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參照

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參照

 作者: | 閱讀: 6.25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東陽糖樣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馬菱瑤

剛會“呀呀”會說話的東陽孩子,努力讀書的東陽少年,工作辛勤的東陽人,歷經風霜的東陽老人們,聽見“糖樣”二字都不禁會饞起來。那清甜的滋味不禁讓人流下口水。用大米、紅糖、白糖等材料製作,經過幾道複雜的工序,亮晶晶的糖樣就出爐了。冷卻後,用竹籤插上一塊,大大地咬上一口,那滋味可妙極了!

糖樣的美味東陽人人知曉,但最有名的便是這四種糖樣,分別是紅糖糖樣、綠豆糖樣、白糖糖樣和赤豆糖樣。其中,紅糖糖樣最普遍,也最美味,各個賣糖樣的老店裏一定會有;綠豆糖樣清涼消暑,具有很好的功效;赤豆糖樣有赤豆更甜一些;白糖糖樣比較清淡,但也別具風味,相對比較少見。我品嚐過紅糖糖樣和赤豆糖樣,味道都很妙。

糖樣的歷史很悠久,已近千年之久。我從長輩的敘述中瞭解到糖樣發展途中也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我很欣慰,糖樣還是保留了下來。

糖樣的製作工序是很複雜的。先要準備必要的原料,大米。將大米浸泡在水中三至四個小時,待大米顆粒變大、柔軟後,用機器把大米打成白米漿。當大米快要泡好的時候,在一邊燒一鍋水,燒開後放入一些白糖。待至融化後,便可以把米漿倒入糖水中攪拌均勻。然後,米漿會像酸奶一樣。準備蒸籠,在蒸籠裏鋪一層溼的紗布,將一些米漿倒在上面,用勺子攤平,蒸15分鐘。蒸好後會有一層米糕,再在上面鋪一層米漿蒸成米糕,這樣重複幾次糖樣就做成了。想吃切一塊就就可以了。

東陽人吃糖樣也很講究,只有到夏天才會吃。每逢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節,東陽人們都不用做菜,直接拿糖樣當主食。根據《東陽市志》記載,“糖樣爲夏秋冷食”。以前的農民見到有糖樣賣,就會用溼谷去換來吃,既方便又充飢。吃糖樣也是爲了祭祖。

今年中元節,我也和家人們回到故鄉一起吃糖樣,一邊懷念過世的親人。

篇二: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堵門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翟子墨

堵門是一種婚俗。在結婚儀式前,新娘和她的親朋好友、新郎和他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參加。爸爸說,在古代,女子嫁人後就會住到新郎家,和父母的關係會逐漸淡化。女方父母認爲自己的女兒不能被輕易娶走,要考驗一下新郎能不能照顧好新娘,堵門這一考驗新郎的方式就此誕生了。

爸爸媽媽結婚時也有堵門這一環節。當時,媽媽坐在家裏等爸爸來接他,而爸爸則要闖過幾道“門”到媽媽臥室裏去。但是,從單元門到臥室門都有媽媽的親戚朋友把守,他們會問各種問題讓爸爸回答,答上來了,就讓爸爸過去;沒答上,就只能給他們發紅包啊什麼的“賄賂”他們,才能讓爸爸過去。好不容易進了媽媽的臥室,爸爸爲媽媽穿好鞋,和媽媽手拉手下樓。當晚,爸爸媽媽便結婚了。

大前年,我的姑姑結婚,我和父母特意坐火車去南京慶賀,也體驗了一回堵門習俗。在姑姑小區裏,第一關——單元門,由我和其他小朋友坐鎮。新郎一來,我就張開雙臂攔住他,大眼一瞪:“不許過!要先回答我的問題。先背首《滿江紅》,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新郎撓了撓頭:“不會背,不會背;來,發紅包,發紅包!”他給每個人發了紅包後,他想過去,卻又被我攔住了,繼續問:“新郎還得有數理功底。馬上告訴我,1加到10是多少?”“55。”他脫口而出。我繼續問他:“外語也是新郎的必修課。請問“婚禮”英文怎麼說?”新郎搖搖頭,又給我們發了紅包,我才讓他過。

