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明朝那些事兒徵文(精選19篇)作文

明朝那些事兒徵文(精選1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16W 次

篇一: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明朝那些事兒徵文(精選19篇)

在今年我過生日時,我的好朋友送我了一套《明朝那些事兒》。毫無疑問,這是關於明朝歷史的書籍。說實話,關於歷史書籍,我興趣不太大。但這本書有種魔力,使我不由自主地走進明朝的那一段歷史,感受明朝建國時的不易和艱難險阻。

第壹部的題目是《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從一個出去要飯、每天撞鐘的和尚,朱元璋最終變成領導全國的皇帝,他經歷了怎樣的歷程?朱元璋從小家中貧窮,父母被土地豪剝削而死亡,由於對元朝政府的憎恨,朱元璋才決定組織了一羣”不怕死”的軍隊。與敵軍一次又一次做鬥爭,均以成功、勝利結尾。最終,他坐上了明朝皇帝的寶座。一手創建出一個強大的明朝。

朱元璋面對的敵人個個十分強大: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都擁有強大先進的兵器。而朱元璋赤手空拳,打了一片屬於他的天下!他是農民家的孩子,他沒有靠山,沒有一切背景,他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和他領導的軍隊的結果。

朱元璋告訴我們:堅強的意志和決心是多麼重要。只要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就可以戰勝一切的圖難。他經歷了千辛萬苦,不畏一切艱難險阻,正是因爲這些鋼鐵般的意志和品質,才使朱元璋蛻變成一隻白天鵝。這是一篇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典型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從衣衫襤褸的和尚到頂天立地的皇帝的真實故事!

現在,我們生活好了,不再面對吃不飽穿不暖的煩惱,也不再面對被剝削的苦難,但是,我們扔需擁有堅強的意志力。面對生活上的不順心,面對學習上的困擾,我要秉承朱元璋的堅定的毅力,去戰勝所有的因難!

最近,我的作業狀況百出。我心裏十分清楚明白,這是自己不認真的惡果,想完美的心不堅定。讀完這本書,我懂得了:學習只有認真,心裏朝着完美作業前進,心中時刻銘記自己的目標,才能讓我的作業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朱元璋內心的強大:堅定的信念,堅韌的意志。朱元璋用他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你擁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就能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篇二: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歷史的長河,悠久綿延,一個個朝代興盛了又衰落。明朝,276年曆史,興亡盛衰。

《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很大的感悟,它以幽默的言語去講述嚴肅的歷史。

它不僅僅是一本史學讀物,它能從歷史中講述大道理,揭示人物醜美善,並站在現代的角度去評價。

它裏面有驚天地的大事,也有細緻入微的小事;有戰場烽火,有官場勾心鬥角;有刀光劍影,有運籌帷幄;有正,有惡。

有忠烈的義士,如楊繼盛、楊漪,有無恥的小人,如魏忠賢、嚴嵩;有救世的聖賢,如王守仁、于謙;有獨一無二的天才,如徐文長、唐伯虎;有一代名將,如徐達、常遇春。

還有性格各異,有英有庸的皇帝:朱元璋開國皇帝,勞模勤政;朱祿造反打天下,一代英主,橫掃邊疆,萬國來朝;朱厚照並非無能,但太愛玩了;朱瞻基看似無爲,實則開創太平盛世;朱熹聰明謀權,手段無所不通,只是被大臣看盡,成爲利用品;朱由檢雖爲亡國之君,但實則聰明勤政,亡國怪不了他。

大臣也是個個站在歷史的舞臺上,大顯身手。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朱六設置內閣。內閣涌出一批風雲人物,張居正屬最強內閣首輔,同時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徐階隱忍多年鬥倒嚴嵩,楊士奇、楊榮、楊薄組成三楊內閣。

我最欣賞的人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是風光一時大臣們,而是這兩個人:于謙,王守仁。

于謙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他在野先大軍直逼北平,在衆臣慌亂議論放棄北平時,他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排兵佈陣,堅守城池,打得野先乘興而來,失望而歸。

王守仁是一位對賢哲學家,開創了新學。他文武雙全,通曉兵法、爲人和善,但用兵詭詐。寧王朱宸濠叛亂,他以微薄之力招兵擊退寧王並活捉之。

《明朝那些事兒》,着重寫實史中的人,並寫出心理,加上自己對幾百年前的英雄或奸賊的看法,並用風趣輕鬆的手法,使比較枯燥的歷史,能讓我們津津有味地讀下去。

這本書也讓我認識到了封建社會人性的善惡。

《明朝那些事兒》,將明朝歷史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眼前。276年,明朝大帝國,一套書足以概述!

篇三: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描述了明朝從建立到毀滅,由盛到衰的全過程。我最佩服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永樂大帝朱棣。

朱元璋原本立朱標爲太子,繼承皇位,可朱標不幸病死。這時本該改立朱棣,可由於朱元璋偏愛朱標,就立了朱標的兒子他的皇孫朱允炆。於是有了後面的“靖難之役”,朱允炆被迫逃離皇宮,流浪民間。朱棣的江山是從自己的親侄子手中搶來的。由此可見,他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歷來太子上位爲了坐穩江山都要削藩,朱棣也不例外。他把自己兄弟的實力一個一個削弱,然後開始了幾十年的統治生涯。

