃月餅,嫌難吃,就這樣,我媽美滋滋的拿着月餅去結賬了。

回家的路上,我自然成了“工具人”拿着裝月餅的袋子跟在媽媽後面。剛到家,我的後腳還沒着地,媽媽就搶過袋子,坐在沙發上,正準備打開一個蛋黃餡的月餅來嚐嚐鮮呢。當我換好鞋時,媽媽的第一口也正好下去,“嗯”這個滿意的字眼,從媽媽的嘴裏吐出,但下一秒,她好像又想到什麼,把吃了一口的月餅又放了回去,彷彿在自言自語,不行,吃甜的長胖,但下午我在看的時候,那月餅早不見了蹤跡,我輕蔑的一笑立場這麼不堅定既然怕長胖,就得少吃甜食……正想到這,老爸回來了,媽媽拿起一塊芝麻餡的月餅喂到爸爸嘴裏,嘴裏還說着:“你吃沒事兒,你瘦,你長不胖。”對於在旁邊靜靜的看着這一切的我,絲毫沒有任何反應,我在等待,等待夜晚的降臨,好不容易盼到黃昏,太陽在西邊的光芒一點點兒減弱,夜晚即將來臨,

我簡單的和家人解決了晚餐問題,然後老爸刷視頻去了,媽媽工作去了,我開始了寂寞而又枯燥且帶點無聊的等待……

啊!天終於算是黑了,我一蹦三尺高,跑到客廳時,順手拿走了一塊月餅,然後再跑到陽臺上,天上的月亮正閃閃發亮呢,旁邊還有幾顆星星點綴着這無盡的夜空。忽然,月亮慢慢從圓盤的形狀變成了一個月牙的形狀,我不經感嘆,還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嗯?不對,月亮怎麼沒了,星星也不見了,這怎麼回事?我的頭上落下幾滴水。這?不會是下雨了吧?那也太倒黴了吧?彷彿是爲了驗證我的猜想,滴落在我頭上的水越來越多,看來是真的下雨了,這時候下雨,老天爺是不給我面子吧?我打開月餅包裝袋,唉……我心中由生出一種莫名的失落,看來這月是賞不成了我淡淡的一笑,咬了一口月餅,想着,哎,這月餅的味道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吃啊……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春節

餘昊陽

每家每戶的初一都不一樣,比如有些小孩跟着爸爸媽媽到別人家去拜年。但在我們這裏的小孩子是提着袋子去別人家裏拜年,人家就會把一些吃的放入袋子中,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可以拜,大人們還對小孩子們說,要把袋子裝滿,不裝滿就不能回去,那時候小孩子們大清早成羣結隊的去拜年,熱鬧極了,大人們也很熱情。

今天早上是大年初一,我一大早就起牀了,但是我的表妹還沒睡醒,我大聲喊:“起牀了,今天我們要去拜年。”我表妹被迫無奈的起來了。我已經按捺不住我高興的心情,因爲這是我第一次在居村拜年,心裏還有一些小激動。早上七點多鐘,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袋子去拜年了,大人們在後面也不忘提醒我們,袋子一定要裝滿,我高興的答應了,我們先去到我表妹的同學家去叫她一起拜年,我們五個就一起去拜年了,我們每到一個人的家裏就會說:“新年好。”大人就會把吃的放入我們袋子裏。到了一戶人家,我三歲的表妹突然跪了下來,給別人拜了個早年,大家哈哈大笑。過了一會兒,我們袋子已經裝的滿滿的,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這就是我們小孩子拜年的樣子。而大人就提着禮品到親戚家裏去串門訪友。

轉眼間,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了,我已經迫不及待的等着,想立馬吃飯。大人們在桌子上吃飯,而我們小朋友就坐在旁邊的小桌子,菜一個接着一個端上桌子,香氣撲鼻,我的口水止不住的流,終於開始吃了,我在等的時候,就像度日如年,我盛一大碗米飯,我現在就像一個飢餓的老虎,我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簡直美味極了,這次我整整吃了兩大碗米飯。大人們吃菜的吃菜,喝酒的喝酒,大家有說有笑,可高興了。

