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

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9W 次

篇一: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

爲助推我區鄉村文化旅遊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10—11月,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赴xx鎮、xx鎮、xx街道、xx鎮、xx鎮、xx鎮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經委員建議、論證、座談討論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現報告如下:

一、我區鄉村文化旅遊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區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借力各項開發政策,加快鄉村旅遊項目建設,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結合旅遊產業扶貧政策,不斷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

一是科學規劃佈局鄉村文旅項目。東昌府區文化旅遊發展中心聘請浙江遠見旅遊設計有限公司和上海遠見諮詢有限公司做了《東昌府區鄉村旅遊總體規劃》、聘請北京創景天下旅遊規劃有限公司做了《東昌府區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兩個規劃。依照規劃佈局,逐步開發建設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如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項目、澄漿玉郭莊田園綜合體文創基地項目、xx葫蘆小鎮項目、繁森幹部學院建設項目、xx黃西農產品深加工項目等,爲文化旅遊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逐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近幾年鄉村振興加快實施。通過實施廁所革命,在公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遊點、鎮域廣場甚至很多村內都已經建設了新型公共廁所,爲當地居民和外來客人帶來了很大方便。結合小城鎮提升,鄉村旅遊重點村、貧困村開展道路亮化、美化、給排水、電線鋪設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設精品民宿,高標準建成以路莊、劉莊爲代表的鄉村旅遊精品示範村。xx鎮、xx街道、閆寺街道、黃西村、路莊村等旅遊強鎮、特色村等道路標識系統進一步完善,爲自駕遊遊客提供明確、清晰的道路指引。一些鄉村旅遊景區實現了WIFI信號全覆蓋。

三是加快開發鄉村旅遊產品。近幾年,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當地企業和羣衆進一步解放思想,進行產品開發和旅遊經營。如xx街道、xx鎮等,一些農戶利用現有農房、院落、場地,參與鄉村旅遊經營活動。目前,我區已成規模的農家樂經營業戶達1000餘家。xx鎮也開始啓動“運河人家”農家樂。黃西村鴨鵝坡旅遊有限公司、聚源專業種植合作社、聊城市東昌府區民益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把鬆散的農民經營者聚集起來統一管理,共同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加快設施改造,拓展服務項目,豐富旅遊內涵,爲擴大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打造旅遊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我區鄉村文化旅遊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文化旅遊發展業態不夠完善。從目前我區鄉村文化旅遊業來看,缺少規模化的旅遊場所,鄉村旅遊地類型較爲單一,趨同性太強,大多數僅僅停留在遊、食、住、行基本旅遊需求,文化娛樂場所缺乏。不能利用現有資源擴大規模、開創高端、特色產品,以xx鎮雲朵莊園及xx鎮盛廟村的桑椹採摘園爲例,規模都比較小,遊客服務配套設施缺少,僅限於鮮葡萄、桑葚的採摘,如葡萄酒、葡萄乾等高附加值產品產業及配套的休閒娛樂設施還遠未形成。

(二)地域發展不平衡,全域旅遊沒有充分開發。全區鄉村旅遊發展較快的xx鎮,正在開發的旅遊項目較多,旅遊資源得以充分挖掘。但仍有許多鄉鎮的旅遊資源沒有被髮掘和開發。比如xx鎮的臥龍崗林場區域的資源、xx氈張村木梳文化遺產、xx鎮侯家新農村建設典型、xx鎮繩家村的繩文化資源等,均爲較好的旅遊文化資源,但沒有項目規劃開發。

(三)鄉村與城區連接的公交線路較少。我區作爲全國鄉村公路建設先進區,全部實現了村村通,目前大部分農村實現了戶戶通,村村公路非常完善,但缺乏鄉村到城區的公交線路。村村通公交由於受到運營成本、停車場地等因素影響,至今遠未達到當地居民需求,這種現狀同樣也嚴重限制了農村進城休閒消費和城區居民下鄉休閒的雙向交流。

三、對策與建議

(一)把鄉村文化旅遊與當地資源優勢結合起來。xx是京杭大運河聊城段重要節點,葫蘆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東昌府區又是中國葫蘆雕刻藝術之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昌雕刻葫蘆技藝的傳習基地。就地理位置而言,xx鎮北臨馬頰河、南靠聊城市新北環,東側爲古京杭運河會通河段、西側爲聊(城)臨(清)路,是中華水上古城和臨清中州古城之間的重要文旅節點。因此,把鄉村文化旅遊與當地資源優勢相結合,着手打造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有着獨特的文化元素和地理位置優勢。這是以古老的京杭運河爲創意文境,以葫蘆產業爲創意場境、以文旅風情爲創意情境,融合文創新理念、互聯網新載體,在城鎮與農村交匯處打造一個新農業經濟發展融合平臺,以產業帶動人文、休閒、旅遊的特色文旅小鎮項目,將葫蘆種植、葫蘆創意、工藝葫蘆開發、鄉村文化旅遊等資源集聚起來,融爲一體,推動葫蘆產業升級。

(二)把鄉村文化旅遊與企業獲利、農民增收結合起來。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建在xx鎮葉屯村,土地流轉之後,公司實施規模化種植葫蘆、發展葫蘆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如今,土地流轉涉及130戶村民,僅土地流轉費,按照每畝每年1200元計算,每年收入76萬。此外,每天都有幾十名村民到葫蘆種植和加工基地打工,領一份工資,每人每天大約70—100元。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建設和運營之後,來這裏旅遊的人自然而然增多,帶動了當地餐飲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因此,把鄉村文化旅遊與企業獲利、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不僅發展了鄉村文化旅遊,同時,調動羣衆的積極性,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把鄉村文化旅遊與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結合起來。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的規劃和建設,不是在生產、生活和生態領域單一的、局部的試點探索,而是在文化創意和鄉村旅遊的視角下,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全局性變革。目前,運河葫蘆風情文創小鎮建有:葫蘆風情種植園、葫蘆文化體驗園、福祿演藝劇場、“好停車”福祿綿長廣場、寶葫蘆開發空間、葫蘆工藝互動街巷,還有創意蘋果園、梨園、有機蔬菜大棚、果蔬加工廠、生態養殖場、萬福居民宿村、葫蘆色彩斑斕、琳琅滿目的工藝葫蘆。這種規劃建設是新型鄉村創業者和藝術創業者施展身手的大舞臺,是一個集產、人、文、商、旅、居爲一體的複合生態系統。它把創意農業、循環農業、農事體驗、民俗體驗、文旅開發、文化創意融爲一體,喚醒傳統鄉村記憶,建設現代特色小鎮,是未來鄉村文化旅遊發展的定位和目標。因此,建議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業要深入挖掘當地特色,要與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相結合。