朱棣一生爲國家做了三件偉大的事:修書、遷都和遠航。

盛世修書,朱棣下令要修一本涵蓋古今,包容萬象,蘊含一切知識財富的百科全書: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上千人的編纂隊伍,花了四年的時間,終於修成了一部五億七千萬字的《永樂大典》,爲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就是遷都。今天的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這一切就就源於朱棣的一個決定:他爲了控制北方邊界,保證國家安全,不顧大臣們的重重反對,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換來了北方邊界幾十年的安寧。由此可見,朱棣是個做事決絕、果斷、有判斷力的人。儘管絕大部分人反對,他仍然能堅持自己的抉擇,而且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中國強盛,萬國景仰,是歷來皇帝的夢想。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鄭和肩負着威服四海、胸懷遠人的使命,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航,也開始了他做爲航海家波瀾壯闊的一生。從1405年到1430年,鄭和船隊七下西洋,他們將中華民族的先進科學文化成就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鄭和之後再無鄭和,此後明朝政府再無此類外交活動,到清朝更是全面海禁、閉關守國。

明朝在朱棣的統治下,成爲了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朱棣也許不是一個好人,卻是當之無愧的好皇帝。

篇四: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萬國來朝是對一個朝代鼎盛時期的描述,這本書恰好就是對明朝鼎盛時期的描述。那個輝煌的時代依舊在這本書裏得到了體現,我們感受不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去能在書中找到答案,讓我們走進這本書。

首先明成祖朱棣聽從天下第一謀士一一姚廣孝的建議起兵造反,從他的駐守的北京城出兵向當時的國都也是他的侄子朱允炆的所在地一一南京城進發,在一系列的交鋒之後,朱棣成功的打下了南京城,把他的侄子朱允炆趕下了皇位,成爲皇帝,年號永樂。

明朝鼎盛時期到來。

但畢竟你不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所以,難免會有一些心虛,再加上自己沒找到建文帝,很是害怕所以就派出了兩個人去尋找建文帝。一個叫鄭和,一個叫胡濙。鄭和鼎鼎有名,七下西洋,每次都率領巨大的船隊,極其奢華,爲我國的海外貿易有着突出的貢獻,另外還有一個職責就是海外找建文帝。胡濙則是祕密尋找。

不久之後朱棣命令姚廣孝,解縉編了有兩萬多卷的永樂大典。

到這裏,元朝的後代又來找麻煩了,經過五次大戰,幾十萬人交鋒,無數人的拋頭顱撒熱恤,成功地將瓦剌等部擊潰。史稱五徵漠北。途中又遷都北京,設立了三大營。

而我們的這位傳奇人物我也結束了它的生命,不久之後明仁宗,那個和自己弟弟漢王政鬥了十幾年,最終在明朝最強的內閣三楊的幫助下登上皇位。一年之後,兒子明宣宗即位,十年後離世,這段時間史稱仁宣之治,國泰民安。

水滿則溢,不久之後,明英宗即位,寵幸了大太監王振,導致了明軍自開國以來最大的敗仗一一土木堡之變。明軍的三大營和京城周圍幾萬精銳部隊全軍覆沒。時勢造英雄,一代名臣于謙登上歷史的舞臺。于謙守京成爲他人生中巨大的貢獻。幾乎拯救了明朝。

不久之後,奪門之變開始了,於是《石灰吟》也出世了……

明朝那幅影響了600年的畫,讓人歎爲觀止,正是王維的那首詩,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篇五: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所給予我的那份快樂時時盪漾在我心懷。最近我在讀《明朝那些事兒》。剛剛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那豐富的幽默感深深地吸引住了,沒過多久,我就被捲入了那日日夜夜地瘋狂閱讀中。

作者當年明月從元朝末年開始寫起。元朝末年,政治腐敗,蒙古人不斷欺壓南人,於是人民起義。讀到這一章時,我讚歎朱元璋的英勇與智慧。他是一個極具領導才能的人,帶領起義軍建立了全新的王朝——明朝。朱元璋又極具治國魄力,他嚴厲打擊貪官污吏,清理史治,開創了一派清明之風。再讀下去,會讀到朱棣,他的軍事天賦無人能企及。還有,朱高識與朱瞻基的仁宣之治,也給老百姓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日子。如果沒有讀《明朝那些事兒》,我根本不瞭解到歷史的另一面,也不瞭解在明朝也有那麼多明君。有明君是百姓之福。

我最佩服的還是永樂皇帝。他可真厲害!朱棣曾經是一位藩王,後來造反成功。他在位期間幹了許許多多的大事,將瓦刺和韃靼打得從正規軍變成了游擊隊,再就是往北方遷都,修成《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幾代皇帝才能做完的事情,朱棣十幾年就完成了。“他不是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這句話寫得真的是太好了。試想,如果朱棣當時不造反的話,那他的結果是不是被沒收兵權,變成平民被關進牢籠呢?這就是說:不做皇帝不行了,所以做皇帝。不但歷史是這樣的,現實中也是如此嗎?遇到麻煩時,很多時候難道不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說到明朝,當然也繞不浦東名臣張居正。他嘔心瀝血,奮力改革。當時的穩定社會有他的付出。我挺敬佩他的,因爲改革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這意味着要推翻很多舊的東西,建立起很多新的制度,這不是普通人才有的膽量。還有抗倭將軍戚繼光,在他的領導下,倭寇被打得落花流水,戚家軍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我的心中有了一股力量,我也說不上是什麼感覺,反正是熱血沸騰,充滿了一種保家衛國的情懷。

讀《明朝那些事》,感受不一般的歷史,讓我們心中有歷史,讓我們的思想變得更深邃!

