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1W 次

篇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精選9篇)

裁判文書作爲法官乃至整個法院系統對外展示的一張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裁判是怎樣寫成的》一書,作爲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長李廣宇對其職業生涯的全景回顧,爲吾等後進生動詮釋了“何謂一篇好的裁判文書”以及“如何寫好裁判文書”。縱觀全書,李庭長爲裁判者精進其作至少提供了以下三條路徑:

一、裁判者應力求以小見大。“不要小看小案子”,這是李庭長就“楊子哲”一案所作裁定給予我的啓示。關於如何對待那些司空見慣的“小案子”,李庭長認爲,對小案進行簡單處理固然省時省力,但也因此錯失了管中窺豹與借其發聲的機會。一方面,李庭長呼籲法官關注小案中的大理論,以便磨礪其剖析問題的眼力;另一方面,他還倡導小案文書中的說理亦宜透徹,以期爲類案審理明確規則。

二、裁判者應習慣放開說話。在遇見《裁判還能這樣寫》這篇文章前,我總認爲裁判文書作爲司法公信力的載體,就應當“端着點”“收着點”寫,未曾設想過或者嘗試過在文書說理部分突破一板一眼的“三段論”框架,代之以法官個人對於案件涵攝以及法規適用的暢所欲言。或許正是李庭長這種“放開說話”的寫法,這種坦誠相見的風格,最能促成當事人對於法官及其所作裁判的充分理解,從而爲當事人心悅誠服地接受裁判結果並最終實現服判息訴創造更多可能。

三、裁判者應善於共情說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法,作爲法律人的立身之本,是可以通過“多讀書,好寫作”不斷積累的學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共情與說理的本領大都無法單憑讀書、寫字習得。爲此應效仿李庭長所爲,除完成法庭上的規定動作外,法官還須恪守“三多”原則,即多去一線走動、多與百姓交流、多用“接地氣、家常話一樣的語言”說理。唯有親力親爲多了,裁判者方能真切體悟當事人的急難愁盼,繼而透過文書傳遞出情與理的溫度。

作爲法院新兵,我免不了會在文山卷海中迷失,而此書的出現無疑爲我敲響了警鐘並指明瞭前進方向。未來我將摒棄“趕任務式”的文書寫作觀念,轉而踏踏實實辦好手頭的每一件案子。無論大案小案,我都要爲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下真功夫,做有用功,以期今後創作的每一篇裁判文書都能爲矛盾糾紛畫上休止符。

篇二: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裁判是怎樣寫成的》是最高院李廣宇法官的一本小書,記錄了他從履職最高院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長到離開審判崗位幾年間他對裁判文書寫作的實踐與思考,字裏行間都是娓娓道來的心路歷程,每一篇目都是他引經據典的艱深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洞察與關切,沉下心讀來,彷彿就坐在他對面聆聽他溫暖而激勵的講學。雖是一本小書,卻通過豐富的細節呈現了李廣宇法官精益求精的司法理念,大膽突破的守正創新精神,深厚高超的文學修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爲民情懷。如果要總結一下我對此書的感受,我想就是: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儘管書中原話說道:“沒有多少人能做到面對複雜,保持歡喜”。但作者還是給出了自己探索的道路。

面對複雜的難以平衡的利益衝突,應當以人爲先、哀矜而勿喜,謙抑而不越界,方能達至歡喜。在《司法的溫度與界限》一節,李廣宇法官以他辦理的1700餘名水利傷殘民工的“黃紹花案”,講述了他對司法的溫度與界限的把握。爲了提高1700餘名水利傷殘民工的生活待遇,他在裁定中這樣寫到:“合議庭在對這批案件進行合議時,內心也很糾結。從法律層面上講,生效的二審裁定應當得到支持,但簡單地駁回再審申請人的再審,又對傷殘民工的生活境況心懷不忍”。但李廣宇法官並沒有曲法施恩,而是在他及最高院第四巡回法庭的努力和協調下此事通過司法建議得到了妥善解決。

