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五年級作文 >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參閱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參閱

 作者: | 閱讀: 5.11W 次

【篇一:中國文化遺產--兵馬俑】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

李思穎

兵馬俑是中國文化的八大奇蹟之一,我帶着,激動的心情去參觀西安兵馬俑。

一進去,幾乎連我的腳步聲都有迴音,踏入那的第一步,我就感覺到了另一個世界。各式各樣的兵馬俑,一束烈都覺得宏偉。我拿起相機就,想狂拍照,可是被勸阻了,那樣的地方就該屏息凝視。

在三年級的時候,語文書上有一篇文章是關於兵馬俑的。那時我特別喜歡看語文書上的插畫,透過畫面,我也能感受到兵馬俑的雄偉。雖然圖中已有一些不完整的兵馬俑,但是依然壯觀。今天我就自己來到了他們面前:有的彷彿還在戰場中,神態堅定;有的滿臉憂愁,好像是在抱怨自己沒能照顧好妻子和孩子;有的視死人如歸,彷彿已經做好了爲國家戰死沙場的準備。

兵馬俑的種類可多啦,有跪射俑、弩兵俑、武士俑、鎧甲俑、騎兵俑、將軍俑。看到這麼多兵馬俑種類,我不禁讚歎道。

我們的祖先有如此偉大的成就,讓我興奮不已。雖然參觀已過去很久,但直到今天兵馬俑的樣子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裏。

【篇二:麗江古城】

五年級(7)班張珂銓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現位於中國西南雲南省麗江,又稱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

古城城牆形成“困”字,據說是因爲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將框架造成的“困”,因此勢必如木字設防。

麗江古城是中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爲“世界文化遺產”的四座古城之一。它,經濟和戰略重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崎嶇的地形。洗禮後的滄桑無數朝代融合了各民族和文化的特點和著名的古城建築。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至今仍然發揮作用。

優雅,使整個古城的環境相得益彰。位於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麗江古街的代表。在這水路皆有的古鎮裏,建造了許多橋樑,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它們始建於公元14-19世紀明清時期。他們似月牙一般默默的給人們帶來便利。

麗江古城的房子,也獨具特色。有以下特點:

四合天井——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四五坊房屋組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除中間的院子外,四角還有四個“漏角”的小天井。一般正房兩端各帶兩開間進深較淺、房高降低的耳房,耳房由一天井相隔與正房相鄰廂房的山牆相望,即爲“三間兩耳組成四合五天井”

三坊一照壁——正房一坊、左右廂房各一坊,四合五天井中的正房所對的下房由一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

四合頭——它與“四合五天井”一樣,由正房、左右廂房四坊房屋組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所不同者有二:一是前者相鄰兩坊屋面錯落相疊、正房高於廂房。既有空間層次,又避免了斜溝;而“四合頭”相鄰兩坊房屋屋面等高,相交處產生了斜溝。二是“四合頭”樓面廈子四坊相聯,即成爲“跑馬轉角樓”。

一進兩院——其含意是進大門後,有一過渡空間,然後由分別兩個庭院的入口,各院又有上述四種基本平面型式,由花廳、過廳相聯繫組成了多進套院。

……。

進入古鎮,古老的氣息撲面而來,石頭鋪成的路是那樣的古老,一條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在縫隙中,帶着清新的味道在古鎮每一個角落徘徊,在三條水路上搭建着用一塊塊石頭砌成的橋樑,朵朵鮮豔的花幽香的花瓣伴着香風,緩緩地落在水面上。池塘兩旁開着月季等花,逞嬌呈美。登上萬古樓最高層,就能看到整個古城景色了。此時是早上八點,沒有噴薄欲出的太陽,但我清晰地看到了在遠處的晨霧,它飄蕩在黛色的羣山下,又籠罩在古城上。

它誕生在早晨,準備迎接最清澈的陽光,但它未曾經歷過黑暗夢靨,於是它用最單薄的姿態出現了。我的腳下,是錯落有致的四合院。我想這些四合院裏面,或許種滿了熾熱的玫瑰,或許白色的薩摩犬正酣睡在玫瑰旁。四合院的上方,則是連接在一起的密密麻麻的黑色瓦片,這些瓦片延伸到遠方,它們迫不及待地去觸摸那片看似遙不可及的晨霧。

沒有灼人的陽光,於是整個古城都籠罩在一片柔光之中。厚厚雲層中透出來的光,在道路上燃燒綻放。青石板路兩旁盛開着深色的三角梅,這些在斑斕四季裏依稀開放的平凡花朵,在輕柔的暖橙色調中變得樂不可支,它們盡情地享受着盛夏,同時它們也不再懼怕被淹沒在人潮之中。

此時的古城變得越來越嘈雜和擁擠,但是迴盪在人潮中的水流聲卻被我輕易尋找出來。確實,在古城的許多分岔路,都有石橋連接,柳樹裝扮,鮮花作陪。夏天的柳樹不再是嫩黃,也不再有浪漫的柳絮,於是它不再像是女孩子所幻想的溫柔女子,而成了男孩子眼裏威風凜凜的戰士,然後這些粗壯的柳樹孤獨地守候在流水旁,與紅色木製客棧爲伴。

少少數民族的人們穿着獨特的服裝腥紅的一場上,鑲嵌着剔透的寶石。他們的脖子上掛着各種各樣的項鍊,金地銀地串在一起,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時不時碰撞在一起發出清脆的丁丁生。

遊客們站在各種各樣的紀念碑前照相留念,此時此刻的古城是多麼的熱鬧。許多開心的家庭帶着滿滿的歡笑走進古樸的客棧。有的家庭,漫步·在石街上說笑着。

麗江古城帶着古色古香,讓我們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座偉大的古鎮,正是這個凝結了我們祖先的麗江古城。才讓我們感到驕傲!

