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精選20篇)作文

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精選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97W 次

篇一: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精選20篇)

3月27日至29日,我們六年級全體同學來到了“一山一水一聖人”中的“聖人”故里——曲阜。我作爲前往曲阜研學的一員,在經歷過三天研學後,感觸十分深刻。

第一天清晨,同學帶着滿臉的興奮與期盼,準時來到學校集合,乘車前往曲阜。經過五個半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曲阜。午飯過後,便到達研學基地開始了我們的研學之旅第一課。

我們穿上了漢服,向孔子和各位老師行了拜師禮。通過老師的講解,我進一步瞭解了孔子,也更加敬佩這位聖人了。接下來,我們開始了下一項課程——“韋編三絕”。我們只需要用線把幾片“論語”的竹簡用線穿起來就可以了。我穿完之後,試着弄斷穿竹簡的線,可是沒能弄斷。連普通的線都這麼難以弄斷,孔子讀書的時候竟然能將更加結實的牛皮繩翻斷,而且翻斷了好幾次!這不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體現嗎?

第二天一早,我們的行程是參觀孔府和孔廟。我們先觀看了精彩的開城迎賓儀式。那精彩的表演,彷彿讓我穿越回了古時候,那古代禮儀的魅力深深的感染了我。原來這就是孔子所謂的“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吧!

步入孔廟,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參天古樹,彷彿看到了孔子在杏壇給他的弟子們講書,使我們感受到了孔子的誨人不倦。在孔府裏,我們看到了孔子以及他的後代的各種頭銜,使我們感受到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家風和傳承。

下午,我們又回到了研學基地,上了一節“感恩”課。老師給我們講了幾個師生之間、親子關係之間的感人故事,聽得同學們熱淚盈眶,對老師、家長們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這時,孔子的那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接下來,我們體驗了活字印刷術。我們體驗完之後,在覺得好玩之餘,還對畢昇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最後一天,我們來到鄒城,參觀孟府、孟廟。老師講解說:“孟子在儒家學派最艱難的時刻站了出來,維護了儒家學派的思想,所以把孔子和孟子並稱‘孔孟’。”聽到這裏,我不禁對我的老祖宗——孟子產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在回程的車上,我還領讀了《孟子》,這讓我更加崇敬這位說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祖先了。

曲阜的研學之旅結束了,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想在儒家聖地再多看看。當然,這次的收穫也很豐富:我們瞭解了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學到習了孔孟之道的精華,體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這次朝聖之旅帶給我的收穫和感悟肯定能夠讓我受益終生……

篇二: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人所共知,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些光輝的歷程鑄就了現在的一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底蘊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可比擬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是舉世公認的。

近代中國給世界一個突出的印象,是孱弱、保守、落後。落後必定捱打。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卻愈加熾熱。當年的愛國者深情的呼喚:“支那乎,支那乎!吾將崇拜而歌舞之,吾將頂祝而忭賀之,小大聲疾呼我國民之前曰:“支那萬歲!”爲了拯救爲難的祖國,千千萬萬仁人志士以天下爲己任,“人人有憂國之心,人人心憂國家之安危!”使得中華民族的精神實現了偉大的昇華。今天,我們正親眼看到這個龐大的民族覺醒過來。獲得新的精力。並且更加積極的面向世界。

人所共知,中華民族素以勤勞刻苦著稱。而對於這一拼搏精神的歸納,成書於秦代的《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高度概括。這句名言真真切切的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堅韌不拔,不斷進取的特性。正是憑藉這樣一種精神,中華民族創造了引以爲自豪的龍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正是憑藉這樣一種精神。黃皮膚的中國人在科技方面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正是憑藉這樣一種精神,即使近代中國處於落後,捱打的情況下,衆多的炎黃子孫也不曾失去民族自信心。

衆人說革命的勝利,得益於四個法寶: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井岡山精神是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一精神的主題,就是堅定革命信念。長征精神是一往無前的精神。這一精神的內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延安精神是艱苦奮鬥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永不停頓的精神。這四種精神非但不能丟,而且在當前全面推進的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徵程中,我們一定要結合新的時代特徵,將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這四種精神共同鑄造了中國精神。他是不朽的民族之魂。他們是支撐國家的脊樑支柱,他們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精神資源。

今天,中國精神已成爲支撐中華民族戰勝一切困難,實現未來美好願望的精神動力。中國精神正在向全世界昭示,中國將更加堅強,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地走向工業化,現代化,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在我們的肩上,擔負着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我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去實現。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青春的激情,汗水和勞動,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篇三: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紅色是鮮血燃燒的灼熱,紅色是戰士犧牲的壯烈,紅色是國旗飄揚的風采,紅色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前赴後繼、敢於犧牲、奪取勝利的民族基因。

不能忘記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鴉片戰爭那些不平等的條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沖天的火焰、日本侵略者南京大屠殺的血腥……中國人民的鮮血在那時浸染了一片又一片的沃土。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扛起了民族解放的紅旗,振臂高呼,拯救於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無數的中華兒女揭竿而起,他們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用生命和鮮血,打下了中華大地一片紅。此時此刻,我們不能忘記“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無數英雄。

少年英雄王二小生活的村莊是游擊隊的根據地,經常遭到鬼子的掃蕩,但是王二小卻每天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有一天鬼子又來掃蕩,不巧迷了路,看見王二小站在山頭放牛,就逼王二小帶路。王二小爲了掩護鄉親們,裝作很聽話的樣子,將鬼子帶到八路軍的埋伏圈,四面八方,想起了槍聲,鬼子知道自己上了當,直接將王二小殺害。就這樣,年僅十三歲的王二小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一腔熱血灑在祖國的大地上。他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劉胡蘭十歲就參加了村裏的抗日兒童團,爲八路軍站崗、放哨、送情報。14歲她就當上了區婦女幹事,還被中國共產黨吸收爲預備黨員。她配合游擊隊,打倒當地大惡霸,贏得了老百姓稱讚。在革命鬥爭中,她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反動派抓到劉胡蘭後,實施了種種威逼利誘,但都沒有成功。最後,反動派把劉胡蘭帶到了鍘刀面前,將同時被捕的6位革命羣衆殺害。可敵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劉胡蘭卻異常鎮靜,當劉胡蘭躺在鍘刀上時,最後說的一句話是共產黨萬歲!就這樣,年僅15歲的劉胡蘭犧牲了,她鮮紅的血,染紅了大地,激勵了無數革命者繼續奮鬥。