我們吃完中午飯,我們就去小店裏採購爆竹,我們到小店裏面有許多爆竹,大的、小的、圓的、方的、長的、短的、高的……各種各樣,我們各買了一點,捧着許多煙花回去了。

我們早早的就吃完了晚飯,我們吃飯的時候就聽了幾聲炮竹聲響,天黑了,我們都出來放炮竹,我們小孩子拿在手上放的煙花,大人們放大爆竹,想到爆竹,想到一個傳說故事。從前,山上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山下的村民都很怕他,一年除夕,年下來吃人了,大家都躲了起來,有一個村民無意間發出類似爆竹聲音,年嚇的躲起來,村民知道後,就發明了爆竹來嚇跑年。我一直看着天上的煙火,美麗極了。

小孩子們都已經熟睡,大孩子在與家人守歲。深夜,鞭炮聲還在響,燈火通明。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春節

胡晨斌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一個地區都有着不同的習俗,從不千篇一律。而我的家鄉安徽銅陵過年的習俗在細節上肯定會有所不同。

按照銅陵的老規矩,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了這一天,孩子們可以自由的玩耍,無拘無束。而大人們呢,就沒有孩子們這麼悠閒了。大人們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食材,用於做過小年的飯菜。

過小年的大餐一般在中午或晚上舉行,其菜品的豐盛程度幾乎不亞於除夕夜當晚的年夜飯。說完了臘月二十三,再說說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吧。

除夕,顧名思義,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到了這一天大人們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和大人們不同,孩子們卻是悠閒。在當天,大人們爲了圖吉利,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所以孩子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除了一些孩子做了一些“上房揭瓦”的事,不然是不會拿皮帶“愛護”還子的。

到了晚上,一大家子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孩子們一邊吃着美味豐盛的佳餚,一邊收着來自大人們的紅包,那感覺別提多爽了。全家吃完飯,在之前都會到院子或廣場放煙花。“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既像靈活的精靈,稍縱即逝。又像一頭巨大無比的大象,聲響巨大。人們帶的爆竹不知不覺地放完了。這是人們就會閒聊兩句之後依依不捨的回家。在笑聲中看着春晚就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這一天的習俗是看花燈、吃元宵和猜燈謎。元宵節的結束代表着這十多天盛典的結束,載着全中國人民的夢想離開,讓全國人民在新的一年揚帆起航。

這就是安徽銅陵的春節,熱鬧而又喜慶。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除夕

許雅瑄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放鞭炮、掛燈籠、準備豐盛的飯菜,人人臉上都喜氣洋洋的,小孩子們更是歡喜,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有零食吃、有耍炮玩,在我們孩子們身上最能體現出新春的歡樂。

我是隨着父母回爺爺、奶奶家過的春節,在奶奶家還有一個當地習俗就是吃團圓飯前要祭祖,首先在家裏擺一個四方桌,上面擺放有兩根紅蠟燭、三葷三素菜餚、三杯酒、三碗米飯、三雙筷子,並燒紙錢、放鞭炮、給祖先牌位磕頭。我很好奇就問爺爺爲什麼過年還要祭祖,爺爺笑着說:我們都過年老祖宗也要過年吃好吃啊!給老祖宗好好磕頭保佑你考大學。雖然我不是很明白其中含義,但我想這可能就是大人們通過祭祖感謝老祖宗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保佑全家健健康康、風調雨順吧!

祭祖後等飯菜端上桌後,我們全家人就開始吃團圓飯了,等我們的肚子填飽後,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了。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都壓不住馬上放煙花的心情,村裏的孩子們聚到一起,拿着大人們買給我們的煙花,就開始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放了。小孩子們放完後大人們也開始放了,沒一會兒外面就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美麗無比的煙花,整個天空成了一個五彩的世界,煙花聲越來越多,孩子們在煙花下歡呼着。

接着就是大人們忙着收拾,家家戶戶都有三十夜裏掃地習俗,聽大人們說,是因爲新年的頭一天不能掃地,掃地會把家裏的福氣都掃走的。

在睡覺時,小孩子收到的紅包都要放在枕頭底下,俗稱“壓歲”,是大人們希望孩子們在增歲後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成長。大人們還會把家燈全開着,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除夕守歲。而一夜的鞭炮聲也唱響了家鄉除夕之夜的歡樂與美好。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除夕

六年級章迅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有的地方過年要買雜拌、有的地方過清明要去祭祖、有的地方過端午時要賽龍舟……當然,家鄉的這個村子過除夕時也有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早大人們總會起的早早的出門來放鞭炮,寓意是開門紅。於是我們村子的早上就變得熱鬧極了,很有過年的味道。吃完了早飯,爺爺奶奶總會帶着我和妹妹去菜市場買對聯,小菜,零食,水果等,這一忙就到了中午。我們村子除夕這一天中午一般只喝一些粥就完事,爲什麼呢?那是因爲我們得留着肚子晚上吃年夜飯呀!