【篇三:故宮】

五年級(7)班張藝薰

北京的故宮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今天就讓我帶着大家一睹它的風采。

故宮就是我們常說的紫禁城,爲什麼要叫它紫禁城呢?與我們同行的導遊叔叔告訴我們:古時候,皇帝也稱天子、皇上,而天子的意思是天帝的兒子,而傳說中的天帝居住在天上的紫宮禁地,因爲故宮自明清以來共有24位皇帝在此執掌天下,所以它又叫做紫禁城穿過一片廣場後,我們便來到紫禁城的正門,也就是午門。古時候,皇帝對犯錯的大臣處以杖責之刑時就在這個地方,導遊叔叔對我們說:明武宗時,有一年,武宗皇帝下令到江南各地選秀,許多大臣不同意,聯名上書武宗,希望他能收回成命,誰料武宗皇帝接到上書後大怒,下令在午門杖死了11位上書的大臣。過了午門之後,又有一大片廣場,廣場中間有一條御河穿過,河上有座金水橋,流經廣場的御河從高處看,極像一張弓,那蓄勢待發的攻勢,給人一種震懾人心的感覺。

走過金水橋,經過太和門,便來到了宏偉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裏的三大殿之一,其餘兩大殿分別是中和殿和保和殿。在蔚藍色的天空下,太和殿威武地矗立着,那硃紅色的宮牆和大門,屋頂上蓋着的黃色的琉璃瓦互相襯托,在耀眼的陽光下,顯得更加金碧輝煌。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古代這裏是舉行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儀式的地方,由於我們去時太和殿正在維修,所以我們未能有幸近距離的一睹她的尊容,只能遠遠的觀望,這使我感到特別的遺憾

太和殿後,便是中和殿和保和殿了,在以前,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兩大殿裏的陳設金鐘玉磬,奢華無比……遊覽完三大殿,我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這裏的一殿一閣,一磚一瓦,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過了乾清門,我們便來到了古代皇帝和他的后妃居住的地方,以前,我們經常聽人說,古時候的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而其中的“三宮”指的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六院指的是:“東六宮和西六宮”,這些宮殿是嬪妃居住的地方。“七十二嬪妃”則指的是皇帝的老婆人數。除了皇后居住在坤寧宮外,其餘的妃嬪則分別居住在“東六宮和西六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交泰殿則是舉行冊封皇后、太子、過千秋(皇后的生日)、萬壽(皇帝的生日)等中的節日慶典的地方。

【篇四:西安兵馬俑】

五年級(7)班李宗一

今天,我是你們的導遊,讓我們一起參觀這壯麗無比的兵馬俑吧。

秦始皇修築了兵馬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於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中國曆時上規模龐大,設計完美的帝王陵寢。

秦始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三坑約有7000個秦代陶俑以及大量的戰馬、戰車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兵馬俑陪葬坑均爲土水混合結構的地穴式坑道建築,像是一組模擬軍事隊列,旨在拱衛地下皇城的“御林軍”。

兵馬俑規模宏大,三個坑加起來大約2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大約有8000多個兵馬俑。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有騎馬往前衝的;有拿起寶劍要殺敵的;有的吹起號角,讓士兵們往前衝的……神態自若的樣子,可以看出是身經百戰的英雄戰士。坑中最多的是武士傭,平均升高1米八左右,最高的可達1米9以上。秦傭們大部分都拿着青銅器,如:弓、弩、劍、矛……

一號坑的規模最大,成凹字形。一號坑主要象徵着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主體部隊,長210米,寬62米,面積爲14260平方米。戰車有8輛,陶馬有32匹,各種各樣的青銅器近萬件。好一個2000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你會感覺歷時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祕的力量把你帶進喊殺震天,戰車嘶鳴的古戰場,真是“前不久古人,後不僅來者”。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尺形。二號坑主要爲步兵、騎兵和車兵穿插組成的混合站隊。

三號坑則是領一號坑和二號坑的軍事指揮所。

法國總理希拉剋參觀兵馬俑後也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國。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大奇蹟——秦嶽馬傭,完全靠人民勤勞的雙手建造,體現了人民的智慧。

