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精選6篇)作文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45W 次

篇一: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精選6篇)

前些天,我觀看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30集電視劇《紅旗渠》。這部電視劇再現了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克服艱難險阻,修建紅旗渠水利工程的生動故事。電視劇《紅旗渠》,以質樸清新的氣質亮相熒屏,讓新時代的人們再次感受50多年前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動人華章。

我雖然看了有一段時日,但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心靈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用今天的話說,這一工程是感動中國,感動世界。也可以這樣說:在20世紀60年代,地球上增添了一條藍色飄帶,太行山上出現了一條“人工天河”。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而且是世界上的“八大奇蹟”之一。

全劇開篇,告訴了人們:乾旱,曾讓林縣人祖祖輩輩刻骨銘心。1959年,林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境內4條河流乾涸,水庫見底。同時,由於缺水發生了三件痛心事:一是水生娘因打碎水罐而自盡;二是水利局技術員吳念祖妻子因缺水病故;三是當地百姓、家族因缺水、找水、爭水產生矛盾衝突,瞎子叔因找水摔傷死去。

面對天災人禍,以縣委書記林捷爲代表的縣委班子,經過反覆調研,代表人民的利益,縣委提出從山西平順的濁漳河修渠引水,時稱“引漳入林”工程,後更名爲“紅旗渠”工程。

引漳河水入林縣,修建紅旗渠,是一個巨大而又艱難的水利工程。當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地形險峻,在太行山懸崖絕壁上施工險象環生:如7800米的渠首攔河壩工程,在大壩合龍時,因水太激太大,上百名黨員、青年跳下水手拉手,築成一個攔河大壩,確保大壩順利合龍;太歲山,炸一座山,用了12噸炸藥,但一下子犧牲了9人,代價如此慘重;鑿通長616米、寬6。2米、高5米的狼崖洞,青年突擊隊連續作戰幾個月,爲此,將狼崖洞改爲“青年洞”。

當時,建紅旗渠林縣的家底,只有300萬元儲備金,技術條件與機械設備非常落後,原始的工具,打的是人海戰術,僅有28名水利技術人員,物質匱乏,靠着“一錘、一釺、一雙手”,創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間奇蹟,培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沒有白灰、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造;沒有水平儀,青年突擊隊自己做。工地搭建的蓆棚不足,許多建設者就睡在山崖下、石板上、石縫中;糧食不足,就吃雜糧、挖野菜、撈水草;許多林縣人外出務工,攢下幾元、幾十元錢,寄回來支援修渠。總之,林縣人民爲修建紅旗渠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先後有30多萬人次上山勞動,81人獻出了寶貴生命,尤以共產黨員、水利技術員吳念祖,從一開始的設計、測量,到犧牲時僅有27歲,一直戰鬥在工地上。讓人們真實地感受到林縣人民“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堅韌不拔。這一點既表現在學生們到紅旗渠工地齊聲背誦《愚公移山》篇章的鏡頭,也滲透在恩師路長信教授,在學生吳念祖犧牲後親赴紅旗渠工地,擔當起技術總監,並收水蓮做學生等催人淚下的場景中。

劇中還演出了一些人對修建紅旗渠的干擾,表現出紅旗渠修建不僅要克服自然環境險峻、物質條件匱乏等困難,還要排除來自各方面的干擾,解決觀念落後等問題。這種干擾更凸顯了以縣委書記林捷爲代表的縣委多位領導幹部的高風亮節與責任擔當。特別令人感動的一幕是林捷堅持修建紅旗渠二期工程,遭到一些上級領導和部分幹部羣衆的反對,他就讓石頭爺刻一石碑“林捷千古罪人”,並立誓:如果失敗,將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縣50萬人民謝罪。

劇末,林捷因挪用國家專項資金用於修建紅旗渠工地而被審查,當時縣委班子成員、銀行行長、水利局長等多位領導以主動攬責來保護林捷,這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林捷的人格魅力和林縣縣委的凝聚力,以及共產黨人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

