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5.24W 次

篇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

1.瞭解《孟子》一書的主要思想

2.學習孟子的重要思想

3.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2.把握朗讀節奏

教學課時:

兩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同學們,大家有沒有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有沒有哪位同學給我們講訴一下(請同學講述)

二.鞏固複習孟子相關知識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爲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爲“孔孟”。孟子及其門人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的主要思想:性本善、施仁政、行王道、民貴君輕。

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於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爲“四書”之一。

《孟子》當中的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乃至今天都有很高的探索價值。

三.講授新課

(一)完成學習目標一:朗讀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聽讀課文,注意語氣和停頓

3.反覆誦讀,理解文章大意

(二)完成學習目標二:疏通文章,掌握重點字詞

要求:

1.明確重點字詞的含義

2.語句翻譯流暢,語義表達準確

方法:

1.先自我翻譯

2.小組交流

3.教師指導

(三)完成學習目標三:理解文章第一段

1.瞭解文中的人物事蹟

2.學習並掌握重點字詞

3.翻譯本段

四.小結

本節課一起了解了孟子及《孟子》的相關知識內容。本段採用舉例論證的方法,提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學習了由個別到一般的推論方法。

五.作業佈置

熟讀課文,背誦並默寫第一段。完成練習冊基礎部分。

篇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準確而流暢地朗讀課文。

2.正確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3.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瞭解文章的論證方法。

教學準備: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朗讀課文並結合註釋翻譯;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思考

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原是鹿與狼共存的.爲保護鹿不被狼吃掉,人們趕跑了所有的狼.不料,在“和平安寧”環境中的鹿悠哉遊哉,不再狂奔快跑了,體質明顯下降,不久便有很多鹿病死.人們只得再把狼“請”回來.不久,鹿又生機煥發充滿活力了.同學們想想這是爲什麼?

二、讀:朗誦課文,初步感知

1.給生字注音。

畎畝、傅說、曾益、拂士

2.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奏。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3.抽查一名學生朗讀。

4.教師示範朗讀。

5.全體學生齊讀。

三、譯:學習檢測,理解大意

1.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衡:同“橫”,梗塞,不順

拂:同“弼”,輔佐,輔弼

2.詞類活用:

(1)使動用法

苦(使......痛苦)

勞(使......勞累)

餓(使......飢餓)

空乏(使....窮困缺乏)

動(使......驚動)

忍(使.......堅韌)

拂亂(使......顛倒錯亂)

(2)名詞作動詞:過(犯錯誤、犯過失)

(3)動詞作狀語:入(在國內)出(在國外)

3.古今異義詞:

舉於士(今義:士兵古義:獄官)

4.多義詞:

於:舜發於畎畝之中(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給、到)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

發:發於畎畝(舉,被任用)

發於聲(顯露、表現)

拂:行拂亂其所爲(違背)

法家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5.翻譯課文。

三、析:走進文本,理解文意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課文第一段連舉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作者舉例想說明什麼道理?

——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爲

——只有經歷磨練纔能有所作爲

3.文章的第二段運用什麼論證方法進行說理,論述了什麼道理?

——對比論證,先從正面論述了憂患對於人才的重要意義,再從反面論述了安樂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道理。

教師引導:憂患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意義,激勵人不斷得到生存和發展,而貪圖安逸享樂則會導致滅亡。而且“生”與“死”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只要善於調適自己的狀態,就能很好的改變現狀,發展自己。(板書主要內容)

4.請說說本文的論證思路。

首先列舉六個名人的事例論證了“只有經歷磨練纔能有所作爲”的道理,然後從正面闡述了憂患對於人才的重要意義,再類推到國家,從反面論述安樂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的道理,通過對比論證的方法,最後歸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補:調動積累,補充論據

請調動你的生活積累,爲課文補充道理論據或事實論據。

名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憂患激發天才。——霍勒斯

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之最高學校。——梁啓超

醉於酒色奢靡的生活,不理朝政,終被周武王討伐致商國滅亡。

篇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⒈準確而流暢地朗讀課文;

⒉掌握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並準確翻譯課文;

