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寫作網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精選18篇)作文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精選1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03W 次

篇一: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精選18篇)

又到了新桃換舊符的時候,我也對寒假充滿了期待。在我心裏,今年寒假作爲初中以來的第一個假期,是很值得期待的。我已經爲這個寒假定好了目標:走街串巷,拜訪外公、外婆和奶奶;守歲,看完整個春晚;去日本旅行,增長見識,品嚐當地的美食;再回來,過着勞逸結合的生活。我對這個假期的安排相當細化,連幾號做什麼都安排上了。但不料,新型肺炎的疫情打斷了我的計劃。

爲了瞭解什麼是新型肺炎,我特意去查詢了百度百科。百度告訴我2019新型冠狀病毒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被這個病毒感染而導致的肺炎就是新型冠狀肺炎。新型冠狀肺炎症狀多變,傳染性強。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新型冠狀病毒自去年12月於湖北武漢爆發疫情以來,快速擴散至全國。感染,死亡人數超過了十幾年前的SARS病毒。2020年1月30日,這一疫情被WHO定性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爲了響應中央號召,抗擊疫情,斷絕病毒的傳播,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餐廳,商場一律關閉,每個小區進留一個門進出,每戶每兩天可有一人外出採購生活物資,且進出小區需測體溫……。而這也使我們的生活由假期生活變成了“隔離”生活。整日在家無事閒臥枯坐。出門的“鑰匙”是口罩,入門的“禮節”是洗手,“放風”是下樓取外賣,“娛樂”是上網課做作業……如此這般,構成了這些天“仰臥起坐”式的生活:晚上仰臥,白天起坐。在家裏,我們“帶着鐐銬跳舞”,在外面我們縮着脖子過路。日子是一塊拉長了的麪糰,橫看長縱看也長。平時的作業面容猙獰,而在這段日子裏她卻“貌美如花”,陪着我度過了無所事事時光。在這個危機的國難時刻,我們以自己的部分自由,換來了病症的減速傳播,爲守護我們的小康生活添磚加瓦。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句話:疫情來臨,宅在家裏,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這也告訴我們,對社會貢獻最大的往往是舉手之勞,獲得幸福,最多的,往往只是熱愛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宅在家的無聊日子裏,這是我自勉的最高理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我們的所說與所做,每個人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爲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的浙商買下國外的口罩廠向國內捐贈,這是一種貢獻。而在這些日子裏,我一直沒出過小區,這也一種貢獻。在救災募捐的活動中,我們一家捐了五千元,這是一種貢獻。我們在災情襲來的情況下,從國外帶回來口罩,這也是一種貢獻。不僅如此,不集會不串門是一種貢獻,配合進行體溫等的檢查也是一種貢獻。在當前情況下,配合工作,不參加公衆的活動,就是一個普通人對疫情發展所能做的最大貢獻。我們以此貢獻去防範疫情,守護大家的小康和幸福。

在抗擊疫情的決戰時刻下,我們衆志成城,主動以力所能及的方式。阻攔病毒傳播的腳步。我們對病毒的戰役已經打響了,並且必將成功,因爲,我們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回饋祖國的企業家,更有成千上萬,衆志成城的老百姓。全國上下,戮力同心,我們一定會戰勝一切災害走向更好的明天。

篇二: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媽媽經常跟我說:你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用。有那麼多的玩具,有那麼好的教育環境,有那麼好的生活條件……有一天晚上,媽媽陪着我睡覺,我問媽媽:

“媽媽,那你小時候是怎麼樣的?”

“我小時候沒什麼好吃的東西,早飯一般就只有稀飯和榨菜。”

“哇,我好羨慕你,有稀飯和榨菜吃!”

媽媽皺了一下眉頭:“我們很少有新衣服穿,很多是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只有過節或者開學的時候會做幾套新衣服。”

“那也不算差。”我撇了一下嘴。

“我們住在小矮房裏,沒有彩電,沒有抽水馬桶,沒有空調,還經常停電,要打手電筒或者點蠟燭……”

“啊,停電的時候肯定很好玩,可以和爸爸捉迷藏。”我期待地說。

……

聊着聊着,我就睡着了。一覺醒來,發現我躺在一張破破的木牀上,牀板上有一些蛀洞,掛着打了補丁的蚊帳。身邊的所有傢俱都不像是我們家的,都很舊。我走到隔壁房間,看見外婆和媽媽正在做早飯,當我看到早飯時,開心地跳了起來,居然是我好久沒吃的榨菜和稀飯。真的可好吃了。

吃完了“美味”的早飯,我走到屋子外面。外面剛下過雨,馬路上的黃泥土變得很粘稠,有些地方雨水積成了水坑。我的鞋底一下子沾滿了泥巴。我一邊走,一邊尋找好玩的小水窪。找到一個就在水窪裏跳幾下,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給我做的新衣服上濺滿了泥水,弄得髒兮兮的。

我滿身泥濘地走到家。一到家,媽媽指着我的衣服,生氣地說:“你看看你,新衣服才穿半天,就弄得這麼髒。快換掉,換成你那套舊衣服。以後下雨天只能穿你的舊衣服。”我失望地換上了舊衣服。

……

天漸漸黑了,家裏的燈泡發出昏黃的燈光。我們正準備吃飯,突然停電了,爸爸找來了蠟燭點上。本來希望有一頓美味的燭光晚餐,但晚上的菜除了青菜,都不是我喜歡的:茄子、苦瓜,蒸鹹魚,還有鹹菜湯。我吃得一點沒胃口。想到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要泡湯了,我心裏更加失落。等我們吃完飯,電燈又亮起來了。我歡呼起來,“哇,可以看電視了!”。家裏的電視機只有微波爐那麼大,連點播功能都沒有,根本找不到我要看的《名偵探柯南》。我大聲嚷嚷:“這什麼破電視嘛?!”

突然,我耳邊響起了熟悉的聲音。“快起牀了,要來不及了!”我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原來是媽媽啊。咦,我怎麼又回到自己家了呢。我馬上起牀跟媽媽講了自己的夢。媽媽聽完笑了笑,問我現實和夢境中,我更喜歡哪個“家”裏的生活。我狡黠地反問媽媽:“那你喜歡現在的生活還是你小時候的生活?”我望向媽媽的眼睛,媽媽摸了摸我的頭。我們不言而喻地一起笑了起來。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離全民“小康”的生活越來越接近了。誰還想回到過去呢?!電視上說:“小康”這個詞源於《詩經》,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社會理想。是中國百姓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很久守望,今天百姓對小康生活已經有了新的期待。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着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我感覺自己能生活在這個幸福的年代很自豪,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篇三: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奶奶買菜喜歡用她的菜籃子。那是一個用竹子編織起來的籃子,大小如我們家的電飯煲那麼大,它通體黑黃看上去已經很舊很舊了,有幾處編織的竹條甚至已經斷了,奶奶會用一點膠布把它粘好。奶奶有早起買菜的習慣,平時一大早就會提着這個籃子出門買菜。差不多到我快要去上學的時間,她就回來,籃子裏往往裝滿了各式各樣的新鮮食材。

家裏環保袋各式各樣的有很多,我很奇怪奶奶爲什麼一直不捨得扔掉這個菜籃子。在我們這個充滿現代化的家的廚房裏放着這麼一箇舊籃子總覺得格外突兀。有一天吃飯的時候,我忍不住好奇,就問奶奶:“奶奶,這個籃子那麼舊了,我們換一隻吧?”奶奶笑了,一手摸着我的頭,一手指着那個籃子對我說:“它呀,可是跟了我好多年咯!”望着一桌子豐盛的菜餚,奶奶耐心地和我回憶起了往事:“記得奶奶剛嫁給爺爺那會兒,我們還和你的太奶奶他們一共八口人擠在一間60平米不到的木頭瓦房。那時候大家最怕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

我驚呆了:“啊?這麼艱苦?家裏也下雨,那不是吃飯睡覺都要打雨傘了嘛?”

奶奶笑着說:“是呀,所以大家最怕下雨天。一直到1997年,因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老房子趕上了‘舊城改造’的好政策要拆遷,原本擠在一個小破房子的八口人,終於可以住新房了。新房子不僅不怕下雨天,而且還有獨立的衛生間,我們大家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都高興極了!這個籃子就是我們搬新家的時候買的。”我撓了撓頭,心想:“原來,這個籃子的年紀比我還要大上許多哩!”