作爲基層法院的司法工作人員,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很多人都有着不得已的難處,就我自己在執行局的經歷而言就曾遇到過不少情形。例如,一位婦女作爲被執行人接受執行詢問時,稱信用卡的欠款不是自己借的,是丈夫用她的身份證僞造她的簽名所借,丈夫四處欠債,然後賭博輸掉後,現在也已離家出走,她直到今天才知道丈夫還欠了銀行的貸款。她表示丈夫欠的錢她會承擔,但現在她一人在工廠做活,難以償還十五萬元的本金和高達20%的罰息,希望我們能爲她做做工作免掉每日增加的利息。面對婦女的傾訴,我們也替她感到不平,但裁判已然生效,她的辯解不能免除自己的責任。我們還是將申請執行人的律師約到法院進行協調,律師表示免掉利息很難,但還掉的部分先衝抵本金,這樣只要在履行,壓力會逐漸減小。最終,婦女接受了現實。最近接到她的電話得知經過三年多的省吃儉用,她已還清了債務。

如書中所言,法律不是萬能的,對於老百姓而言,所求並不多,給一點陽光,就會燦爛。而這陽光,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司法的溫度吧。面對兩端都沒有過錯的當事人,李廣宇法官指引我們在司法溫度和法律規範的複雜關係中找到平衡,用懇切的說理讓兩端當事人信仰法治,讓裁判鐫刻裁判者的初心和“歡喜”。

篇三: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閒暇之餘,拿起李廣宇主任新著的《裁判是怎樣寫成的》,一口氣讀了半卷,漲了見識,解了疑惑。不得不說,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成爲員額法官之初,還是難抑興奮之情的,但冷靜之後又不免內心忐忑,低吟“我還沒準備好”,有人會說“沒人是準備好的”,誠如此,在多年潛伏後,也不得不從幕後走向臺前,在審判部門獨立辦案一年半以來,草擬數百份裁判文書之後,深感想要成爲一名合格的員額法官,面對任何情況,都要養成冷靜分析的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裁判精神。

作爲頗具自嘲精神的司法民工,法官的流水線產品是一份份定分止爭的裁判文書,優秀的裁判文書,既有賴於豐富的審執經驗和紮實的理論功底,還得益於個人高超的文學素養,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將高深的法學理論,轉化爲一種看得見、說的清、聽得懂的方式。李廣宇庭長有着豐富的行政審判經驗,讓他善於抓住行政訴訟的爭議本源,比如對行政協議客觀標準的理解,比如對行政行爲的審查維度,並且常年筆耕不輟,能夠以樸實的文風,嚴謹的邏輯,迴應羣衆的司法訴求,並飽含良苦用心,特別是其所提倡的“對話式裁判”的審判理念和裁判方法,和貫穿各個環節的“溝通理性”,非常值得我們年輕法官在審判實踐中加以研讀、學習和適用。

而隨着司法公開的逐步推進,法律和裁判不再是高深莫測的未知領地,裁判理由和結果,除了要接受訟爭雙方的審視和評判外,也要接受時間和公衆的檢驗,有可能成爲後人裁判的依據,誕生新的規則,也有可能成爲有心人炒作的把柄,司法公開倒逼裁判者加強說理、斟詞酌句和審查裁判結果的普適性,近年來被炒作的不外如是。作爲四巡審判長的李廣宇庭長在書中強調,裁判文書要學會找話題,加工、歸納訴訟理由,要準確、遞進總結爭議焦點,要有的放矢、詳略得到,並且坦言,常常一份文書改上六七次,耐心和嚴謹,令人欽佩,也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有說服力的裁判文書。當然,案多人少的現實矛盾,壓縮了裁判者在個案中撰寫裁判文書的時間,但我們仍然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對案件多一些關注和善意。

審判是一個系統工程,而法律是一門實踐課,裁判者不能只靠憑空想象或專業術語堆積,要基於對事實的判斷、證據的分析做出法律意義上的專業論證,既要具備在理論和實踐來回切換、反覆驗證的能力,也要真實切入案件的情境,設身處地的回到爭議起源、場景,作出一份接地氣、符合客觀事實的裁判文書,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羣衆的審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我想,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或一個的閒暇的週末,備齊工具書,靜坐電腦前,翻出以往的裁判文書,沉浸思考一下自己曾經淺嘗輒止的法律癥結,也許會有另外一番理解。

