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精選9篇)作文

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04W 次

篇一: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精選9篇)

爲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積極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教育活動,近期,青島上清路小學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教育師,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鄭喜峯教授,爲學校家長帶來了《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的線上講座。講座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積極反響,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引力課程欄目,將家長們的心得、經驗、感受進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國家亦是家,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懷“國之大者”,承擔起培養孩子的主體責任。因爲站在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高度,讓家長好好學習,讓家庭發揮作用,才能爲國家培養可堪大用的棟樑之材,通過學習《家校共育賦能成長》講座,我有以下感受,與各位家長分享。

一是在行動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學”而“思”

學無止境,“雙減”背景下,對“學”的理解不應僅侷限於課本,社會課堂、家庭課堂相比於學校課堂範圍更廣闊,知識更豐富,呈現形式更生動,更利於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應將眼光放長遠,由父母當孩子的老師,也學着老師的樣子,抽空多備備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課,多爲孩子上一節有意義的素質教育課,爲孩子“鬆”增加作業、趕赴培訓班的“綁”,“開”增長見識、提高素質的“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常用這句話與孩子溝通,課堂中孩子都瞪着眼睛在聽,唯有那些善思考、愛琢磨、凡是問個爲什麼的孩子,才能快速讓知識入腦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謂“學”“思”結合,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營造一種共同思考、相互幫助的氛圍,打破家長式、管教式溝通方式,放低姿態,站到孩子視角,引導孩子思考將書本枯燥的鉛字轉化爲現實看得見、摸得着的事物、人物,讓孩子成爲主角,主動思考、主動作爲,才能將“減”下來的時間,充分利用到培養“加”上去的能力中來。

二是在思想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身邊有因爲孩子引導方式不當,而導致負面結果的例子,甚至結局令人掩面而泣,這與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關聯。當四名朝氣少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在天安門廣場吶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時,孩子很激動,也跟着說了一遍。那時我感覺孩子是有所觸動的,“愛黨、愛國”的思想意識已經萌芽,需要進一步正確引導。當下,在學校大抓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家庭也應該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雙減”後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勵志小故事、觀一次紅色教育展、寫一篇深刻讀後感,幫助孩子回眸黨領導人民齊心協力浴血奮戰書寫的百年曆史,讓孩子做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奮鬥者,而非隨波逐流的物質人,也就不會出現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的極端行爲。而這一切的實現,並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長期規劃,找到與孩子的共鳴點,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來。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所謂“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說認知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我認爲教育成果,應以孩子未來是否能正確的“行”爲檢驗標準。家庭中,應多些爲人處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人格塑造、能力鍛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選擇上作出有價值、有意義、不偏離軌道的判斷,讓孩子實現光榮與夢想,我想這也正契合了“素質教育”、“雙減”最本真的目的

篇二: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爲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積極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教育活動,近期,青島上清路小學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教育師,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鄭喜峯教授,爲學校家長帶來了《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的線上講座。講座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積極反響,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引力課程欄目,將家長們的心得、經驗、感受進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孩子成才!

“雙減”政策落地後,中國的教育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將更加註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面對全新的挑戰,家長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壓力。11月18日鄭喜峯教授的《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線上培訓課,讓我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通過鄭老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我清晰的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我們作爲父母,如何做孩子的“人生規劃師”,做孩子的“學習引航者”,做孩子的“成長引路人”;家長要做終身學習者,才能爲孩子樹立榜樣。

鄭老師的講座,讓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父母之愛子,必爲之計深遠。這讓我想起奧利弗·布朗關於教育的觀點。

1950年,美國的一位黑人父親奧利弗·布朗爲了讓自己的女兒到家附近的白人小學上學,而向法院,並起訴獲勝。這個案例後來成爲了美國司法系統裏反對種族歧視的一個經典案例。

奧利弗·布朗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觀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他說: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爲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請記住,這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記住不是別人,不是社會,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之後,才能依據孩子自身的優勢,着重培養孩子成爲最好的他自己所具備的各種能力,不僅包括終身學習的習慣,還有思維能力的訓練、其他軟實力的塑造:思維習慣、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領導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全球視野、適應性和探索能力、決策能力、創造力,抗挫能力等。家長要真正以欣賞、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一切,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分數上,着重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這樣孩子的習慣越來越好,能力越來越強,“不用揚鞭自奮蹄”,從而成長爲孩子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次家長學校線上培訓,是家校共育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更是一場及時雨,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讓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更加自信從容。

