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五年級作文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

 作者: | 閱讀: 7.19W 次

篇一: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

端午糉子

帥雨欣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糉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這是奶奶小時候教給我的歌謠。

端午,最憶故鄉糉香陣陣,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混着棕葉和糯米的香甜,原本寂靜的晚上,此刻酒杯相碰。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就是“糉子節”。在兩千多年以前的農曆五月初五,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匆匆寫下絕筆《懷沙》便抱石投江,他就是屈原;人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

千年過去,吃糉子便以成爲祭祀屈原的一種方式。

糉子是用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當然,糉子有南北之分,形狀各異。但都非常的香甜可口。

奶奶的手經了滄桑歲月的磨礪,早已如砂岩般粗糙,只有拿起糉葉時,才稍多了些敏捷。卷好糉葉,白花花的糯米從手裏漏入糉葉,將已浸泡得色如翡翠的糉葉灌成胖鼓鼓的錐形,綠素相映。酒紅色的棗子,從冷水中撈出,彷彿一碗胭脂,和那枸杞一起勻稱地嵌入糯米里。接着,奶奶拿起筷子,蘸點蛋液,再往糉子上一滾,便在糉米上塗上了一層琥珀。糉葉一裹,再紮上幾根深綠色的細麻繩,有清香便都鎖在了這玲瓏小巧糉子裏……

清水煮沸,將這錐形的糉子放進鍋裏,不斷翻騰,糉葉的清新,糉餡的米香、棗香環繞着肉香,直鑽你心裏去,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這糉子更給端午節平添了一些色彩。

篇二: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雨中糉

蔣徐亞飛

十三號上午的雨如絲般從天落下,當時的風把一股蒸糯米的香吹到我鼻中,向遠處看,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守在一架標有“糉子”圖案的紅色小車邊。正好口袋裏有十幾元錢,於是我準備去買幾個嚐嚐。

走進時,一個鐵皮蒸籠在車尾出現,上面沾滿了點點水珠,層與層之間飄出輕柔的氣,在車的兩邊護欄上變成水。中午男子見有客人來了,便掀開最上一層蒸籠,一瞬間,被壓抑很久的水蒸氣前推後擠,一下涌出了蒸籠,在空中翻轉如浪。下方,一圈圈糉子圍在一起,外兩圈繫着白線,內兩圈纏着紅線,襯着綠色的“皮”,顯得簡約而美麗,霧把它們籠在模糊之中,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如荷花般只可遠觀。

“老闆,來一個甜糉。”遞過四塊錢後,一隻裝入塑料袋纏着白線的糉子被我拎在手裏。回到家,我把糉子倒在盤中,用剪刀剪開白線,墨綠色的葉子緩緩打開,露出一絲白色的內部。慢慢把竹葉脫去,一座白色如三角錐形雪山般的甜糉“屹立”在餐盤之上,潔白的糯米是山的主體,上面覆蓋着如雪的“白砂糖”,頂部飄着白氣,底部流出少許糖水,中間零星點綴着紅色的枸杞,像出自抽象大師的手,相得益彰。剛纔被剝去的竹葉上已結起微小的糖霜。清香的葉子味隱藏在濃厚的米香中,甜香遊在它們之間,如滴入清水中的墨在空氣中綻開。

輕輕咬去頂尖,白砂糖的顆粒感在“咔咔”脆響中體現,糯米的柔軟在牙上顯現,多嚼幾口,淳淳的米香便留了出來,吞下後,便又想再吃一口。這一口,枸杞也進入口中。酸味混着甜味,刺激着味蕾與唾液,好讓更多的米甜味流出。再吃一口,一塊帶有細沙感的東西碰到舌頭。朝糉子一看,原來是一半棗。它夾在糯米中,讓嚼感更加豐富。棗甜配合糖甜應襯糯米香,三下咀嚼後,棗便化成小顆粒,粘在糯米上,使其不再那麼粘牙,同時讓口感更加絲滑。最後一口,伴着竹葉的清香,在口中久久迴盪,意猶未盡,令人再想嘗一口。

