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儲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8W 次

篇一: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學習目標:

1.能理解文章內容,感受、品味詩歌勾勒出的巨集壯意境,進而可以背誦。

2.能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學習內容及步驟:

一、解題: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二、作者簡介: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

三、瞭解背景。

四、正音正字,範讀、齊讀。

五、詩歌賞析。

六、小結。

七、堂上檢測,連結中考。

1、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將士們戒備森嚴,不可侵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烘托手法描寫將士們黃昏練兵,威武雄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深夜襲擊敵人的悲壯場景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賀在《雁門太守行》借用典故抒發誓死報國忠心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顯然是潛詩夜襲,一場苦戰。

4、《雁門太守行》中運用比喻,誇張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和我城內將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朗讀並背誦本詩。

佈置作業:抄寫詩歌,背誦詩歌。

篇二: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

2、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1)蒐集資料瞭解作家作品;

(2)初讀詩歌,結合註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匯入新課:(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引入《雁門太守行》

(2)解題。

(3)簡介作者:師生交流資料(檢查預習,瞭解作者風格)。

二、朗讀賞析

1、讀詩韻:明確朗讀的三個層次,讀準字音和節奏。

2、解詩意:在初讀感知基礎上,提出不明白之處,師生解疑。

3、悟詩情:(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品抒發的感情;

明確:描繪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鬥場面,讚頌將士們奮勇殺

敵的英雄氣概和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明確:一、二句“緊張,壯烈”

中間四句“凝重,悲壯”

最後兩句“堅定,豪邁”

(3)配樂齊讀

4、品詩言:

(1)教師點撥品析角度,學生用“我喜歡,因為”句式說話。(集體討論;尊重學生閱讀體驗和獨立見解)

(2)背誦全詩

5、小結過度

三、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朗讀詩歌

(2)思考討論:兩首詩的異同點

2、名句欣賞:師生交流表達愛國情懷的詩詞名句。

四、佈置作業

必做:誦讀25課《詩詞五首》。

選做:1、結合註釋,發揮想像,把《雁門太守行》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2、蒐集、積累表達愛國情懷的詩詞名句,從內容和寫法等方面寫

點賞析文字,與同學交流。

篇三: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

2、梳理詩歌內容

3.理解詩歌思想內容

重點難點

梳理詩歌內容

理解詩歌思想內容

教學過程

匯入:課堂匯入

由李賀的《南園》匯入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講授:介紹作者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鬼”之稱。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

講授:介紹寫作背景

•李賀生活的中唐時代,藩鎮割據現象嚴重。藩鎮的節度使的叛亂此起彼伏。

•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

活動:梳理詩歌內容

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

•半卷紅旗乘夜奔襲

•易水

河名,發源於河北易縣。戰國時荊軻

《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聲不起聲音不響亮

•黃金臺

相傳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

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天下賢士

玉龍

指寶劍。傳說晉代雷煥曾得玉匣,

內藏二劍,後入水化龍。

活動:歸納整理

何人:李賀有才難展,身處亂世

何時:藩鎮叛亂,此起彼伏

何事:第1、2句:敵軍來襲,戒備森嚴

第3、4句:角聲滿天,血流成河

第5、6句:趁夜奔襲,困難重重

第7、8句:報效朝廷,不惜一死

何情:捨身報國

測試:當堂練習

•《雁門太守行》中運用比喻,誇張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和城內將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的兩句詩是:

抒發誓死報國忠心的語句:

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描寫官軍出其不意襲擊敵人的詩句是:

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從聲和色兩個方面勾畫了一幅激烈的戰鬥場面,渲染了沉重,緊張,肅殺的氛圍的詩句是:的句子是:

篇四: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及“行”的文體。

2、鞏固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提高欣賞力。

3、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講解詩歌的大意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教師啟發、引導、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

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主題和情感。

教學難點:

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品味詩歌語言的妙處。

教學方法:導學互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展示

1、一、二組介紹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世稱李長吉、“奇才”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福昌(今河南宜陽)人。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是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少有詩名,曾受到韓愈的賞識。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九品微官奉禮郎,27歲病逝。今存詩240餘首。

李賀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藝術上,他熔鑄了前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傳統,以奇特的想象,濃豔的色彩,瑰麗奇峭的語言,形成了他幽冷濃豔、虛幻荒誕的獨特風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內容除了訴說懷才不遇的悲憤外,也反應了一些人民的疾苦。他所寫的詩大內容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

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裡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

李賀作品《李憑箜篌引》《馬詩二十三首》《秋來》《蜀國弦》《將進酒》《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銅仙人辭漢歌》為最,著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2、三、四組講解背景

李賀生活的唐代中期,各地藩鎮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於是朝廷討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諸鎮為禍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祖孫三代擁兵割據39年之久。此詩寫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鎮之間的戰爭狀況。

如史載,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衝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當時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當時僅僅17歲。

此詩寫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奮戰、誓死疆場的英雄。詩以熱烈的禮讚和深沉追念的心情,塑造出一個十分具體而動人的英雄人物形象,格調濃麗而壯烈。以“報君黃金臺上意”作結,反映了作者投筆從戎,建功立業,但又得不到賞識的一種“英雄無用”的悲哀。

3、五組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此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行”是古樂府的一種體裁。

4、六、七組介紹邊塞詩

邊塞詩詞的概念:邊塞詩詞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以反映唐、宋年間邊塞戰爭和征戰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詞流派。

邊塞詩詞是以反映邊塞戰爭、征戰生活和自然風光為主要內容的詩詞流派。一般認為,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代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

邊塞詩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代表人物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其他如盧綸、李益、王之渙、王翰、崔顥、劉灣、張謂等也較著名。

這些詩人大都有邊塞生活體驗,不僅描繪了壯闊蒼涼、絢麗多彩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了請纓投筆的豪情壯志以及徵人離婦的思想感情。對戰爭的態度,有歌頌、有批評,也有詛咒和譴責,思想上往往達到一定深度。

其詩作情辭慷慨、氣氛濃郁、意境雄渾,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

5、八組展示邊塞詩句

(1)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唐.陳陶.《隴西行》)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出塞》)

(3)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唐.馬戴.《出塞》)

(4)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6)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唐.張籍.《涼州詞》)

(7)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8)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

(9)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10)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11)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三)

(12)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五)

(13)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六)

(14)人依遠戍須看火,馬踏深山不見蹤。(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七)

(15)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王賀.《南國》)

二、教師匯入

雁門關圖片匯入:“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山海經》)。縱覽雁門關興衰的歷史,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2001年6月25日,雁門關作為明朝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三、朗讀初感

1、學生齊讀

2、聽朗讀錄音

2、自由朗讀

3、讀詩韻,讀準字音和節奏。

明確:1-2句“緊張壯烈”

3-6句“凝重悲壯”

7-8句“堅定豪邁”

4、初讀感受

請同學們說說讀完這首詩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我感受到了戰事緊張、作者報國的情感、感受到了作戰環境的艱苦、感受到大戰即將開始)

三、研讀賞析

1.緣景(梳理物象)

(1)同學們找找詩中運用了哪些景象,哪些詞語出能體現邊塞戰爭詩這一題材。

師生互動,共賞前六句古詩。(前兩句老師示範賞析,後四句學生自主賞析)

教師小結:

(2)邊塞詩中的常見意象

邊塞詩中常見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邊關、黃河、長雲、雨雪、風沙;

邊塞詩中常見的戰事意象:號角、戰車、轅門、金鼓、旌旗、烽火、長雲、戈矛劍戟、斧鉞刀鎩、雁飛鷹揚、箭飛馬走;

邊塞詩中常見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少數民族);磧西、輪臺、龜茲、夜郎;大漠、黃沙、瀚海、天山、陰山、受降城、玉門關、關山、陽關、涼州;單于;

