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精選10篇)作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73W 次

篇一: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精選10篇)

本學期擔任七年級一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兩課時,所用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以世界地理爲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與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展差異四部分內容。

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地球的面貌》這章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內容。認識地球,瞭解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陸變遷,瞭解全球海陸分佈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是學習地理的基礎。

《世界的居民》屬於人文地理的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世界的氣候》這章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從本章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來看,是後面學習區域地理及中國地裏的基礎之一。

在前面各章瞭解自然地理,人文狀況的基礎上,《世界的發展差異》這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爲學生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

三、學生學情分析

七年級一班共有學生xx人。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地理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初一年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是一個陌生的學科,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所需各種加到7各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所以,初一上學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目標,掌握最基礎的地理知識。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四、教材重難點分析及措施

本冊書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地圖的判讀方法;認識地球的面貌及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氣候。

難點:認識地球(地球空間概念的構建,如經緯網的判讀),地形圖讀圖能力培養,世界氣候。

應對策略:

1。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3。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

4。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5。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7。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

五、幫困扶優措施

考慮到我們年級的實際情況,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弱,地理課堂將會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強的內容,以基礎學習爲主要目標。努力將課程講解的淺顯易懂,照顧多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此外,在作業佈置上,挑選地理填充圖冊中較爲簡單的內容要求必須完成,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則要求全部完成。

六、本學期預期目標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瞭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五帶的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瞭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瞭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瞭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佈。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佈,瞭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瞭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篇二: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教學要求: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斷提高自己全面的素質。

2、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爲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4、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力爭在本學期能夠完成一篇論文或實驗報告。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學指導思想:

1、七年級地理教學仍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新地理課程標準》爲依據,以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議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爲主要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和課時安排。

2、課程實施過程中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必須變革“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誌式的地理課程,努力創設一種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作爲學生學習載體的地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

3、通過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三、學科教學要求背景分析:

1、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課程教材改革在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新世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爲全國上下的共識。作爲邁向國際大都市的瓊海市將“構建以國際化大都市爲背景,以德育爲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爲特徵,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爲標誌的課程體系”作爲二期課改的基本要求。

2、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四、所教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1、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同時初中已開始分科學習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他們的實踐、體驗活動開始涉及社會生活中一些較爲複雜的社會現象或社會事物。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一階段的實踐、體驗是在小學基礎上的遞進。

2、我所任教的班級是我校的初一四個班級。初一學生從思維發展來看,已有較大飛躍,學習過程中多些穩定因素,個別學生由於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講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但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有的,作業也能及時準確的完成。

五、本學年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知道有關地球和地圖的基礎知識,天氣與氣候的基礎知識,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繫,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篇三: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係、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爲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境。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儘快適應網絡環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節課,努力講好每節課,保障每節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備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爲備課準備充分的素材。

9、合理使用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課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週:與同學們談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一)2課時

第二週: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二、三)2課時

第三週:第二節地球的運動單元檢測2課時

第四周:地圖(一、二)2課時

第五週:單元檢測2課時

第六週: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一節大洲和大洋2課時

第七週:第二節海陸的變遷2課時

第八週:單元檢測2課時

第九周: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課時

第十週: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佈2課時

第十一週:複習2課時

第十二週:期中反饋測試2課時

第十三週:第三章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佈2課時

第十四周:世界的氣候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五週: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口與人種2課時

第十六週: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2課時

第十七週: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八週:第五章發展與合作2課時

第十九周:單元檢測複習2課時

第二十週:複習鞏固練習2課時

第二十一週:複習鞏固2課時

第二十二週:複習綜合檢測2課時

第二十三週:期末考試

篇四: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加強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自主學習地理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着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地理知識的基礎課,又是人生髮展的奠基課。

“認識地球”一節,教材通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蘊含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材從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人們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圖,並能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地圖。

“世界的海陸分佈”一節,教材首先通過“世界海陸面積比較”餅狀圖、南北半球圖等向學生展示地球的海陸分佈,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和具體的數據,向學生傳遞了世界海陸分佈的特點及其面積比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會了一種說明問題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直觀與抽象圖片的結合展示,以及大洲輪廓圖的繪製等手段,讓學生對大洲大洋的面積、名稱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

