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精選9篇)作文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22W 次

篇一: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精選9篇)

寒假的《曾國藩家書》,在多年前早已讀完。這次再讀,有了許多不一樣的感悟,再次發表自己的想法。

靜爲首。靜不意味着你要自閉,做一個社交恐懼症。靜即自省,學會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如今的社會本就喧囂嘈雜,人們的內心難免受其影響,躁動不安。這樣就很容易陷入一種困境,人們無法進入一個完美的狀態去做一件事,或者在做一件事時,表面認真努力,其實心裏非常浮躁,或急功近利,或心不在焉,也就是所謂的“假努力”和不自律的體現。而靜能生智,這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顯得至關重要,意味着我們擁有更強的工作效率與極強的自律性:同時也意味我們可以避免隨波逐流,擁有自我的思想。

如何靜?我覺得曾公提出的慎獨是一味良方。何曰慎獨?慎獨則心安,就是指在獨處中謹慎不苟,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更須謹慎從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這不僅培養我們的道德品質,更是促進我們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而有了這些,我們做事效率將有較大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得以提升。

享受痛苦。苦難不是一種財富。如果苦難是一種財富,那麼文革中被抄家的,遭遇妻離子散的人都是很富有的人了。苦難就是苦難。但當你能從苦難中悟出一些道道,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之後,苦難是有意義的。可是這個過程是很難的,因爲我們很少經歷真正的苦難,現代社會給了我們太多保護。曾國藩早期帶湘軍是很不順的,兩次被逼得投水自殺,先後跟湖南官場,江西官場鬧翻。更難過的是,以前的道光皇帝很賞識曾公,可是新皇帝咸豐就看他不順眼,氣得曾國藩在江西的時候撩挑子走人,回家丁憂。在這段丁憂時間裏,曾國藩是很痛苦的,皇帝的刻薄,同僚們的看笑話,朋友如左宗棠的謾罵。他很痛苦,在家裏也經常發脾氣,跟家裏人也處得不好。可是曾國藩,這位曾文正公不是一般人物。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悟道了。再度出山就如魚得水了,過去苦苦求之不得的東西也漸漸都有了。

面對困難,面對痛苦,保持一顆平常心,可以悲傷,可以苦悶,但不可消沉。收拾好自己,在痛苦中感悟,反思,學習,再出發,定會對自己未來的路有所幫助與提醒。想一想自己曾經害怕那麼多事,到現在,我們不一樣也挺過來了嗎?

人需要求變。經歷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時代不一樣,都需要調整自己尋求變化。多年前讀這本書時感覺十分淺顯,空洞,只讀的到一些顯而易見的道理,而如今的閱讀,就感覺自己越來越讀不懂了,因爲自身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項事物,不再一塵不變,所以,還是要豐富自己的知識,書,從來都是越讀越厚的,道理也是。

篇二: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個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對神的崇拜早已轉爲對人的崇拜。可還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缺了點什麼。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秀文化傳統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後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雲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責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的方法,並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從而成爲洋務派的主要領導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這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志,存圖強報國之志;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恆,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可以說,這是一種順應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一個如分娩般劇痛與希望並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己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並存的時代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己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秀的文化傳統,要以一種創新的不迂腐的態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爲了預測未來,而是爲了擺脫過去,想象另一種命運。”此言道出了人類渴望超越過去的態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沉澱一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活着,人才不至於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秀的文化傳統,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裏找準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篇三: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家,簡單的一個字,能引起無數人的情感共鳴。因爲家是每一個人最初的記憶,也是我們最終的歸宿。莫爾說:“爲了尋找想要的東西,我們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中國古人推崇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是個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紐帶。而今天我們要感受的一封家書,是清末大師曾國藩。

修身立命,是我在讀完這本書後的第一感,但又不同於王陽明的機敏勇謀,曾國藩一位書生,也讓我很好奇,他是如何成爲最終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家棟梁。這讓我不禁好奇,這是一位怎樣的人呢?如何讓自己最終成就一番事業的呢?