邊塞詩中常見的樂器:羌笛、琵琶、胡笳、蘆管、角、鼓、《折楊柳》、《落梅花》、《關山月》

(3)教師提問:你們能說出哪些帶有這些意象的邊塞詩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二首·其一》王之渙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2.明情(體會情感)

直接——報君、為君死

間接——黃金臺、易水(用典)

教師小結:

(1)邊塞詩中常見的典故

1)歷史典故:

燕然、燕然勒功、燕然勒石:東漢竇憲破北匈奴,登燕然山,

刻石記功。後以“燕然勒功”指把記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記功。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勳。

樓蘭、破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

2)神話傳說:天狼、射天狼天狼,又名犬星,舊說指侵掠。後用射天狼比喻誅滅貪殘者或敵寇。

3)引用、化用前人語句:關山、關山月

“關山”、“關山月”原是邊地音樂,多用來表達遠離家鄉、戍守邊關的將士對

家鄉的思念之情。

教師講解,學生回憶相關詩句。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夜取樓蘭。(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六)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2)邊塞詩詞的內容及感情

1.歌頌將士奮勇殺敵、以身許國的英勇;

2.表現自己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激情;

3.描寫邊塞雄奇景色、戍邊生活的艱苦;

4.描寫徵人念親思歸、妻兒的牽掛憂愁;

5.想象美滿幸福生活、嚮往和平的期盼;

6.痛斥君主窮兵黷武,戰事連年的殘酷;

7.揭露前後方苦樂不均、表達深切同情;

8抒發平生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

邊塞詩詞的主旋律是愛國主義,但常蘊含著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的矛盾、衛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

3.主題:這首詩描繪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場面,讚頌了將士們的戰鬥意志和報國決心。而我們作為中國人也應該愛我們的國家,從小事做起,從升國旗儀式開始,從好好學習開始,做一個有志向有愛國情感的人。(教師配樂)

四、拓展延伸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一句中“壓”字用的好,歷來被人們稱道,請品味其妙處。

明確:一個“壓”把敵軍眾多且來勢凶猛,以及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將士們守城艱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五、連線中考

1、古詩默寫

(1)(2015遼寧葫蘆島)(2016遼寧本溪)

,提攜玉龍為君死。

(2)(2016遼寧阜新),塞上燕脂凝夜紫。

(3)(2014遼寧丹東)請寫出兩句描寫邊塞風光的詩句:,。

2、(2011·江蘇省鹽城市)閱讀下面古詩,完成8—9題。(5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報攜玉龍為君死。

(1)本詩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表現了守邊將士什麼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雲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報君黃金臺上意

(2)角聲滿天秋色裡

(3)是邊塞詩且書寫正確即可。

2(1)誓死報國、英勇赴戰的精神。

(2)示例: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凶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

六、佈置作業

1、自行賞析本詩中的“開”“滿”兩個字。

2、自行收集、識記邊塞詩。

七、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形勢危急(比喻、誇張)

角聲、凝夜紫-----悲壯慘烈(視覺、聽覺)

臨易水、黃金臺----誓死報國(運用典故)

篇五: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義,品味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掌握詩歌的朗讀節奏。

2、蒐集與作者、作品有關的資料,瞭解背景,提高文化素養。

3、分析名句,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味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1、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字長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秦王飲酒》《夢天》等,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2、背景介紹

《雁門太守行》:選自《李賀詩歌集註》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分析,詩作可能是在平定藩鎮叛亂戰爭這一背景下寫的。當時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當時僅僅17歲。此詩寫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奮戰、誓死衛國的英雄。

3、匯入

同學們,你們腦海中的戰爭場面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詩鬼”李賀所描寫的戰爭詩是什麼樣子的,感受一下戰爭風雲。

4、分析首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描繪的畫面,並賞析。

句意:敵軍似烏雲壓進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內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日光照在鎧甲上,閃爍著金光。

賞析: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將將敵軍攻城的氣勢比作黑雲壓城,將鎧甲閃的金光比作金色魚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敵人兵臨城下,戰雲籠罩,使人透不過氣來,而戰士整裝待發,士氣旺盛。

5、“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哪兩方面寫出了戰地怎樣的氛圍?

