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

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76W 次

篇一: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3篇)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上課前老師先帶大家做個遊戲——對名言。要求說出下句,並說說名言的意思。多媒體出示:

書上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中國古代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最燦爛的文化之一,許多名句佳篇爲後人廣爲傳頌。以上的名言,大家並不陌生,它們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請幾位同學讀一讀(配樂),談談讀後的感受(朗朗上口,語言精練且深刻。)

3.揭示課題:25.古人談讀書

二、提出問題,自主學習。

1.自由讀課文,有不懂的生字詞圈出來。

2.出示學習古文的基本方法:讀通全文、字字明瞭、連詞成句。

三、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1.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2.說說你知道《論語》中的哪些名句?相互交流。

四、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出示:

根據班固《漢書·藝文志》的記載,“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教育主張。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因材施教;強調“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老老實實地學習。《論語》所載,不限於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也包括了他們不少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就是說,書中既記言,又載行。大多數研究者認爲,《論語》是在孔子死後,由孔子弟子和再傳弟子在不同時期撰輯而成的。今天,不論是研究孔子,還是研究中國歷史,都離不開《論語》。

2.請幾個女生朗讀該文,結合註釋,然後請幾個同學翻譯,教師適當的引導。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爲恥。

(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纔是真正的智慧。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五、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1.通讀全文(配樂),從這三則語句中哪些讀書方法對你有啓發?自由交流。

2.聯繫實際,說說你有哪些好的讀書方法?

六、課後作業。

1.背誦古文。

2.課外蒐集《論語》中一些其它的名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全班齊背誦《論語》中讀書方法三則。

二、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1.多媒體出示:

《讀書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訓學齋規》,朱熹(1130-1200年)是南宋時期理學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和教書,提出過許多精闢的見解,對於今人,仍有啓示和借鑑的作用。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再讀課文,瞭解古文意思.

(1)教師範讀(配樂),學生在心中默默跟讀。

(2)對照譯文,想一想讀書要做到哪“三到”?

交流板書:心到眼到口到

(3)同桌合作逐句朗讀古文和譯文,深入理解句意。

(4)齊讀古文。

三、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1.通讀全文,瞭解古文的表達方式。

(1)師:既然古文的語言精煉且深刻,至今爲世人學習,除了它們本身語言的精闢,語調的古樸之外,其表達方式也可謂堪稱一絕。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作者朱熹是中國南宋著名哲學家,其邏輯推理能力非同一般。請問該文是怎樣得出“讀書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細讀課文,思考。

(2)重點比較譯句,哪一句更適合原文?爲什麼?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思想已經集中了,難道眼會看不仔細,嘴會讀不正確?

專心了,就能看仔細,讀正確。

(3)小結:作者很好的運用了假設,準確而有力地推斷出“讀書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2.配樂朗讀古文並背誦。

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全班齊背誦朱熹的“讀書有三到”。

二、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1.多媒體出示:

選段引自曾國藩的《曾國藩家訓》,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同時,他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提出過許多精闢的見解,對於今人,仍有啓示和借鑑的作用。

2.請同學們用學《讀書有三到》的方法學曾國藩語錄。

三、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請幾個女生朗讀該文,結合刻下注釋,然後請幾個同學翻譯,教師做適當的引導。

3.對照譯文,想一想作爲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哪三樣東西是缺一不可的?

交流板書:有志有識有恆

4.同桌合作逐句朗讀古文和譯文,深入理解句意。

5.配樂朗讀古文並背誦。

四、拓展延伸:

1.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讀書體會,說說課文中哪些讀書方法對你有啓發?

2.除了課文中提到的讀書方法,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郭沫若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鄭成功

五、課後作業。

1.朗讀三則古文,並根據註釋說說古文的意思。

2.背誦三則古文。

3.積累5句關於讀書的名言,瞭解意思。

篇二: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一、課文內容分析

《古人談讀書》由三則文言文組成,記錄了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言論。

第一則選自《論語》,是孔子關於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三句話。第一句寫要聰敏勤學,不以向地位、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第二句寫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學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纔是智慧。第三句是說孔子自己讀書的時候多記多背,學習不知滿足,教誨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則選自朱熹《童蒙須知》(一作《訓學齋規》),告訴我們讀書要心想、眼看、口誦。“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會看得仔細,也會讀得正確並記憶猶新。文中“常”和“急”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常用義不太一樣,“常”是曾經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緊的意思。

第三則選自《曾國藩家書致諸弟》,告訴我們:讀書首先要立下志向,這樣才能不甘落後;其次要有見識、有見地,知道學海無涯,纔不會容易滿足;最後還要有恆心,只要持之以恆,就沒有完不成的事。這三方面缺一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學有所成。“蓋”是用在句首的語氣詞,“斷”在這裏是“一定、絕對”的意思。“河伯觀海”的典故出自《莊子秋水》,說的是河神河伯從自以爲了不得,到認識到自己目光短淺、缺乏見識的故事。這裏用河伯觀海和井蛙窺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課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執竹簡展卷苦讀的插圖,和文章主題相互呼應。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於讀書的好處已經有所體會,能對“讀書明智”達成共識。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得了一些閱讀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文意的能力,但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理解句意仍然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藉助工具書、藉助註解、通過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等方法,關注古今異義,來理解文意。此外,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方面,還是有困難的。所以在學習時,應引導學生通過利用關鍵詞的方法,實現對語文要素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恥”、“矣”等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識”,會寫“恥”、“誨”等9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4.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啓發。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大意。