【篇五:中國文化遺產—長城】

五年級(7)班李泓榆

是那秦時的銀鉤明月,是那秦時的崇山峻嶺,還是那秦時的巍峨長城。

“大江東去,浪淘盡……”融入了千古歲月,凝入了古老長城。歷史定然記得萬里長城的輝煌,從山海關的老龍頭,到大漠黃沙的嘉峪關,綿延萬里似一巨龍盤臥在高山之巔。

去年國慶假期,我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繞的萬里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駐下一座守哨戰士般的敵樓後,恰翻身向下折回山半腰,又驟然升起,至海拔近千米處,盤卷一個大彎,那酷似牛犄角,蒼勁雄壯又渾然天成。

站在長城上,腳下的方磚一路向前延伸,望不到頭。撫摸着城牆上的磚石,指尖傳來粗糙的觸感。蒼天高遠,羣山連綿,不由感慨萬千,我彷彿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指揮着千軍萬馬,橫掃六國!又彷彿看到多少佝僂着身軀的腳伕在烈日下一步步的挪動,爲宏偉的長城灑下熾熱的血與淚!

遠處的山林是黃的,點綴着若隱若現的紅楓葉,像是醉了一般。順着城垛往外看,幾個烽火臺在山峯上錯綜相連在一起。那蜿蜒的長城,如一條探首天際的巨龍,盤旋在綿延山峯之中。

再往上走,便來到烽火臺前。看上去不是很大,走進裏面有很多門洞,中間的石階很陡,不費點力氣是絕對上不去的。來到烽火臺的二層,用石磚砌成的正方形的平臺應該就是巔峯火的地方。我站在平臺上,眺望兩側的敵樓和望亭,彷彿聽到了當年吹響那出征的號角。

這正是奇特的慕田峪關臺建築。慕田峪關與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等都不一樣,正關臺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互相通連並肩矗立,兩側的敵樓較小,中間的敵樓比兩側的大一些,三座敵樓之上有三座望亭,關門不設正中,而是設在關臺東側,進出關臺也是兩邊的敵樓設門,這種獨特的關臺建築在萬里長城上也實屬罕見。

走上臺階,向回望,整個長城盡收眼底。那氣勢,如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之雄偉,如同放眼整個天下。

這裏的長城,吸引了好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友人,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從他們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們被長城深深吸引,深受震撼。大家盡情的跳躍,盡情的奔跑,歡聲笑語在城牆上久久迴盪。此時此刻,一種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纔是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偉大文明。

我熱血沸騰,我高聲呼喊,我愛萬里長城,我愛中國!

【篇六:秦始皇陵兵馬俑】

五年級(7)班蔡一星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西安被發現,它是秦始皇的陪葬坑,規模宏大,讓世界人震驚。目前,已挖掘出三個傭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

秦始皇的陵葬非常非常華麗,傳說裏面有五湖四海,不過至今考古學家也未能挖掘出來。我們來參觀一下挖掘出來的兵馬俑。

來到一號坑,一號坑是整個軍陣的主體,是三個俑坑中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寬62米,均深爲5米,面積爲14260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那麼大。再看一下兵馬俑,東端排列着全身穿着戰袍的戰士俑210人,其餘每排68人,前後、左右成行,共計204人。仔細觀察,他們的神情、姿態沒有一個是一樣的,真是“千人千面。”給人以威嚴整肅、振奮人心的感覺,而且看細節部分細絲、鞋帶、指甲也調得非常精細。以前的王是用真人陪葬,但後來覺得太殘忍了,於是就換做兵馬俑陪葬。剛出土的兵馬俑,臉是紅撲撲的,頭髮是黑乎乎的,戰甲是綠油油的,鞋子是黑亮亮的,非常好看。不過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呈土色,因爲顏料埋在土裏太久了,一接觸空氣,馬上就氧化了,顏色都掉光了。

可我們依稀能看出當年秦國南征北戰的雄渾氣魄,交戰時不畏強敵捨生忘死的精神品質想到這裏我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接下來來到二號坑,二號坑位於一號坑的東端,它的面積爲600平方米,據推測可出土陶俑陶馬1300餘件,木質戰車81輛。二號坑是由步兵、騎兵、車兵、駕兵共同組成的曲尺形車陣,又可以分爲四個小陣即駕兵陣、車兵陣、縱陣、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地成爲一個大陣,又可以分成四個構成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機動靈活,反映迅速,是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

它雖然沒有那麼壯觀但是卻看起來十分靈敏、精煉,我彷彿看到它們在戰場上橫衝直撞讓敵軍苦不堪言的場面。

來到三號坑,三號坑看起來比一、二號坑小很多。但是三號坑是整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非常的重要的,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秦朝統一天下的偉大成就。

在秦陵西側20米處,還挖掘了兩乘大型彩色銅車馬。按照出土的順序分別被命名爲一、二號銅車馬,兩乘車都是駟馬單轅,一號車叫高車也叫做立車,二號車叫安車也叫轀轀車,兩車的總重量爲4000多斤,都是按真車馬二分子一比例打造的,通體都是青銅製作,配以金銀飾品,再施以彩繪,它們是形體最大,結構最複雜,系架關係最完整的陪葬車馬,被譽爲青銅之冠!