明確: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和戰地氣氛。

三、課堂檢測

1、李賀在《雁門太守行》中寫敵人兵臨城下,戰雲籠罩,使人透不過氣來,而戰士整裝待發,士氣旺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哪兩方面寫出了戰地怎樣的氣氛?

四、歸納總結

本詩描繪了戰場上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壯烈場面,讚頌了將士們誓死報效國家的決心。

五、作業

預習詩歌后兩聯。

篇六: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是有著“鬼才”之稱的李賀的代表作。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衝殺,表現了為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在我國古代反映邊塞戰爭的詩篇中,這是一首壯烈雄奇、影響較大的佳作。李賀的詩,用詞新奇、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色彩斑斕。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3.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2.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濃豔色彩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CCTV4《雁門太守行》解讀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李賀是唐代的詩人,他一生應試難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壯志難酬,27歲就英年早逝了。正因為應試遇挫,仕途不順,所以,他致力於詩。據說,李賀寫詩非常勤奮,外出時總背一破囊,得詩句便寫投囊中,暮歸再成詩篇。在李賀的短暫生涯中,給後人留下了兩百餘首詩。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李賀帶著詩卷求見韓愈,韓愈當時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門人把李賀的詩卷呈送給韓愈,韓愈也就隨手翻翻而已。不翻則已,一翻就拍案叫絕。原來詩卷的第一首詩就是《雁門太守行》,而這首詩,竟然就是李賀在17歲寫成的。李賀的詩非常有特色有個性,人稱“詩鬼”。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看看這首詩究竟憑什麼讓韓愈拍案叫絕?

二、讀品全詩

(一)讀注意句讀

1.自由讀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讀。大聲朗讀。

2.齊讀

要求:讀出詩味,讀出感情。聲音洪亮。

3.範讀

要求:讀出韻味,體會情感。抑揚頓挫。

雁門太守行

李賀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二)讀了解大意

整體感悟

問:通過朗讀,你讀出了哪種情感?

明確:蒼涼、悲壯、豪邁……

過渡語:這首詩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戰爭的緊張、壯烈、悲壯,請大家在詩中找一找,讀一讀,可以在書中作標記。

例如:“壓”是“逼迫”的意思。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凶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開”寫出了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角聲滿天”“鼓寒聲沉”,給人莊嚴壯烈的感覺。

(三)讀把脈情感

如果給本詩配上一幅畫,你打算選用哪些色彩,把背景定格在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畫面裡面有哪些人物?

要求:小組討論,描述畫面

明確: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衝殺,表現了為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

三、悟詩情

李賀寫詩,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提示:李賀為我們描繪的戰地圖景,聲色俱備,請同學們標出呈現色彩的詞語,傳遞聲響的詞語,觀其色、聞其聲,進而品其味,談出你的感受。

明確:“金鱗”、“燕脂”、“紅旗”、“黃金臺”、“玉龍”不但鮮明而且濃豔,它們在“黑雲”、“夜紫”的背景下,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例如,詩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徵的景象,運用了“黑”、“金”、“紅”、“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寫的景物更加色調鮮明,又分別就“聽”和“見”,“白天”和“夜晚”等角度,從側面加以烘托,構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動、有靜的戰鬥畫面,給人一種戰鬥慘烈的實感,從而突出了出征將士的英勇形象,使全詩氣氛緊張而熱烈,意境蒼涼而悲壯,聲情凝重而激昂。

又如,“黃金、玉龍”,其質地和色澤,都為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玉龍”,唐人用以稱劍。“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徵。戰國時燕昭王曾築臺置千金於其上以招攬人才,因稱此臺為“黃金臺”。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

