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作者: | 閲讀: 7.58W 次

篇一: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

《舌尖上的中國》曾説:“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説的就是香腸、臘肉。這些味道是我的家鄉重慶過年時不可缺的年味兒,是記憶中家的滋味,灌香腸、薰臘肉也就自然成了重慶過年的一種儀式、一種風俗,重慶人碗裏有了香腸臘肉,才叫過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慶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灌香腸、薰臘肉的時候。家家户户陽台上無一不用晾衣杆掛滿了臘肉香腸,看上去喜慶無比,濃濃的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邊,一邊幫忙一邊好奇地看她將新鮮豬肉絞成肉絲,加以配料調味拌勻,接着套上“腸衣”,最後均勻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結後用一根繡花針放掉多餘的氣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準備香腸是年味兒的開始。

灌好香腸,也不能忘記薰臘肉。飛速發展中的重慶過年年味兒最濃的,除了香腸,非臘肉莫屬。當臘肉掛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間,那種俗世的熱鬧和煙火氣又回來了。“重慶的臘肉沿襲具有500多年曆史的民間加工祕方,“外婆一面用各種材料熏製,一面對我説”使臘肉從鮮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能讓肉就不壞。“”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製是為了這些啊!“不錯,而且這樣還能使得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外婆耐心地繼續講到。原來一塊臘肉也有這麼多學問

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到了香腸臘肉可以擺上餐桌時,春節就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圍在一塊兒,享用這獨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滿是年味兒的濃厚氣息。

篇二: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清明前後,我們家鄉人在吃食方面上有個習慣——做艾粑。

我們家的人又開始做艾粑了。首先,我們要找到良好的艾葉,春天,尤其是清明節至端午節,艾葉又鮮又嫩,是最佳的食用時間;然後,我們把艾葉切碎,放入開水中煮爛,之後,我們把足夠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盆裏,媽媽説:“放糯米粉時一定要注意,要把糯米粉堆成一座‘火山’,然後把煮爛的艾葉放入‘火山口’中。”放入艾葉後,我們加上水和糖,便開始搓揉。誰知,媽媽來了一句:“馨喬,要不你來試試?”我本就想做,既然媽媽説了,我便拉起袖子開始揉捏糯米糰,可現實和想象是兩碼事,我一搓,那糯米糰便粘到手上,媽媽説:“搓糯米糰時要注意,要把糯米粉抹到手上後再搓,才不會粘手。”我鬥信半疑地試了一下,真不粘手了,很快,一個大糯米糰被我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搓出來了,媽媽説:“做的不錯。”我不敢得意,忙問媽媽:“接下來該怎麼做?”

“你看好了”。媽媽熟練地拿了少許糯米糰,搓成了一個碗的形狀,在裏面放上準備好的材料,然後一捏,封口再壓扁,一個艾粑便做出來了,我不由地驚歎一聲,然後又有模有樣地照着媽媽的方法去做。20分鐘過後,艾粑終於完全成形了,又過了30分鐘,艾粑便出爐了,我一看,可真漂亮啊,一個個都是翠綠的,而且聞起來,還有艾葉淡淡的清香,我忍不住地拿起一個,“啊,燙。”我手中的艾粑聞聲飛起,好在我身手敏捷,接住了它。有了上一次的經驗,我把艾粑吹了吹後,咬了一口“啊,可真是太好吃了。”媽媽笑盈盈地看着我,説:“那當然,而且艾葉還有祛風除濕的作用。”我嘗着自己動手的成果,得意洋洋地笑着。

到現在,提起艾粑,我還忍不住回味它那香甜可口的味道。

篇三: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封頂習俗

葉錦華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老家坐落於閩北建甌市東峯鎮,依山傍水,綠樹環繞。我的家鄉有一個很有趣的習俗———搶封頂饅頭。每當有人家新房封頂,房子的主人便從房頂上扔下包子、蛋黃派、硬幣之類的東西來慶祝,據説搶到的人會好運不斷,同時也會給主人帶來好福氣。

一天我媽媽告訴我,姨姨家新房要蓋好了,要在後天封頂。我聽後興奮不已,第一時間把這好消息傳遞給班上的同學們。這天我早早地起牀,穿上我的“戰鬥裝”和媽媽出門了。一到她家,還沒站穩,便發現門口有周良、李媛媛、邱山……漸漸地人越來越多,他們的手上都拿着厚實的塑料袋,大大的臉盆,寬寬的簸箕……一個個蓄勢待發,像是要將所有的好運都撿回家。