⒊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⒋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逆境成才的道理。

教學難點:1、學習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2、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增強憂患意識。

學習方法:預習、交流、指導相結合

教學設想:學生自學一節課,交流探討、反饋一節課。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預習課)

一、預習目標

通過一節課時間的預習,能熟讀課文,掌握生字詞及文學常識,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對照課後註釋翻譯課文,積累喜歡的佳句,談談自學後的感受和體會。

二、預習過程

1、自讀課文1-2遍,劃出生字、生詞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後查、寫、記生字詞。積累劃出的句子,完成練習的第2-3題。

2、瞭解“孟子”及《孟子》,並進一步讀課文。

作者及作品摘抄在預習筆記本中,完成練習第1題。

(1)誦讀課文。聲音要洪亮,讀出節奏,讀出氣勢。可一人讀,也可合作;坐着、下位讀都可。

3、對照註釋,邊讀邊譯文。可獨立完成,也可小組合作完成,注意特殊字詞的用法和含義。(完成練習第4題)

4、分析課文,並把對文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預習筆記本上。教師可強調以下問題:

(1)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本文的中心論點又是什麼?

(2)作者是如何闡明自己的觀點的?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5、自由交流,解決疑難。

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其他同學交流,進一步理解、分析,也可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引題。(勾踐臥薪嚐膽引出課題)(課件出示)

2、釋題。(誰能說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什麼意思?)

3、學生簡介作者與作品。

★孟子,名,字,時期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後人將他和並稱爲。孟子主張施行“”,以統一天下

★《孟子》是一部的書。現存()篇,是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將《孟子》列爲“”之一。四書即《》《》《》《》

二、明確目標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過關情況。

(1)字音。(課件出示字詞)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a.舜發於畎畝之中()()

b.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c.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d.法家拂士()

e.曾益()

f.百里奚()

(2)交流通假字掌握情況。(課件出示)

注意下列字詞的特殊用法:

⑴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同,解釋爲。

⑵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同,解釋爲。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同,解釋爲。

(4)解釋下列幾個重點詞的意思。

苦()、勞()、

餓()、拂亂()、

動()、忍()、過()

四、讀文譯句(課件出示朗讀要求)

1、指名讀課文。

2、按節奏齊讀課文。(節奏見課件)

3、邊讀邊譯課文。(注意練習4的解答)

五、小組合作探究、交流。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作者是如何進行推論的?所列舉的六位聖賢有何共同點?

3.孟子認爲人才的造就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六、引申拓展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過艱苦的磨鍊。請查找相關資料,補充一些例子,說說你的看法。

2、你還知道哪些與課文觀點相似的名言?試寫一兩句。把你喜歡的名句寫在積累本上。

3、作者的觀點是逆境出人才,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在現今物質條件相對優越的我們如何成才?請談談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列舉六位聖賢事例(舉例論證)

個別

一般

擔當重任必先經過一番磨練(道理論證)

身處逆境須努力奮發國無憂患易滅亡(正反論證)

個人(正)(反)國家

(中心論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四: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

2、瞭解文章思路和論證方法

3、理解作者的觀點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瞭解文章思路和論證方法

三、導入

1、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一、導入課題:(2分鐘)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發憤圖強,矢志不渝,終於打敗了吳國,重振國威,然而自此之後,處於安樂中的越王,。“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最後還是重蹈了吳王的覆轍。越王勾踐的經歷給我們什麼樣的啓示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孟子的散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起去探個究竟吧!

2、介紹和作者有關的文體常識。(課件孟子圖片和旁解)

3、解題

(憂患能激人奮進,使人生存發展,安逸享樂會讓人委靡死亡)

4、檢查上節課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一、寫出劃橫線字的拼音

畎()畝傅說()拂()亂

法家拂()士膠鬲()曾()益

二、解釋加橫線的詞語

曾益()衡於慮()拂士()舉於士()發於畎畝之中()

行拂亂其所爲()

三、翻譯重點句子

(1)、人恆過,然後能改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5、一讀課文:朗讀課文

6、正確、流利,並逐步做到有感情。

(1).發音要正確、清楚。(2).輕重、停頓要準確、合理。

(3).速度的快慢要合適。(4).語氣、語調要恰當,有感情。

四、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合作學習

1、文章的論點

2、課文的論證方法

3、列出的六個人有什麼共同特點,說明什麼道理

4、文章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5、文章最後總結出什麼論點,這個觀點在今天還有什麼現實意義?