爺爺夾起一塊香氣撲鼻的紅燒肉說:“你知道嘛,爺爺奶奶小時候的日子可苦嘍,大家都沒得吃。菜籃子裏很少見到肉,到了過年才能吃上一回。那時候買豬肉還得憑票,還要起個大早去排隊呢。”聽到這裏,我看着自己碗裏吃剩了半塊的紅燒肉,口中還瀰漫着豬肉留下的鮮美,頓時覺得肉香又濃了幾分。爺爺頓了頓接着說道:“和過去比呀,現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在黨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下,人民百姓的生活也好咯。”

奶奶接着話茬說道:“現在肉呀、魚呀,只要想吃,天天可以吃。過去呀,是沒得吃。現在呀,是有的吃,又怕多吃,吃多了毛病都吃出來了!所以現在,我每天都會買些水果回來,多吃吃水果,可比吃大肉健康呢!”

我再看看那個籃子,彷彿也在笑着對我說:修遠,這些年來,我肉可吃得不少了,現在爲了健康還是喜歡吃點水果。原來這個籃子真的像是我們的老朋友。不僅見證了我們家的變遷,還和我們一起腳踏實地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活,是我也不會丟了它。

週末的時候,爸爸帶着我去了杭州的手工藝活態館。那裏面放着許多匠人們製作的手工藝作品,從五顏六色的擺件到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色彩紛呈,琳琅滿目。在這個館一個安靜的角落裏,我看到了和奶奶的菜籃子相似的一款竹籃子,它靜靜地放在那裏,竹條很新,顏色很鮮。但是我卻感覺不到它在對我微笑,可能是因爲它沒有經歷過那些艱苦的歲月,更無法體會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幸福是多麼來之不易。

聽老師說,今年我們就進入全面小康社會了。雖然還不太明白它的意義,但是我想,我們的日子一定也會像奶奶的菜籃子裏的菜一樣,不斷變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篇四: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小康一詞,出自《詩經》:“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意思是說:人民勞苦夠了,渴望稍微得到安康。這裏的小康指的是“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有餘”的生活狀況。而現在我們所說的小康生活,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和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以上是對小康生活的“官方”解釋,奶奶表示不是很懂,她只能用一個退休工人的大白話來說說她對“小康”的理解和體會。按她的說法,小康就是“手頭寬裕,衣食無憂,心情愉快”,就這麼簡單。

奶奶常常感嘆:只要沒有大的病痛,身體還算健康的話,我們這些退休的老人可算是最幸福的一羣人了。每天早上只要能睜得開眼(還活着),那麼國家發的養老金就到手了。政府還給我們免費體檢,組織我們去旅遊。清晨去西湖邊晨練;做輕鬆的家務;沒有什麼煩心事,一天就在這樣平靜愉快的心情中度過。

只有像她那樣經歷過苦日子的長輩們,對過去和現在有清晰的對比,才最有資格談論小康。她說起過她少女時的一件往事。有一天,她突發奇想,想去杭州的筧橋機場看看停在地面上的飛機是怎麼樣的,於是,問鄰居借了一輛破自行車,大老遠地騎到機場大門口,結果被哨兵攔下,沒能見到飛機,遺憾而歸。然後她又說到了我,“你小小年紀,就已經去過好幾個地方旅遊,飛機也坐過好幾次了”。兩代人,在相同的年齡,感受到的是不同的生活品質。——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奶奶又說到了交通。“我年輕的時候,到蕭山去看望朋友,一大早出門,要麼坐長途車過錢江大橋,要麼到江邊坐渡輪,慢吞吞的,趕到蕭山快中午了。現在你看看,前幾天我們去濱江看望太奶奶,你老爸開車,過高架路,過錢江四橋,只用了二十幾分鍾就到江對岸了。如果坐地鐵,也要不了一個小時。而且,你想想看,地鐵竟然能穿過江底,這是多麼大的工程啊!好比是以前神話故事裏的“過江龍”,變成現實了。”——這是“翻江倒海”的變化。

吃一個“高檔”的冰淇淋,穿一雙閃着熒光的球鞋,對於我這個“蜜罐”裏泡大的小姑娘來說,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理所當然的事,這又勾起了奶奶的陳年往事。奶奶說,那時候,冰淇淋之類的甜點屬於“奢侈品”,家裏沒有冰箱,只能拿着一塊毛巾去食品店裏把冰淇淋包回來,一家人急着把快融化的“冰磚”吃完,不能慢慢“享用”。有時候,不知什麼原因,還會吃到發苦的雪糕棒冰。而且,一塊“高檔”的光明牌冰淇淋,要六角錢,而那時人們的工資是36元,按比例算,相當於現在一個3600元工資的人,要花60元買一塊冰淇淋。而事實上,現在60元能買到好幾塊高檔的香甜冰淇淋了。——這是“由苦到甜”的變化。

奶奶還有不少樸實的關於小康的看法,“散落”在平時的閒聊中,總之一句話,我們其實早已是小康社會了。小康生活不是吹噓出來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良好的心態也是小康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這樣一個繁榮、平安的國家裏,要懷着平和的心,知足的心。少一些牢騷,少一些貪婪。

“小康”其實就是“幸福”的代名詞。最後套用兩句詩,來表達像奶奶那樣的普通人現在的心境:

不識“小康”真面目,只緣身在此“福”中。

篇五: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紅袖添香情久長,喜看小康臻大有。

——題記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百年之時,忽焉已至。

這段時日,我懷揣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認認真真地把《百年榮光,風華正茂》愛國讀本仔細看了個透徹,殷殷華夏,時光輪轉,祖國的強大是先輩榜樣們,用他們的雙手,層層壘築,而我輩必應自強,必應勇敢地承繼輝煌,不負榮光!

回望歷史,我們的祖國從曾經的輝煌陷入衰敗,復而又迎來複興的生機,百年似乎就在瞬間,而新的盛景年華就在眼前!回首望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辛勤努力之下,我們終於成功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中國,也終於脫胎換骨邁向了強盛之路,這一偉大時刻必將永遠鐫刻在歷史的書卷之中!

隨着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祖國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一步步邁向充滿陽光的康莊大道,我們耳目共睹!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回到家裏,我會依偎在奶奶的身邊,靜靜地傾聽着奶奶給我敘述家鄉40年以來的面貌變化:“過去,蜿蜒曲折的小巷很窄,泥濘不堪的土路總是塵土飛揚,交通堵塞,我們住房的條件也很差,家家戶戶都住着低矮的泥瓦房,空間逼仄,屋內十分擁擠,孩子們都擠在大架牀上。我們平時進出,總要在狹窄的空間中側身挪動,極不方便。每當下了稍大些的雨時,屋裏就下小雨,雨滴從各角落的縫隙漏下,‘滴滴答答’打溼牀鋪。大家就必須用盆或者桶來接水。現在呀,國家強大了,人民富裕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特別是這幾年,家鄉已看不到原來的模樣,村村柏油路,戶戶蓋小樓,電話、彩電、冰箱應有盡有,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啦!”

奶奶又摸了摸身上柔軟的衣裳,接着道“那時人們穿的衣服都是用粗布做的,做工粗糙,儘管如此,我跟你爺爺呀,依然十分珍惜,不捨丟棄。”奶奶這麼向我描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奶奶口中對那時生活的感慨,猶在我耳邊迴響着。我領悟到了人們的生活是那麼困頓。

爺爺也感慨道:“政府又幫我們辦了合作醫療,生個小病都能報銷。真是越活越美越踏實!年頭,村邊靠鎮子附近的廣場造好了,你奶奶一個熱天的晚上都趕去和村裏的大媽們聽着音樂一起甩甩胳膊踢踢老腿什麼的呢!”

我感嘆:“這就是電視裏常說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城市和農村攜手全面奔小康!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啊!”大家聽了會心的哈哈大笑起來,連連點頭說:“小康好啊,小康社會好啊!”

人民的生活爲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答案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熱血和汗水之間!“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多少革命先烈爲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革命烈士邱少雲、趙一曼、董存瑞、黃繼光……我們的新中國是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呀!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是一代代人的艱苦奮鬥和不懈進取,纔有了我們祖國的自立自強和興旺發達!

