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月光曲教案(精選5篇)作文

月光曲教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18W 次

篇一:月光曲教案

月光曲教案(精選5篇)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藉着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的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二、教學設計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思想,我是這樣設計的:本課8個生字。第一課時完成生字、詞語的教學,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的大意,並完成課後第四題的練習。第二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學目標: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c)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2、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音樂導入。

1、同學們,請聽。(播放樂曲《月光曲》)

2、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它叫“月光曲”,是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即興創作的。貝多芬被公認爲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被世人尊稱爲“樂聖”。關於這首曲子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二、)請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想一想:這個故事先講什麼?接着講什麼?最後講什麼?(隨機板書:貝多芬、走近茅屋、彈奏一曲、即興創作)

(三、)談話激趣:

1、貝多芬作爲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並且無償爲窮苦人盲姑娘彈奏,彈了一曲,又彈一曲《月光曲》,這第二次彈奏的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從“花了一夜功夫,把剛纔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譜寫好的。)

2、顯然,貝多芬是在小茅屋裏乘着興致把曲子彈奏出來,而後追記的。我們知道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那麼是怎樣的情境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名曲的呢?

(四、)教學3——8自然段。

1、請默看3——8自然段,拿筆,看看你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或者哪些標點符號讀懂了什麼?在有關句子、詞語、標點符號旁寫上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彙報,並及時指導感情朗讀。

生:我從姑娘說的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那該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麼喜愛音樂,多麼想去聽音樂會呀!

師:你體會得好。那麼,你能不能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迫切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抽讀、齊讀)

生:我還從皮鞋匠說的話中的兩個“太”字,讀懂了皮鞋匠很愛妹妹,但他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心裏難過。

師:體會得好!他當時的心裏只是一些難過嗎?

生:不是的,是很難過。

師:對,很難過。難過得……(師指自己的心)

生:心裏很痛。

師:對,皮鞋匠當時心裏隱隱作痛。那麼怎樣讀這句才能表現出皮鞋匠買不起入場券時心裏隱隱痛楚呢?

(指導讀好皮鞋匠的話)

生:我還從盲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知道盲姑娘也很愛哥哥,她很懂事。

師:你體會得好!看來,你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1:我還從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看出貝多芬很同情窮兄妹倆,他是一個大音樂家,但他不拿架子,卻還那樣熱情地要爲盲姑娘彈奏。

生2:我還從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知道盲姑娘發現彈琴的人是貝多芬本人的時候,她很驚喜,有些不相信。

生3:我要補充。從這裏的兩個“!”可以看出盲姑娘確實很激動,她讚美貝多芬的鋼琴彈得好。

師:只是好嗎?

衆生:不只是好,是特別好。

師:從哪個詞語能看出?

生1:從“純熟”可以看出貝多芬的鋼琴彈得特別好,他彈琴的技術很高超,可以說是出神入化。

生2:我要補充,我認爲當時盲姑娘驚喜的原因是她認爲此人肯定是貝多芬本人,因爲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曲子彈得這樣純熟,如果是其他人的話,就不一定彈得這樣好。

師:盲姑娘可是看不見的呀!她憑什麼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

生: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樂,她懂音樂,她知道只有創作樂曲的本人才能彈得這麼純熟,所以她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

師:你們體會得都很好。那麼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讚美、驚喜表現出來呢?

師:同學們,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後,他作何反應?

衆生:貝多芬沒有回答。

師:他怎麼不回答?他當時怎麼想的?

生1:我認爲他不回答的原因是他不想張揚自己,他當時可能在想,還是不回答盲姑娘吧,她喜愛音樂,我就再給她彈一曲吧!

生2:我認爲貝多芬當時聽了盲姑娘的話也很激動,他來不及回答,當時他很驚訝:啊,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這麼懂音樂,這個盲姑娘不簡單呀!

師:你們真會想象,會體會。同學們,貝多芬發現盲姑娘很懂音樂,你們想,“我”懂音樂,她懂音樂,這叫什麼?