(四)完善旅遊公交線路,助推鄉村文化旅遊發展。目前,我區鄉村旅遊專線僅通xx鎮和xx鎮黃西村,鄉村公交線路極少。建議整合全區村莊道路資源,完善文化旅遊公交線路,如可開通範築先紀念館到範公祠公交線路,發展紅色旅遊。爭取儘可能在鄉村形成完善的公交線路,帶動鄉村文化旅遊的發展。

篇二: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xx村位於xx縣xx鎮,全村有1110戶3639人,土地面積17250畝,其中林地14664畝,耕地2586畝,山多水多田少,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2010年以來,黃興大道北延線通車,xx村依託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開展xx生態藝術小鎮建設。通過農民集中居住推進公共服務集中配套,實現農民就近城鎮化;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推動農村綜合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創業;通過搭建集體經濟發展平臺,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和集體資產,實現了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和發展壯大。

一、主要做法

1、吸引資本下鄉發展農業綜合產業,形成集體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2010年,xx村通過招商引資,引入了湖南棕櫚xx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xx生態藝術小鎮項目。公司對項目產業進行科學合理佈局,形成了生態農業、文化、教育、旅遊、鄉村地產五大產業佈局。公司已經累計完成產業投資7。5億元,生態產業完成了現代農業基地及加工廠、花木基地建設;旅遊產業完成了潯龍島基礎設施、大塘衝現代農莊及附屬設施、xx接待中心、童勳營、牧歌山、櫻花谷、雲田穀、地球倉酒店一期、木屋酒店一期等項目建設;文化產業完成了與湖南金鷹卡通頻道合作的麥咭啓蒙島兒童樂園一期建設;教育產業與北京師範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鄉村地產完成了一期樣板區42畝基礎工程,並正式動工開建。項目開園以來,遊客絡繹不絕,節假日達到萬人以上,2016年國慶節接待遊客10多萬人。產業發展爲村集體開展土地流轉、集體資產租賃、建設用地開發和村民就業、創業提供了平臺。

2、實施土地改革盤活農村資源,爲集體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土地是農村最大的集體資產,也是發展集體經濟的根基。xx村成立土地權屬調查領導小組,對土地重新進行勘界、確權,爲土地運營和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土地確權後,或流轉、或徵收、或開展集體經營,使土地資源變爲了資產、資本。

——實施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對xx項目區內不需要開展建設的土地實施集中流轉,根據耕地每畝每年600斤谷,林地150斤谷,坡地、水塘及其他閒置用地200斤谷的標準,按照當年國家糧食收購價以現金的形式發放租金。土地流轉後不改變耕地的農用性質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大大提升土地的產出效益。

——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推進村民集中居住。xx村作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村,通過實施集中居住,將節約的宅基地指標置換爲國有出讓用地。全村共節約宅基地面積340畝,在暮雲街道置換土地指標221畝,預計土地收益返還約2億元。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戶均可獲得59萬元的補償。集中居住建房按每戶(1—3人)210的基準分配,每多1人增加70,以一樓商鋪1300元/、二樓三樓住房800元/的價格出售給村民,村民購得新房並裝修後還有盈餘。

——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片開發。xx村開展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土地上市交易試點,依照試點政策,規劃了300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按照同價同權試點每畝地價值40萬元左右,村級總資產約爲1。2億元),由村集體以土地入股方式建設停車場、加油站等經營項目,實現穩定增收。

——開展土地徵收和交易。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對項目區內規劃的3500畝土地進行徵收,按農戶實際可得3。38萬元每畝徵收補償款計算,戶均可以獲得19。67萬元。目前已徵收國有土地409。8畝,集體建設用地約200畝。

3、成立xx村集體資產公司,搭建集體經濟發展的平臺。xx村與湖南棕櫚xx生態農業開發公司按照95:5的股份比例,成立了xx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作爲發展集體經濟的主體。公司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主要以土地入股、租賃的方式開展經營,確保收益穩定;財務接受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和審查,並定期公開。村民以組爲單位、按照已確權的土地面積佔全村土地總面積的比例對公司的收益進行分配。集體資產公司成立後,成爲對接企業、市場的發展平臺,爲村級集體經濟壯大奠定了基礎。

二、發展模式

xx村集體對不同性質的土地和集體資產開展經營,主要有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1、經濟服務型。以村集體經濟組織爲平臺,對接xx項目內的開發企業,開展流轉、租賃服務,收取5%的服務費。一是土地流轉。目前xx農業科技公司流轉土地921畝建設現代農業基地、xx現代農莊流轉土地97畝、湖南櫻之谷文化公司流轉土地540畝建設櫻花谷、湖南順業文化旅遊公司流轉土地345畝建設水上世界、xx生態農業公司流轉土地180畝建設童勳營等,共完成土地流轉2000多畝,每年村民獲得流轉收入116萬元,村集體年收入6萬元。二是房屋租賃。由集體公司對80戶村民集中居住房屋一層商鋪和部分樓上住房租賃後再出租給xx公司,2016年租金收入32。16萬元,按照農民的實際租賃面積進行了分配,村集體收入1。6萬元。三是資產租賃。對村上閒置的集體資產——舊村部、兩所舊學校進行租賃,年租金收入爲5萬元。