篇四: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有幸在工作之餘拜讀了最高院李廣宇法官的《裁判是怎樣寫成的》一書,從他的文字中感受了他的理論功底、解紛能力以及作爲一名法律人的情懷與價值。

撰寫裁判文書,是一名法官助理需要深度學習的本領,同時也是深度學習領會法律邏輯和法律條文本身的重要過程。雖然每一個案件的結尾是裁判文書的寫作,但一個終點就是一個新的起點……

通讀《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李法官的字裏行間中都透露着一枝一葉總關情。他寫到司法的溫度與界限,提起司法的溫度,看到溫度二字就讓我想起曾在家中與家人討論我們法院人工作的場景。細思起來,我們在法院工作的人,每年都會處理幾百個案件,無論數額大小,也無論人數多少,時間久了,好像對一些案件的悲憫之心就有所減少。然而,家人曾經的一句話,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他說:“你們每年處理成百上千個案件,案件本身的結果對你們生活本身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對於打官司的老百姓來說,可能一生只打這一次官司,可能會日思夜想,因爲這一個案件就可能改變一生的命運,甚至僅因這一個案件就會形成對法院甚至法官的終身印象。”在工作中,對待案件和當事人,需要的不僅有法律專業能力和素養,還要保有司法的溫度。因此當我在目錄看到司法的溫度與界限時,就忍不住直接翻到文章開始拜讀。誠然,如李法官所說,其實法官對待很多案件都會不同程度的糾結,糾結在於除了沒有一目瞭然的標準答案外,還在於除了紛繁複雜的事實、證據、法律,還要平衡許多相互衝突的利益。所以,每一個成文的判決都是法官適法與明理的過程,更是溫度與界限的平衡。

在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書中保留司法的溫度又把握好司法的界限,這應該是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進一步詮釋。裁判文書,除了向當事人宣示裁判結果,更多的是向當事人解釋、說服,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對結果進行鋪墊,這樣在結論出來的時候,閱讀的人也會覺得不出所料。在每一個糾紛案件中,我們法院人雖然是第三人,但是我們需要解紛,要明確處理結果,這結果就是百姓口中的輸贏之分。“贏”的一方因爲對結果滿意,往往不會對說理內容深入研究。但是,“輸”的一方就會對結果有諸多疑問和不服,所以,判決書的寫作應學習李法官主張的從獨白走向對話,要了解並抓住當事人的疑慮點,這樣再通過裁判文書與其進行對話,把道理講清楚,把話說到老百姓的心坎裏,也就可以解疑釋惑了。當然,司法的專業性也要求我們運用法言法語,這也是司法界限的一部分。

如何讓當事人理解無生命的冰冷的法條不等於冰冷的法官,是我們作爲法律人應當不懈努力的方向。案件無大小,我將努力撰寫好每一個裁判文書,讓每一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在感受到法律公正與威嚴的同時也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篇五: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和經常擬稿判決書、調解書的審理法官不同,身爲執行局的法官助理,到手的都是生效法律文書,自己只撰寫執行階段的裁定書、協助執行通知書等,在文書撰寫方面經驗不多。但讀完《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讓我深感文書寫作是每一個法官的必修課,執行局“854”模式迭代升級後,執行工作要做到全過程留痕、全景式展現,這對執行法官文書撰寫的全面性、精確性、規範性提出了更爲嚴格的要求,籠統粗放的文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事人日益增長的信息對稱化需要。那麼作爲一名法官助理,在強制執行階段如何寫好裁判文書呢?

一、以“掘井及泉”的態度撰寫裁判文書。裁判文書入門易精通難,如同挖井一般,不能到處尋找水源淺嘗輒止,而是要沉下心氣術業專攻。文書從格式到內容需要反覆推敲,格式上參考最高院的法律文書規範,內容上化繁爲簡避免重複冗長。遇到難以決斷的問題時,多向經驗豐富的員額法官、法官助理請教。思路出現偏差時,停筆思考重新梳理案情。要重視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小案件,平時從小案件中汲取教訓,打好基礎積累經驗,邊鑽研思考邊修改打磨,所謂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