五、展示交流結果,教師點撥

六、課外拓展延伸

談感悟,積累相關的名言,事例。

七、考點訓練(三讀課文:積累運用)

練習:閱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劃線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A.、舜發於畎畝之中(quăn)B.、傅說舉於版築之間(yuè)

C.、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yù)D.、入則無法家拂士(fú)

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

A.管夷吾舉於士()B.必先苦其心志()

C.曾益其所不能()D.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A.孫叔敖舉於海:

B.人恆過然後能改:

八、小結,教師寄語。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篇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句子的含義。

2、能力目標:掌握議論文的論證思路。

3、情感目標:體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字詞、句子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議論文的論證思路。

教學方法:1、誦讀評析2、小組競賽3、討論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生物上有一個實驗:把一隻青蛙放到熱水中,這隻青蛙會果斷地跳出來,成功逃生;但把這隻青蛙放在一個溫水的杯子中,並慢慢加熱至沸騰,青蛙剛開始時會很舒適地在杯中游來游去,到它發現太熱時,已失去力量跳不出來了。這個實驗說明一個道理:叫?(學生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非常的棒,其實這個道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人論述過,他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看他是如何論證這個觀點的。

二、目標展示:

首先齊讀教學目標,瞭解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學習課文:

1、孟子其人

孟子:名柯,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後人將他與孔子並稱“孔孟”。他主張施“仁政”,以統一天下。他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民本思想對後世仍有積極影響,著作有《孟子》。

2、《孟子》其書

《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現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將《孟子》列爲“四書”之一。

3、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複習課文,要求:

(1)、快速背誦課文

(2)、識記課下注釋

字音字形:

畎畝quǎn傅說yuè膠鬲gé行拂fú

法家拂士bì曾益其所不能zēng

重點詞語:

曾:同“增”,增加拂:同“弼”,輔弼

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苦:使……痛苦勞:使……勞累

餓:使……受飢餓空乏:使……受貧困

亂:使……顛倒錯亂所以:用這些辦法

不能:本來不具備的才能恆過:經常犯錯誤

作:奮起,有所作爲入:在裏面,指國內

出:在外面,指國外

4、自主複習

(1)、先對照文下注釋,自己翻譯課文(有疑難的作記號)。

(2)、個人不能解決的疑難組內討論解疑。

翻譯原則:

1、直譯爲主,字字落實

2、意譯爲輔,文從字順

(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定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使他身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用這些方法使他內心驚動,使他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2)、人恆過,然後能改。

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這樣以後才能改正。

(3)、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內心困惑,思緒阻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

(4)、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

(5)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這個國家常常會滅亡。

5、再讀課文,要求:識記內容理解(4分鐘)

(1)論點

(2)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3)論證思路

①文章的中心論點?

明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②文章從哪兩個方面論證觀點?

明確:人才和國家

③運用了那些論證方法?作用是什麼?

明確: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④本文的論證思路?

明確:首先舉出六位名人的事例,得出結論:凡擔當大任的人都要經受磨鍊;接着指出一般人也要經受磨鍊,然後又從反面論述國家也要有憂患意識,最後得出本文的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⑤文章指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受三個方面的磨鍊,分別是:

A,思想方面:苦其心志

B,生活方面: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C,行爲方面:行拂亂其所爲

⑥作者認爲一個國家走向衰敗滅亡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明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

⑦孟子認爲,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2006年河南省實驗區二)

明確:(1)內有法家拂士(2)外有敵國外患

⑧閱讀第③段,說出就“國”而言,“死於安樂”中的“安樂”指的是什麼?(2009北京)

明確:無法家拂士,無敵國外患

6,對比閱讀

中考對比閱讀考察角度:

(1)表達方式

(2)寫作手法

(3)思想感情或觀點

(4)人物形象

(5)談感受或啓示

甲: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孟子少時,誦①,其母方②織。孟子輟然③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問之曰:“何爲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織,以此誡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選自《韓詩外傳》卷九)

註釋:①誦:背誦。②方:正在。③輟然:突然中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④喧:遺忘。⑤引:拿來。(2009山東濟寧)

甲:乙:兩文在表達方面有什麼不同?(4分)

明確:甲文以議論爲主,語言精練,分析透闢;乙文以敘述爲主,用引刀裂織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三、教師寄語:

四、作業佈置

篇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德育目標:領會人處於困境纔會奮發有爲,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

(二)智育目標:學習有關文言文知識,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分析文章內容,特別是文章第二.三段。

(二)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領會文章論點蘊涵的深刻哲理。

三.練習鞏固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名句的作者是誰?(孟子)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議論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用兩分鐘時間搶記和作者有關的文體常識。

(作者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被後人尊稱爲“亞聖”,名軻,字子輿。文章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遊說言論的記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他主張“仁政”、“民貴君輕”。)

二、感知課文

1、齊讀課文,版述學生讀錯的字詞並解釋:

畎(quán)畝:田間、田地傅說(yuè)曾(zēng)益:同“增”,增加膠鬲(gé)拂(bì)士:同“弼”,輔佐君主的賢士拂(fú)亂:違反、阻撓

2、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教師出題檢查掌握情況:

(學生圈點勾畫出穎難字詞,並且學生之間自由討論,共同解決)

A、詞類活用。

勞(形容詞活用爲使動詞,使......勞累)其筋骨餓(使......飢餓)

空乏(使....窮困缺乏)所以動(使......驚動)心

忍(使.......堅韌)性行拂亂(使......受到阻撓)其所爲

人恆過(名詞活用爲動詞,犯錯誤、犯過失)

入則、出則(動詞活用爲名詞,國內、國外)

B、古今異義詞。

舉於版築之間(今義:建築、修路古義:搗土用的杵)

舉於士(今義:士兵古義:獄官)

C、多義詞。於:舜發於畎畝之中(從)而:而後作(承接連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給)而死於安樂也(並列連詞)

徵於色(在)生於憂患(由於,在)發:發於畎畝(舉,被任用)是:於是人也(這樣的)發於聲(表現)今義,判斷動詞拂:行拂亂其所爲(阻撓,違反)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學生如果還有疑難,可以讓他們舉手示意,老師再加以疏導,共同解決。

3、齊讀課文,加深印象。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感知內容

二、分析課文第一段

1、請一學生示範朗讀第一段,並請另外一名學生翻譯這一段

2、這段提到古代幾個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論證方法是什麼?

(六個,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爲。這種論證方法叫做舉例論證。)

3、作者舉例想說明什麼?(說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纔能有所作爲。即論證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生於憂患”)

4、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諾貝爾發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後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

三、分析課文第二段:

1、第一段是記敘,那麼第二段屬於什麼?議論

2、一學生示範朗讀,並請另一同學翻譯,老師給予糾正出現的錯誤。

3、作者在這段中議論的觀點是什麼?

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經歷種種肉體和精神的折磨,從而鍛練意志,增加才幹。即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生於憂患”。

4、背誦第二段(採用抽查一兩個學生的形式)

四、分析課文第三段:

1、一學生示範朗讀,另一學生翻譯

2、這段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述了什麼道理?

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個人成才與國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個人老犯錯誤,就能促使他改正錯誤,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一個國家,如果內無堅守法度的世族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無足以與之抗衡的鄰國和外患的入侵,這樣的國家就會滅亡。即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死於安樂”。

五、最後,作者提出了一個什麼觀點?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六、當堂背誦課文

七、完成練習

練習

1、解釋劃線的詞。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2)人恆過然後能改

(3)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1)A、故天將降大任∕公問其故B、天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任重道遠