新郎好不容易到了姑姑家門口,發現爸爸正守在那兒。爸爸問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哪12個詞。大家都笑了,覺得他背不出來,沒想到他竟磕磕絆絆地背出來了。我們一起歡呼,爸爸也放他過了。

姑姑家是雙層的,臥室在樓上。新郎闖過那麼多關,還爬了十幾層樓梯,終於到了姑姑家中,卻發現我們守住了樓梯口。我喝住他:“不許過,蠶一生要脫幾次皮?”哈哈,新郎又給我們發紅包了。我們還考驗了他的身體素質——俯臥撐20個!他連連擺手:“算了算了,做完就背不動新娘了!”他又發了紅包才過。看着我手裏的紅包,我笑了,堵門太有意思了!新郎終於過了各個門,如願揹着新娘——我的姑姑下樓了。鞭炮響起來了!

當晚,婚禮順利舉行,我們打心裏祝福這對新人。

篇三: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走馬燈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龔語馨

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我最喜歡的是老家的“走馬燈”。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走馬燈”活動就開始了。

那天晚上,家家拿出幾個燈籠,讓人們提在手上。我和奶奶各提一個燈籠,走在鄉間的小碎石路上,向大禮堂走去。

正走着,一陣陣“咚鏘、咚鏘、咚咚鏘”的敲鑼聲由遠而近,原來是“走馬燈”開始了。一對“人馬”向我們走來,領頭的是一對孩子,孩子們臉上畫了各色的妝,無不洋溢着微笑,眼中映出紅色的火光。走在最前面的高個子,拿着一面大旗,身穿紅白色袍子,當着敬業的“趕馬人”。他的後面跟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馬”。“小馬”前面的肚子上繫着一個立體的、用竹子編成的馬頭和馬脖子,後面則繫了“馬”的後半身,“馬”裏面是空心的,放了一支蠟燭。燭光透過“馬皮膚”上不同顏色的油紙,映出不同的顏色,與孩子們身上穿的衣服顏色一致。他們一手握馬繩,一手拿馬鞭,時不時換一換位置,我們被多樣的顏色迷住了。等一隊人走過,我們才反應過來,向“馬隊”奔去。

等我們趕到,禮堂已被人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密不透風。我只聽到人羣的陣陣叫好聲,急得我拉着奶奶在人羣外圍狂奔,終於找到一個小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頭鑽入人羣。

哇!你看這表演,也是非同尋常啊!“領馬人”先來了個單手倒空翻,一匹匹小馬立刻跟上,音樂也“咚咚咚”響了起來,小馬們在人們的喝彩聲中,一匹匹向一個位置衝去,再猛地一躍,好像在越過草堆。緊接着“領馬人”領着馬兒原地轉圈,轉着轉着,小匹“小紅馬”似乎有點暈了,到了一邊打轉,忽地又向隊伍猛衝,隊伍中的“馬匹”也向“紅馬”衝去。“天哪,難道要撞到一起了?”我不禁爲“小紅馬”捏了把汗。不料,他們將“小紅馬”圍到中間,開始繞着“紅馬”表演轉圈,變花式。“小紅馬”趁着觀衆在周邊喝彩,轉入馬羣一同表演,各色的馬兒晃得人眼花繚亂,拍手聲一波又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漸漸地,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表演一共持續了三十多分鐘。等收了場子,表演者站成一排,向大家鞠躬,人們才意猶未盡地一邊討論精彩的表演,一邊走回家去。

正是村裏有了“走馬燈”這一豐富的風俗文化,才讓鄉親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篇四: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浦江板凳龍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陳諾