四、當堂檢測

1.背誦全詩

2.賞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明確:“黑雲”比喻敵人大軍壓城的氣勢;“金鱗”比喻鎧甲在太陽下反射的閃光;這兩句詩寫出敵軍兵臨城下,孤城將破,守城將士批甲迎戰的緊張場面。

3.找出詩中引用的典故,並說說引用典故的用意。

明確:“半卷紅旗臨易水”,使人聯想到戰國刺客荊軻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北地的秋夜,風疾霜濃,連戰鼓都擂不響,但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報君黃金臺上意”,引用戰國時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臺上置黃金以招賢才;詩人引用這個典故,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

五、全詩小結

《雁門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給讀者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無聲的語言給後人留下了有聲有色的意境。這就是《雁門太守行》的魅力,這就是詩鬼的才氣。

六、教學反思

篇七: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並瞭解詩歌的體裁特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2.熟讀並背誦課文,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3.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培養熱愛祖國光輝燦爛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是無窮的,那種詩人心靈的震顫,與自然的融合,會深深打動每一個欣賞者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學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雁門太守行》,與李賀相約,與他們交流思想,領略他們的風采。

(二)作者檔案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世稱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中唐浪漫主義詩人代表。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代表作有《李憑箜篌引》《秦王飲》《夢天》等,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三)寫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振武軍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

(四)劃分節奏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五)生難字詞

黑雲:厚厚的烏雲。這裡指攻城敵軍的氣勢。

摧:毀壞。

角:軍中號角。

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長城附近的邊境地區。

燕脂:胭脂,色深紅。形容戰場血跡。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高揚。

黃金臺:相傳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天下賢士。

玉龍:指寶劍。傳說晉代雷煥曾得玉匣,內藏二劍,後入水化為龍。

(六)課文解析,整體感知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裡,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七)總結課文大意

黑雲壓城(兵臨城下)甲光向日(嚴陣以待)角聲滿天(戰鬥激烈)半卷紅旗(夜襲敵營)霜重鼓寒(戰鬥艱苦)報君為君死(誓死報國

(八)感悟課文手法及作用

首聯:兵臨城下,嚴陣以待(誇張,比喻)

頷聯:戰鬥場面,悲壯慘烈(聽覺,視覺)

頸聯:視死如歸,壯懷激烈(用典,側面)

尾聯:誓死殺敵,盡忠報國(用典,主旨)

(九)課文解析,精研細讀

(十)感悟主題

(十一)課後練習

(十二)板書

首聯:兵臨城下,嚴陣以待(誇張,比喻)

頷聯:戰鬥場面,悲壯慘烈(聽覺,視覺)------------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

頸聯:視死如歸,壯懷激烈(用典,側面)------------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尾聯:誓死殺敵,盡忠報國(用典,主旨)

篇八: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者及“行”的文體。

2、鞏固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提高欣賞力。

3、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

1.教師講解詩歌的大意

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教師啟發引導點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方法:點拔法、討論法、誦讀法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瞭解相關文學文化常識

(1)唐朝詩歌發展,引入《雁門太守行》

(2)簡介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唐皇室遠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後人因稱李昌谷。早有詩名,但因父諱而無法應試進舉。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27歲病逝。今存詩240餘首,他的詩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以奇特的想象,濃豔的色彩,瑰麗奇峭的語言,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濃豔、虛幻荒誕的獨特風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稱“奇才”“鬼才”,被人稱為“詩鬼”。

(3)瞭解文體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行”,古樂府的一種體裁。

(4)寫作背景

在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並且發生過多次戰爭。這首詩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的長期戰爭。

二、朗讀、賞析

1、聽朗讀錄音。

2、自由朗讀。

3、讀詩韻:讀準字音和節奏。

4、解詩意

《雁門太守行》詩人選取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一個在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尾聯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願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政治立場:維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

5、讀詩情

明確:1-2句“緊張壯烈”

3-6句“凝重悲壯”

7-8句“堅定豪邁”

6、賞析詩句:感受形象美

(1)首句運用什麼修辭手法?作用是什麼?現在人們常用“黑雲壓城”來形容什麼?