篇六: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茶餘飯後,和老爸談說到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那真的要數明朝了。而我最喜歡的書就是《明朝那些事兒》了。

接觸這本書,絕非偶然,真的要特別感謝我的老爸。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小學五年級的暑假,爸爸爲了不讓我過多的接觸電子產品,在網上花高價買了這套書。收到一大摞書本的那一刻我震驚了,因爲全書共分爲九部。或許是爲了讓老爸開心,也或許是圖個新鮮,跟隨着老爸的腳步把整部書粗略的過了一遍。每部書裏的小章節記得都不是太清楚。直到我步入初中的校門學到中國歷史,我再一次的把這部書從頭到尾地讀了一遍。

經典就是經典,這一次我真的是走進了書裏啦!其中印象最深的兩部是第一部和第九部,第一部主要寫了朱元璋本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小放牛娃娃,但爲了生計,只能去寺廟做和尚。一連串的生活所迫連和尚都做不成了,最後爲了活命跟着去造反,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推翻了元王朝建立明王朝,當上了皇帝的奇幻生涯。讀完這一部後,我的內心是非常感慨的,因爲我知道了朱元璋的建國路是那麼的崎嶇坎坷!這就讓我不禁聯想到我們的求學路,求知的道路上處處是荊棘,我們依然是過五關斬六將逐步攻破,最終通向勝利的大門。

第九部比第一部的內容精彩多了,這一部主要講明朝崇禎皇帝時內憂外患嚴重,大臣們議論紛紛勸崇禎皇帝遷都,讓他逃到南京,但他像耳聾了一樣,至死不退,鐵一般地守護江山社稷。直到後來李自成攻下北京之後,最終慷慨地自縊煤山。縱觀明朝276年,歷經16帝,”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更加突顯出明朝的骨氣。《明朝那些事兒》展現的精神激勵着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新一代,愛國強國是我們新青年奮鬥的目標,我們要時時刻刻爲國家利益着想。《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明確的告訴我們,只有國家強大了,民族團結了,方可抵禦一切外來侵入者。

書的種類千千萬,唯獨這本最好看。《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筆鋒活潑幽默,少了歷史的沉重感,增添了書本的趣味性。這部書不僅讓我瞭解了更多的歷史知識,更激發了我的愛國熱情,培養了我自強不息、拼搏奮鬥的意志!

篇七: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也知道書中的知識就像浩瀚的海洋一樣寬廣,無窮無盡,但是我卻不是奢書如命的讀書愛好者,因爲我只讀自己喜歡的書,對於我喜歡的書,我會反覆讀好多遍,比如這本我最喜歡的《明朝那些事兒》。

我的這本《明朝那些事兒》不是普通的小說,它是一本漫畫版的,但是作者都是當年明月,只不過是把厚厚的文字以漫畫的形式,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將故事情節表述出來,看這樣的書不僅使人心情愉悅,還可以增加讀書的興趣,開心之餘也瞭解了歷史知識,一點都不枯燥、乏味,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明朝那些事兒》漫畫版,我現在只看了三部,因爲第四部還沒有問世。第一部是講述明朝皇帝朱元璋由一個普通的農民乞丐變成明朝的開國皇帝的辛酸史及他的輝煌一生的歷程。第二部是講述繼朱元璋之位的皇帝朱棣,他是朱元璋的四子,他在位時,親征蒙古、收復交趾,修築紫禁城,編寫《永樂大典》,下西洋,鞏固邊防,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好皇帝。第三部主要講述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和朱祁鈺四位皇帝不平凡的人生軌跡。

讀完這本書,有一段時間讓我愛上了畫漫畫,把想像的人物用漫畫形式畫出來,覺得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看吧下面就是我畫的漫畫,還不錯吧。

除了漫畫,我還喜歡上了關於描寫歷史的書,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有時候還纏着媽媽和姥爺給我講關於各朝代故事及一些歷史書裏的人物,確實讓我產生一種想讀書的興趣。

因此,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雖然是漫畫版,但也讓我增長了知識。不僅讓我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從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用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他的敵人,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譜寫了明朝的開國曆史。由此可見,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無畏的心靈纔是最強大的武器。那麼做爲學生的我,對待學習也一樣,只要肯努力就會有收穫,我希望通過讀書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篇八: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忍無可忍,

那就反了吧!”

《明朝那些事兒》,一看便知,是說明朝歷史,而我要說的,出自第一部第三章——《踏上征途》。這一章講的是在元朝腐敗的統治下,朱重八,也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忍無可忍,決定造反。

當政局動盪、天災來臨,百姓們生靈塗炭,朱元璋遭朋友告發,被逼上決絕路時,他果敢地加入了農民起義軍,一路披荊斬棘,最後成爲叱吒風雲的明朝開國皇帝。試想,如果他選擇龜縮在寺廟或是逃跑,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不僅他自己泯然衆人,連中國的歷史也會改寫。果斷、勇敢、冷靜,都必不可少,最重要的,還是他超凡的判斷力,這種判斷力,對他以後打仗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這種判斷力極其可貴,領袖、將軍等成大事者都有這種能力,比如說毛主席,有一場非常經典的戰役,叫“四渡赤水”。當時,紅軍面臨全軍覆滅的困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憑着他過硬的軍事素質和驚人的判斷力,殺出一條血路,挽救了紅軍,挽救了共產黨。倘若換做別人,會怎麼樣?如果是博古,他奉行的是逃跑主義;如果是李德,他又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又或者是別人,可能會據守原地頑強抵抗,這樣做的結果都不忍想象。所以說敏銳的判斷力太重要了。