2、市場經營型。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行經營,目前主要投資和計劃投資以下項目:

——xx公共停車場。由村集體投資經營,佔地面積80畝,建設停車位1800個,主要爲xx項目區內的遊客提供停車服務。目前已完成招標並啓動建設,預計2017年6月完成建設。按照目前的客流量和每輛車10元每次收費計算,預期年收入80萬元。

——xx加油站。佔地面積16畝,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村集體企業以土地入股,佔股22%。計劃2017年底啓動建設,2018年9月投入使用。村集體預計年收入120萬元。

——大型綜合超市。佔地面積25畝,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村集體企業以土地入股,佔股45%。計劃2017年底啓動建設,2018年10月投入使用。村集體預計年收入60萬元。

三、發展成效

1、農民的收入水平顯著提升。村集體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綜合產業,搭建爲羣衆服務的經濟平臺,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一是土地流轉收入。村民戶均每年可獲得6270元的現金收入,保障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二是財產性收入。已建成一期安置房80棟,通過門面和部分住房出租,村民每年可收入2—4萬元。三是就業和創業收入。目前公司已安排當地勞動力289人,月平均工資3210元;帶動創業100多人,每年增收8到10萬元。

2、集體經濟的發展活力顯著增強。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經營,爲長遠發展預留了足夠的空間。集體經營性項目建成後,每年預計收入可達到260萬元。村集體經濟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捆綁發展,產業發展得越好,集體收入的水平越高,村民收入也越多,項目發展的羣衆基礎也就越好。

篇三: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大力實施“旅遊富民”工程,把鄉村旅遊作爲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拓寬羣衆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態、文化、養生、休閒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特別是在“尋夢·2015中國最美村鎮”評選中,xx縣陽壩鎮、大水溝村被評選爲全國最美村鎮。全市鄉村旅遊快速發展,不僅拓寬了羣衆增收渠道,而且增加了農民就業率,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山區旅遊脫貧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打造國家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0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65個,農家客棧達到876家,8191張牀位,農家樂達到1321戶,其中星級農家樂54戶,星級農家客棧8家;發展旅遊專業合作社74家,旅遊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480家。2017年,隴南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828。79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0。5%,收入19。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2%。

隴南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做法

按照市委“433”發展戰略中“努力把隴南打造成爲甘陝川毗鄰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我市以創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市爲契機,在打造隴南十大旅遊景區、提高旅遊開發水平的同時,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爲打造隴南旅遊品牌的重要內容,着力建設一個不要門票的大景區,在發展全域鄉村旅遊中促進精準扶貧。

明確目標,聚力扶貧

全市各縣區以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爲依託,把旅遊扶貧村作爲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遊作爲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遊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遊精品,使鄉村旅遊成爲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突出“旅遊扶貧”主題,緊緊圍繞旅遊扶貧來做鄉村旅遊建設項目,儘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讓精準扶貧的村民參與旅遊發展,成爲發展鄉村旅遊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旅遊扶貧村建設依託當地旅遊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爲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爲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遊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政府引導,行業規範

制定了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建設了xx縣陽壩、宕昌哈達鋪等10個旅遊名鎮和xx縣大水溝、文縣哈南等一批歷史文化旅遊名村。同時要求各縣區結合地域特點,儲備鄉村客棧建設圖紙,免費向鄉村旅遊戶提供,並指派專業人員現場指導施工,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每建成一間鄉村旅遊標準客房,政府補貼一部分,雙聯單位幫扶一部分,農戶自籌一部分,引導羣衆打造標準化農家客棧。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各縣區依託美麗鄉村建設,整合資金,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以道路、供排水和房屋風貌改造、美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爲抓手,加快鄉村旅遊示範村的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山、水、田、林、建築等原生資源的保護利用,標準化打造農家客棧,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涌現出了一批道路交通便利、村容村貌整潔、彰顯地方文化和自然生態特色的旅遊示範村。市上自籌資金2億多元,建成了貫通兩縣三片區的五陽路,爲向南開放、帶動沿線羣衆發展鄉村旅遊創造了重要條件。全市旅遊扶貧村通寬帶率達到90%以上,隴南市區公共場所和30個重點旅遊景區、所有星級賓館飯店均實現了免費無線網全覆蓋。

統籌聯動,金融發力

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雙聯幫扶單位的優勢,幫助鄉村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旅遊扶貧,引導企業在貧困村創辦旅遊公司,鼓勵能人大戶領辦旅遊合作社,帶領貧困羣衆發展鄉村旅遊,助力精準脫貧。市上重組市信通公司,追加1億元資本金,組建成立新的市級文化旅遊投融資平臺公司,並要求每縣區至少成立一家旅遊發展公司。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各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不低於500萬元的旅遊發展基金,用於獎補貧困村編制旅遊規劃、開展宣傳推介、建設公共服務設施。

創新模式,示範帶動

一是“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的花橋模式。由市龍江公司投資,縣裏提供土地,共同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公司。二是“幫扶單位+支部+公司+農戶”的鳳凰谷模式。xx縣城關鎮鳳凰谷以村集體控股、羣衆參股、貧困戶持股的方式,成立鄉村旅遊度假有限公司,將幫扶單位和鎮上幫扶資金的一部分作爲集體股由村上持有,另一部分按每戶3000元的標準作爲19戶貧困戶的股金,其他農戶自籌資金入股,年終按股份分紅。三是“合作社(協會)+農戶”的鹿仁模式。宕昌縣城關鎮鹿仁村成立了羌寨旅遊專業合作社,將村內從事農家餐廳、農家客棧經營和旅遊商品營銷的農戶納入合作社。四是經營大戶帶動的草河壩模式。文縣鐵樓鄉草河壩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能人大戶創辦白馬風情園,引導農戶發展農家客棧、農家餐廳,所需蔬菜、土雞、豬肉及各種雜糧均由周邊農戶供應,帶動當地農戶致富。