二、以“價值權衡”的思路撰寫裁判文書。裁判文書是作品,濃縮了法官的心血思考,更是一面鏡子,反映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執行和審判的文書特點不同,執行更側重程序正義。寫“終本”裁定時,要養成從時間、空間、行爲維度節點式敘述的習慣,將結構具於胸中,全方位有重點地呈現承辦法官的各項執行工作,重視與申請執行人的對話參與感,詳細闡明申請執行人關注的財產線索、查封情況、資產處置進度;寫司法拘留決定書、協助執行通知書時,不生搬硬套法律條文,而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剛性執法與柔性釋法相結合,保障被執行人的知情權、救濟權;寫查封、解封裁定時既要體現司法速度,即時快速完成查封、解封事項,也要體現司法溫度,對年齡偏大、身患疾病的被執行人保留最低生活保障金,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三統一。

三、以“調查研究”的方法撰寫裁判文書。裁判文書除了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繩之以法,還要判之可行,就是讓判決具有可執行性。有的判決事實清楚法律適用也準確,但判項的表述欠妥。如協助執行單位實現法院判項內容有賴於前置事項,但該事項未在判決中涉及且必須由其他單位處理。誠然,根據“不告不理”原則,法院對原告未提出訴訟請求的事項不進行審判,但爲了判決結果可供執行,貫徹“馬錫五審判方式”依職權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瞭解案情,就顯得尤爲重要。

“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執行征程長路漫漫,文書恰恰是執行工作最好的寫照。裁判文書寫作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在積累試錯中保持一顆學徒的心,謙虛、勤奮、不恥下問,每一篇簡單的文書都追求完美,每一個忽視的細節都要精益求精,因爲重視文書寫作就是重視法官自己。

篇六: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裁判文書記錄了審判活動全過程,是司法審判的最終成果,也是法官對外展示的名片。《裁判是怎樣寫成的》爲打造並擦亮這張“行走”的名片提供了祕籍。李廣宇法官通過漫談的方式,結合一個個鮮活的案件,講述了多年積累的審判經驗和裁判製作方法。讀完這本書,覺得它更像一本工具書,一把鑰匙,打開裁判之門,驚覺裁判原來如此,裁判竟能如此。

找準話題,吃透“來頭”。話題在哪裏找,一審在起訴狀,二審在上訴狀,再審就在再審申請書。這是裁判工作的起點,對話的源泉。一要尊重當事人的原意,不能憑空杜撰;二要規範改造,善於加工;三要學會歸納,注重排序;四要埋下伏筆,心有大綱;五要謹慎對待,剔除髒話。以我們常見的二審案件爲例,這主要針對上訴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部分,尊重原意是底線,但這部分絕非是單純複製粘貼上訴狀,既要規範用語,全面歸納,又要剔除髒話並精選出值得對話的話題,還要注重多條理由間的排序,或先主後次,或先實體後程序。

提煉事實,講明“事理”。“事理”便是裁判所認定的案件事實,把事實表述好,把事理說明白,這是正確適用法律、做出公正裁判的基礎。在裁判文書中,這部分主要體現在本院查明部分,事實部分並非簡單堆砌,爲了敘述事實而敘述。對於案件事實的敘述,抽象化程度越高,越能匹配適用的法律,要懂得捨棄不相干的細節,並在事實中嵌入“伏脈”,也即事實當中的每個細節都將派上用場。此外,李廣宇法官還爲我們打開了敘述事實的另一個角度,那就是事實敘述同樣可以生動,這是我從未嘗試過的方法,也是很少見到的裁判寫法,但能肯定的是這樣的裁判更能讓當事人、讓社會公衆看懂,獲得的效果應該也會是不一樣的。

理性對話,釋明“法理”。法律僅僅憑藉強制力迫使人們服從是不行的,它必須得到人們的認可,而裁判說理便是促使人們認可法律的有效途徑。李廣宇法官創造性地提出了對話式裁判文書,通過理性對話,辨法析理。在裁判文書中,這部分主要在本院認爲部分。理性對話的前提是不迴避、不掩飾、不顧左右而言他。一個答非所問的裁判,肯定不是一個公正的裁判,也不是一個能解決矛盾糾紛的裁判。所以裁判說理首先應當圍繞找出的話題展開。其次,釋明法理就要求吃透法律的精神。沒有紮實法律功底,說理自然不敢多說,生怕言多必失。日常要多看一點,多研究一點,提高法律論證與解釋的能力,纔會有底氣、有能力把法理、情理、事理說透。