我在此立下宏願:爲了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爲了助力我們偉大祖國走向繁榮,我們必要以滿腔的熱血,去擁抱未來,擁抱幸福!我們必要以勤奮的學習,不斷夯實基礎,積極實踐,用自己的雙手去描繪二十一世紀的宏偉藍圖。

志在千秋百代,我輩恰是風華正茂,人生百載而立,你我正值奮進之時。

篇六: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一年我四歲。

彼時,我有一個完整的家,我還不知道什麼是貧困,什麼是小康。因爲我的爸爸媽媽只有我這一個孩子,我擁有他們完整的愛,我的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就是他們最疼愛的寶貝。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快樂地上幼兒園,感受着從農村拆遷搬到小區的新鮮和喜悅中,我們的房子變成了小區房,小區裏綠化做的好,有健身的地方,有玩耍的地方,小區門口就是大超市,社區診所也在小區門外,走在平整的馬路上,我再也沒有摔過一身的泥土。更可貴的是,學校和我們小區只有一牆之隔,只要繞過小區大門,走上一百米就能進入校園了。我在校園裏慢慢成長起來,時間如流水,而我也成長爲一名六年級的少年。

時間過得快,周圍的世界變化大,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道什麼原因,我的父母親離婚了,我跟隨着爸爸生活,媽媽就像雨後彩虹,偶爾纔會出現,帶給我的只是片刻溫柔,接着就會又離開。我的爸爸像是收到了沉重的打擊,從那以後我很少能見到他,很顯然,他不願意回來。自此,我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照顧着我的生活起居,給我他們所能給的愛。但畢竟他們年齡大了,加上爸媽的漸漸失聯,他們的臉上只剩下縱橫的皺紋。

如果沒有黨的政策,我想我是不能安穩上學到現在的。義務教育的推行,使得我上學不用擔心學費,而每年的貧困少年助學金又解決了我在校吃飯的伙食費困境。時間是把刻刀,我的奶奶在田間勞作,我的爺爺在農忙之後就找各種散工,掙一些錢維持我們的生計。一切的改變都來自習爺爺提出的精準扶貧的落實,居委會了解到我們家的情況後,給我們家安排了幫扶人員,先是居委會裏的叔叔,後來是學校裏的老師,每次我都很期待他們的到來,我期盼的不是他們帶來各樣的飲食,而是他們那些關切、鼓勵的眼神。每月減免的水電費,幫扶人員的時常探望與問候,讓我深深體會到黨對我們的深切關懷。

去年我的爺爺突發腦溢血,拉到醫院搶救,因爲是貧困戶,所以我們是先搶救,最後出院時才交了錢,期間還報銷了不少錢,只是爺爺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笑了,他現在只能坐着或躺着,而生活的重擔都落在了奶奶身上,她要照顧爺爺,要照顧田地,最牽掛的是我的學習。我曾想過,我不上學了,我要幫助奶奶照顧爺爺,可是老師勸住了我,沒有學歷、沒有知識、沒有扛起責任的肩膀我能做什麼?是的!居委會經常來探望幫忙,我也能安心在學校學習,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努力學習。老師和學校的幫助,政府不遺餘力的扶持,扶貧扶起了我的鬥志,扶貧扶起了我對國家的感恩,扶起了我對習爺爺深深的敬仰之情。

小康是什麼?小康不光是吃飽飯、穿暖衣,小康還是健康積極陽光的心態!新冠疫情肆虐武漢時,我們這裏同樣做着戰鬥的準備,居委會甚至給我們這些貧困戶送來了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即使只在家中,也能感受到來自黨的溫暖,我們如沐春風與暖陽,對打贏這場疫情有着堅定的信念,因爲我們是團結的中國人,因爲我們的心在一起。

脫貧、小康,是我們新時代奮鬥的目標,我們必須完成的目標,我們青少年都應該努力學習,要會思考、懂感恩,愛國上進!我堅信我們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好,而我只需認真努力,在國家建設需要時投身奉獻!

篇七: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曾幾時起,我時常在《浙江在線》、《都市快報》和《富陽日報》等電視、媒體上看到我的家鄉——東梓關。這時的她已經成爲了一個“網紅村”,成爲了旅遊的勝地,更成爲了奔小康路上的典範。

當我回到家鄉,看到東梓關的一幢幢白牆黛瓦的回遷房,一處處江南水墨的風景畫,一張張燦爛淳樸的笑臉,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發自內心地讚歎道:“全面小康,東梓關來了,我爲你點贊。”

當了26年村支書,91歲的太公時常說:“以前的東梓關太窮了。小時候的我們吃不起米飯,一天到晚喝像白開水一樣的稀粥;能喝上這樣稀粥的,已經是好人家了。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有些人家吃的是樹皮,觀音土。住就更不用說了,都是茅草屋。”聽了太公的話,我時常感到匪夷所思,這是我認識的東梓關嗎?東梓關,是著名作家郁達夫筆下的最美鄉村,擁有許多飛檐斗拱的清末明初的徽派古建築。直到現在,仍有數百幢清末明初的房子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現在,這些老文物已經作爲珍寶,被家鄉的人們保護起來了。現在東梓關更是成了“網紅村”,可不僅僅因爲這些雕樑畫棟、粉牆黛瓦的老房子了,更因爲有網上號稱“最美回遷房”的水墨房:這些房子白牆黑瓦,和周圍的青山綠水,構成了一幅活靈活現的水墨畫,難怪各種報紙、網絡都爭着報道呢!當然了,這些回遷房也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每逢旅遊旺季,東梓關迎來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呢!這兩年,村裏各個地方都開始建造新房子,估計是大家正奔赴在小康的路上呢!

一輩子生活在這裏,69歲的外婆常常感嘆道:“依稀記得,村裏的人,爲了偷懶,把垃圾扔進長塘裏。長塘的水臭烘烘,越扔越臭,一到夏天,村裏的人都避着走,沒人願意到附近去玩。”聽着外婆的話,我感到不可思議,這是我認識的長塘嗎?現在的長塘,已然成爲了旅遊地的一個景點,裏面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到湖底玩耍的魚兒;水真綠啊,綠得像一塊無暇的翡翠!這裏常年人工噴泉噴涌着,周圍一圈有飯店、小店、老年活動室、東梓關村史館、理髮店、民宿等,每天都有很多遊客在這裏遊玩,極爲熱鬧。更有特色的是,每到傍晚,這裏就成爲孩子的時們嬉戲、遊玩的天堂,經常傳來一陣陣像鈴鐺般清脆的歡笑聲。

四十不惑的媽媽時常說:“現在時代好了,村裏的人們都有活幹了。原來媽媽小時候,這裏的叔叔阿姨都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裏織娃娃,縫手套。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只能賺幾十塊錢。”原來,這裏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啊!東梓關的農民們與時俱進了:一些年輕人外出打工,一些年輕人留在家鄉,種種田,做點小生意;一些年長者白天到附近廠裏幹活,晚上到村裏的各個健身區鍛鍊身體。特別是近幾年,有些叔叔阿姨們在村裏開飯店、酒店,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旅遊;有些叔叔阿姨拿出了幾十年的手工藝術:做糯米糖,做富陽酒釀饅頭,把東梓關的特產亮出來;總之,家鄉的叔叔阿姨變得更勤快了,更愛動腦來致富了,也變得更注重鍛鍊身體了。他們正全力奔跑在小康的道路上。

東梓關——我的家鄉,以前曾有大文豪郁達夫在他的小說中讚揚了她;新時代,她富有了新含義,是千千萬萬個新農村建設中的經典,也是全面奔小康的典範。我爲她點贊,更爲我偉大的祖國媽媽點贊:“贊,贊,我爲你點贊!”

篇八: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今年春節來得很早,但並不影響過年濃濃的氛圍。小區的樹上掛滿了小彩燈,馬路兩旁的路燈上貼的是鼠年賀詞。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座城市都因爲新年的到來熱鬧起來。

今年,我們一家四口準備去奶奶家過年。

奶奶家是在一個遠離城市喧囂的小鎮裏,駛向奶奶家的路很遠,從城市到鄉村,幾乎看不出城市與鄉村太大的區別。小鎮的道路越來越寬,路邊不再出現乞討的老爺爺老奶奶,而是多了一些商店。路燈之間掛的橫幅上的幾個白色大字很是搶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問爸爸:“‘小康社會’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爸爸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指了指窗外說:“你看看這裏這幾年的變化,你就能理解什麼是‘小康社會’?”