衆生:這叫“知音”!

師:對,這叫“知音”。大家都知道知音難覓呀!在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個知音,而這個知音是正常人嗎?

生:不是的,她是殘疾人,是盲人。

師:對,這個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個才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呀!貝多芬此時的心裏能不激動嗎?所以他問盲姑娘……

生齊答:“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出示插圖)

師:此時此刻,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吹起了茅屋裏破舊的窗簾。那皎潔的圓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你們看到了什麼?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圖上的情景描述出來嗎?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是那麼美麗。這時,貝多芬不由彈起了琴鍵,窮兄妹倆聽得是那樣認真。

師:文中是怎樣描寫圖上的內容的?

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寫圖上的內容。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輕輕地、美美的讀第八自然段吧,讓我們細細地體會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八自然段的內容)

(五)教學9——10自然段內容。

(《月光曲》響起)

d)師:同學們,你們聽見了什麼?

生:我聽見音樂開始很慢,接着逐漸快起來,最後又快又強。

e)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文中是怎樣用文字來描述這段曲調的呢?找一找,找出來畫上“﹏﹏”。

f)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師隨機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對着大海……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是怎樣的?

(出示選擇題)

根據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調是(),請選出合理的答案,並說出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3)抽生選擇。

生:我選擇a。因爲月亮開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這時,音樂應該是舒緩的;接着,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微雲在月光的照耀下飄動着,音樂應該是明快的;最後,風起浪涌,月光下的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音樂應該是高昂激越的。

(4)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來聽聽《月光曲》,看看曲調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樣。(放音樂)

(5)把眼睛睜開,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這麼美的樂曲,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呢?

(6)試讀、抽讀、範讀、再抽讀、配樂讀。

(六)引導學生聯想。

1、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們有問題問嗎?

生:爲什麼皮鞋匠聽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呢?(抽生解答)

2、引讀“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3、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麼?(抽生解答)

4、引讀10自然段。體會並讀好“陶醉”、“甦醒”。

5、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黃老師相信我們五、三班的59位同學,你們聽了《月光曲》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放樂曲)

6、抽生談談聽了《月光曲》後產生的聯想。

(七)學完了課文,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八)總結擴展。

1、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8——10自然段。

2、同學們,學完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呢?或者是你想對圖中的哪一個人物說說心裏話?(隨機板書:有才華、有愛心)

3、同學們,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樂曲,想聽嗎?不過,聽完以後要把聯想到的景象告訴大家。(放《苗嶺的早晨》)

4、抽生談談聯想到的景象。

(九)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8——10自然段。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聯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3、上網或查資料進一步瞭解貝多芬。

板書:10、月光曲

走近茅屋

貝多芬彈奏一曲有才華、有愛心

即興創作

篇二:月光曲教案

一、概述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第八組第二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秋天的月夜,走進簡陋的茅屋爲窮兄妹彈琴,他觸景生情,譜寫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2、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準確理解詞語的能力

2、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頭腦中轉換成畫面,在用語言描述出來。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關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北師大版教材、字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

同學們,你們這支曲子好聽嗎,你們知道它是誰創作的嗎?(貝多芬)

對,它的作者就是號稱平民音樂家的——貝多芬。他還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貝多芬是多麼得熱愛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偉大的音樂家。

你們想知道這支美妙的曲子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與平民之間發生的一個感人的故事,並用心靈感受他爲故事中的窮兄妹倆即興創作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整體感知。

學生小聲快速讀課文,回答老師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合作探究

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件,老師描述情境。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聽到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解釋:斷斷續續

(2)這琴聲爲什麼引起他的特別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提問:當貝多芬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從這僻靜的小鎮上傳出,且在彈他的曲子時,他會怎麼想?

