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精選20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精選20篇)

 作者: | 閱讀: 7.57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精選20篇)

伍朝旭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銅陵,這裏的風俗很多,每個都具有一種不同的習慣。

就拿端午節爲例吧,說到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包糉子的習俗,原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每年端午節都會包糉子入江中,以防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而現在糉子不是給魚吃,而是給人吃的了。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端午節前夕,奶奶都會提前去商場買好糯米與糉葉,我都會跟在奶奶後面一起去,總想着能幫些忙,畢竟這樣奶奶就能快點回去包糉子。到家後奶奶會不緊不慢的將材料拿出來,先把糉葉和糯米洗淨,再備好餡料,把糯米和餡料塞進包好的糉葉裏,這個複雜的過程,在奶奶手中彷彿一氣呵成。

我也是好像看透了包糉子的精髓似的,拿起糉葉就開始鼓搗起來,弄來弄去才包了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的”衣服”,接下來把糯米放進去一點,一個沒留神,糯米從手中的糉葉中”溜走”了。原來是包糉子皮時沒包好,留了一個小洞,一放糯米就全漏了。

這次我吸取了教訓,真正的檢查了一遍,又包了一個,”好了,這次一定行!”我滿懷自信的將這個”我希望的種子”放進了鍋中,滿懷期待的看着他,原來把他撈了出來,我趕忙拿筷子吃了起來,果然人們說的沒錯,自己勞動成果是最好的,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充實又快樂。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六年級魏銘喆

我的家鄉——淅川,坐落在豫西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縣城。縣城雖小,但“亮點”很多。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風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衆多風俗中,最“得”我心的,當然要屬端午節了!

要說端午,大家第一個想知道的,應該就是它的來歷吧!

據說,戰國時期,屈原作爲士大夫,認爲自己不能爲國效力,在楚國將要滅亡時,縱身一躍,投身汨羅江自盡而亡。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會在河邊投下食物,划龍舟,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身體,這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風俗。

到了端午節那天,我們縣裏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也要開始了。人們早早地來到了橋邊,選好觀賽的位置,平時空曠寬闊的河堤兩岸,此時早已水泄不通。

佔着身材優勢,我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站在橋上,向前方的比賽場地看去,第一輪比賽的六隻船已到達指定位置。船身精美,而船上的選手一個個也是精神抖擻,握着船槳,枕戈待旦。

只聽裁判一聲令下,六隻船瘋狂地向終點衝去,打鼓手有力的節奏,帶動着船上的水手,他們似乎和龍舟融爲一體,龍舟靈活地在水中游動,你追我趕。

看,2號龍舟已經領先,其他龍舟不甘示弱,一陣衝刺,紛紛迎頭趕上。“咚咚”的鼓聲不僅帶動着水手們的動作,也震撼了我們橋上人的心。忘了是誰帶頭,大家一陣歡呼,不約而同地爲他們喊着“加油”“加油”,最終5號龍舟奮起直追,取得本組冠軍。

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我了多少童年的回憶啊!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傳唱。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說起糉子,我的嘴裏立刻生出一種粘粘的感覺,而糉子,就是在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吃的——端午節。

傳說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總想吞併其他六國,稱霸天下。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張改革楚國政治,聯合各國,共同抗秦。可他的主張遭到了嫉賢妒能的子蘭等人的反對。可楚王聽了他們的話,把屈原趕出了國都。可屈原仍擔心楚國,聽說楚國被打敗了,他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拯救祖國,跳河自殺了,這天是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知道消息後划船來打撈屍體,可沒有找到,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把江米、棗、艾葉扔進了江中。

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把這天設爲端午節。而江米、棗、艾葉等合起來稱爲糉子。人們不再把它扔進河裏,而是吃掉。北京地區的糉子大多是蘆葦葉包裹的黃米小棗糉子。許多人家自己包糉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合在一起,叫二米糉子。

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不管是江米還是黃米,反正都是糉子。只要吃了糉子,就是過了端午節。

遊天壇也是北京的習俗,因爲人們認爲天壇能避毒,所以遊人較多。老北京人過端午還會在門前和房檐掛菖蒲、插艾葉,民間用它驅邪。在端午,人們把菖蒲刻成小人、葫蘆等形狀,掛在小孩脖子上以求吉利,有人還拿它泡酒,以爲喝了能健康長壽。

可端午節一過去人們又得開始忙碌了。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又至,江邊熙熙攘攘,萬衆期待的龍舟競賽就要開始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我特別高興能欣賞這宏偉的陣勢,激烈的比賽。

傳說,龍舟賽的起源是爲了打撈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到如今,端午節成了紀念他的節日,龍舟競賽也成爲了這一天的特色活動。

眼前是雕刻了精美龍紋,絢麗多彩的龍舟,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字,給龍舟做伴的是一雙雙木漿,船頭是眼神凶煞,霸氣威武的龍頭,嘴中含着一顆亮眼的大明珠,在陽光照耀下,它炫耀着自己披金的大氅。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