入行年數不多,卻也見了不少文書,基本都是按照文書樣式製作,從案件起因、當事人主張等開頭,原以爲這是唯一或者最佳的選擇,看了《裁判是怎樣寫成的》發現,原來文書的開頭並非千篇一律的,原來可以這樣開頭,如小說筆法的開頭、法諺開頭、警句開頭抑或先交代背景,再像攝像機一樣慢慢搖向本案等。

初讀這本書,感覺每一篇都值得深入學習,值得常讀常思。寫讀後感的時候覺得還有很多來不及寫下或者尚未能領悟的,相信日後隨着閱讀的深入和自身審判經驗的增長,定能收穫更多,發現更多法門之內的玄機。

篇七: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文書不僅是法律也可以是文學”,好的文學作品,縱然時空斗轉星移,依然能經久不衰,好的裁判文書,承載着正確解釋法律、充分宣示正義、合理判定衝突、傾情普化法治的重要功能,絕對不僅僅是文字和符號的堆砌。裁判文書的說理,是一篇裁判文書的靈魂,說理是一個複雜而抽象的話題,強化裁判文書說理,是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方式。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李廣宇副主任的新書《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聚焦一線行政審判業務,以第一人稱視角,從審判實務出發,以對話漫談的方式,還原真實案例和真實的審理過程,將抽象複雜的裁判說理以清晰的方式展示出來。

“對話式裁判”文書是一種全新理念,所謂“對話”首先是跟當事人對話,在不同的審判階段,逐項迴應當事人的請求和理由。其次,裁判文書還要跟行政機關“對話”,行政裁判是行政行爲合法性的試金石,對話越充分,方向越明確,離依法行政的目標就越接近。最後要跟社會公衆“對話”,裁判文書是最佳的普法平臺,通過辯法析理,引導公衆理性行使訴權,培養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作者又提出“對話是爲了說服”,提出訴訟程序自始至終都是在“對話”中進行。首先,原告與被告在庭審中“對話”,法庭爲他們提供了一個理性對話平臺。其次是庭審中原被告與法官“對話”,法官在庭審中主要是傾聽,雙方都試圖說服法官,努力使法官認可他的主張。最後,法官的裁判文書,是把法官與雙方當事人的對話形成一個對話文本。

好的裁判文書源於法。作出正確的司法裁判依賴於法律規定,任何裁判不能隨心所欲,裁判文書最基本的要求是迴應當事人的訴求,對雙方爭議的內容進行評判,而如何作出評判的背後,是對法官基本素養的考量。實踐中很多判決書之所以說理不充分,是因爲在案多人少的困境下,法官沒有太多的時間用於研讀新的法律規定,讀了這本書,讓我們警醒,要寫成好的裁判,首先要吃透法律的規定和立法的本意,纔會將裁判的價值貫穿於文書中。如果連裁判者本人都不清楚法律的淵源,則強行追求說理透徹的法律文書,無異於無根之木。

好的裁判發自內心。司法判決被認爲是向整個社會解釋,說服該判決是根據就法律作出的、好的判決,並說服整個社會,使公衆滿意。英國法理學家邊沁曾言“一個細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經常地從純自然的環境中產生出來,而一個強烈而持久的期望,則只能來自於法律”,好的法官寫的好的文書必須讓當事人傾聽到他內心的內容——爲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基於什麼樣的法律規定,又是如何理解這一法律規定的……將內心的評判通過文書展現給當事人,遠比僅僅一個結果和抽象的法律更容易讓當事人理解和接受,這樣的裁判才能稱之爲好的裁判。

好的裁判落於筆端。我們不可能完全做到每一篇裁判文書都像文學作品那樣,言辭華麗優美,但至少可以像文學家浸潤每一部作品那樣,努力寫好每一份裁判文書,讓語言更加能爲當事人所接受,讓判決更加充滿溫情。完成一篇文書決不僅僅是終點,可能是另一個案件的起點,對於文字的遣詞造句,對於爭議焦點的歸納總結,都需要在一份份文書中加強文字的捶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對於法官而言,裁判文書的書寫終究是寂寞和孤獨的,但其定分止爭的社會價值,卻是無價的。