中華民族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這樣慷慨赴死,爲國捐軀的共產黨員、革命戰士,纔有了今天的繁榮昌盛。

在這些紅色經典故事裏,我找到了紅色的足跡:那是革命先烈用鮮血照亮了黑暗的世界,用生命鋪就了紅色的革命征程,用民族之魂鑄就了蕩氣迴腸的戰鬥之歌。這些紅色經典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現在幸福安定的生活來之不易。作爲新時代的中國少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永遠把偉大紅色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篇四: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一提到工匠,我想起了歷史中學到隋朝著名的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現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它經歷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響,8次以上的戰爭考驗,承受了無數次人畜車輛的碾壓,飽經無數次風刀霜創,冰雪雨水的沖蝕,卻雄資不倒,仍巍然屹立至今,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也是最古老的石拱橋。

同時我們還想到魯班,因爲他勤於勞動與思考,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創新制造了“魯班傘”,在今時代中,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說都是魯班發明的,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的啓發,經過反反覆覆的研究,推敲,實驗後才製作出來的,魯班後被後世稱爲“工匠始祖”。

在現在的時代,我們看到了許多汽車,而每個車子都有它固有的牌子,他們在工業化方面精益求精。

工匠在推動人類文明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工匠們是勤勞的、敬業的、穩定的、幹煉以及遵守規矩,一絲不苟,高尚的工匠精神是在任何時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給予弘揚,如果我們忽略了它,那麼社會不斷髮展和人類文明化建設持續走向輝煌就會受挫,工匠精神這股有生力量推動人類進步的願望就不能好好實現。

什麼樣的工匠是合格的工匠,做一個合格工匠的基本素養和他需要怎樣的付出和意志,工匠精神的核心: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及其內涵是: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二是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三是耐心、專注、堅持、四是專業、敬業。

自我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貢獻的一種肯定關係,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不完善,在我心中的工匠精神是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的態度;是以一雙妙手去傳承千年以降的智慧,通過千錘百煉的手法和技藝,呈現出驚豔的美感,傳承古老的工藝,在漫長的耗時中成就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工程師有工匠精神,科學家也有工匠精神等,可能於個人而言,工匠精神沒有那麼高大上,但你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就足矣。

工匠精神是我們中學生應該傳承下去和弘揚的,我們不能讓它遺失,時代需要它的存在,所以,在這個資源日漸匱乏的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更塑造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要越走越好,創造在時代中屬於我們的輝煌時代,從而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全面跨越。

篇五: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當我再一次穿上土布衣裳,一抹懷念的微笑就浮現在臉上,它將過客的思念在此刻喚醒。每每穿上那暖暖的土布衣裳,心中就有一種暖暖的期待。

幼年時,我身上圍的圍兜,穿的衣裳,睡覺時的被單都是奶奶用織布機一線一線織出來的。各式各樣的花色和整齊劃一的紋理就像奶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穿在身上暖洋洋的,留下一種質樸的香氣。每個寂靜的夜晚,我都在織布機啪嗒啪嗒的聲音中進入夢鄉。月光如鏡,這匹布偶爾送來樹木與河水的呼吸。

曾經每家每戶都有的土布,現在已經很少很少了。常聽奶奶提起,在他們那個年代,過的都是男耕女織的生活。婦女們常常會聚到一起,討論誰織的布精緻,誰搭配的色彩更美觀……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婦女們常常以此爲樂,用織布機拼湊着簡單、幸福的生活。現在從父母輩口中,也很少再聽到關於土布的一些事了,偶爾提起,一抹懷念的微笑就浮現在他們臉上。那份光彩,已經被歲月隱沒了。

再次與土布邂逅,已是過了好些年了,在小鎮上的一家布店。布店在小巷的拐彎處,很少有人問津。在大堆繽紛色彩的布里,幾捆青色的土布靜靜躺在其間,顯得格外醒目。細膩的情感向外翻涌,使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

樸素清新的色調,撫摸時略帶粗糙的質感,帶我聽到織布時發出的循環往復的聲音。我注視着它,就像注視着久別重逢的朋友。時而有幾個外國遊客來到店內,買走幾匹土布,他們說,他們喜歡傳統的手工藝製品,更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向店長打聽,店長說這些土布都是一些收藏家喜歡買的了,已經很難再進到貨了。

店內有一臺織布機,彷彿是許久未曾用過的了,覆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灰塵,我情不自禁地走向它,童年所有的記憶在此刻被喚醒。當我再一次坐上織布機,那是一種怎樣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我拿起木梭,雙腳輕輕放在木質的踏板上,踩動它,發出無序或有序的聲韻之美。光滑的木梭,穿引着素色的絲線,在時光的長河裏穿梭、往復,混着木質的清香和塵土的踏實感,我聞到了一種叫做年月的香氣。我循着記憶,把時光拼湊,木質的清香,淡淡的,有着沁人心脾的安定力量。

我清晰地看到我的手跡與奶奶的手紋重合,連接起幾代人的青蔥歲月。青春的花紋在絲線的交錯中漸變,填補着失落的時光之衣,也連接起文化的橋樑。手紋在此刻重合,我體會到了祖輩的樂觀、堅強,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憧憬。

直到現在,我依然會把那匹承載着我童年所有回憶的土布拿出來,驕傲地向別人介紹:這就是土布!這份情愫,在此,我願與你共享。

篇六: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七千年前,一株小樹苗初現於荒蕪的東方。在這蠻荒之地上,它渴飲着甘甜的雨水,將細小的根鬚扎入肥沃的土地,努力地向上衝去。

“鬆雲之下,石桌之上,長風浩蕩之中,楸枰間黑白縱橫,天圓地方之間便風雲瀰漫。”四千年前,正當他國仍你搶我奪之時,中國已學會君子之道,將戰場上的血腥廝鬥轉化爲方圓之內的文雅博弈。橫縱之間,雖無千萬死傷,黑白之下,已廝殺百回,半日時辰,勝負已分。一張石桌,兩杯清茶,綸巾論道,儒雅脫俗,中華文化便在這方寸之間不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兩千年前,屈原立於淚羅江畔,作下此絕筆。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的清白品質?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餘獨好修以爲常”的高雅情趣?千年後,誰能忘記他那“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決心?“半盞黃酒賦離騷,汨羅江畔舉杯邀。壯志未酬身先老,甘將身軀試波濤”。千年後,又會有誰會忘記,那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光輝人物。一道身影,一篇佳作,中華文化便在這字句之間不朽。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兩千年前,一代書法家王羲之在酒酣興盛之時作下《蘭亭集序》。短短數百字,卻盡顯中華書法之遒勁瀟灑;寥寥數句,卻無不彰顯中華思想之博大精深;區區四段,卻盡顯中華文士之豪邁蒼勁。千年後,看着其出於藍勝於藍的書法作品,誰能說中華文化消散無跡了呢?千年後,聽着學生們搖頭晃腦地朗誦着中國的名篇佳句,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香消玉殞”了呢?千年後,看着你一篇篇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落入俗套了呢?一支狼毫,一張宣紙,中華文化便在這書法之間不朽。