每逢正月初一,浦江的大街小巷就開始熱鬧起來了。一羣老百姓肩上扛着木板做成的燈籠,邁着輕盈舞步,走街串巷表演舞龍。這便是我家鄉獨有的風俗——舞板凳龍了。

板凳龍,顧名思義,就是用一條條板凳龍串聯而成的龍燈。它的整個造型是一條騰飛的龍,每條板凳都是龍身的一部分。龍身上裝飾有五顏六色的花燈。龍身的造型各異,有方燈、酒罈燈、字燈等。更奇妙的是,萬千盞燈,沒有一盞是一樣的!因爲每條板凳是每家每戶根據個人喜好而畫的。雖然作爲龍身的每條板凳形態各異、千姿百態,但並不破壞整條龍的和諧。

浦江爲什麼會有這一習俗呢?相傳很久以前,當地遇上了大幹旱,無數人被渴死。一條水龍看見了,不顧一切躍出水面,下了一場及時雨,真可謂是久旱逢甘霖。然而水龍因爲違反天規被懲罰切成段。人們悲痛萬分,將家家戶戶的板凳串起來,將龍放在上面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來,習俗由此產生了。

“開始囉!”小巷中熱鬧非凡,一位年輕人手託龍頭,引領着隊伍向大廣場走去。後面的人們呈“S”形走出了巨龍騰飛的感覺。到了廣場,人們更是熱情高漲。舞龍的人們一位順着一位蹲下又站起,整條龍像在雲霧中翻騰。“盤龍甩尾”纔是高潮。大家先都心照不宣地對了個眼神,點了一下頭。前幾個人開始託着大龍頭轉圈,第二個立刻根據第一個人的旋轉頻率開始繞着龍頭轉。第三、第四、第五……全員紛紛效仿。逐漸地,整條龍“盤“了起來。由於半徑逐漸增大,越往外相應的轉速也越來越快。到了外圈的尾巴部分,開始飛速轉圈。由於轉圈太快,尾巴上的小夥子逐漸把持不住,便拼盡全力將龍尾一甩,整個人摔了出去。人羣發出了陣陣驚叫。那人馬上站了起來,高聲慶祝。爲什麼呢?因爲這表示敢於面對挑戰,是“甩尾巴“的精髓!

浦江正月熱鬧非凡的舞龍活動,預示大家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龍騰盛世,古老的習俗正煥發新的風采。

篇五: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寧波習俗之立夏鬥蛋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蘇子棋

“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意思就是說春天的動植物到這時已經長大了。在江南的立夏習俗裏,除了吃,當然也有玩,有的甚至還是連吃帶玩,那便是立夏日裏寧波最著名的遊戲——鬥蛋。

我的媽媽是寧波人,聽媽媽說,“立夏胸掛蛋,小人癢夏難”,這話的來歷可不小。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一個瘟神,每到立夏這天,他就帶上一個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孩子。人們紛紛燒香磕頭,求女媧消災降福。女媧得知此事,立刻去找瘟神,“今後凡是我的嫡親孩子,一個也不許加害!以後每年立夏,我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掛上蛋兜,你看這個就行了。”瘟神知道女媧法力無邊,不敢和她作對,便點頭稱是。轉眼間立夏又到了,瘟神卻看見每一個孩子都掛上了蛋兜,裏面裝着各種蛋。他從早晨一直找到下午,也沒見着一個沒帶蛋兜的孩子。他又氣又惱,累死在了路上。於是從此以後,人們立夏都要吃蛋,以防生病。

“立夏蛋,滿街甩”,每到立夏,小孩子們都會鬥蛋。家長們會提前準備好熟雞蛋,用冷水浸泡幾分鐘,放入彩色線編成的網兜裏,掛在孩子脖子上。五顏六色的蛋兜,在孩子們胸前甩過道道綵線。鬥蛋開始,小孩們各自手持雞蛋,蛋頭撞蛋頭,蛋尾碰蛋尾,一個個鬥過去,破了殼的就認輸,留下最後的那個鬥不破的蛋,被尊稱爲“蛋王”,這可是孩子們都想得到的稱號。