在持續不斷的鞭炮聲中從樓頂上撲簌簌的落下幾個包子,人羣頓時沸騰起來,向着包子的方向移動。不一會兒,越來越多的點心和硬幣扔下來,我為了撿點心,可算是拼盡了全力,拿着塑料袋滿場跑。這時我看見了一個肉包,我正奮力地向它衝去,到了他的面前我正準備伸手去撿,誰知旁邊突然跑出了一個小孩,我們倆同時按住了這個肉包,“算了吧,讓給小朋友!”我心想,隨後就把手拿開了,繼續去尋找其他“獵物”。

在陣陣歡笑聲中,在熱烈的祝福中,封頂儀式結束了。我看了看手裏的戰果—一個蛋黃派三枚、五角硬幣、兩個肉包,我覺得心裏美滋滋的。大家都心滿意足的走了,我也打開肉包的袋子,滿懷欣喜的吃了起來。

這封頂真是農家的一道風景線,人們同喜同樂,農村人民的樸實與善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祝願這個傳統習俗讓小山村永遠吉星高照、福地吉祥!

篇四: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按照我們鄂爾多斯的習俗,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八就開始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這種粥是用來祭祖祭神的,用各種乾果熬成的粥。

過了臘八不久後便是除夕了。除夕是春節裏最熱鬧的,我們的除夕是大有講究的,中午要吃吃頓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在下午,家家開始備年菜,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一整天炮聲不斷,到了夜裏,炮聲更是響亮,每一家都燈火通明。都吃着八大碗,到了晚上8點,春晚也開始了,這段時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過了12點就要下鍋煮餃子了。小孩子們站到鍋旁,看着鍋裏的餃子,口水都流下來了。大家嘴裏塞滿餃子,只為吃得一枚硬幣,讓下一年好運不斷。

熬了一夜歲。人人早早的起牀開始籠火,人們穿的厚厚地開,看太陽的初生象徵着新一天的到來。爸爸帶着我和妹妹放炮,爸爸説是在催太陽快點出來。等到太陽在半山腰時,熊熊燃燒的大火與太陽融為一體。

過了初一我們就要過初七了,也就是小年,小年這一天是家家團聚的日子。人們都回家鄉看望老輩人吃團圓飯。

過了初七就是元宵節了,元宵這天可熱鬧了,大街上都是人,人山人海,到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彩燈高照,鞭炮齊鳴,我們最喜歡的元宵節。需要走九曲黃河陣,還要給神仙磕頭,你有幾歲,就磕幾個頭,磕的越響越好,為的是乞求平安。

過了元宵節就是2月2了,俗話説的好,2月二龍抬頭,沒錯,這一天就是要理髮。為的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時候春節才算正式結束了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小孩子們該學習的學習。

篇五: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當我瓜瓜落地的時候,就與這片故土結下緣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習俗,但是每個家鄉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但我的家鄉有些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在我們這裏,有兩個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第一個是在每過春節的時候,爺爺或爸爸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過年這幾天中,不管早飯還是晚飯,在還沒吃飯前,爸爸或爺爺就會拿來幾個碗,把炒好的菜夾一點分別放在碗裏,再往碗裏倒一點酒,盛一點飯,放在堂屋神龕上,點上香,然後爸爸還拿來了很多紙錢讓我們燒,過一會兒,爸爸又把剛才點好的香分別插在廚房灶上,後來才明白這是家鄉一個祭祖習俗,每當過比較重要的節日,就會像這樣來祭拜。

還有一個習俗是我聽奶奶説的,已經流傳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們這裏才會有的,那就是我們這裏嫁女時的一些習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時,新娘會跟自己的母親和親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這樣哭的:“叫聲爹來叫聲娘,不孝女兒嫁他鄉,誰來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顆顆挨,女與爹孃要分開,養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應該”。哭了爹孃還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內容是那麼的朗朗上口,每哭一個親朋好友,他們都會給新娘一個紅包,在還沒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親或母親的鞋子,當要走時,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換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準備了一個紅包給弟弟,這場婚禮也就算完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哭嫁,是我們這裏已經流傳千年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真是意義深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這些習俗給我的家鄉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篇六: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而我的家鄉新興就有一種特別的習俗——走大王,當地也稱做“遊神”。這是我們家鄉一種家喻户曉的元宵節常見活動。

走大王是在正月舉行的,在那天家家户户無論男女老少,都得回村裏參加活動,那場面可盛大,可熱鬧了!