新媒助力,加大宣傳

全市大力推進“互聯網+旅遊”戰略,整合各類新聞媒體,利用全市2690個政務微博、560多個政務微信公衆平臺和大量的新聞網站、政務網站、商業網站,海量發佈與鄉村旅遊等相關的攝影及圖片。許多農家樂、農家客棧與美團、去哪兒、攜程等全國知名平臺合作,實現了全民分銷和全網營銷,吃、住、行、遊、娛、購全面觸網,爲遊客帶來多元立體的旅遊服務體驗。

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但我市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着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扶持政策仍需不斷完善。

對鄉村旅遊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與強勢推進的形勢不相適應。目前,各縣區鄉村旅遊發展呈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對鄉村旅遊示範村的打造,主要靠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專項發展資金少。由於旅遊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力度不夠大,投融資渠道較窄,鄉村旅遊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態勢尚未形成,單純依靠政府開發投入,投資嚴重不足。農民籌資有限,資金、項目等原因嚴重製約鄉村旅遊的發展水平和速度。此外,當前的環保、土地政策也制約了鄉村旅遊的規模化發展。

二是配套服務設施不盡完善。

鄉村旅遊道路、環境衛生、旅遊標識等基礎配套設施還很不完善。縣鄉公路等級較低,路況差,標識標牌缺乏,不便於旅遊車輛通行。鄉村旅遊點的停車場、供水供電、應急救援、購物商店、遊覽步道、觀賞休憩、旅遊廁所、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設施還不完善。農家樂、農家客棧建設標準低,接待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三是開發層次低,產品形式單一。

當前大部分鄉村“空巢化”現象嚴重,缺乏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各自爲政的現象,資源與資金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鄉村旅遊普遍存在規模小、經營者品牌意識淡薄的現象。大部分鄉村旅遊項目在開發前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指導,建設水平低,鄉村旅遊產品粗糙、深度開發不夠,不能滿足遊客需求。

四是鄉土文化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嚴重。

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沒有對旅遊資源進行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地域特色不突出,旅遊產品雷同現象突出。在鄉村旅遊打造中存在千篇一律、風格雷同現象,人工痕跡過於明顯,無法體現鄉村旅遊環境的生態、自然之美。

五是文化內涵有待深度挖掘。

在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對各地獨特的生態資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資源的深層次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夠,致使景區開發檔次低、文化內涵少。特別是對散落在鄉村的大量歷史文化、民俗文化保護挖掘開發不夠,致使鄉村旅遊產品單一,體現不出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對鄉村農耕文化的挖掘利用保護工作滯後,對獨特的無公害綠色農特產品開發滯後,鄉村旅遊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離規模化、品牌化還有很大差距。

六是從業人員管理服務水平較低。

在實際的鄉村旅遊實體操作中,管理人員一般由鄉(鎮)、村幹部或當地農民擔任,從業人員基本都是本地農民,旅遊領域管理服務技能方面的知識較爲欠缺,且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其管理水平及綜合服務質量相對偏低。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與低素質鄉村旅遊經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矛盾突出,鄉村旅遊處於粗放、低級的管理營運狀態,嚴重製約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做好全市鄉村旅遊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制定扶持政策,創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統籌,建立由旅遊部門牽頭,文化、農業、交通、環保等多個部門參與配合的鄉村旅遊協同管理與服務機制,合作解決旅遊扶貧工作中的規劃對接、用地保障、資金整合等問題。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推動農家樂的產業化發展和提質升級。加強與省農委、扶貧辦等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的扶持。在重點推進農家樂集中連片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行專業合作社、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實施品牌化、專業化、企業化經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鄉村旅遊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鄉村公路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完善鄉村寬帶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農村生活環境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延伸。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遊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的遊客接待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中心、餐飲服務、標識標牌、旅遊廁所、村容村貌改造、農家客棧、農家樂等項目的建設進度,提升旅遊接待條件。推廣鄉村旅遊扶貧發展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多種形式興辦鄉村旅遊經濟實體,形成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把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與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政治引領、組織建設、政策宣傳、能人培養、機制建設等工作。積極落實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的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轉化爲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實踐,結合當地實際,引導科學編制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做好鄉村旅遊發展要素保障,“牽頭”形成推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合力。通過“黨建+鄉村旅遊”聯動融合,將黨建優勢轉化爲鄉村旅遊和電商發展優勢,對於閒置農房,由村黨支部或村民委員會收回農民的原有房屋土地使用權,對地上建築物實行補償,產權歸村民委員會所有,並通過房屋修繕後,出租給原住民或社會投資人創辦旅遊項目。

全面提升鄉村旅遊要素品質。緊盯旅遊發展新業態,以旅遊爲導向,以“1+N(養老、養生、體育、親子、研學、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爲模式,積極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林業等資源要素與旅遊的疊加效應,大力開發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康養服務、旅居養老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產品,着力打造現代農業莊園、鄉村旅遊創客基地、特色小鎮、旅遊特色村、農家客棧和鄉村旅遊點。鼓勵農民以土地流轉、帶地入股等方式參與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積極發展旅遊景區周邊、城市周邊、高速公路出口(休息站)及沿線地區的鄉村旅遊,着力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聯動發展的有效平臺,實現鄉村旅遊的鏈條式、連片式發展。

打造鄉村旅遊品牌。以鄉村旅遊資源爲依託,以農民爲主體,以參與性、休閒性爲賣點,逐步實現由單一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生態、農業、民俗等旅遊產品轉變。注重打造鄉村旅遊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讓旅遊者親自參與操作、實踐、設計等環節,使旅遊者體會勞動生產和產品製作的過程,既體現旅遊者自身的價值,也顯示出其體驗的樂趣。挖掘具有典型的、古老的、鄉土的文化內涵,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產品滿足遊客對歷史知識、跨文化差異的瞭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鼓勵鄉鎮舉辦旅遊藝術節慶活動、推廣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設鄉村信息垂直平臺、發展鄉村電商、智慧旅遊等,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鄉村旅遊宣傳營銷。