學生甲:他會想,在小鎮上有人彈我的曲子,真榮幸。

學生乙:他會想,彈琴的人一定熱愛音樂。

2、學生聽着描述進入情境,暢談感受。

(課堂是學生的,爲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說出來。創設情境可使學生自然地抒發。給學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導學生說話要完整,學會表達。讓學生圈點,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三)學習第3至第6自然段

1、提問:貝多芬爲什麼要走進茅屋呢?(兄妹的對話)

學習第3自然段。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重點理解句子: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悽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覆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3、貝多芬走進茅屋幹了什麼?(彈琴)

(1)他爲什麼彈琴?聽到這話,看到這情形,這一切使貝多芬想到什麼?激起貝多芬怎樣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貝多芬懷着這種感情,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2)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麼反應?

(3)爲什麼盲姑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4、品讀盲姑娘的語言。

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演奏後的表現,重點研讀她的語言“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①這裏又用二個感嘆號表現盲姑娘聽了貝多芬演奏後的激動之情。

②純熟:很熟練。近義詞:嫺熟。深:感情表達得特別深厚,感染人。這是盲姑娘對貝多芬演奏發自內心的評價。

③您,您也說明聰明的盲姑娘由剛纔高超的演奏和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斷出了事實,她的激動更無法表達。

(四)學習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彈奏月光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裏彈奏《月光曲》的。

在這茅屋裏,此時能看到什麼,聽到了什麼?讓學生懂得什麼是實實在在的事物。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着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什麼?月光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這時海面上怎麼樣?

(3)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嗎?爲什麼他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指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聯想,進而講述聯想和實在事物之間的關係。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怎樣?(“睜着不大的眼睛”。恬靜是什麼意思)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分組合作,帶着問題自學。

2、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3、老師點評,描述性小結。

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又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4、老師朗讀,播放《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五)學習第11自然段

樂曲彈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覺了沒有?爲什麼沒能及時發覺貝多芬的離去?(他們被優美的琴聲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1、指名讀。想一想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學生甲:心情激動。

學生乙:從“飛奔”這個詞語可以體會出來。

2、記的是什麼曲子?(《月光曲》)

3、爲什麼要連夜把它記下來。(引導學生想一想,貝多芬在散步時,有沒有想到創作《月光曲》)

4、貝多芬回到旅館記錄《月光曲》時,他可能怎麼寫?怎麼想?(鼓勵學生描述)

(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運用實實在在的景物和聯想。

四、總結全文

學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是對勞苦大衆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於《月光曲》創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篇三:月光曲教案

(設計理念)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師生生命甦醒、激越、成長的過程,能從新課程觀的高度,從生命成長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目光,演繹一種開放的語文課堂文化。本設計旨在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理解、體驗、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讀爲載體、以感悟爲主線、以引領學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聯想畫一般意境爲重點,感受音樂大師詩一樣的情懷。

(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事物與聯想,並初步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體會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情和景

(教學時間)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鋼琴曲《月光曲》及相關課件

(教學流程)

一、整體入手新授課文

二、變序教學體悟情感

1、品讀欣賞,想象“月光曲”的景和情

(1)漫談對月光曲的認識。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皮鞋匠聽貝多芬彈奏,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幅畫面?

出示音樂課件:①“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眼前出現的畫面就藏在語言文字之中。水天相連的地方出現一道銀光,銀光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輕紗似的微雲,海面上風平浪靜,給人輕鬆、舒暢之感,音樂柔和、舒緩、有細微跳躍;這幾句要讀得緩慢、平靜。②“忽然……”這一段的樂曲節奏明快、激昂;朗讀時,語速加快、激昂有力。

(2)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麼?“皮鞋匠看看妹妹……大海”這一長句。由盲姑娘的神態而產生的聯想。(聯想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使你所寫的事物與未曾出現的事物巧妙地聯繫起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①既使我們聽到了美好的音樂,又讓我們看到了動人的情景。②曲子裏的月光美和生活中的月光美被“聯想”這個橋樑巧妙地溝通了。③聯想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幅圖畫,使文章內容更充實,表達的感情更深刻。但聯想一定要真切自然,千萬不能牽強附會,因文害意。

(3)讀中感悟:師讀(實在事物)、生讀(聯想);男女生讀,分辨事物(看得見,聽得到的實在的東西)與聯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想象)。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4)從兄妹倆的美妙聯想中你體會到什麼?爲什麼兄妹倆會由平靜的海面想象到波濤洶涌的大海呢?