秦始皇陵兵馬俑裏的每一件陶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絕無僅有。它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也被稱爲“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87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爲《世界遺產名錄》,而它的開發和保護依然任重而道遠。

【篇七:北京故宮】

五年級(7)班孫嘉俊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軸線的中心,爲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國家5A級旅遊景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爲“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裏姆林宮和北京故宮)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爲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爲基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佈故宮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年代起進行了大規模故宮嚴格地按照《周禮·考工計》中“前朝後事,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佈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態變化的藝術效果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狀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爲例,屋頂各不相同。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點做以黃色爲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在那個時期,這些琉璃是多麼的難得貴重呀!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后活動,等級制度,權力鬥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宛。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整20年。

北京故宮真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地方呀!它珍藏着各類珠寶,爲古老的人類蓋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篇八:敦煌莫高窟】

五年級(7)班唐文博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近代發現的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

走到它的正前方,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顯眼又宏偉的七層塔樓,從下往上依次變窄,它的左右是一座大山,山上有735個洞窟,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每個洞窟裏都有壁畫,雕塑,或佛像。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飛天

莫高窟不但保存着無數宏偉瑰麗的壁畫,同時也保存着數以千計的優美彩塑。嚴肅慈祥的大佛,勇猛威武的天王,強壯暴烈的力士,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似乎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其中有個高達26米的大佛,是中國佛教巨型造像的代表之一,它一手向上,一手朝下。開始我不懂是什麼意思,講解員說,這是一手遮天,一手蓋地,表示佛的法力無比。另一尊是不同於一般的臥佛“釋迦涅槃”。他長16米,側身躺着,緊閉眼睛,合着嘴脣。那安詳的面容,怡然自得的微笑,還有那似乎是剛剛閉上又隨時會睜開的眼睛,有力地顯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造才能。莫高窟的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都是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誌。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中說,“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

現將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和時代特點概述如下:一、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佛教中把化生到淨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爲“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爲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爲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昇天的神話人物稱爲“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爲飛仙。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爲天仙,亦云飛仙。”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着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爲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着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爲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爲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畫廊,是一座世界稀有的藝術寶庫,這裏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畫,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篇九:神祕的神農架】

五(7)班程詩奕

湖北省西部的神農架,是一個神祕又令人嚮往的位置,但你們知道嗎?神農架之前並不叫做神農架,最開始在《山海經》中被稱作“熊山”,因爲古時候人們沒有什麼吃的,經常吃一些不該吃的東西,但不知道對症下藥,嚴重時還會被毒死,神農氏因爲體恤百姓,便下定決心要嚐遍天下所有的草,然後人們就將他嘗百草的山命名爲“神農架”。

神農架祭壇是人們爲了紀念神龍氏而建的,它很高,在最底端的位置,有一塊大石碑上面刻畫着一幅美麗的畫,在石碑的前面擺着一個個黑色的銅鍋,與祭祀要用的東西,頂端還有一個大大的神農頭,做工精緻,遠看上去,好不威武。

神農架位於林區地處武當山,長江三峽組成的旅遊帶上,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因爲神農架地勢高聳,山嶺重疊,所以至今神農架還有許多的地方沒有被人們發現。神農架雄踞在長江和漢水中間,山峯差不多都在1500米左右,神農架中神農頂爲最高峯,巍峨雄偉,山上煙霧繚繞,給它蓋上一層神祕的面紗,海拔3106。2米,昂首屹立在羣山之上,有“華中第一峯”的美稱,神農架也因此有“華中脊樑”的稱號。

神農架方圓3250平方公里,地形經過百年變化,變得越來越陡峭,經常是懸崖斷壁、山勢陡峭,擡頭都看不到頂,高聳入雲,有一座座絕壁,一道道瀑布,因此它緊緊關緊自己緊自己狹窄的門,好像不願意別人來打擾它。這裏是中國東部平原和西部山區的交界地,也是南方亞熱帶和北方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所以植物十分複雜,也是一個綠色寶庫。

因爲植物種類繁多,成分也非常複雜,地貌非常陡峭,沒有人敢來,因此神農架成了一個天然避難所,許多遠古時期的植物都倖存了下來,成了非常珍貴的活化石,比如香果樹、水青樹、銀杏等,和中國的大熊貓同樣珍貴。

神農架不僅有許多稀有植物,還有很多珍貴藥材。

這些珍貴的藥材,還有各種神奇的名字,但它不僅僅有奇怪的名字,還十分名貴,有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文王一支筆和九陽還死草,還有傳說吃了可以起死回生等十分厲害的作用。怪不得神農氏要來這裏採藥啊!

神農架是綠色寶庫、是藥材倉庫也是神祕的動物王國。

神農架擁有許多我國特有的金絲猴、毛冠鹿、笨重粗小的甘肅鼴、可愛美麗的小麂和灰褐色的羅氏鼢鼠等,同時,也是可愛活潑的金絲猴保護地,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裏的許多動物變成了白色,有巨大的白熊、白金絲猴等,可能是因爲白熊,所以以前的神農架被稱爲“熊山”,山上的動物爲什麼突然變成了白色的謎團至今也未能解開,國家也多此科學人員來神農架考察。

難道它們都老了嗎?爲什麼一直披着雪白的衣服?