劇中還介紹了紅旗渠總投資6866萬元,未發生一起貪污和挪用修渠物質和資金的事件,沒有一個幹部失職瀆職。在國家經濟最困難時期,自籌資金佔總投資的85%,巨大的工程,少許的資金,靠的是全縣人民,勒緊褲帶,省吃儉用的義務奉獻,幹下了這樣驚天動地的工程。這不正是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嗎。

劇尾還介紹了紅旗渠,從1960年的2月到1969年7月,先後有30多萬人次的林縣兒女自帶工具,自備口糧,風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幹9年多,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4萬立方,建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由原來的2萬畝水澆地,發展爲54萬畝,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早、水貴如油”的歷史。

紅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今天看來,它是滋潤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奮進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斷流的“精神渠”。紅旗渠精神已深深沉澱並鑄造着中華民族的偉岸脊樑,將不斷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這也許就是本劇帶給觀衆的重要啓示。

篇二: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自“國家記憶——紅旗渠”觀看後,至今畫面還在腦海中浮現。美麗雄偉的“紅旗渠”背後還有一段振奮人心的故事,也使我感到了修建“紅旗渠”時的無比艱辛。那綿延數千裏紅旗渠上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修渠人鋼鐵般意志和不屈精神的真實寫照。

當年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有史以來就是水源奇缺的地方。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讓千家萬戶,不再取水困難,爲水而爭,解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讓林縣變成了林州,讓這裏越來越發達,越來越美麗!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會知道什麼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別人,就會喪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被人們認爲是弱者,之後,生活中,就會越來越是低聲下氣,這種活法有什麼意思呢?

艱苦創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沒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便會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可以乘風破浪,更可能出人頭地,編織起自己一生的夢。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嘛,叫“不怕苦,吃半輩子苦。怕吃苦,吃一輩子苦。”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爲有了這種精神,纔有了一輩輩的英雄豪傑們的傳奇,纔有了不斷進步的人生。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誕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與輝煌。

紅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創業精神。這種自信首先表現在對待大自然,特別是對待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心態方面。聯想到今天,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修建紅旗渠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工程,在艱難的環境下,無論男女老幼,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才創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蹟。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更需要發揚光大,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修建紅旗渠時,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面對困難,人們卻從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修渠不止。歷時10年終於修建了人間奇蹟—紅旗渠,造福了子孫後代。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啓迪,催人奮進。一個單位更需要這種紅旗渠精神,我們的事業就會做得更紮實、更順利。

我們要學習“紅旗渠”精神: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相信自己,改變命運靠自己,幹事、幹實事、幹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在工作上不推諉、互相扶持,真抓實幹,爲了“構建地鐵文明窗口、鑄造冰城保安品牌”創造美好的明天!

篇三: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全劇開篇,告訴了人們:乾旱,曾讓林縣人祖祖輩輩刻骨銘心。1959年,林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嚴重旱災,境內4條河流乾涸,水庫見底。同時,由於缺水發生了三件痛心事:一是水生娘因打碎水罐而自盡。二是水利局技術員吳念祖妻子因缺水病故。三是當地百姓、家族因缺水、找水、爭水產生矛盾衝突,瞎子叔因找水摔傷死去。

面對天災人禍,以縣委書記林捷爲代表的縣委班子,經過反覆調研,代表人民的利益,縣委提出從山西平順的濁漳河修渠引水,時稱“引漳入林”工程,後更名爲“紅旗渠”工程。

引漳河水入林縣,修建紅旗渠,是一個巨大而又艱難的水利工程。當地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地形險峻,在太行山懸崖絕壁上施工險象環生,如7800米的渠首攔河壩工程,太歲山炸一座山,長616米、寬6。2米、高5米的狼崖洞,後改爲“青年洞”。