吃完後,盤子上還剩一小粒米與少許白砂糖,一股淡淡的甜味從盤上飄來,不像熱巧克力那樣濃厚,口齒間只留下淡淡的清香。

篇三: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婆婆味的糉子

楊唯真

窗外是霧朦朦的天空淅淅瀝瀝的下着小雨。屋裏是冒着白色的蒸汽,熱氣騰騰的爐竈。鍋中的水咕嚕咕嚕的上下翻騰着,因放了糉子,鍋裏的水被染成了帶了點青的暗黃色。獨屬於糉葉的清香飄進客廳,仔細一聞,裏面還夾雜了一點濃厚的肉香。電視里正播放着某地賽龍舟的視頻。河岸邊羣衆們的吶喊聲,有節奏的鼓點聲,充滿力量的號子聲從電視裏傳來,彷彿也將我帶到了岸邊,也在觀看着令人熱血沸騰的龍舟賽。

“糉子好啦!”爸爸端着三個煮好的糉子從廚房裏走了出來。我快步跑上前拿起一個一個糉子就開始剝,卻被燙的驚叫了一聲,險些把糉子摔在地上。我一邊呼呼地吹着氣,一邊解開了裹在糉子表面的棉線,打開深綠色的糉葉,露出了裏面琥珀色的糯米和糖色的肉塊。用筷子夾起一塊,還拉出了黃色的細絲。遠聞是糉葉的清香,要到嘴巴里時肉香會越來越濃郁,像是有人用了一把無形的小鉤子,鉤住了你的鼻子,牽着你向香味的源頭引,是那麼的誘人。入口,糯米軟糯的口感令人驚喜。咬一口,吃到肉了!草本植物的清香混合着糯米的香甜還夾雜着誘人的肉味,奇妙的味道充滿了口腔,恨不得整個人都爲之神魂顛倒。不過,好像還少了點什麼?

是什麼呢?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婆婆都會早早地出門買糯米,紅豆和麻椒。然後回家淘米,再用淘米書把玉米葉給清洗乾淨。原來灰撲撲的葉子在清洗後變得綠油油的。再依次倒入適量糯米,紅豆,麻椒等各種調味料後,糉子餡就做好了。這時候我會搬個小板凳坐在婆婆身邊,給婆婆遞糉葉。隨後就如着了迷一般地看着婆婆的手指靈活翻飛,做好了一個又一個糉子。只見婆婆手外腕一扭,手指一動,轉眼間糉葉就被轉成了一個倒三角錐形,再在三角錐形裏塞滿拌好的糉子餡,婆婆的手又將糉葉折了幾折,繞了幾圈線,糉子就做好了。小時候覺得婆婆好厲害,就像會魔法一樣,感覺婆婆只是手指動了幾動,糉子就做好了,可我自己卻怎麼也學不會。婆婆還會給我講她小時候看大人包糉子的故事,我一邊聽着一邊看着婆婆手指間的動作……今年婆婆搬到小姨家去住了,所以我沒吃到婆婆包的糉子。

我知道少了什麼了:

少了婆婆的味道。

篇四: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

稅秋陽

今年的端午節似乎與去年沒什麼不同。

外面下起了小雨,滴滴答答。這是在端午的前一天,早上,奶奶在桌上放了很多東西,準備包糉子。

以往的端午節,奶奶也像如此,總是起個大早,便開始包糉子。當然,包糉子這樣好玩的事情,當然少不了我。

我在旁邊靜靜看着奶奶包糉子。奶奶先把糉葉拿一片在手裏,然後雙手握住糉葉中部,向裏邊一裹,裹成了一個小圓錐形。旋轉180度對着自己。然後奶奶把這個“小圓錐”放在右手上,捏緊交叉的地方,用小勺舀了一勺糯米放在果好的糉葉裏,又放了一小塊肉。最後奶奶把兩邊的葉子往裏壓。然後又在把糉子移到左手裏。拿出線把糉子纏了起來,再打上一個結,糉子便包好了。

我學着奶奶的包法,勉勉強強包了幾個叫耐看的糉子。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蒸爐裏蒸了,沒過多長時間,糉子蒸好了。老遠都能聞到香味。