2、品讀文字,理解感悟音樂與故事的聯繫

第一幅畫面:秋夜散步聽琴聲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幽靜:幽雅寂靜,心情悠閒,或擡頭望月,或側耳傾聽天籟之聲,就像平靜的海面。)

(2)斷斷續續(時而中斷)的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會這麼想:彈的正是我作的曲子,怎麼彈的這麼不熟呢?這麼晚了,是誰還不休息,這樣刻苦練琴?我要不要去幫助他呢?

(3)貝多芬認爲自己的音樂是獻給人民的;我的藝術應當爲貧苦的人造福。因此,他向茅屋走去。

3、第二幅畫面:聽對話彈樂曲

(1)體會人物感情:(哥哥關心妹妹,妹妹體貼哥哥,多麼動人的骨肉之情)“隨便”即“不放在心上,不在意”(妹妹懂事、渴望、安慰)。

(2)傳授讀書方法: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情感。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感情,然後再把這種感情正確地朗讀出來。)

(3)指導對話朗讀:妹妹的話讀出渴望的心情;哥哥的話讀出難過、內疚的語氣。

(4)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可能會怎麼想?

①“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富人花錢如流水,窮人連張音樂會的票都買不起。”②“我的音樂要獻給人民。這是多麼好的一次機會啊!”③“這一對兄妹多麼懂事啊!姑娘又這麼渴望聽我的彈奏,我應該爲她彈奏一曲。”

(5)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他走進茅屋,貝多芬進屋看到的和聽到的是一致的。①“窮”──點一支蠟燭;②“多難,總記不住”──雙目失明;貝多芬聽到他們的談話,又看到了窮兄妹倆,激起了他強烈的同情心。同情、愛憐之感油然而生,這時,他的心中彷彿平靜的海面,穿過縷縷薄雲,並情不自禁地彈了一曲。

(6)貝多芬彈完第一曲,盲姑娘①聽得入了神,②激動地說(指導讀這一句話,解釋“純熟”)並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①這樣純熟的技藝,這樣深沉的感情,只有貝多芬才能做到。②當時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

(7)貝多芬用琴聲回答了盲姑娘的問話。

①啊,多可愛的盲姑娘!你雖然窮,卻這樣愛好音樂,而且竟有這樣高的理解水平,欣賞能力。“我在劇院歌廳裏,爲達官貴人演奏,他們卻不懂我的音樂,不明我的心聲!”

②他像是找到了知音,激動不已,感情的波濤終於衝開了閘門,奔騰翻滾。就像“海面刮……岸邊涌過來”,不正形象地表達了貝多芬當時心情的不平嗎?這時他的感情正處於一種激情狀態,靈感頓生,開始即興創作《月光曲》。

4、第三幅畫面:彈奏“月光曲”

(1)理解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環境。

(清幽:秀麗而清靜)(秋天的夜晚,明月當空)(童話般的仙境中)(周圍的環境清幽靜美,貝多芬遇到知音心中掀起的萬丈波瀾,此時此景,他心潮起伏,觸景生情,按起琴鍵來)

(2)《月光曲》由此而生。貝多芬通過琴聲,用音樂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5、第四幅畫面:記錄“月光曲”

(1)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沒有發覺,反襯《月光曲》感人的魅力;

(2)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完全陶醉在他的樂曲中,尤其是給盲姑娘帶來了歡樂和幸福,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他也激動萬分。

(3)貝多芬爲什麼要飛奔回旅店連夜記錄下來?想一想,貝多芬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靈感是稍縱即逝的,是茅屋的人、物、情、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和慾望。)

三、拓展延伸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把故事、音樂、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到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

2、談談你對貝多芬的瞭解;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評價貝多芬。

四、開放練習讀寫結合

1、選一首你喜歡的樂曲,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2、《貝多芬回到客店》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可能怎麼寫,怎麼想?