是因爲神農架特殊的水土所影響的嗎?但爲什麼這裏卻沒有白人呢?

因爲神農架以前常年處於封閉狀態,所以裏面的人民們有着自己的風土民俗,形成和保存了種種古老淳樸的年俗、婚俗、喪俗、酒俗等民俗。薅草鑼鼓,俗稱“打鬧歌”,就是其風俗活動之一,薅草鑼鼓主要是兩個人敲鼓來爲薅草的人打氣,加油,還要一邊唱山歌,他們的山歌聽起來人聽着雄偉洪亮的山歌就可以更快的完成勞動任務。

自古書記載,古時候的人就發現了長毛怪,神農架的居民也常說見過紅毛怪物,還被嚇了個半死。於是,國家派人進山尋找發現了他的毛髮與糞便,還有一串一串巨大的腳印,但始終沒有找到長毛怪。所以神農架到底有沒有野人呢?更爲難解之謎。

神農架是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更是個綠色寶庫、藥材倉庫和神祕的動物園。神農架有着一個個難解之謎,更讓神農架變得深不可測,它裏面還有許多的謎團未被解開。神農架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與智慧,也留下來了許多遠古時期的植物。

【篇十: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五年級(7)班朱宇恆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共有一、二、三號3個兵馬俑坑。一號坑是一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總面積14260平方米,約有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面積6000平方米,由四個單元組成,四個方陣由戰車、騎兵、弩兵混合編組,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是軍陣的指揮系統,面積524平方米。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1976年,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1979年向國內外公開開放。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簡稱秦兵馬俑、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被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1]兵馬俑屬於古代墓葬雕塑,是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爲基礎,以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麗山園)爲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帝陵及其衆多陪葬坑爲主體,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間。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爲秦始皇陵建築羣的核心。

而被稱爲世界第八奇蹟,是中國的國寶的秦始皇兵馬俑,在六七十年前就出現了,秦陵東的西楊村畔一農民打井,挖掘了好幾天就是不出水,卻挖出了一個瓦人,像真人一樣大小。他憎恨這個怪物,以爲是瓦人在捉弄他,於是把瓦人吊在樹上,砸得粉碎,以消晦氣。在30年代,有個農民在秦陵西耕地時,也發現了一個瓦人頭,繼而又挖到三個跪首瓦人,就丟在一邊,無人過問。解放前夕,焦家村農民又挖出兩個跪首的瓦人,像泥塑的菩薩,信佛的農民特地蓋了一座土地廟供奉。

這批兵馬俑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凝結着我們先祖的汗水。不但再現了秦始皇當年爲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而展現出的軍功和君威,而且爲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了光彩,也給世界藝術史上補充了光輝的一頁。

【篇十一:頤和園】

五(七)班許庸庸

頤和園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博大文化的一部分。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爲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15公里,佔地約290公頃(2。9平方千米),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爲基址,以杭州西湖爲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爲“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5A級旅遊景點。

北京西北郊原有甕山,爲燕山餘脈,山下有湖,稱七裏澧、大泊湖、甕山泊、西湖。金朝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顏亮在此設置金山行宮。元朝定都北京後,爲接濟漕運用水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闢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成爲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爲孝敬其母崇慶皇太后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裏改建爲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

【篇十二:故宮】

馮奧文

中國上下五千年總有一些文物保存的十分好;還有一些地方,故宮,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

故宮,還有一個名字叫作紫禁城,有個這麼好聽的稱呼,還不是因爲它是從古至今保存最好的木質的遺產。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爲中心,佔地面積約有72萬平方米,而建築的面積卻都高達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都有70多座,據說在裏面去看,要整整四天才能看完,驚人的數字,也就引起來了許多遊客的關注了。

故宮的房間有十分的多,大大小小的加起來,都有九千餘間了,我心想,那古時候故宮裏得有多少人啊!故宮,竟有如此高大的稱呼,那也一定少不了美麗的外宮了,裏面的牆壁、地板、甚至細化到每一個牆角,那裏的工匠是往往少不了哩。牆壁上的畫,地板上的紋格都顯得有如此的高貴,果然,皇上住的位置都是如此的別緻、富麗堂皇的啊!

故宮既然是皇帝皇后住的位置,那是十分大的啊,光是房屋的佔地面積都可高達72萬平方米,還要加上那些綠植,那加起來不得有幾百萬平方啊!真是個驚人的數字,而且聽說光逛就要花費整整4天,而且是不吃不喝,這得有多大啊!

古代的建築裏是永遠少不了綠植的陪伴了,草木依依,綠樹紅牆,才襯托得了皇帝的高貴了。還有內廷,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就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了。如果你在那吸一口氣,你就會感受到空氣的清新。

光聽介紹都感到身臨其境,那猶如仙境般美景的地方,感覺十分的清秀,我更想去感受一下皇帝住的位置,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啊!