“鏤金作勝傳荊俗,翦綵爲人起晉風”。一千五百年前,勤勞的人民創造出了一份精美的剪紙。薄薄一張紅紙,寄託了人們樸實、真摯、美好的願景。千年後,看着家家戶戶窗戶上各色各樣、栩栩如生的剪紙,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遺失了呢?千年後,看着孩子們洋溢着笑臉,一步步剪出美好的圖案,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後繼無人了呢?千年後,看着衣物上、布包上、傢俱上那些花色、種類更加繁複的剪紙元素,誰又能說,中華的文化發展大不如前了呢?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中華文化便在這剪紙之間昇華。

七千年後,一棵參天大樹傲然屹立於日出之地。它將根深潛於神州大地之下,源源不斷地吸收着養分,穩健地向上生長。

這棵樹,名叫——中華!

這棵樹,用自身詮釋了一個詞——不朽!

篇七: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中華文化如一方豔麗錦緞。起初時,不過裁成襦裙曲裾以蔽體;再後來,針針線線縫紉鳳冠霞帔;到現在,機器製作漢服針腳縝密。從日常所需到風靡一時,再到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是漢服的千年歷程,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場浩蕩的傳承之旅。

既是傳承之旅,那麼我們又該傳承些什麼?是單純的玲瓏服飾?或是字字珠璣的雲錦天章?抑或是落筆行雲的書法?我想,這三者都有,而有都不是全部。

縱使布衣,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生於兩宋之交,杭州湖畔粉飾太平,吳儂軟語歌舞未休。多少年來,他夜夜夢見鐵馬踏冰河、爲國戍輪臺。奈何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滿腔熱血和出色才幹埋沒在紅塵莽莽中,無處尋覓。而今我們讀到他的詩句,讀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時,不禁唏噓不已——馮唐易老,崢嶸不再。

此時我們讀到的,何止是那隻言片語?更多的,是詩人一顆赤誠而忠貞的心。每每讀至此,不禁肅然起敬亦或是潸然淚下。目光朦朧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人,布衣白袍,衣袂翻飛,目光堅定而執着地凝視着中原方向。此時我看到的,豈止是一身布衣?更多的,是他眸中深切的擔憂與無奈的憤懣。

服飾需要傳承。清兵入關後,漢服文化被侵略政策壓制;近代以後,西方文化被國人爭相模仿。從此漢服文化幾近枯竭。“爲有源頭活水來”,源頭在何處?就是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當人們有意識地去接納、傳承、發揚漢服,源頭便活了起來,水也就源源不斷繼續流入歷史的長河中了。

我亦且如常日醉

歐陽修主張推行新政以整頓吏治、匡扶社稷,因觸犯了守舊派的利益,遭到屢次貶謫。縱使屢次被貶,他依舊心胸豁達,閒來無事時,賞“環滁皆山也”的四時良辰美景。曠達瀟灑,隨遇而安。被貶滁州兩年後,歐陽修改任揚州知府。離別時分,官吏人民爲他設宴餞行。彼時春光正好,花枝爛漫。他只念了句詩道:“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此時我們讀到的,不是這通俗易懂的兩句話,而是氤氳在他胸腔之間的曠達之氣。此時擱下書卷,也彷彿看見了一個人影:一身官服,眉眼間皆是久經磨礪後的曠達瀟灑。

此時我看到的,豈止是一身錦緞官服?更多的,是他眉眼間的灑脫豪邁。

詩詞需要傳承。唐詩宋詞元曲各領風騷,從“蒹葭蒼蒼”到“爲賦新詞強說愁”,他們之所以在千年時光裏經久不衰,不僅是因爲文字之美,更是因爲他們的內涵之美。中華文化如一顆明珠。哪怕昔日蒙塵受難,只需稍加擦拭,依舊能大放異彩,照亮我們的心靈之路,也照亮中華文化探索之路!

篇八: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承載着國家的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讓文化的傳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釋放中國活力。如此,蘭州拉麪物質文化的傳承與共享正是展現出了中國活力——脫貧。但是,在中華文化傳承中難免出現偏差——蘭州拉麪的總體質量,如此,我們更需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現有歌傳,“有一個老人在南海畫下了一個圈”,隨後迎來了中國偉大的改革開放,向世界敞開了門戶——中國,飛躍發展!隨之而來,不僅是經濟的衝擊,更是文化的碰撞。面對着這些浪潮,我們更需要提高自身經濟與文化的競爭力,才能擁有一席之地。而曾經有一篇文章提到,蘭州拉麪是老百姓的改變命運的“聚寶盆”。既然是能改變百姓命運的“聚寶盆”就更需要提高自身競爭力,滿足人們和時代的需求,才能讓這一碗“脫貧面”擁有持久的活力,才能讓蘭州拉麪的物質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才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林清玄的文章中講到乾隆皇帝與一位禪師的對話:

“長江一日有多少船往來”皇帝問。

“兩條。”禪師道,“一條爲名,一條爲利。”

如今,人亦多爲兩種,不爲名則爲利。但生活,不只是有銅臭那副醜陋的嘴臉,亦有詩畫的遠方。憑着一部紀錄片走紅全國的章丘鐵鍋,人人爭相購之,“鐵鍋之迷”甚多。當鐵鍋供不應求之際,商家便開始摻假製假售假,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而張氏父子,即便處於“鐵鍋熱浪”之中,依然能堅持初心,用心打好每一口章丘鐵鍋,不受賄賂。後者所爲於公有利於中華文化傳統手藝的傳承,於私他們問心無愧,實乃君子;而前者,造假售假獲取利潤,實屬助長社會歪風之焰,無益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可謂痛心!不禁反問:何爲中華文化傳承之意?何爲傳承之道?不爲名不爲利!中華文化傳承不容得絲毫馬虎,不容得弄虛作假,如此方能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文化乃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不可動搖。即便身處改革浪潮,金錢熱浪,亦不可屈志焉。即便是一碗小小的拉麪,一口小小的鐵鍋,其蘊含着的豈只是文化,更是國家民族的根基。林清玄有言:一杯蜜都是煉過幾只蜂的。若一碗麪、一口鍋都不能用心去“煉”,這何嘗只是面與鍋的問題呢?一個國家若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同化,不被質化,就必須“煉”好文化,“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意,“煉”好中華文化傳承之道,讓中華文化傳承不失“風味”。