全書共167封,覆蓋了曾公人生31歲到57歲的重要時光,曾國藩說,勤則百弊除,並且他很強調一個字“恆”,持之以恆的恆。

另外,在如何讀書,讀好書,方面也令人醒悟許多。“曾以爲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蓋閱歷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諸侄力行之。”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四個字:“看”“背”“寫”“作”

一看,“生書”即沒有讀過的書,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課外書,雖然考試不考,但也要多看,快看,不用字字弄的明白,多多這類書可以用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曾國藩認爲,看得快才能看得多,並積累多。

二背,“舊書”就是考試要讀的書,古代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經常要背誦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想考試過關就必須熟讀背誦。如今,我們學生的課本也要熟讀,熟記,因爲課本上的知識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

三寫,寫字,指的是寫毛筆字,在古代,讀好書的同時還要練一手好的毛筆字,而毛筆字的練習需要毅力和耐力,需要長期堅持,纔能有所成效。字寫得如何,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所以有“字如其人”之說!現在孩子學毛筆字的不多,寫的好的更少,原因大多都是不能堅持,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所成就!

四作,“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作就是指寫文章,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甚至是苦思,思考好了再寫。不善於寫文章的人就像啞巴不會說話、不會行走的馬一樣。如今,寫作能力越發顯得重要,有好的口才文采,纔會讓一個人更加閃亮。

爲學四要事,是曾國藩一生經驗的總結,凝結了他的經驗和教訓,給我們以後的學習和讀書指出了正確的方法和道路!看生一拓域,溫舊一鞏,;習字一善書,作文一思辨。

篇四: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今日讀其中一封信《致諸弟:事事應勤思善問》箇中感受,無法細說,總之我一會兒滿腦章句,一會兒滿腦空白。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着實不假。通過讀書能夠輕鬆瞭解到不同時代背景下作者的一生,看到作者的思想,文字是作者的心血。說實話,我對目前的狀態很滿意。

我很喜歡曾國藩,尤其喜歡他在給諸弟寫信時的諄諄教導,在信中他總要提及諸弟的學問,他殷切希望弟弟們用功讀書,把心思花在讀書上。時常以自己舉例。讀起來有股讀書人的傲氣和修養迎面撲來,然後將我包圍,化作一種沉重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他愛好讀書,他每一天都堅持讀書,追求上進刻苦努力的,他堅持寫作,他尊重才學。他不經意寫的家書,成就了流傳千古經典文學《曾國藩家書》,是的,何其有幸能拜讀讀過他的書,給弟弟們寫的一封封信,每每讀來,宛如有個深愛我的長輩在耳提面命,教我爲人做事,使我無端的感動和溫暖,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把做學問當做一生的必修課在做,幾十年如一日。他每日都讀書,給自己定計劃!每天都堅持不斷讀書,每每因故未能及時完成做學問的“任務”,也會懊惱的說幾句“牢騷話”,然後一定找時間趕上“進度”。亦時常反思檢視自身。

《曾國藩家書》裏給弟弟們寫的信中曾提到過: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生爲庸人,應當以勤補拙;生爲才人,應當謙虛穩重。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時常和弟弟們講能否考的上科舉功名在於天,但正因爲如此,做學問更應該安分耐煩,寂處里閭,挺然特立,方有一絲機會作一等人物。還提到他從來沒有看見過哪個學業好的會沒有衣食,應該擔心的是學業是否精進!書信中往往都是在提別人的優點,分享的也多數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對弟弟們的成績總會給予鼓勵和肯定,再以哥哥的身份寄以殷切希望和督促,教導家弟增進德行,求學要虛心,精進學業!在家庭關係中他懂事,也是少見大孝子,他常常知足與感恩,他看的很通透,他講了很多人爲人處世的東西,待人和氣。

篇五: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曾國藩是宋明理學的擁護者,推崇儒學講求經世致用,在現存的330多封家書中包含了對後世、對諸弟的拳拳教誨,內容涉及範圍之廣。

我作爲一個大學生讀這本書更是感到受益匪淺。大學是我們在步入社會的最後一個過渡區間,我們從這一封封家書中一遍又一遍真切的感受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於當代現實生活的奧祕之處。