首句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現在人們常用“黑雲壓城”來形容局勢的危急。

(2)簡要賞析“甲光向日金鱗開”中“開”字的妙處。

“開”形象地展示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與“摧”字相對,更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從什麼角度來描寫戰爭的?

作者沒有從正面描繪兩軍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廝殺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來寫戰鬥的激烈和悲壯。用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渲染悲壯慘烈的氣氛,寫激戰中邊塞風光的悲壯之美。

(4)“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寫出了戰士們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紅旗“半卷”是為乘夜偷襲敵營。抓住戰鼓“聲不起”寫寒冷至極,進而寫出了將士們不畏寒冷,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精神,再現了作戰的地點和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殺敵的情景。

(5)齊讀全詩,用“我喜歡,因為”句式說話。

教師點撥品析角度,學生相互交流並試說。

示例:①我喜歡“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句,因為它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修辭角度)

②又如:我喜歡“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句,因為“壓”字,一字傳神,形象的寫出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凶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的懸殊,守軍將士處境的困難。現在人們常用“黑雲壓城”來形容局勢的危急。(關鍵詞)

③又如我喜歡“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因為它勾畫出這樣的圖景:城頭瀰漫著烏雲,似乎淹沒了一切,但偶爾大風吹過,雲中透出日光,照在城頭士兵的鐵甲上,金光閃閃,顯示出不可侵犯的氣概,給人以無比威嚴的感覺。(內容)

7、悟詩情:理解詩意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請學生回答:

通過讀詩,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詩的最後兩句,你是怎麼理解的?你認為詩的主題是什麼?(學生討論)

①師歸納:

黑雲--使人聯想到大敵當前的形勢,形勢緊急;

金鱗--戒備森嚴,顯示出不可侵犯的氣概。

燕脂--更濃的紫色透出肅殺之氣,彷彿戰士的鮮血染成。

紅旗--紅旗半卷,寫出行軍的詭祕。

角聲滿天、鼓寒聲沉---給人莊嚴壯烈的感覺

②詩的最後兩句:運用典故,點明主旨,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願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地政治立場,即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和愛國情感。

③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詩人用極其簡潔的方式從總體上概括了這場戰爭的艱苦性,高度讚揚了官軍將士們艱苦卓絕的鬥爭精神,給他們的鬥爭染上了悲壯的色彩--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這是一支振奮人心的戰歌。

三、拓展延伸

1、反饋拓展

2、師生交流表達愛國情懷的詩詞名句。

四、佈置作業

1、背誦《雁門太守行》

2、把《雁門太守行>改成一篇記敘文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形勢危急(比喻、誇張)

角聲、凝夜紫------悲壯慘烈(視覺、聽覺)

臨易水、黃金臺----誓死報國(運用典故)

篇九: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教材解讀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是有著“鬼才”之稱的李賀的代表作。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衝殺,表現了為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在我國古代反映邊塞戰爭的詩篇中,這是一首壯烈雄奇、影響較大的佳作。李賀的詩,用詞新奇、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色彩斑斕。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3、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色彩斑斕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2、品味語言,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

教學難點

藉助想象,理解詩歌運用濃豔色彩的詞語來描繪悲壯的戰爭。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樂曲《十面埋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李賀是唐代的詩人,他一生應試難中,又愁苦多病,更是壯志難酬,27歲就英年早逝了。正因為應試遇挫,仕途不順,所以,他致力於詩。據說,李賀寫詩非常勤奮,外出時總背一破囊,得詩句便寫投囊中,暮歸再成詩篇。在李賀的短暫生涯中,給後人留下了兩百餘首詩。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李賀帶著詩卷求見韓愈,韓愈當時正送走客人,想休息,門人把李賀的詩卷呈送給韓愈,韓愈也就隨手翻翻而已。不翻則已,一翻就拍案叫絕。原來詩卷的第一首詩就是《雁門太守行》,而這首詩,竟然就是李賀在17歲寫成的。李賀的詩非常有特色有個性,人稱“詩鬼”。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李賀的《雁門太守行》,看看這首詩究竟憑什麼讓韓愈拍案叫絕?(設計意圖:通過故事的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認知體驗。)