聽奶奶説,走大王的起源有兩種説法:一是雅崗村建設初期,有位老人説仙人報夢給他,説是今年村裏會大豐收,於是次日老人便與其他村民用泥做出仙人的模樣,圍着全村走,以表感謝之意。結果那年村民就果真有了好收成,之後便將這習俗沿用至今;二是有一年山洪暴發,一間寺廟裏的“大王”被水沖走了,順着水流一路衝到雅崗村的“下水尾”才停下來。恰巧這時候雨水突然就停了,之後人們就把“大王”搬到村裏的“勝塘坊”,而後人們把將“大王”搬回廟的日子定為“走大王”,每年這個時候抬着“大王”,給人們供奉朝拜,祈求來年順風順水。

走大王當天,以雅崗村為例,那天可謂是人山人海,強壯的男青年們都會爭相去抬大王。之所以大多是青壯年去抬,是因為青壯年是村裏的主要勞動力,也是朝氣蓬勃的象徵,也因為走的路程大約有十公里遠,整個過程需要繞村兩週半。在走大王的途中,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陣容龐大。來到最後一站——六祖中心小學,操場上的場面十分壯觀,總人數高達萬人,大家都舉着“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萬事如意”等等有關美好祝願的旗幟,體現了村民們的團結和諧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活動結束後,就是村民們共同飲宴的時間了。

其實無論走大王的起源是哪種説法,那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嚮往,都是要我們去繼承,去傳承,去弘揚的,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把優良傳統習俗發揚光大!

篇七: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還有55個少數民族,因此,各地的人們都有着各種各樣不同的風俗和習慣。

説到家鄉的習俗,那可就多了:元霄節時的滾湯圓,清明時節吃的青團,以及四果湯、綠豆餅、土筍凍、桔紅糕等等許多特色的小吃,還有惠安女、潯埔女、火鼎公婆等各種泉州特有的民風習俗。其中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閩南地區最普遍、流傳最廣泛的習俗—拍胸舞了。

人流湧動的廣場上,一羣赤着上身的舞者頭戴一個特殊的,用稻草和紅布條編織圍成的草箍,下身穿着綁着黃布條的紅色長褲,表演者會以身體部分的拍擊發出聲響與節奏,獨特的舞蹈特色更顯出了一種粗獷、古樸的舞蹈遺風來……

説到拍胸舞,就不得不提它的特別與珍貴了,拍胸舞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直到2019年11月才正式被列入非遺名單。拍胸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等,極具代表性又廣為流傳或許是它成為閩南地區文化標杆之一的原因。雖然拍胸舞是民間的文化,但也被稱為“東方迪斯科”,各地不同的舞蹈變化以及它是閩越族舞蹈的歷史遺蹟,因此被稱作“活化石”。

如果追溯着拍胸舞的歷史淵源,從宋元時期就又存於世上了。起初,拍胸舞是小部分留居城鎮的原閩越族人發明的,他們通過表演族傳的舞蹈沿街乞討才得以生存下來,而到了幾千年後的現在,拍胸舞已經成為了一種慶賀活動時的表演了,它現在真真正正地活在了家鄉人們的記憶中。《海絲情韻》的劇目中就曾有過拍胸舞的表演,生動體現出閩越族先民們的原始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

家鄉的習俗千千萬萬,都是祖國曆史上的一顆顆閃耀的明珠,在讓文化逐漸交融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它們好好地珍藏,保護起來呀!

篇八: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冬至一到,家鄉榮昌的春節就在做準備活動了。我們自然也有事,那就是——做紅豆腐。這可不是拿去給什麼神仙的,只是哄哄自己的舌頭罷了。

這紅豆腐是用老豆腐做成的。老豆腐被一口氣切成若干一寸長短的立方體,放在竹片做成的架子上,讓它吸滿新鮮空氣。放置半個月左右,再去探望他,老豆腐的身上已經穿上一套“衣服”(豆皮),而且長出了一些“寒毛”。這時,就可以將它們送進白酒裏,讓他們享受一下泡“白酒”的時間。濃濃的酒香,配上豆腐本身散發出的特殊香味,融合成一種令人陶醉的香氣,竄入人們的鼻子裏。

等着豆腐泡完澡,再給它來個全身理療,裹上辣椒麪,再關一天禁閉。第二天,散發着濃濃酒香的東方奶酪——紅豆腐就做好了。一口下去,脣齒留香。

當然,不只是做紅豆腐,還要做艾粑,這可比紅豆腐麻煩多了。

首先,要精選山坡上散發着宜人香氣的野生艾草葉,用破壁機打成醬,再讓麪粉團充分吸收艾葉醬中的精華,與艾葉醬充分融合,變成一個綠色的面團團,再將他們切成一個又一個的粗長條。將清洗好的另一種寬闊的葉子,精緻地裹住艾粑,再整齊地放入鍋中,小火慢蒸一小時,蒸至艾粑鬆軟。這樣,香甜可口的艾粑就出鍋了。超長拉絲,甜甜糯糯。