當夜幕降臨時,奶奶還在廚房裏做着晚飯,爺爺便把我和妹妹拉過來,讓我們幫她準備美味的食物放在一個大托盤裏,爲什麼呢?你們待會兒就知道了。我們拿了一點花生、瓜子、炒米糖、蛋糕等放進了盤子裏,這些美食對中午沒吃粥的我和妹妹來說誘引力可不小哇!但每次當我準備拿的時候,爺爺都會阻止。我很奇怪,便問:“爺爺這東西難道不是給我們吃的嗎?”爺爺便說這些東西是給龍吃的,“龍還沒來呢,你們急什麼哦?”我突然想起來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村子裏的人們都會舉辦一場舞龍遊行,挨家挨戶的舞,那肯定也到我們家來舞咯!我想到這,手便縮了回去。

過了大約幾十分鐘的時間,我隱約聽到了敲鑼打鼓的聲音,我興奮地跑到大馬路上看了一看,呀!舞龍隊來了!我一邊往回跑,一邊大聲喊着:“龍來啦,龍來啦!“”爺爺聽到了,趕緊把一張擦淨木桌放到了門口,再把托盤擺到了上面,就等着龍來了。

不一會兒,龍便到了。他圍着我們的那張木桌繞來繞去,有時還張開大嘴,吐出一束束火紅小火苗,可好玩了。那龍十分漂亮,金燦燦的甲片、火紅的龍角、閃閃的大眼睛,可真好看呀!

過了一會兒,只見龍擺了幾個漂亮的動作便走了。不過看到它那依依不捨的樣子,彷彿在說:“我明年還會來的!”

就這樣,除夕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離開了,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又會有什麼美好的事情發生呢?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除夕

朱妍

除夕那晚,誰家不是滿屋子都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呢。除夕那一天,什麼做燈籠,寫春聯,還有晚上的故事會,哪一項不精彩?

在12點之前春聯得備好。我們村的規矩很簡單,在十二點之前貼好春聯,拍一張美美的團圓照。爸爸在家寫春聯,他認爲寫的特別好“人世笑迎盛世春”春聯不錯,字嗎?,馬馬虎虎,也許只有爸爸纔會吹這樣的牛。我也學着爸爸的樣子給自己房間寫福字,雖然寫的不怎麼樣,但氣質這方面我可拿捏的死死的。貼春聯,誰還不會,倒過來得了“福到了”“我也要有福了”“把正過來。”“爲什麼?”爸爸只笑笑不說話,小小的我,大大的疑惑。看來是沒法享福了,唉……

十二點後需要餓着肚子熬到下午兩三點,否則甭想吃飯,“只能靠乾果墊墊肚子了。”不過菜是真的豐盛!平日裏吃兩三碗飯,除夕,初一這幾天誰還吃飯啊?不都吃菜嘛?啃個豬蹄多爽啊,是吧!

晚飯過後,王爺爺會出來散步,走到我家門前時,總是慢悠悠的,這時我們就會喊住他,讓他給我們講故事,當然,王爺爺也會很開心的給我們分享一些小故事。我們人手一個小板凳圍成一個圈,真像一張笑臉啊,就是少了倆“月牙兒”,關鍵不只是我們小孩子,一些叔叔阿姨們也拿個板凳坐在一旁聽着。王爺爺告訴我們,我們村有個爺爺上過電視,報紙,好像還上了歷史書呢。話說這個爺爺是個軍人,一次,他一個人划着小船從江的另一頭滑到這一頭送情報,據說在江上呆了好幾天,還迷路了,而且不吃不喝呢!哇,我們拍手叫絕,紛紛談論起來,“我要是一頓飯不吃,我肯定餓死了,可沒力氣划船。”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故事講完了,大夥兒都散了,全都回家去。

除夕那晚,屋內開着燈,大人們正在看着電視,可開心了呢!小孩們則是爲明天穿好新衣,討要紅包的動作做排練,想想手就癢癢的;屋外,每家每戶都開着燈,即使沒有路燈,也能看清腳下的路!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除夕

秦蕊

除夕的到來、春節的到來,我們在一年中不知不覺又大了一歲。我告訴你,我家的除夕可是很熱鬧的哦!