古代將軍打仗,勝負與否靠的就是判斷力,所以古代會有不少的謀士,專給頭兒出謀劃策,這就要求謀士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要足智多謀,總之就是要有超凡的判斷力。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謀士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他,他一路給劉備運籌帷幄,輔佐他建立蜀國,與魏吳三足鼎立。

判斷力貫穿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很多考驗判斷力的地方。考試時,做選擇判斷題,要有判斷力,明辨對與錯;面試中,考官問問題,要有判斷力,分析側重點;若在古時候,皇帝問大臣話,更要判斷力,倘若說錯話,腦袋要搬家。

人生就是一盤棋,每一步都要思考再三,做出最有利的判斷。判斷力極其重要,它決定了你人生的方向。如果沒有判斷力,就像在大海中迷航的船隻,隨時可能被風浪打翻。而有判斷力的人,才能成爲人生贏家。像朱元璋一樣,做好每一個判斷,走好每一步棋。

篇九: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神通。我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從小在不知不覺中對歷史書產生了興趣,從開始的《五千年文明故事集-金戈鐵馬風雲》,到後來的《三國演義》、《史記全集》……但讓我最愛不釋手的是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

歷史是什麼?歷史僅僅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絕對不是。“歷史原來很精彩呀!”當年明月大喊一聲。“很精彩呀,很精彩呀……”聲音逐漸消失。前面那座古廟裏有點動靜,一個小和尚好像剛睡醒,慢騰騰的伸了個懶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塵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嗎?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後向當年明月走來了。那邊還有人,朱棣騎着馬,風塵僕僕,身上浸着汗水,也向這邊趕來。後邊是方孝孺,一臉正氣,拉着朱允炆,有點嫌他走的太慢;沮喪的胡惟庸,驕橫的藍玉,都來了。遠遠的,過來一個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還是那樣兒,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走路也一搖一晃的……這麼多人都圍上了當年明月,一下子就熱鬧起來,就這樣,《明朝那些事兒》誕生了。

對我來說,《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是歡樂、高興,也是陪伴。每天放學寫完作業後、睡前的一段時間、週末的閒暇時光,都是這本書伴隨我。剛開始看了它的封面,覺得這是一本嚴肅、無趣的書,但不是,這是一本極其詳細,並帶有歡樂語句的書。通過7冊的描述,瞭解了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展示了明帝國十七位皇帝及王公貴族和小人物的全景,詳細講了明帝國的建立、昌盛、衰退的全過程。

而在充滿歡樂的歷史書中,也有好多的悲情人物。讓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第五冊中講述的明朝內閣首輔,上柱國正一品大師,內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居中。他是考成法的創辦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去世之前就得到太師的官員。他去世後,被政敵反攻倒算,長子自殺,次子充軍。我不明白,不就是政治上的不合嗎?爲什麼非要鬧的對手家破人亡呢?他們的良心會不會痛呢?但是,後來張居正還是恢復了聲譽,諡號爲“文忠”,名垂青史。

讀完了這套書,我有許多感受,它讓我瞭解了豐富多彩的歷史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好多深刻的道理,其中最值得堅持的,那就是走上了正確的路,就不回頭,雖然前面荊棘叢生,仍要克服困難,勇敢前行。

篇十: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引:這是第三次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再一次看到了那些性格特點分明的人物。

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寫了:元朝末年元順帝荒理朝政,引發了數起起義。在紅巾軍的起義中,在一個分部里加入了一個改變歷史的人,他就是——朱元璋。從小就喪失父母的他,對元朝充滿了厭惡,最後他起義成功,在一次北伐中,建立大明政權,滅了元朝,開使了長達276年的統治。

議:在開國這個名將衆多的時代中,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的光芒和貢獻是在開國時不可缺少的。在同時期也有兩位極爲厲害的人物——陳友諒和張士誠。

陳友諒是一個陰惡兇殘的人,極其善於厚黑學的使用。他不講仁義道德,只追求權力。雖在那個時期風頭超了張士誠,可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打敗。朱元璋說陳友諒最終失敗的原因是過於迷信武器的力量,而我卻覺得他是輸在人心。

在鄱陽湖之役前,他用極陰險的手法將他以前稱兄道弟的朋友抹殺,又把他的上司朋友引進廟裏殺害,自己當皇帝,因此另外兩個兄弟也投奔朱元璋了。可他卻覺得只要勝利就是慈善,只要比他們好就是仁義道德,不管是黑或白,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在鄱陽湖之役裏陳友諒再一次顯示出了他所謂的仁義,他說:“抓到朱元璋將領或士兵一律就地處決。”同時朱元璋發佈了一道軍令:“凡是抓到陳友諒將領或士兵一律好生招待,然後放走。”這兩條軍令徹底斷送了陳友諒軍的人心。左右金吾將領投奔朱元璋,當時陳友諒依然還堅信自己是對的,我真想走過去對他說:“你是一個沒有人性的人,殺了這麼多兄弟,你人性醜陋已經到了極點。”最後他輸掉了戰役,被冷箭射死。

聯:這樣的人在歷史長河中不是很少。在明朝初期的朱元璋也算半個這樣的人,他把李善長、李文忠、藍玉、徐達等開國名勳都殺掉了,卻說是在爲以後的江山社稷拔刺,這是多麼的愚蠢。在五公爵中只湯和活了下來。他的皇后馬皇后人性善良,她曾多次在朱元璋的刀口下救了那些人,連太子朱標都說這樣不好,可朱元璋卻不認黑白。之後發生的“靖難”不就是這錯誤的最好證明嗎?