到了奶奶家,我驚喜的發現,奶奶家的小院像是重新砌過一遍,不再是舊舊的磚瓦,而是一面面亮麗的白牆,那面有些斑駁的小鐵門也換成了實木的大門,再看看周圍,每一戶人家的房子似乎都翻了新,爸爸在一旁看到我驚喜的樣子,笑了笑,沒有說話。

奶奶家門口貼的對聯不再是我們自己親筆寫的,只是去小超市買的袋裝對聯而已。很多新年習俗好像都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了。我們一起泡糯米,剁年糕,做燻雞……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大年三十的到來。可一切都被一則新聞打亂了,“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很快,這則消息席捲整個網絡世界。大家都開始慌張。小鎮的空氣很新鮮,儘管如此,大家也因爲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戴上口罩。小鎮商店藥店的口罩在短短一天裏被一搶而空。奶奶家對面的那條小路,兩頭的電線杆中間只是晃着兩條尼龍細繩,還沒有掛上燈籠,到處空蕩蕩的。沒有人敢出門。我和奶奶戴着口罩坐在小院裏,奶奶和我講了當初的SARS非典病毒,從2002年12月底到2003年8月,整整八個月的時間,中國人民以至於世界人民同SARS病毒頑強鬥爭。奶奶講得很快,似乎一點也不願提起,那八個月是人類健康面到重大威脅的八個月,同樣,也是那些奔赴在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付出全部的八個月。而如今,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一次面臨疫情,對於這次疫情是否有SARS嚴重?死亡率是多少?顯然我們現在是無知的,我們平民能做的只有好好呆在家不亂跑,勤洗手,多運動。聽到手機的消息提示音一次一次地響起,看到手機一則一則有關疫情的新聞跳出,點開:有看到那些勇敢的白衣天使他們與時間賽跑、跟病毒搏擊,將危險和辛勞留給自己,同樣,也有看到那些令人無比痛心的畫面——一位老爺爺因買不到口罩給自己的孫子而痛哭,一位落宿街頭的拾荒老人買不起價格飆升的口罩而坐上地上,滿臉絕望……無數無數令人心寒的畫面。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思考了很久,我現在看到的這個小鎮已經實現小康社會的要求,但中國整整14億人口,總還有很多家庭沒有實現全面小康,這是中國幾十年來的目標與期望。以小見大,假想一下:如果整個中國全面達成小康,會出現有人面對生命危險卻買不起口罩的問題嗎?答案是不會!令人欣喜的是,截止2020年,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小康社會,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大大提高,開始追求生活質量。隨之,人們對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相信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那一天指日可待!在這裏,也希望中國人民,世界人民過一個“健康年”!

2020,平安,足矣!小康生活——幸福就在身邊!

篇九: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夜色融融,柔和的月光撒下朦朧的美意,滿天的繁星眨巴着眼,傾聽着一個個晚間故事。晚飯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沙發上,聊着家常……

外婆一直唸叨着,現在的生活好了,要什麼有什麼,可算過上了小康生活。我一聽,饒有興趣,便開口提議:“外婆,我們一起來聊聊自己上學那時候的事情吧?”大家都舉起手錶示贊同。

外婆自告奮勇地第一個站了起來,放開喉嚨說道:“我們那時候呀!可真叫一個苦,每天5點自己爬起來做早飯,吃完早飯還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下雨後的山路滑得很,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屁股墩’。有時候自己的腳都走得磨出了一個個水泡。到了學堂,書包裏面的書早已溼了個透。那時候哪有什麼教室,一片空地就是我們的教室,一把長的椅子上擠三四個人兒。可是再苦再累,我們都不怕,因爲我們喜歡讀書,我們愛讀書!”

外婆講完,起身走向自己的房間,拿着一個破舊不堪的木箱走了出來。“這些都是我最愛的書。來!偉偉,快來看看。”我熱血沸騰,拿起一本書,撣撣灰塵。呀!是一本一年級的語文書。翻開泛黃的書頁,有些地方是被雨水浸溼過的痕跡,而有些地方早已看不出是什麼字了。但是,這些書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本色,透着滿滿的書香與故事。

一旁的外公站了起來,笑眯眯地說:“你外婆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又勤快,家務事可都是她乾的呢!”其實,原本外婆在我心中就一直是個厲害、能幹的人物,如今更覺得高大了幾分。

這時,爸爸接着說道:“那時候我們都在很低矮的教室裏上課,裏面只有寥寥幾張桌子和幾條大長凳。教室的窗戶是紙糊的。在冬天,寒風呼呼地吹進來,我們個個都是‘小紅鼻子’、‘小紅手’。所以,我們最怕冬天裏颳大風了。只要颳大風,我們就要糊窗戶了。我們的操場也就是一片簡簡單單的空地。我們在空地裏跑呀追呀,玩着自制的鐵環、毽子、皮筋,灰塵被蹦躂得在空中飛揚着,可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們的樂趣。”爸爸說着說着,揚起了嘴角,彷彿在回憶着兒時的歡樂。

媽媽有點迫不及待了大聲說道:“我們的學校比你爸爸好很多很多,一個假期下來操場都是茂盛的雜草,一旦開學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拔操場草,這樣就又可以多玩一節課的時間。我們都有自己的桌子和椅子,依舊是沒有書包櫃的,但課桌裏可以放。老師上課沒有擴音器,全程都要用自己的大嗓門。一節課下來,老師的嗓音都是沙啞的。沒有投屏,只有黑板,但只要有一個學習的地方,無論再艱苦再舊都可以熬過去。”

聽完後,我若有所思,不過我依舊自豪地說道:“我們學校是最好的。教室都是高樓,而操場被高樓四面八方圍繞了,而且還用了環保材料,就算摔跤了都不疼。每個教室都有空調,夏季帶來涼爽,冬季帶來溫暖。老師上課時,都會用擴音器跟投屏的黑板,聲音是那樣清晰,黑板上的字也是那麼清楚……”忘情的我張牙舞爪地比劃着,越說越起勁。

他們笑了,是幸福的笑,是滿意的笑,是苦後回甘的笑。

如今的我們,告別了貧窮與落後,用勤勞與智慧換來了這般幸福的生活。人們團結協作,同心築夢,可算迎來了全面小康這位“貴客”。他看得見,摸得着,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或許,幾十年以後,我也可以笑着跟我的下一代津津樂道,回憶過去,暢想未來。到那時,也請相信,我們一定是笑着的,是幸福的笑,是滿意的笑,是苦後回甘的笑。

篇十: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這本書,伴着悠揚的小調,把我的思緒帶回那無憂無慮的時光。

槐夏涼

很小的時候,總感覺姥姥有魔力,上山割草,下河摸魚,無所不能。

早雨喚醒了紫檀窗,滋潤了老垂楊,姥姥帶我去爬村旁的小山,撥開路旁雜草,踩出一條小路來,清晨的風微涼,混着青草味兒,遠處不時傳來幾聲低沉的牛哞。草莖粗壯,沾着些許晨露,有些高我一頭。春意未滿,魚兒歡脫,我伸手,溪流水涼絲絲,沁入心口。那現實的日子裏,只可惜我沒有一次登頂,撒潑打滾半途而廢,累得由姥姥抱着下山。趴在姥姥肩上偷偷地回望青山,只悄悄拱一拱鼻子,貪戀幾秒這獨屬鄉間的潮溼意味。

老垂楊

後來匆匆,忙來忙去,僅幾年前回去過一趟。

新修的水泥路上塵灰漫天,嗆得人直睜不開眼。一輛裝滿石子的大車呼嘯而過,地面都震得抖三抖。媽媽不確定地開口:“這麼多石子,是從咱村運出來的?”我沒敢出聲。我不希望是,卻又被現實打醒。順河道而上,可哪還有水的影子?只有垃圾遍地,荒草叢生。回望青山,卻只剩半塊斜坡,採石機晝夜不停地運轉,轟轟,轟轟……

走到院裏,簡陋的自來水設備格外突出,老垂楊委屈的擠在角落,姥姥蹣跚的迎出來:“村裏前兩年來了個挖河水的,說咱這水好,泉眼就給賣了,咱這下游,這幾年一點水都沒了。說是換個大設備,”朝院子裏努了努嘴,“就那個,還沒有咱井水好喝,每個月交的錢,咱也算不明白。”“那大山,早賣了!大機器天天轟轟地轉,山都挖了一半咧,晚上睡不好踏實。”頭頂簡陋的舊風扇聒噪地響着,汗水洇溼了我的後背,姥姥緩緩垂下頭。頭髮白了,臉上皺紋深了,不再是印象裏的笑容,強顏歡笑,略顯憔悴……老垂楊在院中,萎靡地蹲在地上。