有趣的鬥蛋遊戲在我們家裏演變成了日常活動。可能深受小時候立夏鬥蛋的影響,媽媽每次看到水煮蛋,就有鬥蛋的衝動。所以每到週末,媽媽不上班的日子裏,早餐時,媽媽會煮4個蛋,我們會在家裏來一場小型的鬥蛋活動。我們四人每人各自拿一個雞蛋,我握着蛋頭首先向媽媽發起了進攻。我拿着雞蛋不管三七二十一,猛得向媽媽的蛋撞去,“呯!”隨着一聲巨響,哈!媽媽的蛋頓時“皮開肉綻”,白白的蛋白露了出來,看來這一局我贏了!再來試試爸爸這個。這次,我謹慎多了。我將雞蛋貼在桌面上,讓蛋“匍匐”前進,終於,兩個雞蛋還是不可避免地碰在了一起。“啪!”我突然一使勁,用力一頂,“偷襲”成功!爸爸更慘,嘴巴張成了“O”字形,還沒反應過來咋回事就已經退出“舞臺”了。最後就是妹妹。她可弱了,我已勝券在握!妹妹的蛋又小顏色又淺,我按照剛纔的戰術,不費吹灰之力,她的蛋就……嘿,我的蛋可是“蛋王”了!我高興地手舞足蹈。

寧波立夏鬥蛋的習俗可真有趣!你們想和我來鬥蛋嗎?

篇六: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鬥蛋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胡一週

“立夏蛋,滿街甩。”在寧海,鬥蛋這個習俗深得小孩子們的喜愛。每當立夏來了,家長們都會煮一鍋雞蛋,任小孩子們挑選。而蛋怎麼少得了裝飾呢?男孩子在上面畫老虎,獅子,俗意勇猛無敵;女生在上面畫小雞,小鴨,十分可愛。把畫好的蛋裝入編好的“七色蛋籃”,掛在脖子上,就可以出門尋找對手了。

而且,鬥蛋還有很多小技巧!比如要選頭尖的蛋,這樣的接觸面積小;可以把蛋放在冰箱裏,過一會兒再拿出來鬥,這樣的蛋更硬一些,也就更容易成爲蛋王……

鬥蛋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有着美好的寓意。諺語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一種多位兒童患的病,會讓人頭暈或無食慾,而鬥蛋也是人們對孩童身體健康的美好祝福。

記得以前每到立夏,手巧的奶奶會用各色的彩繩給我編蛋囊。帶到學校後,其他人可羨慕了,下次也叫爸媽做一個。再後來,立夏時大家都會帶一個蛋,在一起碰撞,分出蛋王。這天大家都可開心了,人人不僅有蛋吃,還可以比賽,一舉兩得。

你也想和我一起來鬥蛋嗎?

篇七: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老杭州的年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沈昕

從錢王定都臨安算起,杭州人過年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臘八的七寶五味粥到十五的上燈園子,無處不透露着歡快與祥和。

年三十的那頓飯,叫年夜飯,老杭州們一大早就開始忙忙碌碌備年夜飯,把家中所有的碗筷拿出來擺在桌上,祝來年人丁興旺。

到了初一,不少人提着東西去拜年,上面記着拜訪人的飛片自然不能少,不少人會將收到的飛片記下來,但前四行總是虛擬的:“百歲坊巷的壽百齡老爺,元寶街的富有餘老爺,大學士牌樓的貴無極大人和五福樓的福照鄰老爺。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造訪人是假的,但杭州卻確有其地。

雖然過初一和除夕十分有趣,但在我眼中,過年裏最好的日子莫過於十五了!每年正月十五,奶奶都會包湯圓,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就把芝麻,白糖,豬油煮透後放進冰箱;中午,餡凝固後就可以開始包了,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也會幫忙包。奶奶拿起一張糯米皮,往裏邊放上一點黑芝麻,再把皮子粘起來,放在手心揉一揉,一個圓滾滾白乎乎的湯圓就包好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包了幾個,卻不是餡太少,皮太厚就是個橢圓。果然,要熟才能生巧呀!

