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精選10篇)作文

《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37W 次

篇一:《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精選10篇)作文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神奇的書,如果你去仔細品讀,在你教學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文中每一個主題都不是枯燥的說教,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每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都來自先生親身體驗實踐的結果。所以說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單單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這本書中涉及到的內容極其豐富,通過閱讀體會結合自身教學體驗,以及我也以一個家長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我認爲教育首先要喚醒內心深處的善念。要讓學生用心靈去認識世界,用心靈瞭解人。把小學生教得會感覺出他所遇到的人的內心沉重,有無悲痛,是一種最細緻的教育本領,教育就是喚醒,我們一定要先喚起人的善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爲善良的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這也是孩子將來幸福生活的基礎。如何喚醒孩子的善念呢?在文中講到一個孩子想讓生病祖母看到最美的玫瑰,但時至冬日哪有玫瑰呢?孩子想到了學校的暖房,於是他第二天很早就來到了學校偷偷溜進學校的暖房,採下了一朵最美的玫瑰。但孩子忘了,這是學校所不允許的,但此刻在孩子心裏善良戰勝了紀律,也正是在這時被蘇霍姆林斯基發現,他沒有因爲紀律就批評孩子,而是詳細的詢問,得知孩子的動機後,蘇霍姆林斯基又採了一朵,送給並告訴孩子這一朵是爲你有一顆善良的心而獎勵給你的。此時真正爲孩子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喚醒善良之心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其次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人類起源到如今,人類都是靠着勞動改變自己,最後改變世界的。勞動能力是人生存的必須,勞動品質,勞動習慣的養成都是在學習中逐漸養成的。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校園中每個孩子每天都有勞動課程,讓孩子們隨時都能參與勞動,在勞動中鍛鍊了意志,培養了品質,爲孩子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蘇霍姆林斯基通過研究發現勞動在智力發展中起着特別重要的作用。兒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頭上,因此他特別重視勞動教育。學校爲孩子們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勞動類型,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比如:選擇對材料加工的方式,選擇工具、機械和操作方法。我們力求使工具跟手似乎融成一體,成爲手的一部分;創造植物和動物生長過程的正常發展所必須的環境,控制這種環境。學生在農業試驗中應進行這方面的勞動,書中說到農業勞動是一種最有智慧的勞動活動。

通過勞動促進學生智育成長,培養學生勞動習慣,把勞動教育貫穿到教育的始終。

剛纔我說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單單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接下來我以教師的身份結合我個人狹隘的認知及現狀談談我的熱情如何體現?我的熱情需要體現在以下“四愛”中:

一愛,愛學生。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爲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爲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對待學生,堅持用‘四心’去教育,即真心實意去愛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認真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不厭其煩地反覆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的幫助和轉化工作要堅持到底,不能隨便放棄一個孩子。”

二愛,愛工作。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爲我討厭這個老師。爲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三愛。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

四愛,愛讀書。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的時間從那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常我也是這樣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差不多有10小時,而且這10個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給學生談心、應接校園各種活動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

可是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裏來呢?帶着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天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另外,我還明白閱讀不但對老師有益,而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過於喜歡閱讀。閱讀應當成爲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的世界裏旅遊。閱讀是爲了能讓孩子們擴大視野,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

在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對蘇霍姆林斯基偉大的人格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之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他讓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學生髮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對於學生,閱讀也很重要。閱讀的重要性,多次被蘇霍姆林斯基在不同的教育主題中強調。從注意力的培養,到對後進生的工作,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抽象思維的發展等,如:在低年級要教會學生閱讀,使他們會邊讀邊想和邊想邊讀,中高年級的順利學習首先取決於自覺閱讀的能力,即邊讀邊想和邊想邊讀的能力。閱讀,是解決落後問題的重要方法,可以消除部分學生的落後現象。書中建議:愈是困難的學生,他在學習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難愈大,他就愈需要閱讀。閱讀能教他思考,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書籍和書籍喚起的生動活潑思想,是防止讀死書的最有力手段。

閱讀是“困難”學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性手段。學生的學習越困難,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愈多,他就愈需要多閱讀。成績差的學生不是靠補習,不是沒完沒了的“督促”,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能在學習困難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決定作用。閱讀可以使學生擺脫成績不良的狀況,閱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困難”學生閱讀的東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積極。

勞動教育在書中也有論述。書中提出:通過愛勞動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兒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上。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也是蘇霍姆林斯基書中提到的核心概念。而“到大自然中去”被蘇霍姆林斯基成爲“思維的活的源泉”。現在的學生在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室外待得時間太短;在教室內待得時間太久,在野外待得時間太短。而神奇的大自然其實是一本更巨大的教科書,大自然中更有着無限待開發的課程,我們應該爲學生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場所,提供勞動、參觀、研究大自然的機會,而我們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帶領學生們從中學到更多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學生們可以觀察到很多,感受到更強烈的萬事萬物的聯繫,從而使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