我想帶姥姥去城裏住,過過好日子。姥姥一把攥住我的手,緊緊、顫抖,熱淚在眼眶裏打轉:“不了,你們好好過,不用惦念我,好好學習,這一畝三分地,我舍不下啊…。”

最難忘

去年回家,走上新修的柏油路,平整地伸向遠方。一進門姥姥卻匆匆忙忙地往外走,邊走邊喊,“回來啦,屋頭新安了空調,去歇一會吧,村頭你那個張嬸叫我去跳廣場舞呢。”我哭笑不得,怎麼有種失寵的感覺呢?姥姥興高采烈的三言兩語,大體意思是:村裏原來的村支書落馬了,來了一個年輕小夥子,把採石場停了,泉水弄回來了,每週講村民政務講座,還有社區活動中心,我姥姥還是常客呢。

“書記說了,要走那個綠色發展,要保護俺的山水,這,這就是咱的命根子啊。”姥姥滔滔不絕地說,激動地紅了眼眶。我一直想不明白,那位年輕的村支書是如何把固執的老頑童們改造成走在時代前沿的“靚仔”。用姥姥的話說:“把俺們的東西拿回來,爲俺們的生活好,俺們自然是要聽的。”這幾年發展成了果園小鎮,採摘、物流、出口,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我又再一次打開了這本書,心頭豁然震撼:留住了綠水青山,便留住了他們對這片土生土長的地方,不一樣的眷戀與熱愛。這,便是我們祖祖輩輩的命根子呀,是永遠也舍不掉的鄉土情懷。

轉眼花落蝶惆悵,舊地重遊知秋涼。

我一步一步,登上了那復青的小山坡。站在頂端用心感受,張開雙臂閉上眼睛,揹包裏裝着這本書,風吹來,裹挾着清甜的果香,裹挾着遊人的笑聲,飄進心底,散入遠方……

河水清亮亮,漫山遍野的綠草油亮亮,我的心底明亮亮,姥姥眼睛也是明亮亮的。

未來,一定也是明亮亮的。

篇十一: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七月在野,暑氣翻騰。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已經到來,暑期也如約而至,母親又在收拾行囊準備回老家。

我細細回想着,記憶裏滿是熱浪翻涌的麥田,塵埃飛揚的道路,高低不齊的房屋……一切都遙遠而至,讓人感到陌生。我拉開房門,想要表達我的不情願,忽然瞥見掛在牆壁上的一隻草帽,一下子被拉扯進那些炎炎夏日:母親戴着草帽、彎着腰在田地裏忙碌着。我獨自站在路邊。雜草叢生,土溝裏到處分散着被農民丟棄的農藥包裝,有的被埋在土裏,只露出半截身子。雨後的路更是泥濘,水窪裏積滿了泥水,讓我無從下腳。每當夕陽染紅了天邊,母親就會騎着車帶我回家。我總是會看見村頭的大渠在太陽的暴曬下露出了醜陋的皮膚,生活垃圾堆積在路道兩側。日子久了,水渠裏竟堆出了一座“小山”,散發着令人作嘔的氣味。

回憶突然塞滿了腦袋,真是令人不快。

雖然我有些不情願,但冥冥中卻有一種眷戀在心中慢慢展開。我還是決定和母親同行。

晚飯後,家中只剩下我一個人,很是無聊,心裏便萌發了出去走一走的念頭。我慢慢地在路上走着,忽然發現路邊是草木成列,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擺放着小型垃圾桶,整整齊齊,原本顛簸泥濘的土路也變成了水泥路,這些就顯出幾分可愛。我依舊走着,路邊也有一些老人圍坐在一起搖着小扇子聊着天,隔着幾戶人家的牆上便會貼着《二十四孝圖》裏的一個小故事,頗有些趣味,我便一個一個把它們讀完。

“姑娘,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哩。”一個溫柔卻有些蒼老的聲音突然在我身邊響起。我回頭看去是一個老奶奶,她溫和地笑着。

“你快去看看以前的大水渠吧,那裏可漂亮了呢。”還沒等我細問,老奶奶便被幾個同伴拉去,跳起了廣場舞。

“水渠?”我心中疑惑着,完全沒有辦法把記憶中的水渠和漂亮聯繫在一起,但卻按捺不住好奇,還是向水渠走去。記憶中的水渠如今煥然一新:樹木成蔭,水流潺潺渠兩岸用水泥修築了,往日水渠裏的垃圾也煙消雲散……

歸家的途中,我看見了許多的人,或歡笑、或細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我的心情也不由得好了起來。

期盼已久的2020年已然走過了一大半,這一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意義非凡。這一年,我們抗擊疫情,不畏艱辛,取得了顯著成果,展現中國氣概。這一年,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點,我們要迎來全面小康社會。

以往,我總覺得國家大事離我們普通人很遙遠,但今日我突然看見了身邊的中國力量,看見了我們身邊的小康盛景。那一條條平整的道路,那一行行樹木,還有那一座壯觀而又“漂亮”的大渠,給鄉村裏的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快樂與希望,給每個人的未來帶來了更多的生機與幸福。

2020年,全面小康的宏偉藍圖已經清晰,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加飛速,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環境生態宜居,文化更加繁榮。

百年奮鬥,今朝夢圓。作爲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時代將接力棒交於我們手中我們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以理想爲風帆,追求美好未來。用知識武裝自己,在愛國中不斷地完善自身,奉獻社會,才能夠搭建萬條大渠,才能夠不負時代使命,砥礪前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渠一鄉情,我心築萬渠。當我再次回首看時,那無盡的田野裏奔跑的歲月;螢火蟲在稻田間閃閃爍爍的夏夜;月牙懸在仰面可見的地方,周圍綴滿了星子,聽慢搖蒲扇的老者絮絮講故事的景象,都悄悄的鮮活起來。我知道這是幸福的感覺。

篇十二: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我出生在杭州,在這片紅色的革命聖地,發生過許許多多可歌可泣、振奮人心的革命故事,這裏有戰火紛飛的歲月、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兢兢業業的耕耘、爲國爲民的奉獻。下面我要講的故事就是我們家三代人的紅色情懷,故事裏有家也有國。

(一)我的紅領巾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夢想着帶上紅領巾。那抹鮮紅不知道讓我巴望了多少個日子。2018年6月1日,是一個即難忘又特殊的日子。在那一天,我光榮地成爲了一名少先隊員。

清晨,媽媽特意給我穿了一件白襯衣,仔細地撫平了衣服上的每一個皺角。媽媽說,紅領巾是五星紅旗的一角,只有系在潔白的襯衣上才能更加醒目。我期待着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刻,那該是多麼的光榮啊!

我小心翼翼地背上書包,一路蹦蹦跳跳像激動的小鹿一樣奔向學校。我一路想象着、期待着紅領巾系在胸前的那一刻。

入隊儀式開始了,我的內心十分激動。在大隊委員的帶領下,我們齊聲呼號:“時刻準備着!”當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幫我戴上紅領巾時,我感覺心都要從嗓子眼裏跳出來了。胸前的紅領巾是那麼的鮮豔、是那麼的聖潔。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了。

每天放學回家,我都會仔細地撫平紅領巾上的每一處褶皺,整整齊齊地將它摺疊好。這是一份永不褪色的紅色禮物。

(二)媽媽的黨徽

每天清晨,媽媽都會在鏡子面前,仔仔細細地佩戴好紅色的黨徽。她告訴我,要讓黨徽一直在最貼近心口的地方,要把黨徽時時刻刻裝進心裏。

媽媽告訴我她也是在6月光榮入黨的。時間要倒回至2008年的6月,工作剛剛滿三年的媽媽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入黨的那天,媽媽特意穿了一件白襯衣,因爲她覺得站在紅色的黨旗前宣誓,只有白色的純潔才能配得上紅色黨旗的熱烈。在黨員發展大會上,媽媽心情激動,媽媽緊張的讀完自己的入黨志願書,佩戴上鮮紅的黨徽,媽媽的心情激動無比。她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堅定的舉起右手大聲的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媽媽說,每天佩戴黨徽也是一種儀式,一種讓她重溫入黨的儀式,因爲那是深入骨髓的一種紅色的傳承。

