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儲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節日作文 > 描寫端午的作文

描寫端午的作文

 作者: | 閱讀: 5.47W 次

描寫端午的作文

 描寫端午的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端午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端午的作文1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描寫端午的作文2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來源與獨特的傳統風俗。我要說的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有非常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說,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一個是吃粽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淨,準備包粽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裡,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粽子放入鍋裡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饞的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著那噴香的紅棗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棕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的粽子,還會划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划龍舟是怎麼進行的,但是我聽奶奶與其他人說過。划龍舟是因為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魚。

划龍舟是一條龍船上整齊地坐著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著鼓,許多身體強健的壯漢,拿著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划著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歷史畫卷才會如此豐富,生活也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描寫端午的作文3

在哪一天,你能看到“三十六龍銜浪飛”的壯闊場景?

在哪一天,你能聽到“喧江雷鼓鱗甲動”的熱鬧?

在哪一天,你能聞到“九子粽爭新”的芬芳呢?

沒錯,這天便是端午。

談到端午,誰不會想到粽子呢?景陽的鹽水粽、紹興的肉粽、江浙的紅豆粽、北方的`黃米粽……嘖嘖,想想就口水就要流出來了。這些粽子,用嘴報,幾天幾夜說不完;擺在你眼前,也琳琅滿目,看不過來。

除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粽子,最具節日特色的便數划龍舟了。端午節一大早,選手便聚在江、河、湖邊操練起來,蓄勢待發,準備一舉奪魁。岸上也早已形成了裡三層外三層的人牆。有的捧著早晨蒸的粽子,有的揮舞著自己支援的隊伍的彩旗,有的則目不轉睛地記著訓練場,靜候裁判的一起令下。“嘟——”,隨著一聲哨響,一條條“蛟龍”衝破起點線。參賽選手的槳,踩著鼓手的節拍,整齊劃一地拍打著水面。被裝飾得五彩斑斕的龍舟,也在響徹雲霄的吶喊聲中突飛猛進。觀眾們也沒閒著,一面隨著龍舟的方向奔走,一面為暫時落後的龍舟指路、鼓氣。地上的“長龍”和水中的“蛟龍”齊頭並進,頗有一番節日的風趣。一條條“蛟龍”騰飛過終點,群眾的歡呼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人們互相慶賀,選手友好地握手,表示對對手的尊敬。

就是這樣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有一個悲壯的由來。相傳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因遭陷害被放逐後,因不想目睹祖國的覆滅,於農歷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自盡,百姓得知後,急忙調來船隊打撈,可奈何江太大,水太深,於事無補。悲痛的百姓只好用蘆葦葉包裹糯米投食給魚蝦,以保屈原全軀。這些禮儀延傳至今,便成了粽子和龍舟。

幾千年前的端午,那人還在;如今的端午,那人亦在,在飄香的粽子中,在競渡的龍舟上,在人們心底。

描寫端午的作文4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著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說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說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將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說,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脫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之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說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將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著,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由於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將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說能夠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溼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夠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之後扔到水裡,據說能夠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裡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裡刨回來晒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裡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裡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著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著香囊,不能夠去瓜地,說一去就將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描寫端午的作文5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的作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一早起來就看見床頭上有一個粉粉的、像粽子一樣的香袋,非常可愛,香香的,有一絲甜甜的味道。

下樓後,奶奶早就準備了一大桶糯米和粽葉,我就像一隻見到大米的老鼠一樣,激動得一蹦三尺高,因為在綜合實踐課上,老師教過我們包粽子的步驟,正缺露一手的機會呢!

我開始嘗試包起粽子來。先把兩張粽葉的疊加,摺疊成漏斗狀,再往裡面放少許糯米和一塊肉,接著用糯米把剩餘的空間全部填滿,然後把冒出的粽葉摺疊,蓋住“漏斗”,裹緊粽子,最後用繩子綁緊,包好的粽子真像一個穿綠色衣裳的小寶寶。奶奶和媽媽見我有步驟地包好了一個粽子,又詫異又驚喜,還以為我是無師自通的天才呢!

接下來奶奶就要把粽子放入水中煮了。午睡後,奶奶給了我半盤粽子和半盤白糖,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繩子,剝開粽葉,一個黃黃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拿起粽子就是一大口,連糖都沒放,粽子吃完了,糖一點兒都沒動,我一口氣把糖全吞了,呀!口裡好鹹,我去喝一大口水,哎呀!更鹹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去找奶奶,奶奶看見我這樣,拿了一大杯白開水給我喝。好幾杯才不覺得鹹了,我問奶奶:“奶奶,你是不是把鹽當成糖放在那杯水和盤子裡了。”奶奶說:“糟了,我把紅燒排骨炒成了紅燒鹹排骨了!”奶奶的話剛說完,媽媽和爸爸一起說:“好鹹啊!我一想,爺爺有高血壓,他老人家不能吃太鹹的東西,爺爺從門外走進來說:“孫子,粽子好不好吃呀?”我連忙說:“好吃好吃,我想把您的那份也吃了,行嗎?”爺爺說:“好啊。”我連忙跑進房間把鹹粽子吃了個精光。