奚以知其然也?縱橫歷史,守住文化方能守根護基。讓我們攜手前進,共舉“中華文化傳承不是‘風華、風味’的旗幟”。

篇九: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時光流轉,時代在變,責任也在變。責任在一代代手中傳承着。我們正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站在先輩的肩膀上,奔向廣袤的遠方。

在成長的過程中,很難說清責任究竟是什麼。但責任一直在變。

兒時,我或許沒有什麼責任。但周圍的人對於我而言承擔着許多。自從我的降臨,家人就多了不少“工作”。聽爸爸媽媽說,那時的我十分淘氣。由於懵懂,打碎雞蛋、弄翻傢俱等等各種各樣的事情我都做過。雖然上天並沒有規定,但他們選擇寬容,選擇引導,選擇愛我。他們俯下身,把一片片破碎的雞蛋殼撿起,將一攤攤蛋液擦去,把一個個有棱角的凳子挪開,爲我營造出一個能自由的釋放天性的天地。身爲父母,他們選擇爲我的成長承擔起責任。

在我出生兩年後,我光榮地成爲了一位姐姐。身爲姐姐,我知道,照顧好妹妹便是我的責任。當爸爸媽媽在專心工作時,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給妹妹衝奶粉,拿紙巾幫她擦去嘴角的醬汁,陪她一起玩、一起鬧,也幫她騰出一個安全的天地。雖然那時的我也還是一個小孩子,但責任感已經從我的心底萌發了。

責任,在血緣中傳承。

幾十年前,中國還被戰爭的硝煙籠罩,我們的祖國飽經滄桑,歷盡磨難。是愛戀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中華故人,爲挽救我沉淪的中華民族,揹負着民族崛起的重擔,求索奮鬥、浴血疆場、馬革屍還。

在電影《長津湖》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後代要打。願我們的後輩生活在一個不再充滿硝煙的時代吧。正是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爲中華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現如今,中國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或許,我們身爲一個獨立的個體,並沒有規定必須爲國效力。但我們這一代正接過先輩手中強國復興的接力棒,這意味着,作爲一箇中國人,這是我們的責任,這也是我們的選擇。我已堅定:黨和國家需要我們。

爲了弘揚這種責任感與使命感,我當起了紅領巾講解員。每每走過那條陳列着黨走過的風雨歷程的長廊,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時代在變化,這裏所展示的一切都已成爲過往。但我們正是踩在先輩們的肩膀上,看見了這如他們所願的繁華盛世。我希望告訴那些小聽衆們的是,我們這一輩需要承擔起強國的責任,要有大國擔當。

責任,在血脈中傳承。

從長輩,到晚輩;從先輩,到吾輩。一次次、一代代,責任在其中傳承。

生而爲人,責任的意義或許就在於,讓我們不再迷茫,永遠有爲之努力與前行的方向。我們在完成使命的路上,看到了最美的風景;我們站在責任的肩膀上,看到了未來與遠方。

篇十: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弟子規》總序中的一句話,高度濃縮了孝道在我國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是一切的道德禮儀之本,是立德樹人的基礎,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何爲孝?是漢文帝爲了保證母親的健康,日復一日親嘗湯藥的堅定不移;是九歲黃香爲了讓父母安眠,把嚴寒留給自己,溫暖留給父母的無私奉獻;是晉朝王祥不計前嫌,爲了讓繼母病癒嚴冬之際臥冰求鯉的矢志不渝。“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不斷積澱,是先輩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爲我們不斷詮釋的精神文明,更是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爲規範。

反觀當今社會的現狀:幾歲孩童只因母親不給充值遊戲裝備就大打出手,暴力少年只因父母不滿足奢侈需求,就與父母刀鋒相見,更有甚者本該成家立業,卻依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打着孝敬父母的幌子“啃老”……這些看似荒誕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發生着,這些不孝之子已全然忘記,是誰含辛茹苦地日夜操勞,是誰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是誰爲了他們頂着風雨前行卻無怨無悔。他們忘記了人內心深處最根本的善意,忽略了父母的無私大愛,也丟失了我們民族深處的靈魂。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哀,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哀。身爲華夏之子孫,卻丟失了先祖之本能,這更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深切的反思。

《說文解字》中這樣定義“孝”——“善事父母者”。社會物質和精神高速發展的今天,“孝”也許不必臥冰求鯉,也許不必驅寒留暖,也許不必親嘗湯藥等如此感天動地的大事。善待父母也許只是在工作學習之餘一聲溫暖的問候;只是在瀏覽微信時多與爲了你接觸這些新事物的父母打開視頻,看看他們眼角的皺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真心對父母說的一句“我愛你”。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父母深受感動。在不斷積累中,孝就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我們身上的優良品質,只有我們每個人去這樣做了,孝一定會重新成爲當今社會的主導者,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違背孝義的行爲淡化乃至消失。

“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這十二字的傳統孝道標準,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縮影。它承載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標誌,也是一個國家來源於最基本的力量,因爲有了這種力量,從家而起的我們就會更加充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就會更加和睦;正是因爲有了這種傳承,纔會使民族根源的精髓源遠流長,纔會使我們的文化不會缺失,纔會使我們的下一代有孝可循,有孝可行。

篇十一: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

——題記

小時候父母常告誡我要懂禮貌,但是我總嫌麻煩,每次都要父母提醒。

我喜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每次我看電視,想喝飲料或者吃零食,又不想動時,便會叫父親幫我遞過來。有一次被母親看見了,母親便呵斥道:“你父親幫你那麼多次,你連謝謝都不說一句。”我被嚇到了,連忙說了句“謝謝”。

在那之後,我總會提醒自己,就算是自己身邊最親的家人,也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把禮貌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雖然還會依賴爸爸給我送東西,爲我各種“服務”,但我總會時不時地不忘說一句“謝謝”。每每嘴邊說出這句話,我的爸爸,笑得更燦爛了,我的心裏也更是喜滋滋的。媽媽傳遞我的人生哲理,堪稱人生真諦。