年還未到,我們全家就這樣忙得像一鍋開水了。累是當然,汗也在流淌,可大家的臉上仍然盪漾着幸福、快樂的笑容。舊的一年在忙碌中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在美食飄香中緩緩走來。年夜飯自然是美味可口的,但這也不只是味蕾的刺激,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像紅豆腐一樣紅紅火火,像艾粑一樣甜甜蜜蜜。

篇九: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徐瑞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形成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這一天,按照家鄉的習俗,人們都要包粽子、喝雄黃酒、掛葫蘆、系五彩繩……

又是一年的端午,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清早,一家人就忙活了起來。除了最重要的黃米,還可以適當的放一些紅棗、肉丁、蛋黃等輔料,為粽子增味增色。準備工作過後,我們就開始操練起來。媽媽第一個動手,她拿起三片粽葉,握緊後兩手交叉一卷,形成了一個“小漏斗”,盛了兩三勺米,再把紅棗往裏一扔,將剩餘的粽葉一蓋,拿起繩子一繞一系,一個飽滿的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媽媽不費吹灰之力就包好的粽子,我也躍躍欲試。

我照着媽媽的樣子,卷出一個完美的漏斗,自我欣賞着:“我可真是個小機靈鬼,只看媽媽做了一遍就學會了。看,多麼完美的漏斗!”接下來,就是大型翻車現場。我自信滿滿地盛了一勺又一勺黃米,又塞了個蛋黃進去,把粽葉蓋下來,用繩子纏好,我使勁一系,“譁-”粽子裏的米和蛋黃全灑在了我身上。剛才的神氣勁兒被一個粽子砸的煙消雲散。不行,我是不會向粽子低頭的。我又重新把“大炮”對準了粽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開始向媽媽請教,經過一番虛心學習,我又和粽子開啟新一輪大戰。

我先給粽子洗腦:“粽子啊,我的好粽子,你這次要聽話喲。”終於,洗腦成功了,我的第一個粽子新鮮出爐!我開心極了,蹦蹦噠噠地去找媽媽,讓媽媽給我們拍照。隨後,它就一股腦兒滾進了大蒸鍋裏。

這就是家鄉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習俗。

篇十: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當你聽到這句詩詞時,那麼春節就在慢慢地靠近我們。雖然春節有很多的習俗,但是我們家的習俗卻與眾不同。

在春節那天,我和許多親戚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吃着團圓飯,看着電視上的春晚。在十一點左右,“戰鬥”開始了。首先是小姨姥,我們把紅包推過來,推過去推過來推過去,兩個人像是兩個太極大師一樣在那裏手舞足蹈,可是最後紅包還是推給了我;接下來是嬸嬸,她的動作非常敏捷,把紅包一下子塞到我的口袋裏,就快速地跑到了另一個房間。

最後,是一家之主,爺爺的紅包。我們互相對視,爺爺手拿紅包,突然就向我衝來,我靈機一動,一個轉身躲過了第一波“攻擊”。然後,爺爺使用了大招:耍賴,他把紅包塞到我的兜裏,然後説:“孫子,你別跟我搶啊,我一激動再暈過去!”這一招術可是讓我一敗如水,只能裝着紅包,揚長而去。可是,爺爺沒有想到,我早已制定好計劃,準備把紅包塞回到爺爺的包裏。我小心翼翼地進入爺爺的房間,準備把紅包物歸原主。可誰知爺爺在角落埋伏着,又對我造成第三波攻擊。最後,我的書包裏就裝滿了紅包。

到了兩點左右的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了,眯着眼睛躺到了牀上。突然,奶奶把燈打開,她把最厚的一個紅包放到了我的枕邊,我疑惑地看着她,又看了看那個紅包,説:“奶奶,你要幹嘛?”奶奶笑了笑,給我講了講紅包的來歷,聽得我津津有味,感覺一下子變得精神起來。

奶奶又笑了一下,説:“紅包是你拿來辟邪的,而不是你拿來炫耀的!”我點了點頭,就睡了。

在歡聲笑語中,太陽升起來了,春節過去了。但是我們家鄉的那些習俗,卻一直記在我的心裏。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有趣而又美好。