2.能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說出課文內容帶來的啓發。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推薦,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聽過《鑿壁偷光》、《懸樑刺股》的故事嗎?誰能爲大家簡單講一講?(生講述故事)

2.我們從故事中能夠看到古人的讀書方法和讀書態度。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古人談讀書》,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對待學習的。

板書:《古人談讀書》

請大家齊讀課題《古人談讀書》。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古人讀書的小故事引入本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示文體,明確學法

1.本課是文言文,由三個部分組成。今天,我們就先去學習前兩部分。

2.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學習。

(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三、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一)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前兩則,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前兩則,學生之間評價。教師適時引導關注“誨”、“識”、“恥”、“矣”、“豈”的讀音。重點關注多音字“識”,引導學生髮現多音字的讀音要根據字的意思來判斷。

(二)讀通語句

1.師範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在老師停頓的地方,用“/”作標記。

特別提示: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2.自己練習讀通語句。

[設計意圖:讀準字音環節,關注多音字的字音,落實判斷字音的方法。讀通語句環節,關注對“聽”的要求,落實邊聽邊畫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讀好文言文,體現了讀書訓練的梯度。]

四、再讀課文,讀懂讀深

(一)讀懂文意

1.自讀課文,試着結合註釋用自己的話解釋前兩則的意思。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標記。

2.小組合作,互促解疑。

3.全班交流,師指導學生讀懂文意。

第一則重點關注: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要點“恥”:以……爲恥。

(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要點“知”:前面幾個“知”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後一個“知”通“智”,表示智慧。(滲透學法:在理解字意的時候,要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語言環境來判斷。)

(3)默而知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要點“厭”:滿足。(滲透學法:文言文中,要特別注意古今義區別較大的字。)

第二則重點關注:

(1)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已。

要點“漫浪誦讀”:猜一猜,怎樣讀叫做“漫浪誦讀”?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點“急”:出示“急”在字典中的意思:①想要馬上達到某種目的而激動不安。②使着急。③形容發怒、急躁。④很快而且猛烈,急促。⑤急迫、緊急。⑥緊急嚴重的事情。⑦對大家的事或別人的困難,趕着幫助。請同學們討論,選擇“急”在本課中的正確意思。(滲透學法:“急”在古文中表示重要,而現在常用的意識是着急。在學習時,這種古今義差別大的字要特別注意。)

4.讀課文。文意都讀懂了,讀的時候,要讀出語氣。

(二)讀深道理

1.讀完第一則,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方面來介紹讀書的?

預設:1.謙虛2.求實3.勤奮

板書:(一)1.謙虛2.求實3.勤奮

2.讀完第二則,交流“三到”讀書法。爲什麼要把“心到”放在最前面?談談自己在平時有沒有做到這三點。

預設:做到了。追問:有什麼好處能分享嗎?

預設:沒有做到。追問:今後打算怎麼做?

板書:(二)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設計意圖:讀通文意環節,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關注並落實了古今義差別較大字的學習方法,鞏固並增強了藉助註釋理解字意、聯繫上下文理解字意的能力。讀深道理環節,進一步探討這兩部分所蘊含的學習上的態度和方法,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使學生有生長點。同時訓練學生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

3.讀課文。道理明白了,再讀課文,要讀出自己的理解。

五、交流分享,拓展延伸

1.學習了前兩則,你有什麼收穫?

2.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三則,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回顧學法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古人談讀書》這篇文言文的第三則。上節課我們的學習步驟是什麼?(課件出示:讀準、讀通、讀懂、讀深)

二、學法遷移,自主實踐

(一)同桌互助,讀準讀通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準: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同桌互相檢查。

讀通:與同桌一起讀課文,針對停頓不一樣的地方進行討論。

有問題記錄下來,全班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重點關注:

有志/則斷不甘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知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設計意圖:學生學得方法之後,放手讓學生親自實踐。教師只在難點之處進行指點,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使學生形成學習能力]

(二)小組探究,讀懂讀深

1.出示學習提示。

讀懂:藉助學習第一、二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讀懂文意。遇到困難,記錄下來,小組內互相解疑。

讀深:小組內用簡要的話說一說曾國藩的讀書要訣,並提煉出關鍵詞。

2.合作探究。

3.小組彙報“讀懂”。

重點關注:

(1)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斷”:猜想“斷”的意思,再查字典印證。

(2)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要點“《河伯觀海》”、“《井蛙窺天》”的故事。

4.小組彙報“讀深”。

(1)曾國藩的讀書要訣是什麼?