(三)外公的紅領章

今年國慶節,在外婆家,我和媽媽一起收拾家裏的老物件,發現了一對用海綿包好的紅領章,打開海綿露出紅紅的絨布面像兩塊餅乾大小。媽媽告訴我那是外公生前的珍藏。看着那鮮紅的領章,我纏着媽媽給我講沒有見過面的外公的故事。

1976年,20歲的外公參軍入伍了,他的兵種是工程兵。就在這一年,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發生了。外公被選入了地震的搶修隊伍,負責爲災後百姓建設住房。面對災後的一片片廢墟,外公和戰友們很快投入建設。他們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清理震後廢墟,清出道路、抓緊時間通水通電;一部分人抓緊開始新的居住房屋的建設工作,現場沒有大型的機械,外公和他的戰友們就用手推肩扛,他們每日每夜的幹活,大部分戰士的手、肩膀、腳都磨得滿是血泡,但他們沒有停下來休息,因爲在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儘快的使震後的人能過上正常的生活。

災後重建工作完成後,每位戰士都領到了一枚鮮紅的領章。外公沒有捨得用珍藏了起來,紀念那段參加過的特殊的戰役。

這是我們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而在我們身邊,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將愛國護國、民族自強的信念代代相傳。歷史記不得他們的模樣,卻忘不了他們的力量。正是這種薪火不滅、刻骨銘心的精神,成就了中國的夢想。

篇十三: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我太婆家在大戰鄉的一個小山村,那裏空氣十分清新,在我能記事起,每年爸爸媽媽總要帶我去太婆家,我心裏真是極不樂意呀,並不是我不喜歡,而是村裏的環境有點亂,到處髒兮兮、路狹窄、泥濘不甚到處坑坑窪窪。路上還有到處可見的雞糞、牛糞和垃圾,氣味真難聞。一想到髒亂的路面和倒處亂竄的雞鴨鵝,我總是很無奈心裏悶悶不樂。我太婆家住在只有兩層樓的木板小房子裏,這已經是翻修過了的房子,在村裏還有一些很古老的房子,那還是古石頭磚瓦結構甚至是土坯建造的房子,年代久遠。

大約5-6年前吧,太婆家的房屋後的小路邊還可以種菜也可以家養各種動物,真是一舉兩得啊!我太婆就在菜地種了芹菜、大豆、青菜、胡蘿蔔、西紅柿、黃瓜……,而且這是自己種的,吃起來十分美味,與菜場買的完全不一樣哦!太婆還自己養了一頭非常大的二師兄——豬。瞧!它露出了兩個圓溜溜的大鼻孔,像是通風孔。一張大嘴巴張得像一個大皮球那麼大,兩隻大耳朵活像兩把扇子一樣向下垂。一個大肥肚子彈性十足,走起路來,搖頭晃腦,一扭一扭的、一甩一甩的,可愛極了!不時發出哼哼聲,每次到太婆家第一件事我總是到豬圈看它,但又忍不住捂住鼻子,嘴裏不停地說:“好臭呀!”但是那胖呼呼的樣子真是惹人喜愛!它給我童年帶來了無限歡樂,我非常喜歡它。

幾年前,因爲開展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環境進行整治和農村面貌進行改造。村裏決定全村不能圈養、圍養和散養家禽,接着當地政府在村裏造了好幾幢樓房,門前還造了個寬大的停車場,舅公給太婆在村裏買了一間樓房,站在陽臺上,放眼望去,稻田裏稻穀金黃色的一片,讓人感覺舒服極了。去年,當我下了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幅風景優美的畫面。猛然發現村裏的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一條寬闊的水泥路,又平又寬,我驚奇地四處張望,呀,路旁不見垃圾,不見牛糞,給人的感覺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太婆笑哈哈的迎出門說:共產黨好“現在俺們村變化大嘍,瞧瞧村裏鋪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喝山水啦,很多人家建了新樓房,用上了空調,轉眼就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農村了”路的那一邊還聳立起了幾座小洋房,紅磚綠瓦輝映在陽光下,這標誌着農民的生活奔向了小康。

現在,我再去太婆家,剛一到就聞到了周圍充溢着清新空氣的氣息,混着草味花香,令人神清氣爽。草葉上的露珠如水晶一般,又圓又亮,讓人忍不住去碰一碰。天上白雲飄飄,地上綠草如茵。這樣的草地和這樣的藍天,簡真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這兒雖然沒有雄偉的高樓大廈,卻有農家小院,在這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門前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靜靜地流淌,無私地去灌溉每塊農田,小魚兒在水中互相追逐、嬉戲,它們多麼快活呀!鄉村這一幅美麗風景,讓我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在這些年中,雖然我只是個十來歲的小學生,但我能從點點滴滴感受到生活越來越美好,我們有豐富的電視節目看,有各種各樣的玩具玩,有式樣繁多時尚的衣服穿,有豐盛可口的食物吃,家裏的電視又換成了液晶的了,爸爸媽媽都用上了5G手機,假期裏爸爸媽媽還帶我四處遊玩。我看見了鳥巢,看到了水立方,我看到了祖國接連成功發射了神州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中國人的飛天夢想已變成現實,中國已經成爲世界航天領域舉足輕重的一員。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必將站在世界的最頂峯,傲視這蒼茫大地。這一切都離不開祖國的發展。我立志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爲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攜起手來,相信,我和我的祖國明天會更好!

篇十四: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學校德育處讓每個班都購買了兩本書:《小康大美——小康路上好故事》和《小康之路:強富美高新江蘇故事》。老師讓我們抽空借閱,我是班級第一個拜讀的,那書中的一個個感人故事真讓我受益匪淺,這不由得讓我想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珠江學校正在小康路上築夢前行!我爲自己是一名珠江學子而感到自豪!

小康路上“安全接送”

早晨,所有接送車都能準時到達接送點,護導老師站在車門口給乘車學生量體溫並做好記錄,發現體溫異常的就會與家長溝通,發現沒來的也會打電話諮詢家長並做到及時發信息到學校指定羣裏讓班主任知道。同學們上車後,老師還要檢查我們安全帶是否繫好,口罩是否戴好,並在在表上做好記錄。我難忘跟車老師的口頭禪:“安全帶繫好,口罩戴好!不吵不鬧!”行車途中,老師還會在車裏前後巡查,絕不讓學生在車上玩“危險物品”,也絕不讓學生在車上“打鬧喧譁”。車到校門口,跟車老師的口頭禪便是:“從前往後依次下車!”接着,老師先下車站在車門口,護着學生安全下車後,老師還要檢查學生是否都下去。放學時,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有的被安全送到校車上交給跟車老師,有的被安全送到接送區憑接送卡交給家長,有的被安全送到公交車站臺看着學生安全上公交車。真可謂“安全接送”讓每一個學生平安回家!

小康路上“安全值日”

我們珠江學校值日工作非常到位:有校長巡查,有主管督察;課間有值日、午間有值日;校門口有值日,操場上有值日;樓梯上有值日,走廊上有值日;廁所門口有值日,餐廳內外有值日……值日領導在,師生不鬆懈。因此,同學們都養成了“上下樓梯靠右行,擡腳走路不奔跑”的好習慣。真可謂“安全值日”讓安全工作警鐘長鳴!

小康路上“光盤行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浪費就是犯罪,節約便是美德。午餐期間有領導巡查、師生督察,各班學生都是有序排隊、依次打飯、對號入座、文明就餐,真可謂“光盤行動”讓師生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美德!

小康路上“垃圾分類”

“珠江學校真不賴,環境整潔人人愛。師生不亂丟垃圾,見到垃圾撿起來。各項活動經常搞,環保知識記胸懷。垃圾分類做得好,從嚴要求創品牌。”這是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寫的一首打油詩。的確,學校在德育處領導與全校師生的齊抓共管下,班班實行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真可謂“垃圾分類”讓校園環境錦上添花!