篇十一: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祭灶神

葉楚靈

我國每年春節,一般都是先從祭灶拉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説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每逢這個時候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説是為了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如意。

中飯吃完後不久,奶奶就開始擦洗廚房。只見奶奶手拿洗潔精和抹布,把廚房裏角角落落都擦洗了一遍,以便於晚上祭灶神。

每到這個時候,我也要祭灶,奶奶會把我和爸爸媽媽都叫來祭灶,第一次祭灶王時侯我看到奶奶煮了好多菜,望着這一桌子的菜我饞得嚥了咽口水,正要伸手“拿”一顆水果時侯奶奶發現了,啪!奶奶狠心得一拍,我一臉疑惑的問奶奶“為什麼要煮那麼多菜,而我們不能吃”,奶奶説:“今天是個大日子!天上的灶王爺要向玉皇大帝報家裏的事咯!他吃夠喝足,才會講好話,這樣我們家來年就更風調雨順的”。

我們便和奶奶一起走上了祭台上,奶奶把菜都放上了祭台,奶奶給了我們每個人三根香然後點燃,奶奶先上祭台拿着三根香雙手輕握着,奶奶嘴裏念着詞,但我們不清楚奶奶在説什麼,應該是在説佛語吧,隨後奶奶朝着灶台上的灶神爺畫像拜了三拜然後插上香,再三拜,就這樣我們每個人一個一個地來拜着,拜完了祭灶王爺的環節也便結束了,奶奶説:“灶王爺已經昇天了,你們可以吃祭灶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祭灶神。它應該是奶奶那一輩不可缺失的生活儀式感吧!你聽,它在訴説一個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重視家庭的故事。

篇十二: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也有一些不一樣的習俗。

到了除夕,家家趕做年夜飯,大街上到處是酒肉飯菜的香味。在我的家鄉,年夜飯中還少不了一盤圓子。據説,這種圓子的做工非常精密,需要把肉、蒜、姜都切碎成丁,然後搓成一個個小糰子,放進澱粉裏滾球,最後開水下鍋,撈出來放涼,就可以蒸着吃了。桌上還會有一盤餃子,吃餃子寓意來年財源滾滾、平平安安。看着這一桌子菜,聞聞這滿桌香味,真是沁人心脾,使人垂涎三尺。

吃完了晚飯,父母的親戚們就會聚在一起談天説地,好像有説不完的話似的。而我們小孩則會去放鞭炮。拿着過年前準備好的鞭炮,來到街上,一邊點,一邊看。鞭炮真是多種多樣,有的像一朵白花,有的像一棵小樹,還有的像一個火箭,真是無奇不有。回到家,我們全家都會在電視上收看《春晚》。到了午夜十二點,我們還是一點睡意都沒有。

不知不覺地一覺醒來,年就到了。正月初一這一天,女人們通常會去走訪親戚,給他們拜年。而男人們呢,就會去祭祖,去悼念死去的親人們。在我的家鄉,如果正月初一下雨打雷了,就必須在正月三十再過一次小年,只是不用那麼正式罷了。

這天晚上,我則會給爺爺奶奶、親戚朋友們叩頭拜年,這樣還能收穫壓歲錢,可以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再過兩天,到了正月初三,春節就開始收尾了。不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户户還會吃一次元宵,元宵寓意着團團圓圓,闔家幸福。

打這以後,大家就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孩子們去上學,大人們去工作。

聽了我的介紹,你想不想來我家過一次年呢?

篇十三: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位於河北省邢台市,在這裏,有好多別具一格的習俗。

在這裏最有名的習俗,當然還是過年。

每年過年前,家家户户都要貼好對聯。對聯就是貼在家門口,或者家裏的牆上。都説“福”字要倒着貼,因為有一個寓意就是説:福到了。

除夕那一天,上午現在家裏看會電視。下午,便包餃子。到時候,自己的親人就回來自己家裏吃餃子。那一天晚上,就會坐在一起,拿着手機一起在微信上發紅包搶紅包。晚上,便坐在各家的沙發上,看春節晚會。第二天就忙了,男的去各處拜年,女的去淨土寺燒香。家家户户的小孩子,就坐在家裏,看電視。每年,大家的兒子,就要在神像面前擺上一桌瓜子糖果什麼的還有一些佳餚。然後燒香磕頭。

每年的小孩子都能收到很多的壓歲錢。男孩給長輩拜年才可以收到壓歲錢。

中午吃大餐,吃大餐也要講究規矩。菜最重要要有魚菜、豆腐菜。為什麼要有魚菜因為吃了魚菜就會年年有餘、豆腐菜就説都福都福。

除夕過了大年初一過了。初二就應該去老家給姥姥姥爺拜年,那也很有意思。

過後,便會迎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元宵節的由來便不再多講。那一天,大家晚上都會在一起吃煮元宵。吃完元宵也不能歇着。都去看燈。那一天路上都會有來來往往的人去看燈。