下面談談關於書中內容感悟。

修身篇曾國藩身爲朝廷重臣,其中官場的風雲詭譎暗流涌動稍有不慎都可能跌入萬丈深淵,因此曾國藩諳熟官場的泠酷無情甚至也有過鬱悶氣憤心血兩空,所以告誡沅弟遇到任何事情都應該保持冷靜、平時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何情況都要保持內心的和平寧靜,如果真的能做到就是有大修養了。我們現在都說養生,更重要的是養心。又好像現代人說的“有多大能力就能忍受多大委屈”一個平和強大的內心是有多重要。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以“誠”待人,有膽有識。我想,這是對社會的每一分子提出的要求。我們或許有繁忙的學業,也或許會遇到一些難題,但是隻有以誠待人,營造好氛圍,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作爲一名青年人,雖然年輕,或許生活經驗沒有那麼豐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與暖心陪伴身邊人,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我相信,只有營造好一個充滿“家園文化”的氛圍,我們才能提高我們的工作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更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氛圍。

修身方能齊家,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持之以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作爲一名青年人,我知道,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未來,我將進一步加強自身學習,從學習高速路知識入手,我們在學習之餘,更要牢記解放思想、創新突破,真正將學習和工作,當做持之以恆的任務,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爲,起到一名青年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別人不做的,更要嚴格要求自己、爲人垂範,方能贏得認可。當然,學習之餘,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恆,用恆心擊破難題,用恆心改變困境,這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堅持的原則,恆心之後,定可以迎來屬於我們的小成績。

讀書使人明智,學習使人進步。一本好書可以捧讀一時,更可以受益一生。當然,我們高速路在發展的同時,同樣迎接挑戰和機遇,這就爲我們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我曾經經歷過很多困難和磨鍊,我曾受遇到過很多挑戰和機遇,正如曾國藩家書帶給我們的震撼,修身齊家,方能迎難而上,未來,我已經做好準備,用家書來指導自己,在未來的新徵程上,蓄勢待發,勇敢前行!

篇六: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這世間有什麼可以替代陪伴嗎?我想大概沒有。古時魚傳尺素,今人網絡互聯,在古今相間的特殊年代,李鴻章以書信與至親之人相伴。李鴻章有許多兄弟,書中亦有不少勸誡弟弟的書信。小到日常瑣碎,大到立身處世,他常常與弟弟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想法。“展信佳”“見字如晤”,與見面寒暄相比,書信是一件更爲正式的事情。無論是語氣還是遣詞造句上都需要經過一番思量,而翻開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讀來卻不覺枯燥板正,與印象中曾老不苟言笑的形象有所不同。跟弟弟講大道理,他以稻穀和錢幣作類比,“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爲這一羣弟弟簡直操碎了心,關於起牀氣也要叮囑弟弟們“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也許是和親近的人交流,曾國藩叱吒風雲的一面不見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和自己身上流着同樣血脈的家人的關切。

《書》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文人志士在知行上不得不意識到將所學用於實踐的重要性。然而做任何事還需要有恆心。“溫弟天分本甲於諸弟,惟牢騷太多,性情太懶。前在京華不好看書,又不作文,餘心即甚憂之。”曾國藩對於弟弟的擔憂正是當下諸多父母內心的寫照。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宗族形態中,耕讀傳家是經典的一條家訓。歷代文人墨客對於讀書的心得浩如煙海,而曾國藩在書中一語道破:“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私以爲書本給人最大的一個意義在於格局。書讀得多了,心胸很難拘泥在一隅之地。人在遇到事兒的時候,隱約感覺沒什麼大不了,因爲在書中你已經見過太多的故事和事故。所以爲什麼會說勸君莫惜金縷衣,而是惜取少年時。若是閒暇時有拎起書瞅瞅的習慣,可能坡子街派出所就不會有那麼多輕生的案例,年輕的生命也不會以那麼決絕的方式匆匆謝幕。

