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功勳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

功勳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3W 次

篇一:功勳觀後感于敏

功勳觀後感(精選7篇)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電視連續劇《功勳》後,我受到了很多啓發,我爲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而熱淚盈眶,並且,作爲一名中國人,我爲有這樣的英雄前輩而感到自豪。

劇中,無名英雄于敏有許多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愛國主義精神在於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當隱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國留學的選擇題擺在于敏面前時,于敏說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麼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纔是平衡,咱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捱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于敏斷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打算,選擇了條件異常艱苦的氫彈研究,以史爲鑑,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他的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

其次,于敏無私奉獻、大力協同的品質讓我不禁感慨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崇高品性。正如於敏的妻子玉芹說的:“他將一生奉獻給國家,我將自己奉獻給他。”這是于敏的家國情懷,是大奉獻。在與科研戰友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中,他與戰友團結協作,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縱使條件艱苦,他們始終想在一起,幹在一起,辛勤耕耘,終有收穫。劇中,有兩個細節讓我難忘,一是于敏將家裏妻子爲他和孩子準備的雞蛋拿出來,用作獎勵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二是于敏與陸傑的戰友情,他們相互挑戰、相互激勵,而後,相互扶持,這種情誼,着實讓人動容。

最後,作爲一名學生,觀看了于敏爲科學獻身的示範後,我深受觸動,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終相信科學,敢想敢幹。他說道:“搞科研,搞理論,講的是實事求是。搞科研,需要靈感,不是蠻幹。”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實踐。正是由於這般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我國氫彈研究少走了許多彎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往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其中,戒驕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難兩全,隱姓埋名數十載。無名英雄于敏,是國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輩之幸。無論條件如何,他始終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輝照亮未來的路,作爲新時代青年,我應該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爭取爲國家和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篇二:功勳觀後感

電視劇《功勳》講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他們或在貧困的基層默默地奉獻,或隱姓埋名爲國家科研做出突出的貢獻,或從戰場走向基層繼續爲人民服務,發光發熱。

《功勳》既尊重時代真實的邏輯,又忠於功勳人物生而爲人的情感。《功勳》人物,有“柴米油鹽”,也有兒女情長。劇中細密的情節與細膩的情感讓我感受到了功勳人物平凡細碎的“生活的毛邊”。

《無名英雄于敏》從於敏與妻子孫玉芹的家庭生活講起,于敏一離家便數月、對工作三緘其口,孫玉芹包攬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十月懷胎一朝臨盆那晚,孫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兒託付給鄰居,獨自一人提着臉盆、待產包步行去醫院。氫彈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羣歡呼雀躍,依然要保守祕密的于敏只能藉口發工資讓妻子買一隻烤鴨慶祝,而妻子則把工資做了各種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聽廣播,于敏流下了淚水,他無法向妻子說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

《孫家棟的天路》單元中妻子孕後期直到生產,孫家棟都在戈壁上與“東風二號”死磕。再進家門時,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着家裏全部家務。曾經,妻子也會爲承受離別之苦鬧點小情緒,爲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詳情而氣惱,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項“偉大事業”後,她從此成爲丈夫事業的頭號支持者、捍衛者。一位位科學家的背後,是家人們義無反顧的奉獻與付出。“其實這家,你是功勳。”這句臺詞是劇中於敏對妻子的心疼和撫慰,也是對科研人員家屬的崇高致敬。

《功勳》讓我深刻認識到功勳人物一生都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功勳的家人們也在背後默默支持着。正是有功勳家庭這樣舍小家爲大家、樂於奉獻的精神,新中國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設起來。

篇三:功勳觀後感

全國熱映的電視劇《功勳》,分別講述了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八位功勳人物的先進事蹟,生動地展現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兼程、砥礪奮進的故事,在歷經“環境苦”“執着苦”“孤獨苦”之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蹟。