十六那一天晚上,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天。那一天晚上,在村子裏,大家都要在一個地方生起火,站在火堆旁邊一起聊聊天,烤烤火,都説烤火很是個講究。烤烤頭不頭疼、烤烤肚子肚子不疼。總之烤哪那就不疼。

十七那一天,人們就又開始忙了,大家就又去工作了,小孩子們也就上了學。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篇十四: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這兩年,元宵節味道不是很濃了。但在我小時候,那個節日氣氛還是很濃的。接下來,我給在座的各位詳細的講講濮陽的元宵節,請看正文。

元宵節,又稱“元上節”,自古以來元宵節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在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賞花燈了。猶記得,我們自家的幾個小孩子等不到天黑都開始急了。我還記得,當時我們一羣小孩子總是巴望着天快點黑,好拉着父母出去玩。天一黑,我們一羣小孩子急着出去,好欣賞那五彩斑斕的樹。有時,在五彩點燈下面發現一個紅色的小愛心或黃色的星星,我們都能看好一陣子。

吃湯圓,隔着本子我都能聞到味兒。我最愛吃這個了,尤其是黑芝麻味兒的。輕輕咬下外面的一層面皮,把剩下的肉倒在舌頭上,嗯~nice!除了甜,還是甜。現在寫着,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猜燈謎,這個我沒玩過,但聽比我大12多歲的表哥表姐們談過,我記不太準了,應該是這樣的:他們説:燈謎,好像是把謎語貼在燈上,供別人來猜的。因為在他們那會兒問過姥姥,那一輩的人是這麼玩的。而現在姥姥記不得了,所以我也僅僅只知道這點。這個燈謎呢,我講一下:它是在宋朝興起的,因為當時賞花燈,所以會玩的文人就用這種方法吸引人。謎語呢,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當時的謎語不咋地,所以只供娛樂。到了三國才發展起來的。

放煙花,我不必多説了,小的時候都玩過。點上火之後,輕輕甩幾下,那個顏色不是一般的好看。只可惜我膽子那時小,別人玩,我都只敢遠遠躲開看。僅有那麼幾次我親自玩,還被全場嚇得嗷嗷直叫。

這些呢,就是濮陽的元宵節了。過完之後,大人上班,小孩上學,又恢復了往日的正常生活中。

篇十五: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正月十六行通濟

“行通濟,冇閉翳”。行通濟的習俗始於明朝,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現在這一習俗已擴展到整個珠三角地區,併成為這裏的年度盛事。

前幾年的正月十六,我們一家都會早早地到通濟河邊,拿着風車、搖着風鈴、提着生菜,隨着湧動的人羣由北向南走過通濟橋,祈求來年幸福美滿、順順利利。

但今年的行通濟,與以往截然不同,卻別有一番風味。因為疫情原因,“行通濟”變成了“分批行通濟”。“人越少,越多寶”這句俗語真的沒錯喲,在行通濟的第一站就看到了許多燈謎,其中“歷經幾百春秋,廣東的年度盛事是?”把我給難住了,站在身旁的“萬事通”外公笑而不語,拉着我往前走。隨着喜慶的音樂聲熟悉的通濟河又映入眼簾,我想我知道答案了——行通濟!走過一排排公益商店,便到了通濟橋。以前過橋時只覺得好玩,可這次過橋我就驚奇地發現了橋的兩邊樓梯數不一樣。橋頭是九級,橋尾是十三級。我不解地問外公,外公告訴我:“‘九出十三歸’在以前是價值十元的東西,九元當押出去,卻以十三元贖回,既反映了佛山早期依靠典當興盛發展的歷史,又表達了現代人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原來如此啊!外公還告訴我:“廣東人性格平和,節慶也愛圖個好意頭,人們在行通濟時買風車和生菜並把它們帶回家,取順利、生財之意,如果生菜在途中被丟掉,象徵着這個人來年不會發大財。”我感觸頗深,等疫去花開之時,我定再好好體驗這有趣又有故事的佛山習俗。

“通七堡之遊行,濟萬人之往來”。這次行通濟我不僅瞭解了行通濟的歷史,更希望到來的2021年大家幸福安康、和順美好!