C、所以動心忍性∕此先漢所以興隆也。D、行拂亂其所爲∕或異二者之爲

(2)A行拂亂其所爲∕入則無法家拂士B、舜發於畎畝之中∕不悱不發

C、發於聲而後喻∕不言而喻D、人恆過然後能改∕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3)A、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衆議舉寵爲督B、徵於色發於聲∕從此替爺徵

C、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弱孀妻弱子D、行拂亂其所爲∕無絲竹之亂耳

4、作者認爲一個國家走向衰敗滅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篇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文言字詞,能運用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文章中的排比句式,理解文章說理的方法,體會文章邏輯嚴密而富於辭采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疏通文意和朗讀課文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人處於困境纔會奮發有爲,國無憂患往往遭滅亡的道理,樹立艱苦奮鬥、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二、教學課時:2課時

三、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導入

(二)、朗讀課文

1、聽錄音範讀

2、標註字音,劃分節奏:

3、全班齊讀。

(三)、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學生藉助註釋嘗試翻譯,畫出文中遇到的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字、詞或短句進行討論質詢。

2、教師解釋文中重點字詞,疏通文意學生積累字詞。

(四)、初步感知

1、第1自然段列舉的六位古代聖賢有什麼共同特點?

明確:1.出身貧賤(種田、築牆的、販賣魚鹽的、犯人、隱居者、奴隸)

2.經過艱苦的磨練。

3.被提拔任用後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2、上天降大任給舜等人讓他們經受種種磨難的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明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說明了什麼道理?

明確:逆境出人才。

(五)小結

文章思路

1、列舉六位聖君賢臣的故事

2、歸納概括結論:逆境出人才

3、個人因逆境而奮起,國家因安樂而滅亡

4、總結出觀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六)、鞏固練習

(七)、作業

1、複習課文

2、完成練習冊相關練習

(八)、板書設計

文章思路

1、列舉六位聖君賢臣的故事

2、歸納概括結論:逆境出人才

3、個人因逆境而奮起,國家因安樂而滅亡

4、總結出觀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篇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利用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自主、合作、探究,領悟文章深厚內涵,分析作者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實際領會人處於困境纔會奮發有爲,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常用文言詞彙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瞭解作者的論證思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隻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鍋裏,恰好水已經開了,青蛙嚇壞了,使勁一跳,逃離了險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又掉進了那口鍋中,同樣的鍋裏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這次水還沒有煮開,青蛙覺得還挺舒服:這個熱水澡好哇!結果呢?——青蛙熟了!青蛙在開水裏逃生,在溫水裏死亡這是什麼原因呢?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到孟子的經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去找一找答案吧。

二、教學新課

(一)走進孟子和《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因此後世把他和孔子並稱爲:“孔孟”,尊稱孟子爲“亞聖”。

《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爲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南宋朱熹將《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合在一起稱爲“四書”。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預習檢測,讀準字音

(1)傅yuè說(2)膠ɡé鬲(3)曾zēnɡ益

(4)拂fú亂(5)拂bì士(6)畎quán畝

2.學生朗讀課文(找兩名同學每人讀一段,然後大家點評)

過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尤其是文言文,不讀無以爲學,反覆誦讀是學習的最佳途徑。熟讀成誦,能加深理解,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素材。(教師適當評價)

3.聽讀課文

把握朗讀技巧(節奏、語速、語調、語氣等朗讀要領,在書上用/標出停頓。)

4.學生再次朗讀

要吐字清晰,聲音洪亮,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5.學生齊讀,感知文義

找出語言、句式的特點,如語言簡練,概括性強,駢散結合,有節奏感;語句整齊流暢,氣勢磅礴,富有說服力,極好地表達了中心。

學生自讀,疏通文義

(要求:一邊默讀課文,一邊藉助書下注釋解釋積累重點詞,並練習翻譯,看誰做得最好。如近義詞、同音詞、詞類活用的、一詞多義等)。

(三)互助學習,梳理文義(幻燈片)

1.第1段譯文(幻燈片)

第2段譯文(幻燈片)