要求:(1)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貝多芬在追憶時,眼前可能出現什麼景象?在敘事中加入恰當的聯想。

篇四:月光曲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並理解“蠟燭、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鍵”等詞語。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在質疑理解、感情朗讀、想像寫話的語言實踐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瞭解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3.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窮姑娘彈琴。從第九小節中感受貝多芬內心情感的變化,月光曲曲子旋律的變化。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欣賞導入

1、欣賞《月光曲》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曲子?對,就是貝多芬的《月光曲》,還可以說《月光奏鳴曲》或《月光》。

2、關於貝多芬,你瞭解多少?結合資料袋。

貝多非有句名言:我的音樂只爲窮人而做,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那是多麼開心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去走進《月光曲》,觸摸一個美麗的傳說,去感受貝多芬的這句話。

二、初讀課文

1、生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說說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檢測生字詞。

3、指名說說主要內容。

4教師引出問題: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扣住主問題,感悟品讀。

到底是什麼打動了他的心呢?請同學默讀課文,畫出來,選擇有感觸的地方寫寫批註。

語段一: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1、隨便說說是什麼意思?

2、隨便說說指哪句話?

3、她的話真的是隨便說說的嗎?那她爲什麼又這樣說呢?

4、貝多芬從這一句話中聽出了什麼?

(1)盲姑娘家境貧窮。(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貧窮?)

(2)盲姑娘熱愛音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熱愛音樂?)

師:姑娘雖然雙目失明,但她依然熱愛着生活,姑娘雖然家境貧困,但是她並不放棄對藝術的嚮往與追求。貝多芬的心被觸動了,你也一定被觸動了,請你來讀讀。讀出你內心的情感來。

3、貝多芬從兄妹倆的整段對話中還聽出了什麼?

(1)妹妹的懂事、兄妹倆之間的相互關懷與體諒等。(感情朗讀)

(2)師:盲姑娘這麼貧窮,但是這麼熱愛音樂,又這麼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動了,讓我們來分教色讀讀對話。

語段二: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纔彈的那首曲子來……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1、學生質疑。

讀到現在,你最想提什麼問題?

預設問題一:盲姑娘什麼也看不見,爲什麼知道她是貝多芬?

不馬上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回答。

預設問題二:貝多芬爲什麼不回答?

暫時放一放。

預設問題三: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已經滿足了盲姑娘的心願,他爲什麼還要再彈一首曲子?

預設問題四:貝多芬爲什麼稱盲姑娘爲“您”?

讓學生回答:出於禮貌,尊重別人。

2、重點解決:盲姑娘怎麼第一次就聽出了這是貝多芬?貝多芬爲什麼要給他再彈一首曲子?

引導學生聯繫上篇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來理解他們的知音之見。

感情朗讀。

朗讀對話。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貝多芬的《月光曲》永遠地留在了人們的心中。這到底是一首怎樣的曲子呢?請快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感受樂曲的美妙,分清聯想與現實

1、初讀第九段,想象畫面

2、簡單概括,分清層次

(1)試用一句話或一個小標題來概括這幅畫面的內容。

(2)這個畫面是由幾個不同的情景組成的呢?

(3)學生劃分,概括,交流,教師導讀,出示該段文字,每個情景用不同顏色標明。展示相應情景圖片,理解“微波粼粼”“一縷”“波濤洶涌”等詞語,整理板書。(板書: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波濤洶涌)(展示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3、嘗試有感情地朗讀,比比誰的朗讀最精彩

(1)這三個情景一樣嗎?有變化嗎?分別該用怎樣的語氣和節奏來朗讀呢?