(二)讀詩韻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讀。大聲朗讀。2、齊讀要求:讀出詩味,讀出感情。聲音洪亮。3、範讀(1)、師配樂朗讀(樂曲《十面埋伏》)(2)、生配樂朗讀、齊讀。(樂曲《十面埋伏》)要求:讀出韻味,體會情感。抑揚頓挫。(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讀通讀順詩歌,培養語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細心品味,入情入境。)

(三)解詩意

1、整體感悟問:通過朗讀,你讀出了哪種情感?明確:蒼涼、悲壯、豪邁……過渡語:這首詩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戰爭的緊張、壯烈、悲壯,請大家在詩中找一找,讀一讀,可以在書中作標記。例如:“壓”是“逼迫”的意思。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凶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開”寫出了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角聲滿天”“鼓寒聲沉”,給人莊嚴壯烈的感覺。

2、理解內容本詩既是寫邊塞征戰之事,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場面?明確:描繪了一個戰爭場面。

3、具體看看描述的是什麼情境,結合內容,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要求:小組討論,描述畫面明確: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衝殺,表現了為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設計意圖:通過整體感知和理解內容兩個環節,既使學生較快地把握了主要內容,又訓練了其概括能力。)

(四)悟詩情引導:詩是美的,還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感受美的心靈。這首詩有一種悲壯之美,美在哪裡?這就需要我們藉助想象,從品析詞語入手來發現美。

1.慘烈的戰鬥一直持續著,大家想象一下,戰場上除了有號角聲,還有什麼聲音?引導分析:有擂鼓的聲音、奔跑聲、吶喊聲、相互的鼓勵聲、兵器的碰撞聲、戰馬的嘶吼聲、戰士臨死之前的慘叫聲,以及戰鬥結束後留下的風聲、水聲等等。(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戰爭悲壯、凝重的氣氛就渲染出來了,進而學生也一氣呵成地感受到戰爭過後的沉寂、慘烈。)

2、李賀寫詩,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提示:李賀為我們描繪的戰地圖景,聲色俱備,請同學們標出呈現色彩的詞語,傳遞聲響的詞語,觀其色、聞其聲,進而品其味,談出你的感受。明確:“金鱗”、“燕脂”、“紅旗”、“黃金臺”、“玉龍”不但鮮明而且濃豔,它們在“黑雲”、“夜紫”的背景下,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例如,詩人巧妙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徵的景象,運用了“黑”、“金”、“紅”、“紫”、“燕脂”等字眼,使所描寫的景物更加色調鮮明,又分別就“聽”和“見”,“白天”和“夜晚”等角度,從側面加以烘托,構成了一幅有神、有形、有動、有靜的戰鬥畫面,給人一種戰鬥慘烈的實感,從而突出了出征將士的英勇形象,使全詩氣氛緊張而熱烈,意境蒼涼而悲壯,聲情凝重而激昂。又如,“黃金、玉龍”,其質地和色澤,都為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玉龍”,唐人用以稱劍。“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徵。戰國時燕昭王曾築臺置千金於其上以招攬人才,因稱此臺為“黃金臺”。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