結: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講仁義道德的人,不要與人性醜惡的人相處,你也不要做一個人性醜惡的人,否則你會喪失良知,遭到失敗的苦味。

篇十一: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一個雪花輕揚的夜晚,我終於讀完當年明月的整部《明朝那些事兒》,看着窗外的雪舞如絮,憧憬着明晨的朝陽東昇,我不禁陷入沉思……

這套書,以《明史》爲藍本,文風嚴謹又不乏幽默,作者不時穿插的評論尤爲一針見血、恰到好處。掩卷之餘,除了佩服作者豐富的史學知識,更是讚歎於其無與倫比的社會洞察力。他用那充滿智慧的語言,講述了自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起,直到末帝崇禎悲涼自縊於景山這長達276年的歷史皓月。

書中衆多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常遇春、徐達的將才獨具,用兵如神;于謙、王守仁的力挽狂瀾,高風亮節;戚繼光、俞大遒的奮力拼殺,平定倭寇;徐階、嚴嵩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袁崇煥、孫承宗的老謀深算,巧用兵法;李自成、皇太極的背水一戰,最終進攻……

但最讓我敬佩的,卻是楊繼盛。他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卻遭誣陷下獄,不惑之年就屈辱故去。但是,他真的就這樣死去了嗎?沒有,他的精神活了下來,名震天下,永垂青史,因爲他的堅忍、頑強、正直。他也堅信:嚴嵩之患終有一日能予以肅清。

是的,正義與公道,或許會遲到,卻絕不會曠課。

由這裏,我浮想起二戰中的許多:“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血洗平頂山”……日寇鐵蹄犯下的一樁樁、一件件,駭人聽聞,慘絕人寰。這種赤裸裸的侵略戰爭,給我國及其他受侵略的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我中華民族團結抗敵,浴血奮戰下,在一切愛好和平,胸懷正義的友國幫助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終於低下那可惡之頭顱,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我們深信,抗日戰爭的勝利,是歷史之必然,因爲正義終將引領歷史。無論多麼風雲變幻,惡狼當道,承載歷史這艘巨輪必會在正義的舵手操縱下航行,引領着人類駛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回望古今,歷史向我們宣告: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對於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來說,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是祖國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來。我們更要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借鑑歷史、感悟歷史。

我國古人都深知“明鏡高懸”,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航向,使正義引領時代,努力奮鬥,爲全國,乃至全人類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貢獻。

篇十二: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最近我看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書《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獲得了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這套書共有七本,從“淮右布衣”朱重八(朱元璋)開始,把明朝各個皇帝以及明朝重要歷史人物都寫了個遍。

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寫史的書,但實際上這套書寫的是人性,是人心。作者當年明月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因此從這套書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善惡醜美。觀古思今,人性相通,讀明代之人物,思今世之人性,這是這套書第一個不同於其他史書之處。

這套書第二個鮮明的特點是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作者時不時調侃一番,讓沉默的歷史躍然紙上。比如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把幫他打天下的功臣都封了爵,作者把封爵比喻成鐵券,但拿到鐵券也不一定是好事,作者說:“因爲據有關部門統計,拿到這張鐵券的人80%以上都會由朱元璋同志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遊覽券。此外還附有特別說明:單程票,適用於全家老小,可反覆使用,不限人數。”

這套書的第三個特點是深入淺出。比如說在講朱元璋廢除丞相時,書中提到了分權制衡理論,這個看起來非常高大上的理論,經過作者簡單的比喻而變得非常易懂。作者把皇帝與大臣的關係比作拔河,他們分別向自己的方向拉。朱元璋廢除了宰相,於是大臣的力量遭到了大大的削弱,原本平衡的力量遭到了破壞。朱元璋把大臣們拉得東倒西歪,並宣佈他們被解僱了,然後拿着那根繩子回家晾衣服,這樣一些看似深奧的東西被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了出來,又清晰又透徹。

這套書的第四個特點,就是在寫歷史人物時,會全方面、多維度的評價一個人,不隨波逐流,也不隨便給人物貼標籤,說的好人都完美無瑕,壞人都一無是處。比如對於喜愛遊山玩水的皇帝朱厚照先生,大部分人都認爲他昏庸荒唐,這也沒錯,他確實不是什麼敬業的勞動者,但作者認爲,他只不過是一個希望自由自在度過一生的人,他一點也不殘忍,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只是他身不由己的選錯了職業。但歷史證明,好人一般當不了好皇帝。作爲人,他是正常的;作爲皇帝,他是不正常的。悲夫,何苦爲天子!

這套書是由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組成的,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歷史故事組成的,是由人間各種簡單又複雜的情感組成的。讀這套書時,你會感動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篇十三: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堅持信念,以生命

假期裏,我拜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書中有千古名臣方孝儒,有勇於改革的張居正。但我最敬佩的還是與魏忠賢對抗的東林黨的環節。雖然他們輸了,但雖敗猶榮。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閹黨乘機把控朝廷,操控天啓皇帝和魚肉百姓。朝廷第二大黨東林黨的骨幹楊漣上書彈劾魏忠賢二十四項大罪,結果被攔截。連同左光斗、顧大章、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被打入詔獄。楊漣受盡極刑,寫下血書,不屈而死。不計其數的黨員被殺。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封彈張,並讓牢頭把血書昭示於天下。

每當我讀到這封血書時,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悲壯:“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又有誰知道這封血書出自陰森恐怖的牢房中。作者是肋骨盡碎,皮肉碎裂如絲,鐵釘入腦的楊漣!“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癡愚念頭,至死不改。”這封血書中沒有他對自己處境的怨恨,而是每個字都透露着希望和光芒。

拷打和酷刑制服了他的肉體,卻從未征服過他的意志。無論何時他都堅持着自己的信念。那個崇高、光輝、唯一的信念。

或曰: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財萬貫,不求出將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國家、以百姓爲任,甘受屈辱,視死如歸?