篇八: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李廣宇法官所著《裁判是怎樣寫成的》,作者自謙爲裁判文書寫作的漫談,書中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佐以生效文書的抄錄,中間不乏域外法系名家經典,亦有中國古代上下兩千年的經典判詞,不僅解決審判實務中的疑難複雜問題,更對後來者娓娓道來獨創的對話式裁判文書表達方式。作者從訴的利益、訴訟類型化、司法的溫度、寫作模式等各種角度闡述文書的產生,具體生動展現裁判文書要闡明事理、釋明法理、講明情理、符合文理,展現了作者對案件的精準把握和深厚的法學理論積澱、彰顯了理性外表下的殷殷情懷。作爲基層法院的一名助理,領會最高院資深法官的思考隨筆,已覺乾貨滿滿、如沐春風。陸游有詩句“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作爲司法過程的最終結晶,裁判文書不僅是一種法律產品,還是一種文學作品。裁判是怎樣寫成的?除了技術規範外,更重要的工夫在文書外。

一、固定訴訟請求

訴訟請求不僅可以界定法院的審理範圍,也便於當事人在此範圍內提出攻擊防禦的方法。李廣宇法官提出理性訴權觀,從人、事項、行爲、時間、空間、效力、程序等多維度提出原告是否有必要行使訴權、法官如何保護訴權。基層法院有時也會遇到訴訟能力不強的當事人,就要“進行必要的釋明,建議原告對訴訟請求進行必要的變更,以使雙方都能儘量減少訴累”。在今後的工作中對於當事人的理由進行歸納、加工但不杜撰、爲說理需要進行適當排序。學會通過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的答辯意見比對,準確提煉案件爭議焦點。

二、客觀認定事實

李廣宇法官在主持四巡工作期間,分管第六合議庭在內的三個合議庭,繁重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之餘,但他仍時常到巡迴區各地就地辦案。在安徽績溪就地辦理的汪年流案,到湖北大冶塌陷區辦理的明燈食品廠案,到湖北恩施辦理的318國道地質災害案,現場瞭解清楚情況,都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二審終審的訴訟制度設計,加上正在進行的審級職能定位改革,基層法院一審案件主要任務是查明案件事實,準確運用證據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然後運用法律做出裁決。

三、準確釋法析理

李廣宇法官提出裁判文書要和當事人(包含行政機關)、下級法院、社會公衆對話。裁判文書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宣示功能,對訴訟爭議作出司法裁判。事實、理由和主文的文書結構設計,爲的是正義要以看得見、看得懂的方式實現。實踐中,也許會遇到刁鑽古怪的問題,且法律依據比較原則時,就需要我們具備深厚的法學理論。無論是既有裁判,還是學術觀點,法官都要兼收幷蓄,從法律的原義出發進行充分的說理,把專業的法律問題講得通俗易懂一些,提升當事人對裁判的接受度;日後如果案件上訴,也可以說服上級法院。更重要的是,根據“誰執法,誰普法”,通過辨法析理,引導公衆理性行使訴權,達到普法宣傳的作用,培養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四、傳遞司法溫度

在河南輝縣黃紹花案件中,經審查可以駁回當事人的再審申請,但在製作文書之前,李廣宇法官先後派出閻巍法官和助理以及親自前往市政府協調,還發送司法建議書,真正體現了“作爲司法者,縱使不能灑遍陽光雨露,也應當一枝一葉總關情。”在法律之外,充分考慮客觀情況、公衆情感、風俗習慣,時刻懷有善待弱勢羣體的矜恤之情。基層法院作爲聯繫羣衆最直接窗口,在提升司法服務的同時,我們還要心懷善意,把每一個司法裁判當成一堂司法公開課,實現另個一個層面上的司法的溫度。

