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精選5篇)作文

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44W 次

篇一: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

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精選5篇)

2020年1月7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發射2020年迎來開門紅。即便這樣的場景早在不斷髮展的中國上演了數百次,我依舊難掩激動的心情。上九天攬月,登宇宙摘星,我們不僅在這探索的基礎上穩紮穩打,創新科技,還在一步步實現古時先人對宇宙的美好期望。我大國復興,未來可期!

幾十年來祖國科技的迅速發展,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蹟。遙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封鎖包圍,蘇聯虎視眈眈,沒有技術,缺乏專家,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兩彈一星仍橫空出世,從那一刻起世界也爲我們震驚;回望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終實現萬戶升空的千年民族夢。此後蛟龍深潛刷新紀錄,Fast射電望遠鏡開始探測宇宙的奧祕,墨子號開啓中國量子學新紀元。我們的祖國一步一個腳印,櫛風沐雨,篳路藍縷,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使科技迅速發展,使世人驚歎,使國人振奮,給予了我們前進的信心與動力。經歷無數艱難困苦,我又如何能抑制涌動的熱淚?

科技的迅猛發展,是前輩幾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與堅守。這份精神,也將由我們傳承。錢學森不顧美國阻攔,堅定歸國信念;他在給郭永懷的信件中寫到“快來,快來,這裏是科學家的樂園”,於是郭永懷燒燬研究成果,毅然踏上了歸國之路。黃旭華老先生說:“願做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我們是青年,是初升的旭日,是即將奔瀉的汪洋,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有萬千前輩爲我國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如同開天闢地,如同在荊棘中爲我們殺出一條血路,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安享前人的廕庇?“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我們應當做的,便是同他們一樣,成爲心中有祖國,肩上有責任,身上有正氣的追夢人,走好我們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選擇肩負科技發展的使命,便只能不顧風雨兼程。學習之苦自不必說,文化基礎是青年成才的關鍵,要想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只有學海苦作舟,纔會有長風破浪的明天。我們的目標,仍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話不假。申怡飛19歲便獲得世界級論文大獎,如今22歲的他成爲中國5G技術最年輕的核心研發人之一;曹原成功實現石墨烯的超導電實驗,破解了困擾世界物理學界長達107年的難題。我們的同齡人早已在路上。“莫笑牙爪同癡虎,好召風雷起臥龍”,我輩青年生在這風雲變幻日新月異的時代,就必將承擔起築起共和國科技長城的重任。儘管我國創新能力距世界先進水平仍道阻且長,儘管美國企圖打壓我國創新能力的發展而對華爲、中興發起制裁,儘管前路漫漫,難見光芒,但我們只能堅持。選擇了遠方,又何懼風雨?這就是新時代青少年的英雄氣。祖國復興,未來可期。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今天我看見長征3號升空,它帶給我無盡的自豪與感動。我們的祖國正走在科技復興的道路上,而這中間,也必將有我們努力的身影。即是功成不必在我,也期成功必定有我!可上九天攬月,中國的青年,必定只會向上走。

篇二: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

2019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伴隨着倒數聲一聲聲從10走到1,控制中心的廣播中傳來“點火”的指令。“轟”的一聲巨響,濃煙翻滾中,長征三號火箭搭載嫦娥四號探測器徐徐升空,屏幕內外,無數科研工作者們爲之歡欣鼓舞,無數國人爲之精神一振。作爲這次探測器升空全過程的見證者,我深深地認識到:科技方能興邦,探索永無止境。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升空,是科技進步的象徵,是國家強盛的宣言。

在此之前,人類和無人探測器已經成功着陸過月球數十次。總計有20臺着陸器,6臺月球車,12個宇航員安全到達月球表面,但這些着陸任務全部位於月球正面。2019年,中國的科學家們攻克了各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將嫦娥四號送到“月之暗面”,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祕面紗,開創了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這標誌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更進一步,也標誌着中國航天實力躋身世界一流。我,作爲心繫科技發展,心繫祖國的中華兒女中的一員,又怎會不爲這次發射任務的成功而欣喜自豪。