小康路上“快樂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美麗的珠江就是書香校園。我們學校藝技樓裏有誘人的閱覽室及閱讀長廊;班級有圖書角,圖書角里好書多。每週都有讀書活動,同學們都能按照計劃借閱圖書,寫好讀書筆記。新學期,學校面向全體隊員開展了主題爲“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致敬”的紅領巾讀書評獎活動。活動期間,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讀書熱情高漲,都能體會到書好似一對隱形的翅膀,帶着我們飛向知識的藍天;書猶如一艘輪船,載着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書好像媽媽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們健康快樂成長。《雷鋒的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人要助人爲樂;《西遊記》讓我瞭解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所經歷的八十一難;《童話故事》算是我快樂的催化劑,真是充滿神祕;《十萬個爲什麼》讓我懂得了大千世界真奇妙……正如培根所言:“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真可謂“快樂閱讀”讓我的童年更加難以忘懷!

美麗的珠江學校正在小康路上築夢前行!作爲珠江學子,我會努力學習,不負韶華,期待着小康社會早日實現!

篇十五: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陽光橙紅,灑在生了苔的青石磚上。一把把油紙傘,倒系在巷子裏,風起,水墨搖曳,似夢裏江南。二姑婆坐在小矮凳上,口中喃喃:“真好!”遠處系傘的小虎哥大聲問她:“奶奶,好看嗎?”她點點頭,眼角皺紋都漾着笑。

三里路,八字橋,這就是我的家鄉——西溪。從最偏遠的小鎮到煙火繁華的4A級景區,它走了很多年,如今步伐正越來越快。

二姑婆家,就在寺前巷的盡頭。幼時,我總是踩着硬梆梆的青石磚路,去二姑婆家玩耍。剛一進門,濃稠的香甜就撲面而來。二姑婆家是專做糕點的,鹹香的金剛麒、酥脆的貓耳朵、甜蜜蜜的五仁糕……她家的竈頭,舌尖上的西溪,一直上演着。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全家團圓的中秋佳節,一家人都聚在二姑婆家的院子裏。中秋祭月,家鄉的冷鍋餅,是姑婆的拿手好戲。她輕輕掀開牀上的被褥,昨夜的半盆麪粉已經發到整個臉盆大,她端起沉甸甸的面盆,向竈上走去,先把大鍋分批刷油,再將攪和好的糖精、老酵麪糰,放進鍋裏。“先去外面玩會兒”,她總是把我們趕出去,獨自掌握火候。約莫一個時辰之後,火熄了,擱一塊溼抹布在臺子上,等其涼透,冷鍋餅也就可以出鍋了。剛出鍋的冷鍋餅雙面金黃,甜香瀰漫。我們急不可耐地掰下一塊,放進嘴裏,頓時,脣齒生香。

我吃着冷鍋餅,眼睛又掃到了櫥櫃上的一副扁擔和籮筐,“二姑婆,這扁擔是幹嘛的?”我好奇地問道。她老人家嘆了口氣,“這是從前我賣糕餅的貨擔啊!”她微低着頭回憶。年輕的時候,早上做糕點,下午就用貨擔挑出去賣。那時西溪人煙稀少,每日裏走過三里路,越過八字橋,還要再走許多路,直到東邊的海道橋,生意纔多起來。“每天站在橋的引坡上賣糕點,風吹日曬的,但生意好呀,人家還總讓我多帶些來賣,但可苦了我喲!”她無奈地嘆口氣。從前水遠路長,她爲了生計,不管寒冬酷暑,受了不少罪。但我幼時記事起,生活已逐漸好轉,姑婆新買了輛三輪車,那副扁擔已高高掛起。

因爲家鄉的泰山寺香火好,善男信女衆多,西溪也逐漸熱鬧起來。姑婆的兒媳,我的堂嬸,每日做好了糕點,放在車裏,一路上叫賣着,生意就多得足夠了。我和二姑婆的孫子小虎哥,也總跟在車子後面,拿一塊鹹口的金剛祺,吃着逛着。小虎哥說要帶我去看泰山寺後的塔,叫海春軒塔。彼時西溪的路要麼是凹凸不平的青石磚,要麼是黑黑的泥土。我們走了好一會兒,纔看見那古老的高塔,每層八面各有一個圭形佛龕,肅穆神祕,卻經久未修。塔周圍都是農田,東邊的泰東河上停着幾艘大船,直吐黑煙。這裏空有一座古塔,卻毫無人跡。

小虎哥很認真地看着古塔,說道:“總有一天,我一定會讓大家都知道海春軒塔的!我要努力讓家鄉變得更漂亮。”

小虎哥大學畢業時,二姑婆在西溪有了一家實體店,再也不用走街串巷去賣糕點了。也是那一年,“實現全面小康”的標語貼在了新修的道路兩側,我們開始瞭解小康社會的概念。

小虎哥在市旅遊文化局上班,重點參與打造西溪古鎮的工作。如今,西溪修建了宋城、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犁木街等景點,受到廣泛好評。每年旅遊熱季,都有大批蘇南的遊客來這裏遊玩,二姑婆家的糕點鋪,更是生意火爆。這不,經常有戴着兔耳朵的美團騎手在店門口等待,等着把家鄉的傳統糕點,帶入千萬家。二姑婆臉上樂開了花,她總說,如今這日子,越來越好了!

夕陽下,小虎哥正在爲接下來的“漢服節”作準備,將油紙傘倒系在巷子裏。看着他認真努力的樣子,我彷彿看到了未來的自己,上進求學,追夢成長,爲家鄉建設作出貢獻。

我快步上前,幫他繫好最後一把傘。擡頭看,晚霞滿天,緋紅如火,今朝風日正好!

篇十六: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康,在字典裏是安樂,安寧的意思。在我眼裏,小康生活就是老百姓們不愁吃,不愁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而我們的生活到底發生了省麼變化呢?

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也是廣大農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股般期盼。於我而言,在過去的幾年間,我的家鄉也參與了美麗多村的建設。以前我們家門前的路都是泥土鋪的,一下雨地上全是水坑,門前的小河。都已經“荒廢”了好幾年了。只剩一潭渾濁的污水,年久了,房子也都是毛病,外面的漆也掉的差不多了,碰上雷雨天還會漏水。不過自從美麗鄉村的建設以來,我的家鄉也徹底改頭換面了,重新給房子刷了漆,放眼望去都是一棟棟紅白相間的兩層別野是小樓。每家每戶都有綠化帶,門前的小河也變得清澈見底了碰上運氣好,還能在水裏捉到河蚌和螺絲呢。坐着車一路開進來,泥土變成了柏油路,兩旁綠樹成蔭,路繁花相迎,農舍庭院錯落有致,看着舒服,住着也舒服。村民住在如畫村居里,還迎來了不少旅遊團哩。我可自豪了,出去跟別人說:“我們家現在可是美麗鄉村!”最高興的是,別人也說,他們家也是美麗鄉村!現在兒孫們出去工作,老人們都住在多村小別墅裏,這難道不是小康生活嗎?

轉眼看到城市裏,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乾淨寬敞的馬路,綠化優美的街道,璀璨燈火,豔麗的絢燦,夢幻般的繁華,不知不覺中城市早一遍了模樣,熱鬧繁華的城市,使得人們心中充滿幸福。這難道不是小康生活嗎?每當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時,都會被着連綿起伏的羣山所吸引,被奔騰不息的江河所折服。可是“污染河流,毀壞家園”的字眼,也慢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也成了我們奔小康的一道難題。這幾年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多年來全省推進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發展“美麗經濟”的征途中,步履鏗鏘,深入展開,“五水共治”“河長制”打響藍天保衛戰。經過我們的努力曾經黑臭水遍地的“爛肚腸”,終於變成清水盪漾的美麗之鄉,景緻秀美,靈動文雅,江南水鄉又回來了。在我們的校園裏,同學們也積極的進行垃圾分類,爲保護環境出一份力。正如書中所寫“從鄉村到城鎮,從生態保護到綠色經濟,隨着小康社會的到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想,住在大好河山之間,也許就是小康生活了吧。

有了這些,富裕的生活也隨之而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019年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萬人減少至551萬人。2019年浙江省全省生產總值達62,352億元,人均生產超過100萬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元,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萬元。這些數據帶領着我們棄向小康生活。

然而,“康”更是精神上的。

從上學開始,老師就一直教導我們人人爭做美德好少年,爭做傳遞正能量的建設者實踐者,教育我們待人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在學習中要勤奮好學,自強自立,團結協作,更要孝親敬長。就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人人都能自覺宅還在家中,自覺配戴口罩,自覺與他人保持距離,這也是“小康精神”的一種體現。不僅如此,公共文化的繁榮興旺也一樣,近年來文化博物館的數量日益增多,道路旁越來越多的書店,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進入這樣的場所學習。再比如路邊的共享單車,永遠都是整齊的排列着。這樣美好的生活,難道不是小康生活嗎?