“閱讀”與到“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說應該成爲學生們行走的兩條腿。古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不也是這個道理嗎?閱讀給予學生們成長的陽光,而到自然中去則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空氣,唯有二者俱全,才能孕育出更有生命力的個體。

親愛的老師,不要焦慮,不要內卷,讓我們靜待花開。閒暇時,看看書,走走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以最好的心態做好教書育人的事業。

篇二:《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感觸很深,當個老師是多麼不容易,特別是當一個好老師尤其不容易。

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有高深的學問,還要有許多教學技巧,老師要不停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使學生不停地進步與發展。這本書裏有幾條建議對我影響很深,它教會我怎麼去做一個好老師。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就是“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裏,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爲有趣?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爲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微。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裏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那我們老師應該想辦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者呢,書中還大量寫了閱讀的好處,在談到後進生的時候,如果老師只讓他們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這樣是特別有害的,這樣只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壞習慣,讓他們變得更加遲鈍。而改變他們學習落後的最有用方法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儘可能地讓他們多看些書。老師要挑選一些適合他們的書籍,這些書籍要引人入勝,要讓學生儘可能自己去發現這些書與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聯繫,讓他們發出更多的疑問。隨着閱讀量的擴大,這會對他們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們的思考就越清晰,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老師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科學書刊的興趣,這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

最後,書中還提到了不要把打個分數作爲檢查知識的唯一標準。在檢查學生作業時,老師習慣於給學生評分,有的分數很高,有的就會不及格。作者建議老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結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如果你給學生打了不及格,它很有可能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以致於他們覺得自己很沒用,從而自暴自棄,放棄自己的學習。評分是一種很有分量的手段,老師給學生的評分應當包括學生一段時間的勞動,要包括學生的回答、對同學的回答的補充、書面作業、課外閱讀和實際作業。要讓學生知道老師的評分方法和評分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自己是逃不過老師的眼睛的,他們就會根據老師的要求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樣老師對他們的評分也會使自己很滿意,也就不會出現不及格的情況。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做爲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原本以爲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爲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

篇三:《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此刻,2023。11。22小雪9點40,沒有飄雪吟詩,圍爐煮茶,有的只是,上完一節早自習和兩節語文課後,幾許釋放後的輕鬆,些許疲憊,且一個思考還在縈繞,揮之不去:班裏那個小A同學怎麼老是上課嘰嘰喳喳講個不停,我該找個什麼時間再談談,好好教育一下呢?考慮學生要上第三節課,我暫時沒打擾他,

暖暖陽光下,我又一次捧起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完了第100條建議,也是最後一條建議——保密!乍一看標題,我就心動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不必在每個具體情況下知道教師在教育他,教育意圖要隱藏在友好和無拘束的相互關係氣氛中。”“爲什麼學生不應該知道或感覺到別人正在對他進行教育呢?因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瞬間,頓悟!

時光回到2020年,那次我在2014班的主題班會活動。

班會課堂上,我作爲一班主任,出示主題“感受親情,學會感恩”

開展活動1父母親清楚地記得你的生日的同學,請舉手!——全班都舉起手。

活動1後,全班氣氛很熱烈,很驕傲——教師不語,(5分鐘)

讓學生充分地享受這段濃濃的親情和關愛,體會父母親的愛!

開展活動2清楚地記得你父母親的生日的同學,請舉手!有同學舉起手,卻又放下,(往往隱約記得一個不確定的日子)——全班只有三人自信地舉起手。

活動2後,全班陷入了一片沉寂,——教師無語,(5分鐘)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欠缺。

{無聲的空白藝術10分鐘}

課堂的最後5分鐘,我問“你們明白了什麼嗎?”

孩子們堅定地點點頭,經歷了一場洗禮,我相信這節課他們一定讀懂了。明白了今後應該怎麼做了,信賴,往往會創造美好。

說實在的,那年那次,自己也感覺班會課挺感動的,但並不知道爲什麼,今天才得知,原來,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的內化自我教育,原來教育講究無痕藝術,空白藝術,留白,可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我想,在這10分鐘裏,孩子們盡情飛緒:第一次學吃飯,第一次學走路,相比之下,卻連父母親的生日都記不得了,慚愧之後,暗暗告訴自己以後應該怎麼做,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班會要交給的“感受親情,學會感恩”。課堂效果達到了,遠比“滿堂灌”怎樣學會感恩來得真切。

我一下子,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孩子,教育裏年輕的孩子,原來教育是有章可循的,有規可依的呀。我忍不住懷着激動的心情,又在書裏尋找和孩子們相處的祕籍。輕輕劃記後,鄭重地摘抄在教育筆記裏:

1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2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3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