(2)指名談談並分別試讀,師生評價。

(3)激勵學生間進行比賽、挑戰,入情入境地讀,美美地讀。

4、理解聯想及其產生的原因

(1)這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情景真的是皮鞋匠親眼見到的嗎?這月亮的升起,升高,這海面由微波粼粼變得波濤洶涌,真的是剛纔發生的事實嗎?

(2)哪些句子所寫的內容是皮鞋匠的聯想?哪些是盲姑娘的聯想?請用“___________”勾出來。

(3)什麼叫聯想?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聯想是由什麼引起的?

(4)爲什麼聽到琴聲就會聯想到月光下大海的變化呢?猜想一下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詞語來描繪貝多芬《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板書:輕柔舒緩;歡快流暢;激烈雄壯)

5、總結,領悟,弄清聯想與現實的聯繫

引導把板書連起來說一說,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和兄妹倆的聯想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6、欣賞《月光曲》,放飛想象的翅膀

(1)作者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示了樂曲優美的旋律與節奏,想不想親耳聽聽?輕輕地閉上眼睛,請放飛你們想象的翅膀!(播放《月光曲》片段)

(2)聽了音樂,請學生談感受。

(3)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誇誇咱們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7、激情朗讀,再現情景

讓我們用充滿激情和變化的朗讀來再現這些美妙的情景吧。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和圖片。(配上《月光曲》音樂和三個情景相應圖片)

8、改變原文與之對照,體會聯想的作用

(1)咱們把原文改一改,不用聯想的方法,來對比一下兩者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屏幕出示文字: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聽到樂曲的旋律先很輕柔、舒緩;接着歡快、流暢起來;到了最後越來越激烈、雄壯。盲姑娘也聽得入了神。)

(2)這說明使用聯想,往往能使事物表現得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加動人!這種聯想手法的運用,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描寫優美的琵琶聲一樣,他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多媒體出示這段文字)

9、學習聯想手法,語言準確表達

(1)展示圖片,學生自由地展開合理的聯想,試用一兩句話來表述你所想到的。(分別出示三張圖片:露珠圖、長城圖、水邊柳絲圖)

(2)簡單總結:比喻、擬人手法就是典型的聯想方式。試找出課文中的比喻句。

七、巧設疑問,總結全文

1、貝多芬這首如此美妙的曲子是他原先就寫好了曲譜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學習第10小節

3、總結,讀名言

篇五:月光曲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樂家,經久不衰的音樂往往來自美好心靈所散發出的真情。本教學設計重在讀和悟上,注重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領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藝術魅力,感受生動文字畫面的美麗。

二、設計理念

1、《月光曲》是一篇文質兼美,感情強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標設置時,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要求學生在學習時主動提問,帶着問題進課堂,小組成員互相積極討論與交流。

3、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範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情感,通過範例,使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上同化或滲化。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貝多芬,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3、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鑑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1、以朗讀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來歷及文章的內涵。

2、用討論、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熱愛音樂、懂音樂的心,

以及貝多芬那善於傾聽、易感的心靈。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難點:明白自然環境對貝多芬靈感迸發的作用。

五、解決辦法

1、圍繞重點段和重點詞句,反覆讀、思、議,穿插教師的點撥。

2、傾聽《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緒變化,想象其意境。

六、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導學生談感受,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領他們步入音樂藝術的天地。同學們,享譽世界的音樂名曲歷來是一種時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喚,像阿炳一樣,十九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也曾有過不尋常的經歷。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善良、高貴而又倔強的靈魂,走進貝多芬,去認識他是怎樣創作《月光曲》的。

媒體顯示貝多芬資料: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爲“樂聖”。他出身於一個音樂世家,10歲舉行首次演奏會,12歲開始作曲。他的作品既壯麗宏偉又極樸實鮮明,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30歲時,因病兩耳失去聽力,但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世界名曲《英雄交響曲》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完成的。