加強從業人員的素質培育。對從事鄉村旅遊工作的在崗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學習旅遊政策、市場動態、經營和操作程序、環境教育等專業知識;利用旅遊院校培訓班、專題講座、學術會議等各種形式以及請進人才、派出學習等方法培養一批鄉村旅遊管理人才,爲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注意從本地農民中培養一批導遊人員,以密切旅遊區和當地農民的相互關係。在原有xx縣花橋村全省鄉村旅遊培訓示範基地基礎上,增建幾處市級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遊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戶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篇四: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鄉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紐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無論我們如何開展工作、如何去談發展,許多工作都離不開鄉鎮,都需要鄉鎮去抓好落實。新的歷史時期,作爲一名鄉鎮長,要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依靠全鎮幹部和社會各方力量,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以綠色發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爲取向,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爲主線,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羣衆增產增收爲抓手,發揚“爭、搶、拼,追、趕、超”的高縣“亮劍”精神,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緊盯發展第一要務,以“經濟發展”爲調研課題,經過深入基層、深入羣衆等開展了詳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文江鎮經濟發現現狀

文江鎮位於高縣中東部,幅員面積157。49平方公里,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轄31村6個社區56個居民小組,總人口8155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6929人。南廣河在境內穿流而過,地勢複雜,大部分屬深丘山區,最高海拔1081。2米,最低海拔325米,森林覆蓋率達35%。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紫砂泥、石英砂等。

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隨着各項政策的落實,鎮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基礎建設步伐加快,鄉村條件明顯改善,主導產業初具規模,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農村大局和諧穩定,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近年來,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2。07億元,年均增長5。7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7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4億元,年均增長1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12億,年均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6億元,年均增長11。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8元,年均增長10。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556元,年均增長25。07%。

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着經濟社會建設的快速穩步推進,文江鎮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周邊鄉鎮相比還有着一定的差距,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經濟總量偏小、結構單一,要素瓶頸制約加重,重大項目推進乏力,投資持續保持增長的難度加大。

二是新興產業支撐力不強,生態優勢轉化效益不高,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難度大,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產品附加值不高,實體經濟發展後勁不足。

三是經濟轉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逐漸顯現的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難度增大,信訪維穩仍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

四是財政收支矛盾凸顯,財稅缺乏新的增長點,各類剛性支出不斷增多,財政支出壓力增大。

五是公共服務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涉及羣衆切身利益的扶貧攻堅、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不少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三、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經濟轉型調結構,突出“三高”抓發展

調整發展思路,用高理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努力提升新常態下駕馭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能力;高水平服務中小微企業,正確應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高質效提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千方百計跟進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一是要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在產業轉型升級上克難關,以鄉村旅遊拉動一、二、三產業發展,以服務現有企業,孵化小微企業爲引擎,切實推進新興產業、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物流、休閒養生、新業態旅遊等項目建設。策劃、包裝、實施一批以“PPP模式”推進的項目,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城鎮開發、公共服務等領域。二是要強化項目要素保障,優化財政收支結構,着力培植新的稅源增長點。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着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整理,積極爭取啓動騰龍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全力保障煤、電、氣、水等生產生活要素。三是認真研判文江鎮域企業生存發展空間,制定“一企一策”幫扶方案,主動幫助企業解決要素瓶頸問題和生產經營難題,鼓勵企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引導企業從生產加工向研發設計、售後服務、使用全過程延伸,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產品培育。

(二)優化第三產業,突出“三園”建亮點

依託百里茶葉觀光長廊、高洲酒業生態園、黃草坪紅豆杉康養基地,打造3個鄉村旅遊示範亮點。一是以城郊結合部的劍南村、東山村、勝利村爲重點,力爭打造全縣最大的觀光采摘園。二是以高洲家園爲元素,打造以籟笏村爲中心的喀斯特地質園。三是以黃草坪爲中心,優化踏浪湖花河長廊,做大做強科毅茶業雲嶺五色採茶示範帶,發掘花莊村紅色遊旅文化底蘊,打造紅豆杉康養基地休閒園。

(三)社會事業重發展,突出“三業”抓提升

把教育、衛生、就業作爲政府工作的重點,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突出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提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水平。力爭柳湖幼兒園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完成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二是突出衛生事業全面發展。推進村級醫療站標準化建設,加強村醫生醫療防疫知識業務培訓,服務羣衆就近就醫,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範鎮創建,力爭縣一醫院、中醫院醫療水平大幅提升,不斷優化婦幼保健、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加強食品藥品管理,全力保障人民羣衆食品藥品安全。三是突出勞動就業保障持續發展。着力完善公共服務,堅持創業帶動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退伍軍人自主創業和返鄉人員回鄉創業,每年實施技能培訓2000人以上,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000個以上,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00人以上;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勞動保障所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作用。

(四)城鄉環境呈新景,突出“三化”抓整治

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打造力度,努力實現治理“五亂”標準化、城區管理優質化、新村建設標美化的目標。一是“五亂”治理標準化。認真落實《城鎮建設發展規劃》和《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規劃》,按照整治“垃圾亂扔、廣告亂貼、攤位亂擺、車輛亂停、工地亂象”的要求,加大城郊結合部、南廣河、宋江河沿線、農村公路沿線、村莊山溝等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力度,全面消除“髒、亂、差”現象,爭取創建爲省級衛生鎮,讓城鄉環境更乾淨更美麗。二是城區管建優質化。加強城區網格化、信息化和標準化管理,落實城區管理巡查機制,集中整治城區佔道經營、違章搭建、亂停亂放等行爲,保持良好城市秩序。加強柳湖公園、濱河公園和建設路、板橋、上車站三個農貿市場的綜合監管,規範小商販經營活動,處理好底層羣衆進城謀生與營造城鎮居民良好生活環境的關係。爭取啓動文江城區油化工程,加快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改善城區居民居住環境。主動融入縣上省級文明縣城、國家級衛生縣創建工作,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三是新村建設標美化。爭取易地搬遷和危房改造政策扶持,新建和改造農房10萬平方米以上,拓寬和硬化農村公路50公里以上,達到主要幹道通鄉村客運的道路標準,加大農村客運車輛的投入,進一步提高老百姓安全出行的便捷度。提升飲水質量,保障生產生活用水,擬在李家溝水庫下游新建大型集中供水點、新建整治山坪塘100口、新建整治溝渠50公里。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用電質量,完成第二輪農網升級改造任務,改造線路310公里、增設臺區16個、新增變壓器16個。改善生活能源,降低羣衆生活成本,提高羣衆生活質量,擴大民用天然氣覆蓋面,新鋪設管道50公里以上。