4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

——

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心摘抄着,就像懷着一顆朝聖的心,敬畏地面對這樣一位高尚而睿智的教育家,你看,他不是回答了我教書裏所有的困惑嗎?愛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備課的教案問題設計要注重孩子的好奇心。課堂的控制力要保持興奮點。閱讀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明天是11月23日,感恩節,感恩學校領導,給我們每人送上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讓我遇見了蘇霍姆林斯基大師,其實,更應該感恩他們的藝術,他們不正藝術地引領我們獨自去閱讀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繼而思考,成長嗎?這,不正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所談及的注重自我教育!我收到答案了,我也明白該怎麼和那個上課老是跟我搶生意,嘴巴不停的孩子相處了,我打算,明天的感恩節,給他發出一份邀請,邀請他放學後一起去操場散步,因爲他是我最欣賞的一個侃大山的孩子。我們每天的日常工作裏,匆匆忙忙,有着處理不完的學生間的矛盾,批改不完的錯別字,提不完的醒,欣喜的是,在這冬日裏,在這個小雪的日子裏,卻陽光正好,書裏的溫度和高度,如一束溫情的光指引着我們行走在教師的職業裏。

篇四:《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寒假裏,我有幸閱讀了一本啓迪心智、激勵鬥志的好書——《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自信。該書凝聚了作者30多年的教學經驗,是生髮於教學實踐、具有極強指導性和實用性的理論精髓。書中的內容細緻到備課、課堂教學、課後作業處理、教育機智及教師的自我素養提升等,可以說是囊括了教學的各個方面。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本書歸納的“100條建議”貼合教學實際,比較“接地氣”,“不是抽象的理論框架,而是理論基礎上的具體案例分析”,實用而不空洞,具體而不片面,講述方式幽默而不刻板。品讀這本書,能夠啓迪心靈,感悟教師之“任重道遠”。

品讀這本經典之作,會令人不禁反思教師的使命一-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遞知識,也包括幫助學生髮掘自身潛力,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品讀這本書,使我懂得教師的形象不僅立於課堂之上,教師的影響力與自身的知識水平、能力素養和人格品質息息相關,想要“不令而行”,教師也要時刻不忘自我修煉與提升。

接下來我將從教師的自我修煉、教學活動的質效提升及學生的多元發展等方面,談一談我對這本書的感悟。

一、以智慧鑄匠心

《給教師的建議》激發從教者積極思考幾個重要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來”“教師應當寫哪些計劃”“寫教師日記”“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教師們的教育觀點”及“提倡科學研究”等。在疑問的帶領下,我們在這本書的建議中找到了答案。作者希望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不僅擁有滿腔的職業熱情,還要將智慧熔鑄在具體的工作中。事事做計劃,做事有準備;時時在反思,在思考中進步;將時間與教學合二爲一,在實踐中注重質量和效率,不做無用功;要與學生們亦師亦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從“教學型”的授課教師向“教學型+研究型”的綜合型人才轉變。總之,教師應運用智慧鑄匠心,做自省又自律、有熱情也有方法、熱愛崗位又受到愛戴的智者。

這本書啓發我們,成爲優秀的教師務必做好以下兩點:

一是學無止境,堅持提升。想要成爲合格的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信念,也要有持之以恆的堅持。應堅持研讀優秀理論著作,提升實踐能力。還要有意識地查缺補漏,對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也要掌握,以更好地爲教學活動服務。

二是“計劃+日記”,事前事後兩手抓。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在要求學生有條不紊學習的同時,自己也不能懶散,應在事前做好清晰明瞭的計劃。自律是自由的必經之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效果便顯而易見。

二、以方法爲引擎

《給教師的建議》爲教學活動中的諸多難題提出瞭解決方案。作者將改善教學活動的着力點聚焦在激發學生興趣、讓能力與知識平衡發展、使知識“活起來”、怎樣領導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怎樣教會後進學生解應用題、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開辦“家長學校”、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等問題上面。不難看出,作者在積極探求教學活動的優化方案,期待教學方法能以提高學生素質爲出發點,以學生爲教學活動的中心,這體現了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延展性,與我們當下倡導的以學生爲中心的素質教育不謀而合。作者提出的“家長學校”的理念也有着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強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家庭的監督和配合,契合當下家校共育的理念。同時,本書的閃光之處還在於,它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創造性的想法,與當下的教學改革的初心遙相呼應。

對於教育的革新探索,如今還在繼續。正如我國當前對教育正在實施的改革,近年來又倡導的“雙減”,其核心都是向着學生的素質教育前進的。素質教育促進了新的教學方法的普及,致力於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在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更高層次的教育階段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以方法爲引擎,教學活動正在豐富和多元,比如我國現在很多的教學課堂都引進了新媒體設備,運用信息技術爲教學活動增添活力。教學活動還可以通過互動性比較多的遊戲、競賽、小組PK等形式調動課堂的氛圍和活躍度。我國倡導的素質教育、教育改革與蘇霍姆林斯基對於教學活動的創新探索有着相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期望讓學生成爲教育的最大受益者,讓教學活動的質量有明顯的提升,讓教學活動在趣味中提高教學效率。