“世界的地形”一節,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什麼叫地形、什麼是地形圖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概念,然後從運用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等概念入手,對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類型作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而等高線知識的學習,則爲地形圖的學習以及後續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知識的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等高線的判讀則對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熱身。

“海陸變遷”一節,教材分別從地表形態變化、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兩部分來說明,通過大量實例說明地表形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是極好的科學方法論教育素材,從假設到推理,再到實踐驗證,最終形成完整的理論這一過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學方法。而魏格納的事蹟,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難得案例。

第二章世界的氣候

本章屬於人文地理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分佈和人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講述人種、語言、宗教、聚落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瞭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祖先留給我文化遺產。

本章內容將在後續學習中自然滲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節中人文地理內容的高度概括,對後續的學習具有總領效果。而且這些內容與我們身邊所知、所聞的許多事情關係密切,建議教師授課過程中,注重聯繫實際、聯繫時事,通過追本溯源的學習方法,挖掘這些地理知識的歷史和現實體現,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多樣的世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宗教觀、人口觀、環境與發展觀。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來說,他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既自成整體,又是學習後續分區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內容。本章在介紹氣候過程中,大量採用了景觀圖、示意圖、圖表、地圖等資料,並注意密切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引出基本的科學道理,學生感悟了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研究過程。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瞭解主要降水類型,瞭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四章世界的民展差異

在前面各章瞭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爲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一節“發展中國

家與發達國家”初步引入國家的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並簡略分析了導致發展差異的原因;第二節“國際合作”,介紹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講述國際合作的基礎和重要性;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主要國際組織的宗旨和職能。通過本章的教學學生可以對國家、對世界有一個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從而通過現象瞭解世界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爲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三、教學要求

1、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爲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注意建立過程式評價體系,注重學生的發展,給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成績檔案,用來記錄該學生的地理學習情況,作好整理工作。

4、將新課程教學實驗研究進行反思,整理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將自己在這些年的教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的課堂教學或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提煉,繼續發揚光大,並把它們記錄下來,寫成教案、活動案例、論文、實驗報告等,積累經驗,驗證《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四、教學目標

1、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2、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係,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具體實施

1、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地理課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善於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3、引導學生關心現代社會的發展,關注世界的變化,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作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以千姿百態的地理事象、千差萬別的地理空間、千變萬化的地理演化過程。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促進地理學習的革命,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4、初一每個班級都有個別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或者自身努力但學習比較困難,或者智商不低但學習不努力,或者對老師的教育有反感情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對這類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生活中要關愛他們,學習中要特別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從基礎抓起,從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不放棄每一位學生。

篇五: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學計劃中對整個七年級的地理內容做整體分析,瞭解每個章節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與其他章節的聯繫及在整個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便於從宏觀上把握教材內容。使學生初步瞭解地理的研究內容,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徵,同時瞭解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點。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讀圖、析圖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不久,學習任務的加重、自身自覺性的不夠,學習方法的改變,自學能力的欠缺,這些將成爲教學過程中的阻礙,倘若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學效果將會大受影響。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學生在學習章節內容前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這樣可以爲教師根據學生情況策劃章節教學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研究課程標準。

2、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

4、加強直觀教學和地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篇六: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材內容與章節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共計五章,14節: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氣與氣候》,第九章《居民與聚落》,第十章《發展與合作》。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六個教學班,每班40餘人。任六個教學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量是很大的。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七年級學生將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四、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繫。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1-2周第一章

第2-4周第二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3-6周第三章(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4-8周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二節)

第9-10周(複習及期中考試)

第11-12周第三章(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複習

第19-20周複習及期末考試

篇七: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高效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3個班的學生多數基礎較差,因爲原六年級的各班中上成績學生大多數轉到別的學校就讀,加上學生年齡小,不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又存在不穩定的特點,會影響整體學習成績。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學期,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教材。新課標,新教材,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課文通過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密切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在教材的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力度,教材中“活動”和“綜合探究”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教材的探究性和實際性;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的興趣,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生產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是鮮活的;教材的語言平實,生動,富有啓發性;板式設計生動活潑。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運動和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使學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地圖瞭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佈,初步學會分析區域地理特徵和地理事象的內在聯繫,從而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學會畫簡單的世界、大洲、國家的`地理略圖,學會閱讀地理景觀圖和地理統計圖表。