當時,林縣的家底,只有300萬元儲備金,技術條件與機械設備落後,僅有28名水利技術人員,物質匱乏,靠着“一錘、一釺、一雙手”,創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間奇蹟,培育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沒有白灰、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造;沒有水平儀,青年突擊隊自己做。工地搭建的蓆棚不足,許多建設者就睡在山崖下、石板上、石縫中;糧食不足,就吃雜糧、挖野菜、撈水草;許多林縣人外出務工,攢下幾元、幾十元錢,寄回來支援修渠。總之,林縣人民爲修建紅旗渠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先後有30多萬人次上山勞動,81人獻出了寶貴生命,尤以共產黨員、水利技術員吳念祖,從一開始的沒計、測量,到犧牲時僅有27歲,一直戰鬥在工地上。讓人們真實地感受到林縣人民“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堅韌不拔。這一點既表現在學生們到紅旗渠工地齊聲背誦《愚公移山》篇章的鏡頭,也滲透在恩師路長信教授,在學生吳念祖犧牲後親赴紅旗渠工地,擔當起技術總監,並收水蓮做學生等催人淚下的場景中。

劇中還演出了一些人對修建紅旗渠的干擾,表現出紅旗渠修建不僅要克服自然環境險峻、物質條件匱乏等困難,還要排除來自各方面的干擾,解決觀念落後等問題。這種干擾更凸顯了以縣委書記林捷爲代表的縣委多位領導幹部的高風亮節與責任擔當。特別令人感動的一幕是林捷堅持修建紅旗渠二期工程,讓石頭爺刻一石碑“林捷千古罪人”,並立誓:如果失敗,將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縣50萬人民謝罪。

劇末,林捷因挪用國家專項資金用於修建紅旗渠工地而被審查,當時縣委班子成員、銀行行長、水利局長等多位領導以主動攬責來保護林捷,這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林捷的人格魅力和林縣縣委的凝聚力,以及共產黨人敢於負責的擔當精神。

劇中還介紹了紅旗渠總投資6866萬元,未發生一起貪污和挪用修渠物質和資金的事件,沒有一個幹部失職瀆職。在國家經濟最困難時期,自籌資金佔總投資的85%,巨大的工程,少許的資金,靠的是全縣人民,勒緊褲帶,省吃儉用的義務奉獻,幹下了這樣驚天動地的工程。這不正是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真實體現。

劇尾還介紹了紅旗渠,從1960年的2月到1969年7月,先後有30多萬人次的林縣兒女自帶工具,自備口糧,風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幹9年多,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1604萬立方,建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由原來的2萬畝水澆地,發展爲54萬畝,結束了林縣“十年九早、水貴如油”的歷史。

紅旗渠,在太行山上蜿蜒流淌至今,今天看來,它是滋潤百姓的“生命渠”,是催人奮進的“幸福渠”,更是永不斷流的“精神渠”。紅旗渠精神已深深沉澱並鑄造着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岸脊樑,將不斷感動着一代又一代人。這也許就是本劇帶給觀衆的重要啓示。

篇四: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10月17日,電視劇《紅旗渠》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播,在黨員幹部和羣衆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電視劇《紅旗渠》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苦難的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克服重重困難,穿山鑿洞,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在壁立千仞的羣山之中修建了總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林縣人民的飲水和灌溉問題,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的熱播,對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着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紅旗渠的成功修建,是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立場的生動實踐,是落實黨的羣衆路線的時代豐碑,是黨領導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光輝典範。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實在在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從紅旗渠精神中感悟初心、強化擔當,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主力軍和先鋒隊作用,成爲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堅決執行者,成爲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的踐行者,成爲迎難而上、敢挑重擔的先行者,用實幹創造,用奮鬥作答,創造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不朽業績。

篇五: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很長時間看電視劇沒有流眼淚了,但《紅旗渠》這部三十一集的電視劇,卻讓我幾次落淚,不得不寫下一點兒自己的感想。

電視劇《紅旗渠》以質樸清新的氣質亮相熒屏,讓新時代的人們再次感受五十多年前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動人故事。

紅旗渠的修建始於1960年,那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林縣人民更困難,難就難在水上。人不吃飯,可以活上三天,但喝不上水,一天都活不成。水在林縣,確實是關係人民羣衆生死悠關的大事。

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在沒有上級資金支持的條件下,林縣縣委從人民的需要出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體現了今天被譽爲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紅旗渠精神。

“引漳入林”,是改變林縣千年缺水,造福人民的偉大工程,是人民羣衆的熱切期盼,但又是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和挑戰的工程,沒有一股熱情和毅力是做不來的。