三、以閱讀促發展

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認爲“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因爲閱讀能使學生看到未知區域,未知越多,探索欲就越強,對知識就越敏感,獲取知識的慾望就越大,注意力就越集中,學習效果就越佳。閱讀,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原動力,這啓發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彼及此,致力於從事教育行業或正在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們應當積極探索以閱讀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之路。例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史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中,促進學生德、智、情的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古代聖賢思想和智慧的結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生閱讀四史,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能提升人文素養、陶冶品格、增長智慧,深化政治認同,促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收穫開啓智慧人生和快樂人生的“金鑰匙”。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非單一注重知識技能,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記憶力、情感、美感、道德的重要性。作者相信,由智力、品德、情感貫穿始終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有長遠影響的教育。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健康有益的校園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教師應以情懷搭載教育,將飽滿的熱情傾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中實現智力、情感、品德的全面進步。

四、以同理心對待後進生

《給教師的建議》中建議教師運用同理心,以接納、包容、理解的心態正確對待後進生在成績上的差異,挖掘導致這些學生成績不理想的根源。

以同理心出發,纔能有針對性地做好因材施教,採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難易不同的練習,適合的作業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作者還建議教師正確理解學生過錯,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尋找孩子犯錯的原因,加以精準疏導。書中還提出,“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鏡子”,如果教師不思進取、沒有進步,學生就會因爲不認可教師的能力而不尊重教師,因此,教師也應當以同理心來精進自己的能力,不能懈怠。教師是充滿情懷和擔當的職業,因此要注重理解並運用同理心,只有做到理解學生的感受和情緒,才能積極應對,有效解決問題。

之前我所帶的第二屆學生畢業了,我擔任文科藝術班班主任,這裏面許多學生我從高一帶到高三,我清楚每一個學生的學科優勢與短板,也知道他們的家庭狀況,他們有的學習基礎差,數學英語是老大難,有的記性不好,不喜歡背誦,有的自制力差,沉迷手機小說遊戲,個別家庭困難,心理負擔沉重,也有個別抑鬱症同學,這些都需要我時常找他們談心鼓勵,那麼如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即同理心,換位思考。我在每週末檢查數學英語作業時,針對存在問題的同學,我時常根據他們的學習基礎,找相關課代表瞭解老師上課是否講解以及難易程度,讓學生明白哪些是他應該完成卻因爲懶惰沒有做;我的班上也有好幾個單親家庭、孤兒、抑鬱症學生,這些學生我基本上每隔一兩週要找他們談話,談談生活、學習方面的狀況,她們有時候遇到與朋友、家長相處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會向我傾訴,我也會從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提供我的看法和建議;從高一到高三,我看着她們的數學成績從三四十到五六十再到七八十,我由衷地爲她們感到高興,她們的努力終於有了彙報,同時成績出來談心時我都會問她們這樣一句話:這次你把自己會做的題分數全部拿到了嗎?不會的題型有哪些?是哪一類題不會做……引導她們學會反思,以求進步。

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的一些觀點深深打動。例如,“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句話提醒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還有“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這句話讓我意識到學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和理解他們,用愛心和耐心去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明白,育人者應有情懷,要孜孜不倦育人才;育人者應該不懈思考,要“吾將上下而求索”;育人者應睿智,要用智慧鑄就匠心、培育人才。

篇五:《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蘇霍姆林斯基譜寫的一部教育的童話:孩子們以天地、自然爲課堂,學習觀察,學習表達;在勞動和實踐中尋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麥田初收時,他們躺在高高的麥垛上,在文字的王國裏漫遊,頭頂是湛藍的天,耳旁是伴着麥香的風。到了夜晚,他們觀察星星,每一顆星球都可以成爲他們編寫的童話的主角。“藍天下的學校”真是讓人嚮往不已。都說童年與童話密不可分,讀童話是兒童思維從形象到抽象發展的有效途徑。那我也姑且把自己看做是教育之路上的兒童,這部蘇式童話值得用一生去品讀。

我把這篇心得的題目擬定爲“給自己的建議”,是因爲在讀《給教師的建議》和《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時,內心震盪厲害,希望及時記錄下來的這些體會在接下來的教育中能不斷給自己以警醒。

第一條建議,不妨問問自己爲何要當老師?

教師職業意味着辛苦: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結合,繁重不已;而且它的繁瑣、漫長讓人似乎看不到盡頭。並且,教師的勞動不能重複,因爲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不變發展和不斷變化着的人,他“永遠是新的”。平時工作繁忙,許多學習班、培訓班還只能放到寒暑假,說好的令人羨慕的寒暑假?並沒有!教師職業意味着責任:教師承擔的是培養人的責任,不僅要對學生負責,要對家庭負責,更要對社會、國家負責。同時,教師的職業也意味着清貧:經濟報酬上似乎也不具備什麼吸引力。那爲何要當老師?