【篇十三:世界文化遺產——長城】

五年級(7)班李濟恆

長城是中華民族攀登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徵。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蹟之一它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綿延起伏於中國遼闊的土地上。東西相距長達5000多公里,因此被稱之爲萬里長城,也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見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國第一名勝和中國旅遊點的代表,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自燕國開始修長城起,長城己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今天見到的是明長城,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修建如此巨大自程,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土牆,而是整齊的條石和結實的青磚砌築的。有人計算,如果把明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築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圍牆,可以繞地球一週。

八達嶺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長城的高峯,海拔1000多米,是旅遊勝地之一。長城城牆高平均7。8米,頂寬7。8米,可以五馬並騎,十列並行。訪問中國的旅遊者,莫不想前往登臨,一睹長城的雄姿。遊覽長城,公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區的八達嶺。

萬里長城的居庸關雄扼八達嶺的山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爲了互相防禦,各在形勢險要的地修築長城。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56年,“楚國方城以爲城",這是關於長城的最早的記載。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爲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公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的北邊長城予以修繕,連貫起來。故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北傍陰山,東至遼東,這就是俗稱的“萬里長城",至今還有遺蹟殘存。此後漢、北魏、北齊、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築過長城。明代爲了防禦異族的侵擾,前後修築長城達18次,課文中講的這段長城就是明代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公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爲了防禦鄰近諸侯的侵襲,各諸侯國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後築起了一段段防衛牆。與此同時,燕、趙、秦三個諸侯國的北方,又與少數民族中以遊牧爲主的匈奴族爲鄰,爲了防禦匈奴奴隸主的騷擾,三國各自都在他們的弱方修築了長城。到了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成了現在萬里長城的基礎。後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中國目前一共有32個被聯合國公認的文化遺產,分別爲,文物類,建築類,遺址類,其中就有歷史悠久的萬里長城。長城是一個接一個的朝代不斷修建的結果,是我們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因此我生在這個偉大的民族而充滿自豪!

【篇十四:令人驕傲的長城】

五年級(7)班劉宜宸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爲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域關。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家文物局2012年宣佈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爲21196。18千米,分於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等15個省區,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施,就像一條黃金巨龍,盤臥在中國各地。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峽西西安),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地。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爲七點八米,有些地段高達十四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六點五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五點八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

這裏還有一個傳說。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衆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設備,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裏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裏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着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我國古代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爲它貢獻了多少智慧,流盡了多少血汗,才使它成爲世界一大奇蹟!

【篇十五:北京故宮】

五年級(7)班宋軒宇

故宮,是每一箇中國人都認識的一個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結構羣,建於公元1406年,歷時14年纔算完工,共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

從遠處望去,整個故宮排成了一個“工”字形,後面的建築最多,排成了一個“口”字形,中間圍着一片白色的空地。中間的大道上,只有兩個宮殿,雖然少,但用處可大呢!那是迎接藩王公的宮殿,皇帝每次舉行大典和在大典前休息的地方。人多的時候,整個的望去,就像許多隻螞蟻團在一起。

故宮都是以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所有的宮殿由一條南北中軸線排列,十分壯觀,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爲壯觀。故宮凸顯着中國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走進故宮,裏面的文化展品多達100多萬件,佔文物的六分之一,其中有名的文物居多,向前走到頭,就是皇帝和皇后生活的地方了,稱爲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爲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

有書畫的書齋,美麗多彩的花園,皇帝平日辦公的宮殿……各式各樣的宮殿,都圍繞着一個主題:祥和的生活,這體現出了匠師們的設計用心。

在故宮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三個宮殿了,金鑾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一個建築,坐在裏面,金晃晃的屋頂使人感覺自己就身處在金子做的宮廷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之前休息與演習的地方。而保和殿則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有人會問,爲什麼故宮是非文化遺產中的一員呢?

因爲,從1416年至今,故宮經歷過了無數次的火燒和攻打,我們始終都把這宏偉的建築翻修如新,都完美地展現它獨特風味,我想,那故宮中的一磚一瓦、一門一窗,不是別的什麼,而是我們中國人一顆顆堅定和智慧的心建成的。總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宮殿900多間,這無疑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而面對大火和人爲的破壞與摧毀,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它的修復。難道這還不足以表明故宮的宏偉了嗎?

故宮真是一座值得文化傳承的宏偉宮殿羣。

【篇十六:雄偉瑰麗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南枕氣勢雄偉的祁連山,西接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東峙峯巖突兀的三危山。位於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交匯點。在這其中貯藏着中國文化的結晶。

據莫高窟的碑文記載,公元366年,有位叫樂尊的僧人云游到鳴沙山東麓腳下,忽然間他看見山頂上金光萬道,彷彿有千萬尊佛在金光中閃爍,樂尊被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動了,他認爲這就是佛光顯現。於是樂尊頂禮膜拜,決心在這裏拜佛修行,便請來工匠,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人們都來這裏捐資開窟,從4世紀至14世紀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經久不衰。