揭開鍋蓋,熱氣撲面而來,隨即一股清香鑽入鼻中。

我捏住捆糉子的線,將糉子慢慢提起來。糉子在我手中滾了一小圈,燙的我直跳,我吹了一會兒,糉子總算是涼了下來。

我把線剪開,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我再次吹了幾下,慌忙咬了一口糉子。滿嘴肉香,糯米鹹鹹的,軟軟的,我來不及仔細品嚐,便再咬下一大口。呀!咬到了肉,我細細嚼了好幾下,才嚥下去。

吃完糉子後仍有香味留在口中。

糉香總會如期飄蕩在端午這一天,祖祖輩輩懷念祭奠。

吃不完的糉子,道不完的情,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前。輕輕剝開糉葉,話着家常,吃着糉子……

篇五: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甜糉與鹹糉

謝欣言

端午近了,“南北之爭”如火如荼,無非就是個糉子,卻顯得有些不可開交起來。

都說南方人嗜甜,北方人愛鹹,一到端午就反了過來,大多數南方人吃不慣甜糉,許多北方人倒也嫌棄起鹹糉。甚至在網上爭論起來。

身爲一個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二者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鹹糉的。

往年,端午的清晨,外公總是早早將糉子煮好,冷卻一會兒又開着小火保溫,時效不長,最好早點解決。

是被滿屋糉香薰醒的。

走到竈前,舀起鹹糉入碗,溫度適宜,走到茶几前坐下,搓搓手,小心翼翼剝開糉葉吧線圈圈纏繞收好,粒粒飽滿的糯米,散發着誘人的淡黃光澤,晨光下光彩流轉,蒸汽升騰……咬一口,糯米的軟糯,肉塊的鮮嫩,在口中交融……油而不膩的口感,脣齒留香,口口精華……一個人,一碗鹹糉,美好的清晨就此開始。

鹹變甜,那可就截然不同。

姨父是煙臺人,吃不慣鹹糉,每年端午也總有幾個甜糉混在衆多鹹糉中,對於我這種不喜甜糉,又區分不出來的人,簡直就是災難。剝開就要吃完,這是規矩。

印象深的便是,紅豆糉子,白糉子,紅棗糉子。

吃鹹糉時,咬到硬硬的東西,是驚喜,肉啊;吃甜糉時,軟軟的糯米里面摻了硬紅豆,叫絕望。讓我吃紅豆糉子,還不如吃白糉蘸白糖。紅棗糉子更不用說了,糯米本來就粘而軟了,中間在加個煮爛的紅棗……那膩味,一整天都不好了。

當然,僅限個人。曾有幸欣賞姨父吃鹹糉那表情是個豐富多彩。不過,在那以後,就再也沒見過了。

姨父挑糉子準,沒挑到過鹹的。悄悄問他,卻答“北方人的直覺”。好一個“直覺”……

甜糉與鹹糉,冤冤相報何時了?