若是蘇霍姆林斯基,他定會回答:“我是因爲愛孩子。”捫心自問,我不敢言之鑿鑿地說我愛孩子,但是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能收穫快樂:那個開學天天插嘴、成天坐立不安的學生能認真專注地完成作業,那個愛哭鼻子的小女孩今天又來找我要愛的抱抱,那個看似不懂禮貌、言語粗暴的孩子在作文本上攤開了他柔軟而細膩的內心……教師是培養人的職業,我們不可能期望所有的孩子身上全是真、善、美,他們身上還會有消極、孤獨、失望、冷漠等不好的特質。教師要做的,正是提高學生的免疫力,幫助他們逐步戰勝或克服那些“病菌”的消極作用,強化有益部分。如果在培養人這個曲折的過程中,找不到快樂,那對於我們而言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找得到幸福的老師。

第二條建議,用一輩子備好一節課。

我相信,讀了《給教師的建議》就不會不重視這條建議。“用一輩子備好一節課”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纔是最好的備課!不合格的老師纔會將自己囿於教科書和教參構成的小小空間裏,纔會整天跟工作中的滿地雞毛撕扯得不可開交。

不間斷的閱讀能帶來宏大的知識結構。“在教師的知識海洋中,教科書一年比一年成爲愈來愈小的一滴。”能將我們從繁瑣的備課任務中解放出來。這一點,我也略有體會。這個學期,我發現我的備課效率提升了不少,以前要想好好地備一節課,得準備一整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但現在,似乎半天,甚至一、兩個小時足矣。我想這不只是得益於幾年的教學經驗,畢竟教完轉頭就忘,這一輪迴呈現的內容跟以前可以說是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應該是來自於閱讀,來自於知識結構的完善。記得第一年來學校的時候,在親愛的餘芳老師的幫助下,我從樓下撿了一個丟棄的木架。稍加包裝,成了我宿舍小窩的第一個書架。到前不久,我購置了第三個書架。從以前只就自己的喜好讀,到現在閱讀教育類專著,晦澀枯燥的文學理論專著、語文科教學專著,這個過程中的收穫定是有的,比方說對文本價值、對課程的理解等等都有增強。

不間斷的閱讀能帶來不斷的豐富和更新。教育其實就是精神不斷豐富、不斷更新的過程。無論是對受教育者還是教育者來講,都是這樣。“我們工作的對象——兒童——經常在變化,永遠是新的,今天和昨天就不一樣。”用昨天的知識無法教好今天的孩子。之前有條刷爆朋友圈的推送——“在學校裏最可怕的是,一羣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地工作!”不讀書、缺乏智慧的老師辛勤地勞作,只會辛辛苦苦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不會學習。要想給學生提供的永遠是清澈的、新鮮的知識和思想,就必須通過不間斷的閱讀和學習保持自己的“水源的清潔”。

不間斷的閱讀能帶來成熟的課堂藝術。當教科書成爲我們知識海洋中的一顆小水滴時,那麼課堂的藝術才能得以充分顯現。我們的語言表達會逐漸變得豐美,教師的美的語言是打開學生語言大門的一把最精美的鑰匙,這不只是語文教師要做到的,但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到。並且我們將不再是緊緊地將目光、將思維和教科書、和自己的教學設計黏在一起,而是將目光投向學生,真正看到他們思維的過程,從而推動他們思維的發展。上次胡立根部長也特別強調了“課堂不是呈現,而應是發展。”強調的就是學生智力的成長。這樣,教師才脫離了一個教“書”匠的身份,而真正成爲一個培養人的人。這也就是爲什麼同樣的教學設計,不同的執教者會呈現出不同的教學效果來。因爲,一節成功的課,它的誕生只可能在老師和學生的不斷變化和調整中。

不間斷的閱讀能帶來日益強化的學習能力。知道得越多,就越容易接受並掌握新的知識。拿做菜來說,我是個廚房小白,那天餘芳老師說她在抖音上學了一道新菜,荷包蛋燉蘿蔔絲,看她現場示範了一次,我昨天再做,味道着實不怎麼美妙,和她的版本相去甚遠。因爲我本身對於做菜的知識很少,不能融會貫通。所以“不要停止腦力勞動”!警醒自己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

不間斷的閱讀能還能帶來更宏大的人生格局。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教師的人格魅力決定了這段關係的定位。人格魅力是指教師的心靈和思維。一顆空虛的心靈是無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欽敬的。若學生沒有欽敬之情,教師的尊嚴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若這時再喊着“我是爲你好”之類的口號,那教師和保姆有什麼區別呢?畢竟教育,絕不僅僅只是愛。

給自己的第三條建議便是教育,不能只是愛。

首先,教育,需要教育者保持敬畏之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就如同潔白的大理石,教師、家長、集體等皆是雕塑家。“要記住,刀子稍一接觸潔白的大理石,就會留下終身不可磨滅的痕跡。”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不可複製的,我們需常懷一顆敬畏之心。對孩子而言,他們也是在用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幫助我們教師成長。縱使目前,我們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藝術可能還處於發展階段、待完善階段,但能力不夠和懶惰、不思進取是兩回事,絕不可輕慢教育!

