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敘事作文 >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

 作者: | 閱讀: 5.33W 次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爲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爲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糉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糉子才成爲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爲“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爲“角黍”的.糉子,因爲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爲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吃糉子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

糉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糉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糉”。到晉代,端午食糉子成爲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糉”。到了唐代,糉子已經成爲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糉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糉之普遍。宋代時,出現了用“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糉子”。元代的糉子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突破了菰葉的季節侷限。明代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今天流行的“火腿糉子”則出現在清代乾隆年間。

如今的糉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蓮蓉糉、蜜餞糉、板栗糉、辣糉、酸菜糉、火腿糉、鹹蛋糉等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爲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古詩云:“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牆角、牀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xszw/656905.html

  • 標籤: 習俗 描寫 作文 端午節 北方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描寫端午節的習俗的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