其實甜糉與鹹糉,象徵不同,意義也不同。

甜糉甜,不是加糖,而是加棗。有早生貴子之意,而“糉”又諧音“宗”,表傳宗接代,人們都吃甜糉,甜糉名氣也大了起來。

而鹹糉呢!據說是戰亂時期,端午也要包糉,不過條件不許,能包起糉子已是大幸,還加什麼配料。百姓太苦,淚溼了糉,糉也就鹹了,慢慢發展成了現在的肉糉。

甜糉與鹹糉,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這樣多個變量的情況,比較、爭論顯然無謂。

我是地道南方人,也許是吃慣鹹糉,雖說平時也嗜甜,但北方的甜糉大概是沒悟到甜的真諦,從小到大對甜沒什麼抗拒力的我,寧可不吃。

當然南方人的鹹糉,也可能只是以爲是領略到了鹹的真諦。

甜與鹹,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罷了,安靜品即可,何須分個高下。

篇六: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小記

唐思遠

端午節,冒着白霧的蒸籠中,放着幾個糉子。

我站在一旁,看着白霧升騰,或飄散,或凝聚,如同散亂的糉米,被填入糉葉中,定了形。我聞着糉子的香味,揣測它的味道。

不出幾分鐘,糉子熟了。我揭開籠蓋,白霧飄散,露出了深綠色的糉子,被淡淡的仙氣繚繞。糉子如同被五花大綁的螃蟹,躺在籠中,掙扎着想要離開。

我夾起一隻糉子,放入盤中。糉葉是奶奶親手摘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綠葉上,滾落幾滴晶瑩的水珠。拆開麻線,糉葉便迫不及待的綻開,伸展,露出裏面白嫩的棕米。棕黃色的肉汁從糉米中流出,讓人垂涎欲滴。輕輕咬上一口,糉米香甜潤口,帶有一些粘性,有時會粘在牙齒上,留下淡淡餘香。汁水從糉米中擠壓而出,米香、肉香,甚至還帶有些花椒的麻香,混合在嘴中。那感覺真是奇妙,分明只是糉子的味道,又在其中嚐到了廣東的甜,四川的麻,新疆的肉香,海南的清新。古代的中國人民,將各個地方的特色融爲一體,便創造了“糉子”這一美食。

再向裏咬一口,濃郁的肉香撲鼻而來。肥肉,甜而不膩,瘦肉醇香可口。棕紅色的肉鑲嵌在白生生的米中,便是東方天邊升起的一輪紅日。

正吃着糉子,窗外卻下起了小雨。雨絲很細,如刺繡的線,細膩而輕柔地落下,奏出輕巧的樂聲。天色淡黃,就像染上了肉汁的糉米一樣。時間,環繞在身旁,帶我回到過去。屈原投江的那天,是否也下着這樣的雨呢?吃着糉子的唐朝人、宋朝人,是否也在看着窗外的雨呢?我不知道。或許,在天上,屈原也在吃着神仙包的糉子吧。

吃完糉子,香味仍殘留在嘴中。我看着窗外的雨,似乎想從雨的歷史中,找出過去的痕跡。其他人正在做什麼呢?蒙古人或許正吃着奶皮糉,浙江人,應該吃着燒肉糉吧。

窗外,雨中,人們打着雨傘,手中提着一串艾葉。

我拿着一隻糉子,走出了門。

篇七: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端午的糉子

鍾嘉彧

過去的端午,總是伴隨着許多精彩紛呈的活動。聽老人們的講述,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家門前懸掛菖蒲、艾蒿,以求辟邪、求福;釀雄黃酒,大人們喝,孩子們抹,在屋子裏淋灑,爲的是五毒不侵;纏五色線,掛香包、抓鴨子,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吃糉子、賽龍舟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二是積極面對生活。

不過,現在的端午,由快節奏生活的影響,許多傳統習俗正在逐漸被淡化:掛艾草,可現在人們住在擁擠的公寓中,就算掛了,也少番韻味;賽龍舟,離我們的生活太遠。思來想去,貌似我唯一關心的就是端午節的飲食習俗。

在糉子、鹹蛋、莧菜三大美食中,我對糉子情有獨鍾。

糉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爲被誣陷,含恨含淚,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入汩羅江自殺;沿江的漁民們聽說了,都去救他,但屈原最後連遺體也沒有找到,人們便用竹筒子盛滿米,撒入江中,以寄哀思。後來,這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於是人們便將這天稱爲“端午節”,而盛滿米飯的竹筒就是“糉子”。

糉子在古代稱“角黍”。顧名思義,用箬葉折成角錐狀,往裏面裝滿黍米,就是糉子的雛形。經過時代的變遷,糉子在廣闊的中國版圖上走南闖北,各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並衍生出一系列具代表性的風味糉子:廣東的梘水糉,安徽的豆沙糉,陝西的蜜蜂涼糉,福建的燒肉糉,內蒙古的奶皮子糉等等。

感謝現代便利的交通運輸,也得益於各地之間的文化交流,所有特色糉子都可以在各個省份之間來往穿梭,我也可以對它們一一進行品鑑。和14億中國人一樣,我也粗略地將糉子分爲“甜派”和“鹹派”。我認爲“甜派”的傑出代表是來自安徽的豆沙糉,“鹹派”則是來自福建的燒肉糉。