答:曾有一人,不求錢財,不求富貴,不求出將入相,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渾之氣,萬仞加身而不改之志。楊漣,千年之下,終究不朽。

許多人認爲封建士大夫是侷限、落後、腐朽的勢力。但是他們的另一面是被誤解、污衊後依然堅持原則、堅持信念、堅持以天下爲己任的人。他們堅信國家危亡之際,必須挺身而出去捍衛那些與自己互不相識或永遠的不會認識的芸芸衆生,併爲之奮鬥一生。無論對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堅信無論經過多少黑暗與苦難,那傳說忽悠了無數回而始終未見的太平盛世,終會到來。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東林黨”。近期的新冠肺炎就有許多醫生參加了抗擊肺炎的“戰鬥”中。很多醫護人員不幸感染,生命垂危。又有很多的勇士繼續上陣,不畏犧牲。他們放棄了假期,也不顧及自己的生命。靠自己的力量去保護和醫治與自己毫不相干但又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芸芸衆生。在醫護工作者強大堅定的信念面前,病毒是顯得多麼的渺小。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致敬。

篇十四: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這個假期,我成爲了一名《明朝那些事兒》的鐵粉兒。這部大型歷史著作出身於草根,作者當年明月寫得也並不是一本正經的史書,但他專注於描寫一個朝代,專注於描寫那兩百多年間發生的事和相關的人,儘管書中很多觀點有作者自己的烙印,但卻把一個泱泱大明朝的兩百多年寫活了,讓我擡起這本書,就不捨得放下。

在《明朝那些事》厚厚的七冊書卷中,明朝廷的興盛與腐敗,十六位皇帝的勤勉與荒唐,大臣宦官們的勾心鬥角,言官的冒死進諫與直言不諱,錦衣衛的爲所欲爲和肆無忌憚……一樁樁、一幕幕,彷彿鐫刻在我的腦海中,時時歷歷在目。而最令我內心觸動,感悟頗多的當屬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所創立的心學中的精髓: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在我的理解中,“知”就是指我們的認知,想法,知識等等,泛指我們的思想;而“行”就是指我們的行爲、行動。“知行合一”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自己的思想與自己的行動應該統一,不要口是心非,不要言不由衷,不要辜負自己的良知。當下,人們經常因爲害怕別人的打擊或報復,對他人的做法儘管不認同,不以爲然,但嘴上卻連連答應,假裝從之。而終究因爲心懷不甘,這份勉強的心情必然影響做事的效率,不可避免地推三阻四,拖拖踏踏,磨磨嘰嘰,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這份勉強心情更影響所做之事的質量,勉強爲之的事情,能應付就應付,能對湊就對湊,品質自然不高。一旦被迫返工,儘管會有改善,畢竟已浪費雙倍甚至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這樣的過程,循環往復,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徒然浪費大好時光。

同時,我們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所有的“行”都應該按照“理”去做。理者,理論,倫理、道理也,是“知”的它解,是我們所有“行”的指南針與座標。可是人類的內心,總有一個叫“欲”的小怪物蠢蠢欲動,並時時出來調皮搗亂,讓我們在“理”與“欲”之間難以選擇。理乃聖賢之道也,欲則爲人性之慾望,我們一定要睜大眼睛,甄別內心的“欲”是好還是壞?千萬不要讓“行”完全按照不好的“欲”去做,自己淪落爲內心不良慾望的提線木偶。只有把自己的慾望和“理”巧妙結合,做事才能正確,做事纔有動力,做事纔會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知行合一,是人生之大道理,我這小小少年的小見地,連皮毛都未曾見,但仍然願意直抒胸臆,因爲收穫,不就是這樣點滴堆積的嗎?

篇十五: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算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讀完了。它的內涵在深深吸引着我。

在這本書裏,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間罕有的高貴品質,並深深爲其折服。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心狠手辣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勇士,堅守信念的強者,更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隱藏其後的,還有那複雜又難以捉摸的人性。讀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由於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但確有一樣東西始終未變,這個東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結局紫英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惟有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千年的歷史,我們不能輕易評說,我們只能從看到的人與事中來自己分析判斷,冥冥之中,確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左右着歷史的軌跡。

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醉最我獨醒。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這是我對於謙的評價。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來,有幾位能出其右者?我們理應牢記這個名字,記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遷者,可斬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書生之力,披甲上陣,力挫來犯之敵。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戌輪臺。這是我看到的袁崇煥,儘管這是一個爭議性人物,但在我心裏他就只是一個英雄。我記得的袁崇煥,是一個堅守孤城,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沒有後援,沒有補給,依然奮力堅守,頑強禦敵的堅韌的人。他的行爲只因兩個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終看到的,就是堅持。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任由多麼強大的敵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鎩羽而歸。

明朝向來不缺少愛國志士。儘管明朝是一個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麼王振,什麼魏忠賢,什麼嚴嵩、溫體仁,禍害無數黎民百姓;但同樣也是一個英雄豪傑展翅翱翔的年代,徐達,常遇春,于謙,袁崇煥,孫承恩,張居正,王守仁……數不勝數,正是有了他們,才使得明朝的歷史,變得更爲絢爛多姿。