慢慢地,我發現一向桀驁不馴的哥哥,也慢慢地加入了我們“懂禮貌”的行列。他也變得更陽光,更懂事了。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一倍。

我們從媽媽身上學到的懂禮貌,不僅只是在家裏,還發揚到家外。

有一次,那時剛考完期末考試,教室裏一片狂歡。有些人把剛剛數學考試用的草稿紙摺紙飛機,紙飛機在教室裏繞了一圈又一圈;有些人一邊高呼“解放了”,一邊將手上的試卷扔得滿天飛;還有些人一邊興致勃勃地與別人談論着暑假要如何度過,一邊收拾着書包。大家都鬧哄哄的,連老師進教室了也沒有發現。老師看着亂糟糟的教室皺了皺眉頭,走上講臺,說:“同學們先回座位。”班上瞬間安靜了下來。“知道你們這段時間都很累,你們也很努力,所以我想給你們點獎勵。”同學們一陣歡呼,眼中閃過一道光。

老師彎下腰來拿起一個袋子。同學們這才發現,地上有好幾大袋零食,都是大家喜歡吃的。有薯片、乾脆面,還有一箱可樂!同學們滿心歡喜地從老師手上接過零食,迫不及待地拆開包裝,教室裏到處瀰漫着香味。我坐在最後一個座位滿懷期待地等待着。終於輪到我了,老師甩了甩手,說:“剩下也沒多少,都給你吧。”說完轉頭走回講臺。

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媽媽經常告誡我要懂禮貌,便對老師說:“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他愣了愣,詫異地回過頭,看見我正微笑着看着他,一直板着臉的他也笑了。

看到老師的笑容,我才真正明白,說“謝謝”不只是一種形式,也給人尊重和讚賞。如果大家都多點禮貌,家庭也會更和諧;家庭和諧了,國家也就和諧了;國家和諧了,我們就能一起努力,實現中國夢。

從那以後,我打心裏裏接收了媽媽的傳承,真正地明白了“懂禮貌”的意思,也將它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中。

篇十二: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親愛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守望中國精神,書寫美麗青春”

我們的直言義行中,是孔孟禮儀的綿延;我們的舉手投足裏,是魏晉風骨的接續;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是華夏智慧的結晶;以深厚的文化爲底色,纔有今日時代的異彩紛呈。

在古闊上的斑駁圖案,到絹布上漸褪的色彩,都是逝去的時代以其爲星,讓今日的人們窺見當年的星河璀璨。

秦王掃六合,漢武大改革,且不說秦始皇的豐功偉績,單就說其在統治時期,車同軌,書同文爲後世發展奠定了基礎,雖其暴政,但其修的長城,鄭國渠等工程福澤華夏子民數千年。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拉近了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促進了文化大繁榮。

恍惚間又是紅衣武將,戎衣縱馬試官郎。依稀間,我彷彿又聽到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高歌;杜甫“致君堯舜上,當使民風淳”的肺腑之言;是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響喊;是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感慨!

時至今日,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浩浩湯湯的壯懷,是流動的光陰在符號中定格,是無數符號連綴成歲月的註腳,是無數英魂以其爲星,與時代標記,彼此見證。

且不說100年前開天闢地,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紅船精神,但就說蘇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的豁達胸襟。且不說70年前“敢於鬥爭,不畏艱苦”的抗美援朝精神,單就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李白,他們的意氣,使之千古留名,流放百世,才能“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滌盪了風波亭的點點殘血,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沒了零丁洋裏的聲聲嘆息。

時至今日,是“爲天地立心,心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爆發之際,毅然踏上前往武漢的動車。他與疫情防護的工作人員們,爲我們樹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命運與共”的時代精神。

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百玉盤”到今天的嫦娥奔月,天宮探外,是中華民族至始至終追尋的信念,改革開放70年,中國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長江兩岸稻浪滔滔,當我們驕傲地向世人展現中國風采時,民族精神正是後盾,是源自對本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戀和認同。

那些兢兢業業的時代楷模和傳承至今的文化精神,都濃縮成一個個符號,詮釋時代發展,這些符號,照耀着中華民族奮力前行。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篇十三: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年復一年,不覺已蒼海桑田,喧囂中有一種感情叫熱愛,有一種美叫傳承。——題記

不知何時,小區菜市場門口停了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旁邊是一張木凳,上面總是坐着一箇中年男子,頭戴一頂黑氈帽,身穿一件黑色皮夾克,下身是黑色的工作褲,白色旅遊鞋,一身破舊但很整潔。他靠在牆邊,兩手總是抱着一本書,如泥塑般坐在那裏,偶有幾個小孩圍在他的攤前,沒事時總見他旁若無人地看着書。不像別的買賣人一心張羅着買賣,而他似乎更沉迷於書中的文字,他定是個落魄的讀書人,我這麼想!

終有一日,他仍在那看書,好奇心驅使我走到他的攤前,只見推車上豎着一個木牌,上面寫着;傳統糖畫。我仔細打量着他,他約摸有四,五十歲,佝僂的身軀似乎不堪生活的重負,歲月在他的臉上刻滿了蒼桑,可他眉宇間卻絲毫沒有透出疲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滿了智慧。他似乎覺察出我的到來,擡起頭,站起身來。

“要糖畫嗎?”他和藹的聲音從耳邊傳來。我點點頭,“你是要個人物畫還是動物?”,“我想要一隻公雞”“好勒,你稍等”。只見他把煎鍋打着,將一層油均勻地攤開,他神情莊重,似乎完成的不僅是一張糖畫,更是一件絕代佳作,待到煎鍋上方青煙翻滾,他提起糖鬥,開始完成他的佳作,只見他筆走龍蛇,揮毫潑灑,動作嫺熟精湛而又瀟灑自如,糖漿在空中飛舞旋轉,如一隻翩躚的綵帶,抖落在煎鍋上泛起絲絲白沫,正當我看得出神時,一隻栩栩如生的公雞糖畫就遞到我的手中。它線條豐富,佈局均勻,一個碩大的雞冠高高翹起,似在耀武揚威,晶瑩的糖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讓人垂涎欲滴。只見他滿臉笑意,神情中充滿陶醉,仔細端詳着自己的作品,眼神裏充滿留連!“多少錢”“八塊”,我遞給他十塊,“不用找了,叔叔”“不行,我給你破了錢,你等等”,在他把零錢給我時,我有一種想把糖畫一同給他的衝動。

看着手中的工藝品,初時真的不忍吃他,後來實在抵擋不住誘惑。糖畫入口即化,初品時酥香乾脆,後嚼細膩柔軟,下嚥後回味無窮。後來常去他的小攤光顧,漸漸熟了,他告訴我,他的父親就是做糖畫的,雖然一手絕活,但是年邁無徒,父親不忍這門手藝失傳,於是他傳承了父業,年輕時他也有過夢想,但是想到父親的遺願,他只能將希望揮灑在這糖畫上,用精湛的手藝讓這門藝術得到傳承,雖然掙錢不多,但他熱愛這門工作。

手中拿着糖畫,我禁不住回過頭去,夕陽下他做糖畫時那麼神情專注,在我眼裏,他不是一位普通的小販,而是一位藝術家。用熱愛堅守住一份寧靜,用傳承展示了一種大美!