“革命傳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後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多次戰役。作爲年輕幹部,組織上安排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要以此爲榮,激揚奮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多經風雨,方可增長本領。但現在我們的行政隊伍,不願吃苦,不能敢爲人先,條件差的基地不想去,更有甚者不願進圈舍。試想,我們今天的這些不願意與先輩們所經歷的苦難相比顯的多麼卑微,我們不能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但是我們要學習這種優良的精神,爲公司的發展添磚加瓦,爲自己的事業奠定基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環境苦。“素心如蘭,忠誠本色”的申紀蘭,將青春獻給農村,一生未曾離開土地。面對數次進城機會,她選擇堅守農村,她認爲只有生活在農民中間,才能更瞭解農民疾苦。作爲職能部門的工作者,我們在工作中我們也要像申紀蘭一樣,保持與場區共進退,不能懸於空中,要腳踏實地,走進場區、融入場區,這樣才能更好的瞭解場區的現狀,才能更好的契合實際的給予場區想要的幫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夢想是禾下乘涼,他研發的雜交水稻爲世界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無數人遠離飢餓;“青蒿鹿呦呦,救治億萬人”的屠呦呦,面對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飴,最終發現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飽受瘧疾之苦的病人;“家國情懷,國之棟樑”孫家棟,將六十多年的歲月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帶領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在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領域開創了新的天地。這些功勳人物雖在不同領域,但都是一生執着於一事,做出卓越貢獻。

成就事業貴在機遇,但更多的在於堅持。從公司近兩年的發展來看,我們的公司願意給年輕的80後、90後更大的舞臺,華北區這個團隊是年輕的,大多的管理者都是80、90後,這是公司給的機會,也是自己堅持的成果。回頭看,當時與你一起入職的夥伴們,他們是何種境況,可能已經被堅持奮進的你遠遠甩在了身後,生活不會虧待每一個努力的人,如果有那就是你還不夠努力。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苦。“敏而創新,國之鋒芒”的于敏,爲了國家需要,幾番變更研究方向,甘於爲中國研製氫彈隱姓埋名三十載;“沉潛三十年,爲華鑄重劍”的黃旭華,在人才、技術、資源短缺的境況下,進入與世隔絕的荒島,在大海的陪伴下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爲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作爲養豬人的我們也一樣,在經歷非瘟磨練的兩三年中,我們的防非工作也幾經周折,經過時間不斷的認證,最終纔有了獨屬於自己的一套防非體系,我們做不了科學家,不能爲國家的科研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做爲企業中的一員,我們可以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幹好自己本職的工作,讓紕漏與你遠離,讓高績效靠近你,爲自己的家庭積累更多的財富。

一個有希望的基地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企業不能沒有先鋒。在流金歲月裏能留下最深刻筆畫的那個人叫功勳。

篇四:功勳觀後感袁隆平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個讓我們吃了飽飯的人。他是我們一直愛戴的一個人,同時他也是愛了我們一輩子的人。雖然他在今年離開了我們,但是我們會永遠銘記他,他就是袁隆平先。

2021年5月22日,“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樑”,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最近觀看了《功勳之袁隆平的夢》,讓我感觸良多。

袁隆平先生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爲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後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爲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篇五:功勳觀後感

電視劇《功勳》用不同的敘事風格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詮釋了他們“忠誠、執着、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黨員幹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爲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爲實現偉大夢想頑強拼搏、不懈奮鬥。

牢記“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袁隆平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爲“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鬥、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黨員幹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繫羣衆、服務人民。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擁護者。

秉承“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爲年輕幹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複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問題癥結,破解難點和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追求“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境界,對標對錶“找差距”。于敏隱姓埋名30載的堅持與奮鬥。“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託,許下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世界;一個名字,隱形近30載。申紀蘭的女性進步思想,並推動了“男女同工同酬”先鋒事蹟。黨員幹部要艱苦奮鬥,堅守工作崗位,爲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更要學習榜樣的力量,從榜樣中汲取前行力量,把爲人民謀幸福始終攥在手裏,做在行動裏。

發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爲沒有什麼事情比參軍更爲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着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着共產黨去奮鬥”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後者:“我要爲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於犧牲,苦幹實幹、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鬥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徵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黨員幹部要有釘釘子精神,穩紮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峯,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上交出讓黨放心、讓羣衆滿意的答卷。