其次,教育不僅要促進知識的學習、品格的塑造,更要強調學生智力的發展。學生髮展智力的兩條絕佳途徑——一是勞動,一是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十分強調勞動的作用,它不只能培養品德,在從事細緻勞動的過程中,能使手指的動作具有必要的配合性和節奏,且在勞動創作中能幫助孩子發展智力。雖說目前我們沒辦法帶學生去山上植樹,沒辦法帶他們去爲父母種媽媽桃子樹、爸爸橘子樹,但依然可以用一些手工勞動來發展孩子思維和語言修養,比如閱讀《西遊記》時可帶領他們做一些趣味剪紙等。“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念的真諦之一。閱讀涵養心靈、增多知識、發展學習思考能力、刺激智力覺醒,尤其是對於那批“不大優秀的學生”來說,閱讀正是“治病的良方”。閱讀的重要性怎樣誇大都不過分。但是無計劃、無組織的零散的閱讀會淪爲無效閱讀,語文教師應好好思考,如何帶領孩子在閱讀之路上走得更穩,走得更遠。除了勞動和閱讀之外,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發展孩子的智力,這點在上一條建議有強調,不再贅述。

另外,教育,還需要教育者有長遠的眼光。

學生接受的各教育階段相互依存。教育者不能只把目光侷限在眼前,而應關注孩子的終身成長和發展。我們作爲中學教師,就絕不能只把目光投向中考,一切圍繞中考去組織教育,這樣教出來的只會是考試機器。最可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極有可能讓我們的學生不再熱愛學習,最終喪失對知識的熱望,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最不能原諒的悲哀。“種子今天播在耕耘得極好的土壤裏,並不一定明天就可望發芽。今天所作的事,往往若干年後纔可進行評價。”把目光放得長遠些,請記住,我們是要培養人,而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人。

把孩子當孩子來看,把孩子當未來的成年人來看。把孩子當孩子看,需要我們看見孩子們珍貴且脆弱的心靈,不要忘記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不妨以孩童的身份和角度去想見學生的內心。這樣,就不會再爲他們偶爾的頂撞大發雷霆,也不會再爲他們的委屈脆弱而心煩意亂。把孩子當未來的成年人看,是提醒教育者培養的是未來的公民。不是所有人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一樣,我們要看得到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尊嚴、責任和擔當。尊嚴意味着自強,絕不得過且過;責任意味着關心世界上的一切,絕不冷漠;擔當意味着在道德上做個進擊的大寫的人,走向光明,而不是陷入混沌。

在讀書過程中,我還得到了一些教學中的具體啓示:

第一,優化文言詩文的複習策略。中考語文複習中的老大難就是文言詩文,常德地區中考考察課內的詩歌賞析和文言文閱讀,爲了拿到這個分數,老師、學生鉚足了勁,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此上。但是機械化的背誦複習讓老師和學生都叫苦不迭。如果我們能把文言詩文的複習從機械地記憶變成知識的轉化,是不是能讓這個過程變得更輕鬆、更高效些?首先要做的就是擴大學生的相關的知識量,用無意記憶去推動有意記憶的發展。目前我已經着手在做的,就是我班早自習變爲課外經典文言詩文誦讀時間,利用叢書的經典誦讀和補充的文言文,增加孩子們理解的內容,從而把課本上文言文的記背變爲有理解的閱讀和有思維的分析。第二,記憶也需要情感色彩,將需要記憶的內容與我們的情感聯繫起來之後,能減輕學生的大腦壓力。

第二,撰寫教育日誌。在工作的過程中,有很多值得感動、值得反思的瞬間,如果放任它從指間溜過,我們就把它還給了時間。不妨每天動筆記一記,能教會我們思考問題。

第三,爲學生準備好書單。初中階段每個年級要讀的,未來十年要讀的遠景書單也要考慮。雖然目前我個人的能力不足以支撐自己完成如此宏大的目標,但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這件事。以後我們淮陽學子一入學,就可拿到一份供參考的閱讀書目,這應該也是件幸福的事情吧。

張曉風在《世界啊,我交給你一個孩子》中這樣寫道:“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保證給他怎樣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教師、我們學校能給出怎樣的回答呢?值得深思。

篇六:《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寒假期間再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中第38條向準備擔任一年級工作的教師提一些建議。書中提到老師需要有前瞻意識,應很好的瞭解自己未來的每一個學生。首先是要了解他的健康狀態,根據健康狀況對每個學生採取不同的保護性措施,而家庭中的相互關係處理的好,會更有助於兒童疾病的預防,書中還提到家庭的教育氛圍對於兒童的發育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爲正處於一年級教師的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經歷。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是剛從大學畢業來到外國語實習,初入講臺對於學生的瞭解不夠,掌握課堂的能力欠缺,對於這羣小不點兒們我很是頭疼。在多次聆聽同學段其他老師的課後才知道,原來掌控課堂也是需要有技巧的。我需要了解班級學生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備課時根據學情預設課堂,上完後學生們能夠掌握什麼樣的程度?由於上講臺的機會有限,瞭解學生的時間不足,後來就被調到了其他年級,僅僅只有短暫的接觸和了解一年級的學生。