也許,我們憑藉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歷史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歲月在期間上演了一幕幕成功與失敗、歡樂與哀愁的鬧劇。等到風消雲淡的時候,驀然回首,才發現人們終究無法改變歷史。

篇十六: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作者當年明月對明王朝這段輝煌卻又有些遺憾的歷史作了介紹與描寫,他幽默的筆觸讓人慾罷不能,不僅讀來輕鬆,還發人深省,是一本好書。

從朱元璋建國以來,明朝對華夏大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鄭和七次下西洋、編著《永樂大典》、抗倭援朝戰爭……明朝的崛起,令人讚歎不已;閹黨亂政、農民起義、崇禎自縊……明朝的衰弱,令人扼腕嘆息。

讀完這整整七本書,我覺得明朝有許多歷史人物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抗倭名將戚繼光是我萬分景仰的,在嘉靖年間,浙江一帶倭寇(日本人)橫行,戚繼光被調任浙江,抗擊倭寇。雖然明軍屢戰屢捷,但在實戰上,戚繼光發現軍隊缺乏訓練,便向朝廷提出練兵的請求,最後得到批准。有一天,戚繼光無意中見到了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局面,幾萬人羣毆,勇猛異常,他驚呼道:“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便立即在義烏招募了4000人組成一支軍隊,這便是後來赫赫有名的“戚家軍”。戚繼光對這支軍隊加強訓練,並帶領這樣一支勁旅所向披靡,成功擊敗倭寇,安定了浙江的局面。

這樣一位名將,令人欽佩,明朝皇帝中也有一位出色的人物,那就是永樂皇帝朱棣。朱棣的一生傳奇多彩,他即位後五次北征蒙古,並遷都北京,成爲歷史上第一個定都北京,天子御邊的漢人皇帝。更令他聞名世界的是鄭和下西洋,前後共七次之多,讓中國與更多的國家建立了友誼。明成祖朱棣還率學士們編著了3億多字的鉅著《永樂大典》,這對歷史的影響意義非凡。由此可見,朱棣堪稱是位功績累累的君主。

皇帝中另一位出彩的人物是明孝宗朱祐樘,他重用賢良、剷除奸佞,提倡直言進諫。所以,他統治的時期是明朝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時期,被稱爲“弘治中興”。

我帶着好奇心去搜索了作者當年明月的資料,並十分驚訝地發現,他5歲時買了一本《上下五千年》,到他上中學前,居然把這本書讀了整整十二遍!他後來繼續研讀《二十四史》、《資治通鑑》,並從此愛上了明史的人物,等他成年後他某一天突發奇想,想把腦海中關於明朝的那些故事用輕鬆幽默的現代語言寫出來,讓人們能夠輕鬆地讀懂明朝。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整整160多萬字的長篇鉅著。

正是這樣一本書,讓我第一次接觸到歷史的深刻,走進了歷史,探知了歷史,和當年明月一樣,愛上了歷史。

篇十七: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明朝是一個曾經無比風光的王朝,它波瀾壯闊、興衰浮沉,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讀歷史、平人生,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對明朝的歷史更加了解,對中華的文化更感興趣,對自己的目標更爲明確,對當今這個美好的時代有了更多感悟和感恩。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幽默風趣的筆鋒介紹了明朝經歷了兩祖十四帝后滅亡的歷史。

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永樂大帝朱棣,他不畏強權具有鬥爭精神,起兵推翻了他軟弱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的統治。他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永樂盛世:國庫充盈、人民安居樂業、遷都北平、修書《永樂大典》、五上蒙古、七下西洋。很多人都唾罵他,說他是逆子、反賊,可如果沒有他的文治武功,我們還能看到文化價值極高的《永樂大典》,享受到鄭和七下西洋的豐功偉績嗎?

《明朝那些事兒》不是在寫史,而是在寫人、寫事、寫心,它使我爲洪武大帝而讚歎,爲于謙之死而悲憤,爲明朝滅亡而惋惜,我多麼希望崇禎能以史爲鑑,延遲明朝的滅亡,做一箇中興之主。然而,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我從《明朝那些事兒》看出,果真如此!自古賢臣總是遭受迫害,明朝的皇帝們雖高呼“任用賢能”,實際卻貶陽明於龍場、困楊漣於詔獄。自古奸臣總會冤殺良將,例如秦朝的白起被殺,宋朝的岳飛被害,明朝的于謙、胡宗憲、袁崇煥等一心爲國的將領卻也都全部冤死在獄中。自古宦官總是擾亂朝政,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就深刻認識宦官干政的危害,命人在宮門內豎立鐵碑,上書:“內庭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以此警示後人。但後來,更有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奸佞小人殘害忠良。確實,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但我們可以從歷史的人物身上得到美好的品質,同時將它運用到生活之中。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結尾那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在明朝漫漫270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成功的人:朱元璋、朱棣、于謙、徐霞客……也有許多失敗的人:朱見深、嚴嵩、崇禎……,在當今這個嶄新的時代,雖然技術變了,衣服變了、飲食變了,但道理不會變,作爲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成功的方式只有好好學習,建功立業。

明朝,到底是成爲了歷史。擺在我面前的是屬於這個時代的錦繡前程,有了自己成功的本領,又何愁不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成功呢!