取這兩個糉子,盛一鍋水,點火。水由安靜逐漸變得好動起來,翻滾着,咕嚕冒泡,升起陣陣水氣:水開了。這時兩個糉子放入,看着他們在滾水中向下翻轉,左右滾動,還挺有趣,像小小扁舟在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一刻鐘後,糉子可以食用了,將糉子撈出,我驚奇的發現,煮了兩個糉子,水卻幾乎沒變色,我顧不得燙手,將其中一個糉子的糉線拆掉,剝開碧綠的箬葉,立刻就有一個潔白如玉的小角露了出來,原來所有的香氣與味道,都被這箬葉層層包裹,不斷在水的衝擊下打亂、重組,再昇華,又獲得了箬葉的清香;儘管只有糯米和紅豆兩種材料,糉子卻爲我們提供了三種色彩:糯米純潔無暇的白,紅豆鮮豔亮麗的紅,豆沙溫和輕柔的紫;一口咬下去,滿口濃郁的豆香與甜蜜,糯米也是甜的,但是卻浸潤了箬葉的清香,甜而不膩;燒肉糉則完全不同,肉滲出的湯汁被箬葉包裹,一滴不少,燒肉與糯米相中和,紅亮與潔白,彷彿在你的舌尖跳起了華爾茲,妙不可言。

“甜派”與“鹹派”究竟誰更好吃,我也說不清,但是畢竟我是四川人,還是四川自貢人,不得不提一嘴“辣派”。“辣派”的代表:臘肉糉,絕對是辣中之王。但是離奇的是,四川本地的糉子大多偏甜,而所有重油重辣的辣糉子幾乎都來自外省,儘管標明是“四川特產”。

最近還聽到一種說法:有的糉子是長條或長方形的,實際上是不合理的,因爲只有三角錐形的糉子在江中不易被沖走,這也就是民族情懷的體現。

篇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又見端午

曾一恬

小區很多人家的大門的門把上都掛着物業送的新鮮艾葉,手機接送着各個軟件發的“端午安康,快進入領福利”的信息,微信裏也有朋友們發的“五色神艾草香,你我共度端午”的祝願語,家裏可更是不一樣!

大人們都在忙着準備豐盛的午餐。刀與砧板咚咚的撞擊着,水蒸氣衝出氣閥,呲呲地響着。廚房裏不時飄出縷縷饞人的香,夾帶着清新的糉葉,刺激着飢餓的胃。門被咚咚的敲響,是親戚們來了。按家鄉的習俗,長輩們會給小朋友一個紅色的雞蛋。我得到紅蛋後,便把蛋放入專門的網袋,一個都捨不得吃,還帶着網袋去廚房給父母炫耀一番。媽媽一邊嫌我幼稚,一邊說我礙事,將我推出了廚房,索性我便呆在外面,與親戚們說閒話……

“吃飯啦,來來來,大家都搞快點啊!”飯菜陸續被擺上了桌,菜都遵循着“五紅五黃”的習俗:茄子,胡蘿蔔,大蝦,西紅柿和莧菜便是“五紅”,黃瓜,黃魚,鴨蛋,雄黃酒和黃鱔便是“五黃”。在所有菜的中央放着裝着糉子的蒸屜,還飄着熱煙呢。

家裏還有個傳統的遊戲。在吃糉子時,誰拿到第一個糉子裏有鹹蛋黃,那好運就會伴着他。奶奶一般只會包2到3個鹹蛋黃餡兒的,但玩這遊戲也是講究方法的,葉子泛黃一點的就是鹹蛋黃餡兒的,這是我屢戰屢敗和外公悄悄告訴我的。

將糉子的一端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糉子便聽話的從細線裏脫出,小心的剝去糉葉,露出中間白玉般的糯米,讓人不忍下口,卻又被那略帶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禁不住誘惑,輕咬下一口。

清、香、滑、甜、難以名狀的爽快之感,有些輕微的粘牙,停留於脣齒間的鮮香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窗外,雨淅淅瀝瀝的下着;屋內,是少有的充實與溫馨。