說起湯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呂洞賓在西湖賣湯圓,一個老頭和孩子來的時候,大湯圓賣完了,所以只買了一個小湯圓。男孩不小心把小湯圓扔下了斷橋。那時一隻烏龜和一條蛇正打架,因爲蛇長,所以吃到了湯圓,湯圓實則是500年仙丹。多年後白蛇化爲人形遇到了男孩,男孩到:“我叫許仙,因爲小時候見過神仙。“原來白蛇就是白娘子,而烏龜則是法海。他們的仇就是這麼結下的。

過了十五,也就到了殘燈破廟了,大人們上班,孩子們上學,一切迴歸正常了。

篇八: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堵門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翟子墨

堵門是一種婚俗。在結婚儀式前,新娘和她的親朋好友、新郎和他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參加。爸爸說,在古代,女子嫁人後就會住到新郎家,和父母的關係會逐漸淡化。女方父母認爲自己的女兒不能被輕易娶走,要考驗一下新郎能不能照顧好新娘,堵門這一考驗新郎的方式就此誕生了。

爸爸媽媽結婚時也有堵門這一環節。當時,媽媽坐在家裏等爸爸來接他,而爸爸則要闖過幾道“門”到媽媽臥室裏去。但是,從單元門到臥室門都有媽媽的親戚朋友把守,他們會問各種問題讓爸爸回答,答上來了,就讓爸爸過去;沒答上,就只能給他們發紅包啊什麼的“賄賂”他們,才能讓爸爸過去。好不容易進了媽媽的臥室,爸爸爲媽媽穿好鞋,和媽媽手拉手下樓。當晚,爸爸媽媽便結婚了。

大前年,我的姑姑結婚,我和父母特意坐火車去南京慶賀,也體驗了一回堵門習俗。在姑姑小區裏,第一關——單元門,由我和其他小朋友坐鎮。新郎一來,我就張開雙臂攔住他,大眼一瞪:“不許過!要先回答我的問題。先背首《滿江紅》,展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新郎撓了撓頭:“不會背,不會背;來,發紅包,發紅包!”他給每個人發了紅包後,他想過去,卻又被我攔住了,繼續問:“新郎還得有數理功底。馬上告訴我,1加到10是多少?”“55。”他脫口而出。我繼續問他:“外語也是新郎的必修課。請問“婚禮”英文怎麼說?”新郎搖搖頭,又給我們發了紅包,我才讓他過。

新郎好不容易到了姑姑家門口,發現爸爸正守在那兒。爸爸問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哪12個詞。大家都笑了,覺得他背不出來,沒想到他竟磕磕絆絆地背出來了。我們一起歡呼,爸爸也放他過了。

姑姑家是雙層的,臥室在樓上。新郎闖過那麼多關,還爬了十幾層樓梯,終於到了姑姑家中,卻發現我們守住了樓梯口。我喝住他:“不許過,蠶一生要脫幾次皮?”哈哈,新郎又給我們發紅包了。我們還考驗了他的身體素質——俯臥撐20個!他連連擺手:“算了算了,做完就背不動新娘了!”他又發了紅包才過。看着我手裏的紅包,我笑了,堵門太有意思了!新郎終於過了各個門,如願揹着新娘——我的姑姑下樓了。鞭炮響起來了!

當晚,婚禮順利舉行,我們打心裏祝福這對新人。

篇九: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天台的元宵節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萬子菡

在天台,有許多傳統節日。可是,我覺得最有特色的還是元宵節了。

天台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四,比其他地方早了一天,這是爲什麼呢?這裏有很多說法,聽外公外婆說是因爲恐朱元璋乘元宵佳節前來偷襲,所以提早一日過元宵,雖然提早了,節日熱鬧的氣氛也少不了!