龍舟上意氣風發的劃手們已經蓄勢待發了。他們面容嚴肅,腰間齊系一條紅飄帶,燦爛的陽光靜悄悄地灑在紅飄帶上,它隨風飄揚,是那麼扎眼。聽,槍響了!一時間,鼓聲、叫聲、鞭炮聲轟轟嚷嚷,一齊響起,劃手們猛地揚起船槳,掠起一條完美的弧線,擊入水中。整齊劃一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又有序,“嗬!嘿!嗬!嘿!”宏亮的口號響徹江面。

數條蛟龍如離弦之箭,去勢如飛。即使是大幅度迂迴的轉彎處,劃手們也以有力的臂膀,藉助船槳毫不慌亂地調整方向。船尾隨着速度變化,掀起了層層雪白的浪花,波濤洶涌的江面讓我見證了他們的高超技藝,不由得拍手稱絕!場上的觀衆們也沸騰起來,掌聲、吶喊聲排山倒海,鼓聲也隨之揚起了高調,“嗬!嘿!嗬!嘿!”的呼喊聲愈發震撼人心。

可隨着江流的猛烈下流,龍舟漸漸失去了平衡,有些搖晃。我心頭一緊,腦海裏全是他們翻船的悽慘畫面,頓時捏了一把冷汗。岸上的觀衆也急了眼,緊皺眉頭,大聲吶喊爲他們加油打氣,鼓手也以平穩的鼓聲讓劃手們調整好心態,保持平衡。劃手們很快冷靜下來,用槳調穩重心,慢慢找回平衡,漸漸回入佳境。

“咚!咚!咚!咚!”“嗬!嘿!嗬!嘿!”你追我趕之間,只見一條紅龍劈波斬浪,率先衝過終點,“贏了!”人羣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劃手們也紛紛舉起船槳慶賀來之不易的勝利。

江上慢慢平靜了,端午也逐漸遠去了,但那龍行急水的壯觀場面和激動人心的聲聲吶喊卻久久縈繞在我心頭……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渡是爲了撈投羅漢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面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張萌包糉子吃,媽媽一聽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時候,我跟妹妹還有媽媽一塊包糉子,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會包,後來經過媽媽的耐心教導,讓我跟着慢慢學,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葉子,把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空心的圓錐形裏面插一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乾放在裏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糉子包的緊緊的。不一會兒,我妹妹媽媽就包了一盤又一盤的糉子,媽媽悄悄在糉子裏面包了十個蛋黃餡的,包完才告訴我和妹妹說,我和妹妹驚訝的不得了,好期待馬上把糉子煮熟了吃。

包完糉子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比賽,看的我熱血沸騰的,這時媽媽也把糉子煮熟了,吃着糉子看着賽龍舟,甭提多開心了,雖然沒有到達賽龍舟現場,但是對這個節日傳統節目充滿了熱情和喜愛,希望這個風俗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啊,我熱愛祖國,喜歡家鄉的風俗。”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陳禹睿

端午賽龍舟,可我們東北不止這些,我們還會讓小孩子們在一起搶香包,香包在時間內搶得最多的隊伍就有好東西喲。

我們三人一組,分爲五組,我可是村中小諸葛,很多人給我好吃的,想跟我一組,可我告訴他們,梁山泊的軍師——無用。我找了身手高超的小李頭,還有跑得最快的小馬子,我們三個一組,簡直天下無敵。有神機妙算的我,四肢發達的小李頭,還有快如離弦之箭的小馬子,不得第一都說不過去。比賽很快開始,別人都四散開來,我們也不甘示弱。

我們走到一間房內,東找西翻,一頓操作猛如虎,翻箱倒櫃後,成功找到一個香包,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香包到手了,我們再接再厲,又陸陸續續收到好幾桶金。這時來到了一個街口,我一眼看到一個角落中露出幾根毫毛的香包,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來了一隊,我定睛一看,他們只有兩個香包,“不行,不能給他們。”小馬子說,“對,不能給我可不願到手的鴨子飛了。”小李頭說。於是我們六個打成一團,你錘我一下,我踢你一腳,我們大戰了800回合,依舊不分上下,他們的頭領對我說:“軍師,要不石頭剪刀布吧,這麼打下去也不是辦法。”“行,一言爲定。”於是,我們開始,三個回合後,我大獲全勝,太好了,又收了一個香包,目前我們已經有八個香包了,不知別隊如何?我們去榜前一看,我們第二,第一有十個。不行,要加油了,我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成功又拿了三個,目前我們第一,Good!