光是這些還不夠。志存高遠,腳踏實地,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讓我們一起尋找心中的小康生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篇十七: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黨的十六大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題記

《奮發有爲建小康》這本書,使我看到了社會的現狀,使我感受到建設小康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建成小康是中華民族騰飛過程中偉大的一步,也是十幾億中國人民的希望。它們就像可愛的音符正逐漸漫遊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展現它們美妙的舞姿。而今天我才明白原來,它們已在我的家中搭起一個走向幸福的舞臺,它們在舞臺上爲我家演奏着小康三部曲——

首部曲——爸媽搬進廠宿舍

爸媽結婚進由於工人的待遇較低,所以爸媽只能住在花10元錢租來的一間小木房裏。媽媽回憶說,那間小木房不方便,有時天上下起傾盆大雨,屋裏則是毛毛細雨使牀鋪,被褥都被雨水打溼了大片,每逢那時,媽媽總得等到天晴之時拿出去晾乾。春天時那間小木屋就會變得異常潮溼,地板大總是不斷地腐蝕,散發出腐木的黴味,讓人窒息。因此,爸爸媽媽總希望能住進雨天不漏雨,春天不潮溼的工人宿舍。99年國家實現了“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標,解決了人民的飽問題,工人的待遇提高了,爸媽也被分配搬進了廠裏的工人宿舍,媽媽說,當她搬進整潔的宿舍時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還有對黨的感激,還是黨的政策好啊!

二部曲——家裏來了新成員

我是在那工廠的宿舍長大的,家裏有一臺老式的21寸的彩色電視機一臺野狼VCD,一臺幾乎褪了色的落地扇,平時休息的時候,我會看看電視,聽聽歌,感覺十分舒服。96年的春天,爸爸忙裏忙外,我十分納悶地出外一看:哇噻,有個龐然大物屹立在我在門口,待它在客廳裏被子爸爸卸了裝後,我看清楚,原來它是一臺34寸的TCL王牌彩電,樣子真酷!後來,爸爸還買了空調,從那以後,我不再炎熱的夏天了。我也“窺探”了一個重要情報:老爸正忙着奔小康呢?

三部曲——爸爸再就業

記得我讀五年級的一天,我發現爸爸正專心致志地看一本書,一副神鬼不侵的樣子。忍俊不禁之餘,我還挺納悶:爸爸啥時變得這麼勤奮?爸爸聽了我的詢問後,終於將他的眼光從磁鐵般的書上向我,意味深長地說道:“孩子,印刷廠的效益不好,你爸爸很早就下崗了,有時咱家的伙食都成了問題,如今,我的一些同事都爭相再就業了,後來才知道,知識讓他們有這麼大的成就。爲了咱家,我能不勤奮嗎?”爸爸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可是,爸,你都這麼大了,念得成嗎?”我不禁問道。“念怎麼不念,你們不是學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嗎?知識是不分年齡的不是嗎?”果然,以後的日子爸爸是白天晚上都埋頭苦讀。過了半年,爸爸終於如願以償地開了一家打字複印店。由於爸爸的勤奮,店裏生意紅紅火火,後來,爸爸又重操舊業,增開了一家小型的印刷廠,加上爸爸爲人誠信,這樣業務源源而來,爸爸口袋殷實了,他又買了輛烏黑髮亮的摩托車。看着這個披着鎧甲的威風凜凜黑風騎士,回憶着家裏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明白了: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上千千萬萬個家庭也像我家一樣走上了小康之路。

尾聲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識爲我家帶來的好處,我下定決心奮發向上,作一名有知識有修養的少年。作爲跨世紀的新一代,我們肩負着向全面小康邁進實現千年小康夢的重任。誠然,途中會經歷許多的風吹雨打。但是我們堅信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得彩虹,想念不久的將來,我們新一代的中華兒女將以颯爽的英姿走向世界,我們中華民族將真正實現全面小康,中華民族的所有家庭將真正過上“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美好生活。

篇十八: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

週末在家裏看電視,新聞中提到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我問奶奶,小康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奶奶童年時因爲家庭貧困,只上過幾年小學,但她平時喜歡讀書看報,懂得很多。她說:“小康就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家家戶戶經濟寬裕,孩子們都有學上,大人們都有工作,老人們都有所養。”

我聽了之後還是有點不明白,奶奶說:“我給你講點具體的事情吧!小康關係到人民羣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就先從做飯給你講起吧!”

我奇怪地問:“奶奶,做飯有什麼好講的?我也會做飯,把米用水淘好,倒進電飯煲裏自動煮就行了。”

奶奶笑着摸了摸我的頭說:“奶奶小的時候可沒有電飯煲啊!那時不僅沒有電飯煲,農村裏連電都沒有,家家戶戶晚上還是點的煤油燈,一到晚上,農村裏便是漆黑一片,很少有人出門。”

奶奶說,在她小的時候,農村裏不僅沒有電,還沒有自來水和天然氣。做飯、炒菜、燒開水都是用的土竈和井水。因此,農村裏每戶人家大門外都有一個大草垛,是收割糧食時剩下的秸稈堆積而成。而這些秸稈,都是天然的燃料。冬天時燒土竈還好,屋裏暖融融的。可是到了夏天,用土竈做飯屋裏就太熱了。而草垛堆在室外,非常容易引起火災,也是個安全隱患。

奶奶和爺爺結婚後,爲了生活得更好,就去了離老家數百里之外的國營煤礦工作。煤礦與農村不同,沒有農田,也就沒有秸稈可以用來燒火做飯。因此,尋找做飯的燃料成了家裏的頭等大事。好在煤礦開採時要用到大量的木頭支撐坑道,廢棄的邊角料便成了煤礦人家做飯的主要燃料。可是,煤礦家屬大院裏人口衆多,廢木料還是有些供不應求。所以,奶奶平時要時刻關注着哪天可以去礦裏木工房拉廢木料,一有機會,便去拉一車回來。這裏說的車可不是汽車,而是人力拉的平板車。

農村的草垛,在煤礦,搖身一變成了木頭垛。每戶人家廚房外和屋頂都堆了很多木頭,後來爺爺奶奶轉業回老家縣城工作,搬家時卡車上裝的廢木料比傢俱還要多。

奶奶說,回到老家縣城的新房時,周圍鄰居看着卡車上卸下來的成堆木頭,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當時,縣城裏居民燒菜做飯大多是用的煤球爐,又慢又麻煩,在封閉的空間裏還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煤礦的木頭垛,在縣城,又搖身一變成了煤球垛。爸爸說,他上初中時就因爲天氣冷,晚上把煤球爐放在臥室裏取暖,煤氣中毒差點沒醒過來。幸虧奶奶起得早,把他叫了起來。爸爸暈暈乎乎地跑出房門在雪地裏吃了幾口雪,才緩過神來。

可是好景不長,從煤礦拖回來的木頭不到兩年就燒光了。奶奶又開始爲尋找燃料發愁了,那時她覺得住在城裏真不如住在農村裏好,隨便去哪裏都可以找到幾把草來燒火做飯。

不久之後,縣城裏開始流行起煤氣竈。奶奶也趕緊更新換代,把家裏的土竈拆了,重新找泥瓦匠砌了一個竈臺,專門用來放煤氣罐和煤氣竈。與此同時,家裏還添置了電飯煲、電炒鍋、電冰箱,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了。

到如今,老家縣城家家戶戶都搬進了高樓,用起了天然氣,不用再像用煤球爐時買煤球,用煤氣竈時充煤氣了。不僅城市如此,農村裏的秸稈垛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聽奶奶講完後,我感受到做飯這件小事情,在實現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變化也這麼大。我終於明白了小康這個詞的含義,就是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幸福,這也是我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努力工作奮鬥的目標。

到今天,這個目標終於實現了,令我們這代人能夠生活在幸福的小康社會裏,沐浴着祖國幸福的陽光,不用再像他們以前那樣爲生計而發愁。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接過他們手中的接力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本文地址:https://www.kdxzw.com/czxz/zhongkao/1311510.html

  • 標籤: 建成 徵文 小康 精選 光輝 百年之夢全面小康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精選1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精選1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口袋寫作網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