在元宵的晚上,看擡閣就成了人們熱鬧的地方。只見好幾個大漢擡着一個閣子式臺櫃,櫃子四角各豎着一根竹竿,裝飾上五顏六色的彩條,頂上覆蓋着蓬蓋,披紅掛綠,張燈結綵,在小閣裏有1人或兩三人扮演戲曲故事中的人物。瞧,前方的閣子上有一位漂亮的小孩,梳着兩個圓角髮髻,穿着古代服飾,或坐或站,不時地揮舞衣袖。“過來啦,過來啦”,一大羣人流水般地“涌”上去想看個清楚,我好不容易擠到前面,近看着,小女孩還畫了特別的妝容,眉心上點了一顆紅痣,大大的裙襬由白色漸變粉色,隨風飄動着好似桃花仙子仙氣飄飄。一個個閣子在我跟前走過,有帆船造型的,有扮演穆桂英的,還有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我在人羣中,擡頭仰望,真是既開心又激動!

看完擡閣,家家戶戶都回家做起了糊辣沸。一看“糊”字就知道是很多東西放在一起亂煮。我想:這樣亂煮的東西會好吃嗎?有點小興奮呢!跟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糊辣沸是用豬肉、冬筍、豆腐乾、香菇、年糕、胡蘿蔔、青菜、油豆腐、荸薺、花生米和藕粉做的一道羹。上桌嘍!我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了一瓢送進嘴裏,“嗚,真好吃!”年糕軟糯順滑,花生又脆又香,荸薺甜滋滋的。讓我一下子就愛上了這道美食!

天台還有句民諺“十四夜,間間亮”。在元宵晚上人們會生紅火盆,高燃明燭。在這個夜裏,每家每戶燈火通明,從遠處看就像一羣發光的星星永遠不被吹滅。

這就是天台的元宵節,比別的城市早一天,在我心裏,也比別的城市更加熱鬧!

篇十: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六十六,吃刀肉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王禹哲

古人云:“百善孝當先。”在我國,流傳着許多孝順長輩的習俗。我的老家,就有一個這樣的習俗—“六十六,吃刀肉”。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姓樑的老人家,一日夢到一個小鬼,小鬼說:“明日,閻王爺要吃你的肉,可準備好了!”老人家嚇了一跳,連忙找自己的閨女,閨女說:“父親,我第二天帶些肉來,小鬼不知這不是您的肉,你不就長壽了嗎?”由此,老人活到九十歲壽終,而這個習俗就成了“六十六,吃刀肉”的雛形。

前兩年,在外公六十六歲時,我就體驗了一回。凌晨,廚房就開始響起做菜聲。媽媽將六十六塊肉推入鍋中,這肉可有講究了,每塊大小得當,約重6。6克,肥瘦適當,最好是五花肉,燜上許久,直至豬油漏出,灑上糖鹽之類,炒至金黃,又轉小火,煎至皮酥方可。

但是這樣就好了嗎?當然沒有。接着,又放入一條龍頭烤,小火煎至皮微酥,放在米飯上,當成“壓飯榔頭”,更有甚者,還有人做帶根青菜的、做蘿蔔的,不勝枚舉……

做好了飯,就該輪到送飯的時候了。送飯也是有門道的嗎?當然是的。首先,要穿過九座橋,就是所謂“甩鬼”,把跟蹤的小鬼甩掉,才能抵達門口。此時,外公才能露頭——一個籃子綁着長長的麻繩從二樓垂下,媽媽把飯放在籃子裏,速度要迅速,而且千萬不可發出聲音——閻王爺聽着呢!