自古以來,科技興邦。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繁榮昌盛的基石。

鄧小平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何時何地,皆是如此。星象曆法,精妙建築,青銅冶煉……在某個方面超前的技術水平,讓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的古老文明燦爛一時;近代席捲歐美的自然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締造了英美法德等無數世界大國;現如今,中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大力支持科技發展,醫藥通訊航空等各方面的創新碩果累累,綜合國力大幅躍升。而這次嫦娥四號成功升空落月,更是告訴我們,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的必然選擇。

而我們,則是承擔未來科技興邦任務的主力軍。

俄羅斯著名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曾說:“異想天開給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這是每一個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科技探索是無限發展,永無止境的,因爲作爲探索主體的人一代代賡續相傳,一代代的青年不斷接過前人的火炬,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些在月背刻上中國足跡的“探月青年”們,平均年齡僅爲33歲;中國少年微星計劃中的小科學家們,也已經走上研究衛星的道路。芳林舊葉催新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我輩青年,若能心懷大志,堅忍不拔,必將擔負起明日科技興邦的重任。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科技興邦還需你我共同努力。今日嫦娥奔月載入航天史冊,未來中國的科技創新也應由我們引領,勇立世界潮頭。

篇三: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

2018年12月8日凌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上,一枚火箭高高矗立在發射塔架上。2時23分,激動人心的一刻終於到了。隨着發射倒計時讀秒結束,點火口令下達,長征三號乙龐大的身軀在噴射推力的驅動下,雷霆萬鈞、直上九天。伴隨着巨大的火箭轟鳴,肩負着億萬中華兒女的探月飛天夢想,長征三號乙型火箭噴出熊熊火焰,推舉着“嫦娥四號”探測器快速升空,開啓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面對此情此景,我與所有正在觀看這場升空視頻的中華兒女一樣,心中洶涌着蓬勃的自豪感。

千年奔月夢,一朝見月圓。在登月探測器的命名裏,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更看到了我國航空事業的未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古往今來,中國人對宇宙總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但囿於科學條件所限,大多數時候也只能將好奇心化作“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般的大膽想象與“嫦娥奔月”的迷人神話。從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話,到明代萬虎嘗試以火箭爲動力飛行,翱翔太空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在我看來,如今“嫦娥”二字不僅代表着一個神話人物,還代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對未知世界的嚮往。而將登月探測器命名爲“嫦娥”,更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中華兒女將夢想化爲現實的實踐探索精神與永不服輸的奮鬥精神。而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將是我國航天事業繼續高歌猛進的不竭動力。

火焰速向天,箭身指蒼穹。在火箭緩緩升起、不斷加速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早從屈原的《天問》開始,飛天夢就深埋在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裏。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航空事業,也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從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到2003年神舟五號實現載人昇天,再到2007年嫦娥號系列探測器成功奔月,四十年的長途跋涉,我國的航天事業實現了從追趕到超越的巨大改變。從利用外援技術與現有發展成果到實現技術自主研發創新,在國家有力的政策支持與正確的戰略指導下,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航天事業的一次次快速躍升,值得我們所有人的學習。

神州十二載,問天不停歇。在“嫦娥四號”探測器升空宏偉景觀外,我還看到無數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爲“嫦娥奔月”保駕護航的青年科研人員。

神舟四號試驗器總指揮、總設計師葉建培曾言:“我們的航向在羣星閃耀處”。每一次發射都少不了科研團隊的努力。在我們爲長征三號乙昇天而激動雀躍時,他們仍保持着高度緊張與專注的狀態,而他們之中不乏年輕的面孔。首次實現繞月飛行的“嫦娥一號”的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月背上刻下中國足跡的“嫦娥四號”研發團隊的中堅力量平均年齡也僅爲33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青春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在時代的寰宇裏託舉起中華民族的載人航天夢。我想,這纔是青年人應有的熱血姿態,應有的“硬核青春”。

有幸看到“嫦娥四號”探測器升空,我感到無比自豪與驕傲。雖說“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但我們在探索的路上必定會走得越來越遠。從藍色海洋到蒼茫九天,我相信中國永遠在路上、中國精神永遠在路上、中國青年也永遠在路上。