篇九: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關於端午節

劉馨遙

中國有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其中,對學生黨而言,最特殊的便是端午節。

高考,在端午節前;中考,在端午節後;期末考試也離它不遠。比如今年,連英語四六級考試都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本該好好享受這假期,學生黨卻終究是逃不出命運的魔爪。

其實我有一個問題: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偉人不計其數,爲何單單紀念屈原?爲什麼不能多紀念些偉人?託他們的福我們還可以多放幾次假,這大恩大德絕對永記心間,一生難忘……

上網查了查資料,結果卻是出我意料: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日子。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盡,後來人們亦稱端午節作爲屈原的紀念日,除此之外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不是吧……”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自己人生觀倒塌了,畢竟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爲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而“量身定製”的……而近代的史學家還不斷指出了這一說法的錯誤,因爲早在屈原以前,端午節已經存在。綜覽漢魏文獻資料可發現,漢王朝四百餘年的歷史充滿浪漫、激情,保留了南楚的文化,而被譽滿天下的屈原在漢魏前期的端午節卻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記載。

那麼,端午節到底有何而來?古老節日向來是傳承古老文化的載體,古老節日的由來與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相關。上古時代人們定天之象,法地之儀,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和位置,將黃道和赤道附近分爲“二十八星宿”,在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行星象,即蒼龍七宿。它的出沒週期與一年四時週期相一致,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高懸於正南中天,處在“正中”之位,喻事物處最盛狀態,乃大吉大利之天象。而“端”字本義爲“正”,“午”爲“中”,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取名字的能力,當然這也積澱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端午節怎能少了吃糉子?輕輕剝開它“綠色外衣”,露出了裏面的糯米,接着,我像挖寶藏似的,一會兒吃到塊肉,一會兒是豌豆,一會兒是我不喜歡的蛋黃……一連吃了兩三個以後,我才終於放下了筷子,意猶未盡的感嘆道:“太爽了……”

現如今,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划龍舟甚至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節已經不僅僅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了,它還記錄着中華兒女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篇十: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我和糉子

羊若涵

我已經十四歲了,要說過端午節,也應該過了十四個了。

端午節嘛,就是看賽龍舟、吃糉子。說來慚愧,這些活動我一次沒做過。

印象中第一次見糉子是在親戚家。五六個穿着綠衣服的小糉子坐在素白的盤子裏。許是剛蒸完桑拿有點熱,他們個個頭上冒着白氣。我抓起一個,因爲燙手便兩隻手來回換着拿,演雜技似的。

我小心翼翼地解開繩子,將葉子一片一片剝下。一股似臘肉的氣味充斥着我的鼻息媽說是葉子的清香,那就估且當它是香氣吧。(我聞着就想吐的芹菜她也說是清香)。

糉子是純種的亞洲黃皮膚,三棱柱的身體上油嘰嘰的,我頓時沒了想吃的慾望,打發給了我弟。

印象中第二次見糉子是在爸爸提的盒子裏。每個糉子都被裝在真空袋裏,分成甜糉、鹹糉。媽媽把他們一個個下鍋,我看着他們在水裏沉浮。

印象中第三次見糉子是今年端午節的早上。平淡的早上,我扒拉着碗裏的稀飯,聽爸媽在廚房裏討論把糉子切成小塊。不知怎的,話題到引到了我身上。我心中警鈴大作,幾口吃完碗裏的飯,起身想走。誰知“如來佛”一隻大手就將我按在了五指山下。

“你太挑食了,看看都餓成什麼樣了?今天必須給我吃一塊糉子。”

我不願就此放棄,掙扎着說要上廁所,可是老爸把我摁得死死的,我只能聽天由命。

還是那和糯米飯一樣的顏色,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抗拒。我眼疾手快夾了個最小的塞進嘴裏,一入口,我就想吐。爸爸夾起塊最大的:

“來!”

我頭搖得像波浪鼓,拼命展示我已經吃了一塊。許是天公作美,老爸的糉子“啪嘰”摔桌子上了,我趕緊溜之大吉。

剋制住想吐的本能,我想:再也不吃糉子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xxxz/wunianji/1393885.html

  •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關於端午節的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