現在香包被搶了,該隊伍之間搶了,我保護好11個香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第二名的手裏搶下兩個,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

小馬子也不錯,用它那像閃電一樣的速度奔向另一隊,把香包全部拿走,真是禿子打傘——無法無天了,不過我喜歡。小李頭也大開殺戒,搶來了五個香包,香包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現在場上只有三個隊伍,比賽也接近了尾聲,這時那兩個隊搶了起來,我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個隊伍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只好放棄比賽,我們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偷偷摸摸的偷走了香包,終於贏了,太難了,“也不知道會給什麼好東西。”小馬子說,“不知道。”小李頭說。這時,一個叔叔走來,對我們笑了笑,說:“給這是你們的獎勵哦。”我們一看,是三包糖果,叔叔又說:“香包也是你們的。”“太好了。”小馬子一蹦三尺高,我們吃着糖,聞着香,真美呀。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有的人吃香噴噴的糉子,有的人觀看划龍舟比賽。那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爲什麼這一天要吃糉子、賽龍舟呢?這裏有一段傷感的歷史故事。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賢臣名叫屈原,他忠君愛國,國君楚懷王卻聽信讒言,不重用他,反而重用小人。屈原滿腔抱負不能施展,悲憤之下,在楚國被攻破的時候投汨羅江而死。人們怕魚兒吃他的屍體,便把米放在竹筒內丟進江裏,這一舉動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包糉子的習俗。以此對屈原表達敬意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其實,在古人心中,端午節那天是毒日、惡日。毒日和惡日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代表着不吉祥。不吉祥的到來,人們當然要提防,所以會在門口掛艾草。艾草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草,掛上艾草是爲了祈求吉祥、驅魔辟邪。除了艾草,人們也會掛上菖和蒜。艾草、菖蒲和蒜合稱爲“端午三友,”又稱“三種武器”;艾草是“繩子”,菖蒲是“寶劍”,蒜是“錘子”,能斬妖除魔、退蛇蟲等。在我們那兒,流傳着一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可見端午掛艾草是個傳統習俗。

“五月五”到來前的幾天時間裏,大村小鎮都會準備好龍舟,安排好划龍舟和敲鼓的人員,然後在湖邊練習,爲比賽做準備。“五月五”當天,太陽高照,河水盪漾,周圍人山人海,河邊的圍欄邊也是人堆人。終於,在衆人期盼的日光中,比賽開始了,划船的人整齊劃一,鼓手有節奏地敲擊鼓面,龍舟爭先恐後地衝向終點。

據說,屈原投江自盡後,百姓不忍其屍骨沉江,就划船去找。後來爲了紀念屈原,就逐漸有了賽龍舟這一習俗。

這些習俗,都是我的家鄉過端午節的特色,都是端午節的象徵。你們那兒過端午都有哪些習俗呢?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除了春節,我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因爲糉子是我最愛的食物之一。

聽說別的地方端午節都有賽龍舟的,可我的家鄉卻沒有。也許是有的只是我沒見過罷了。不過吃糉子還是有的。

一大早起來,就見外婆在準備食材,媽媽在洗糉葉。我過去幫媽媽洗糉葉,我邊洗邊問媽媽:“媽媽,糉葉用的是那種葉子呢?”

”有的是用箬葉,還有的是用葦葉。”媽媽回答

“哦!”雖然我嘴上說“哦”,但是不知道箬葉和葦葉是哪種葉子

說着說着糉葉就洗好了同時,外婆也把食材準備好了。食材有糯米、紅豆、香姑、肉等等。所有準備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首先把糉捲成一個有蓋子的三角體,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蓋上蓋子,最後再裹一層糉葉,用繩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飯時間,糉子蒸好了,我顧不上燙,挑了一個最大的糉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一個吃完再來一個,百吃不膩,要不是吃得肚子像個皮球,我還要接着吃。

這一天的食物幾乎是糉子,因爲糉子想既可當主食,又可當甜點,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吃糉子。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鄭琳

一陣陣響徹雲霄的鑼鼓聲,一條條威風凜凜的長龍,一盞盞五顏六色的彩燈,構成了我家鄉過年時的風俗——舞龍燈。舞龍燈在村口的空心紅豆杉下舉行,大年三十午間十一點左右開始,從舊的一年舞到新的一年,也從舊的一年一直熱鬧到新的一年。

到了十一點,大家都趕到村口看舞龍燈。還離村口好遠呢,就隱隱約約聽見了咚咚鏘鏘的鑼鼓聲,紅紅綠綠的光點從竹林的縫隙間透過來,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離村口近了,大地開始微微震動,鼓聲也越來越響。

看到了!一條張牙舞爪的赤龍,翻騰着,搖頭擺尾!這條赤龍渾身鮮紅,龍角神氣地叉開,銅鈴般的大眼炯炯有神。十餘位舞龍人各擎龍的一端,時而擺左,時而擺右。他們身穿紅衣,火焰似的竄跳着。赤龍隨着龍珠遊動、繞圈、上竄、下鑽、甩尾,奔騰狂舞!忽然來了一條青龍,演起了雙龍戲珠,綠色、紅色在空中交織着,令人眼花繚亂。鼓聲也愈發響起來,震得大地在動搖,空心的紅豆杉在動搖,我的心也隨着鼓聲跳得更厲害。