(五)依法治鎮全覆蓋,突出“三基”抓深化

加強宣傳、責任、治理工作,努力提升依法治鎮水平。一是宣傳教育全覆蓋,夯實輿論基礎。要深入推進“法律十二進”及基層法治示範創建工作,提高羣衆學法守法用法水平。按照省、市要求,認真組織開展“法治融入節日”活動,不斷增強羣衆法治意識。制發《法治扶貧工作制度》,廣泛開展法治宣傳、幫扶和教育,切實增強羣衆法治意識和致富創業動力,讓法治的陽光照亮每一個羣衆的心田。二是落實責任全覆蓋,夯實主體基礎。嚴格落實《文江鎮推進依法治鎮“一崗雙責”責任制》,與鎮、村(社區)、組幹部層層簽訂法治責任書,全面推行法治工作目標責任制,凸顯“關鍵少數”的示範作用。三是突出治理全覆蓋,夯實底部基礎。按照《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及時清理確認行政權力事項,執行好《重大行政決策“三合性審查”制度》,健全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裁量標準動態調整、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覈等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施細則》和現代社會治理體制,推行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工作,不斷提高全社會依法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堅決防止重大治安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大規模羣體性事件和重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我們將按照縣委確定的“圍繞一個定位”“鎖定一個目標”“發揚一種精神”“實施五大戰略”“推進7+1八大亮劍工程”發展思路,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經濟發展讓人民高興、政治清明讓人民高興、文化繁榮讓人民高興、社會和諧讓人民高興、生態優美讓人民高興”的各項優惠政策,用好用活各項惠民舉措,加快推進文江鎮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健康發展。

篇五: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鄉村新產業是利用農村設備與空間、農業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自然生態、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資源等,經過規劃設計,以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閒旅遊功能,增進民衆對農村與農業的體驗,提升旅遊品質,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的新型農業。xx市農業農村局和xx商學院組建調研小組,深入各縣(市、區)進行走訪蹲點調研,旨在釐清全市鄉村新產業發展現狀,總結典型案例的發展經驗,明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爲xx市鄉村新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我市鄉村新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鄉村新產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爲貫徹十九大精神,xx市委市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積極推動鄉村新產業的發展,並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圖1所示)。但xx地區的鄉村新產業與成熟發達的鄉村新產業市場相比,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相關管理知識,在運營商缺乏正規系統的培訓等。課題組選取xx鄉村新產業經營者作爲研究對象進行xx新產業發展現狀調查,剖析目前xx鄉村新產業的主要發展模式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建議,爲xx鄉村新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一)鄉村新產業類型分析

據調查,xx市鄉村新產業類型包括農家樂、採摘園、觀光農園、科技農園等等。從圖2可以看出,xx市鄉村經營農家樂的人數佔比30。61%,經營採摘農業園的人數佔比22。45%,經營觀光農業園的人數佔比12。24%,經營科技農業園的人數佔比6。12%,經營民俗樂園的人數佔比4。08%,經營農家民宿的人數佔比20。41%,經營其它類型新產業的佔比4。09%,可見農家樂、鄉村民宿、採摘果園這三個類型的新產業佔比已超過50%,是主要的鄉村新產業類型。

(二)鄉村新產業經營現狀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鄉村新產業經營年限在一年以內的數量佔比12。24%,經營年限在1~5年的數量佔比53。06%,經營年限在5~10年的數量佔比22。45%,經營年限在10年以上的數量佔比12。25%,可見xx鄉村新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經營時間基礎。從圖4可以看出,xx鄉村新產業經營者中各類投資主體均有涉及。其中私人投資所佔比例最高,爲71。44%;合作社投資佔比位居第二,爲12。24%;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的佔比一樣,都爲8。16%,鄉村新產業的投資主體主要爲私人投資。

xx鄉村新產業中含有特色餐飲的佔所調查的鄉村新產業總數的69。4%。其中,特色餐飲爲海、河鮮的佔所有特色餐飲種類的17。9%;山野菜佔12。8%;鄉土農家菜佔48。7%;民族風味菜佔5。1%;養生藥膳佔2。6%;其它佔12。9%。可見餐飲經營是新產業中比較常見的經營項目。而在有經營特色餐飲的新產業中,鄉土農家菜佔比最高。鄉土農家菜的材料取材方便,製作簡易,門檻較低,也具有一定特色,是比較好經營的種類。

xx鄉村新產業含有特色住宿佔所調查鄉村新產業總數的61。2%。其中經營農家普通民宿的佔所有住宿類型的53。3%;經營特色民居的佔23。3%;經營森林木屋的佔10%;經營江、海、湖景房的佔3。4%;經營其它類型的佔10%;可見大部分新產業經營會含有住宿項目。從住宿類型來看,大部分特色住宿是普通農家民宿,主打鄉村特色。這類住宿類型對選址、裝修等的要求較低,投入的成本不高,具有較大的性價比,是鄉村新產業經營者選擇經營項目時的首要選擇。隨着新產業的發展,民宿會不斷增多,民宿申辦一定要符合消防安全、治安安全、衛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同時要申請特種行業許可,遵守當地的《民宿管理辦法》。