家書是一條輕輕的絲帶,我在這頭,愛的人在那頭。看似柔弱無力的絲帶藏着不爲人知的家事與情深。西晉官吏李密向陛下陳說與祖母“區區不能廢遠”,曾老事無鉅細的叮囑和感念,也寄寓着其對於曾氏家族榮辱與共的責任感。在通信尚不發達的年代用於聯絡家人的特殊形式——家書在媒介融合的的當下也以新的生命形態存在。例如,微信潛在地消滅了社會交往的時間和空間障礙,實現家人之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願景。視頻電話功能的出現,更是讓原先“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夙願不再遙遠。

篇七: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所謂“讀後感”,應當主要談談感想,而“感想”二字又應當分爲“感”和“想”。讀《曾國藩家書》,我所感爲慚愧,隨之想來又是遺憾,並在最後終究歸入了不甘心。

慚愧啊,慚愧。想來幸虧已經過去了兩百年,倘若曾公來當世走一遭,看見我這副模樣,他大概還以爲是哪家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罷,而這樣的紈絝子弟尚且被認爲是“讀書人”,被認爲是懂得事理,未來可期的年輕書生,簡直可笑。讀曾公寫給他那“四位老弟”的信,恍惚間自己便是“四位老弟”之一,但又不能應答與完成他對我這“老弟”的種種期盼和要求,有時甚至背道而馳,然而他又一如既往的那樣期盼你,認可你的天資,誇讚你的進步,解答你的疑惑,撫慰你的痛苦;然後又一條一條地給你提建議,反反覆覆地說,溫和耐心地說,好像他真的相信你一定會照着他說的做,並且從中得到收穫,慢慢成長成一個完滿的人。如果曾公讀了這番話,相必他又要說不過是盡他所能,對你有幫助便是好的。但從我心裏講,我哪裏擔負得起曾公這一份“幫助”呢?

遺憾啊,遺憾。曾公尚能將千年前的韓昌黎視爲良師摯友,且文章、詩歌、書法、經義皆視爲必修之學問,有本有源,曾公之世尚未斷於文脈,合於並處於傳統之中。而今不過兩百年後,“傳統文化”四字涵括了一切傳統學問,並被視爲專門專業的領域,文脈好似失去了血液的流動,並被一撥人加以解剖和研究。對於曾公來講,千年前大唐的韓昌黎不過是隔代的前人;而對於我們來講,兩百年前的曾國藩和韓愈一樣已同爲隔世的古人。讀《曾國藩家書》,就好像聽遙遠的岸上的父親在對風雨飄搖的大海上的兒子的呼喊,他雖聲嘶力竭,卻總無奈波濤如怒。

不甘心啊,不甘心。曾公的種種教誨真就那麼難以到達嗎?那他豈不是白費了口舌、心思與筆墨。岸上的父親固然看不見海上的情形,但海上的兒子豈能不知道到父親的心意。現世的我能讀到這份家書,豈不是證明他已在兩百年前朝我奮力呼喊,有心告誡我們這些後人不該忘掉的道理。其實這些道理很簡單,不過是“立志”、“恆心”、“增長見識”等種種人盡皆知的內容,但他那麼誠懇地勸導着你去實踐,以他自身的人格作爲鮮活的榜樣,於是種種阻止你的因素都會讓你不甘心,並對你自身的情況感到慚愧,對你的周遭感到遺憾。

以上,便是我讀《曾國藩家書》的真實感想。曾公那麼誠懇地寫下這些文字,並傳給他的後人,供百代人共讀,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我想這所謂“家書”絕不僅是曾家,而應當是整個漢家。

篇八: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一個寒假的時間,我看完了這本書,我看的很慢,邊讀邊寫。起初翻開這本書是爲完成學業上的任務,沒想到在最後的時候我甚至不忍讀完。

我想《曾國藩家書》一定會是我的人生之書。在這之前,大一我已自主閱讀過張宏傑先生撰寫的《曾國藩傳》。兩本書讀下來,我更加深刻、深入地走進那個風雨飄搖的王朝,瞭解曾國藩,深受其價值觀、思想、抱負的影響。當然,也深受感動。