觀衆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紅紅綠綠的光彩映在眸子中,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興奮與激動。大人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孩子們則蹦跳着、叫喊着。一個膽小一點的小女孩兒,用雙手捂着耳朵眼裏,興奮卻絲毫不減。一個膽大的孩子踮起腳,伸長脖子,使勁兒往內圈擠。

舞龍結束後,各種其他的彩燈出場了,他們也由人扛着繞圈走,有的是各色花朵,有的是喜鵲鬧春,最多的是五彩錦鯉。彩燈五顏六色,絕對賽過元宵的花燈。

舊的一年在歡笑中離去,新的一年在喜悅中到來,龍燈給新年增添了熱鬧,我愛家鄉的龍燈!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各地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可能並不相同,比如端午節有喝雄黃酒,掛艾草,吃糉子,賽龍舟……而我在端午節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是——包糉子。

首先要買好包糉子的材料:糉葉、肉、糯米、板栗、綠豆……口味因人而異,大家可以自己自行去選擇材料製作。

今天一大早媽媽就和外婆去批發市場買包糉子的材料。而我就在家中洗糯米,洗糉葉。碧綠的糉葉在水中盪漾着,我一片一片地幫它們洗洗刷刷,彷彿幫一羣糉葉娃娃洗澡澡,好不愜意。洗着洗着,思緒就放飛了:糉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是瘦的?還是胖的?我對它的樣子充滿了好奇心。

在扣人心絃的時候,媽媽和外婆回來了,我就像只小鳥,“嗖”的一聲就飛到了媽媽和外婆的面前。“媽,快點包糉子!”“好。”說着我們就開始了“包糉子歷險記”。我看見媽媽先拿幾張糉葉圍在外邊,包成一個小花苞,然後再往裏邊放糯米,弄成一個“糯米隊”,接着再放板栗,豬肉,綠豆。看着那熟練的動作,我默默地給媽媽豎起了一個大有意義的拇指。哇!一個可可愛愛的小姑娘露出臉來了,等蒸好後就可以嚐嚐它們的味道啦!

糉子們都跌進鍋中,等待新的洗禮,我不由得嚥了咽口水,眼睛都看直了,外婆讓我慢慢等候。一個小時過去了,聞到了糉子葉的清香,和着糯米的米香,我口水直流,啊!終於可以犒勞一下胃了。我興沖沖地剝開已變成褐色的糉葉,嚐了一口。嗯,肉質鮮美,口感醇厚,香甜軟糯,甜而不膩,真是糉中霸王啊!明年,看來我也要學包糉子才行。

端午節的習俗各種各樣,但還是包糉子最有意義了!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每當農曆五月初五,外婆家門前,原本賣鬆糕的小攤上就擺滿了糉子,來光顧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別好。那時,外婆家門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爭着搶着買賣糉子和茶葉,孩子們也紛紛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挑選自己喜愛的風箏,再約上幾個好夥伴,一邊嬉笑,一邊頭也不回地朝綠草地奔去。孩子們臉上掛着笑,像極了一面面小太陽。

每當到了端午節,從貪玩的孩子,到拄着拐仗的老人,誰不是一想到那軟軟的糯米,香香的餡兒,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糉子,就像是披着綠衣裳的娃娃,腰間還繫着“細腰帶”,十分可愛。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還有那個煮熟時散發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糉子,實在誘人。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像個跟屁蟲那樣跟着外婆,總是喜歡拉着扯着外婆的圍裙,嘟囔着嘴巴跟外婆撒嬌:“外婆,外婆,我想吃糉子了,快要好了嗎?”外婆總是回答:“別急嘛,快了,快了。”“那我能和您一起做嗎?嗯……這樣可能會快一些。”我懇求到。外婆笑了,說:“別急呀,你現在還太小啦,等長大以後,外婆一定教你做。”我聽了,只好眼巴巴看着外婆包起一個接一個小三角,心中默默記下,盼望快快長大。

感覺白天好漫長。過了好一會兒,中午到了,我們一家子坐在圓桌旁,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總是邊津津有味地吃着糉子,邊把腦袋湊在一塊兒講悄悄話。我輕輕剝開糉子外邊的糉葉,大口咬下軟軟的糯米,一瞬間糉子的溫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貪婪地享受着糉子的美味。

現在因爲繁忙,在端午節假期間,我們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過節了。不過雖然不在家鄉,但是端午節的快樂與溫暖是無處不在的。看,外婆的一大箱糉子已經“端坐”在客廳裏了。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拆開了快遞,取出一串串糉子,急忙遞給媽媽,說:“媽媽,您看外婆的糉子又來了,快點兒,快把它煮了,我們一起吃吧。”媽媽接過糉子,慈愛地說:“好,好,別急,糉子又不會長腳跑了。”過了許久,我和妹妹的肚兒再次不爭氣地叫了,糉子那濃濃的香味便早已透過了廚房的門,混合着板栗的味兒,在客廳亂竄。那可好,讓我的口水不停在嘴裏打着轉。