紅旗渠的精神,體現在筱怡老師帶領小學生們到工地上齊聲背誦《愚公移山》的聲音裏。

也體現在白髮蒼蒼的路教授親赴一線,收水蓮爲徒,完成學生吳念祖因壯烈犧牲而沒有完成的作業的路程上。

劇中,令人感動的場面很多。出了事故後,縣委書記在人們情緒低落時,在追悼會上,搬出“千古罪人林捷”的活人碑,表現的就是一種擔當精神。

在修渠遇到困難,面臨要不要繼續下去的艱難選擇時,縣委一班人堅定信念。縣委書記林捷立誓:“如果失敗,我就從太行山上跳下去,向林縣百姓謝罪。”表現的就是不達目的,永不放棄的鋼鐵意志。

當“挪用公款”被問責,作爲縣委書記的林捷被帶走時,竟然沒有時間吃妻子包的送行餃子。(估計要被判刑)對於這一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犯罪行爲,大家不是推脫,縣委一班人包括銀行行長都主動站出來承擔責任,他們這樣做,“不是出風頭,不是爭名譽,而是擔罪責!”

所有這些,都是紅旗渠精神的體現。

從古代開始,就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讓人立志的故事,以前我們聽的是神話、是傳說,但這部電視劇卻讓我們親眼看到了中國現代的“愚公”,他們挖山鑿渠,奮鬥不止,他們不懼犧牲,無私奉獻,不是爲了自己,爲的是人民,目標是未來。

這不再是傳說,而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有血、有肉,有脾氣、有性格,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種精神,在羣衆那裏,就是不向命運低頭,是敢於奮鬥,不屈不撓的意志;在黨員幹部身上,就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全心全意辦人民服務的宗旨和使命使然。

演員於震飾演的林縣縣委書記林捷,是黨的基層領導幹部的典型代表。他所表現出一股正氣和霸氣,不畏來自上面的壓力,有擔當、敢負責,實事求是的精神風貌,令人欽佩,特別是“戰爭年代喝了人民一碗水,今天要還給人民一條河”,這句不忘初心,一心一意爲羣衆的鏗鏘言語,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技術員吳念祖獻身水利事業,執着、嚴謹、認真的精神風貌,水生、老石叔、水蓮、桑紅、大海、馮老師、孫副縣長以及河娃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不落俗套,真實可愛,活躍於人們的印象中;就連餘副書記、童主任、忽悠等幾個被鞭笞的人物,雖然可氣,但也真實、立體、鮮活,彷彿就是生活在你身邊的人物。這些是這部電視劇在塑造人物上可喜的收穫。

勿庸諱言,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不僅有同自然界的奮爭,也有與不同思想和認識的奮爭,這裏面沒有階級的對立,但同樣也是波瀾壯闊、扣人心絃,它所闡述的同樣是一部黨領導人民羣衆戰天鬥地的奮鬥史。

這條紅旗渠不僅僅是一條物質意義上的石砌水渠,更是一條承載着價值追求的精神之渠,它激勵我們幾代人的前進與奮鬥,這種精神,將生生息息,永不斷流!

篇六: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

從紅旗渠精神中感悟初心強化擔當

10月17日,電視劇《紅旗渠》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播,在黨員幹部和羣衆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電視劇《紅旗渠》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苦難的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克服重重困難,穿山鑿洞,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在壁立千仞的羣山之中修建了總長1500多公里的紅旗渠,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林縣人民的飲水和灌溉問題,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的熱播,對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着深刻的思想意義和教育意義。紅旗渠的成功修建,是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立場的生動實踐,是落實黨的羣衆路線的時代豐碑,是黨領導人民實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光輝典範。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實在在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從紅旗渠精神中感悟初心、強化擔當,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主力軍和先鋒隊作用,成爲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堅決執行者,成爲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實的踐行者,成爲迎難而上、敢挑重擔的先行者,用實幹創造,用奮鬥作答,創造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不朽業績。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7263.html

  • 標籤: 紅旗渠 電視劇 觀後感 精選 遊紅旗渠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電視劇《紅旗渠》觀後感(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