我家在除夕這一天會起來早一點,因爲要去外婆家過年、吃年夜飯。穿上漂亮的新衣裳,在家裏把春聯貼上,帶上提前買好的禮品出發去外婆家拜年啦!外婆家並不遠,過了二十分鐘左右就到了。

走進外婆家,熱鬧的除夕開始啦!所有人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裳,外婆的家也煥然一新:紅紅的春聯正躺在大門上,成堆成堆的禮品和煙花爆竹都站在地上。各處都有着“新年好啊”的聲音。所有的小孩都有了禮物——紅包!可大部分的紅包剛躺在自己小主人的手上,就被小主人的媽媽搶去,當然我也不例外。

外婆做的年菜只有一個字:香!桌上的菜顏色可多啦!有:綠色、黃色、白色……聞一聞就足夠吞下好幾口唾沫啦!可惜還沒到飯點……

我正和親戚家的孩子們玩耍時,看見了春聯和爆竹,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給這羣小屁孩兒講一講年獸的傳說吧!我一聲“全體集合”他們就乖乖的過來集合了。嘿嘿,還真有點像將軍命令小兵們一樣呢!

故事開始了,他們都聽得全神貫注“在古代時,有一個怪物名爲年獸,它長相可怕,每到大年初一就會到村莊來吃人。一次,村民們決定來對付年獸。初一又來到了,年獸又下山了,村民們把竹筒放進火裏,想看清年年獸來沒來。結果啊,年獸一夜都沒有來,後來啊村民們才知道,把竹筒放進火裏會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而年獸這是因爲這聲音沒有來,因爲他怕着聲音。後來爆竹就誕生了。”

等我講完故事,到處都是掌聲。唯獨一個男孩兒問:“姐姐,年獸是真的嗎?”“當然是假的啦,那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吃完團圓飯,們開始放爆竹了。爆竹的種類可真多呀:有插在土裏往天上飛的、有在手裏點燃往別處扔的、還有直接往地上甩的……我們一個一個的放小的先放,然後再到大的放。小孩兒們拿着拿在手上會往前呲的,小孩兒們拿着這種煙花,轉來轉去跑來跑去,可有趣啦!

除夕轉眼結束,除夕可真快樂啊希望下個除夕早日到來!

篇二十一:家鄉的風俗春節

陳思晴

銅陵的春節和別的地方基本相同,雖然時間較短,但熱鬧、有趣,一點兒都不比別的地方差。我們這邊有一句話說得好,“初一不出門,初二回孃家,初三上下,七不出八不歸。”

銅陵的春節從大年三十開始,這一天也叫除夕,在這一天裏,我們要貼對聯,穿新衣,做年夜飯,祭祖等等。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可開心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我們老家會舞板龍,整個小區的人都圍在廣場上。每一節龍身下都會有三四個人舉着,時不時地還會有人突然加入,出一份力。人們唱啊、跳啊,節日氣氛一下子就出來了。龍頭上有長長的鬍鬚,拔一根下來綁在小孩子的手腕上,以示平安。龍頭前也有一個好大的繡球,繡球往哪兒擺,龍頭就往哪兒擺,可好玩啦,我看着眼饞,纏着我媽試了一下,沒想到看着輕飄飄的繡球竟然也有些份量,我當時才五歲,我努力地擡起腳,讓舉龍頭的人能看到我,可是一擡腳,重心就不穩了,於是我像不倒翁一樣,左擺擺右擺擺,龍也在我的“控制”下,像喝醉酒一樣,左擺擺右擺擺,夜晚就在大家的歡笑中,悄然無息地溜走了。

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炮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新的氣象,讓我們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吧!