篇十四: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這種地理跨度促成物種的形成和保存,這是自然給予人們的饋贈,也是自然與人達成的契約,人們在自然界中穿梭、取捨,而這種味蕾之上的取捨也在輾轉中生成文化。這種輾轉,可以於風雨洗禮後依然自我,這種無形的力量來自於舌尖上的傳承。

中國菜向來不僅僅要求食物熟透即可,這是中國人骨子裏性子決定的,不燥,連帶着做出的食物也透着一股子靜月老樹般的安然味道,而往往中國菜都是透着股朦朧的含蓄之美,陽春白雪,簡單的食物搭配也會生出水墨般的超然與隱逸。火候的控制、食材的搭配與選擇,廚師們就像水墨畫師一樣,控制着用筆的力度,顏色的淺淡。一道菜下來,這種恰到好處,多一分則餘,少一分則缺,全靠廚師多年經驗的積累,這是在今天流水線生產,統一配置下所不能取代的。同一道菜,不同的廚師會創造出不同的精彩,而這種精彩便是要以傳承爲先的。

中國菜的傳承是以傳統師徒關係相伴而生的,師傅向徒弟傳道、授業、解惑,一番功夫下來修行依舊在徒弟自己,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師傅是否負責,而是這種苦修會使徒弟在食材運用上既承襲了師傅的特點,也能在這種味覺苦修後創出自己的味道。師傅並不只教習單純味蕾上的刺激,就好比是一碗平淡的陽春麪,也能有一番發人深思的哲理,不甘平庸,於質樸間創造出精彩,這也是中國菜給予人的饋贈與權力,也是中國菜所特有的魅力所在。

相比師徒長時間苦修形成的味覺共鳴,家庭成員間的傳承更能表現中國這一家族性極強的民族特點。家庭技藝的傳承會承襲大部分原有的味道,時光荏苒之間,流年飛度,歲月匆匆輾轉間,依舊能還原最初的感動。而這種家族的傳承,往往影響的範圍不再是宮廷菜等珍饈祕密傳人,這種技藝的傳承即使在窮山惡水間,一口鐵鍋,一把鐵鏟,家庭的味道在脣舌間的流淌,即使是嚐遍天下美味的遠遊子孫也要熱淚盈眶。這是藏在他們腦海裏最初的美好,承載了太多的記憶,承載了家庭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佳餚。這也是在現今時代,中國人仍能保持着一種融於骨血的家庭觀念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師徒間的傳承,還是血緣的傳承,中國菜在口與口間的相傳中,代表了一種中國的文化。這種水與火的藝術,即使大街小巷間開滿西式餐飲的現在,依舊有人眷戀着,傳承着中國所特有的味道。這種味道叫做文化。文化的傳承每天在上演,中國人的舌尖之上承載着太多的文明,而中國所特有的味道,不僅僅能使人的味蕾產生共鳴,也能使中國人在同一屋檐下一遍遍重演着傳奇與精彩。

篇十五: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復我泱泱華,着我漢家衣裳,華夏5千年來歷史悠久,文華博大精,在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文化——漢服文化

從“黃帝垂裳而天下治”始至明朝,漢服一直在人類衣飾發展史上散發着最璀璨的光芒,直到明末清初,滿清鐵騎入侵中原,滿清統治者爲了打擊漢人的文化自豪心,摧毀漢人的氣節與骨,頒佈了“剃髮易服”令。從此漢人的記憶裏有了對民族服裝的缺失感。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民族服飾,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在幾千年的時間裏,漢民族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而今,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西裝、T恤、牛仔褲已經成爲時尚漢服,已經被大多數人忘記。

漢服,它有着飄逸的衣袂,嚴格的形制,漢服主要分爲:曲裙、儒裙、襖裙等,主要特徵是:衣領有交領、圓領、對襟直領、衣襟爲右衽,隱結繫帶,而漢服袖圓以“天圓”,衣領交疊成知形以“地方”,背部中縫直至腳踝以應“人通正直”。天圓地方,酒脫撒飄逸構成漢服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氣質,因此,我國自古被稱爲“衣冠上國”。

有人說,漢服拘謹,呆板,等級森嚴。可漢服發展到現在,已沒有階級的區分,只有具體功用之別。漢服嚴密而完善的服裝類別:禮服、常服、便服,基本上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自從2003年普通工人王樂天穿漢服上街,這一行爲標誌着漢服正式進入了大衆視野,掀起了一股復興漢服的潮流,而今,當有人穿漢服走在街上,陌生感撲面而來:“和服”“漢服”“演戲的”等聲不絕耳各種“復古做受穿越”的帽子滿天飛。

是否,你也曾傻傻地問:“爸爸,我們漢族的民族服飾是什麼?”爸爸則會不知所措“呃……也許是中山裝,旗袍之類的吧!”是否,你也曾用過牀單,媽媽的衣服披在身土,裝扮童年……

在全球化現象日益顯著的今天,發傳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認識的,民族服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兩者缺一不可。中華之所以又稱爲”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是與漢服有關,《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素來就被稱爲“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詞。

通過漢服,以漢服爲鑰匙打開了漢文化之門。通過重新繼承,學習文化,從新建我們中華5千年來的精神面貌。正所謂,始於衣冠,達於博遠。希望更多人通過漢服了解傳統文化,弘揚漢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內涵。

復我泱泱華夏,興國禮儀之邦,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實現漢服的復興,嘿,看,漢服正向我們款款而來,你準備好了嗎?

篇十六: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容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每當唱起她,心中就涌起說不完的溫暖。

——題記

經典篇目,曠古詩詞,典雅美文是怎麼來的呢?