篇十六: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年蒸

過年的時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在我們常州,進了臘月門,喝過臘八粥,家家户户就要準備“年蒸”啦!年前蒸好包子一類的點心,存放至節日期間享用,這就是“年蒸”。

過年前幾天,外婆開始製作包子餡,一般會做豆沙餡、蘿蔔絲餡。外婆用鐵鍋熬煮豆沙的時候,豆沙在鍋裏“咕嘟咕嘟”地冒泡,有時還會有那麼幾滴從鍋裏“激動”地跳出來,飛濺在牆上,留下若干個暗紅色的斑點。豆沙不停地在鍋裏翻滾,變得越來越濃稠,香味也隨之發散開來。外婆一關火,我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蘸了一點,用嘴使勁吹一吹,放進嘴裏一抿,真甜呀,一直甜到心裏。外婆笑着拍拍我的頭,説:“真是個小饞貓,也不怕被燙到。”外婆還做了蘿蔔絲餡,裏面加了豬肉,開洋,黑木耳,光聽聽就讓人垂涎欲滴。

我和媽媽各捧着一盆餡來到包子店,這裏的師傅會幫我們加工包子。只見他們熟練地包包子,蒸包子,蒸汽從蒸籠裏逐漸上升,周圍白茫茫霧氣騰騰的一片。包子出籠了,師傅打開蒸籠,空氣中頓時瀰漫着熱氣和包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包子,雖然燙得我只能兩手交替地拿着,卻也總捨不得放下。咬上一口,豆沙清甜細膩,流淌到嘴中,真是太美味了,比超市裏的冷凍包子好吃多了!一個下肚,我還沒吃飽,就用可憐兮兮的眼神望着媽媽,媽媽一邊把包子放進竹匾,一邊又遞了一個包子給我,説:“彆着急,慢點吃。”我答應了一聲,喜滋滋地品嚐起來。吃完兩個包子,我心滿意足地和媽媽抬着竹匾回家了……

在家鄉的長輩們看來,只有自己親手做的包子才有家的味道,才有年味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年蒸”,吃得放心。“年蒸”它代表着新年討個好彩頭,寓意着生活蒸蒸日上,表達了人們對來年幸福生活的美好企盼。

篇十七: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除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每一年的最後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這一天,爆竹聲聲響,煙花處處開。

除夕晚上要吃餃子,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簡直是人間美味了。這一天,人們可以放下所有的壞心情,釋放所有的壓力,悠閒自在,樂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頭戲。

除夕因位於其年之末,人們便更加有興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長輩們送出的紅彤彤的壓歲錢,小孩子們是“吃嘛嘛香,喝嘛嘛樂”了。大人們也不例外,他們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們肆意逍遙,只要注意安全。然後自己找個麻將攤玩上兩把,輸贏亦是快樂。有的不賭錢,就“賭”胃,找上幾個好友,買上幾瓶價格居中、上得了枱面的酒,再配兩個小菜,人間天堂啊!

老人們終於不再孤獨,兒孫在庭院裏瘋玩,老人們就坐在一旁看着,時不時警告上幾句,要小心些;或和幾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撲克,不拿錢,就圖個快樂。

小孩子們最為猖狂。手裏捏着打火機,兜裏揣上幾盒炮,儘管有些恐懼,也要放上一盒。雖然家長叮囑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這時,好奇心勝過了媽媽的話,必定要玩。這是男孩子們的活動,有些女孩或許也會參與。再來説説大部分“仙女”們都在幹嘛,她們到了過年也不安靜,小的到處抱大腿要紅包,再拿去買糖;大的則聚在一起跳皮筋,講故事。

可是,如今這個時代,電子產品高端又實用,過年沒了熱鬧的氣氛,刷視頻,玩遊戲等等,佔據了一整天。年味走遠了,真的回不去了嗎?

今年,希望熱鬧一點……

篇十八: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王琪元

俗話説:“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遼寧省葫蘆島市,這裏屬於東北地區,在這裏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延續下來的。

在我的家鄉每年到端午節這天,我們要帶五彩線、要去山上採艾草戴在耳朵上,説是驅災辟邪的,還要包粽子吃。當然我最喜歡的就是吃家粽子了,美食從來不會辜負一個小胖子。在端午節前兩天姥姥就會把粽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粽子的食材:江米、大黃米、紅豆、紅棗。到了初五這天,姥姥就開始包粽子了。姥姥先四片粽葉,用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用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的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江米、紅棗等,然後就用線繩繞上幾圈,一捆,一個有模一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不一會,一排排的“粽寶寶”就整整齊齊的站在桌子上了。我看着姥姥輕鬆地把粽子包好,不禁躍躍欲試,也拿起粽葉學着姥姥的樣子把幾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把食村放進去,正要拿線繩捆綁時,結果“唰”的一聲,來了個“天女散花”,米灑了一地。我心裏想:”原來包粽子並不是那麼簡單啊!”最後在姥姥的幫助下,我終於成功了,雖然我的“粽寶寶”沒姥姥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的。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也很充實,因為我又學會一個樣新本領。