板塊一:熟讀感知,喚起情感

在多媒體《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師有感情範讀課文,完後學生充滿激情朗讀兩遍。教師作出如下要求:活動的任務是涵詠品味、激發想象、體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覆朗讀,沉潛其中,得到真悟。要求學生在聽讀中標記重點字詞,勾畫感受最深的句子,記下閱讀中的困惑,以備交流。

多媒體顯示:

1.須記住的字詞。

傳說幽靜斷斷續續陌生水天相連恬靜陶醉入場券粼粼

2.完成句子,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①貝多芬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明確:本文主要講了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他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

板塊二:自主質疑,品味探討

1.請學生展示一下自己剛纔在初讀課文中的困惑問題,先在小組內合作探究。教師巡視,隨機點撥,並歸納出共性問題在全班交流解決。

2.多媒體顯示預設問題:

①預設問題一:究竟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要彈琴給盲姑娘兄妹聽?

點撥:讓學生找根據,反覆模擬試讀“貝多芬走進茅屋……那該有多好啊。”讀出真情。

②預設問題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麼苦衷?

點撥歸納:盲姑娘家境的貧寒,“微弱的燭光、住的是茅屋、一架舊鋼琴、入場券太貴。”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熱愛藝術,他的靈魂在高處。

③預設問題三:貝多芬爲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點撥歸納:文中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刻畫了盲姑娘陶醉於音樂藝術中。她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說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爲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您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④預設問題四:盲姑娘因爲什麼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引導歸納: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得這麼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板塊三:自主訓練,昇華感情

多媒體顯示探究問題: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聞名的《月光曲》)呢?

①師啓發情感:“詩文不是無情物”,一首名曲的誕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古往今來,皎潔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清泉濯足,月下焚琴”總被人們斥之謂大煞風景之舉。

②學生活動:師生共讀“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③引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談《月光曲》的內容,體會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畫面。

點撥歸納:第一幅畫面: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第二幅畫面:月亮升高風捲巨浪。

第三幅畫面: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④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發生了嗎?

歸納點撥:這些月光和海面的變化,是貝多芬演奏《月光曲》時所引起的兄妹倆的聯想。

⑤如此美好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那麼,貝多芬的創作激情、創作靈感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歸納點撥:是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是因爲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

多媒體顯示:景——萊茵河畔的農家小院、燭光熄滅、月光溶溶、清幽雅靜

情——兄妹情深、對音樂藝術的無限嚮往、貝多芬的創作靈感

貝多芬深爲兄妹倆的情而感動,又爲找到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到興奮。這又是一個和諧、幽靜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樣的動人,月光是那樣的輕柔,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貝多芬的創作靈感呢?貝多芬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興創作了《月光曲》。“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們的作文寫作亦是如此,優秀習作的產生是建立在紮實的積累和深刻的體驗之上的。

⑥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與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有何聯繫?

學生領悟出:皮鞋匠眼前出現的景象正是貝多芬彈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皮鞋匠眼前景色的變化正是樂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現。

⑦欣賞:女生擬作盲姑娘閉上眼睛,男生擬作皮鞋匠,靜靜地傾聽天籟之音鋼琴曲《月光曲》。

然後學生不看課本,把自己聯想和想象的內容寫在練習本上,不少於50字,完後讀給同座聽,亦可在全班交流。

板塊四:總結思辨,拓展延伸

師啓發: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學生自由談對貝多芬的評價認識。

例:貝多芬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貝多芬的人格是高尚的;貝多芬是屬於世界的……

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發人們向困難挑戰。31歲時,他完全失去了聽力,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決不能讓我屈服!”偉大的《命運交響曲》便應運而生了。現在讓我們用心傾聽他的那激越豪邁的樂章。

(結束語)

同學們,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一次美的藝術享受,給自己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一次意外的收穫,給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也給我們帶來了今天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讓我們熱愛音樂藝術吧!

(佈置作業)

1.課外自主瞭解貝多芬:查書籍或上網。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5889.html

  • 標籤: 精選 教案 月光曲 月光下的遐想作文教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月光曲教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月光曲教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