第二次教一年級,是作爲班主任的我,當時的我已經有了好幾年的工作經驗了,但對於一年級的工作來說還是比較陌生,需要不斷學習。當我看到了劉主任在他們班級羣推薦的《歡迎來到一年級》這本書,對於初次當一年級班主任的我來說如獲至寶。雖說這是一本幼小銜接家長手冊,但是作爲教師的我來說,也同樣受用。

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家庭的未來,更關係到國家的未來,世界的未來。而現代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教育的主渠道。而這本書就很好的提供了學校和家庭如何緊密配合搞好進入小學一年級時的最初的細節教育。

第三次,也就是上學期的我再次接手了一年級的教學工作,成爲了101的副班主任,這次的我不再是沒有經驗的小白,心境和狀態也變得越來越熟練自信,在與王老師的配合下,小朋友們很快的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也突然理解了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前瞭解學生和家庭,也對老師今後處理班級事務起到了關機的作用。回憶帶班的日子,在班級管理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記住學生的姓名,大名、小名均可,這對於學生來說很重要,在每次課間活動時,是與學生溝通最輕鬆的時刻,可以分批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愛好等,拉進與學生之間的關係。

2、開學先不要着急授課,一定要親自示範並提醒好小朋友們在校一日流程如何,在教室中大家的物品應該放在何處,教室、廁所、食堂、寢室的位置在哪,開學一個月需要不停地鞏固。

3、一定要樹立威信,教師的榜樣性在這兒就體現出來了,小朋友們太善於模仿了,所以作爲新一年級的班主任要無時無刻的親身示範並強調自己的底線哪,這樣他們在調皮搗蛋的時候也會斟酌一下。

4、獎勵很有用,一定不要完全物質獎勵試圖去激勵,你會發現越來越難滿足,適當的畫餅和精神鼓勵尤爲重要,一個突然襲擊獎勵的小貼紙、小獎狀會讓他們時刻保持着被獎勵的警惕,也讓他們時刻有着驚喜感。

5、作爲一年級的任課老師,一定要抓課堂習慣,且要配合班級所有任課老師一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於學生今後來說至關重要。

作爲一年級班主任/任課老師肯定會累,但一定不要怕麻煩,等走上軌後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和愉悅感,真的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篇七:《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教師的建議》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書籍,它通過講述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建議和故事,爲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教育智慧和人生觀念。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對教師的角色和責任有了更高的認識。

首先,這本書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人,更是塑造學生品格和個性的引導者。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通過書中的故事,我們看到了教師如何以身作則、關心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些教師的行爲和態度激勵着我,讓我深刻認識到教師的使命和影響力。

其次,這本書強調了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關注和引導。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着不同的興趣、天賦和需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給予個性化的關注和指導。書中的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夢想和困惑,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並給予他們必要的支持和鼓勵。這讓我明白了教師應該是學生髮展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

最後,這本書強調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不斷學習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個不斷髮展和變化的領域,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育理念。書中的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和思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能力。他們注重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結合,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這讓我明白了教師應該是一個永遠學習的人,只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

總的來說,《教師的建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更加認識到教師的重要性和責任,同時也激發了我對教育的熱情和追求。我希望將來能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篇八:《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給了從教二十年的我思想指引,在困頓時,似有盞燈照亮前方;在低迷時,似有雙手在推動。一百條精心挑選的生動事例,暗含精闢理論,深入淺出,循循善導,值得讀者喜愛,值得推崇。開篇第一條《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告誡讀者:每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能否保護和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尊感,取決於教師對這個學生在學習上的個人成績的看法。不要向兒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從這兩句話就提醒我:應當善於合理運用科學的教學教育技巧和藝術,愛護學生自尊,幫助學生通過因人而異的正確途徑,發揮力量和可能性,享受腦力勞動中的成功和樂趣。再往後翻,從教師時間管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作業指導、興趣引領、活動支配、習慣培養、思維發展、學習借鑑、優困生培育等諸多方面,用鮮活事例進行一一闡述。例如在“用勞動的愛好教育學生”時,自省:“如果一個人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那麼產生這些困難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他不能看見事物之間的關係和相互聯繫,也就是說,他離開’事實’就不能思考。”這本書細細讀來,給了我很多班級管理的答案,教會了我如何處理學生的問題!