xx鄉村新產業中特色休閒活動爲農事體驗的佔比爲31。8%;農產品採購的佔比爲9。1%;餐飲體驗的佔比爲27。3%,休閒娛樂和體育的佔比爲10。6%;當地風情和民俗的佔比爲9。1%;其它項目的佔比爲12。1%,可見農事體驗和餐飲體驗是比較常見的新產業經營項目。

xx鄉村新產業中特色農產品爲新鮮瓜果蔬菜的佔所有特色農產品的40。7%,本地家禽和養殖水產等的佔所有特色農產品的25。4%;農土特產乾貨佔所有特色農產品的5。1%;農產品的加工半加工、成品佔所有特色農產品的16。9%;其它佔所有特色農產品的11。9%,可見多數經營者更偏向於農產品產出的直接銷售,而不是對農產品進行初加工甚至深加工進行出售。xx的新產業農產品出售還處於初級階段,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更多通過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價值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xx鄉村新產業中推廣模式爲與旅行社合作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11。4%;推廣模式爲當地政府推薦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17。1%;推廣模式爲自建網絡營銷平臺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7。1%;推廣模式爲第三方網絡平臺推薦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21。4%;推廣模式爲當地行業協會推薦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11。4%;推廣模式爲電視、報紙等媒介廣告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11。6%;推廣模式爲其它的佔所有推廣模式的20%;其他推廣模式如口碑宣傳,朋友圈宣傳較多。從結果來看,xx新產業宣傳方式比較被動,多以推薦、口碑宣傳爲主,宣傳手段比較單一,難以達到好的宣傳推廣效果。

(三)鄉村新產業發展成效分析(政策滿意度)

從圖5可以看出,xx鄉村新產業經營者中,對xx政府促進新產業發展的政策非常瞭解的佔14。29%;瞭解的佔18。37%;瞭解一點的佔53。06%;不瞭解的佔14。28%。大部分經營者對政策有一定的瞭解,但瞭解的不深入。經營者限於自身素養,難以很全面的去了解相關政策,不利於新產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從圖6可以看出,xx鄉村新產業經營者中,對政府的監管管理非常滿意的佔20。41%;滿意的佔36。73%;一般的佔34。69;不滿意的佔6。12%;非常不滿意的佔2。05%。大部分經營者對政府部門的監管還是滿意的。從經營者對政府的政策瞭解程度來看,經營者對政策瞭解的不夠全面,因此對政府部門的滿意程度也難以全面體現監管是否達到政府的理想情況。

二、我市發展鄉村新產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通過調研結果來看,可以發現xx市鄉村新產業發展規模較小,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在營銷方面的手段也比較單一,難以看到效果,其主要靠口碑營銷的方式吸引客流。因其規模較小可以滿足自身經營,然而規模的擴大現代化的營銷方式必不可少。分散的農業園之間沒有形成規模化效益,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較低,不利於新產業整體的發展。而從訪談中經營者對於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更偏向於希望政府可以給予補貼,出臺政策等。可以看出xx政府雖對新產業發展採取積極態度,在一些政策、規劃方面仍然不夠完善。經營者自身素養問題也限制了採摘園的發展,沒有專業知識的配合,在項目的特色,整體的規劃來看也有其侷限性,單一的採摘項目會越來越缺乏市場競爭力,是否能可持續的發展這一問題也是值得思考的。

(一)鄉村新產業整體規模偏小,缺乏統一發展平臺

我市鄉村旅遊開發和經營者多爲當地農民,文化較低,忽視了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利用,使觀光農業旅遊項目功能不配套,大部分農莊果園只供遊人觀光,採摘果實,垂釣只供釣魚。尚未形成休閒鄉村旅遊所應有的氛圍。在項目設計模式上雷同,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產業和拳頭產品,同質化競爭趨勢明顯。

(二)鄉村新產業經營理念落後,不注重整體規劃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是鄉村新產業農莊,佔70%以上休閒農莊沒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在經營觀念上,一是整體觀念落後。開發者在進行休閒鄉村旅遊開發時,不注重規劃。在建築風格上只注重成本和耐用,不考慮圍邊與大自然的統一協調,沒有融合當地的鄉村風貌。同時,開發者還經常“跟風”,見什麼賺錢搞什麼,大家都一窩蜂的上,結果市場不買賬,造成資源閒置浪費。二是經營理念有偏差。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市場定位不準,經營理念有偏差,從而產生了兩種誤區:一方面只注重休閒旅遊功能,沒有建立農業產業基地,經營收入波動起伏較大。三是開發環境較差,部分投資者在開發建設中,會遇到當地百姓的阻工、鬧事。如:瀘陽鎮的伊江莊園,目前游泳池主體工程已建好,泉水一直引不進來,當地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休閒旅遊開發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一些鄉村旅遊景點的花海中間夾雜有一小塊荒地,十分影響景觀,而那小塊荒地就是當地百姓不願意流轉的土地。

(三)鄉村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差,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休閒農莊面臨着三個方面的制約: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差。目前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成爲制約鄉村旅遊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一些鄉村旅遊景點的公路,路面狹窄、路基狀況差,存在安全隱患,鄉村旅遊景區景點進入性和可容性以及景區點互通連接性差,使衆多遊客“望路生畏”。二是公共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缺乏上檔次的酒店、賓館,旅遊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旅遊休憩服務設施不足,缺少必要的停車場地、旅遊公廁以及休息場所等設施。三是休閒旅遊融資難,雖然國務院、農業部、省政府對發展鄉村旅遊都出臺了相關文件及鼓勵措施,爲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廣闊空間。但在推進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難以突破資金和發展機制瓶頸,大多數縣沒有成立休閒旅遊開發投資公司,沒有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旅遊投資領域。職能部門配合協調不力。