(4)、使學生懂得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必須共同保護環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和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意識,培養全球觀念。

3、教學重難點

(1)、知道地球的運動和有關世界海陸分佈、氣候和海洋的基礎知識,以及世界人口、人種和國家等概況。

(2)、知道世界各大洲概況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要求

1、認真學習、領會《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觀察、調查、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維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時掌握好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以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部分內容爲突破口,深入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並不斷深化、創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五、具體工作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理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4、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5、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六、具體實施

1、教學中要改變傳統地理課程重知識輕方法、重結論輕過程的觀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和自身經驗出發,觀察、發現、瞭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善於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

3、引導學生關心現代社會的發展,關注世界的變化,樹立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深遠影響,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地理創造良好的環境。

4、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注重師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關注學生體驗、感悟和實踐的過程。強調地理同生活實際的聯繫,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課堂中的地理知識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際中去。

七、奮鬥目標

掌握課文中的各知識點,學會讀圖、用圖,初步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爭取期末考試各班及格率達60%以上,平均分達66分以上。

八、教學進度

單元(章節)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周次

第一章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3

1

第二節地球的運動

2

2

第三節地圖的閱讀

2

3

第四節地形圖的判讀

2

4

第二章

第一節大洲和大洋

3

6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

3

7

單元複習、測驗

3

8

第三章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

3

9

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佈

3

10

段考

11

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佈

3

12

第四節世界的氣候

3

13

單元複習、測驗

3

14

第四章

第一節人口與分佈

3

15

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3

16

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3

17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3

18

單元複習、測驗

3

19

期考複習

3

20

篇八: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中學地理課程是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能力、認識地理環境、學會地理思維、樹立環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的一門基礎課程。

一、指導思想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環境以及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係的科學。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地域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特點。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本章屬於教材的緒論部分,第一節爲“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第二節爲“我們怎樣學地理”。分別從情感和技能兩個方面讓學生感知地理,說明地理學科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意義、地理學習的方法與途徑。本章的教學內容是爲今後學習地理做情感上的鋪墊與準備,引導學生熱愛並親近地理學科。

教材通過“地理之謎”、“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生產建設”、“地理與風土人情”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奇妙與親切,既能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實際意義,又能激發學習地理的強烈興趣,體現出“地理知識無處不在,地理知識處處有用”的特點。

而第二節中“我們怎樣學地理”則通過引導學生畫學校地圖開始,從實際應用出發掌握地理學習的基本工具-地圖的使用,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使學生不會感到地理僅僅是一門學科,同時是一項人生的技能。“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學會思考地理問題”、“在野外旅行中學習地理”則將興趣與方法、情感與技能恰當的融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門有趣、有用、值得學、能學好的課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這些內容都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基礎知識,蘊含着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地理知識的基礎課,又是人生髮展的奠基課。

“認識地球”一節,教材通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蘊含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材從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能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較全面地介紹了地球。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人們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圖,並能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地圖。

“世界的海陸分佈”一節,教材首先通過“世界海陸面積比較”餅狀圖、南北半球圖等向學生展示地球的海陸分佈,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和具體的數據,向學生傳遞了世界海陸分佈的特點及其面積比較,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會了一種說明問題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直觀與抽象圖片的結合展示,以及大洲輪廓圖的繪製等手段,讓學生對大洲大洋的面積、名稱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認識。

“世界的地形”一節,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什麼叫地形、什麼是地形圖以及海拔和相對高度等概念,然後從運用海拔高度和相對高度等概念入手,對陸地上的五種基本地形類型作了比較。在此基礎上重點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而等高線知識的學習,則爲地形圖的學習以及後續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知識的學習做了較好的鋪墊。等高線的判讀則對訓練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熱身。

“海陸變遷”一節,教材分別從地表形態變化、大陸漂移與板塊構造運動兩部分來說明,通過大量實例說明地表形態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大陸漂移假說到板塊構造理論的形成,是極好的科學方法論教育素材,從假設到推理,再到實踐驗證,最終形成完整的理論這一過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學方法。而魏格納的事蹟,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難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屬於人文地理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數量、分佈和人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講述人種、語言、宗教、聚落等內容,讓學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狀況,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正確看待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瞭解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懂得尊重歷史和珍惜祖先留給我文化遺產。