總結並板書:有志有識有恆

(2)再讀課文,思考:讀書爲什麼要“有志、有識、有恆”?

預設:有志——不甘爲下流。

有識——知學問無盡,不滿足。

有恆——恆心,不放棄,能成功。

(3)曾國藩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預設: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如果我們遵循這三點,那麼會達到高尚、博學、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則一事無成。

(4)所以作者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這三者缺一不可,這三點很重要。

5.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設計意圖:學法遷移,通過學習提示以及問題引導,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做降低了文章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三、夯實基礎,認真寫字

1.出示本課9個生字,觀察並提出最需要指導的生字,全班交流書寫要點。

預設:

窺:上半部分“穴”的捺變成點,要寫的扁而寬。左下部分“夫”的捺變成點。右下部分“見”的撇要寫舒展,穿插到“夫”的下面。

缺:右半部分“夬”稍長於左半部分“缶”。“夬”字撇的收筆要在“缶”字的下面。

2.學生練寫。

[設計意圖:寫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已經上五年級了,有一定的寫字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抓住學生寫字時的難點進行點撥和指導。]

四、課內外結合,拓展延伸

1.鏈接曾國藩的資料。

曾國藩,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他自幼勤奮好學,6歲時入私塾讀書,14歲時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突出。23歲中舉,後考取進士,供職翰林院。曾國藩博學多才,一生著述頗豐,其中以《家書》(即《曾國藩家書》)流傳最廣。《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所設計內容比較廣泛,在平淡家常中含真是良言,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2.拓展讀書名言。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曾國藩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曾國藩

五、再次讀文,讀書明智

同學們,就像我們學到的,讀書能讓我們明智,爲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許多同學都愛讀書,特別好。有的同學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做的還不夠,我們只要努力去做,一定能感受到書籍的魅力。現在就讓我們在古文的誦讀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吧。齊誦《古人談讀書》。

篇三: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

文本解析

《古人談讀書》是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單元圍繞“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一人文主題展開編排。共有兩項語文要素的學習訓練:一項是閱讀訓練要素“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一項是表達訓練要素“根據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點”。在本文中三位名家都介紹了自己的讀書方法,重視讀書的積累,主張讀書以積極入世、經世致用。《論語》在讀書態度方面強調了要謙虛好問、實事求是、勤奮好學;朱熹談了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曾國藩則指出了讀書要求有三要:要有志、有識、有恆。三篇文章語言簡明,觀點明確,說服力強。

學情分析

五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學生之前從未正式接觸過文言文課文,而文言文和現代漢語的距離很大,因此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爲了能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思想,我引導學生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這篇課文進行深入的剖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藉助課下注釋等方法理解課文意思;梳理信息,明確作者想表達的讀書觀點。

2.聯繫自己的讀書體會談談啓發與思考,實現閱讀整合。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意思,梳理信息,明確作者想表達的讀書觀點。

閱讀策略

提取、連結、整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談話導入交流讀書名言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平時都喜歡讀書,那你們都讀過哪些書?

(生交流)

師:從《論語》《禮記》《呂氏春秋》到隋唐時代的《詩》《詞》《曲》《賦》等等,

幾千年來,中國人一部又一部的文學史就是自己的讀書史。人們在不斷創作中,逐步積累,摸索總結了許多讀書方法,流傳至今,影響後人。

(生交流)

(二)引讀人文主題把握言論要點

1.讀單元人文主題,引導方法

師:同學們看大屏上宋代蘇軾曾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如何理解它的含義呢?

師:誰來說說,蘇軾的讀書的觀點是什麼?

預設:熟讀深思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

師:老師圈出“舊書”,猜猜看是什麼意思?

(生交流)

師:“舊書”的古今意義發生了變化,按你的生活經驗猜一猜它的意思是什麼?

(生交流)

2.板書課題

師:那我們看一看古人還有哪些讀書方法?

二、指導學習把握《論語》言論要點

(一)一問:“古人”指誰

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古人談讀書》中的古人分別指誰?

師:《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從春秋時期的《論語》,到宋代朱熹的《童蒙須知》,從宋代到清代曾國藩,在時代的長河裏,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名句,讓我們一起去領略讀書的方法吧!

(二)二問:古人表達了什麼

出示閱讀要求:

熟讀課文,用“”圈出古今意義發生變化的字詞,用“”圈出作者的主要觀點。

(三)三問:與古人共話讀書

創設情景,把握內容要點

師生對話:

弟子曰:爲何要不恥下問?

孔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

三、自學《古人談讀書》(二)(三)

(一)自主閱讀,小組合作

1.出示閱讀要求

2.小組合作完成共學單

(二)展示交流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四、整合總結拓展延伸

1.暢談閱讀發現,比較異同

2.設計書籤,寫上自己的讀書方法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6388.html

  • 標籤: 教學 古人 讀書 部編版 精選 小學寫人作文教案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部編版古人談讀書教學設計(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