中國人的美德,就在包含在這一份餐中,像冬日的暖陽,讓人溫暖。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西溪龍舟賽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林宸羽

生活在杭州的人,一定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事非龍舟盛會莫屬。西溪龍舟歷史悠久,據說始於唐、盛於南宋、興於明朝中葉,清乾隆皇帝南巡時御封爲“龍舟勝會”。千百年來,西溪一帶的村民每年到了端午都會賽龍舟。

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同爸爸媽媽一起到西溪溼地觀看龍舟賽。到達的時候河兩岸已經擠滿了觀衆,到處彩旗飄揚,人聲鼎沸。“快看,滿天裝來了!”爸爸興奮地指着前方喊。我看見從河的那頭緩緩駛來一艘五彩斑斕的大船,上面插滿了各色鮮豔的旗幟,船上的人也都穿着鮮豔的服裝,頭上圍着黃色的頭巾,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對着岸邊的觀衆揮手,邊唱邊舞。“哦,原來滿天裝就是表演船啊!”我不禁讚歎道。

很快,第一條插着藍色號碼牌的龍舟駛過來了,船身有10米多,船前的龍頭高高地昂着,銅鈴般大的黑眼珠鼓鼓地瞪着,一副威風凜凜的模樣。只見那龍身是金黃色的,龍頭爲赤紅色,兩條飛揚的龍鬚則漆成了深藍色,我彷彿在空氣中聞到了一股新鮮的油漆味,中間還夾帶着一絲香囊的草藥味和糉子的清香味。船上的選手統一黑色短袖,頭上圍着白色頭巾,腰間繫着紫色腰帶,手握船槳,臉上流露出志在必得的神情。岸邊頓時掌聲四起,我也不禁拍起手來。龍舟一條一條魚貫而出,陸陸續續地進入了比賽河道。起點處立着一杆黃底紅邊的旗幡,上書“起點”兩個大字,正迎風招展,很是威風。人羣漸漸安靜下來,比賽就要開始了,我似乎聞到了空氣中的“火藥味”……

隨着主持人一聲令下,頓時湖面上鑼鼓喧天,彩旗飄揚,所有身着鮮豔服裝的選手喊着整齊而響亮的口號,動作一致地划着漿,身體猶如波浪一般前俯後仰,龍舟像箭一般竄了出去。我的眼睛被其中一條龍舟吸引住了,上面的選手都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有男有女,都穿着橘紅色的救生服。有一個老外甚至舉起一隻手,忙裏偷閒地笑着向岸邊的觀衆揮手致意呢!“怎麼還有外國人呢?”我好奇地問。“這是國際交流服務中心隊!”媽媽指着船上立着的隊旗說。

我發現每條船的船尾都站着一名壯漢,他的漿特別長,是左右划動,我猜那一定是掌握方向的。船中間有一人敲一下鑼,擂一下鼓,大聲喊着“一二,一二……”指揮着划船的節奏,給隊員鼓勁。一時間口號響徹雲霄,大家你追我趕,河面上,頓時水花四濺,空中翻騰起一股水草的氣息。

冠軍隊伍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獲勝的選手和所有觀衆都一起大聲鼓掌、歡呼起來,猶如排山倒海,現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我奔跑着,跳躍着,彷彿是自己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看完精彩的龍舟比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深深體會到像西溪龍舟這樣的中國傳統習俗,真是值得我們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杭州的龍舟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許舒雯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又稱“龍舟節”。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自然是賽龍舟了。

媽媽說,賽龍舟這一習俗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據說,楚國詩人屈原因國家衰亡而投江,楚國人們急忙划船找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一直沒有找到。之後,每年五月初五,人們就借龍舟驅散江中魚蝦,從春秋到現在,人們常常划動龍舟,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

龍舟,自然是與龍相似的船。它們往往像一條條在水中遨遊的水龍,龍首高昂,好似隨時準備騰空而起。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區不同,龍舟也不同。如杭州的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舟狹長,龍頭呈黑色。整條龍舟上都有木雕鱗甲,有時還會有紗燈、鑼鼓、旗幟等裝飾。