“來嘍,來嘍!久等啦!”媽媽端着一盤又大又香的糉子來到客廳。我見了,急不可耐地說了一聲“謝謝媽媽”,就毫不客氣地抓起一隻,剝下綠綠的糉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來,放在嘴中細細地,慢慢地咀嚼。我望着大個兒大個兒的糉子,突然明白過來,這糉子,不僅因糯米,肉,栗子而飽滿,而且包含了家鄉的親情,外婆的愛。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快樂,這就是端午節。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糉子,也會想到親情的溫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兒時的回憶,再次浮現在眼前,端午節的溫暖,也再次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六年二班劉蕊銘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節日當天,街上的攤位有賣香包的、有賣糉子的、有賣糉葉的。大自然的味道在鼻尖環繞,彷彿置身於森林。在這天還有人會喝營浦酒或濁酒,認爲能辟邪氣。

南方的端午節會舉行賽龍舟、插艾草、放紙鳶等。在我們這裏會有摔跤、盪鞦韆、鬥牛等活動。我最愛看的是摔跤比賽,尤其是摔跤比賽。兩位比賽選手腰上分別會繫着一條紅色或藍色的摔跤帶,他們單膝跪地摟住對方右肩,再慢慢起身。隨着裁判一聲音哨響,兩人同時向對方身上發力。或勾腿、或抱起對方,總之是誰能把對方摔倒誰就獲勝。最終的冠軍將會獲得一頭披紅掛綵的大黃牛。

所有的比賽再怎麼熱鬧,都不如我們家裏包糉子比賽熱鬧。糉子起源於人們紀念投江的大夫屈原。往年我都會學着大人的樣子做幾個,雖然老是掉江米、掉餡料的大糉子。我包糉子時總喜歡問大人,這樣做對不?那樣做對不?這樣包好看不?最終還是在捆糉子時,把最初的完美敗得一塌糊塗,搞得大人們煩得直搖頭。好在我的作品出了鍋,他們還會專門把它挑出放到我的碗裏,讓我獨享。

中國之大,有南北之分。就連糉子也要分南北。每年這時南北方總會“吵”得不可開交,爭論是肉糉還是甜糉好吃。肉香品幸福,甜棗嘗快樂,我覺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端午臨中夏,千載意蘊長。端午節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處處洋溢着歡歌笑語。在這個懷念屈原的日子,我們看着傳統活動,吃着香甜美食,和家共度團圓節日。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史記》中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湖南株洲。過端午節時,我的家鄉也有着獨特的風俗。

據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因爲楚國滅亡而跳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就包糉子,然後划着船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後來每到端午節,大家都賽龍舟、包糉子紀念屈原。

端午節每年的5月初五,在我們家鄉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要插艾葉,掛菖蒲,是用來辟邪、驅蟲的。還要將艾草和菖蒲煮出水來,用來擦拭身體,以驅除寄生蟲。所以每到端午節,每個人身上都可以聞到艾草或菖蒲的氣味。

但是我最喜歡的習俗還是包糉子和吃糉子。每到端午節,媽媽就忙了起來。一大清早,她就起來準備包糉子的材料。糉葉是新鮮碧綠的蘆葦葉採回來後把它洗的乾乾淨淨備用。五花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各種作料準備齊全,拌入肉裏,入味。備用。糯米泡好,各種食材準備好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對我說:”你長大了,該學會包糉子了。”但是我看到碧綠的糉葉,又想了想糉子那金字塔式的外表,愁啦:糉子是怎麼包的呀?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便手把手地教起我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類似圓錐的形狀。在把餡料和糯米放進去。其次用另一片糉葉封底。然後把糉葉圍繞糯米包嚴實,把葉尾塞進葉子中。最後用草繩把它綁緊就好了!”可是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呀!開始我總是做不好,但後來,媽媽幫我一一矯正。終於我包的糉子和媽媽包的不相上下了。

媽媽把一個個從我手中”出生”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等待四五個小時就能吃了。當一個個散發着清香的糉子端出鍋時,我感到十分自豪,當一個個香香的糉子送入嘴時,我感到十分驕傲!

家鄉所在地在古代屬於楚國,所以我們會把這一習俗傳承下去。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卞麗雅

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如:元宵節、中秋節、春節……而我最喜歡的節日則是熱鬧美麗的元宵節,爲什麼魅美麗呢?因爲燈美啊!爲什麼熱鬧呢?因爲賞燈的人多啊!