2.詞語歸類積累

①近義詞辨析:“發”“舉”的意義解釋有何異同?藉以理解舜的事例與其他五位賢臣的異同。

明確:“發”是發起,任用。用於舜他是帝王。“舉”是舉用,選拔。用於其它五人,他們是卿或相。

②同音詞:“士”與“市”的詞義區別,藉以理解管夷吾的事例與百里奚的異同。

明確:“士”指獄官,“市”指集市

③詞類活用(形容詞和動詞的使動用法):“苦”“勞”“餓”“空乏”“拂亂”“動”“忍”,理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以及經歷艱苦磨鍊的益處。

明確:這些詞要譯成“使……痛苦”,“使……勞累”以此類推。

④通假字:“曾”同“增”增加;“衡”同“橫”梗塞、不順;“拂”同“弼”輔佐。

⑤一詞多義:“拂”、“發”、“安”等。

拂—違背;拂—同“弼”,輔佐

發—被選拔,被任用;發—表現

安—安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怎麼,安求其能千里也

(四)思考問題,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明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開篇列舉歷史上六位名人,他們有什麼共同點?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他們都出身卑微,都經歷過磨鍊,幹了一番出色的事業。作者用排比句列舉六位由卑微而顯貴的傑出歷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說明人要成大器,必須經受磨鍊,這就爲下文論理奠定了事實基礎。(舉例論證)

作者認爲要造就人才必須經歷一些磨難,這些磨難可以概括爲哪幾個方面?

明確:①“苦其心志”——思想;②“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活;③“行拂亂其所爲”——行爲。

4.作者是如何從個人成才問題歸納過渡到統治者對國家的治理問題上的?

明確:用正反對比論證法指出的。

正面論證:指出一個人老犯錯誤,就能促使他改正錯誤,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反面論證:作者由個人推廣到一個國家,對於國君來說,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進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爲;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這樣的國家就會滅亡,也就是說,一個國君要把國家治理好,也需要經受內外兩方面的艱苦的磨練。並由此自然引出本文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針對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而言的,主客觀因素對於國家治亂的影響如同對於個人成才的影響一樣。而上文所列舉的歷史名臣,正是輔助國君嚴格執法、直言進諫的臣子,文章前呼後應,論證嚴密。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明確:文章首先列舉六位歷史名人的事例,闡述了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然後由個人的磨鍊推論到國家的治理,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經受磨練的必要性,再此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5)課堂總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通過列舉六個發跡於民間而被舉薦的名人的事例,闡述了“逆境出人才”“憂勞興國”的道理,論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中心論點。

孟子筆帶鋒芒,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善於說理,手法多樣,論證嚴密。他的的政治思想對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仍有一定的教益,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思有所悟,學有所獲。

(六)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1.縱觀古今中外,談談你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觀點的理解。

①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傷殘之後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階段,才從結束生命念頭中擺脫出來寫出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之作。

②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③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

2.(由司馬遷引出《報任安書》)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

《報任安書》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飽滿的感情,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爲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3.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②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七)作業佈置

1.熟讀並背誦課文;

2.寫作:“逆境出人才”嗎?談談你的觀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篇九: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閱讀方式積累文言詞彙,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熟讀成誦,增強文言語感;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懂得要正確面對逆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孟子名軻,戰國時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稱爲亞聖。主張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歸之”,主張以民爲本,曾說“民爲貴,社稷輕之,君爲輕”。曾遊說各國,但主張不被採納,退而與弟子們閉門著書,成《孟子》一書。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熟讀課文

(一)學生通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二)全體朗讀,正音。

(三)給學生時間自由朗讀,要求讀準確,讀通暢。學生散讀。

(四)全體朗讀,教師指出失誤及不足,提醒注意;教師範讀(做到“零失誤”),請學生找茬;再給學生自由朗讀時間,鼓勵他們也像老師一樣做到“零失誤”。

(五)請學生自告奮勇舉手在全班面前朗讀,盡力做到讀準確,讀通暢。其他學生認真聽,數數朗讀失誤。採用“破紀錄”的方法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如:第一位學生朗讀中出現四個失誤,第二位同學就要努力將失誤控制在四個以下,以此類推,直至零失誤。)