暑期還讀了《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和《小學數學新課標課例解讀》,研讀過程中使我體會頗多,讓我受益匪淺。新課標中強調聚焦核心素養,建構課程結構。爲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根據課程內容結構化整合的理念。《標準》在內容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下整合或調整了學習主題。在“數與代數”領域,小學三個學段的主題由原來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探索規律”“式與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六個整合爲“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這不只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從學科本質和學生學習視角對相關內容的統整,更好地體現了學科內容的本質特徵和學生學習的需要。“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以數與運算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二者之間的密切關聯。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知識子領域統整爲兩個知識子領域,即將“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統整爲“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通過知識結構化,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在“統計與概率”領域,小學三個學段的主題調整爲“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重點強調數據的處理。收集、整理與表達是數據處理的主要方式,更有助於學生數據意識的形成。原課標中的“分類”調整爲“數據分類”,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一致,二者構成一個整體,都是以數據爲研究對象,前者是後者必要的準備。學生可以從整體上理解統計離不開數據,二者都是用恰當的方法處理數據,從而逐步形成數據意識。“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解決實際問題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設計與組織。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要加強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要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努力倡導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

在新課標課程理念中還提到,我們要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激勳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我們要改變過去以作業質量唯一評價主體的這種傳統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質量及整個教學過程評價環節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教師點評都應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另外,評價內容也需要體現多元化,對學生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及對學生的數學運用意識進行客觀的整體評價,這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後活動與在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予以評估。在評價方式的多元化上,除了藉助等級制的評價、文字評語等方式,還建議在各類學生小組間採用交流討論式學習評價、糾錯式評價、以及師徒結對式評價等方式。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讀一本好書,要勤於筆耕,記錄下心得體會,撿拾時光的碎片,一點點拼接自身的理解,同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總能提升理論學習新高度。

篇九:《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這個假期,我閱讀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該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分條列出來100條建議,這些建議涉及教師具體教學環節的方方面面,還涉及教師如何促進自身發展、提升專業水平等問題,旨在幫助教師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髮展。下面我就讀本書後,如何提升教師教育素養髮表下自己的看法。

在本書第87篇《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作者提到,教育素養由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深刻的認識、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創造性的實驗室,也即教師勞動的工藝學——創造性地積累資料、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師的語言修養三個方面構成。作者對如何具備這些素養也提出了具體的路徑——閱讀。

那麼,作爲語文老師,我們應該閱讀什麼書籍呢?

首先,我們要讀學術著作。在旁人看來,語文這一學科,所有人都能教,但是大都教不好。我覺得最本質的原因在於我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把握的不夠清楚。要想教好我們所擔任的學科,就一定要清楚: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知識,對我們來說應該是入門的常識。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的那點知識,應當只是我們所具備的知識海洋裏的滄海一粟。所以我們要去讀學術著作,獲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自己不懂的問題可能會在讀的過程中找到答案,自己所瞭解的知識可能會在讀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認識。

其次,我們要讀心理學的書籍。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就談不上教育素養。作爲老師,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的教授對象——學生,這一時期的健康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和身體發展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制定相適宜的教學策略、方法,這樣能夠有助於我們提高課堂效果。

然後,我們要讀人物傳記,特別是名人傳記。在我們所擔任的語文學科裏,會學習到很多大家的作品,諸如陶淵明、蘇軾、辛棄疾、魯迅等。爲了讓學生透徹地理解這些作品的主題,我們有必要去知曉他們的人生經歷,所謂知人論世就是如此。

最後,我們還要讀其他領域的書,特別是史學和哲學類的。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相信語文老師們隨着教學時間的不斷推移,越來越有這樣的感觸。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就和歷史關聯了起來,如果不知道這一歷史知識,很有可能在課堂上鬧出笑話,讓孩子對我們上課所講知識的準確度產生懷疑,久而久之,會影響我們在孩子們心中的形象,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也是弊大於利。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不僅讓我們收穫知識,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並持續影響着我們。可能我們現在看的書對自身所產生的影響我們並不能察覺,但一定要相信它不會白讀,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透過我們的心靈,將我們的所思、所感、所悟,明白曉暢地傳達出來。所以,行動起來,閱讀吧!通過閱讀,提升我們的教育素養,更好地爲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十:《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每次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都會有不同的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爲一名有二十三年教齡的中年教師,最近總是發現時間不夠用,每天忙於備課、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忙碌的一天過去了,可細細一想收穫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卻不主動去做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爲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着相關的知識;有時爲了寫一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與時俱進,主動地學習。因爲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總是爲自己沒時間讀書找各種理由,想來真是慚愧。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爲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爲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外技術小組和農業小組中充滿着一種相當豐富的智力生活。他說,課外小組活動的價值,就在於使每一個學生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嘗試自己的稟賦和能力,在具體的事情中表現自己的愛好,找到自己心愛的工作。我們學校有一位年輕老師帶的班級就一直在樓頂花園進行相關的農業種植工作,看到她在圈裏常曬他們種的大蘿蔔和曬用自己種的韭菜包餃子等等,必須點贊。

勞動與智慧的結合是智力情感的首要源泉。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課外小組帶有研究的性質,致力於燃起孩子求知慾的火花,並讓孩子在對創造性勞動的興趣中激發課外閱讀的興趣,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鍛鍊意志,錘鍊品格,在親身體驗中實現自我教育。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417059.html

  • 標籤: 閱讀 精選 《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 感悟 教師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給教師的建議》閱讀感悟(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