她是精神的昇華,意志的濃縮,是一種百折不屈、艱苦奮鬥的美德。她從口口相傳中獲得生命,從高尚的中華品行中得到靈魂,最終落在紙上,爲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思、啓迪。在歷史裏,在書籍裏。

她是《論語》中掉落的珍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孔夫子的諄諄教誨,是衆弟子知行合一的凝聚,更是華夏五千年一脈相承的知識信仰。多少學子因有她而奮起,多少學子憑藉着她的激勵走過了寒窗苦讀的歲月……如今,《論語》學習納入了中小學生課程,每當我聽到那熟悉的讀書聲從窗口傳出,我就知道,這種文明,又得以傳承了。

她是從《史記》的竹簡間落下的繁花——在濃墨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偉大王朝的背影。現在的我們,面對如此曠世之作,又會有誰理解司馬遷在牢獄中創作的辛酸!那是一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與鬥志,在血與淚的沖刷下驚世而出。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著作,只有時間會懂,歷史會懂,意願傳承經典的人,纔會懂……

她是經歷史長河中的浪潮淘洗過的金沙——是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偉志;是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儉樸;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錚錚骨氣;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決心;是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愛國之志;也是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巾幗之志,更是辛棄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報國之心。

茫茫歷史長河,賜予了我們無盡的美德與精神,爲子子孫孫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且欲仰天高嘆——噫,吾之大國經典,萬古長生!

在經濟大潮波浪翻滾的今天,她融入童聲中的《三字經》《弟子規》。言語精短卻意味無窮——教我們文化,教我們生活起居,教我們做人……總之,作爲啓蒙經典,她有獨樹一幟的魅力,爲純潔的心靈上種下了可貴的美德。

這是一份信仰、一種精神、一種毅力。

我們更應該繼承,並將其發揚光大,讓中華民族的美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走下去。

經典,是一泓清泉,盪滌了我塵封的心靈;經典,是一條路,引領我堅定的走下去;經典,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願身體力行,將那經典美德發揚、光大!

篇十七: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文化傳承,生生不息

孟令昊

對於傳,《說文》中認爲是從驛站轉遞文書即爲傳。簡單而言便是傳給下面,再讓其繼續轉遞。對於如今傳統文化亦是如此。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弘揚,弘揚中保護,便是如今文化的“傳”。因而,文化傳承,更應生生不息。

什麼纔是傳承的真正含義呢?這是一種遞進式的關係,先傳再承。泱泱五千年曆史,中國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有唯美浪漫的唐宋詩詞,也有大快朵頤的美味佳餚,有闔家歡樂的團圓佳節,更有沁人心脾的文化藝術。前人通過一代一代的傳,進入了我們的世界,豐富了生活。讓精神得以享受,而我們在這傳中獲得去繼承這份文化的權利和擁有傳遞弘揚這份文化的義務。讓這一份文化瑰寶,通過我們的手去傳給下一代人,如火炬傳遞般,繼續發光發熱,這便是傳與承。傳承就是傳遞與繼承,並要讓他不斷的發展與進步。

我們應當如何去傳承這份文化呢?這是一種行爲,去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急劇爆發的力量。小詩《苔》在300多年的沉寂後,被樑俊與他的學生再次煥發了新生,喚醒了人們對詩詞塵封的記憶。“卅載光陰彈指過,未將磨洗是初心。”這是葉嘉瑩先生一生所愛一生所傳承的珍寶——詩詞。用她自己的方式來傳承這份詩詞文化。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化。“她是詩詞的女兒,是風雅的先生。”是對葉老的肯定與最高的禮讚。那份傳承是無價之寶。前輩亦如此,我輩亦有楷模。北大考古系女孩兒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女孩直言:“要像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一樣去傳承那份文化。一腔愛,一幅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這是樊錦詩的一生所向,也會是北大女孩兒的目標,去傳承,中華文化的根。這便是傳承,用你的方式,結合如今的時代,向《經典永流傳》的那位教師一樣,去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這便是如何傳承。

在傳統文化遭到歧視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去保護這份文化。傳統文化是根,值得我們去傳承,更值得我們去保護。意大利服裝品牌杜嘉班納的宣傳短片將我國傳統文化的筷子引入其中,本應是興事,但是這個短片卻有歧視中國傳統文化嫌疑並涉及辱華。對此,我國已採取強硬手段去保護我國傳統文化不受侵犯,盡顯大國風範。保護文化,就是在繼承中不斷保護,如此文化方可傳承下來,經久不衰。此事件也提醒我們,爲了文化更好的傳承,我們不僅要在國內傳承,還要在世界傳播,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文化,喜愛中國文化,傳承中國文化!

傳中有承,承中有新,傳中有承,承中有護。這便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是中國的根。

篇十八: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假期裏,我終於去參觀了期待已久的博物館。

不同於館外的蟬鳴聲聲、汗流浹背,館內清爽宜人。跟隨着講解員的腳步,看着這承載着一段段輝煌歷史的“見證人”,聆聽着這些綴滿歷史印記的珍貴文物的過往,我不由得心生敬畏。

在一座近代展廳門前,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裏面人很多,甚至有些擁擠,但是卻靜的出奇,彷彿人的一呼一吸都能清晰辨出。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使這些參觀者不發一聲,駐足觀看?

我禁不住好奇,待人羣緩緩散去,我纔看清這裏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主題展覽館。緩步走近,展館自身的肅穆感撲面而來,讓人不敢有絲毫逾越。一張張老照片、一份份文獻資料、一件件老物什,見證了一場真實的朝鮮戰爭,展示了中國人民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生動畫面。而在戰鬥英雄事蹟展示欄裏,我被一位英雄的事蹟吸引了注意。

他,就是黃繼光。黃繼光二十歲那年,朝鮮戰爭爆發,他英勇參戰。臨行前,他回眸深情凝望這片生養他的土地,跟她告別。只是他沒想到,這竟是他的最後一次告別。朝鮮戰場上,黃繼光所在的營,在同侵略軍激戰四晝夜後,又奉命奪取高地。眼看着同營的爆破組一個個犧牲,還有一個火力點難以攻克,通信員黃繼光毅然向首長遞出“決心書”,勢要完成爆破任務。在兩名戰友不幸犧牲後,黃繼光也彈藥用盡,身負重傷。但他不畏痛苦,竭力爬向敵軍,用胸膛堵住了槍眼,壯烈犧牲。部隊在他的壯舉激勵下,迅速攻佔陣地,取得勝利。可他的年齡卻被永遠定格在了二十一歲。

讀完這些,我感慨萬千。他在遞出“決心書”時,是蓄積了多少勇氣啊!在爬向敵軍槍眼時,是否也曾在心底呼喚故鄉?在犧牲前,他又在想什麼呢?不,或許他什麼都沒有想,只是一心想要爲隊員爭取機會,爲部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他不怕犧牲、捍衛和平,這種無畏的精神啊,不正是那珍貴的紅色精神嗎?