三、學生自讀理解

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理解課文,適當做筆記,疑問處可與同桌探討,不能解決的做好記號。教師巡視,給予適當引導(如查閱工具書,選擇義項等方面)。

四、佈置作業

(一)朗讀課文,盡力做到“零失誤”;

(二)抄寫課文一遍。

第二課時

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結合朗讀;2、指導督促學生做好字句解釋的筆記)

(一)請學生說句子大意,間以師生質疑、釋疑,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選擇詞典中的義項。藉助註釋、學生的閱讀積累及教師的講解了解六個人物的故事。(關鍵詞:發、舉、士、市)

(二)師:這六個人物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六個著名歷史人物)

生:出身卑微,有的是農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隸……;後來都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師: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況且像管夷吾,並非生來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來就做奴隸的啊。看看他們的生活狀態吧!農夫——面朝黃土,背朝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築牆工——辛苦的體力勞動;魚鹽販子——辛苦奔波,社會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邊緣;隱士——生活清貧;奴隸——失去尊嚴,自由掌握在主人手裏。(學生與教師應和着分析)

生:他們生活艱苦,經歷了磨難。

師:是的,他們都經歷了一番磨難,經歷了一番艱苦磨鍊,而最後都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名垂青史。從中我們可以悟出什麼道理嗎?

生: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必須經過一番艱苦磨鍊。

師: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憂患中造就的。(板書:人才在憂患中造就)

二、理解分析第二段

(一)教師提問關鍵字意思,提示“使動用法”,請學生試着解釋句子大意。難點教師給予幫助。(關鍵字:故、是、苦、勞、餓、空乏、拂、亂、所以、動、忍、曾益)

(二)師:經歷磨難的好處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生: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師:要使他內心驚動,性格堅韌,增加他原本沒有的才能,途經是——

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爲。

師:是啊,必須讓他在各個方面都經受一番磨難,由此磨鍊出傑出的品格和才華。這樣,才能擔當起上天賦予的重任啊!(板書:苦勞餓空乏拂亂——動心忍性曾益不能)

(三)師:這一段所說的中心意思可以怎麼來概括?

生:人必須經歷一番艱苦磨鍊才能成才。

師:咦,是不是與上一段意思一樣啊?——這兩段說的是同一個意思。不過,論說的方法可不一樣。

生:第一段是舉例子,第二段是在分析道理。

師:嚴格地說,第一段是以事例爲議論的依據,我們稱爲“舉例論證”,人們常說“事實勝於雄辯”,舉例論證例證是人們議論分析時常用的方法。(板書:舉例論證)

三、師生齊讀課文。

四、教師簡單歸納本文寫法上的特點。

五、結束語: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無數次地證明了他的觀點。當我們遇到挫折,身處困境之時,不要埋怨,不要害怕,不要氣餒,你應該感謝生活給了你一個磨鍊自己的機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努力鍛造自己的品格和學識才幹,你就會走出逆境,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由背誦。時間允許則當堂背誦。

七、佈置作業:背誦課文,複習字句解釋。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篇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

設計者:李俊偉

計劃學時:1課時

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獲得創造的智慧。”孔孟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歷代傳誦的議論文名篇,全文邏輯嚴謹,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論證,使結構非常清晰,富有說服力。文章所說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是傳承和弘揚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

學情分析:

初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和基礎,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經典議論文,部分語句比較晦澀,這就給學習本文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適當降低難度,把重點難點放在“疏通文意,積累重點字詞;體會作者思想,研討現實意義”上。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準確而流暢地誦讀課文,掌握文言詞彙,準確翻譯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分析作者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方法,把握文章寫作特色。

3、情感與態度:反覆品讀,體會作者思想。聯繫古今中外歷史和現實領會人處於困境纔會奮發有爲,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樹立正確對待苦難和安樂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結合現實,思考討論其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

1、準確而流暢地誦讀課文

2、掌握文言詞彙,準確翻譯課文。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及現實意義

教學難點:

1、掌握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並準確翻譯課文。

2、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方式;

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自主、合作、研討、識記積累,質疑探究,引導點撥,拓展感悟,。