當我們全家人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品嚐美味的粽子的香甜美味時,也想起了屈原這位偉大的詩人,我想這位先人的精神將激勵着我砥礪前行,他的詩篇也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篇十九: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國,各地區各民族過年的習俗都不盡相同,我的家鄉靈寶,漢族過年的習俗大致是這樣的:

進入臘月,年的氣氛越來越濃,大人、小孩都在為過年準備着。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要做臘八粥。臘八粥裏有黃豆、綠豆、江豆、花生、小米、大米、紅棗和餃子,放在鍋裏煮熟後,再把同時準備好的澆汁(豆腐丁、胡蘿蔔丁、白蘿蔔丁、調料)澆到盛出來的粥上,放到院子中間準備好的桌子上敬天神。之後,才和家人一起吃。

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這一天,家家要包餃子,買糖瓜。晚上,要送老灶神昇天。全家人要把準備好的對聯貼在老灶神像的兩邊。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在老灶神面前的桌子上,擺上糖瓜之類的祭品。全家人還要在老灶神像前,燒香,行禮,最後把老灶神像揭下來燒掉。

過了臘月二十三,人們就更忙碌了:殺豬、宰羊、買菜、磨面、蒸饅頭……

到了除夕這天,人們忙着打掃衞生、貼春聯,而且每家的門口都要放上一根擋財棍。人們還要煮餃子,年夜飯做好了以後,要把新請的灶神貼上,貼好後,還要敬神,放鞭炮,最後全家人才一起吃年夜飯。吃完飯後,長輩會給小孩子發壓歲錢。這一夜,人們還要熬夜,稱為守歲。

大年初一,在敬神和放鞭炮後,全家人開始吃早飯。飯後,人們就開始相互拜年,互致新年祝福。

從大年初二開始,人們相互走親戚,拜年。

到了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家家要吃元宵,門上要掛燈籠,小孩也要提着燈籠,聚在一起比比誰的燈籠好,玩得可開心了。

一轉眼,到了正月十六,年就過完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篇二十: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

祖先,是香火傳承的開端,是我們所崇拜的對象。可“人固有一死”,我們還沒來得及感謝他們,他們就在這個世界上消逝了,於是自古以來,每逢農曆三月初五清明節,人們便來到山上舉行一個神聖的習俗儀式——掃墓。

又是一個清明,阿爸、姑姑和表哥他們早早準備完畢,與我們一同乘車到山腳下李公公的家門口。公公依然像以往那般熱情邀請我們喝茶歇歇,我們説了幾句客套話,借了幾把笤帚,便匆匆上山了。

山路雖然被鏟過,但也未免有些坑窪,一路上風景宜人,空氣也十分清鮮,和我們一樣出來掃墓的家庭正往山下趕。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一年沒理過場面,實在有些狼藉:成堆的雜草胡亂地積於四處,噁心的苔蘚粘在石頭上,墓後的大樹也死氣沉沉的。於是,阿爸一聲令下,我們便開始了清掃。

我踩着石頭三下五除二跳上了頂端,隨後賣力的掃着地上的雜草落葉。看着落葉飄起而又落下,地上也差不多清理乾淨了,阿爸再將所有的垃圾一齊清出去就大功告成了。

接着,阿爸掏出一隻打火機,點燃了一疊紙錢。將那紙錢丟在了墓前,我們也紛紛效仿,再把紙錢扔進火堆。火越燒越旺,我彷彿透過飄渺的青煙看見奶奶慈祥的面容,我不禁鼻子一酸,想起三年級時,奶奶在小區自在的散步的畫面。

在火燒的最旺的時候,我閉上眼睛,雙手合十,在心中默唸:“奶奶,這些紙錢燒給你,雖然我們不在一起,但保佑我們都平平安安……”想完,我彎下腰對着火拜了三拜,希望奶奶在天上能好好花這筆錢,多買點好吃的東西,享享福。

陽光下,一羣人,從山上緩緩離去。孰不知在天上,有人正温柔的望着他們……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zh-mo/zuoweizaiti/htzw/1353045.html

  • 標籤: 習俗 家鄉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為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核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