宋代詩人張榘在《念奴橋》中寫: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這讓我想到了五月初五河邊龍舟爭相競賽,高舉旗幟,奮擂擊鼓,一爭高下的場景。那一天,無論小孩、大人,還是白髮蒼蒼的老人,都早早到河邊等龍舟,給寧靜的河岸增添了幾分熱鬧。人們焦急地等待龍舟出現。不知誰大喊一聲:“龍舟來了!”成百上千人的目光一瞬間聚集在河的上游。“咚咚咚”一艘龍舟伴着喜慶的鑼鼓聲出現了。接着,第二艘、第三艘……一條條龍舟飛馳而過。後面的緊追不捨,前面的也不甘示弱。龍舟在這樣你追我趕中,隨着鑼鼓消失在河的盡頭。

賽龍舟,是中國的重要風俗,它不僅是一次比賽,還是工業水平的展示會。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芝麻湯圓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楊介梵

在老杭州人的觀念中,吃完年夜飯,必做的肯定是第二天的早飯——湯圓啦!

聽外婆跟我說,做湯圓老有講究了。外婆說,她那時候啊,根本沒有電動磨粉機,得先拿着黑芝麻,去鄰居家借用石磨,使用渾身力氣轉一圈又一圈,才能將芝麻磨成芝麻粉。當然這是在準備年夜飯吃食前就應該做的了。

準備好芝麻粉,接下來就是把大鍋燒熱,把豬油、芝麻粉與白糖一股腦兒全倒進去翻炒,直到將其炒成糊狀,再關火盛出,放在一邊晾涼。這就是餡兒了。

等晾涼後,把餡兒搓成一個約山核桃大小的圓球,再在事先準備好的竹匾上倒上糯米粉。接着,把黑芝麻球放在匾裏不斷順時針及逆時針晃動,抖動,等到“黑臉大漢”穿上了“銀裝”,一顆顆雪白的湯圓就做好了。這個過程相當講究,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一般都是由“老師傅”——太奶奶來完成。

另外,這做湯圓的時間也大有講究。照規矩,在年夜飯以後,大家圍坐一圈,一起動手搓餡,由“老師傅”負責“擂”湯圓,所以這種湯圓也被稱爲“擂大”。做湯圓必須在午夜前完成,用做第二天一早全家的早餐,大概是寓意一年團團圓圓吧。

做好的湯圓靜置一夜,第二天大家起來煮着吃,滿口美味和心意。

杭州人過年就是這樣,不僅與衆不同,還極有特色。你說呢?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

臘八粥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 於雋蘅

臘月初八要喝臘八粥,這是每一個杭州人都知道的傳統習俗。

這好喝的臘八粥是怎麼發明的呢?傳說,這粥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有一次,他在柴房的老鼠洞中找到了各種各樣的老鼠的存糧,用他們熬成了一大鍋雜糧粥,用它果腹充飢。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當年那鍋“救命粥”,便命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食混在一起的粥。又因爲吃的這天剛好是臘月初八,便把這鍋粥命名爲臘八粥。

臘八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就把芸豆、紅豆、綠豆、蓮子、花生、糯米等食材,用清水洗淨,放入碗中,用溫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把泡軟的食材放入鍋中,再加入桂圓肉、紅棗、冰糖,倒入大半鍋水,開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慢燉,期間還要不停地攪動,以防沾鍋。大約一個小時後,一股濃濃的香味從廚房裏溢了出來,在屋裏的各個地方瀰漫開來。

臘八粥熬好後,我迫不及待的盛出一碗,舀起一大勺便往嘴裏塞,舌頭卻被熱粥燙出了兩個泡。哎,真是心急喝不了熱粥啊!

其實,不僅是每家每戶,社區會熬臘八粥分送給孤寡老人,靈隱寺也會給在風雪中站崗的交警,爲城市“扮靚”的環衛工人們,以及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們,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

從雜糧粥到臘八粥,從暖胃到暖心,我相信,杭州的臘八粥會一定會繼續傳下去,溫暖更多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liunianji/832376.html

  • 標籤: 家鄉 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參照》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500字六年級作文參照》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