(四)鄉村新產業存在分散經營,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多數休閒農莊沒有專門的經營管理團隊,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才。在安全、餐飲、住宿、環保、衛生、服務等多方面的行業標準和規範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務水平不高。衛生習慣較差、服務意識淡薄,鄉村旅遊景點缺乏規範管理,通過院校培訓培養的旅遊人才不願到農村就業等原因。鄉村旅遊產業從創意、策劃、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我市鄉村新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產業是鄉村最重要的經濟基礎,產業振興尤其是農業產業發展,不僅能夠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而且能夠提供更優質、更安全、更健康的高品質農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其次,通過產業振興,可以爲鄉村振興提供可靠的收入來源,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再次,產業振興能夠進一步提升鄉村吸引力和人才隊伍、人力資源的凝聚力,使鄉村真正成爲創新創業的樂土。近年來,xx堅持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村休閒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動農業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有效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面對新時期的工作要求,鄉村新產業發展要做到:

(一)要堅持規劃引領

一是堅持統籌謀劃。鄉村新產業發展依託的多數資源分佈於農村,它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要把發展鄉村休閒經濟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之一,通盤考慮,鄉村休閒經濟發展的目標、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式都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將有發展潛力的鄉村休閒旅遊點列入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併兼顧農民生產生活和遊客休閒旅遊的雙重需求,以保證二者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相得益彰。

二是堅持錯位佈局。制定鄉村新產業發展規劃,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貫徹“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特色的原則。”

三是堅持因地制宜。要認真調查和分析本地區的區位條件、資源優勢、市場客源及周圍環境條件,明確區域功能定位,制定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構建主導產業,樹立旅遊品牌;要重視鄉村文化資源的開發,突出鄉村特色。

(二)要突顯鄉村特色

一是突出生態特色。要鼓勵農戶利用閒暇開小飯店、小旅社(客棧)和銷售綠色農產品,支持村集體投資或引資開發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引導企業發展一些農民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休閒旅遊項目和配套產業,帶動周邊規模較小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的發展。

二是突出鄉土特色。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鄉村新產業立足於鄉村,關係到農業生產經營、農村文化開發和農村自然資源環境保護等多方面。因此,發展鄉村新產業必須突出特色,應該以“農”字爲特色,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特別是要設計特色體驗項目,用“特色”這塊招牌樹立形象、吸引遊客。

三是突出農旅特色。發展休閒經濟應有所選擇,有所保留,忌不顧實際、盲目跟從。保持與發揮本色,才能讓休閒經濟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不要盲目模仿他鄉風貌,也不要只顧迎合當時潮流,更不要爲求一時之利造成水土資源流失、生態環境惡化。

(三)要壯大產業鏈條

一是全環節升級。要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宣傳促銷,充分利用農村各種節慶假日,組織觀光旅遊,舉辦展覽會、科普培訓等活動,進行大力宣傳。加強與周邊旅遊景區(點)的結合,加強與旅行社的合作,提高鄉村新產業景點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遊客,擴大鄉村新產業的市場。

二是全鏈條升值。鄉村新產業的全鏈條升值是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的切入口,從廣義上來講,鄉村新產業升級包含農業和一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產業升級,如農產品加工業升級、鄉村旅遊休閒業升級等等。依託鄉村自然資源和科技創新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爲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發展,以及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進農業、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努力方向。

(四)要強化要素支撐

一是要破解用地、資金、人才發展短板。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氣旺則鄉村旺。要認識到人才的重大作用和重要貢獻,切實保護好人才智力勞動的合法所得,留得住“土專家”“田秀才”農創客”新農人”,堅定人才紮根農村的信心,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爲體面的職業,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爲鄉村產業振興注入生生不息的動力。針對農民投資者參與鄉村休閒旅遊在稅收、信貸方面的支持,尤其對欠發達地區積蓄少的農戶在項目開始啓動前給予一定支持,對鄉村新產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培育鄉村休閒合作經濟組織,將分散的村落、農莊、庭院和市場有機銜接起來,提高產業區域的系列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鄉村新產業活動中的一切行爲活動都是爲了追求其各種社會羣體最大利益的滿足。這就需要通過整合以達到協調、和諧與共贏。特別要強調的是讓當地民直接參與,成爲鄉村新產業開發的主體、建設的主體、服務的主體;同時也是利益的主體、發展享受的主體,使廣大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纔是發展鄉村新產業的關鍵,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要強化組織保障措施。政策引導對加快新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政府應健全有利於鄉村休閒經濟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相關機制。重視對廣大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的培養,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組織振興爲產業振興提供製度保障,有戰鬥力、服務意識強的基層黨組織就是招引“鳳凰”的“梧桐樹”,是領導好、組織好、服務好鄉村產業振興的根本性保證。休閒農業企業、鄉村社區及其農民、鄉村新產業遊客,都是鄉村新產業的參與主體,他們在鄉村新產業交往中的互動行爲都各有其所圖。只有構建其多贏的一體化格局,形成協調和諧的環境纔會使鄉村新產業獲得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使其吸納更多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五)要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結合xx本地實際。傳統優勢產業有市場基礎,也符合農民的種植習慣和人力資本積累,與之相結合更容易規模化,更容易成功。發展什麼產業,必須與本地已有的市場體系相結合。農業產業發展不是簡單的種植或養殖這樣的生產問題,而是生產資料供應、生產、加工、銷售等整個產業鏈條和市場體系的問題,如果不顧本地已有的市場體系,完全另起爐竈,那麼產業發展的成本會非常高昂,容易失敗。發展什麼產業,必須與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結合。

二是以農民爲主體,以農民實際受益爲最終目標。如果產業興旺了,但農民沒有真正得到利益,那麼這種產業興旺也是失敗的。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以中老年農民爲主,規模小,經營分散,這種現實狀況決定了實現產業興旺需要農民的組織化。只有把農民真正組織起來,成立像合作社這樣的經濟組織,才能實現產業的規模化,才能使農民真正具有市場勢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只有把農民真正組織起來,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才能真正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農民的組織化需要當地或返鄉創業的經濟能人引領和牽頭,需要利用與本地契合的鄉規民約、風土人情等組織資源,需要完善組織內部的治理機制。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29653.html

  • 標籤: 鄉村 我市 調研 精選 特色產業 關於近視眼的研究報告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推進我市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