篇六:功勳觀後感李延年

自2019年12月疫情開始,中國在國際社會遭受大量抹黑和污衊。但是短短數週,中外疫情狀況反轉,中國的答卷成績在全世界這個班級裏面已經是將第二名遠遠的甩在後面的優等生。在抗疫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鐘南山先生在2020年8月11日被授予“共和國勳章”,讓我開始關注這項象徵着建國以來最高榮譽、爲民族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勳章。在課程的安排下,我觀看了電視連續劇《功勳》,通過熒幕藝術對八位獲得過“共和國勳章”的先輩進行深入的探訪。看到演技爆棚的戲骨們演繹一段段與祖國密不可分的人生故事,我由衷爲我們的黨和國家感到驕傲——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李延年》單元,由我非常喜愛的演員王雷主演。電視連續劇作爲宣傳和講述的媒介,應當全景式回眸李延年爲建立新中國、保衛新中國參加的多次戰役,成爲戰鬥英雄的人生軌跡,還是僅重點取最輝煌的一頁?《功勳》之《李延年》單元選擇了後者,講述了抗美援朝戰場上李延年帶領將士們奪回並堅守346。6高地的故事。正如總導演鄭曉龍所說:“我們不追求把每個功勳人物寫成長篇傳記,而是截取他們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題突出、結構精緻、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緊湊,既追求分組故事風格各異,又要實現整體的統一融合,讓廣大觀衆看得懂、看得進、喜歡看。”

李延年的故事,深刻的展現了在我黨的領導下,人民的軍隊在保家衛國的大義之下,每一位個體都有以一當十、捨生忘死的決心。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食物供應困難、每日行軍打仗不斷地積累疲勞和心理壓力,李延年和戰士們都在憑着信仰和毅力苦苦支撐。現在我國局勢安定、經濟穩定,唯有疫情是近十多年間最大的一次考驗。在這樣需要黨員衝鋒、全民團結的時刻,仍需要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

2020年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回顧總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和巨大貢獻,深刻闡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鼓舞激勵着我們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關鍵時刻,發揚志願軍精神、發揚功勳精神,黨員義不容辭。

篇七:功勳觀後感孫家棟

作爲“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展播活動劇目,電視劇《功勳》正熱播在各大視頻平臺。正如貫穿整部劇的一句話所述“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人生華彩篇章與新中國的奮鬥史聯繫在一起,展現了他們無私奉獻、忠誠、執着、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精神和高貴品質。其中,《孫家棟的天路》這部分講述了我們的航天“大總師”孫家棟院士開拓我國人造衛星和深空探測事業的艱苦歷程。

孫家棟院士剛開始工作時負責的是我國導彈的研製工作,在當時蘇聯的援助下,錢學森院長定下了從仿製到改進,再到自主研製的“三步走”導彈研製路線,我國的第一枚仿製彈“東風一號”研製進程非常順利,極大鼓舞了科研工作者的士氣。時隔兩年,我國自主研製的“東風二號”導彈未能如願發射成功,在發射不到兩分鐘時就落地爆炸。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敗,便有了劇中的一幕:孫家棟院士帶領科研人員們不吃不喝地連夜撿殘骸碎片。“東風二號”導彈故障分析會議就開了九次,總結了急於求成、試驗不全、發動機隱患等諸多問題,錢院長就此提出了科研工作的原則:把一切問題消滅在地面上,導彈不能帶着任何疑點上天,這也成爲了孫家棟院士及以後的每一名航天人奉行的底線。

1967年,搞了9年導彈的孫家棟院士“轉行”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總負責人,面對衆多的技術壁壘,孫家棟院士頂着巨大壓力,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的衛星簡化任務方針。衛星研製時正直國內十年動盪期,由於日本在美國的支持下趕在我國之前發射了人造衛星,孫家棟院士被扣上了故意拖延發射時間的帽子,不准他再參與衛星研製。然而衛星在測試過程中出了問題,天線不是不能發射信號就是容易斷,這方面的問題只有孫家棟在行。錢老做主,孫家棟偷偷參與,每次他都在冰天雪地裏等試驗結果,然後再提供調整意見,最後自己被凍暈了過去,就這樣天線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孫家棟的無私和對航天事業的熱愛終於感動了工宣隊的負責人,在錢老等的要求下給孫家棟復了職,雖然得到復職,但他最終也沒有機會去衛星發射場地看他主持設計的衛星升上藍天的過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責任,孫家棟院士等第一代航天人在當年如此艱苦的科研環境下,展現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現如今我國的航天事業迎來了飛速發展,歷史的交接棒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手中,相信我們定不會辜負前人的奉獻,履行好我們建設航天強國的使命與擔當。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感謝功勳們的無私付出。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7367.html

  • 標籤: 功勳 精選 觀後感 西遊伏妖篇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功勳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功勳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