晚飯,爺爺讓我們吃了“五黃”粽子,鹹死我和爸爸了,因為“五黃”裡有鹹鴨蛋黃。

端午節插艾葉,吃粽子都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我喜歡這樣的習俗。

描寫端午的作文7

午節的來歷是在戰國時期,人們是為了紀念楚國的屈原而出現的習俗。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懷石投汨羅江自盡,以示自己愛國之心。現在,在這一天,人們以包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等方式來過端午節,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小時候,我的端午節記憶就是包粽子,賽龍舟。在農村老家陪著爺爺奶奶過端午節是我這一生最美好的記憶。

我的端午節記憶是從包粽子開始的。首先,為了在端午節那天既能吃上粽子,又不耽誤看賽龍舟,就要提前幾天準備好包粽子的食材。所以,細心的婆婆早就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早晨上山摘好了粽葉和捆粽子用的粽繩。

粽葉摘回來後不僅要浸在水裡用乾淨的刷子順著粽葉的紋路一張一張刷乾淨,還要挑出有蟲眼或發黃的葉子。處理好粽葉後瀝乾水,放在一旁備用。接著便可以用水來淘洗糯米,在淘洗過程中切忌大力淘洗,因為這樣會把糯米表面的一些營養物質洗去,得不償失。

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可以包粽子了,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兩張粽葉重疊在一起,然後卷折成漏斗狀,再往裡面裝上適量的糯米,接著用沒折完的粽葉蓋過來,最後用粽繩捆好,打個結,這個粽子就包完了。

包完粽子後,只需要靜靜等待端午節的到來就行了。

在端午節的這天的早上,婆婆早早地起了床給我們煮粽子。等我們起床時,香噴噴的粽子已經在桌子上誘惑著我去吃了。由於我們包的的是青葉粽,粽子瀰漫著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蘸點白糖送入嘴中,感覺自己朝氣蓬勃,精神煥發。

在吃完粽子後,我們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長江邊,爭著搶一個好位置看賽龍舟,可我們還是來晚了,只能站在一個視線不太開闊的地方望著遠處的長江。

一聲鑼響,便宣告了比賽的開始,接著我們便隨著震天的鼓聲和富有節奏感和力量的“嘿咗,嘿咗,嘿咗”口號聲看見了幾艘色彩鮮豔的龍舟。其中紅色的龍舟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其餘的龍舟緊跟著,也不甘示弱,人們吶喊著,場面異常激烈。隨著龍舟船頭鼓點聲音的減小,龍舟劃出了我的視線,遠去了。最後得到訊息,果不其然,是紅色的龍舟贏了。這個訊息的到來,也就宣告了端午節的結束。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記憶。

描寫端午的作文8

住龍身處山區。這裡既不是什麼水鄉,也沒有什麼悠久的歷史。住龍的鹹鴨蛋我是不大喜歡吃的,主要是鹹鴨蛋的蛋白我不喜歡。倒也不是像《端午的鴨蛋》裡所描述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那樣,而是因為蛋白實在是太鹹了!可是不鹹的話還叫什麼鹹鴨蛋呢?

每次吃鹹鴨蛋,我向例是隻吃蛋黃的。蛋黃的滋味確實不錯,入口柔嫩鮮美,微微地透出那麼些許硃砂色——這肯定比汪曾祺老先生“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顏色的”要強得多。

住龍在端午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風俗,和全國的其他地方差不多,實在是土得要命。如果真要說住龍在端午節時有什麼好吃的的話,那麼也只有粽子了。

我家基本是不怎麼做粽子的。有時候心血來潮,邀上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圍坐在一張大圓桌邊上。一邊說笑,一邊包粽。我一貫是坐在旁邊看他們做,因為我既不心靈,也不手巧。每次想插手,都免不了被母親責罵。

更多時候,我家都是“坐享其成”吃姑姑和其他親朋送來的粽子。語文老師常說:“沒有高個子也要從矮個子裡面挑出高個子。”你可別看住龍只有這小小的粽子,裡面的學問可大這吶!

粽子的原料是糯米和箬葉。糯米是不可以加很多的,因為胖嘟嘟的很不好看,而且在烹煮時糯米會“洩漏”出來。適量的糯米做出來的粽子則像金字塔一樣美觀,特好看。

還要注意加入的灰鹼(據說是一種草木灰)的適量。

有時候會吃到有一種膩膩的感覺的粽子。這種粽子不像其他粽子一樣吃起來清香爽口,那感覺就好像我喝了石灰水下去。我聽我母親說是什麼灰鹼放太多了——姑姑家做的粽子就不會這樣,我不唬你,絕對叫你一吃上癮——加入的灰鹼的量對粽子的口味影響很重要。

我們那兒的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感覺。好像特喜歡吃粽的。端午節的時候,我從沒瞧見過有誰家的孩子早中晚飯還吃白米飯的,幾乎都是手不釋粽的。那倒也不奇怪,你說誰還在這時候整天大嚼米飯啊?不過如果是滿口無牙的老人,那大概是不行的。

描寫端午的作文9

中國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風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裡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訊息之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風俗綿延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將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許多風俗。每到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風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鍾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鍾馗,醒之後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凶殘醜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h-tw/zuoweizaiti/jrzw/642821.html

  • 標籤: 描寫 端午 作文 寫端午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宣告:

    1、本網站釋出的作文《 描寫端午的作文》為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描寫端午的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稽核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宣告: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