以前聽奶奶講關於元宵節放花燈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迷路在人間,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震怒,決定火燒人間。但天地的女兒不忍心看無辜的人類受到牽連,就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人們。人們就在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門口掛上紅燈籠,放鞭炮,讓天帝以爲人間已經被燒了。後來,元宵節放花燈這個習俗就流傳至今。

當黑色的墨水浸染了天空,大街上便掛起了圖案各異,五顏六色的花燈。大街上人頭攢動,人們肩挨着肩,腳擠着腳,放眼望去,盡是無邊無際的人流。這場面,當真是熱鬧非凡。

在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花燈中,我最喜歡的是蓮燈,它與其它掛在街上的燈籠不同,它是放在河裏,漂浮在河面上的。那蓮燈有內外兩層,外一層花瓣飽滿,向外傾斜綻放;而內一層則小巧粉嫩。還有的人更有創意,在河邊放桃花燈,桃花燈蕊,抽着縷縷金絲花蕊。偶有一陣微風拂過,清新嬌媚之中,又有幾分憨態可掬。

黑色的夜幕中有郎朗繁星,而這一條河中,又有着千萬顆隨波逐流,奔騰似的“繁星”。單是一朵蓮燈便美麗無雙,千萬朵一齊綻放,那又豈是語言能夠讚歎的?

這時,我又忽然覺得天邊隱隱有光透出來,擡頭一看才發覺,這並非我的錯覺,是天邊長明燈的光芒。長明燈耀眼,似乎連地上的道路都給照亮了。我不禁暗想:天上漂浮的燈,真的好美,好有趣啊!美麗的東西存在於世上,僅這一點就值得感謝了。浮燈在夜空中流動,浩浩蕩蕩,散發着耀眼的光芒,照徹了長夜。連天空中繁星的光芒在它面前都大驚失色。燈在空中流動飛舞,如夢似幻,照徹了長夜,照徹了人們回家的路。願那些有理想的人們,藉助天邊燈光,無所畏懼,一路前行!

元宵節的燈會就這樣結束了,而我卻依舊沉浸在那熱鬧非凡的燈會中,無法自拔……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宋昇沅

農曆每年五月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意爲“初五”當天日出之前,人們便相約到野外採集艾蒿。在我們延邊,端午節還會有精彩的傳統民俗活動。

端午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即有現場製作種傳統美食,如打糕、伴飯;又有傳統遊戲項目,如尤茨、投壺;還有傳統體育項目,盪鞦韆、跳板、摔跤等。這些展演豐富了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跳板這項朝鮮族特有的體育項目。

跳板就像我們小時玩過的蹺蹺板。將一塊長約5米的長板子,架在高半米的支架上。兩位參賽選手各站一邊,輪流跳起;跳得越高,選手們在空中表演花式的時間也就越久。選手們每做出一個高難度動作,觀衆們都會報以歡呼及掌聲。這種熱鬧的氛圍也會吸引更多的觀衆前來觀看。

傳說,古代朝鮮婦女受封建道德束縛,整日悶在自家庭院中,不得隨意邁出大門半步。婦女們爲了看到圍牆外的世界,想到用跳板來騰空躍身,一覽院外風景。

通過這個傳說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項女生們的體育項目。

我看到身穿緊身演出服的姐姐們跳得越來越高,動作也是由簡單到複雜。當她們跳起的高度達到四個人立起的高度時,我被震驚了。她們能在如此高的空中還能做出不同的花式動作。只見左邊的姐姐在空中打開扇子,一招“白鶴亮翅”;右邊的姐姐騰空後雙手甩出綵帶,一招“天外飛仙”;接着左邊的姐姐騰空後轉起彩圈,來了個“旋轉乾坤圈”;右邊姐姐手拿彩炮騰空後,來了個空中一字馬、擰開採炮一招“天女散花”。兩位姐姐精彩動作絡繹不絕、雙方氣場是毫不示弱,觀衆的叫好聲此起彼伏。

端午節民俗活動讓我們在吃、看、玩的快樂中體驗到傳統活動的精彩,更讓我們在節日裏留下美麗的記憶。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節日也有許多。有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其中,端午節令我印象最深刻。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中國民俗大節。我們家也十分重視端午節。一大早,桌子上就擺滿了做糉子的食材。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的回答是:“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遭遇不公,跳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將用竹葉包着的糯米飯投入江中,後來就慢慢變成了人們吃的糉子。”

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大人們先把竹葉捲成一個三角,然後放入糯米,再放上適量的餡料。我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先把竹葉捲起來,我一邊做一邊想:“就這點小事對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我一邊想,一邊將餡料放進糉子裏,再用麻繩紮緊,可沒承想,由於我放的太多,葉子散了,糯米全都灑了出來。奶奶在一旁打趣道:“你放這麼多糯米,如果灑出來,我們就只能喝糯米粥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只好重新開始。這次,我小心翼翼的放餡料再用麻繩紮緊,效果不錯。