3、請同學們任選一聯分別從視覺、聽覺等角度來描述畫面。

要求:字數80字左右,生動再現畫面,傳達出詩人的感情。(設計意圖:在理解內容、領悟情感的基礎上,藉助豐富的想象,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領會本詩鮮明的特點,水到渠成,避免了空洞說教,領悟作品內涵,感受心靈的震撼。)(五)全文小結《雁門太守行》以有限的文字給讀者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無聲的語言給後人留下了有聲有色的意境。這就是《雁門太守行》的魅力,這就是詩鬼的才氣。(六)佈置作業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2、改寫詩歌,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全詩畫面,做到有聲有色、有動有靜。

篇十: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2.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

3.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學習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1.欣賞歌曲《滿江紅》

匯入:一曲《滿江紅》蕩氣迴腸,抒寫了岳飛為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報效君主的耿耿忠心。無獨有偶,唐朝詩人李賀也在詩歌中表達了忠君報國、建功立業的願望。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雁門太守行》。(板書課題、作者)

2.出示學習目標

二、檢測預習

1.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河南福昌人。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

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他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2.解題

這是一首樂府詩,屬於古體詩,不講究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六朝和唐人的擬作都是詠歎征戍之苦。

3.背景連結

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發生過重大的戰爭。如史載,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衝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當時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年僅17歲。

3、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讀詩韻

1.請一位學生讀,讀準字音。

2.請一位同學讀,讀出節奏和停頓。

3.教師範讀,你給老師評價一下。

(二)解詩意

1.結合註釋自由讀,說出詩歌的大意。

2.詩人構思大膽,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高度集中在一個晝夜的時間裡加以表現。詩人分別描寫了哪三個畫面?請你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出來。

學生思考,歸納板書:

白天:敵軍攻城,我軍嚴守

傍晚:戰鬥激烈,氣氛悲壯

深夜:夜襲敵營,風疾霜重

(三)悟詩情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明確:一、二句“緊張,壯烈”,中間四句“凝重,悲壯”,最後兩句“堅定,豪邁”,讀出緊張、悲壯、慷慨、激昂、豪邁之情。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寫此詩時李賀17歲:家境貧寒、體弱多病、勤勉寫詩、揚名詩壇、熱衷功名、桀驁不馴。

明確:本詩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從白天到夜晚的戰鬥全過程。一方面謳歌了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一方面表達了詩人自己忠君報國、建功立業的願望。

3.這首詩詠唱了一個古老的主題——報效君王,為國赴難。17歲的李賀家境貧寒,體弱多病,被拒之於仕途之外,但他仍以國家安危為重,這需要何等的氣量,實在是難能可貴。你從李賀身上學到了什麼?

四、再讀詩歌,品味特色

點撥:李賀的詩在風格上想象奇譎,辭采詭麗,變換繽紛,刻意創新。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詩歌鑑賞技巧來品一品這首詩。

1.請同學們自選角度,用“我喜歡,因為”的句式說話,感受詩中形象,描述畫面,理解作者的感情。

2.小結:

陸游說:“賀詞如百家錦納,五色眩耀,光彩奪目。”這首詩就是用黑、黃(金)、紅、白、紫等濃豔色調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對比鮮明強烈,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五、拓展提升

中國古代文人的英雄情結,表現在能以天下為己任,關注時代家國,在作品中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你能說出英雄們的愛國詩句嗎?

總結: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總結昇華

愛國之情有多種形式,山河破碎,誓死報國的孤臣情,海外赤子的桑梓戀,外敵入侵的亡國恨。我們今天如何愛國?“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七、學以致用

請你就詩中“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進行擴寫。

要求:1.展開想像,適當加上一些具體的景物描寫,要充分運用顏色詞來表現戰爭的慘烈,可以適當抒情。

2.字數在150字左右。

附板書:

雁門太守行李賀

白天:敵軍攻城——我軍嚴守

傍晚:戰鬥激烈——氣氛悲壯

深夜:夜襲敵營——風疾霜重

浴血奮戰——忠君報國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h-tw/czxz/zhongkao/1276285.html

  • 標籤: 教學 雁門 精選 太守 小學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宣告:

    1、本網站釋出的作文《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為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稽核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宣告: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