篇十八: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合上書本,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彷彿仍在眼前浮現。

眼望面前這九本沉重的書籍,腦中浮現出了美好鮮活的記憶。本是不愛讀書,又極其貪玩的我。竟與這些書發生了美妙的故事。

放學回家,我推開房門,九本厚厚的書籍,靜靜地擺在凌亂的書桌上。我並沒有在意,只是着急地跑出去玩,直到筋疲力盡才搖搖晃晃地跑回家。

狼吞虎嚥地吃過飯後,我坐在躺椅上觀望着傍晚的落日瀰漫與天空點點透亮的星。百無聊賴之際,我想起了那些書籍,便拿起了一本靜靜地翻閱得起來……不知不覺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漆黑的夜,只有一輪明月掛在天空,而我的心,正如這月一般皎潔,原來,書中的世界如此多彩:朱元璋與元朝竟有如此深仇大恨,才改名“元璋”二字;原來,他不只是乞丐皇帝,還是個有勇有謀的軍事家,大明天下的締造者。以赤手空拳,單槍匹馬建立了龐大的帝國。一本厚重的書籍從眼前拂過,一個個畫面在我眼前浮現:皇覺寺裏,明月相伴,孤燈一盞;鄱陽湖畔,碧波千里,火光沖天;茫茫大漠,金戈鐵馬,劍舞黃沙!

從那時起,《明朝那些事兒》成爲了我的摯愛。一遍,兩遍,三遍讀過。到如今的第四遍,我仍是如此,愛不釋手。大明祖國276年經歷了太多太多,可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風波不斷的嘉靖年間的權臣統治。

在嘉靖皇帝統治的四十五年間,有剛正不阿的夏言,有貪得無厭的嚴嵩,有一身廉潔的海瑞,有權傾天下的徐階。夏言,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他不貪財,幹實事,心繫黎民百姓,國家社稷,但他仍十分享受這單調枯燥的生活,因爲在這背後,隱藏着一個巨大的誘惑——權力。這也導致了夏言的悲慘下場:被奸臣嚴嵩坑害,雖心繫天下,胸懷萬民,然終被嚴嵩以一種極端卑劣的方式所害。這也反映了明朝的一部分官員:一心向往權力爲國爲民,卻最終未落得好下場。嚴嵩貪腐,只會拍馬屁與整人,實在是人渣中的人渣。可因深受嘉靖皇帝的信任,在朝中得以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簡直可以匹敵魏忠賢,但最終邪不壓正,被徐階打敗。

大明的官場十分複雜,作者當年明月以他幽默直觀的方式去描寫了很多興衰起落,很多王侯將相很多,無奈更替,很多風雲變幻。

我領略了大明王朝的人和事,從乞丐到皇帝,從南京到北京,從平反到抗倭,從昌盛到滅亡。我看到了太多人的成功,有的是正道,但也有歪門邪道,但終究是成功。一個人,抑或是一件事,一個王朝的成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篇十九:明朝那些事兒徵文

結束了嗎?結束了,真的結束了嗎?沒有。

是的,從技術角度講,這篇文章已經結束了,可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它,不僅是歷史。

我所述說的除了歷史,還有很多東西,他們的名字叫做權利、希望、痛苦、憤怒、猶豫、冷漠、熱情、剛強、軟弱、氣節、度量、孤獨、殘暴、寬恕、忍耐、邪惡、正義、真理、堅持、妥協、善良、忠誠。

足夠多了。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也許會憤怒,也許會堅持真理,可是人們往往更喜歡妥協、忍耐的人,所以我們要有氣節,但這在我們更多的是要妥協,要圓滑。

這套《明朝那些事兒》共分七冊,分別是《洪武大帝》《萬國來朝》《妖孽宮廷》《粉飾太平》《帝國飄搖》《日暮西山》和《大結局》。其中講述了元末農民起義中的最強者朱元璋(原名朱八八或朱重八)開創了大明帝國到明末中的276年曆史,對其中的大人物,小人物,文武百官和廣場鬥爭以及邊疆鬥爭進行了着重描寫,讓歷史活了起來。當年明月用了小說的手法,準確生動地還原了歷史原貌,多一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字是言猶未盡,文字表達渾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

在這明朝276年裏有千千萬萬的人物,可我最敬佩,也最喜歡張居正。(原名張白圭)他雖然生活在條件較好的家庭裏,可以能看到平民人們的困難;他雖然看見了人性的醜惡,但他依然相信光明;雖然他只有七品的宮位,但他依然不畏強權;(嚴嵩、嚴世蕃)雖然他之後又身居高位(首輔)可從他不壓迫百姓;他雖然成爲了一個圓滑的政治老手,可他一直不忘初心……這些都是令人敬佩的呀!對於他,我無法評價,只能引用原文:“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還活着,可他已經死了,世間已無張居正”。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氣節,因爲人性的根本。也可以去溜鬚拍馬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不忘初心,纔是人生的根本。

其實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和對家沒貢獻的人只有一線之隔——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幹實事,對國家沒貢獻的人不幹實事。

當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他的經歷,他的感情,以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失去,不因權勢而凋亡,這也是我以後要乾的事。

我以後一定要堅持真理,不忘初心,那是不讓人性泯滅的唯一選擇!其實,人活在世上只不過就是爲了錢、權、名,可是一但選擇了前行的路線,哪怕前方有多危險,都回不來了,等待你的,都是死亡……

因爲走上了這條路就不能再回頭……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17047.html

  • 標籤: 精選 事兒 徵文 明朝 青春那些事兒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明朝那些事兒徵文(精選1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明朝那些事兒徵文(精選1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