教學模式:語文個性化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自主質疑——導讀解疑——研讀探究——品讀鑑賞——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我所知道的孟子”資料蒐集展示:

孟子:名軻,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後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有“亞聖”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論爭。《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後世散文發展有很大影響。《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

孟子生活在戰國,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當時,各大國間“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對此,孟子的政治主張主要是“兼愛”“非攻”,主張和平,反對戰爭。孟子最早提出“民貴君輕”主張,呼籲各國諸侯重視人民作用;主張殘暴之君是“獨夫”,人民可推翻;強烈反對不義戰爭,認爲只有“不嗜殺人者”,才能統一天下。孟子嚮往歷史上堯舜功績,到處遊說,宣傳他的“仁政”、“王道”,並把這寄希望於封建統治發“仁心”,力圖維護原始井田制度,使天下歸順,以成就王業,“黎民不飢不寒”。這反映孟子繼承並發展前代政治家提出民本思想,對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使人民休養生息,有一定作用。今天看,孟子思想雖有階級時代侷限性,唯心倒退,但許多間接主張,客觀上對人民有利,值得肯定。

二、自主質疑:

1、推薦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聽讀並評價。

2、教師範讀,明確字音、句讀。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讀順。

4、師生齊讀課文。

5、自主學習,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標記疑點、難點。

6、四人小組質疑交流。

三、導讀解疑:

1、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2、重點強調,通過大屏幕檢查學生翻譯效果,並強調重點詞句:

詞性活用: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要譯成“使……”

一詞多義:國、拂、

通假字:曾、衡、拂

虛詞:於、以、

重點句: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③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④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3、歸納文言文翻譯小敲門——“五字法”即留、刪、替、添、調(留——保留原有的專有名詞;刪——刪除一些語氣詞;替——將單音節詞替換成雙音節詞;調——調整個別詞語的順序)

四、研讀探究:

1、文章開頭列舉了那些事例,運用什麼樣的句式?請你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他們的經歷。

2、這六位古代聖賢的經歷有什麼共同點?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4、作者是如何論證的?說說作者的論證思路。

重點點撥:本文使用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

本文的論證結構:個別事例——一般道理——正反論證——點明論點

五、品讀鑑賞:

本文語言內涵豐富,給人啓迪,找出你認爲蘊涵深刻道理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並做一點賞析。(可從修辭運用、句式特點、內容啓迪等方面任選一角度)

例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以駢句爲主,結構整齊,增強了語言氣勢,告訴我們人要擔負重任有所作爲,成就大事,就必須先在思想和行爲等方面經受艱苦的磨練。

六、拓展延伸:

1、聯繫古今中外歷史和現實,你還能列舉那些處於困境而奮發有爲的例子。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也。”

2、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因貪圖安逸享樂而亡國的例子。(隋煬帝、宋高宗)

3、“正是憂患意識,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纔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吳;正是憂患意識,大和民族精誠團結,忍辱精進,纔在二戰的廢墟上建立了一個科技大國。改革開放後,我國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可另一方面,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列強想盡千方百計,遏制中國的民族復興;日本更是亡我中華之心不死;海峽對岸還叫囂着‘一中一臺’……請同學們結合個人和民族的現實,思考討論憂患意識的現實意義。

板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聖賢經歷——————苦難造就人才

(事例)(結論)

個人(正面)

層層論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論點)

國家(反面)

教學反思:

孟子這篇短文是歷史傳誦的說理名篇,本文不僅邏輯嚴謹、富於辭采,而且所說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是傳承和弘揚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學習的技巧和要點,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發掘文章的教育意義,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最終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目的,應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基於此,自己嘗試採用在“導引---誦讀---翻譯----細品---拓展”課堂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通過教師啓發誘導,讓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在誦讀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疏通文意,通過合作探究仔細品味理解文章內容、文章思路,體會語言特色。拓展延伸則引導學生聯繫古今中外歷史和現實領會人處於困境纔會奮發有爲,國無憂患往往遭到滅亡的道理,樹立正確對待苦難和安樂的人生態度。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275774.html

  • 標籤: 教學 死於安樂 精選 生於憂患 作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