除了沒有餡料的白糉子,我們還包了紅棗,鮮肉,五穀的等等。奶奶把它們放入蒸鍋裏,不一會兒,糉子特有的清香就飄了出來。除了學會了包糉子,我還知道了掛艾草的作用。插艾草的寓意是身體健康,驅除晦氣。端午節期間人們在家中插艾草,是將疾病趕走,希望家人能夠永遠健康。

這次的端午節令我十分難忘,因爲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又是一個糉子飄香的划龍舟、吃薄餅的時候。

“咚、咚、咚。”屋外什麼在響?我急忙跑下樓去,只見河邊擠滿了人,層層疊疊,忽然想起這是端午節,應該是賽龍舟。我擠過人山人海,來到最前面,只見幾條龍舟在飛快地遊着,那龍舟色彩豔麗,又細又長,舟頭是一個龍頭掛在那兒。那天,玻璃晴朗,橘子輝煌,隨着“咚咚”的聲音,幾條龍舟也來來往往,邊上的人羣喊着加油,這更助長了比賽氣氛。比賽進入尾聲,是六號船拔得了頭籌。

賽龍舟結束了,可是端午節的精彩環節可沒有結束。

中午到了,那端午節的有一個精彩也已到來。我把那外殼綠油油的糉子扔進水裏煮,看那在鍋裏沸騰的色如綠寶石的糉子,如舞者一般翻騰,就看這樣子,我就嚥了三水了。糉子熟了,我把它快速夾起,等不及了似的打開滾燙的糉葉,那一顆顆糯米粘連成一團,一種糉子獨有的芬芳就進了我的鼻腔,再吃一口,一種香氣在我嘴裏延伸,沒有嚼透,那口糉已滑入了我的胃。再連着鹹蛋黃和肉咬一口,那材料並沒有喧賓奪主,更能將鮮香凸顯出來。一邊吃,一邊聽老人們講故事:“有個大臣叫屈原,他看不過朝廷充滿奸臣,於是跳下汨羅江,百姓們爲了給屈原的靈飯吃,讓他過的好一點,於是投下用糉葉包着的米飯。

聊着聊着,就到了晚上,晚上,溫州的端午節吃薄餅,那薄的一張餅可以包一切,我往裏包上豆芽絲炒肉。吃一條薄餅,咬一口,餅的軟和豆芽的脆一起在口腔裏出現,那餅並沒有因爲有豆芽炒肉的出現而感受不出來,我並沒有細嚼,因爲它自己溜進了我的胃裏,一條薄餅下肚,如同成了神仙一般滿足。

端午節是一個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它紀念屈原的意味淡了,可是這些儀式與美食卻沒有淡,相反,它們卻如箭一般穿越到我們身邊,它們從沒有消失過。

端午節在鼓聲中,在歡笑中,在糉子香中,帶着我們所有的寄託,對屈原的紀念,離去了。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看海棠,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這個時候,聽到孩子們唱起這首童歌,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來了。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曆初五就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這天家家都很開心。當天人們會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不管是誰在這天都很開心。

在端午節前一天,人們都會去買新鮮的糉葉,糯米,紅棗,紅豆,鹹鴨蛋來包糉子。

在端午節當天男人們在湖邊看賽龍舟,女人們在家裏包糉子,孩子們就在外面玩耍。

說起端午節在我的家鄉當天必須包糉子,吃糉子。包糉子也是需要技巧的,拿起糉葉在鍋中煮五分鐘,把糯米,紅豆,棗……洗乾淨。開始包糉子了!先拿起兩片糉葉一大一小疊在一起,從糉葉三分之一的地方折成一個小三角,然後放一勺糯米一顆紅棗一勺糯米,按着把上面的糉葉蓋下來,按這個形狀一直包裹,最後用繩子緊緊地綁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中煮熟,在煮的時候糉葉的香味足夠飄三裏呢!

賽龍舟的人們,都坐在龍舟上,一個個都做好了準備,只要一聲令下就向前衝。開始了,一個個龍舟就如脫了僵的野馬向前衝,一個接着一個。觀衆們也在旁邊爲他們加油打氣。每一個選手都用盡了吃奶的力向前劃,沒過多久就有一些龍舟因爲沒了力氣而落後了一些。最後還有兩隻龍舟在向前衝,不分上下,就在最後一刻一隻龍舟向前衝了衝,獲得了冠軍。岸上的觀衆都歡呼了起來。

晚上,家家都在家裏洗艾草澡,用來給身體消消毒。

端午從快樂的一天裏過去了,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子,會出門幫媽媽買菜的大孩子,嘴裏的牙都掉光了的老孩子,提到端午節,誰不是腦海裏就立時就浮現出那香噴噴的糉子,軟軟的、糯糯的,實在是太美味了。還有那賽龍舟、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更是不消說的事。

我敢說,我們家的糉子絕對是所有糉子中最大最好吃的了。首先,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然後再把圓錐的裏面裝上糯米,把上部的糉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開口爲止,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的糉葉都摺好,用線將糉葉捆綁結實。好看又好吃,形狀各形各色,讓人饞涎欲滴的糉子就包好了。