篇四: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爲我們打開了一幅宏偉的華夏文明發展卷軸。從遠古至今,每一次進步無一不向我們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尤其新中國成立後,科技的迅猛發展,不斷助推着偉大強國夢的實現,讓中國得以更好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演講是《科技引領時代,共築強國夢想》。

在以前的印象中,彷彿只有兩彈一星、宇宙飛船、航空母艦、核電站等,才能算的上是高科技產物,其實不然,科技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通過對《科技托起強國夢》讀本的閱讀,我對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更簡單、更便捷,即使你在上萬裏之外的外國,也能夠通過視頻電話,看到想看的人;3D影視的發展,爲我們帶來了猶如身臨其境般的觀影體驗;高鐵、輪船、飛機的出現……

科技改變的不止人們生活、學習,也衡量着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近現代上,我們被列強欺凌的深層原因,在於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支撐,而今天的中國,猶如一條屹立在東方的巨龍,引領着世界的發展。(省略具體內容100字)

周總理“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鏗鏘話語,猶在耳畔,振聾發聵,時刻激勵着我們新一代發奮圖強,立志報國。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牢記歷史使命,不忘歷史責任,主動積累知識,錘鍊本領,用實際行動爲強國夢貢獻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五: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號選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科技托起強國夢》。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國家要想在世界的舞臺上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超強的科學技術。縱觀中華上下5000年的歷程,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多少次磨難,多少次教訓,但是我們毫不退卻,勇往直前,才成就了今天的泱泱大國。

通信科技的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便捷。人們之間的溝通,從最開始的寫信、發電報到後來的有線電話、手機,人們的溝通,也從有事簡明扼要的通知,到後來在電話裏暢所欲言。隨着通信技術的逐步成熟,流量、WiFi入住千家萬戶,現在我們只需要拿出微信就可以直接視頻電話,即使是遠在千里之外的摯愛親朋也如同就在眼前,距離已經不再是人們直接交流的障礙了,無紙幣交易已經領先世界,讓世界的交流變得更加的快捷、方便。支付助手、抖音等網絡平臺也已經成爲了世界性的公共福利,讓世界人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中國的存在,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中國科技的強大。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抗疫情,同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助力經済發展。這當中所展現的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令人驚歎!

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大量中國“黑科技”也浮出水面,給疫情防控提供巨大支持。在本次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武漢,我們的國家僅用了10天、18天的時間迅速建成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而這兩座醫院的建成,正是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弛援,確保建設工地上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爲建設節省了寶貴時間。

戰疫一線急需醫用護目鏡,“百年軍工老店”兵裝集團湖南雲箭。利用3D打印技術緊急研製生產,新技術生產的護目鏡結構簡潔輕巧,重量只有普通護目鏡的四分之三,應用軍用級特殊鍍層技術,還解決了鏡片的起霧問題。

在上海,地鐵2號線率先啓用“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將傳統的紅外線測溫設備與太赫茲人體安檢似相結合,安檢、測溫同時完成。

隨着社會進入復工復產節奏,快速辨別流動人員的健康狀態成了難題。對此,杭州市推出了數字化健康評估證明“健康碼”,並推廣至全國使用。在統一的系統中,全體居民都可以自行上報自己的健康狀況,方便進行統一集中的“動態管理”,讓疫情防控工作“事半功倍”。

新冠病毒檢驗了世界科技,因爲在較短時間內控制疫情,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老先生更是代表中國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成功抗疫的經驗。至此,中國再一次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心。

當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響起,當全世界舉目投足於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經散發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發展中的中國,必將繼續結出累累碩果。

這是一個夢,一箇中國夢,一個所有中國人都在關注的夢,我懷着一顆崇敬的心仰望科技界每一個奮鬥的身影,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的足音,我驕傲,我是中國人;我自豪,我是中國人;揚手敬禮,只想大聲高唱:我愛你,中國。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23659.html

  • 標籤: 精選 演講稿 關於演講稿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科技文化的演講稿(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