篇三: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今天聽了陳默老師的演講,深深的觸動了我,陳老師用一個詞簡單明瞭的概括了父母的內心世界,那就是焦慮。我記得第一次參加彭儀萌一年級入學家長會的時候,校長一再和我們強調要調整心態,讓我們成爲牽着蝸牛去散步的人。裏面幾句話當時看了就看了,今天再次回看,內心再一次觸動,講的多麼的真切和形象。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

學會等待:牽蝸牛的人就是我們這些家長,蝸牛就是才上小學的學生,我們催促,我們唬叫,我們責備,正是因爲我們的焦慮。而我們的焦慮來自和別人的對比,來自我們自身的不自信。陳老師一再強調我們要學會等待,這就是對蝸牛的態度,蝸牛本來就走得慢,這個慢是被我們成年人定義的,而不是來自蝸牛世界的慢。他們其實已經很辛苦了。既然是去散步,就應該一起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這也是一種成長,也是蝸牛該有的步伐。

減少對比:我們之所以催,之所以責備,是因爲我們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永遠在別人家。在比較中,催促他們快速成長,但卻是偃苗助長。

雙減之下,我們要如何做,我談談我自己的想法:

1、雙減,是一項國策,是爲了減輕教育對家庭的負擔,減輕對學生學習的壓力。目前的教育,我覺得是金錢和時間的比拼,父母經濟壓力大,孩子學習壓力大。

2、雙減,減少和別人的對比,減低自己的虛榮心。孩子是我們的一切,但學習不是孩子的一切,我們學會等待,我們不用他們和別人家的小孩對比,不再把孩子的成績好壞成爲我們吹噓的資本。

3、雙減,減少過高的期望,減少不必要的投入。行行出狀元,行行要人才,培養他們真正需要的,喜歡的,減少自己的壓力,也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篇四: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陳默老師分析了“雙減”教育新政下父母焦慮的症狀以及產生原因,深入淺出地講述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爲和觀念。一直以來,我們秉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這是錯誤的。孩子們就像花兒,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擁有着不同的花期,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靜待花開就好!過度地催逼孩子、不自覺地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不僅使自己焦慮,還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很不利。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篇五: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洪明老師在會上提出,兒童是人,與父母一樣,與成人一樣,有完整的人格,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的意志,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不僅僅是關注他的學習。現代社會家長存在四個誤區:喜歡攀比、注重分數、喜歡搶跑和過度學習,這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信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邊緣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不是最高的期待纔是最好的期待,適合的期待纔是最好的期待。

篇六: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觀看了各位專家和教授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後,我深受感動。當前社會,教育內卷嚴重、家長普遍焦慮,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減輕孩子學業課業負擔。作爲家長,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助力孩子全方位發展。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我們需要改變唯學習論、唯分數論的價值觀;我們需要靜心澆灌,靜待花開。

篇七: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王殿軍校長關於家校政社協同共育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與學校應該是互相支持、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的,學校教育會影響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也會反過來影響學校教育的成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雙減”政策下,相信家校共育的成果會更顯著,孩子們的能力會得到更多、更全面的發展。

篇八: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隨着孩子的逐漸長大,我時常反思什麼樣的教育和陪伴纔是最好、最合適孩子成長的。期待是一種目標,投入是一個過程。學習只是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孩子有堅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靈。我們要學着跟孩子交流,在孩子不能完全辨別好壞時,我們可以適當讓他自己去嘗試,實踐見真知!一次真實的經歷遠超千叮萬囑。讓我們以期待爲目標,耐心面對,用心陪伴,將孩子慢慢引入一個適合他的軌道。

篇九: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聽了陳默老師“雙減”之下父母如何應對的講座後,我有以下感受:首先,家長不要給孩子傳遞過多的焦慮,不斷催促孩子學習,傳遞焦慮會導致孩子壓力過大,學習時難以集中注意力;其次,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要承認個體差異;最後,家長要做好角色定位和情緒管理,幫助孩子做好心理調節,可以多陪孩子去圖書館,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22045.html

  • 標籤: 協同 精選 賦能 觀後感 育人 戰狼2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