篇二十二:家鄉的風俗春節

吳夢思

春節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日子,它象徵着新一年的開始。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戶戶門前已經貼上了春聯,屋裏屋外張燈結綵,整個村子的氣氛變得異常熱鬧,人人都在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歡呼雀躍,滿懷期盼。

春節最不可缺的是傳統的美食,比如:餃子、糰子、寓意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每一家都沒閒着,人們圍桌而坐,一起動手包餃子和糰子,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包餃子是個技術活,沒點技巧是不行的——取一塊餃子皮,把餃子餡放在中間,然後對摺,先捏中間,再捏兩邊,接着在餃子的邊緣由中間向兩邊擠一下,這樣包出的餃子既好看又結實,下鍋不容易煮破。除夕夜的團圓飯,餃子可是餐桌上的主角。

吃完年夜飯,孩子們還會收到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長輩們的壓歲錢。據說,壓歲錢是爲了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可以平安度過一歲。

聽,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打破了村莊夜晚的寧靜,在除夕夜裏,家家戶戶的人們要互相拜年,送上祝福,在這個時候,小孩子是最開心的了,挨家挨戶拜個年,送上祝福,說句:“新年好”,送上祝福語,紅包就到手了,捧着紅包滿載而歸,盤算着要買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真叫孩子們歡喜雀躍。

雖然春節假期只有短短几天,但這幾天是孩子們的最愛,是全家人放下工作,學習壓力的時刻,是幸福團聚的好時刻。

篇二十三:家鄉的風俗放鞭炮

丁蔣盛

你們知道放鞭炮的由來嗎?不知道的話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從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物,還有一個名字叫“夕”。他經常在大年初一的時候從山上下來吃人。人們都很怕他,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知道了“年”怕鞭炮。於是鞭炮就誕生了。人們爲了防止“年”再下山吃人,就每年大年初一都放鞭炮。之後“年”便不敢再下山了。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過年的哪一個部分?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放鞭炮”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們村就有人起來放鞭炮。別問我什麼樣子都有,比如有正方形的,圓球形的,三角體的。也有在地上放的,有拿在手上放的,還有插在土裏放的。無論是哪一種聲音都是巨大無比的。而你的感受也會變得很奇怪。一個巨響嚇你一跳,那聲音在你腦海中停留了幾秒鐘,過一會兒就灰飛煙滅。你去想,可無論怎樣想都體會不到方纔那份刺激了。

每年放鞭炮都是大家一起放,因爲我比較小,所以每年小炮都是我點,你別看放鞭炮很簡單,其實它是你與時間的賽跑,與大腦的決鬥。因爲你一旦手速慢了那泡一定會炸到你往往都是還沒點燃你就跑了回頭發現沒點着很是害怕所以在每年放鞭炮的時候你看別人放時都會事先一個小笑,後面看着別人飛速奔跑不禁會一個大笑,兒子笑聲早已被炮聲概述,歡樂無比,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放鞭炮。

篇二十四: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六年級 魏銘喆

我的家鄉——淅川,坐落在豫西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縣城。縣城雖小,但“亮點”很多。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風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衆多風俗中,最“得”我心的,當然要屬端午節了!

要說端午,大家第一個想知道的,應該就是它的來歷吧!

據說,戰國時期,屈原作爲士大夫,認爲自己不能爲國效力,在楚國將要滅亡時,縱身一躍,投身汨羅江自盡而亡。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會在河邊投下食物,划龍舟,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身體,這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風俗。

到了端午節那天,我們縣裏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也要開始了。人們早早地來到了橋邊,選好觀賽的位置,平時空曠寬闊的河堤兩岸,此時早已水泄不通。

佔着身材優勢,我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站在橋上,向前方的比賽場地看去,第一輪比賽的六隻船已到達指定位置。船身精美,而船上的選手一個個也是精神抖擻,握着船槳,枕戈待旦。

只聽裁判一聲令下,六隻船瘋狂地向終點衝去,打鼓手有力的節奏,帶動着船上的水手,他們似乎和龍舟融爲一體,龍舟靈活地在水中游動,你追我趕。

看,2號龍舟已經領先,其他龍舟不甘示弱,一陣衝刺,紛紛迎頭趕上。“咚咚”的鼓聲不僅帶動着水手們的動作,也震撼了我們橋上人的心。忘了是誰帶頭,大家一陣歡呼,不約而同地爲他們喊着“加油”“加油”,最終5號龍舟奮起直追,取得本組冠軍。

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我了多少童年的回憶啊!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傳唱。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liunianji/1254091.html

  • 標籤: 精選 風俗 家鄉 一封家書作文精選8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24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精選24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