傳承,是對前人的經驗進行傳授和繼承併發揚發展的過程。過去,有多少革命先烈爲了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不曾停歇,不曾抱怨。今天,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像黃繼光一樣一心爲民爲國的人。在他們身上蘊含着寶貴的英雄精神,傳承着珍貴的紅色文化。正是有了他們,我們今天才有了和平安定的生活。我們這些被祖國孕育長大,在祖國的保護下健康成長的青少年們,擔負着建設祖國未來的使命,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更應當傳承前輩留下來的英雄精神和珍貴文化,做一個愛國愛黨愛家鄉的好少年,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想到這些,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篇十九: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華夏兒女的根,滋養着民族之魂,引領我們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中應對各種挑戰,天災人禍,以及外來侵略,適應形勢的各種變化。

中國自古就被譽爲禮儀之邦。中華美德禮儀的歷史也源遠流長。從孔融讓梨,程門立雪到今天的21世紀,禮儀體現在每個人身上。在馬路上扶盲人過馬路,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禮儀就像一朵美麗的花,開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其實禮儀很簡單,同學之間的友好相處,互相尊重,見到長輩時的一句問好,見到客人時的熱情款待……這些都是禮儀,都是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中還有愛國情懷,身爲一個熱愛祖國的熱血青年,當然少不了關注重要新聞。每每我打開新聞網頁,我都會看到很多美國侮辱中國的話題,打開話題,下面都是中國爲祖國發表的憤慨之言。祖國的強大對美國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美國對中國一直都虎視眈眈。當然也少不了時時的騷擾。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騷擾,孟子說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所以外來隱患並不全是壞處。想到這裏,我想到了中國史上的愛國人士,我聽到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大義凜然的崇高氣節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着實讓我敬佩,還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遠大抱負,還有岳飛“三十功名生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忠心報國……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哺育中華兒女的養料,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中華文化不僅有愛國情懷,還有孝道。

說到孝敬父母,我不免想到懷橘的故事。陸績六歲曾到九江拜見袁術。袁術用許多橘子招待陸績。陸績暗地把五個橘子裝進袖子裏,告別時,橘子不慎滾到地上,袁術笑着說“陸郎,你來別人家做客,竟暗地裏藏了主人的橘子,這時爲什麼呢?”陸績跪在地上,答道:“這橘子很甜,我很想帶幾隻橘子回去給母親吃。”陸績的孝順得到袁術的誇獎。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尊貴。人類的行爲,沒有此孝道更爲重大的了吧。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他們不求回報。他們爲家庭做出貢獻,爲我們付出很多,他們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詩經》中說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文身行道,揚名於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從古至今,孝一直都是中華傳統美德之一。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同屬一個家。所以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中華文化傳承好,發展好,共同築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篇二十: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一個多麼光榮的名字,一個多麼偉大的稱號,一個讓人思緒飛揚的夢想。而今天,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和家人一起去虎貝體驗紅色之旅、瞻仰紅軍事蹟、感悟紅軍精神。

我們首先來到百丈巖,只見那巨石嶙峋、高聳峻峭,儼然一位堅定不移的世人傲然挺立在大地上。四周綠樹成蔭,郁郁青青,溪水潺潺、清澈見底。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鬥豔、互相媲美。如此美景,讓人美不勝收。我正陶醉於美景時,耳畔傳來父親的聲音:“孩子,這裏曾發生過一個悲壯的故事。當年有人爲了拯救同伴,拯救和平,壯烈犧牲。九名壯士被敵人包圍在百丈巖懸崖上。他們在巖頂一塊窄小的坡地上與敵人展開殊死拼搏。爲了不讓敵人繳去一槍一彈,爲不讓敵人活捉,爲了部隊的安全撤離,爲了身爲紅軍的浩然正氣,他們毅然跳下山崖,摔死在岩石上。他們是有骨氣的人,即使死也絕不向惡勢力低頭!”我爲之一震,陷入沉思。

緊接着,我們來到第二站——桃花溪村,這兒可是革命聖地。一下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龐大而古樸的展廳。走進展廳,裏面寬敞明亮,陳列着各個時期革命先烈的照片和文字說明。此時的我感慨萬千,這哪裏是用手譜寫的,而是他們用熱血譜寫的史詩,用青春鑄造的希望,用生命創造的輝煌。我深深地鞠上一躬,以示心中最誠摯的敬意。

拖着沉重的思緒,我繼續前行,來到紅軍會場。在不同的房間裏,擺放着革命時紅軍使用過的武器、勞動工具等,有槍支、大刀、犁鏵……它們都由玻璃框罩着,莊嚴而肅穆,簡樸且粗陋,進一步體現出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苦。其中,有一把細長、尖銳的梭鏢,它雖然經過滄桑歲月的磨洗,但是絲毫沒有腐朽,如同紅軍一般剛正不阿、一塵不染。想當年,它還跟隨着紅軍在槍林彈雨中穿梭,英勇殺敵呢!看着這些器具,緬懷先烈們創業的艱難,我的眼前又模糊了。翻過逶迤的的層層疊嶂,越過洶涌澎湃的江河,無論是日光杲杲、驕陽似火,還是雨雪霏霏、天寒地凍,紅軍戰士們從不屈饒、從不認輸。我想說:我是中國人,我爲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當初,人民窮困潦倒,革命英雄們揭竿而起,經歷千辛萬苦,經過革命,纔有今天我們的生活富裕安逸、和諧舒適。今天,沒有戰火連天,沒有資源短缺,更沒有殺戮掠奪,但我們仍要保持堅貞不渝的紅軍精神,秉承紅軍品質。要知道,美好的今天、興旺的國家可都是先輩們的鮮血換來的!

“數風流人數,還看今朝。”我們要傳承鐵軍精神、延續紅色基因。就讓我們帶着對紅軍將士們最崇高無上的敬意,一起奮鬥吧!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11492.html

  • 標籤: 精選 主題 力量 傳承 徵文 精選10篇關於讀書的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精選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傳承的力量主題徵文1000字(精選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