莫高窟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分佈於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佈1~4層不等。分爲南、北兩區,其中南區是禮佛活動的場所,各個朝代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多身,壁畫4。5萬多平方米,唐宋時代木構窟檐五座,還有民國初重修的作爲莫高窟標誌的九層樓。蓮花柱石和舍利塔20餘座,鋪地花磚2萬多塊。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臺樓閣等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是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和歷史變遷的藝術再現,雄偉瑰麗。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蹟、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豔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是主要的主題之一。她們長長的飄帶像一縷縷絲滑的風兒隨着飛天有些圓潤的身子流暢地飄動。她們有的手挽花籃,輕輕地把籃中的花兒撫到手中拋撒到空中;有的倒掛着身子,手長長地伸向地面,彷彿要降臨人間遊玩;有的懸浮在空中,單腳站立,微閉着眼睛,吹出陣陣蕭音。雲霧繚繞中,她們衣帶飄揚,俯瞰衆生萬象;仙樂飄緲中,她們舞姿妖嬈,笑對人生百態。

莫高窟的壁畫是中華民族發達文明的象徵。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光輝篇章,爲中國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貴的形象史料。

【篇十七:秦始皇陵】

五(7)班詹欣蕊

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着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線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個各式宮殿,陳列着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着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王位時的秦王政元年,陵園營建工程就隨之開始。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爲三個施工階段,初期階段是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模和基本格局。中期階段爲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35年,歷時9年,爲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最多72萬囚徒來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最後階段則是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三年多。這一階段主要是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任務。在這一階段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水附近,秦帝國危在旦夕時,此時已攉身少府令的章邯建議:“盜已至,衆彊,今發近縣不即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當即准奏,命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起義軍,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聽說,至今爲止,還未有一個人敢去挖掘秦始皇陵。專家告訴我們的原因是,因爲我們現在的科技還不夠發達,不能很好的保護好挖掘出來的文物,例如秦兵馬俑,它剛出土時,其實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而是彩色的;第二個原因則是,傳說秦始皇陵裏設有很多機關,如果盲目挖掘,會導致丟失性命。因此至今爲止,沒有一個人去挖掘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令中國人驕傲的世界文化遺產,它凝結着我們祖先的汗水和智慧,他值得我們永遠傳承下去!

【篇十八:敦煌莫高窟】

五年級(7)班鄒貝成

莫高窟是偉大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敦煌。它建於十六國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到現在已經大約過了1700年。經過近2000年的風沙,窟內的塑像壁畫早已看不清原來的相貌。

在這個承載了千年歷史石窟羣中,“九層樓”是敦煌石窟的標誌性建築,因其共有九層而得名。一尊高約35。5米的大佛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延載二年(公元695年),禪師靈隱共居士陰祖等造北大像,高一百四十尺。”它住在那高大的九層塔中,髮髻漫卷,悠然自得。右手上揚,意思是拔除衆生的痛苦;左手平伸,意思是滿足衆生的願望。眉間一點硃砂痣,眼眸平和,灰色的皮膚用金粉包裹盡顯雍容華貴。衣服垂直下落,線條分明,層層布料的曲線雖僵硬卻逼真,佛祖包容世間萬物的心境頓時呈現在古老的線條中。大佛體形飽滿圓潤,氣度莊重神聖,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後,將帶來一個極爲祥和、富裕的美妙世界。

芸芸衆生自窟底擡頭仰望,在崇高莊嚴的宗教氛圍中,更覺佛的至高無上和無盡含藏。

第257窟中,忠誠的護衛守護着佛像。佛像坐在一個半鈴鐺狀的小房間內,頭上的龍雕圍着色彩斑斕的花紋,栩栩如生,正要向遼闊的天空騰飛般。房間內壁畫着衆人祈福的景象,每個小人神態各異,衣物色彩也互不相同,依稀可以看出是各地虔誠的高僧。窟內的牆壁上畫着數不盡的小人,它們都盤腿坐下,手臂放在腿上,表情嚴肅,好像正在舉行什麼儀式。門旁牆壁上的人,神態或誇張,或矜持,每個人彷彿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

在遙遠的唐朝,第148窟建成了。窟中一尊側躺的大佛,它面型豐滿,眼睛微眯,一副享受的樣子。皮膚被歲月鑄成了古銅色,左手放於右腿之上,一副安然入睡之態。衣服的大紅色早已斑駁不堪,但衣服紋路柔軟,似乎能隨身體起伏而變化。它的身上站着許多小人,它們雙手合十,斜穿寬袖大袍,神情不一。這個窟是由唐代敦煌世家大族李大賓之家所建,於盛唐大曆十一年開鑿。然而這千年之後,佛像卻依然安眠於此。

莫高窟文化至今已經傳了1700年,它給了我們無比的震撼。它凝結着老祖宗千年來的汗水與智慧,它令每一個華夏人民爲之驕傲,自豪!