本章內容將在後續學習中自然滲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節中人文地理內容的高度概括,對後續的學習具有總領效果。而且這些內容與我們身邊所知、所聞的許多事情關係密切,建議教師授課過程中,注重聯繫實際、聯繫時事,通過追本溯源的學習方法,挖掘這些地理知識的歷史和現實體現,引導學生認識一個多樣的世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宗教觀、人口觀、環境與發展觀。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來說,他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既自成整體,又是學習後續分區地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內容。本章在介紹氣候過程中,大量採用了景觀圖、示意圖、圖表、地圖等資料,並注意密切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引出基本的科學道理,學生感悟了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研究過程。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圖、知道氣溫和降水的測定方法,會閱讀氣溫和降水曲線圖,瞭解主要

降水類型,瞭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並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基本的氣候特點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異

在前面各章瞭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狀況的基礎,本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爲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一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初步引入國家的概念,主要講述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地區分佈特點和經濟發展差異,並簡略分析了導致發展差異的原因;第二節“國際合作”,介紹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講述國際合作的基礎和重要性;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介紹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主要國際組織的宗旨和職能。通過本章的教學學生可以對國家、對世界有一個更深入、更完整地認識,從而通過現象瞭解世界發展變化的本質,理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爲做一個“世界中的中國人”奠定基礎。

三、教學策略與方法

本學期地理教學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大膽嘗試,運在學習中挖掘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教學中注重引發學生髮現問題,啓發思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地理教學中注重與其它學科的整合,並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新理念的要求,本學期的地理教學緊緊圍繞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喜歡學、愛學,變被動的學爲主動的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地理課堂這一教學思路,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做以下幾點設想。

1。教師的親合力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就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地理教師,而教師的魅力有內在的外在的美並存。內在的美應該是教師的教學水平;外在的美應有以下幾點:教師的言談舉止、主動與學生溝通、鼓勵賞識的態度、耐心細緻的幫助等等,總的說來教師應具備教學、師德的高素質,使學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師各方面素質都很棒,提高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強教師的親合力。

2。課堂模式的探索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我一直採用清徐二中四環節教學模式,結合地理教學做過大膽的嘗試,本學期仍從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目標出發,對地理課堂做如下嘗試。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對學生有用的地理知識,注重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

爲克服舊教材知識多、課時緊的現狀,對於重點知識的掌握和難點的突破我多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有效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課堂的容量。現代教學手段廣泛應用於地理課堂是本學期地理教學改革大膽嘗試的重點內容之一。

3。全文培養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習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能力的培養非常必要,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所以本課我以圖爲導線,通過學生識圖、析圖、動手填圖、討論、交流和師生間填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合作式課堂。

4。拓展共同探究

加強地理學科與歷史、藝術、軍事等學科的整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5。體驗參與實踐

地理事物的位置記憶歷來是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我採用學生親自佈陣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事物的分佈位置,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6。信息技術的應用

爲了提高教學效果,本學期我將製作了大量的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促進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本學期總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新課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應用於地理教學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模式。

篇九: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在學校主管教學校長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身教學優勢,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本屆七年級共有3個班平行班級,每個班級平均約40人。由於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開學近一週的觀察,學生的學習慾望並不強,一些小學生身上的特點還沒有完全褪去,面對地理這門新的課程,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動的習慣,多安排一些動手實踐的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繫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七年級上冊以區域地理爲主要框架,包括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展與合作共五章內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分三節,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主要介紹了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大小,地球儀的組成要素,重點是經線、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第二節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兩種運動方式,即自轉和公轉,這裏面主要學習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律和產生的地理現象,也爲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做鋪墊。第三節地圖,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學習讀圖、析圖、繪圖和選圖用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分兩節,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紹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關概念和分佈,是區域地理學習的基礎。第二節海陸的變遷,重點講述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說,板塊運動學說理論。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共包括四節,第一節從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入手,學習天氣的相關知識;第二、三節分別講述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第四節主要介紹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佈及特點。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分三節,第一節介紹世界人口與人種的構成和分佈;第二節主要講述世界上各地區的語言種類和分佈以及宗教的分佈;第三節講述什麼是聚落,以及聚落的類型,聚落的特點和影響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本章內容主要介紹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別和聯繫,最後講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1~2