作爲一名法官助理,我定會時刻保持學徒的謙卑、勤奮,汲取資深法官的經驗,勇於承擔法院賦予我們的責任,將來可以高舉前輩的火炬奮勇向前。

篇九: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

由裁判者負責,讓審理者裁判。放權不能放任,權力不是任性。新的司法責任制面前,你會體會到肩上的責任重於泰山,你也將始終聽到人民對公平正義的呼喚。作爲一名青年法官,在面對各式各樣的矛盾糾紛時,深深感受到了法律的實踐性和聯繫社會性之強,面對人民羣衆的司法需求,我們不僅要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還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同時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和勇挑重擔的決心和勇氣也至關重要。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李廣宇法官的這本《裁判是怎樣寫成的》內容豐富,可讀性強,共70餘篇目,內容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是李法官多年辦案經歷的積累與結晶,展現了作者在裁判工作中的深入思考和深刻感悟,讀後受益匪淺。具體來說,結合裁判工作中自身的一些淺顯體會,和大家分享我拜讀李法官著作後的幾點感想:

要保持謙卑。事成於瑣屑,才折於騖遠。書中《從學徒開始》一篇給我的震撼最深,讀起來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許多疑惑。在說起工作態度時,文中提到“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你們從法學院來到法院,就是從知識教學轉到了實踐教學。而你們,就要從學徒開始。學徒的本分是謙卑,學徒的天職是勤奮,學徒的祕訣是不恥下問。”在該篇目的最後,李法官還寫到“沒有經歷過人生,不會知道人生是如此短促。如今我也快到退休的年齡了,可我覺着,自己仍然像個學徒,還有好多學問沒有學到,還有好多問題沒有思考清楚,要做的事情真的還有很多呢。”

這對於還在成長期的我們青年法官來說,是勸慰更是告誡。勸慰我們不要害怕遇到問題,而是要直面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告誡我們學無止境,要永遠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才能不斷取得新進步。

要注重總結。在提到證據運用時,文中提到“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認定事實的過程,就是運用證據。認定事實的過程,既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熟能生巧的技藝”,這就告誡我們在查明事實和認定事實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具體案件、具體案情,也要注重總結,不斷探索,不斷“磨鍊”技能,熟能生巧,最終理想的彼岸定會抵達。

要擴充視野。在提到法律適用時,文中提到“要擴充視野,結合案件梳理法律規範,在法律規範之間分析類比。”“簡潔與直白,遠不如長篇累牘寫起來簡單。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是一種人生境界,更是一種閱歷積累。找好書看,不僅可以昇華你的氣質、尖銳你的筆頭、明亮你的慧眼,還會爲你找到一個驅除孤獨和寂寞的侶伴。”這就告誡我們作爲一名定分止爭的法官,在埋頭辦案的同時,也要通過閱讀好的書目擴充視野,努力擁有一雙慧眼,提升執法辦案的效率,“磨刀不誤砍柴工”。

司法要有溫度。書中寫到“即使按照法律規定應當駁回當事人的起訴或者訴訟請求,我們也應當儘量把道理講清楚,把話說到老百姓的心坎裏,把每一個司法裁判都當成一堂法治公開課,這或許是另一個層面的司法的溫度。”

公平正義不僅要實現,還要以人民羣衆看得見的方式來實現。我們筆下的裁判文書,要體現司法應有的溫度,說透法理,講明事理,講通情理,切實踐行司法爲民宗旨,讓人民羣衆在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這背後是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驅使。

要努力傳承火炬之光。書中寫到霍布斯曾說“一個法官過去了,另一個法官又來了,但是天地從不會過去。”卡多佐在《司法過程的性質》的結束語中提到“未來屬於你們。在一個無盡的過程中,我們應徵來完成我們的工作。當我死去並消失很久以後,當我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小角色被人們遺忘很久以後,你們還將在這裏來完成你們的那份工作,並將高舉火炬繼續向前。我知道,當火炬在你們手中時,那火焰將格外輝煌。”

細讀李法官的著作,看似不經意的言語背後,都是點點滴滴的積累,都是我們學習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爲法律人已經多年,但時常覺得自己仍是一名學徒,願我們是接過火炬之人,勇敢面對前進的道路上的荊棘與坎坷,認真對待一個個案件、一份份裁判文書,奮力傳承火炬之光,爲司法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21376.html

  • 標籤: 精選 讀後感 寫成 裁判 寫一篇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裁判是怎樣寫成的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