【篇十九:萬里長城】

五年級(7)班付美萱

萬里長城,它約長21196。18千米,相當於20多個武漢長江大橋那麼長,但每年還是會有很多遊客前去觀賞。雖然過程十分辛苦、漫長,可這裏的歷史實在是耐人回味、讓人感慨衆多。

踏入萬里長城的階梯,感覺身處於一種壯觀的境界中。黃褐色的磚塊,整齊的排列着,陽光下,它們就像在微微泛着金光一樣,一直延伸至遠方。它如一條金黃色的巨龍盤臥在一座座青綠色的大山上,蜿蜒起伏。

天空湛藍湛藍的,像是純淨的湖水,而又像是多混入了一絲純藍色的顏料,偶爾天上會飄來幾朵輕柔、潔白的雲,卻只留下好幾處藍色的缺口。萬里長城旁,有着不可計數的綠色大樹,它們就自然而然地連成了一片綠色的原野,而萬里長城就嵌於這片原野的正中央,它們也就成爲萬里長城中一片密不可分的景色了。

每走過一段路段,就會有一座正方形或長方形的敵樓,每個敵樓基本都有2層,上層設有箭窗,並置有燃放煙火的信號設施,而下層有劵門、樓梯,可以讓士兵們暫時休息和存放武器。敵樓的樣式有很多,而許多敵樓因年久失修被風化、損壞,現如今已經將部分敵樓修復完整,變得十分精緻、好看,而那些尚未修復的敵樓,卻讓人有壯觀的感嘆。

黃褐色磚塊一塊一塊,壘成了腳下的這長長的走道和兩側的高高的牆璧,走道十分的結實、緊湊,牆壁上是凹凸狀的,十分有規律。走在這樣的走道上,感覺人就像走在一片金色的地毯上,被這團金色網牢了。

漫長而細緻的走道,清澈湛藍的天空,碧綠高聳的山羣,殘缺但壯觀的敵樓,它們繪構了一幅宏偉、古老、神祕的畫卷。萬里長城那悠久的歷史,也更令人感慨衆多。

萬里長城是全世界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地修築了2000多年,自秦始皇之後約十多個朝代都在修建萬里長城,而且工程巨大,不知過程中累倒了多少人。

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從前有個女人叫孟姜女,她的丈夫被秦始皇派去修建萬里長城,她十分擔心丈夫,有一天,她忽然打聽到她的丈夫勞累過度而死了。她特別傷心,跑到萬里長城上跪着哭泣,哭着哭着,竟然將萬里長城給哭垮了。這個故事中,我更加體會到了當時建萬里長城時的艱難,與老百姓所承受的苦難。

在萬里長城修建完成之後,這裏就是戰場。許多次激烈戰爭就在此發生,它爲士兵們提供了更好的打仗環境,有利於攻擊、防守。萬里長城,也就能稱爲我們的一堵屏障,它是多麼威嚴!

萬里長城,既壯觀又漂亮,它也凝結了無數人民的汗水與智慧,在整個世界的文化史上創造了頗有成就的奇蹟。

【篇二十:中國的故宮】

29羅梓語

在那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爲中軸線,坐北朝南的皇家——故宮,體現出來的是那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是北京城,這城城包圍,更是顯現出那時北京城的森嚴的等級制度。

故宮始建於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令仿照南京皇營建北京殿。1420年竣工,隨後更是經歷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現有980餘坐,有屋9999間半房,外有50多米寬的護城河。

而故宮,是一個由藝術組成的“城市”。高低錯落,那一堵堵高高的因經歷幾百年以退爲暗紅色的城牆,它宮殿的外形相對來說有些粗狂,有些筆直,除了屋頂的瓦磚,略微的柔美傾斜,整體看來就“大”一個字在腦海中浮現,它就像一個大概的立體圖形。可它卻又精緻到機點,屋檐上的十二隻守護故宮的動物,各個雕刻的栩栩如生,而這每個屋檐上有幾個動物,更是代表着後宮嬪妃的位分與權勢;不止屋檐,窗戶的木頭上更是刻着細細的線條,看着就嬌嬌軟軟,柔和的線條組成一幅幅截下來的畫面,有花朵,有關於人的,有動物的……數都數不過來,椅背,椅腳,桌面,桌腳都有。外觀的故宮就像粗狂又細心的大漢子。

也正是因爲這樣細緻的故宮,斑斕多彩的文物自然少不了。

中國的陶瓷,中國的絲綢,不由的我想起了跟故宮有關的“絲綢之路”,文物擺滿故宮,故宮還不夠放,到底有多少呢?誰都不清楚,但每一個古文物都是藝術珍寶,陶瓷的花紋演變,石鼓上的文字,鐘錶的變化……可沒有一個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凝結而成的。

所以在1925年的10月10日,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們前舉行了盛大的典禮,爲了保護這些文物而成立。

1933年至1949年間,因日本侵犯,故宮文物南遷,經歷17年的軸轉,一路的坎坷,顛簸,跌宕,“故宮人”們一無反顧的護送文物,遭遇多次轟炸、攔截,加上百姓們的配合,才得以護送成功,所以現在看到的故宮博物院,是老故宮人們的守護和生命換來的。

而那故宮博物院早以是中國人的驕傲,那些精緻的宮殿,那些精美絕倫的文物又何嘗不是那一雙雙巧手做出來的,如今的故宮人,讓故宮更好更美,修繕、還原宮殿,讓我們去時看到一片光鮮亮麗,輝煌的故宮,裏面的一切都是人的智慧而鑄成。

故宮很美,還有許多細節的小祕密,但故宮永遠屬於中國,屬於中國人,是中國人的驕傲,這般驕傲的地方,你不想來看看嗎?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wunianji/769397.html

  • 標籤: 作文 文化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參閱》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參閱》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