1、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2、我們怎樣學好地理怎樣學好地理怎樣學好地理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3~4

1、認識地球

2、世界的海陸分佈

3、世界的地形

4、海陸變遷

1、地球的形狀

2、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5~8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人種

3、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和人種的分類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1、人口的分佈特點及人種的分類分佈

2、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8~12

1、天氣和氣候

2、氣溫和降水

3、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4、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天氣和氣候的特點

2、氣溫和降水的分佈特點

3、氣候類型及其因素

1、氣溫及降水的分佈特點。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13~16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2、國際合作

3、重要的國際組織

1、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根本區別。

2、國際組織的簡稱國際組織的簡稱期末複習考試

篇十: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2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兩課時,所用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湘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材。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以世界地理爲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與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展差異四部分內容。共計五章,16節: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

《地球的面貌》這章主要包括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海陸變遷四部分內容。認識地球,瞭解世界的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陸變遷,瞭解全球海陸分佈發展演化的基本規律,是學習地理的基礎。

《世界的居民》屬於人文地理的內容,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世界的氣候》這章包括天氣和氣候、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四部分內容。從本章知識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來看,是後面學習區域地理及中國地裏的基礎之一。

在前面各章瞭解自然地理,人文狀況的基礎上,《世界的發展差異》這章引入世界的發展差異,國際合作,國際組織等政治經濟概念,爲學生以後學習各大洲、認識國家和地區的人文地理概況起到基礎性作用。

二、學生學情分析

七年級共計2個教學班,每班50餘人。剛剛升入七年級的初中學生,在小學社會課中,接觸了一些地理知識,但比較零碎。地理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初一年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是一個陌生的學科,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所需各種加到7各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而我校很多學生的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不好。所以,初一上學期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目標,掌握最基礎的地理知識。比較系統地學習地理知識,做好從零開始的準備。由於地理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這一點,上好第一節課,注重培養興趣,打一個良好開端。

三、教材重難點分析及措施

本冊書重點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地圖的判讀方法;認識地球的面貌及海陸分佈;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氣候。

難點:認識地球(地球空間概念的構建,如經緯網的判讀),地形圖讀圖能力培養,世界氣候。

應對策略: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3、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5、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

7、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8、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

四、幫困扶優措施

考慮到我們年級的實際情況,學生普遍學習能力較弱,地理課堂將會很少涉及拔高性太強的內容,以基礎學習爲主要目標。努力將課程講解的淺顯易懂,照顧多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此外,在作業佈置上,挑選地理填充圖冊中較爲簡單的內容要求必須完成,對於程度較好的學生則要求全部完成。

五、本學期預期目標

1.認識地球形狀及大小,會使用地球儀,瞭解經緯線和經緯度,能使用經緯線判別方向,能使用經緯度確定位置。

2.認識地球自轉和公轉及其地理現象和意義,知道五帶的劃分及各帶特徵。

3.學會使用地圖,能讀懂等高線地形圖,能繪地形剖面圖。

4.牢記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認識海陸變遷,瞭解板塊學說。

5.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瞭解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瞭解全球主要氣候及其分佈。

6.知道世界三大人種及其分佈,瞭解世界三大宗教。

7.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劃分,瞭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聯合國。

六、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的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充分備課,吃透課標和教材,力求每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排除疑點。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好轉化後進生工作。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學法指導,和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用最新資料,密切與時代的聯繫。

5.指導學生開展地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寓德育與教學之中。

七、教學進度

周次

授課內容

課時

1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一節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第二節我們怎樣學地理

2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節認識地球

2

3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佈

2

4

第三節世界的地形;第四節海陸變遷

2

5

國慶節放假

2

6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節世界的人口

7

第二節世界的人種;第三節世界的語言與宗教

2

8

第四節世界的聚落

2

9

期中考試

2

10

評卷

11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2

12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13

第三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14

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5

第五章世界的發展差異第一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6

第二節國際合作;第三節重要的國際組織

17

複習

18

期末複習

19

期末考試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85852.html

  • 標籤: 七年級 精選 地理 上冊 教學計劃 四年級作文教學計劃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