媽媽把糉子一個個整整齊齊地碼放進一個大鐵鍋裏,填上柴火慢慢地煮着。“媽,媽,這一鍋糉子有多少個,夠咱家吃嗎?”“媽,媽,糉子煮好了嗎?”“我要一口氣吃三個,糯米的、肉鬆的、蛋黃的,我都要吃”……

糉子終於在我不斷的嘰嘰喳喳中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個糉子,顧不得燙,用尖尖的牙撕咬開葉片,對着那香味撲鼻的糯米糰一口咬了下去。頓時,糉子香如煙霧一般向口中蔓延開來,讓我陶醉其中。我禁不住這誘惑,大口大口地咬了下去。滑軟的米團在脣齒之間留連,香甜的紅棗也在我口中瀰漫着香味。三口兩口,那手掌大的糉子已進入了我的肚子裏。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還帶着我去沁縣看賽龍舟,當時的情形可熱鬧了!四面響起了咚咚的鼓聲,比賽開始了。紅、黃、藍、綠四條龍船,伴着鼓聲越劃越快,越劃越遠。再看觀看的人們,有人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有的正瘋了似的喊加油,還有的激動的跳起了舞。這時,幾乎所有人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伴着鼓聲越飄越遠,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大家有沒有被那香甜軟糯的糉子饞到呢?這真是個既美味又蘊含着豐富歷史文化的傳統節日。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

“炊餘脹滿崚嶒角,剝出凝成細纖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就像每一個花壇裏都有自己獨特的花朵一樣。在我的家鄉,有一個著名的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特別看重端午節,每當到了這一天,我們會做很多很多的事來度過這美好的一天。

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當時正值戰國末期,屈原在楚國當三閭大夫,爲楚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楚頃襄王聽從奸臣的讒言,將屈原流放了。屈原徹底絕望,跳下汨羅江自盡了。後來,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用葉子包上糯米,餵給魚蝦吃。老百姓認爲,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屈原的精神,感動了中國老百姓幾千年啊!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集市上買糉葉,那擺在攤位上的糉葉碧綠如洗,飄在水裏的糉葉就像一艘艘細長的小船一樣。爸爸挑了一些鮮綠且光滑的糉葉,回家後,我和媽媽一起洗糯米和糉葉。糯米放入水中後,立刻變得晶瑩剔透,一顆顆亮得像珍珠一般。洗好後,接下來就是包糉子了。我讓媽媽教我,只見媽媽拿起一張糉葉,捲起一窩小圓錐,往小圓錐裏塞糯米,糯米塞滿後,用尾部的葉子蓋上封口,再用細繩子適量繞糉子捆一週,最後再扎一個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啦!

我看見媽媽那心靈手巧的樣子,我也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我拿起一片糉葉,試着捲了許多次,可都失敗了,那糉葉根本不聽我的使喚,不是開裂就是漏洞。我有些灰心了,想要放棄,但媽媽告訴我,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我一次次地嘗試,慢慢地熟練了,我終於成功了!我也能捏出一個漂亮的小圓錐了!

我開始往裏面塞糯米,可是,不是塞多了合不上,就是塞少了漏空氣,弄得我抓耳撓腮。不行,我可不能服輸!我小心翼翼將糯米塞平後,慢慢封上了口子。最後,我還用繩子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個小蝴蝶結。包糉子的過程讓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不能太貪心。煮糉子的時候,要將鍋裝滿水,調到中火就可以了。煮熟後的糉子香甜軟糯,配上白糖更是絕佳!我能一口氣吃下五六個呢!

在我的家鄉,端午的風俗除了吃糉子,還有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習俗。雄黃酒是由雄黃粉和老年陳酒兌在一起的,具有清五毒、殺菌的作用。大人們經常用手指蘸上一點雄黃酒,輕輕點在兒童的額頭、臉和鼻子上,防止孩子們夏天被蚊蟲叮咬。雄黃酒,這不就是中國最傳統的驅蚊水嗎?

掛起來的艾草能散發出微微的清香。夏天裏蚊蟲出沒,蛇也經常出來,艾草的清香不僅可以薰走蚊蟲,而且能讓你在一整個夏天裏睡上好覺!艾草,這不就是中國最傳統的蚊香嗎?不過,艾草的清香比蚊香的氣味好聞多了!

這可真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啊!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得太有意義了,因爲我不僅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的歷史,而且我還學會了包糉子,並吃到了我自己包的糉子。如今,我們的國家早已統一,戰爭已經成爲遙遠的回憶,百姓的日子比糉子上的白糖還甜,我想,大詩人屈原,你在這天看到家鄉人們的生活,一定能含笑九泉!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uoweizaiti/htzw/1353237.html

  • 標籤: 風俗 家鄉 端午節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精選2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精選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