曾國藩從來不是一個逃避困難的人。當初太平軍起,天下靡然,只有他以一介書生之身,毅然奮起,創建湘軍。

百姓是隨利而轉移的,並無定見,他們在自身沒有危險時,熱衷於低成本愛國。但一旦有事,他們往往並不敢往上衝。

如果怒他人之拂逆,必欲使之順從,就會採取霸道手段,誅除異己。時間長了,就會成爲不可一世的權臣,給自己帶來禍患。如果在他人的反對面前能夠動心忍性,修煉自己的心性,委曲求全,而且還以沒有“對立面”而憂心,這纔是聖賢的用心。

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國纔能有這樣的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餘此行反覆籌思,殊無良策。餘自咸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效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段不肯吝於一死,以自負其初心。”

就在儒家精神世界崩潰的前夜,曾國藩這個最後的精神偶像出現了,好像是儒家這位長壽老人臨死前的一次迴光返照。傳統的人格之美集中在曾國藩身上,在風雨飄搖的末世做一次告別演出式的呈現,絢爛而又悽婉。

寫在後面:

曾國藩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到達的高度,同時,也證明了一個人意志力的侷限。這不是他一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腐朽政權的失敗。雖然亂世造英雄,可在看到他自嘆“精衛填海、杜鵑泣山”時,還是不禁潸然淚下。生在一個已經不可救的王朝,曾國藩拖着病體,創辦湘軍平定太平軍、興辦洋務運動、奏請派遣第一批留美學生……推動這個古老而多災多難的國家向前走了一步又一步。

這本書確實是賺足了我的眼淚。尤其是他從小時候人人都說沒有天賦、天資差的孩子成長爲朝中重臣,那一路的艱辛與際遇真是特別震撼。

很慢很慢的看完了這本書,彷彿跟着曾國藩去晚清中國走了一遭。從小到大在歷史書上學的知識,我搖頭晃腦背了無數年洋務運動中的曾國藩和李鴻章,終於不再只活在平面歷史中。我進入了那個社會,那個荒唐而疲憊的時代,親自認識了活生生的他們。

借用書中看到的作者的一句話:他不是天才,卻比天才走的還要遠。

篇九: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爲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在爲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對於武器和人的關係,他認爲“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殺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戰略戰術上,他認爲戰爭乃死生大事,應“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全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與我而言,書中作者的幾個觀點讓我感觸良多:六弟因考試失利等等原因向曾國藩抱怨自己命不好時,曾國藩“暗笑他志向太小,心中所憂慮的不夠大。”,只道:“君子立志,要以胞民於爲器量,以內聖外王爲功業,纔不辜負父母雙親的生育之恩,不愧爲天地之間一個大寫的人。”——我不禁想起了自己面對眼前的某一次失利時也無奈地抱怨命運不公、客觀條件限制的情景。但與“六弟”不同的是,我早已習慣於接收到身邊大多同齡人相似的迴應和感嘆,所以讀到作者的回言時,我大受震撼。

的確,在嶄新的、無與倫比的時代下,我們青年人“心中所憂慮的”更加不能僅僅侷限於此:南極冰川急劇萎縮,北極熊流浪至廢棄的氣象站居住;奧密克戎的肆虐,毒株不斷變異;全球化之下各國間的暗流涌動、危機四伏;北京冬奧會上面對衆多不友好的鄰國聲音,我們應該如何海納百川而又自立自強……

時代的舞臺,讓“君子之所憂也”,不在僅僅只是“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而是要如何“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迎接人類共同的挑戰。

從“人民”到“人們”再到“人類”,這是一場註定充滿着艱難但無比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積土而爲山,積水而爲海”。我們要明白,恰恰是在跌倒的時候,奮鬥才能凸顯其意義。“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因爲——“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影響世界,年輕的你我或許都該這樣追求。“人生在勤,勤則不匱”,惟願“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03213.html

  • 標籤: 精選 曾國藩 有感 家書 工匠精神作文精選5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讀曾國藩家書有感800字(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